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系统分析

合集下载

系统分析第二章系统分析ppt

系统分析第二章系统分析ppt

系统分析第二章系统分析ppt一、模型与模型化简介模型化模型化就是为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用一定方式(数学、图像等)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

------构模的过程3.模型(化)的地位与作用3.模型(化)的地位与作用地位:4.模型的分类概念模型: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

形式上分为思维、字句或描述的。

5.建立模型的一般原则①建立方框图6.建模的基本步骤①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②对系统进行一般语言描述;③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④确定模型的结构;⑤估计模型的参数;⑥实验研究;⑦必要修改。

7.模型化的基本方法(4)老手法:2、系统结构的表达方式二元关系的性质二元关系的集合系统结构的表达方式有向连接图:图的基本的矩阵表示,描述图中各节点两两间邻接的关系,记作A。

矩阵A的元素aij定义:汇点:矩阵A中元素全为零的行所对应的节点。

在可达矩阵中存在两个节点相应的行、列元素值分别完全相同,则说明这两个节点构成回路集,只要选择其中的一个节点即可代表回路集中的其他节点,这样就可简化可达矩阵,称为缩减可达矩阵,记作Mˊ。

(1)区域分解:将系统元素分成相互独立的子系统(2)级位分解:对各子系统元素进行分级(3)提取骨架矩阵(4)画有向图将M分级重新排列实现某一可达矩阵M、具有最小二元关系个数(“1”元素最少)的邻接矩阵叫做M的最小实现二元关系矩阵,即骨架矩阵,记作A’。

骨架矩阵(二)解释结构模型技术(ISM)(InteractiveStructureModeling)1.作用:主要描述系统构成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主要适用于一些宏观问题的定性分析。

2.任务:通过构造解析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条理分明、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结构图)ISM技术的基本思想:ISM技术的核心: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2系统分析—需求分析.

第二章2系统分析—需求分析.

(3)确定调研方案

调研方式
主导型
用户经验不足,认识不清晰,需要调研人员整理需 求概要内容,提交给用户进行分析和初步确认,最 终由用户和调研实施人员对需求内容进行细化、确 认的过程。 对调研人员要求较高; 与用户真实意图可能存在偏差。

(3)确定调研方案

调研方式
引导型
用户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经验积累,调研人 员引导用户将需求阐述完整、清晰,最终由用户对 需求进行确认的过程称之为引导型调研。 用户和调研实施人员相互配合程度高 ; 此种调研方式的进度和质量风险最小 。


……
需求工程的主要阶段
需求工程 需求开发 需求管理
需 求 获 取
需 求 分 析
需 求 规 约
需 求 验 证
变 更 控 制
版 本 控 制
需 求 跟 踪
需 求 状 态 跟 踪
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开发
需求验证 —— 帮 助确定实现了正确 的需求 需求获取 —— 搜集 与探索需求的过程
需求开发 过程
组织机构或用户对系统的高层次目标要求用户使用系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必须要实现的软件功能内容层次常见非功能需求可用性计划开机时长平均故障时间间隔mtbf等高效性系统如何高效利用处理器磁盘空间通讯带宽灵活性向产品中加入其它功能需要多大劤力完整性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互操作性与其他系统交换数据或服务可靠性无错误的软件执行稳健性系统遭遇无效数据或其他干扰时继续正常运作的程度易用性用户友好易于使用符合人机工程维护性是否易于修正一个缺陷或改劢软件移植性把软件从一个操作系统移植到另一个所需的劤力支持平台数重用性为某个应用所设计的模块能被其他应用重复所用的程度测试软件模块或者所整合产品的难易度量化需求需求类型测量范例观感接受率易用性错误率性能与速度响应时间可靠性停工时间移植性平台数稳健性致命非致命错误比例维护性修改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大小源代码行数sourcelinescodesloc认证所符合的诸标准需求的来源调研前活动调研前活动调研实施调研实施识别调研范围组建调研团队确定调研方案调研准备前期沟通识别调研范围组建调研团队确定调研方案调研准备前期沟通决定了需求调研对象调研参与人员和调研周期的长短

