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2)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共50题共100分一、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1.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2分)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标准答案:A2.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①.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②.理论不能代替实践③.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④.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2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标准答案:D3. 马克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2分)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标准答案:C4. 白天和黑夜先后相继的现象是()(2分)A.因果联系B.偶然联系C.非因果联系D.间接联系.标准答案:C5. 一对兄弟到公园游玩,回来后讲述各自的感受。

哥哥说:"那可真是一个好地方,荆棘上面也有鲜花。

"弟弟说:"那可真是一个鬼地方,鲜花下面也有荆棘。

"这说明() (2分)A.人是万物的尺度B.见仁见智现象是主体能动作用的表现C.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相对主义是一种正确的观点D.人的看法不同,决定着事物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标准答案:B6.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2分)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标准答案:A7.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2分)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标准答案:C8.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体现了()(2分)A.唯物主义时空观B.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C.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D.形而上学的时空观.标准答案:C9.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2分)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标准答案:B10. 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2分)A.庸俗唯物主义B.二元论C.客观唯心主义D.相对主义.标准答案:A11. 唯物辩证法所解决的问题是() (2分)A.世界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怎么样的问题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标准答案:B12. 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2分)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主观愿望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标准答案:D13.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2分)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社会实践.标准答案:D14. 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①冰——水——汽;②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③团结——批评——团结;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自发结合——近代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分离——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

马克思2

马克思2

不可知论的几个典型代表人物简介
在哲学史上,不可知论者是很多的,如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 古希腊怀疑论者皮浪,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霍布斯,18世纪法 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英国近代唯心主 义哲学家休谟,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等。
康德
庄子
休谟
皮浪
不可知论的几个典型代表人物简介
四.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的现代理念
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天生就是不可以被了解的,而人类 缺乏根据一些所谓证据来得出这方面结论的能力。
神是否存在的问题没有答案,但并非完全不可能有结论。在没有 更多的证据之前人们应该不要轻易做出判断。
不 可 知 论 的 现 代 概 念
强不可知论
弱不可知论
消极不可知论
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神是否存在。但神即使存在也对整个宇 宙毫不相干,所以神是否存在只是个学术问题。
旧唯物主义可知论的严重缺陷 概括性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 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 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不断 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旧唯物主义可知论的严重缺陷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 和不可知论,在是正确的。但是它同辨证唯我主义认识论 有着原则的区别,它是消极的、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所以,主张不可知论的一般只有怀疑论者和二元论者
唯心主义可知论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本体论上的区别,可 知与不可知论是认识论上的区别。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能以 为唯心主义都是可知论或者都是不可知论,要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原理2: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2: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只有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深入改造主观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必然和自由
01
必然:指人受盲目必然性 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 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和支 配的社会状态
0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 程,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 的过程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 一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 件
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
认识的初级阶段 概念:由人类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局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

价值的基本特性
主体性:价值直接 同主体联系,始终
以主体为中心
多维性:每个主体的 价值关系具有多样性, 同一客体相对于主体 的不同需求会产生不
同的价值
客观性:一定条件 下客体对于主体的 意义不依赖于主体 的主观意识和存在
社会历史性:主体 和客体的不断变化 决定了价值的社会
历史特点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
1
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 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践是唯一能
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
2
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的特点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只有实践能够作 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
感谢聆听
02
自由:指人自己成为自然 界和社会的主人,摆脱了 盲目性,能自觉创造自己 历史的社会状态

马克思基本原理2

马克思基本原理2

1.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这种观点属于()A.可知论B.先验论C.经验论D.唯理论【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在哲学史上,经验论者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唯理论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感性经验是靠不住的,只有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

参见教材P1072. 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A.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B.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被反映的统一C.认识的过程是改造与被改造的统一D.认识的过程是创造与被创造的统一【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也是区别于机械唯物论反映论的根本标志。

参见教材P1043.文化具有的根本特性不包括()A.永久性B.兼容性C.自由性D.创造性【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65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为人民服务D.共同富裕【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参见教材P1275.马克思主义以前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没有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C.不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046.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作了界定,其中不包括()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的本质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选项C本身正确,但是其不包括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之中。

