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燃烧学课件第一章 燃烧与爆炸的化学基础

合集下载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持燃烧。
燃烧的效率
燃烧效率的定义
燃烧效率是指燃烧过程中有效能量与总能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 示。
影响因素
燃烧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燃料类型、燃烧条件、空气供 应和燃烧设备的设计等。
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
通过优化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例、改善燃烧设备的热工况、采用催化 燃烧等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
燃烧的安全措施
控制可燃物浓度
01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可燃物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达到爆
炸极限。
通风与排气
02
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及时排除可燃气体和粉尘,防止浓
度积累。
防火分隔与消防设施
03
设置防火分隔,配备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
检查其有效性。
燃烧的安全事故处理
紧急疏散
一旦发生燃烧事故,应立 即启动紧急疏散程序,迅 速撤离现场人员至安全区 域。
燃烧反应缓慢,通常不会发出可见火焰, 而是以热辐射形式释放出热量的现象。
燃烧的过程
引燃阶段
在引燃阶段,可燃物质与点火源 接触并开始燃烧。此阶段需要足 够的点火能量和可燃物质的存在

燃烧阶段
在燃烧阶段,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 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此阶段是燃烧过程中的主要阶段。
熄灭阶段
在熄灭阶段,燃料被完全消耗或氧 气耗尽,燃烧反应停止。此阶段释 放的热量和气体逐渐减少。
燃烧的物理特性
要点一
总结词
燃烧的物理特性包括火焰的形成和传播、热辐射和燃烧产 物的状态变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化剂反应产生火焰。火焰的形 成和传播与可燃物的物理性质、反应条件和环境因素有关 。火焰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并具有特定的温度和 发光特性。此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辐射可以传递热量 ,影响周围物质的状态变化。最后,燃烧产物可以是气态 、液态或固态,取决于可燃物的组成和反应条件。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燃烧爆炸基础PPT讲稿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燃烧爆炸基础PPT讲稿
A度IT/测℃ 试56装0 置605 540
戊烷 337
C2H4 600
C3H6 618
C2H2 305
闪燃(flash combustion)
• 定义:可燃液体表面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
合可燃气体,遇到明火只出现瞬间闪火而 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
• 闪点(flash point):在规定的试验条件
下,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 闪点。
• 燃烧形式 – 蒸发燃烧:适于粘度不太大沸点不太高轻质可 燃液体; – 液雾(滴)燃烧(爆炸):几微米到几百微米, 边蒸发边燃烧; – 沸溢燃烧:液体在燃烧过程中,由于不断向液 层内传热,会使含有水分、粘度大、沸点在 100℃以上的重油、原油产生沸溢和喷溅现象,
沸溢火灾
第二节 爆炸的基本原理
一、爆炸
燃烧的种类
• 着火 • 自燃 • 闪燃 • 爆燃(俗称爆炸)
着火(ignition)
• 定义:不论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可燃物
质,如与空气共同存在,当达到一定温度 时,与火源接触就会燃烧,移去火源后还 继续燃烧。这时,可燃物质的最低温度叫 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
• 燃点、着火点,引起可燃物着火的最低温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与管理燃 烧爆炸基础课件
第一节 燃烧的基本原理
• 燃烧
– 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燃烧过程具有发光、发热、生 成新物质的三个特征。
– 常见的燃烧反应
2H2+O2
2H2O
氢气燃烧
CH4+2O2
CO2+2H2O
甲烷燃烧
C+O2
CO2
木炭燃烧
2Na+2H2O 2NaOH+H2
金属钠与水反应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一、燃烧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同时伴有发光、发热激烈的氧化反应。

其特征是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

铜与稀硝酸反应,虽然属于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但没有产生光和热,不能称它为燃烧;灯泡中灯丝通电后虽发光、发热,但不是氧化反应,也不能称它为燃烧。

如金属钠、赤热的铁在氯气中反应等,才能称为燃烧。

2、燃烧的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可燃物质什么叫可燃物质?所有物质分为可燃物质、难燃物质和不可燃物质二类。

可燃物质是指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当点火源移开后能继续燃烧直至燃尽的物质;难燃物质为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当点火源移开后不能维持继续燃烧的物质;不可燃物质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被点燃的物质。

