“城市化”教学设计(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3_城市化_教学设计_教案_4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3_城市化_教学设计_教案_4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让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

2. 教学重点/难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含义:(通过P31图2.17分析城市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①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②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③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问: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点拨:城布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结果)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学生讨论结合图2.18 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然后采取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2)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3《城市化》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3《城市化》教学设计(共1课时)
4.阅读一篇关于城市化的学术论文或新闻报道,提炼其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点评,字数不少于300字。
5.观看一部与城市化相关的纪录片,如《城市扩张》、《地球脉动》等,撰写一篇观后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6.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探讨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小项目,简要阐述项目背景、目标、实施步骤及预期效果。
3.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城市化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所学知识。针对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分析,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深入理解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化案例,如我国大城市病、乡村城市化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原因及解决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城市化的内涵和影响。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身边的例子导入城市化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3.适时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1.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包括以下内容:
a.城市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发展过程。
b.我国城市化的特点、阶段及存在的问题。
c.城市化进程中影响因素的分析。
d.国家相关城市化政策及应对措施。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五)总结归纳(500字)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3.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城市化的内涵、进程、特点及其环境问题。
2.学生归纳: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课堂所学,加深对城市化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如分析某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和环境问题。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提交时间和质量要求,提醒学生认真完成。
3.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案例以我国某城市为例,设计了城市化的进程和环境问题的研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同感。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动,如分工合作、交流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描述和分析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够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如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
3.能够运用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等,对城市化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2.问题导向: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城市化的内涵和特点。

城市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城市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前言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的城市化内容所编写的。

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但不同国家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

本教案主要介绍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历史进程以及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影响因素。

3.理解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城市化概念和特征1.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以及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的增长。

在城市化中,城市和乡村的界限变得模糊,同时城市空间的拓展也会导致土地利用的变化和资源消耗的增加。

2. 城市化的特征城市化有以下几个特征:1.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2.城市地位提高,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3.城市体系层次分明,不同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等级关系。

4.城市化带动着人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资源的消耗。

5.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互为促进。

二、城市化历史进程1. 城市化的起源城市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定居以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古代文明的发展,如中东的古代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中国的古代文明都是城市化发展的代表。

2. 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机器的发明和生产的机械化,城市化进程加剧,城市人口大量增长。

全球城市化率也随之提高,人们开始生活在工业城市中,城市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形式。

3. 当代城市化发展当代城市化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速公路、铁路和拓展的城市地铁系统将城市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2.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巨型城市,如东京、纽约、首尔等;3.发展中的国家出现了大规模城市化,如中国、印度、巴西等。

三、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1.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消耗增加,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2.垃圾和污染物排放增加,造成环境污染;3.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失;4.城市的扩张和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掌握城市化的基本规律。

2. 使学生理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包括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人口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并探讨解决途径。

4. 提高学生对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概念与特点2. 城市化的过程与规律3. 城市化的驱动因素4.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5.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城市化的概念、特点、过程、驱动因素及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

2. 难点:城市化规律的把握,以及对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城市化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产生的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4.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相关的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让学生掌握城市化的基本知识。

3. 分析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4. 探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讲解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城市化的认识。

7.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城市化问题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城市化概念、特点、过程、驱动因素和解决途径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多媒体演示制作等。