参见教材P169—1717.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

马克思2

马克思2

1.第1题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2题"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3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4题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 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 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5.第5题时间是()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6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7题空间是()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8题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客观规律性C.普遍联系D.永恒发展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9.第9题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0.第10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1.第11题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2.第12题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二元论D.不可知论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3.第13题时空的相对性是指()A.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B.时空的客观性是可变的C.时空是主观的D.时空是客观的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4.第14题“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一、单选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存在D社会存在和社会消费2.社会主义从空想社会主义转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的是(C)A唯物论和辩证法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D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学说3.“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这是一种什么观点(B)A相对主义的诡辩论B唯物辩证法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B)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5.理性认识的形式是(C)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判断6.在唯物辩证法中,粮食同玉米,,,属于(A)A一般与个别B整体与局部C本质与现象D内容与形式7.面对消极腐败的事物或现象,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B)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外因通过内因而产生作用8.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是C()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C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决定作用9.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B)A影响社会结构的划分B影响社会发展进度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10.厂房设备存在的形式是(C)A固定资产B流动资产C不变资本11.马克思主义是(A)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12.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A)A对立统一规律.B量变质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外因关系规律13.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D)A培根,洛克B圣西门,傅里叶,欧文C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D黑格尔,费尔巴哈14.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由(B)决定的A思想观念的分歧B物质利益的对立C政治立场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15.货币的本质是(C)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价值的表现形式c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流通手段16.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A价值B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D价格17.具体劳动(D)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商品的价值18.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C)职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在线练习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在线练习答案..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8.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一)单选题
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A)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自有文明史以来 (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自有文明史以来 (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自有文明史以来简介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着独特的见解。

从马克思的角度出发,本文将探讨人类社会自有文明史以来的一些关键议题。

人类社会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本质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生产力的推动,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社会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发展,而生产关系却不能跟上这种变革的步伐。

这导致了矛盾的产生,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类社会的演变是一种必然性。

他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一种历史规律,驱动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在马克思的眼中,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

这些阶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

马克思的理想社会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将最终演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成为全体人民共有的财产,人们将共同管理和控制生产资料。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无阶级的社会,不再存在剥削和压迫。

这样的社会将创造条件,使每个人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境地。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人民的体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占据着生产资料的控制权,而工人阶级则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计。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原始积累,即通过殖民、奴役和压榨他国的劳动力来积累财富。

这种不公平的积累方式使得社会不平等不断加剧,财富和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此外,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了超过工人所得的利润。

这种剥削的存在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的不平等日益加深。

马克思对社会变革的呼吁马克思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的必要性。

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2)

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2)

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因此,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质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因此,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须承认绝对真理。

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因此,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僵死的教条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两种错误倾向。

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主体正确反映客体,主观认识符合于客观实际,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项反复才能完成,表现为一个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体现着人们主观认识和客观发展具体的历史统一。

(二)马克思学说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二)马克思学说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二)马克思学说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学说指责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认为马克思是“人类中心主义者”,他的经济学理论具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理念,其主体理论过分张扬了人的主体能动性,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上导致人们损伤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思想根源。

这种诘难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我们还是从马克思的生态学与生态经济思想的诞生地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来说起吧。

马克思在本书中描绘未来共产主义理想境界时精辟地提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接着,他进一步指出;只有共产主义“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77]对马克思的这些科学论述,本书在此主要强调三点:1、马克思始终主张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这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超越。

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开始,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对立就被消解;他认为要解决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然的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78]的统一,即是自然的人道主义和人的自然主义的统一,马克思把两者的统一看作是“人同自然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马克思的这种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统一的观点,在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论》中得到贯彻。

“人的自然的本质”和“自然界的人的本质”的统一,是马克思概括的人和自然的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自然的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是同时被理解,在人类劳动生产实践中,自然的人化同人的自然化相互融合,自然界的人化过程同时也是人的自然化过程,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的双向互动的生动画面。