第二章电力系统分析 等值电路

第二章电力系统分析 等值电路

三相三线制的导线,可三角排列,也可水平排列;
多回路导线同杆架设时,可三角、水平混合排列,也可全 部垂直排列;
电压不同的线路同杆架设时,电压较高的线路应架设在上
面,电压较低的线路应架设在下面; 架空导线和其他线路交叉跨越时,电力线路应在上面,通 讯线路应在下面。
杆塔:用来支撑导线和避雷线,并使导线与导线、导线与大 地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杆塔的分类 按材料分:有木杆、钢筋混凝土杆(水泥杆)和铁塔。 按用途分:有直线杆塔(中间杆塔)、转角杆塔、耐张杆 塔(承力杆塔)、终端杆塔、换位杆塔和跨越杆塔等。 横担:电杆上用来安装绝缘子。常用的有木横担、铁横担
1 x 1 x x x U chx Z I shx (e e )U 2 (e e ) Z C I 2 2 C 2 2 2 (2-24)
1 1 x )e x I (U 2 Z C I 2 )e (U 2 Z C I 2 2 2
2.1.2 输电线路的参数计算
1.架空线路的参数计算 电阻:反映有功功率损耗
S 导线的交流电阻比直流电阻增大0.2%~1%,主要是因为:
导线单位长度直流电阻为: r1

应考虑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影响; 导线为多股绞线,每股导线的实际长度比线路长度大(2%);
导线的额定截面(即标称截面)一般略大于实际截面。
2.电缆线路
电缆的结构:包括导体、绝缘层和保护包皮三部分。 导体:由多股铜绞线或铝绞线制成。 分为单芯、三芯和四芯等 种类。单芯电缆的导体截面是
圆形的;三芯或四芯电缆的导
体截面除圆形外,更多是采用 扇形,如图2-3所示。
图2-3 扇形三芯电缆
1—导体 2—纸绝缘 3—铅包皮 4—麻衬 5—钢带铠甲 6—麻被

系统分析与设计第2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第2章
窗口
计算机
菜单
显示器
CPU
列表框
按钮
内存
键盘
§2.3.2 对象和类的提取和确定
三、类之间的关系 4.接口和实现关系 接口:也是一个类,接口用于描述类或组件必 须实现的契约。 实现关系:一个类元描述了另一个类元保证实 现的契约。
<<interface>> Interface Interface
§2.3.2 对象和类的提取和确定
三、类之间的关系 3.关联关系:关联是一种结构关系,代表类的 对象(实例)之间的一组连接(链)。 (1)关联的属性 ①名称 ②角色:
人员
雇用
公司
§2.3.2 对象和类的提取和确定
三、类之间的关系 ③多重性:通常需要说明一个关联实例中有多少 个相互连接的对象,这就是关联的多重性。
§
2.3.1 对象图、类图
二、对象图 对象图(Object Diagram) 是显示了一组对象和 他们之间的关系。对象图可以看作是类图的一个 实例。 1.对象图的定义 对象图中通常含有:对象和连接。对象图也可 以像其他的图一样,包含注解、约束、包或子系 统。 2.理解对象图的方法 (1) 识别出对象图中所有的类。 (2) 了解每个对象的语义及对象之间连接含 义。
§2.3.2 对象和类的提取和确定
三、类之间的关系 1.泛化(继承)关系 泛化关系指类之间的“一般与特殊关系”。 通常称一般元素为父类,称特殊元素为子类。 子类继承父类的特性(属性、操作、关联等), 同时可以有自己的特性。 单继承 多继承 继承有传递性
客户 学生
个人客户
团体客户
大学生
中学生
§2.1.3加速系统分析法
加速系统分析法强调构造原型,以便更快速地

第二章 系统开发原理(一)

第二章 系统开发原理(一)

底向上”地开发和调试各个模块,最后进行模块联调
和整个系统的调试。
具体而言,就是先将整个系统开发为若干
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然后按照系统设计 结构,将模块按层次一个个组装到一起进行 调试,自底向上,逐层地构建整个系统。
结构化方法包括结构化分析(SA)、结构化设计(SD) 和结构化程序设计(SP)。 结构化方法通常把整个系统的开发分为六个阶段: (1)系统开发准备阶段;(2)调查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阶段; (3)系统分析阶段; (4)系统设计阶段;
优点:工作量小,周期短,相对简单 ; 缺点:缺乏整体性,功能、数据冗余,易返工; 适用范围:小系统
(三)综合方法
自上而下的进行系统的总体规划、分析、设计;
自下而上的对各个模块进行实施 。
特点:既考虑到系统的整体性,又可节约人力、物力、
时间的耗费 。
三、系统开发方法
(一)生命周期法(life cycle approach)
第二讲 系统开发原理

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第一节 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开发方法是指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指导思
想、逻辑、途径以及工具的组合。
一、系统开发方法的发展
1.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开始应用于管理工作
(面向处理) 2.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数据库(面向数据) 3. 20世纪60-70年代 (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
行判断、推理的过程),高层次的抽象必须通过低层次的 抽象来解释和实现,随着抽象层次的降低,逐步将系统清 晰而具体地展现出来。 ④ 模块化方法
将系统分解为不同的功能模块,使软件结构清晰、设
计方便、容易修改和测试。

