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1 历史原因
· ① 是工农产品剪刀差。建国初期,为了发展工业,政府对农产品实行价格剪刀差,以牺牲农业发展 为代价,发展工业。 · ② 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被筑起了一道高墙,随着经济的 发展,历史上延续下来的传统农业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凸显。 · ③ 是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在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的指导下,多数地方政府重视重工业 发展而轻视轻工业,重视生产性建设而轻视非生产性投入,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发展长期 停滞不前。
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2004年2月8日,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也是时 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 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 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农民贫
从上世纪后5年到进入新世纪,我国国民经济一直维持在7%~8%的较高增长速度,在城市居民 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益突出。
·农民弱
现在农民逐渐丧失了生产资料,耕地,宅基地,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并且现在中国老龄化非常 严重,农村劳动力下降。3三农来自题的成因三农问题的成因
2
三农问题的表现
三农问题的表现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农村问题:农村条件差,面貌落后,农村人口锐减,经济不发达。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三农问题的概念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大的变数,因为其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关系着很多农民的生存。
三农事业在发展中遇到了问题,将会限制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
“三农”问题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总称,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有质的区别。
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城市经济发达,农村面貌落后,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为农民依赖土地,种地收入少;学习运用农业科技成果,农业增产却不增收;农业科技推广的不全面,产业化程度与国外农业相比较低;与国际农业竞争没有优势,缺少优质高效品种等。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农民生活方式单一,大多时间花在种地上;收入方式少,种地或者出苦力;转移的劳动力的权利没有保障,剩余的劳动力得不到合理的安置等。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1)基本国情的影响。
人地比例关系的多少,对于农业发展、农村发达、农民贫富有着直接关系。
首先,影响着我国的农业就业容量,人多地少使得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比例缩小,靠农业增加收入的机会就相对于减少。
其次,影响着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农业的产业化结构,较少的土地是不可能有效的经营大规模的农业,不可能有效的提高土地生产率。
最后,对于农民而言,耕地不足使他们的收入减少,影响到他们的生存。
虽然如今,农民外出务工,但是人均耕地的不足,相对于市民而言这是不公平的,并且在效率方面得不到保障。
(2)体制的制约。
为了工业发展的需要,国家让城市大力发展工业,引进先进技术,组织大规模生产,财政、金融、社保等政策偏向城市,使城市处于发展的优势地位。
同时国家让农村以农业为主,大力发展,将农民的生活与土地紧密联系。
许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农村,对农村的财政支持部分只能完成很少的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农民从根本上就没有参与现代化的机会,使得农村其它产业得不到发展,生产方式没有转变,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城市遭到各种制度的威胁,生存权、发展权等处于不平等地位。
三农问题是指什么
三农问题是指什么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总称,是指困扰中国农村发展进程的一系列问题。
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三农问题的定义、成因及主要表现进行阐述。
一、三农问题的定义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总称。
农业问题主要指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农村问题主要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农民问题主要指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农民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
三农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偏向和关注不足。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三农问题的成因主要有:1. 农业现代化滞后中国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滞后,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信息渠道,导致农产品产量低下和质量不稳定。
2.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能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农村仍以农业为主导,农民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缺乏多样化的产业结构。
4. 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贫困问题突出。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5.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严重,进一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三、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三农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1. 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难以从农业生产中获得合理的利润。
农民的产出无法直接面向市场,而是通过中间环节出售,利润被削减。
2. 农村人口流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不断加剧,农村人口减少,农业劳动力短缺。
农村老龄化加剧,农村社会发展压力增大。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简介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实质是 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 步问题,结构不协调 问题。 农业问题 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 问个问题 是户籍制度改革。
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 两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 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 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 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 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 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返回
怎样解决三农问题