马克思提供的一幅理想图景表现在他的学说中确实结束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相对立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二章
意义:对我国社会主义 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当 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 有重要意义。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 统一。
1、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 系,主要表现在: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 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 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 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的。
旧唯物主义
世界是物质的
辩证唯物主义
(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通常又 称作相对真理,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 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它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真理所反映的对
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
上的有限性。二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
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这是真理在
深度上的有限性。
4、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条件
第一,要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 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将丰富 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
反对割裂两者的错误倾向:教条主义 和经验主义。
5、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理性因素与非 理性因素: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过程的 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 先,主体的意志、情感等 因素影响主体能动性的发 挥,从而影响主体认识的 过程和结果。
第二章 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
本章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 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 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 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第二章 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题库(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题库(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01一. 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1分)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标准答案:C2.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是( ) (1分)A.商品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B.商品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D.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标准答案:C3.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1分)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标准答案:A4.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1分)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标准答案:D5.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 ) (1分)A.根本性的质变B.单纯的量变C.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D.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标准答案:A6.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1分)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标准答案:C7.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 (1分)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标准答案:B8.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1分)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上没有产生明显影响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没有反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标准答案:B9.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 (1分)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标准答案:A1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 (1分)A.生产不足的危机B.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买卖脱节的危机★标准答案:C11.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1分)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标准答案:B12.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1分)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标准答案:C13.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 (1分)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标准答案:A14.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2)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2)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2)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的枢纽《资本论》的逻辑力量皆源于劳动二重性理论,这部经济学宏篇巨著屡遭批判而不毁,就在于还没有人对马克思独创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提出令人信服的质疑。

任何一种理论体系只要是真正科学的,必须包含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一整套范畴及其合乎逻辑的发展;二是内在于这些范畴中的联系,主要是相关范畴之间的矛盾及其发展;三是支配这些联系或其中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政治经济学就具有这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说:“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

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

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

完成了这些工作之后,就能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把由分析得到的各种范畴、它们之间的矛盾及其发展的规律性系统地叙述出来,从而使原先占有的错综复杂的材料在思维中完整而有条理地重现。

《资本论》就是这样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科学地揭露出来的,因而是由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一一一整套范畴、相关范畴之间的矛盾及其发展、支配这些矛盾发展的规律性—构成的。

要了解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就要按照《资本论》的这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进行探讨。

从范畴考察,依据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可以分别看到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有关联的一系列范畴:具体劳动—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过程—不变资本—生产无限扩大;抽象劳动—价值(交换价值)—剩余价值一一价值增殖过程—可变资本—劳动群众的购买力相对缩小;劳动—商品—货币—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工资—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资本有机构成—相对人口过剩—经济危机。

这一整套范畴都是从劳动二重性产生的,不发现劳动二重性就不可能得出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一整套的科学范畴,也就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2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2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认识客体的性质。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 在性、对象性。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了解即可,常以选择题出 现。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 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立是指 二者各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规定性,彼此是相 互区别的,上面我们已分别做了说明。然而二者 又是同一的,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 下:
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 认识的哲学认识论。在欧洲近代哲学中有两位典 型代表人物,一位是英国的休谟,他认为人能知 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外部世界本身是否存在、 是否可以认识,我们是无法知道的。另一位是德 国哲学家康德。“自在之物”的现象可以引起人 的感觉,认识无法达到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 识的事物,但不存在根本不能认识的事物;现 在没有被认识的事物,随着实践和人的认识的 发展,将来总会被人们所认识。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重点掌握,常以简答题出现。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马 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 如下: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与认识在实践中 发生是一致的。如果没有实践这个桥梁,主体就无法达到客 体,认识也就不会发生。 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
就是谬误。真理是指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相一致、
相符合。谬误是与事物不相一致、不相符合的认识,它不
仅与事物的现象和表面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而且也
与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
•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2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笔记 考研笔记-精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2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笔记 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辩证唯物论)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一般了解) 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并不就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二)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选择题重要考点)(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的特点所决定的。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因而也是彳丑可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与方向。

(4)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选择题重要考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原理(二)判断题重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二)判断题重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目的在于区分两者在资本周转方式的快慢的不同。

3.资本就是一定数量的货币。

4.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5.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6.劳动力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

7.利润和剩余价值没有任何关系。

8.利润率平均化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关系。

9.利润率不同于剩余价值率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参考答案要点:]1.答案要点:错误。

商品经济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形式,而市场经济则是指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成熟阶段,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

