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宗教改革运动

合集下载

第13课宗教改革

第13课宗教改革

A、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
B、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 C、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 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Every truly repentant Christian has a right to full remission of penalty and guilt, even without letters of pardon.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请回答 : 马丁· 路德提出怎样的救赎思想? 因信称义(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1、马丁·路德改革
(1)思想主张 罗马教会 因行称义 教徒 马丁· 路德 因信称义 上帝 教徒(信仰上帝) 直接对话 得救 上帝
神职人员 间接对话 得救
路德的改革在德国引起不同反响。教皇宣布 要开除他的教籍。德意志的萨克森、普鲁士等 地诸侯保护路德免受教皇迫害,并相继改信路 德派基督教。
(2)影响:
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 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 局面。 天主教
天主教
基督教
新教 东正教
2、加尔文改革
加尔文出身于法国一个律 师家庭,由于宣传路德的新教 而被迫流亡。1536年在瑞士的 巴塞尔,他出版了《基督教原 理》一书。在对待旧教上,他 比路德更激进,他企图论证新 教在教义上比罗马教会更接近 古代基督教的思想,用“因信 得救”来取消教皇、主教、神 父统治人民的权力,并极力宣 扬“先定论”,讨论资产阶级 发财致富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出售赎罪券(导火 线)
1517年,罗马教皇 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 出售赎罪券。教会宣称 “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 落进钱柜叮当一响,买 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灵 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 堂”。

13宗教改革

13宗教改革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2、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3、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激化社会矛盾 4、教皇出售赎罪券——导火线
△宗教改革的内容有哪些?它们是怎样挑战教皇权威的?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德国) (1)、内容
愚人船 布罗尼穆斯 博斯 油画 荷兰 1470年 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 悬在空中的糕点。
材料: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 的财富要高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 “神圣罗马帝国”年财政收人的20倍左右。
思考:
从以上材料, 可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 荒淫无度、贪婪敲诈、
问题: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 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 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 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宗教改革?政治运动
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智者运动(产生)公元前5世纪 文艺复兴(复兴)14—16世纪 宗教改革(发展)16世纪 启蒙运动(成熟)17—18世纪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天主教的最高统治者,任职终身,驻在梵蒂冈
上帝 罗马教皇 红衣主教 大主教 主教
神父
教皇出巡
红衣主教
信徒 大主教
华丽的祭坛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解析 解题关键是“15~16世纪”,此时的西欧经历了文艺复 兴和宗教改革,人们思想获得解放,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 B项正确。
•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 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 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 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 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1)历史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 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 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 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9分)
•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 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 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 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 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 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 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 得最好。 •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14分)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知道马丁· 路德等人的 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 主义的含义。
经济: 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 天主教会与欧洲各国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背 思想: 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 景 天主教会腐败,基督 1、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 宗教: 2、政治上国家四分五裂,阻碍社会 人文 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经济发展 ;没有强大的王权,有利 导火线:教会兜售赎罪券 于各种反教会思想的存在。 精神 3.教会剥削沉重,罗马教廷与德国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 的发 代表人物 加尔文:先定论 的矛盾异常尖锐; 展: 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否 宗教 人文主义 定教皇权威,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信仰 自由,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 改革 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实质: 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历史 必修三 第十三课 欧洲宗教改革.