一是更新致富观念。 应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增加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二是优化农业结构。 应按照区域化布局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增强本地特色,逐步形成大规模、高效益的优势农产品产业 带。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让农民与市场紧密相连。同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应加快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应努力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形成 群体优势。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和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规 模经营使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农民离土离乡务工,是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当前,一方 面要增强第二、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务工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 员的培训、管理和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是完善农村服务体系。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有效途径,在农民进入市场后, 风险加大,组建为农民服务的市场网络体系,通过合作社把农民和龙头企业连接在一起,有利于解决农 民增产增收和农业发展机制问题,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乡村振兴之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之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倡导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安全。
其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和重点解决对象。
本文将从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探讨乡村振兴中的三农问题。
首先,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
长期以来,土地问题一直是困扰乡村发展的核心问题。
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确权颁证、承包期限延长和流转市场化等改革措施,使土地流转更加顺畅,从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益。
此外,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防止土地恶性流转和农村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也是保障农民利益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其次,农业现代化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培养一批有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农业技术人才,推动农业技术的升级和普及,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同时,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
再次,农民收入增加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
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提高其收入水平。
首先,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其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此外,要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等农村特色经济产业,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农村消费,促进农民增收。
最后,加强农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加大对乡村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三农问题
7、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有所增加。
近年来,由于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民的税费负担加重,致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
8、农民的农业收入普遍减少。
近年来,由于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一直低迷,农产品的总产量有所减少,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民的税费负担加重,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的农业收入普遍减少。
9、农民的非农业收入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增长。
对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多数的农民而言,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主要包括林业收入、牧业收入、副业收入、渔业收入、储蓄收入及家庭成员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
公务员之家在目前我国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我国的不少地区发展林业、牧业、副业或渔业生产会受到当地自然条件、气候、资金、技术及营销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短期内在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能会取得比较大的成果。
但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多数的农民而言,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农民收入本身就很微薄,近年来住房、子女教育和医疗所花费的费用很高,农户在银行的存款基数比较小,加上近年来银行的存款利息率非常低,尚需缴纳利息税,一般农民家庭的储蓄收入非常低。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农民进城打工的条件有所恶化,一是活儿难找,二是工资低,三是要钱难。
农民家庭通过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来大幅度提高家庭收入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农民而言,农民的非农业收入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增长。
10、农民的收入偏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
据我国权威部门统计,城乡人均收入比例1995年是2.72:1,2001年为2.92:1,2002年为3.1:1,2002年为3.2:1。
从1997年到现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还不到4%,但是这一期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再考虑到城镇居民享受到的各种福利因素,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太大,农民的劳动付出与其得到的收入不成比例,占我国人口63%的农民大部分同城镇中的下岗人员、失业人员和退休职工一起成为我国目前社会的弱势群体。
三农问题
于东喜+作业1+农村社会问题感想“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一、农村问题。
1、农村土地问题。
一是土地承包问题。
土地承包如何合理,承包到户的土地究竟如何处置使用,土地承包如何与人口等因素的变动相适应,等等,许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二是宅基地问题。
宅基地不同于耕地,一直是农民的私产,现在似乎不明不白。
宅基地究竟属于谁,农民对于宅基地的处置使用权究竟与承包地有什么不同,宅基地的管理分配怎样才合理,面临若干问题。
三是土地权属问题。
在农地转为非农地过程中,农民作为土地所有者,他们的角色和权益应该如何体现,制度安排如何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和稳定农村社会,问题才刚刚受到重视。