可燃物质是防火防爆的主要研究对象。

凡能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可称为可燃物质。

可燃物质种类繁多,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类。

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原料、生产中的中间体和产品很多都是可燃物质。

处于蒸气或其他微小分散状态的可燃物质和氧之间极易引发燃烧。

多数固体研磨成粉状或加热蒸发极易起火。

液体则显现出很大的不同。

有些液体在远低于室温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就能释放出危险量的易燃蒸气。

另外一些液体在略高于室温时才有较高的蒸气压,还有一些液体在相当高的温度才有较高的蒸气压。

很显然,液体释放出蒸气与空气形成易燃混合物的温度是其潜在危险的量度,这可以用闪点来表示,闪点愈低,愈危险。

排除潜在火险对于防火安全是重要的。

为此必须用密封的有排气管的罐盛装易燃液体,把易燃物料置于耐火建筑中。

应用或贮存中度或高度易燃液体时进行通风。

用爆炸或易燃蒸气指示器连续检测蒸气浓度。

(2)助燃物质什么叫助燃物质?凡是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

化学危险物品分类中的氧化剂类物质均为助燃物。

除此之外,助燃物还包括一些未列入化学危险物品的氧化剂如正常状态下的空气等,为了明确助燃物的种类,应首先了解列入危险物品的氧化剂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再了解未列入危险物品氧化剂类的助燃物有哪些种类。

《燃烧与爆炸》课件

《燃烧与爆炸》课件
化学性质爆炸是指物质发 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 明亮火焰和巨大气体冲击 波。
爆炸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1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爆炸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保证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2 爆炸的危害
爆炸会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冲击波、喷射物和火灾等危害。
3 防范措施
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如合理存放、正确操作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烟燃烧
烟燃烧是指可燃物在 缺乏氧气的情况下燃 烧,产生大量烟雾。
爆炸
爆炸是指可燃物与氧 气迅速反应产生巨大 能量释放的过程。
爆炸的定义和分类
1 爆炸的定义
爆炸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 迅速放出大量能量,产生 剧烈的声光效应。
2 理性质爆炸
理性质爆炸是指物质的体 积迅速扩大,没有产生明 亮火焰。
3 化学性质爆炸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如木材、 燃油和天然气等。
氧气
氧气是燃烧必需的气体,它 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
引燃源
引燃源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 使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反应并 点燃。
燃烧的类型
明火燃烧
明火燃烧是指可燃物 表面燃烧产生明亮的 火焰。
雾燃烧
雾燃烧是指可燃液体 或固体在空气中形成 细小液滴或悬浮颗粒 后燃烧。
结语
1 总结
燃烧与爆炸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了解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对我们很重要。
2 展望燃烧与爆炸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燃烧和爆炸技术将不断创新和改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燃烧与爆炸的应用
燃烧和发电
燃烧可用于发电,如燃煤、燃 油和天然气等。
燃烧和冶金
燃烧在冶金过程中用于矿石熔 炼和金属提取。
爆炸和科学研究

燃烧与爆炸基本原理(共134张PPT)

燃烧与爆炸基本原理(共134张PPT)
沉积状态的粉尘,使原来不具备粉尘爆炸条件的地区和场所具备了粉尘爆
炸的条件,从而引起二次爆炸。
化学反应失控—放热化学反应如硝化、磺化、氧化、氯化、聚合等失
控引起温度迅速升高、反应速度急剧加快、内压急剧上升。
1.2 爆炸的基本概念
按化学爆炸发生的场合,可分为3类
密闭空间内爆炸—介质燃烧爆炸发生在封闭空间内,如压力容器或管
燃烧的基本概念
➢氧气不足,燃料有剩余, y 。ym在in 这种条件下,只有部分C元
素被氧化为CO,无CO2生成,部分H元素被氧化为H2O,部分S 元素被氧化为SO2,剩余燃料气以气态分子形式存在,
C a H b O c S d y O 2 3 .7 7 y N 2a C O 2 b H 2 O 3 .7 7 y N 2d S O 2 (1 )C aH b O c S d 4 y
C5H12
基本燃烧速度/ m/s 0.40 0.47 0.46 0.45
0.46
气体 丙酮 丁酮 甲醇

一氧化碳
分子式
C3H6O CH3COC2H5
CH3OH H2
CO
基本燃烧速度/ m/s 0.54 0.42 0.56 3.12
0.46
C6H14
0.46
二氧化碳
CS2
0.58
C2H4
0.80