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函数
3、 非周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频率函数是周期的连续函数 4、 离散周期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具有既是周期又是离散的频谱,即
时域和频域都是离散的、周期的 规律:一个域的离散就必然造成另一个域的周期延拓。 1、如果信号频域是离散的,则该信号在时域就表现为周期性的时间函 数。 2、在时域上是离散的,则该信号在频域必然表现为周期性的频率函 数。 3、如果时域信号离散且是周期的,由于它时域离散,其频谱必是周期 的,又由于时域是周期的,相应的频谱必是离散的, 4、离散周期序列一定具有既是周期又是离散的频谱,即时域和频域都 是离散周期的。
对于,将以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得到所示的周期序列, 周期为16, 求的DFS。 可以看出,在时,处频谱的幅度和处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点数越多, 频谱越精确。
..2 离散周期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各种形式的傅里叶变换 1、 非周期实连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频谱是一个非周期的连续
函数 2、 周期性连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频谱是非周期性的离散频率
例:设, f0=50 Hz,以采样频率对进行采样, 得到采样信号和时域离 散信号, 求)、和的傅里叶变换的FT。
2.5 序列的Z变换 双边Z变换的定义:序列x(n)的Z变换定义为: 式中:z是一个复变量,它所在的复平面称为z平面。 注意在定义中,对 n求和是在±∞之间求和,可以称为双边Z变换。
为单边Z变换: 适用于因果序列,如果不特别强调,均用双边Z变换对信号进行分析和 变换。 Z变换成立条件: Z变量取值的域称为收敛域。 一般收敛域用环状域表示
在模拟系统中, 的傅里叶变换为 对于时域离散系统中, ,它的傅立叶变换 对于

例:求对进行的周期延拓后的周期序列的傅立叶变换FT 注意:对于同一个周期信号, 其DFS和FT分别取模的形状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FT用单位冲激函数表示(用带箭头的竖线表示)。 因此周期序列 的频谱分布用其DFS或者FT表示都可以,但画图时应注意单位冲激函数 的画法。 例:设 ,为有理数,求其FT 物理含义:的FT是在处的单位冲激函数,强度为π,且以2π为周期进行 延拓。

第02章系统分析与评价

第02章系统分析与评价

第2章系统分析与评价1 系统分析概述1.1 系统分析的意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事物间的联系日趋复杂,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大系统,如全国铁路调度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区域电网的调度和自动调节系统、军事系统等。

这类大系统通常都是开放性系统,它们与所处的环境即更大的系统之间发生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交换关系,从而构成了环境约束。

系统同环境的任何不适应即违反环境约束状态的行为都将对系统的存在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人口的过快增长与膨胀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污染物的倾泻使人类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大气层空间的变化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等。

除此之外,从系统内部看,它们通常由许多层次的子系统组成。

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如纵向的上下关系,横向的平行关系以及纵横交错的相互关系等等。

但是不管这些关系如何复杂,有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变的,那就是下层系统以达成上层系统的目标为任务,横向各个子系统必须用系统总目标协调行动,各附属子系统要为实现系统整体目的而存在。

因此,任何子系统的不适应或不健全,都将对系统整体的功能和目标产生不利的影响;系统内各于系统的上下左右之间往往会出现各种矛盾因素和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能否及时了解,掌握和正确处理,将影响到系统整体功能和目标的达成。

系统本身的功能和目标是否合理也有研究分析的必要。

不明确,不恰当的系统目标和功能,往往会给系统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后果。

系统的运行和管理,要求有明确的指导方针。

上述情况表明不管从系统的外部或内部,不论是设计新系统或是改进现有系统,系统分析都非常重要。

1.2 系统分析的概念关于系统分析的概念有许多种说法,现就最具一般特征的几种观点分述如下:(1)日本“OR事点”(运筹学字典)所列的菲沙尔(G.H.FISHER)的定义系统分析对相关目的以及为达到该目的所采取的战略方针,做系统的探讨工作。

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替代方案的费用、效益以及风险进行对比,以期决策者有可能对未来发展,选择有益的对策。

第二章-系统分析—结构化分析方法

第二章-系统分析—结构化分析方法

1、结构化方法概述

一种面向数据流的传统软件开发方法,以 数据流为中心构建软件的分析模型和设计 模型。
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
分为:
简称SA) 结构化设计(Structuresd Design 简称SD) 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 Programmin 简 称SP)
1、结构化方法概述