历史 必修三 第十三课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背景:1文艺复兴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各国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一些原本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2教会剥削广大人民,束缚人们的思想,极大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里奥十世以修建教堂为名,在德意志向教民出售“赎罪券”. 经过:路德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反对赎罪券,宗教改革的序幕首先在德国拉开.序幕.性质: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专制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斗争(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宗教外衣下新兴资阶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影响:1.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路德教登上欧洲,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一切仪式从简(珍惜时间使用德文(以前用拉丁文神职人员允许结婚独树一帜的加尔文(“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主张:1.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人的一切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意义: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积极作用.2.她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1、性质: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专制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斗争2、影响:①欧洲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促使人民思想的自由和解放.②沉重打击西欧封建教会势力,部分解放人们思想,有利于教育,科学,文学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文化史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文化史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1、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具体体现:森严的教阶、繁琐的仪式;僵化的教规、贪婪 的敲诈
2、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 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二、宗教改革运动
(一)马丁.路德改革(德国) 1、直接原因:
1)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2)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
2、改革内容:
1)主张“因信称义”学说,认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2)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卷功效微不足道, 只要内心真成悔罪,就能赦免 3)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 《马丁路德教》
真题练习三
(2013广东学业57).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 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 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 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对 宗教权威的认同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D.对 现实生活的逃避
真题练习二
(2010广东学业57).文艺复兴时代的薄伽丘在 《十日谈》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国王、 贵族、教士、仆人、贩夫走卒等。其中,他集中 批判了教士,这是因为( )
A.教士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职业 B.当时的社会已经普遍不信仰宗教 C.教士的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D.教士是当时宗教禁欲主义的代表
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追求平等;加强资本积 累; 惜时如金
(二)加尔文改革(法国) 1、直接原因: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
家先后接受新教。
2、改革内容:
1)出版《基督教原理》,反对 上帝预定获得永生和成功的人,他的 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否定教皇 内心充满对上帝的信仰,而他的道德行为、 权力,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 宗教生活、日常工作等必定是具备勤奋、友 得救.(称新教百科全书 ); 【问题探究】联系加尔文先定论谈谈你怎样 爱等美德(善功)。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 理解“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 成先定论 ; 把劳动、放贷生息、聚敛财富说成是教 徒获得上帝恩宠的唯一手段 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 建立不受制罗马教皇的政教 合一的加尔文教; 4)创办日内瓦学院,培养传教士 加尔文

宗教改革——精选推荐

宗教改革——精选推荐

宗教改⾰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时期⼈⽂主义的含义。

【课标解读】挑战教皇的权威:应掌握马丁·路德的《九⼗五条论纲》;加尔⽂《基督教原理》;⼈⽂主义的含义。

【考试⼤纲】宗教改⾰【知识梳理】⼀、宗教改⾰运动(⼀)兴起的背景:1.⽂艺复兴运动及近代科学产⽣推动作⽤。

⽂艺复兴中,⼈⽂主义者以⼈为中⼼的思想极⼤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会的权威⽇益受到⼈们的怀疑。

2.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神学理论为封建统治辩护,使封建制度神圣化,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柱。

15、16世纪,天主教会成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教会对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压榨。

16世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是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

于是民族⽭盾、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的发源地。

4.导⽕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运动的性质(实质):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和思想改⾰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争。

(三)重要代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运动1、导⽕线是1517年,教皇利奥⼗世在德意志兜售。

2、马丁·路德的改⾰(1)标志:1517年贴出著名的《_________》,拉开了宗教改⾰的序幕。

★(2)思想(主张):强调______的学说,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主张使⼈获得和,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带有鲜明的⾊彩。

(3)影响:在__________的引导下,宗教改⾰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运动。

改⾰后创⽴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的新局⾯。

★★⼆、加尔⽂的宗教改⾰运动1、原因:受德意志宗教改⾰的影响2、加尔⽂的主张观点:(1)内容:①出版《基督教原理》,主张____________,以此反对____________,否定_______________。