C6H6
燃烧的基本概念
1.1.6 理论火焰温度
火焰温度与燃烧条件有关,燃料特性、混合比、散热条件、约束 条件等都有重要影响。一般采用绝热燃烧温度来衡量燃烧特性。
如果燃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未传到外界,而全部用来加热燃烧 产物,使其温度升高,则这种燃烧称为绝热燃烧。
在不计及离解作用的条件下,绝热燃烧时所能达到的温度最高, 这一温度称为理论燃烧火焰温度。

《燃烧爆炸化学基础》PPT课件

《燃烧爆炸化学基础》PPT课件
特点
➢工程性强 ➢涉及面广 ➢内容丰富
§1-4 课程特点、要求及参考 书
要求
➢ 熟悉常用燃料的基本性质 ➢ 掌握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与规律 ➢ 掌握各种燃料的燃烧方法与特点
反应动力学是影响燃烧速率的重要因素,并发现燃烧反应具有链锁反应 的特点,从而奠定了燃烧理论的基础。
§1-3 燃烧学的发展史
二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纪三十~五十年代: 研究发现限制和控制燃烧过程不仅有化学动力学因素,还有传热、传质
及流动的影响,是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十世纪初五十年代后: 冯卡门(Von Karman)、钱学森建立了化学流体力学,首先提出用连续介
十八世纪中叶: 罗蒙诺索夫(1756)、拉瓦锡(1777)首先正确阐明燃烧的本质:可
燃物质氧化的学说。
§1-3 燃烧学的发展史
十九世纪: 热化学及热力学的发展,燃烧过程被作为热力平衡系来研究,得出
了燃烧过程中一些重要的静态特性参数:燃烧热、绝热燃烧温度、燃烧 产物平衡成份的规律性等。
二十世纪初: 刘易斯(B.Lewis)、谢苗诺夫研究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提出化学
介绍燃烧化学动力学基础,以及着火理 论、火焰传播及火焰稳定机理等。
§1-1 本书的主要内容
燃料的燃烧过程、燃烧方法及燃烧装置
介绍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及固体燃料的 燃烧过程与燃烧规律,介绍工程上实际采用 的燃烧方法及一些典型的燃烧装置。
燃烧过程引起的污染与防治
介绍燃烧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及控制和减 少这些污染物对大气污染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燃烧与环境保护
燃烧产物
危害
粉尘 CO、CmHn
漂浮于大气中,对植物生长、 人的呼吸系统有危害
有毒、致癌
Nox、SO2 酸雨、光烟雾

《工程燃烧学》课件

《工程燃烧学》课件

生物质燃烧技术
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气化 等技术。
趋势展望
未来燃烧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 重环保、能效和智能化。
燃烧设备的能效与环保性能
能效评价
燃烧设备的能效主要通过热效率、燃烧效率 等指标进行评价。
能效改进措施
采用高效燃烧器、优化燃烧工况等措施提高 能效。
环保性能评价
主要通过污染物排放水平进行评价,如烟尘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燃烧污染控制政策与标准
政策制定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限制 燃烧污染物的排放,推动 清洁能源的发展。
标准制定
制定严格的燃烧污染物排 放标准,要求企业达标排 放,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 处罚。
监督与执行
政府相关部门对燃烧污染 控制进行监督和执法,确 保相关政策和标准得到有 效执行。
06
工程燃烧学的应用与发展
工程燃烧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工业生产过程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工艺流程涉及到燃 烧过程,如冶金、陶瓷、玻璃等行业的熔炼 、烧成过程。通过应用工程燃烧学原理,可 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
航空航天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燃烧学原理的应用对于推 进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火箭发动机、航空 燃气涡轮发动机等设备的优化设计都需要借
区域传播的速度。
火焰稳定性
03
火焰稳定性是指火焰在各种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燃烧的能力,
包括燃料供应、气流速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03
燃料及其燃烧特性
燃料的种类与特性
燃料分类
根据来源和化学组成,燃料可分 为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和核燃 料等。
特性描述
每种燃料有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 性质,如密度、热值、含硫量等 ,这些性质影响其燃烧特性和环 境影响。

燃烧与爆炸学第一章燃烧与爆炸的化学基础

燃烧与爆炸学第一章燃烧与爆炸的化学基础

1.2.4 燃烧反应速度方程
1.2
特别指出☞

由于燃烧反应不严格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和阿累
烧 反 应
尼乌斯定律,
K0s (Kos
)