主要思想:抽象与自顶向下的逐层分解 (控制复杂性的两个基本手段)
抽象:在每个抽象层次上忽略问题的内部复杂
性,只关注整个问题与外界的联系。 个最底层的问题都足够简单为止。
分解:将问题不断分解为较小的问题,直到每

抽象:从作为整体的软件系统开始(第一层),每一 抽象层次上只关注于系统的输入输出。 分解:将系统不断分解为子系统、模块…… 随着分解层次的增加,抽象的级别越来越低,也 越接近问题的解(算法和数据结构)。
(1)源或宿

存在于软件系统之外的人员或组织,表示软件系 统输入数据的来源和输出数据的去向,因此也称 为源点和终点。
例如,对一个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而言 读者向系统提供查询条件(输入数据流),所以读者是管理系统 的一个源 管理系统向供货商发出购书请求(输出数据流),所以供货商 是管理系统的一个源
经理
图书库存 库存状态 库存查询 书库 管理
入库单
采购单
帐务数据库
图书代理 商
数据流图的扩充符号

描述一个加工的多个数据流之间的关系
星号(*):表示数据流之间存在“与”关系

所有输入数据流同时存在时,才能进行加工处理 或加工处理的结果是同时产生所有输出数据流 至少存在一个输入数据流时才能进行加工处理 或加工处理的结果是至少产生一个输出数据流

信号与系统-线性系统分析__第二章

信号与系统-线性系统分析__第二章

一.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 n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n
m
aiy(i) (t) bjf (j) (t)
i0
j0
(an 1)
y(n) (t) an-1y(n-1)(t) a0y(t)
bmf (m) (t) bm-1f (m-1)(t) b0f(t)
微分方程的全解由齐次解yh(t)和特解yp(t)组成
上例中,可令f(t)=10ejt,得解为 yp(t)=(1−j)ejt=cost+sint+j(sint−cost)
▪ 求微分方程也就是确定解的形式与全部待定系数。 ▪ 解的形式根据表2−1和表2−2确定,待定系数由初始
条件求出。
11
• 用算子方法求微分方程
微分算子:p d dt
积分算子:1 t ( )d
Pet (i) 或 et[Prtr+Pr−1tr−1+…+P0]
Pcos(t)+Qsin(t) 或 Aetcos(t+)
5
f(t)为常数1时,则特解为b0/a0。 考察函数f(t)在t0时作用,则全解的定义域[0,)。
全解由齐次解和特解组成,待定常数由初始条件y(0)、
y(1)(0)、…、y(n−1)(0)确定。
j1
j1
自由响应:由系统 本身的特性确定的 响应形式
强迫响应:由激 励信号确定的响 应形式
当输入信号含有阶跃函数或有始的周期函数时,系 统的全响应可分解为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
18
例:微分方程为 y''(t)+3y'(t)+2y(t)=2f '(t)+6f(t);
初始状态y(0−)=2,y'(0−)=1;输入函数f(t)=(t)。 求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章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章
木塔—已不用 结 钢筋混凝土塔—单杆、型杆 构 铁塔—跨越,超高压输电、耐张、转角、换位
独根钢管—城市供电
直线杆塔—线路走向直线处,只承受导线自重 作 耐张杆塔—承受对导线的拉紧力 用 转角杆塔—用于线路转弯处 分 换位杆塔—减少三相参数的不平衡
终端杆塔—只承受一侧的耐张力,导线首末端 跨越杆塔—跨越宽度大时,塔高:100—200米
2)分裂导线每相单位长度的电纳。
b1
2
fC1
7.58 lg Dm
106
req
式中,req为分裂导线的等值半径。
(4)电导。
电力线路的电导主要是由沿绝缘子的泄漏现象和 导线的电晕现象所决定的。
导线的电晕现象是导线在强电场作 用下,周围空气的电离现象。电晕现象 将消耗有功功率。
正常运行 时泄漏损 失可以忽
三、电力线路的等值电路
由于正常运行的电力系统三相是对称的,三相参数 完全相同,三相电压、电流的有效值相同,所以可用单 相等值电路代表三相。因此,对电力线路只作单相等值 电路即可。严格地说,电力线路的参数是均匀分布的, 但对于中等长度以下的电力线路可按集中参数来考虑。 这样,使其等值电路可大为简化,但对于长线路则要考 虑分布参数的特性。
导体周围的空气之所以会电离,是由于
略。
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超过了某一临界值,
以致空气原有的离子具有了足够的动能
撞击其他不带电分子使其离子化
Ecr 21.4m1m2
(2-28)
Ecr —电晕起始电场强度,kV; m1—导线表面的光滑系数,对表面完好的多股导线,m1 =0.83~0.966, 当股数在 20 股以上时, m1 均大于 0.9,可取 m1 =1; m2 —反映天气状况的气象系数,对于干燥晴朗的天气,取 m2 =l; —空气的相对密度,如当 b=7600Pa, t =20°C 时, =1;