2、基层政权问题当前农村基层政权面临的问题很多,如执政能力弱化、形式主义泛滥、乡村两级债务沉重、干部作风漂浮、不作为和乱作为并存等等。
但这些问题都是表面的问题,农村基层政权面临的最严重、最危险的问题是信任危机。
实际上,农村基层政权与农民之间的信任危机不仅长期存在,而且已经让农村基层政权在工作中付出了代价,并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埋下隐患,给党的执政基础带来风险。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信任危机加大了农村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难度。
二是信任危机增加了农村基层政府与农民的交易成本。
三是信任危机有可能转化为政治危机。
二、农业问题。
1、粮食安全问题粮食问题曾是千百年来困扰人类和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天”字号的大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安危,也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比较好的调动;随着种子革命和化肥革命的深入,加上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粮食供应由过去长期的短缺转为供过于求,一个千百年来没有解决好的吃饭问题得以解决。
我国粮食生产波动很大,人口呈刚性增长。
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
从粮食区域结构看,我国粮食生产继续向优势区域集中,区域间的粮食供需差异对粮食流通形成压力。
三农问题
ADD YOUR TITLE HERE
Lorem ipsum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Lorem ipsum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Lorem ipsum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Add your text here.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1、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2、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 之首“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农民发展关系农业、农村的稳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民生活、生产之地;作为农业生产者和农村居住者,是我国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群体,他们的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农业的进步和农村的稳定。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目前突出表现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农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农民增收问题。
3、a、农业问题主要是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极低,经济效益低下。
b、农村问题主要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社会发展严重不足,现代文明成果难以进农村寻常百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尤为突出。
c、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这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4、“三农”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方式造成农业效益低,从而使农民收入低下。
(2)农业人口过多、素质过低。
我国“三农”问题最深刻的根源在于过多的农村人口与过少的农业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民的自由流动。
(4)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
(5)目前农村的管理体制不合理,使得农民不合理负担进一步加重。
5、解决“三农”问题途径及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发展的历史过程。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即使城市化提高1个百分点,就涉及1000多万人转移到城市,因此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城市化。
•1、坚持全面发展,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2、发展规模经济,实行农业的优质化、高效化和专业化。
三农问题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测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
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
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策
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策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那么你对三农问题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三农问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三农问题的介绍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中共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极其引人关注。
三农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农”的弱质性首先是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无论它是处于传统农业阶段还是现代农业阶段,与第二、三产业相比,它不仅要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还要面临很难预料的自然风险。
其次是受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农民的收入总是受到一个上限的制约,追加在农业上的投入与产出不一定成正比,即使农民增加再多的投入也无法突破这一上限,而第二、三产业却没有这样的上限,其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虽然现代科技使农业获得惊人的发展,但依靠科技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空间越来越小。
第三是由于我国现已基本实现了小康,一些大中城市甚至越过小康,进入相对富裕阶段,加上大多数农产品属于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居民对农产品的直接消费量不可能有很大的增加,有的甚至会减少。
因此农业的弱势地位决定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低下。
制度因素“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由这一问题折射出来的制度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既有反映国民待遇的法权落实问题又有产权明晰问题;既有行政权障碍问题,又有知情权、发展权障碍问题;更有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因素。
但要探析与“三农”问题形成相关的终极制度原因,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社会等级制度当为其要。
事实上,二元社会体制本质上反映的是按社会等级高低决定发展的先后顺序、接受各种公共服务的多寡以及就业的选择机会等。
三农问题
一、何谓“三农”问题? 何谓“三农”问题?
二、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三、应当怎样思考三农问题? 应当怎样思考三农问题?
四、破解三农的途径有哪些? 破解三农的途径有哪些?
一、何谓“三农”问题
三农,农业、农村、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之谓也 。“三农” “三农” 问题的深刻根源是现代化进程。 问题的深刻根源是现代化进程。 农村问题是城乡结构问题; 农村问题是城乡结构问题;农民问题是人权问 农业问题是产业政策问题。 题;农业问题是产业政策问题。 李昌平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 李昌平说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 险” 。 三农”具有不可低估的人口影响、空间影响、 “三农”具有不可低估的人口影响、空间影响、 素质影响和互动影响 。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 作的重中之重”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2、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