13课宗教改革

13课宗教改革
基督教会的分化演变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1054年,罗马帝
东正教
(东派)
16世纪,欧洲发生 了宗教改革运动, 天主教会分裂
天主教
(西派)
国分裂为东、西 罗马帝国,教会 分裂
天主教
新教
思考: 1、为什么教皇的权威会在16世纪会受到挑战? 2、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是如何挑战教皇的权威的?
5、在中世纪,宗教神学家提倡禁欲主义,倡 导因行称义,认为自甘奉行赤贫的生活才是 获得上帝之爱的基本条件,追求财富必然陷 入贪婪的罪恶。……但商品经济不声不响的 创造出一个新的上帝——金钱。这个新上帝 将以其自身的力量迅速改变旧的道德秩序, 它逐渐代替了封建特权和以地产为衡量人们 社会地位高低和拥有财富多少这一唯一尺度。
乙: 只要虔诚地信仰 甲:人生来是有罪的, 耶稣就可灵魂得救, 只有尊崇上帝,忠实 无须经过烦琐的仪 地履行七种圣礼:洗 式。这些仪式中, 礼、圣餐、悔罪等, 除圣餐外,皆是糟蹋 通过苦修才能得到上 钱财的多余之举,皆 帝的恩典。甲:教会 —因行称义 可废除。 他们各代 ——自主权掌握在教会 表谁的观点? 乙:马丁路德 有何不同? 甲: 上帝是不与油 —因信称义 乙:每个教徒,只要自 己面对《圣经》, 嘴之人直接交往 ——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真诚忏悔,就可直 的,只有在我们教 接与上帝心灵沟通, 士的主持下,才能 无须你们所谓尊贵 聆听到上帝的福 的教士,凡信徒皆 音;否则,就要受 为祭司。 到永世惩罚。
合作探究: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2)性质相同。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 马丁· 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高二历史《第13课 宗教改革》

高二历史《第13课 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具体体现:森严的教阶、繁琐的仪式;僵化的教规、贪婪 的敲诈
2、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 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二、宗教改革运动
(一)马丁.路德改革(德国) 1、直接原因:
1)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2)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
高二历史《第13课 宗教改革》
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追求平等;加强资本积 累; 惜时如金
高二历史《第13课 宗教改革》
阅读与思考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 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 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你怎样理解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
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 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教会精神独裁, 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They preach man who say that as soon as the penny jingles into the money-box, the soul flies out [of purgatory].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 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高二历史《第13课 宗教改革》
(二)加尔文改革(法国)
1、直接原因: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
家先后接受新教,加尔文深受影响
2、改革内容:
1)出版《基督教原理》,反对 天主教的等级上观帝念预,定否获定得教永皇生和成功的人,他的 权力,主内张心人充只满有对依上靠帝信的仰才信能仰,而他的道德行为、 得2成【 理)把救先解问”.定(“题称依论宗 爱它探新靠;教 等从究教信把生 美】 神百仰劳活 德联 学科才动、(角系全能、日善度加书得放常功尔论)救;贷工)文证”生作。先世解息等定俗释、必论活聚定谈动敛是谈和财具你个富备怎人说勤样奋成奋斗是、教友 3的)建必立要不徒性受获和制得合罗上理马帝性教恩。皇宠”的的政唯教一手段

必修三第13课欧洲宗教改革 课件

必修三第13课欧洲宗教改革 课件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 材料五 一个嘉布遣会修士说:穿上一件灰袍,戴上一顶风帽,系一根腰带,脚 上要穿拖鞋;还有一个方济各会修士说:戴上一顶黑色风帽;一位普通的天 主教徒说:要做这要做那,要行善工,倾听弥撒,祈祷,斋戒,施舍等;但是一个 真正的基督徒说:我唯独靠着对基督的信仰得救,称义,不靠自己的任何工 作和善行。比较以上这些言论,判断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义吧。
赎罪券价目表 抢劫犯 ——250盾 杀人犯 ——360盾
谋杀亲属犯 ——400-450盾
“九十五条论纲”
第二十八条:显然,当钱币 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
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心和贪
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
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
移。
第八十六条:教皇的财富今
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
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
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加尔文布道场景
3、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实践
在日内瓦建立新教“加尔文教”
新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教 职选举产生,实行政教合一体制。
创办日内瓦学院
加尔文在日内瓦宗教改革运动: 废除弥撒、拜圣像以及出售赎罪 券;改进礼拜仪式和教会组织。
教会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上帝
罗马教皇 大主教 红衣主教 主教
神父
信徒
实质是什么?
实质:精神独裁,在这一主张下,人 们失去了个人自由,教会、教皇的权 威地位得到强化,加强了对人们的思 想控制。 教皇和教会在宗教领域具有绝对权威!