第2章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教程(第2版)-汤宗健-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2章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教程(第2版)-汤宗健-清华大学出版社
2.1.2 调查的方法 1、对现有文档、表格和数据库进行抽样
当研究一个系统时,可以通过研究现有文档、表格和数据库,建立对原系统 的感性认识。收集的第一份文档是组织结构图,并由组织结构图找到与项目相关 的文档,包括:
⑴办公室之间的便函、研究、琐事、建议箱、客户抱怨和记录了问题的报告。
⑵财务记录、工作成绩回顾、工作度量回顾以及其他安排的工作报告。
⑴调查表中固定格式的问题分类
①多项选择问题。给回答者提供几个答案,回答者应被告知是否可以选择多个答案, 当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可用时,有些多项选择问题允许提供很简要的自由格式回答。
②分级评定问题。给回答者提供一段话,然后要求回答者使用提供的答案陈述一个 观点。为了防止问题自身的偏好,问题中应该有同样数量的正面和反面答案。下面 是固定格式分级评定问题的例子:
4、用调查表调查
调查表是一种具有特殊目的的文档,分析员可以使用它从回答者那里收集信息 和观点。调查表使得系统分析员可以从一大群人那里收集事实。调查表有两种格式: 自由格式和固定格式。自由格式调查表为回答者提供了很大的回答范围。它提出一 个问题,然后回答者在这个问题后面提供的空白区里填写答案。固定格式调查表由 需要从预先定义的答案中做出选择的问题构成。对于任何问题,回答者必须从可选 答案中进行选择。固定格式的问题分3类:
2、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分为业务协作流程和职责执行流程。业务协作流程图 用于描述部门或岗位之间的工作协作流程。业务协作流程图的绘制要点是:
⑴明确参与协作的活动主体,活动主体最好是岗位,尽可能不是部门,以防 止出现业务之间的不确定性;
⑵体现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置)质量环节, 保证过程内容的完整性; ⑶明确开始事件和结束事件; ⑷明确事件链一环紧扣一环,流程不中断;

第二讲 工程项目系统及系统分析

第二讲 工程项目系统及系统分析

四、项目各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在不同阶段, 项目管理的重点和工作任务不同。 (1)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 项目构思和机会的研究; 对已有的问题、条件与资源调查研究收集数据; 项目目标系统的建立、分析和优化; 提出实施目标的设想、总体实施方案的建议,提出项 目建议书; 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报告; 项目场地选择及土地价值评价; 项目的风险分析: 项目总进度与财务安排的计划; 项目评价等。
(3)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包括监督、跟踪、诊断项目 实施过程; 协调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商、供应商的工作。具体完 成项目的范围管理、进度控制、成本(投资)控制、质量 控制、风险控制、材料和设备管理、现场和环境管理、信 息管理等工作。 本阶段是项目管理最为活跃的阶段,资源投入量最大, 管理难度也最大、最复杂。
3.系统单元联系(界面)分析,包括界限的划分与定 义、逻辑关系的分析,实施顺序安排。通过界面分析,将 全部项目单元还原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项目系统说明。通过设计文件、计划文件、合同文 件和项目分解结构表等对项目各层次的单元进行说明,赋 予项目系统单元具体的实质性内容。
四、项目系统分解方法
系统分解方法是将复杂的管理对象进行分解,以观察 其内部结构和联系,是工程项目系统分析最重要的工作, 也是项目管理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常用的项目系统分解方 法有: (一)结构化分解方法 任何项目系统都有它的结构,都可以进行结构分解, 分解的结果通常为树形结构图。例如: 目标系统可分为系统目标、子目标、可执行目标,得 到目标分解结构(OBS) 工程技术系统可分解为子系统、功能区和专业要素。 项目的总成本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为成本要素, 形成成本分解结构(CBS)
3)招标投标管理 协助业主进行合同策划,提出分标建议和项目管理模 式的建议; 起草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 进行资格预审; 招标中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如组织标前会议; 组织开标、评标、作评标报告; 召开澄清会议; 参与选择承包商;分析合同风险并制定排除风险的策 略,安排各种保险和担保等。 4)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牵头进行施工准备,包括现 场准备、技术准备、资源准备等,与各方面进行协调;签 发开工令。