Es都不再具有直接的物
理意义,只是由试验得出的表观数据。

上述燃烧反应速度方程式是根据气态物质推到
度 理
出来的近似公式,不能用于液态和固态可燃物

的燃烧反应速度。

• 氮的氧化物

计 算
缺氧、窒息作用
高温气体的热损伤作用
1.4.2 完全燃烧时的产物量计算
1.4
烟气量
燃 烧
VP VCO2 VSO2 VN2 VO2 VH2O
产 物
当α=1时,即理论烟气量
及 其
V V V V V 0,p
0,CO2
0,SO2
0,H 2O
1.1.6 爆炸发生的条件
1.1

烧 与 爆 炸 的
高压
压力突变

• 爆炸体系和它周围的介 质之间发生急剧的压力
理 爆
突变

• 构成爆炸的体系内存有高

压气体

• 由于爆炸瞬间生成的高温

高压气体或蒸汽的急剧膨 胀


1.1.6 爆炸发生的条件
1.1
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烧 与 爆 炸
化学反应
放热性
活化能为Es;反应温度为Ts。
速度方程为:
Vs=K
0
s
C
x F
C
y ox
exp(-
Es RTs
)

《燃烧火灾与爆炸》PPT课件

《燃烧火灾与爆炸》PPT课件

(三)按燃烧时是否有火焰分类
1.有焰燃烧 ➢ 火焰是发光的气相燃烧反应区。
火焰的形成及颜色 火焰——正在燃烧的可 燃气体(蒸气)所占据 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 围(俗称火苗)。 一般说来,火焰是由三 个不同部份组成的,即 焰心、内焰和外焰
➢显光 ➢不显光 ➢烟
含氧量小于50% 含氧量大于50%
含碳量 60%
36
芳苯
C6H6
78
0.873 80.36 9.95
-14
烃 类
甲苯
C6H5CH3
92
0.866 110.8 2.97
5.6
二甲 C6H4
106
苯 (CH3)2
0.879
146.0
2.17
25.5
汽油的闪点与馏分的关系
馏分(℃) 50~60 60~70 70~80 80~110 110~120
闪点(℃) -58 -45 -36 -24 -11
1.控制可燃物,破坏燃烧的基础。 2.隔绝空气,控制助燃物。 3.控制和消除着火源,破坏燃烧的激发能。 4.阻止火势蔓延,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 火灾蔓延扩大。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
灭火,就是为了破 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 件,以迅速扑灭火灾 ,最大限度地减少火 灾损失。
1.隔离法 2.窒息法 3.冷却法 4.抑制法

影响固体可燃物自燃点的因素主要有: (1)受热熔融。熔融后可视为液体、气体的情况。 (2)挥发物的数量。挥发出的可燃气体越多,自燃点越低。 (3)固体的颗粒度。固体颗粒越细,比表面积就越大,自燃点越低。 (4)受热时间。可燃固体长时间受热,其自燃点会有所降低。
• 4.氧指数
• 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刚好能使物质维持燃烧的混合气体中的最低氧含量, 用体积百分数表示。