停滞阶段: 年起的连年下滑, 停滞阶段: 1997年起的连年下滑,1996年, 年起的连年下滑 年 农 民收入增长曾达9%, 民收入增长曾达 %,1997年,这个数字 年 %, 骤减为4.6%, %,1998年4.3%, %,1999年3.8%, 骤减为 %, 年 %, 年 %, 2000年2.1%。 年 %。 小增长: 小增长:2001-2006年
2012年两会报告中提出的“三农”政 年两会报告中提出的“三农” 年两会报告中提出的 策
在粮食产量连续“八连增”之后,面对经济增长下 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复杂形势,做好今年 “三农”工作仍然是本届政府的重中之重。继去年 中央财政“三农”投入首次超过1万亿元,今年政 政 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 年中央财政用于“ 府工作报告 年中央财政用于 三农” 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 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 投入拟安排 亿元
三农问题
2、农民分化 • 一是职业分化。农民内部的分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家 庭经营以后就开始了。首先是职业分化,农民已经不是单一的农民了,1989 年我国以职业为标准把农民划分为8个阶层: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个 体工商户,农村知识分子,乡企管理者,私营企业主,农村管理者。这些年 农民分化更加迅速了。 • 二是财产和收入分化。农业户口里有些人已经相当富有,有的人已经是亿万 富翁,有的还很穷。过去在一个公社,一个生产大队里,大家一起生产,一 起生活,收入相差无几。现在在同一个乡,或一个村里,少数人很富,住上 了别墅式房子,但大多数人还贫穷,住着平房,相差悬殊。根据国家统计局 调查,2004年,农民年收入600元以下的2.25%;601--1000元的占6.07%; 1001--3000元的占51.37%;3001--5000元的占25.29%;5001元以上的占 15.02%。
• 6,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我国现在建立起来 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但这张网主要是覆盖城市居民的, 农村养老主要靠家庭养老。少数省份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7,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 8,住房的差距。城镇民拥有的住房有房产证,也有长期使用的地产 证。这个住房城镇居民可以出租、出卖、抵押、遗传。而农民不同 ,即使是祖传几代的老房,因为宅基地被宣布为集体所有,农民可 以居住,也可以出租,可以遗传,但不能出卖,也不能抵押,到银 行贷款作抵押物就不行。
• 4,教育方面的差距。自1960年代实行严 格限制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户籍制度 以后,农民的子女就学被严格限制在本村、本乡、本 县受教育,农村青年不能报考城市里较好的初中和高中,实际也就限 制了他们到高校受教育的机会。自此,校中的农村学生的比重逐年减少 • 据统计:城市居民与农民的学历状况相比较,城市居民的高中学历是农 民的3.5倍,中专为16.5倍,大专为55.5倍,大学本科为281.5倍,研究 生为323倍。 • 5,医疗差距。众所周知,城乡医疗差距本来就很大,因为城市居民可 以享受公费医疗,而农民则不享受公费医疗。国家仅有的医疗资源, 85%放到只占人口30%的城市,而占人口70%多的农村,只得到15%的 医疗资源。更为严重的是,当前城乡差别的恶果已经影响到下一代身上 。据2000年第三次全国营养普查:6岁儿童的身高,农村是110公分, 城市是113公分,16岁青年,农村是158公分,城市是164公分,相差6 公分。有关方面发现农村的医疗方面“缺医少药”的状况比文化革命时 期还严重。
三农问题
[编辑本段]内容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
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编辑本段]背景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丁稀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08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700元,二者比例为3.33:1(2006年为3.28:1);而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69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7元,二者差距为1.74:1,20年时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85%。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实行的是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
同时中国农业产品开始面对外国农业大国的竞争,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无力进行市场竞争,农民第一次出现了“手里有粮卖不出”的现象[来源请求]。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开始起飞,与同期中国总体经济的发展相比,第一产业的发展程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但城市并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从而形成大量集聚在城内而没有工作的农民工群体。
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开始减少,引发更多的农民进城“找工作”,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3/4,他们的总体生活情况是中国总体生活情况的最主要体现。
农村的发展将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最大的挑战,从而使三农问题成为当前社会中显著的问题。
[编辑本段]三农问题的衍生影响由于政策的偏向使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异使贫富悬殊差距扩大。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亦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亦带到城镇。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极其引人关注。
一、含义“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现在看来,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什么是三农问题
什么是三农问题—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出现的几个重要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问题。
这三个问题的统称即为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最早由经济管理学博士温铁军于1996年正式提出。
中国共产党于2019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引入正式工作报告,并随之迅速成为中国政府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
农民:是指中国共产党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后,与城市居民形成对称的二元国民的弱势群体。
占我国总人口近70%。
非指自然意义上居住在农村,并从事种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植、养殖业的农业劳动者。
其划分的标准并非产业,而是以父母的户籍为唯一标准划分的群体。
农业:是指以土地、水面、草场、山林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产业群的总称。
与其它产业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其生产过程受自然资源制约,具有天然的弱质性。
二是产业链条中断,农业只指其中间的生产环节,产前、产后环节则不属农业范畴。
它是二、三次产业的基础产业,居民生存的原产业,农民的主产业,20世纪末,其创造的GDP占整体国民生产总值的15%以下。
农村:是指人口集居的城市的城区以外的广大国土地域。
即人口集居远低于城镇的乡村,国土承载的公共产品价值量极低的地域。
问题:是指系统中不相匹配的环节或子系统。
即与其它环节和子系统在运动