《城市化》(人教版)教学设计

《城市化》(人教版)教学设计

课标有三个动词“运用”“概括”“解释”。要运用资料才能通过资料来概括和总结,
最后还要通过资料来解释。 所以本节课中对资料的运用是最重要的, 在能够运用材料概括城
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 学生还要会解释城市化这种地理现象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 响,使教学活动最终归结到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上。
1.知识与技能: 1 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 2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
知识的适当补充有助 于学生的认识深化,以 及今后的社会生活。
4)所见所闻: 学生交流城市化带来的变化感受,发表自己见解。
<信息传递,过渡承转 >
资料 1: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数据(单
位:%)
1950 年 1980 年 2000 年
世界
29
39
47
发达国家
5067ຫໍສະໝຸດ 72发展中国家 17
有基本的解决方法 3 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
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
调查, 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 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 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人教版必修 2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顺义区学校:顺义一中、传媒附中、圣苑美语
作者姓名:陈勇平、单晓林、刘浩、田育敏
【课标要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1.1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什么?城市与乡村的区别1.2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衡量指标1.3 城市化的内涵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第二章:城市化的产生与发展2.1 城市化的产生城市化的历史背景城市化的驱动力2.2 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的阶段特征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2.3 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与人口红利的关系第三章:城市化的影响3.1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水资源的变化环境影响评价3.2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与失业问题城市贫困问题3.3 城市化对人口与家庭的影响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老龄化问题家庭结构的变化第四章:城市化的规划与管理4.1 城市规划的意义与目标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任务4.2 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城市规划的编制流程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4.3 城市化的管理与政策城市化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城市化政策的选择与实施第五章:城市化的挑战与对策5.1 城市化的挑战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5.2 城市化的对策城市化对策的原则与目标城市化对策的措施与方法5.3 城市化的未来发展城市化的前景与趋势城市化的创新发展第六章:城市化与经济发展6.1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城市化与产业升级6.2 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作用6.3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城市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第七章:城市化与社会进步7.1 城市化与教育城市化对教育资源的影响城市化与教育公平7.2 城市化与医疗卫生城市化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城市化与公共卫生7.3 城市化与文化发展城市化对文化的影响城市化与文化交流第八章:城市化与环境保护8.1 城市化与大气污染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大气污染治理策略8.2 城市化与水资源管理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管理的城市化策略8.3 城市化与生态保护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保护的城市化策略第九章: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9.1 城乡一体化的概念与内涵城乡一体化的定义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与内容9.2 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城市化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城乡一体化对城市化的作用9.3 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策略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与措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案例第十章:城市化的国际比较10.1 发达国家城市化经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启示10.2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现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对策10.3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化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的全球化趋势第十一章:智慧城市与城市化11.1 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特征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持11.2 智慧城市与城市化的关系智慧城市对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智慧城市的发展作用11.3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策略智慧城市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城市化与城市规划12.1 城市规划的历史与发展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的趋势与挑战12.2 城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城市规划的目标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监管12.3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动第十三章:城市化与城市治理13.1 城市治理的概念与内涵城市治理的定义城市治理的目标与内容城市治理的主体与方式13.2 城市化与城市治理的关系城市化对城市治理的影响城市治理对城市化的作用13.3 城市治理的实践与挑战城市治理的案例分析城市治理的创新发展第十四章:城市化与居住环境14.1 城市居住环境的问题城市居住环境的挑战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14.2 城市化与住房问题城市化对住房的影响住房问题的城市化策略14.3 城市化与社区发展城市化对社区的影响社区发展的城市化策略第十五章:未来城市化的展望15.1 城市化的未来趋势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城市化的挑战与机遇15.2 城市化的创新发展城市化的创新模式城市化的技术驱动15.3 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的可持续目标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化的概念、产生与发展、影响、规划与管理、挑战与对策,以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城乡一体化、国际比较、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城市治理、居住环境、未来展望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掌握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2. 使学生了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政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4. 提高学生对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城市化的概念、特点、过程及驱动因素;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 难点: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城市化实例进行教学。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3. 利用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城市化的特点和过程。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城市化案例资料,如我国部分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2. 收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相关资料。

3. 制作课件,展示城市化的相关图表和数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城市化的图表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让学生掌握城市化的基本知识。

3. 分析城市化的驱动因素,让学生了解影响城市化的各种因素。

4. 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5. 讲解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谈谈对城市化过程中问题的认识及解决途径。