• 材料一 14、15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 家。德国虽然分裂成许多诸侯国,但是一些大诸侯国都建立了君主制度,向 集权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 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13宗教改革

13宗教改革

材料二:在德国,德意志的资本主义有了 一定的发展,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 交织在一起,表现得更为强烈,到15世纪末16 世纪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 盾的焦点 。 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教会十分猖獗,它 一方面阻挠统一,一方面把德意志作为重要的 搜括对象。流入罗马教廷的财富每年达30万金 币。
不同点: 路德强调的是“个人对《圣经》的 正确理解”; 而加尔文强调的是,《圣经》是 “绝对真理”,是基督教义和教徒生活 的准则。 加尔文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 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 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更适应资产阶 级激进派要求。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1、宗教:挑战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灵魂得救 自主权。欧洲宗教三足鼎立。 2、思想:宣扬了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
1、经济: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
材料二 教会的欺诈和无耻的掠夺,负担最终 落到了广大劳动群众身上。他们看到教会获得的 大量财富不是用于宗教目的,而是被教士用在追 逐尘世的享乐上,因而感到无比愤概……城市市 民也不满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 2、政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激起了基督教徒 制度的强大支柱,而是因为天主教的许多清规戒 和社会各阶层的不满; 律对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都窥见 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到了反 对天主教的行列中来了。
材料三: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后, 就失落了上帝的宠爱,必须悔罪做善功以 赎罪。但个人所做善功不足以完全补罪, 教会可从功劳宝库中取而赠补之。14世纪 以来,这类“免罪符”的方式,逐渐演变 成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
(一)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1、背景:
①政治上,德意志四分五裂,没有形成强大的 王权;

历史初三13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初三13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初三13课知识点总结本课程将讨论以下知识点: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维斯特伐利亚和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议会共和制的建立。

一、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1.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由马丁·路德等人发起的基督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天主教会堕落腐败,让人们对教会产生了厌恶和反感;二是基督教教义僵化,导致了教会制度与社会需要脱节。

2.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宗教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反对教会的世俗化,认为教会应该回到基督时代的原始状态;主张信仰个人化,反对教会的崇拜圣人和偶像等。

3. 宗教战争的背景和结果宗教改革引发了一系列的宗教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十年战争和八十年战争。

这些战争导致了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破坏和动荡,最终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结束,确定了各国皇室家族信仰的自主权。

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背景和影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根据宗教和战争背景的,最终导致了欧洲各国政治体系的变革。

在签订合同时,欧洲国家的国土分割和领土争端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欧洲的动荡和混乱。

2.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欧洲的影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长达30年的战乱,使得欧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该和约也导致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终结,国家的中央集权制得以发展,在政治体系上推动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因和过程在17世纪,英格兰和苏格兰等地贵族和资产阶级反对国王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这场革命主要由以约翰·普雷斯顿等人为代表的立宪派领导。

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和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国王的专制统治,从而确立了议会共和制。

这场革命也使得英国的资产阶级势力得到了发展,国内政治体系发生了一系列改革。

四、议会共和制的建立1. 议会共和制的基本特征议会共和制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民族民主共和制之一,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议会来确定国家事务,通过选举产生行政和立法机关,确立了一个相对健全的政治组织体系。

13课 宗教改革 2012(米)

13课 宗教改革 2012(米)