第1 页。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
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一)“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社会现实问题与矛盾首先,“三农”问题不解决会影响社会稳定。
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其次,三农问题加剧了我国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的现实矛盾。
(二)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第一,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三农”问题不单纯是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还关系到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一系列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第二,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成败的大问题。
“三农”问题,首先关系到改革的路线和方向问题;其次,三农问题的解决速度和解决方式决定市场化改革的速度问题;再次,“三农”问题解决的不好,将会增强改革的难度;最后,“三农”问题解决的成本决定着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本。
所以,“三农”问题是对党和政府改革总路线的一个考验。
第三,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一是全国近13亿人口,62%以上在农村,占大多数;二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东西部农村之间的差距在拉大。
农村能否如期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
第四,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对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考验。
“三农”问题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解决三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协调农业生产关系,促进农民增收,使广大农民尽快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
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引言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农村地区面临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地区,导致了许多与农业、农民和农村相关的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层面。
农业问题1.农业现代化:中国传统的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
因此,推动农业现代化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包括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种植和养殖效率,加强科研创新等。
2.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土地承包制度是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其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制度安排。
近年来,中国推行了土地流转政策,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促进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
3.农产品市场化: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问题1.农民收入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农产品价格补贴、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加强职业培训等,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2.农民就业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
然而,城市就业机会有限,导致了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扶持创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等。
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至关重要。
政府通过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医疗保障和教育支持等,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包括道路、电力、通信等方面。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了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2.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有限。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乡村学校师资待遇等,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
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 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 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 径。这是对近年来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 策的深化和发展,是新时期解决“三农” 问题的战略方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必由之路。
加快城镇化进程
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实现城 镇化,最关键就是要提高效益,创造有效的就业岗 位,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 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通过实现现代化来带 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村问题。对于现在各大城市 实行放开城镇户口的户籍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 做法。城镇户口放开以后,农民只不过是从农村潜 在的失业人员变成了城市流民,反而对社会造成了 更大的危害。印度和墨西哥都有这样的先例。
目前,国家虽然取消了农业税,但农民的隐形负 担依然很大,特别是计划生育、宅基地等问题仍是 我国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政府应加快各项配套 制度的完善,因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费改税等问题 ,主要还是靠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另外,农民减负 涉及的农村教育、政府经费等问题也要妥善解决 。
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投资。主要表现在4个方 面,即良种基地的建设、农田水利的投入、农 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对农民的技术培养。其次 是要发展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花卉、中药 材、养殖等。可以积极推行“公司+农户” 的模式,以增加农民收入。
其他制约因素
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以及农业结构不合理等 都是“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自21世纪以来, 中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几乎所有 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供过 于求现象,导致农产品价格连年下跌。另外,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不合理的负担过重以及深 层次的体制等问题都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 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国内外市场衔接问题 仍然亟待解决。