8. 课后反思:让学生思考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

六、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我国某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历程1. 展示案例图片,让学生观察城市化过程中的变化。

2. 分析案例中城市化的特点,如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4. 探讨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如优化城市规划、发展公共交通等。

人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教学设计.doc

第三节城市化【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类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城市功能区的作用、形态和区位特征。

3、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发展变化。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2、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解释其成因。

难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解决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案例论证法、读图分析法、主题讨论法【板书设计】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有哪些主要标志?城市化水平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三、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二)、解决办法:1.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2.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3.控制城市规模【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一、城市化的含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5教材内容,思考: 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地域城市化。

即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为什么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城市化有哪些主要标志?城市化水平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5城市化阶段 时间 城市人中比重 城市化进程 第一阶段 1750年前 1%—2% 缓慢增长第二阶段 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3.3%(1900年) 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第三阶段 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1%(1990年) 城市化速度、规模、范围达到空前程度思考:1.什么是城市化?2.为什么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综合上述表述,可以看出,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填写P57活动题表格内容并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3_城市化_教学设计_教案_5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3_城市化_教学设计_教案_5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2、阐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根据有关资料自主学习,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得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图表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家乡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培养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指标。

难点:城市化进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导入】城市化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

(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这本书的封面,是哪座城市呢?在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的东方明珠电视塔。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流行着这样一句“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如今,我们都知道经过20多年的开发,上海浦东的发展已然全面超越了浦西,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浦东,浦东这样的变化是怎么形成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的学习。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城市化……【讲授】一、什么是城市化【新课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请同学们看教材p31图2.16,它为我们展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年份城市发展的情况,请大家对比分析在哪些方面有了发展变化。

(一方面该地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新增了许多城市,另一方面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人口数量也有了一定的增加。

)对比这两幅图,我们可以看到无锡、苏州、杭州等城市由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镇江、宁波等城市则由中等城市升级为大城市,同时还增加了许多的小城市。

人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引导学生形成对城市化的客观认识,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社会问题。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国家城市化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城市化现象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认知角度看,高中生正处于理性思维逐渐成熟的阶段,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
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城市化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认识,如过分强调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形成客观、全面的认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2.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城市化现象,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结合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阐述。
2.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城市,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该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什么是城市化?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你认为城市化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2. 了解城市化的过程,理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

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表现。

2. 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速度。

3. 城市化的驱动因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科技进步、政策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过程和驱动因素,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4. 总结:教师总结城市化的过程和驱动因素,强调城市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二章:城市化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对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分析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内容:1.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水资源、空气质量、生态系统。

2.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增长、就业机会、产业结构。

3.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人口迁移、城市贫困、社会不平等。

4. 城市化对文化的影响:文化融合、文化保护、城市特色。

5. 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发展的机遇、社会进步的机会、环境问题的挑战。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城市化影响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城市化对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具体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具体城市化案例,探讨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5. 总结:教师总结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强调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章: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分析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路径。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一城市化教学设计商南县鹿城中学吴倩倩课题:城市化(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教材分析:上一节学习的“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把城市作为一个面,深入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本节教材把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总体上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

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来讲授,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本届高一学生基础薄弱,自制能力差,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图表分析能力,但是看待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了解城市化的动力;(运用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内涵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深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图片、表格和数据,让学生思考:深圳三十年来发生的变化。