人文主义
古希腊时期 起源) (起源) 文艺复兴 复兴) (复兴) 宗教改革 发展) (发展)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 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 实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实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 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 宗教特权 倡人的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 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 宗教枷锁中解脱出 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 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个人自由。 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人文主义宗教观
本课小结
宗教改革的最大胜利, 宗教改革的最大胜利,不在于永久 地改变了欧洲的宗教版图, 地改变了欧洲的宗教版图,而在于把人 从封建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从封建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们的 心灵从追求虚幻的天国、来世, 心灵从追求虚幻的天国、来世,转向现 实生活的劳作, 实生活的劳作,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 和意义, 和意义,焕发出要求改变现世的蓬勃的 生命激情。 生命激情。
“因信称义”与“因行称义”最大分歧是什么? 因信称义” 因行称义”最大分歧是什么?
怎样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 怎样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 是靠圣礼和神职人员;还是靠自己的信仰。 是靠圣礼和神职人员;还是靠自己的信仰。
教皇克莱芒八世这样评价马丁·路德 教皇克莱芒八世这样评价马丁 路德 因信称义: 它极为可憎, 的“因信称义:“它极为可憎,它给予每 一个人信仰自由, 一个人信仰自由,而这是世间最厉害的 事情” 事情”。
一显身手: 一显身手:
以小组为单位,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后解析与 探究动手设计剧本,编写辩论词。 探究动手设计剧本,编写辩论词。然 后请学生分别扮演教皇派( 后请学生分别扮演教皇派(甲)和路 德派( 进行辩论。 德派(乙)进行辩论。

13课 宗教改革

13课 宗教改革

鼓励资产阶级积极进取
结合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 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否定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出信仰得救, 不依靠教会,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 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 义色彩。
三、宗教改革的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的掩饰下,进行的反天 主教会、反封建的社会政治斗争。
为什么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的原因: “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请判断:
A、德国的养牛业发达 B、德国是罗马教皇的 牛奶供应国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
二、宗教改革过程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517年马丁·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 1.开始的标志:
发表
第27条 有人 说当钱币一投 入钱柜中叮当 作响时,灵魂 就超脱炼狱飞 入天堂,这是 宣传者的捏造。
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 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罗马教会的因行称义
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开始的标志: 《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2.内容(思想核心):因信称义”。
3.影响: (1)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 运动。 (2)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3)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
四、宗教改革的影响 : 1.思想: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摧毁 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政治: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3.经济: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4.文化: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 发展 。
的局面。
(二)加尔文改革(日内瓦)
《基督教原理》 1、著作:
主张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 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 统治人民的权利。

第13课宗教改革

第13课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概况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1.开始: 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第36条 每 个基督徒只 要内心真诚 悔罪,即令 没有赎罪券, 也能得到赦 免。 第86条 教皇是一 切富人中的最富有 者,为什么不用他 自己的钱来建造圣 彼得教堂,而必须 花费可怜的信徒们 的钱呢?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不同点 (1)兴起和开展的范围: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 开始,主要在文化思想领域里开展和进行;宗教改 革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 社会运动。 (2)形式:文艺复兴借助古典文化;宗教改革借 助宗教外衣。 (3)产生的历史作用: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 域里都扫荡了封建势力,其产生的新教思想还为以 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文艺复兴则把 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D.否定教皇地位