燃烧与爆炸知识教育培训课件(通用)PPT41页

燃烧与爆炸知识教育培训课件(通用)PPT41页

一、燃烧
(四)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闪点 ——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同系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点低;同系物的闪点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其沸点升高而 升高。各组分混合液,如汽油、煤油等,其闪点随沸程的增加而升高;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 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木材的闪点在260℃左右。
➢ 在不同类型油类的敞口贮罐的火灾中容易出现三种特殊现象:沸溢、喷溅和冒泡。 沸溢现象是指液体在燃烧过程中,由于不断向液层内传热,会使含有水分、粘度 大、沸点在100℃以上的重油、原油产生沸溢和喷溅现象,造成大面积火灾。能 产生沸溢现象的油品称为沸溢性油品。
一、燃烧
(四)与燃烧相关的常用概念
固体的燃烧特点 —— 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 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燃烧方式分为: 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
二、爆炸——燃烧的特殊形式
(三)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爆炸极限值受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主要有:初始温度、初始压力、 惰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氧含量、点火源等。 初始温度高,爆炸极限范围大;初始压力高,爆炸极限范围大;混合 物中加入惰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缩小,特别对爆炸上限的影响更大。 混合物含氧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
燃烧就根本不能发生。
一、燃烧
(三)燃烧的必要条件
氧化剂 —— 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 的物质称为氧化剂。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游离的氧,另外如 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温度(引火源)—— 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 来源。常见的是热能,其他还有从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而来的热 能。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课件
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最常 见、最普通的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 课件
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三个 条件: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 点火源。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 量,相互作用,燃烧方可产生。
(1)可燃物 (2)助燃物 (3)点火源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 课件
(4) 复杂可燃固体燃烧
这类物质有木材、煤、纸、棉麻纤维、橡胶、合成树脂等。 它们在燃烧时,首先受热分解,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 和液态产物的蒸气再发生氧化燃烧。例如,木材开始受热时先蒸 发出水分和二氧化碳,然后慢慢分解出一氧化碳、氢和碳氢化合 物等可燃的气态产物,继而剧烈地氧化,直至有火焰的燃烧。因 此,这种燃烧也是分解燃烧。
愈低。如:CH4,当压力从0.5atm增大到10atm,其自燃温度下降100℃。 2.浓度的影响 在热损失相同的情况下,贫乏的和富裕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自燃温
度较高,化学计算浓度时自燃温度最低。如:H2S在爆炸下限浓度时,自 燃温度为373℃;在爆炸上限浓度时,自燃温度为304℃;而在化学计算 浓度时,自燃温度仅为246℃。
❖ 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
混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 根据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分为闪燃、着
火和自燃三种形式。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 课件
闪燃与闪点
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数量的蒸气存在,蒸气的浓度取决于 该液体所处的温度,温度越高则蒸气浓度越大。
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性液体(包括少量可熔化的固体,如萘、 樟脑、硫磺、石蜡、沥青等)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 度时,遇点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做闪燃。闪点 是指可燃性液体产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

燃烧学第一章(消防安全类)

燃烧学第一章(消防安全类)

《燃烧学》--第一章
例1-1:求5 kg木材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已知木材 的质量百分数组分为: C - 43% , H - 7% , O - 41% , N - 2%,W-6%,A-1%。 解:依据上述有关公式,燃烧1 kg此木材所需理论氧气体积为
V0,O2 ( C H S O ) 22.4 10 2 12 4 32 32 43 7 41 ( ) 22.4 10 2 0.91(m 3 ) 12 4 32
《燃烧学》--第一章
助燃物
氧化剂:如氧气,氯气,浓硫酸,过氧化钠 特例:炸药(氧平衡)
点火源
引燃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 种类有:
o o o o o o
火焰:直接点燃,热辐射 高温物体:如电熨斗、火星 电火花:电气火花,静电火花 机械能:撞击、摩擦、气体压缩 光能 化学能
《燃烧学》--第一章
越厉害 (2)存在自由氧(氧气供应不足,且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好而造 成的不完全燃烧)
B V yq V yq 1.88VCO 1.88VH 2 9.52VCH 4 4.76VO2


o 剩余氧气量大时,烟气量增加;剩余氧气量很小时,烟气量
减少
《燃烧学》--第一章
1.4 燃烧热的计算
因此,完全燃烧1 m3这种煤气所需理论空气体积为
V 0 , air
V 0 ,O 2
1 3 m 1 4 .76 CO H 2 H 2 S ( n )C n H m O 2 10 2 0 .21 2 2 4 2
1 1 4.76 6.8 57 56 .1 10 2 4.188 m 3 2 2