系统工程---第二章 系统分析与评价

系统工程---第二章 系统分析与评价

(3)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
(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1 系统分析概述
2.1.3 系统分析的原则
(1)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结合
在建立一个工厂或实施一 个方案时,不仅要从目前 利益出发,而且还要考虑 到将来的利益。如果采用 的方案,对目前和将来都 是有利的,这当然是最理 想的。当长远利益与当前 利益发生矛盾时,就要从 实际出发,根据各种要素 认真权衡利弊、慎重考虑。 如:毁林造田,英国与德 国的工业发展,牧民定居?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模型
效果(+)
+
2.1 系统分析概述
2.1.3 系统分析的原则
(1)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结合 (2)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
构成一个系统,不仅受到内 部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 外部条件的制约,例如设计 一个企业,作为一个系统, 不仅要受到企业本身的各种 因素的,如生产类型、生产 过程、生产环节、物流和信 息流的相互制约,而且要受 到外部自然环境、市场状况、 协作和运输情况等外部因素 的影响。所以进行系统分析 时,必须把内部因素和外部 条件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一个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 成的,如果每个子系统的效益 是好的,组织起来的总系统的 效益也是好的话,这当然是最 为理想的,但实际中却往往很 难做到这一步。
例如:两人得、失和问题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得: 5 4 1 失: -4 -2 -1 追求局部最优,但不是 整体最优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1 系统分析概述
硬件模型 软件模型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2 系统模型化
2.2.4 系统模型的作用
(1)直观和定量; (2)应用范围广、成本低;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章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章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章(电网的正序参数和等值电路)总结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系统的三相结构和三相负荷完全对称,系统各处电流和电压都对称,并且只含正序分量的正弦量。

系统不对称运行或发生不对称故障时,电压和电流除包含正序分量外,还可能出现负序和零序分量。

静止元件的负序分量参数和等值电路与正序分量完全相同 取负荷滞后功率因数运行时,所吸收的无功功率为正,感性无功 负荷超前功率因数运行时,所吸收的无功功率为负,容性无功 发电机滞后功率因数运行时,所发出的无功功率为正,感性无功 发电机超前功率因数运行时,所发出的无功功率为负,容性无功第一节:电力线路的数学模型一.电力线路的物理现象及电气参数用电阻R 来反映电力线路的发热效应,用电抗X 反映线路的磁场效应,用电纳B 来反映线路的电场效应,用电导G 来反映线路的电晕现象和泄漏现象。

(1)线路的电阻:考虑温度的影响则:(2)线路的电抗:.各相导线有自感,导线之间有互感。

用一相等值电路分析.三相导线间距离不等时,各相电感互不相等。

为使线路阻抗对称,每隔一段距离将三相导线进行换位最常用的电抗计算公式进一步可得到 ()()QP sin cos S U I 3θθU I 3I U3S i u *j j ~+=+=∠=-∠==ϕϕϕ [])20(120-+=t r r t αSr ρ=141105.0lg6.42-⨯⎪⎭⎫ ⎝⎛+=r m r D f x μπ)导线单位长度的电抗(km x /1Ω-)或导线的半径(cm mm r - 1=-r r μμ数,对铜、铝,导线材料的相对导磁系)交流电频率(Hz f -3cabc ab m m D D D D cm mm D =-),或几何均距(0157.0lg 1445.01+=rDx m还可以进一步改写为:在近似计算中,可以取架空线路的电抗为0.40Ω/km分裂导线线路的电抗:分裂导线的采用改变了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等效地增加了导线半径,减小了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避免正常运行时发生电晕。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数学模型为线性微分方程式的控制系统称为 线性系统。当线性微分方程式的系数是常数时,相应的 控制系统称为线性定常系统。如果系统中存在非线性特 性,则需要用非线性方程来描述,这种系统称为非线性 系统。凡是能用微分方程式描述的系统,都是连续系统。 如果系统中包含有数字计算机或数字元件,则要用差分 方程描述系统,这种系统称为离散系统。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2.常用的拉氏变换法则(不作证明) 1) 线性性质 拉氏变换也遵从线性函数的叠加定理。也就
是说,若f1(t)和f2(t)的拉氏变换分别是F1(s)和F2(s), a为常数,则有
L[af1(t)+f2(t)]=aF1(s)+F2(s)
2) 微分定理 原函数的导数的拉氏变换为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1.拉氏变换的定义
如果有一个以时间t为自变量的函数f(t),它 的定义域是t>0,那么拉氏变换就是如下运算式:
F (s) f (t)estdt l
(2―2)
式中的s为复数。一个函数可以进行拉氏变换的充分 条件是:
(1)在t<0时,f(t)=0; (2)在t≥0时的任一有限区间内,f(t)是分段连续的;
上述方程式反映了输入量的增量Δx与输出 量的增量Δy之间的关系,称为增量方程。因为控制系统
总是在工作点附近进行调节控制,因此人们关心的是稳 态值附近的情况,即增量的情况,所以系统的数学模型 可用增量形式表示。由于输入输出都是用增量形式表示 的,因此Δ符号可以省略,所以原非线性方程式就简化 为在非线性方程平衡工作点附近的一个近似线性表达式 了。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3) f (t)st dt 0 在实际工程中,上述条件通常是满足的。式

过程控制-第2章 控制系统分析..