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引入]一首歌,一个伟人,一座城市。

便成了《春天的故事》。

故事中的城市就是深圳。

30年过去了,故事依旧,而城市却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

一组图片,大家感受深圳发生的巨变。

观察图片:1982年的边陲小镇—老深圳、2000年流光溢彩的深圳、20XX年国际化的大都市,从图片中总结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全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1.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度量指标(如人口规模、城市用地等)1.2 城市化的分类人口城市化用地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1.3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社会结构变迁与城市化政策与城市化科技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2.1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后的城市化对比不同阶段的城市化特点2.2 我国城市化的现状与特点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结构城市分布与城市化区域差异2.3 国际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与启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挑战全球城市化的共同问题第三章:城市化的影响3.1 城市化对人口的影响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结构变化3.2 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资源短缺与城市扩张3.3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与就业城市化与居民生活水平3.4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第四章:城市化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4.1 城市化的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城市管理与可持续发展4.2 城市化过程中的政策调控土地政策人口政策产业政策4.3 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生态城市建设低碳城市发展城市与乡村协同发展4.4 案例分析:我国城市化实践与启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化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5.1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驱动作用区域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5.2 城市化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城市体系与城市网络城市化与城乡关系5.3 城市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化与区域产业链城市化与区域市场一体化5.4 案例分析:区域城市化的实践与启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城市化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第六章:城市化中的社会问题6.1 城市贫困问题城市贫困的成因城市贫困群体的特征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6.2 城市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社会的特点老龄化对城市社会的影响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策略6.3 城市失业问题城市失业的原因城市失业的影响城市失业的解决途径6.4 城市教育与医疗资源分配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医疗资源配置问题改善城市教育与医疗资源的策略第七章:城乡统筹发展7.1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7.2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产业布局与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发展7.3 城乡统筹发展政策与实践土地政策财政政策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7.4 案例分析: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与启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乡统筹发展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第八章: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8.1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化中的应用8.2 城市化与资源利用资源利用效率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循环经济城市建设8.3 城市化与环境质量城市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城市建设8.4 城市化与气候变化应对城市温室气体排放低碳城市建设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第九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化9.1 全球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全球化进程中的城市化特点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9.2 跨国公司在城市化中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影响跨国公司与城市化的互动9.3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竞争与合作城市竞争力城市合作与竞争的关系9.4 案例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化的实践与启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全球化城市化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第十章:未来城市化的展望10.1 城市化发展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趋势10.2 未来城市形态与功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城市功能的拓展与提升10.3 未来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生活方式的变革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10.4 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创新城市规划理念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理解城市化发展的关键。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全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2. 了解城市化的过程,理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定义与内涵2.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特点3. 城市化的过程及其阶段4.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城市的起源和发展2. 讲解城市化的概念和内涵3. 分析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特点4. 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及其阶段5. 探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资源:1. 城市化概念和特点的相关阅读材料2. 城市化过程及其阶段的图表和数据3.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相关案例和数据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学生对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小组讨论:学生对城市化过程及其阶段的掌握情况3. 课后作业:学生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第二章:城市化的驱动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理解人口、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人口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3. 经济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4. 社会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5. 技术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分析人口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3. 探讨经济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4.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5. 分析技术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教学资源:1. 城市化驱动因素的相关阅读材料2. 人口、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的图表和数据3. 相关案例和数据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学生对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程度2. 小组讨论:学生对人口、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的掌握情况3. 课后作业:学生对城市化的驱动因素的分析和理解第三章:城市化的社会经济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社会经济影响,掌握城市化对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城乡差距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3_城市化_教学设计_教案_9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3_城市化_教学设计_教案_9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准,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

4、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引入)通过前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城市等级是依据其非农业人口的规模大小来划分的,且城市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结合前节课我们学习的“案例2: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等级的提升,意味着其非农业人口规模扩大和城市面积扩大。

通常我们把这一变化过程称为城市化。

【板书】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1)城市化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发展)(2)城市化的过程: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31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并思考: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数目有何变化?(城市数目增多)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等级有何变化?(城市等级提升)试举例说明?(如杭州、无锡、苏州由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③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进程1.1 城市化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

通过实例介绍城市化的现象,让学生能够识别城市化的特征。

1.2 城市化的进程介绍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包括传统城市化与现代城市化。

分析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社会变革。

第二章:城市化的影响2.1 城市化对人口的影响探讨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包括人口流动和城乡人口结构变化。