所以两者是不能等同的。

2.答案要点:错误。

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为了揭露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创造的,而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不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它的价值只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的价值量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而只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才有资本周转方式快慢的不同。

3.答案要点:错误。

资本的现象形态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即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资本的本质既不是物,也不是货币,而是解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它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所以资本和货币不能等同。

4.答案要点:命题错误。

(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2)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

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2)
1号:有人写 无神论著作 2号,有人跪着 祈求信仰的力量
“走廊”
3号:化学家在 4号:有人在思索 5号:有人在证明形 考察物质特性 唯心主义体系 而上学的不可能性
基本思想:一切有用的东西都可以兼容并包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就 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 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任何 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大爆炸诞生宇宙?
1、真理的绝对性
(1)涵义: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 条件性、无限性。 (2)表现: 其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客观的内容,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 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二 ,人类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 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图 : 华 南 虎 造 假 图 片
2、真理与谬误辩证关系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1)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真理和谬误的性质是相反的,二者之间是有明确界限的,不能把 二者混为一谈。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要把真理和谬误泾渭分明地区分开来并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真理和谬误的区分是很难的,严格说来,二者的 差别仅在于主观和客观符合的程度不同。但不能因此而说真理和 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 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 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 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 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 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绝对性真理 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相 对 真 理 绝对 真理 相 对 真 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

时间:1分12秒/分单选题1.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A) 客观性(B) 无限性(C) 方向性(D) 一维性难度:较易分值:1.0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A)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B) 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D) 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难度:较易分值:1.0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难度:较易分值:1.04. 资本的周转速度()(A) 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 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 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D) 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难度:较易分值:1.05. 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朴素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难度:较易分值:1.06.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A)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难度:较易分值:1.07.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与”。

这在哲学上符合()(A)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 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难度:较易分值:1.08. 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是()(A)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B)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C)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 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难度:较易分值:1.09. 时间和空间是()(A) 物质的唯一特性(B) 物质的根本属性(C)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 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难度:较易分值:1.010. 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
晚年转型为拜物教(资本论)
卢卡西:真正第一个展现马克思一体化思想的人。

曲解
学术背景:3个思想来源:
1.德国唯心主义,主要以黑格尔为主。

尊崇黑格尔辩证法。

年轻时是青年黑格尔派
2.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欧文,圣西门,傅立叶
3.古典社会学理论。

亚当斯密,大卫里查滋,古典经济学
在建构自己的理论前先对以往的比较著名的学术进行梳理。

(LIKE 文献综述)
马克思在此,近代4个比较重要的概念:进步(启蒙运动的)、完善的思想(启蒙思想){人类启蒙思想是自身不断完善的思想,人类进步的走向是人类完善的过程。

孔德以及中世纪有认为人类的进化走向终结的思想。

马克思思想有走向空想的,理想的思想}、异化(批判资本主义最重要的视角)、整合(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
他的理论吸收的上述的种种的影响。

一、进化与社会发展
莱金:人类道德阶段({前道德阶段}人类对自然界的崇拜{仪式}、人类从基督教所得到的道德界限{老天}、现代社会{摆脱宗教的,理想的,道德自治,受理性支配})
道德的完美
康德:历史进步观,社会是反社会的社会。

个人主义。

个人是集体主义者,还是社会的人,但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个性是与社会相对抗的单位。