过程控制-第2章  控制系统分析..

(0 t t0 ) (t 0, t t0)
脉冲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f(t)]=F(s)=A
(5)正弦函数
设正弦函数为
f (t) 0
f (t) A sin( t)
(t 0) (t 0)
L[
f
(t )]
F (s)
A s2 2
拉普拉斯变换定理
(1)平移定理
£[f(t)]=F(s),£[f(t -α)]=e-αs F(s)
F(s)=L[f(t)]=
A est dt
0
A s
1
当A=1时,为单位阶跃响应,F(s)=
s
(2) 斜坡函数
斜坡函数:
f (t) 0 f (t) At
(t 0) (t 0)
拉普拉斯变换方程为:
F ( s ) L[ f (t )] At e st dt 0
A [
1 s
(t
e st
e st dt )]
0
A s2
(3)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 f (t) 0
f (t) Aet
(t 0) (t 0)
L[et ] AeteSt dt A e(S )t dt
0
0
A
S
e(S )t
0
S
A
(4)脉冲函数
脉冲函数
f (t)
lim
t0 0
A t0
f (t) 0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机理建模Mechanism modeling:称为分析 法
实验建模Experiment modeling:通常称为
系统辨识。
(1)一阶对象
用一阶微分方程来描述:
T
dy (t ) d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系统分析
1.界定问题 2.设立目标 3.收集资料 4.拟订方案 5.建立模型* 6 分析替代方案的效果* 6.分析替代方案的效果* 7.综合分析与评价*
第二章
系统分析
1.界定问题 2.设立目标 3.收集资料 4.拟订方案 5.建立模型* 6 分析替代方案的效果* 6.分析替代方案的效果* 7.综合分析与评价* 8.建议可行方案
第二章
系统分析
(1)目的
第二章
系统分析
(1)目的 (2)替代方案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四、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 的 素
1.兰德公司的描述 2.系统分析五要素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四、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 的 素
第二章
系统分析
第二章
系统分析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1.以整体为目标 2.以特定问题为对象 3.运用定量方法 4.凭借价值判断 系统分析资料中,有许多不确 定的变数,不可能完全合乎事 实。因此,决策时必须凭借决 策者的价值判断,以裁定由系 统分析提供的各种不同策略所 可能产生效益的优劣。
1.兰德公司的描述 2.系统分析五要素
建立系统的根据,系统分析的 出发点
为达到同一目的的若干个可以相 互替代的方案
第二章
系统分析
(1)目的 (2)替代方案 (3)费用与效益
第二章
系统分析
(1)目的 (2)替代方案 (3)费用与效益 (4)模型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四、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 的 素
考虑各种定性因素,对比系统达到目标的 程度,选择一个或几个可行方案,供决策 者参考。是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之一。
第二章
系统分析
1.界定问题 2. 设立目标 3. 收集资料 4 拟订方案 4. 5. 建立模型
第二章
系统分析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四、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 的 素 五、系统分析的步骤
1.兰德公司的描述 2.系统分析五要素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四、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 的 素
1.兰德公司的描述 2.系统分析五要素
费用:用于实施方案的实际支出 效益:达到目的所取得的成果
模型是实体系统的映像。通过模型 可以预测出各种替代方案的性能、 费用与效益,有利于方案的分析比 较。
§2-1 系统分析概述
2.设立目标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3.收集资料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4.拟订方案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四、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 的 素 (1)组织解 以变化组织结构为方案 以提高人员素质、发挥人的 五、系统分析的步骤 (2)人员解 主观能动性、发掘人才为方案 方案是达成目标的策略。 有以下提出的途径:
局部 有利 不利 有利 不利
全局 不利 有利 有利 不利
选否 不选 可选 最优 最差
2
2010-11-18
第二章
系统分析
第二章
系统分析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1.系统要素与外部环境相结合 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3.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相结合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遵循“定性 —定量 —定性”的 循环
第二章
系统分析
第二章
系统分析
§2-2 系统分析的内容 一、系统环境分析
1. 环境分析的意义 2. 环境因素的分类 (1)物理的和技术的因素 (2)经济的和经营管理因素
§2-2 系统分析的内容 一、系统环境分析