燃烧和爆炸的基础知识 教学PPT课件

燃烧和爆炸的基础知识 教学PPT课件

可燃物
燃烧条件
助燃物
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 助燃物,常见的助燃物是空气、氧气 和氯气、氯酸钾等氧化剂
生产中常见火源种类
明火 高热物及高温表面
电火花 静电、雷电
摩擦与撞击 易燃物自行发热 绝热压缩 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
综合治理 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添预加防标为题主
安全第一
1. 温度 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宽(下限下降,上限上升),爆炸危险性增加。 2. 压力 压力越大,爆炸范围越宽(对下限的影响较小,对上限的影响较大),危险性增加。压力降到某一数 值,上限与下限重合,这一压力称为临界压力。低于临界压力,混合气则无燃烧爆炸的危险。 3. 氧含量 混合气中增加氧含量,会使上限显著增高,爆炸范围增大。 4 . 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含量增加,爆炸范围变窄,但不同惰性气体的影响不同。
自然与自燃点
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着火燃烧 的现象. 自燃点: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现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2)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 (3)发出声响 (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到破坏
灭火基本原理和措施
措施 冷却法 窒息法
隔离法 抑制法
原理 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措施举例
1、有直流水喷射着火物; 2、不间断地向着火物附近的未燃烧物喷水降温等
消防助燃物
1、封闭着火的空间 2、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 3、用湿棉被、湿麻袋等后盖已着火物质 4、向着火物上喷射二氧化碳、干粉、泡沫、喷雾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特征(3)光 燃烧区的温度很高,使其中白炽 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 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为探测火区提供了方 法和手段
特征(4)烟 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 中混有一些微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1.活化能理论
活化分子
有可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分子为活化 分子;活化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要比普 通分子高,这一能量超出值可使分子 活化并参加反应。
活化能
使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所必需的能量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E1正向反应活化能
K
△E2逆向反应活化能 △E2- △E1 反应热效应
氧化物是可燃物质被氧化时的最初产物,它们是不稳
定的化合物,能够在受热、撞击、摩擦等情况下分解
而产生自由基和原子,从而又促使新的可燃物质的氧
化。 CH- 烃基; HO-羟基; -COOH羧基 ----游离基团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过氧化物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物质在气态 下有被氧化的可能性。它假定氧分子只进行单键的破 坏,这比双键的破坏要容易一些。因为破坏1mol氧的 单键只需要29.3 ~33kJ的能量。但是若考虑到,C—H键 也必须破坏,氧分子也必须加合于碳氢化合物之上而 形成过氧化物,则氧化过程还是很困难的。
最初的游离基(或称活性中心、作用中 心等)是在某种能源的作用下生成的,产生 游离基的能源可以是受热分解或光照、氧化、
还原、催化和射线照射等。
各种物质的敏感源不同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游离基由于具有比普通分子平均动能更
多的活化能,所以其活动能力非常强,在一
般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容易与其他物质分子
进行反应而生成新的游离基,或者自行结合
成稳定的分子。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因此,利用某种能源设法使反应物产生少
量的游离基时,这些最初的游离基即可引起连
锁反应,因而使燃烧得以持续进行,直至反应
物全部反应完毕。在连锁反应中,如果作用中
心消失,就会使连锁反应中断,而使反应减弱 直至燃烧停止。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如瓦斯爆炸等,气体爆炸现象。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3.爆炸电子本性假说
电子学说以原子间结合的不牢固来解释爆炸物 质的不稳定性。 特别灵敏的爆炸性化合物中,价电子的结合就 更弱。因此,在雷管中,甚至在很小的冲击下,也 会发生分子的变化,同时不仅以热的形式放出能量, 并且还放出带有动能的游离电子。 如特别易爆物质
连锁反应机理大致可分为三段:
链引发 链传递 链终止
即游离基生成,
使连锁反应开