第一句话就是农业非常重要。在很多主流经济学家看 来,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工业化,农业只不过是为国 家的工业化过程提供原材料、提供资本积累、提供廉 价的劳动力。但是舒尔茨认为农业的现代化本身就是 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而且农业本身的发展对 于一个国要改变对农业的歧视性政策。现在很多国家 为了发展工业化,为了追求经济效率,就采取了一种工业 和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而对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种歧视性 的态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歧视性的政策。而正是这种歧视 性的政策,导致了农业部门的落后和农民的贫困。所以, 要改变农业落后和农民贫困的现象,首先要抛弃这种制度 性的歧视。 第三句话叫做要发展农业就要进行人力资源投资。随着现 代化的进程,土地是越来越少的,土地的供给是有刚性的 ,就是说只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传统的 那种靠土地扩张的思路已经不行了。所以,发展现代农业 主要靠人力资源投资,而人力资源投资中最重要是两块, 一个是教育,一个健康。人力资源投资造就了一大批有知 识、懂技术的健康的农民,这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
三农问题
主讲人:
三农问题各论
1979年,舒尔茨在获诺贝尔奖演说当中曾说: 世界上大多数都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 人的经济学,那么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 要的原理。世界上大多数贫穷人又都是以农业 为生计的,所以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么你就 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舒尔茨的农业经济学思想概括三句话:
3、农民太弱
首先,农民丧失了保护自己的生产资料、耕地、 宅基地,甚至房子的权利。 其次,组织上的薄弱。干部、工人是工会会员, 老板可以组织工商联合会,还组织各种俱乐部, 温州老板到了北京、成都等地可以组织温州“商 会”等等。他们这样做,有自己的组织可以维护 、争取他们自己的权利。但是农民没有属于他们 自己如“农会”这样的组织,所以维护争取他们 自己的权利就无从谈起。
产业化问题
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 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 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一是,农民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 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不协调,农业 比较效益低,与其他产业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矛盾 更加尖锐。
(二)农民问题
1、农民人数多,收入低
加快农民享受国民待遇的步伐 我国农村在义务教育的权利、社 会保险、医疗等一系列权利的落实上 有待完善,相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民在政 治权利和经济待遇上截然不同。我国 在实施全民医保以及在实施农村养老 保险制度试点的同时,要加快制定成熟 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实现农 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减轻农民负担
谢
谢
2、城乡差距
目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最关键是城乡 差距问题。现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3倍多 ,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 别为37.1%和40.8%。根据联合国粮农组 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40%-49% 为小康,基尼系数60%的权重来源于城乡 差距。
二、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
历史原因
一是工农产品剪刀差。建国初期,为了发展 工业,政府对农产品实行价格剪刀差,以牺牲 农业发展为代价,发展工业。二是城乡分割的 户籍制度。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城市和乡村 之间被筑起了一道高墙,随着经济的发展,历 史上延续下来的传统农业越来越不适应社会 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三是重视重工业 ,轻视轻工业。
(三)农村问题
1、城市化程度低
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 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 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长期严重落后于工业化进 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总体有一 个较大提高,2008年,城市化率达45%,年均递增 接近1%,2013年,城市化水平50%。尽管如此,城 市化率还是少于世界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更是大 大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而且大大滞后于 工业化,中国的城市化至少落后于工业化10个以 上百分点。
政策原因
从发展上看,农村经济超常增长后,出现了滑坡。 一是农业内部积累机制弱化,短期行为严重。二 是政策因素也造成了不利于粮食生产形势,农民 种粮积极性明显下降。三是地方财力增加,但地 方投资却明显向城市倾斜。四是全国工业投资大 幅增加,但为农业服务的农用工业投资却不断下 降。五是在城市工业经济过热增长中,投资膨胀 和消费基金膨胀导致持续通货膨胀。六是农村基 本设施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
2、农民文化素质低
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 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为85%,在“ 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 多数,到2009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人口覆盖率达99.7%,2012年底 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计划生育政 策在农村也受到基层官员的一定抵制, 在“对上蒙混过关,对下糊弄、收钱” 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有钱就 叫你生,要生就要有钱”的怪性循环
三农含义
三农问题”即农民、农村和农业的问题 即所谓的“三农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民问 题,而且中国的问题根本上也是农民问题。看待“ 三农问题”,需要既有时间意识,又有空间意识,时 间上要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衣食住行发 生的巨大变化,空间上,要看到各地贫富差距还很 大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
(一)农业问题
1952年我国农业人口是50139万, 1958年是54704万人,1978年, 79014万人。2000年94244万人,以 后逐年缓慢减少。所以,直到现在我国还 是9亿农民。中国变成工业大国了,农民反 而越来越多。
农业在GDP与就业份额的国际比较
国家 德国 日本 美国 加拿大 荷兰 法国 澳大利亚 墨西哥 韩国 俄罗斯 巴西 马来西亚 泰国 中国 印尼 越南 印度 柬埔寨 人均GDP , P P P (c u rre n t in te rn a tio n a l $ ) 2 6 6 8 3 .3 2 6 4 9 6 .7 3 4 8 8 3 .3 28600 2 8 2 1 3 .3 2 6 1 9 3 .3 2 7 3 2 6 .7 8 9 4 3 .3 1 6 0 2 6 .7 7730 7600 9000 6 6 6 6 .7 4230 3 1 2 6 .7 2 1 6 6 .7 2550 1 9 4 6 .7 农业占GDP 的份额 (%) 1 .2 1 .4 1 .6 2 .6 2 .7 2 .8 3 .7 4 .1 4 .3 6 .2 6 .5 8 .6 9 .2 1 5 .9 1 7 .2 2 3 .6 2 4 .1 3 7 .6 农业占就业 人口的份额 (%) 2 .6 5 2 .5 3 .1 3 .1 1 .6 4 .9 1 7 .6 1 0 .6 1 1 .8 2 0 .6 1 8 .4 4 7 .2 4 6 .9 4 4 .5 6 8 .9 6 6 .7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