1. 环境分析的意义 2. 环境因素的分类 (1)物理的和技术的因素 (2)经济的和经营管理因素 (3)社会的(人际的)因素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四、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 的 素 五、系统分析的步骤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四、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 的 素 五、系统分析的步骤
系统概要 建立新系统的主要困难 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新系统的设备要求 新系统的费用估计 新系统的收益 实现新系统的计划
§2-2 系统分析的内容 一、系统环境分析
1. 环境分析的意义 2. 环境因素的分类 3 环境分析的任务 3. (1)确定系统与环境的边界 ( ) 定系 境 边界 (2)确定环境的影响程度
系统与环境的边界位于系统不可控(不再有影响)的地 不能用自然的、组织的以及诸如此类的边界简单的代替 先凭经验得到边界,之后再进行修改
§2-2 系统分析的内容
系统分析 的内容
系统结构特性 系统结构分析
集合性 相关性 阶层性 整体性 目的性
6.分析效果 7. 综合评价 否 满意否? 是 8. 建议可行方案 环境适应性
系统目标特性 系统环境特性
系统目标分析 系统环境分析
5
2010-11-18
第二章
系统分析
第二章
系统分析
§2-2 系统分析的内容 一、系统环境分析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四、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 的 素 A
1
目的 探索 A2 A3 评价 + 模 效益 A2 A1 A5 评价基准 A3 A4
1.兰德公司的描述 2.系统分析五要素 3.五要素的关系
型 费用 A5
A4
替代方案
方案排序
第二章
1. 环境分析的意义 (1) 系统分析课题的来源 (2) 系统分析资料的来源 (3) 决定系统的边界 (4) 决定系统的约束条件
§2-2 系统分析的内容 一、系统环境分析
1. 环境分析的意义 2. 环境因素的分类 (1)物理的和技术的因素
由于事务属性所产生的联系而构成的因素。包括: 现存系统 技术标准 科技发展因素 自然环境 ……
3
2010-11-18
第二章
系统分析
(1)目的 (2)替代方案 (3)费用与效益 (4)模型 (5)评价基准
第二章
系统分析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四、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 的 素
1.兰德公司的描述 2.系统分析五要素 确定各种替代方案优先选用次序 的标准。
1.系统要素与外部环境相结合 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1.系统要素与外部环境相结合 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3.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相结合
当前 有利 不利 有利 不利
长远 不利 有利 有利 不利
选否 不选 可选 最优 最差
4
2010-11-18
第二章
系统分析
1.界定问题 2.设立目标 3.收集资料 4.拟订方案 5.建立模型*
第二章
系统分析
1.界定问题 2.设立目标 3.收集资料 4.拟订方案 5.建立模型* 6 分析替代方案的效果* 6.分析替代方案的效果*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四、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 的 素 五、系统分析的步骤
问题的性质范围 问题的要素 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目标:决策者所希望实现的理想 目标:决策者所希望实现的理想。 可能是单一目标,也可能是多个 目标。
第二章
系统分析
1.界定问题 2.设立目标 3.收集资料
第二章
系统分析
1.界定问题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四、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 的 素 五、系统分析的步骤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期望达到的目标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达到目标所需 各种方案所需的 的各种设备或技术 资源和费用 四、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 的 素
1.兰德公司的描述 建立数学模型 表明目标、技术设备、环境资源间 相互的数学或逻辑关系 依费用和效果 选优的判别标准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2.系统选择 系统分析 3.可行性 研究 4.决策
1.以整体为目标
系统实现
从事任何系统分析,必须考虑 以发挥系统整体的最大效益为 目标,不可局限于个别子系统, 以防止顾此失彼。
5.收集数据 6.分析数据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章
系统分析
§2-1 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系统分析的特征
影响系统经济过程和经营状态的因素。包括: 外部组织 政策 政府作用 产品系统及价格结构 经营活动 ……
来自人或集团关系的因素。包括: 大范围社会因素 人(个体)因素 ……
第二章
系统分析
第二章
系统分析
§2-2 系统分析的内容 一、系统环境分析
1. 环境分析的意义 2. 环境因素的分类 3 环境分析的任务 3. (1)确定系统与环境的边界 ( ) 定系 境 边界
资料是系统分析的基础。多采用 调查、实验、观察、记录,以及 引用等方式取得所需要的资料。
(3)硬件解 以建设新项目、引入新设备、 进行设备更新改造为方案 (4)软件解 以开发软件为方案 (5)手续解 以改变系统运行手续为方案 (6)格式解 以修正报表的格式为方案 (7)综合解 以上两种以上的综合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