游离基作用 于其他参与 反应的化合 物,产生新 的游离基
即游离基的 消耗,使连 锁反应终止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三、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还原剂)不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也不 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机物还是有机物,凡是能与空气 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如氢气、乙炔、酒精、汽油、木材、纸张等。 2.助燃物(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 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 过氧化钠等。空气是最常见的助燃物,以后如无特别说明, 可燃物的燃烧都是指在空气中进行的。 3.点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 为点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摩擦与冲击、自燃发热、
形成一个着火四面体,如图1—2(b)所示。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a)
(b)
图1—2 着火三角形和着火四面体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四、爆炸及其特征
爆炸
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同 时产生光和热或机械功。
当物质从一种状态“突变”到另一种状态 时,它的物理状态或化学成分发生急剧的转变 ,使其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位能)以急剧的速度 释放出来,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 破坏。
这一理论设想了一个理想的爆轰过程,而且爆炸性气
体在爆炸波通过前后都服从理想气体定律,并假定气体 的等熵指数与温度、成分无关。在这种条件下,根据能 量守恒定律和理想气体定律,建立了一个爆炸物初始参 数与爆炸参数之间的关系,用此关系式表示爆炸波通过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在过氧化物的成分中有过氧基(—O—O—),
这种基中的氧原子较游离分子中的氧原子更不稳定。
因此,过氧化物是强烈的氧化剂,不仅能氧化形成过 氧化物的物质A,而且也能氧化用分子氧很难氧化的 其他物质B: AO2+A=2AO AO2+B=AO+BO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3.连锁反应理论
根据连锁反应理论,气态分子间的作用,不是 两个分子直接作用得到最后产物,而是活化分子自 由基与另一个分子起作用。作用结果产生新基,新 基又迅速参与反应,如此延续下去而形成一系列 :
Cl2 + hv (光量子) → Cl·+ Cl· 链的引发
第一章 燃烧与爆炸的化学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第二节 燃烧反应速度理论
第三节 燃烧空气量的计算
第四节 燃烧产物及其计算
第五节 燃烧热的计算
第六节 燃烧温度的计算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 质和条件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一、燃烧
燃烧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 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的现象。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但其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
焰等基本特征表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 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被氧化,获得电子的物质被还原。 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被还原,而氢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虽然没有氧参与反应,但所发生的 是一个激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伴随有光和热的发生,这个反 应也是燃烧。 电灯在照明时放出光和热,但未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称为
特征(1)热 当物质加热达到某个温度时,就会燃烧并放 出有色光,就是所谓的火光。 我们可以用目视的方法概估 出火光的温度。 红色(2000℃-3500℃)、橙色(3500℃4600℃)、黄色(4600℃-5700℃)、黄白色(5700℃-7400℃)、 白色(7400℃-11500℃)、蓝白色(11500℃-25000℃)、蓝色 (25000℃以上)。 特征(2)火焰 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的存在是 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 。是肉眼看得见火的部份。从物理 学的角度看,火焰是在细小空间由强劲放热反应所产生的
杂质能使链中断
杂质能产生新连锁反应 爆炸(燃烧)有极限浓度 惰性物质能灭火问题 爆炸有时间上的延滞问题(需要时间孕育)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2.爆炸波学说
气体的冲击能使一层爆炸物被加热和分解,此层 物质变为气体,并依次冲击到新的一层上。 爆炸是从冲击处以辐射状向外扩展的,并发生机
械的、热的和化学的相互交替作用,形成波浪。
四、考核方法
课程成绩:(1)作业与考勤成绩:20% (2)集中考试成绩:80%
你是否想知道?
• • • • • • 1.这些大火是怎样着起来的? 2.哪些物质或因素是致灾的罪魁祸首? 3.为什么冬天摩托车不好打火? 4.为什么有的火横着串(蔓延)有的垂直着? 5.为什么一个炸药爆炸临近的殉爆或拒爆? 6. 气体、液体、固体在燃烧和爆炸方面有 何异同? • 7.∙∙∙∙∙∙∙∙∙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雷电、火山爆发属于自然界的一种爆炸现象; 爆破是人为受控、造福人类的爆炸; 矿山井下瓦斯爆炸,锅炉、压力容器爆炸,粮食粉尘爆
炸等是事故性爆炸。
前面所谈到的几种爆炸现象,均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即在爆炸地点的周围压力骤增,使周围介质受到干扰,邻 近的物质受到破坏,同时还伴有或大或小的声响效应。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爆炸特征
1、物理或化学的变化速度快 2、能量释放快
3、高温、高压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五、爆炸理论
爆炸连 锁反应 学说
爆炸波 学说
爆炸电 子本性 假说
流体动 力学爆 炸理论
气相爆 轰流体 动力学 理论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1.爆炸连锁反应学说
爆炸的连锁反应学说阐明了微量杂质对着火限 度的影响。
Cl· + H2 → HCl + H·
H· + Cl2 → HCl + Cl·
链的传递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Cl· + H2 → HCl + H·
H· + Cl2 → HCl + Cl·
以此类推
Cl· + Cl·→ Cl2
链的中断
H· + H·→ H2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上列反应式表明:
(a)
(b)
图1—2 着火三角形Fire Triangle和着火四面体Fire Tetrahedron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本质和条件
经典的着火三角形一般足以说明燃烧得以发 生和持续进行的原理。但是,根据燃烧的链锁反 应理论,很多燃烧的发生都有持续的游离基(自由 基)作“中间体”,因此,着火三角形应扩大到包 括一个说明游离基参加燃烧反应的附加维,从而
一、学习本课的要求
(1)掌握燃烧与爆炸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常规实验仪器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课时安排
学课内总学时:32学时;(4学分)
实验学时:6学时.
三、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课程属专业基础课程,处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 学习本课程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主要有: (1)高等数学、 (2)普通物理学、 (3)普通化学、 (4)计算机基础、 (5)流体力学 (6)热力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