C.宣扬《圣经》精神
13.(2007江苏单科,16)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2007山东,10)马丁· 路德说:“我们应当 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 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 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 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马丁· 路德 ( ) D
教材P54《自我测评》答案(注意审题)
路德主张“因信称 义”:靠信仰才能得 救而不是靠善功、圣 礼、神职人员。这使 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 魂得救的自主权。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 救”“先定论”。这 为资产阶级致富做辩 论;从神学角度论证 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 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结论:宗教改革时期 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 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 特权,提倡人的个性 解放,使人从罗马天 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 解脱出来,获得更多 的个人自由。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第86条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筑一 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Why does not the pope, whose wealth is today greater than the richest of the riches, build just this one church of St. Peter with his own money, rather than with the money of poor believers?
甲:人生来是有罪的,
乙: 只要虔诚地信仰
只有尊崇上帝,忠实
耶稣就可灵魂得救,
地履行七种圣礼:洗
无须经过烦琐的仪
礼、圣餐、悔罪等,
式。这些仪式中,
通过苦修才能得到上
除圣餐外,皆是糟蹋
帝的恩典。
1 他们各代
钱财的多余之举,皆 可废除。
表谁的观点?
2 二者主张
甲: 上帝是不与油有何不同?乙:每个教徒,只要自
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 导火索
宗教改革(16C)
改革 人物
改革 国家
内容 影响
总影响 1、实质 2、宗教
政治 经济 思想
Hale Waihona Puke • 1、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天主教会的腐败 • B、各国王权的软弱
D
• C、进步人士的认识提高
• D、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嘴之人直接交往
己面对《圣经》,
的,只有在我们教
真诚忏悔,就可直
士的主持下,才能
接与上帝心灵沟通,
聆听到上帝的福
无须你们所谓尊贵

宁县二中 第13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宁县二中  第13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这段材料 反映了什 么问题?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 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 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 主教、主教、神父等。另一方面 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 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 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 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 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 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 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 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 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 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 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 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 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 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 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 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 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 辱” 。
2、表现 1) .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 14 -15 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后,西 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 . 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希望建立强有力的 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 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15 、 16 世纪英、 法、西班牙顺应时代要求,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独立于世 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把 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宗教改革开始 3) .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天主教会。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一 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主题 1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地位
主题 2 16 世纪前后,冲击天主教统治地位的因素 图示:
(1)各国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专制君主、贵族、商人、新兴资产阶级、贫民等各阶级阶层 都反对教会的经济特权。 (3)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宣传的人文主义。 (4)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等。

13课宗教改革

13课宗教改革

1、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 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世俗王权的斗争白热化
C、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D、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
3、马丁路德强调的学说是: A、君权神授 B、因信称义 C、政教合一 D、教皇至尊 4、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学说,其实质 意义在于: A、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 B、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 C、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3.宗教改革时期影响很大的新教百科全书 是 A.《基督教原理》 B.《九十五条论纲》 C.《圣经》 D.《天主教原理》
4.加尔文宗教观的实质是 A.否定教皇、封建主的特权 B.否认先定论就是否认上帝 C.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D.依靠上帝
6.16世纪西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带有宗教色
彩的原因是:
A. 宗教在当时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新兴
宗教改革 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使人 从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 (发展)
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积:
经: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文: 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 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推动了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消: 宗教迫害与宗教纷争愈演愈烈
时间 兴起
文艺复兴 14-17C
意大利(最早) 封建神学
宗教改革 16C
德国(最早)

对象
天主教会
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政治运动 直接否定教皇权威
有人说:“加尔文的宗教理论是 对马丁路德宗教理论的继承和发 展。” 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继承: 信仰得救
发展: “先定论”(否定对教皇盲