分析城市化对人口质量的影响,如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2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城市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分析城市化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如就业机会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第三章:城市化的挑战3.1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土地利用变化和水资源短缺。

分析城市化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如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质量问题。

3.2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研究城市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如家庭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变化。

分析城市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如消费模式和文化认同的转变。

第四章:城市化的规划与管理4.1 城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分析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4.2 城市化的管理策略研究城市化的管理策略,如人口控制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分析城市化的政策与措施,如城市化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第五章:城市化的案例分析5.1 我国城市化案例分析选择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化案例,分析其特点和成功经验。

让学生了解我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2 国际城市化案例分析选择国际上的城市化案例,分析其城市化进程和影响。

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差异,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全球性问题。

第六章: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6.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分析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如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教学设计(人教版)
作者:丁波
来源:《地理教育》2011年第03期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城市化;第二部分讲述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第三部分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中重点内容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难点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或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表现。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像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并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分析法讲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运用讲练结合法,将课本图像、地图册、投影图片与本课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区别和理解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采用社会调查法明确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用具
投影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课堂练习等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
导入新课:上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把城市作为一个面,深入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本节将城市作为一个点来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

展示“民工潮”和“春运”等有关图片,提问:这些图片反映了目前规模庞大的人口流动,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城市由乡村演变而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一个地区的农村人口,一部分人离开乡村进城务工,有些人会在城里定居下来,转变为临时的或正式的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所占的地域范围也会逐渐增大,这样的发展及转变过程,就是城市化。

提问:什么是城市化的含义?(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由刚才的分析、举例和课文中的定义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过程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是哪两个方面?(人口城市化——较多的农村人口转变成城市人口;地域城市化——较大的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投影展示:图2.16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学生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等级升级的城市以及新增的城市。

提问: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上标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请问这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投影展示: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分析说明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加深学生对城市化的理解)
承转:看一个地区是否达到城市化,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用什么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即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
归纳总结:从以下三方面衡量一个地区是否达到城市化。

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在这三个标志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提问: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有哪些?(推力和拉力)
教师指导看课本图2.17,提问图中哪些是推力?哪些是拉力?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过渡: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主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32,寻找答案。

教师讲解: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只有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了,才会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反过来说,城市的发展也会带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别在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也逐渐趋同。

过渡: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教师板书)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P35“世界城市化浪潮”。

投影展示:图2.18“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教师讲解:(结合图2.18讲述,注意强调图中几个关键时间)18世纪中叶前的漫长历史阶段,世界城市化发展缓慢。

自18世纪中叶到二战时期,由于西方各国相继实现了工业革命,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都增长很快。

自二战结束后到现在,世界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投影展示图1。

提问: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和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哪个快?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哪个快?(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归纳总结: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快;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都上升很快。

过渡:城市化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一些新的现象——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教师讲解:在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城市的小城镇、非大城市区或远方较小的城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叫逆城市化。

城市出现城市人口回流,城市中心区再现活力的过程,叫再城市化。

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

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与城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再城市化”。

承转:城市化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分为几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化发展所表现出的特点有哪些?
投影展示: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

提问:①世界城市化进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怎样的?(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动手设计表1,教师进行点拨)②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③看图
2.23“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比较英国、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城市化的开始时间、发展趋势各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个阶段?
归纳总结: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

承转:世界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总体在加快,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却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P33并读图思考,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目的是了解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投影展示:图2.18“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分组合作探究,填写表2。

案例探究:阅读课文P33~34“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思考以下问题:①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于什么时候?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为什么?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在何时达到高潮?此后为何发展缓慢?③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④结合实例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存在着哪些不合理的现象?⑤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现状如何?(指导学生看地图册,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纠正、解释,并补充说明)
课堂小结:比一比,看谁讲得完整,讲得清楚,讲得透彻。

(采用学生小结方式,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最后教师点评,并提出城市化对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会产生影响的问题。

(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下一课时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