每个人是个人相对独立的。

现代社会的(进化)是必然与个人自由的融合。

个人无法改变历史的变化。

(卢梭:必然与自由的对立。

)人们强调必然,于是使人直接文明化,开始使对立的对方互相规则化。

只有在一个均衡点实行最大化。

必然(规则)来源于上帝,自由来源于个人的私心。

(对人类历史发展比较悲观)越进步越无限接近于自杀。

人永远做不到真正满足,除非至善。

(真理到达终点再走一步便是毁灭,所以人类永远达不到至善。


欲望和手段发展迅速,而道德永远滞后。

人类社会进步是人的完善。

康德发现人的发展却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每个人都是工具。

(影响马克思较大)
黑格尔:自由的演化,历史进程问题是自由问题。

人类历史进程是围绕着对自由的理解和历史精神。

不同的精神是对自由理解的不同。

黑格尔认为:人类最早的历史精神是东方:一个人的自由——导致君主专制。

第二个人类的历史精神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少数人和一部分人的自由。

古希腊的少数公民有。

今天:历史精神:自由是所有人的自由。

(最开始的民族的:日尔曼){日尔曼民族优越感——德国浪漫主义(特定的时期),浪漫主义是对过去的时代的一种追忆和美化。

民俗学带有很强的民族主义色彩。

黑格尔跨越了纵向,是历史哲学。

人类社会从开始的善良的野蛮人到不平等,不自由的文明人的社会。

人类的本质是野蛮人,善良的人。

变成了今天的文明人,是因为,今天社会人所有的一切的需求和意志,政策,所建构的社会,策略,是在社会互动产生的。

这些不是自然人的属性。

{卢梭之前,自然科学家将自然人分析现在人的参照物,现在人与自然人的属性是不一样的} 现在社会是异化社会。

自然人没有道德,没有欲望,没有占有欲。

私有制造成了现在的人贪婪。

——马克思的道德异化也是同样逻辑
二、完善
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思想家都认为人类和人类历史都是不断完善的。

人类只要充分的发展自己,人类便能改变环境。

启蒙思想家的目的是推翻当时法国思想家的等级制度。

当时认为王权是天赋的,人是不能推翻的。

当所有的行动是神来迁移,那么人的行动肯定受到限制。

要改变这一点,需改变这个思想。

于是强调人是进步的,未来一定比现在好,一定有新的制度来替代旧的。

这个不仅神来决定,人可以决定。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改变一切。

三、整体
之前的学者都是以个人利益为取向。

真正形成整体历史观是黑格尔。

黑格尔没有将自由用在个人身上,而是用在整个时代身上。

认为是时代精神的展现,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精神。

黑格尔的整体观是水平向的社会结构和纵向的历史观,具有三维结构,空间,时间和个人。

黑格尔的整体观并不是仅仅是个社会单位,垂直向(以历史时间)。

马克思的宗教观是受费尔巴哈的影响。

以及史贝司的异化的社会经济观点的影响。

具体:
马克思和他同时代的学者一样,都在考虑一个问题:资本主义为什么会生成?即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即社会的秩序是如何成为可能?社会秩序作为一个抽象的名词,如何成为这个形态?
有些人变出现了历史终结论。

但马克思会认为还会有更完善的形态。

因为受黑格尔的两个影响,即整体观,两个维度。

通过历史分析。

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是,人类历史的原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

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是决定论者,决定论者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力是决定因素。

生产力是经济生产力。

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了你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将生产力水平和因生产力水平而形成的经济方式作为重点。

生产力的发展靠别的。

除此之外人类生活以外的都是因变。

你的政治,宗教,音乐等所有政治制度方面的都是随着生产方式变化而变化。

而生产方式的核心就是生产力。

因此马克思是经济决定论。

根本的经济方式来决定社会秩序。

最重要的生产方式是有人构成的。

而另一个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关键是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

青铜出现进入奴隶社会,铁器出现进入了封建社会。

社会秩序的生成就是生产力,不同的社会秩序是有不同的生产力标志。

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方式就一定有维持这样占有方式的政治制度。

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利益群体。

占有很多的生产资料,没有生产资料以及占有很少的生产资料的人之间的。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进步就是这两个甚至许多个对立阶级的冲突。

一个社会形态是有许多制度
构成的。

而制度是为了保持生产资料方式,而这必定有剥削者和被剥削者,被剥削者必定要推翻这样的制度。

他们两个之间一定会斗争。

人类的平等是不一样的。

有数值上的平等和比值上的平等。

任何的一种社会和一种机制是围绕其中的一个平等。

而维持一部分的平等,必定会数值上的人认为比值上的人不平等。

不合理就推翻他,而数值上平等建立好后,比值平等的人又认为不平等。

阶级的对立,利益群体会从最初的自带阶级(最初认为,自然而然接受)成为自为阶级(被压迫者有了自我阶级的意识,有了平等意识,意识到自己被压迫),变成了自为阶级就变强了,凝聚起来。

马克思所建立的党派就是希望要通过教育,认识到自己被剥削,无产阶级为一家,一起反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