13宗教改革

13宗教改革

反思
• 1、辩证评价,认清主流(两点论加重点论 ) • 2、欧洲人需要进一步反对教会特权及封建 统治——启蒙运动(争取人的政治自由)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ຫໍສະໝຸດ 2、加尔文改革的意义: 教皇:
否定其权威;
资产阶级: 为其发财致富做辩护;
个人:
国家:
论证其奋斗的必要性;
为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 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探究: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①信仰得救;②《圣 经》是最高权威、③简化宗教 仪式; 不同点: ①主张先定论,鼓舞资 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经济: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 天主教的束缚。 政治方面:民族国家的形成,世俗王权不断强大,要求摆 脱教权的束缚。 社会: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压榨,使天主教会与各阶层矛盾 的加深。 思想: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思想传播,解放了思想。
文化:造纸术、印刷术的传入,文化的普及。 德国:德国四分五裂,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导火线:1517年教皇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售,引 发宗教改革。
改革背景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主权国家——梵蒂冈,尽 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人口572人,却是世界 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和现任教皇方济 各。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 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注释:教皇一词拉丁语为“父亲”的意思, 教皇可以说是脱离世俗的最高权力者。
关于宗教
宗教不同于迷信。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 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
佛教 基督教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战教皇权威
即宗教改革运动,改革者均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受到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含义
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的旗帜下发动的大规模的反封建的社会政治活动
→源于德意志,影响了整个欧洲
反对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
二、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天主教东正教
路德教
天主教新教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教义:两个基本原理:原罪说,救赎说
→每个人在今生不能追求享受,要禁欲,服从教皇,死后才能升入天堂
三、天主教
经济: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拥有西欧1/3的土地
对全体教民收取什一税
政治:神权超越王权
思想:教会思想笼罩欧洲
四、宗教改革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兴起
人民对教会的欺诈和掠夺感到不满
政治:天主教成为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障碍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民族概念产生。

因此民众希望形成民族国家,教会便成为了统一的阻碍
商人做生意也希望国家统一,所以教会的存在对发展资本主义十分不利
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人民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五、马丁·路德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

出生于德意志,曾获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神学博士学位,曾让人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

其后期思想日趋保守,主张对由宗教改革引发的德国农民大起义采取武力镇压
六、马丁·路德改革的历程
1] 原因
<1>德国四分五裂,拥有很多政权,备受教皇压榨,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2>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3>直接原因:教会的腐败荒淫,教皇利奥十世兜售赎罪券,激起民众不满
2] 序幕
1517 教皇利奥十世以修建教堂为名,印刷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售。

这种搜刮民财的无耻行径激怒了路德。

他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德意志宗教改革就此开始。

3] 天主教会的主要思想:因行称义。

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
(为了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
核心:使任何人都离不开教皇
4] 主张
<1>核心:因信称义。

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人们获得了宗教信仰的自主权)
<2>《圣经》地位至高无上
拉丁文写成的《圣经》不利于民众阅读。

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对德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简化宗教仪式
满足了广大民众、资产阶级的需要
<4>建立属于的意志民族的廉俭教会
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德国民众的愿望
<5>主张神职人员还俗和婚配
<6>强调“君权高于神权”
5] 德国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会,不受教皇管辖,废除教阶制度,以牧师代替神父,一切仪式从简。

礼拜仪式使用德文,神职人员允许结婚,是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通上帝的“廉价教会”。

改革后的宗教成为“新教”,由于新教大体按路德的主张进行改革,因此又称为“路德教”或“新教路德宗”
6] 意义
<1>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新
局面
七、加尔文
宗教改革家,新教归正宗的创始人,曾学习拉丁文、神学、法律,于1534年从法国来到瑞士日内瓦,当时日内瓦在宗教上受罗马教会控制。

受到了路德学说的强烈吸引,比路德激进。

他试图论证新教在教义上比罗马教会更接近古代基督教的思想。

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

他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八、加尔文改革的历程
1] 原因: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 主张
<1>核心:先定论(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认为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
改变
→加尔文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利。

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

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教皇的盲从,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他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他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他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人出生前上帝就定下恶劣“选民”和“弃民”,符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想法>
<2>认为《圣经》具有绝对权威
无形中摆脱了教皇的束缚
<3>提倡建立廉俭教会、民主教会
与天主教教阶制度相反
<4>建立神权与君权合一的共和国
运行方式:以民主的方式推举长老,政教合一
加尔文身体力行,以瑞士为中心,在日内瓦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共和国。

日内瓦被称为“新教的罗马”,他被称为“新教的教皇”
由于思想激进,处死了很多被视为异端的科学家
3] 意义
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有了政治上和神上的地位)
九、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政治:打击西欧封建势力(最保守的阶级),摧毁天主教会的精神权威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影响
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促进了欧洲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欧洲各民族的形成)
深远:人文精神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