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35内伤发热

合集下载

内伤发热ppt课件

内伤发热ppt课件

《内经》即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




《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 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关于阴虚生内热的病机,该文进一步说:“有所劳倦, 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 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有:“阳气者,烦劳则张,精 绝。” 在治疗上《内经》也提出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 说:“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临床上各种类型内伤发热可以互相转变,证型
也可相互夹杂。
【诊

断】
病史及症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本病多病程 较长,体温以低热为多,也有高热及虽自觉
发热而体温不高者。

理化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借助现代辅助诊
断方法,可对内伤发热的基础疾病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内伤发热应与外感发热进行鉴别。 二者在病因、病程、主要症状、伴随症状等方 面都有一定的区别。 内伤发热由内伤病因所致,病程较长,起病缓 慢,以低热者多见,或有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 者,常伴有内伤症状,其证候虽分虚实,但以 虚证为多。 外感发热由外感六淫或疫毒致病,病程相对较 短,起病较急,常为高热,伴有外感症状,且 以实证为主。


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血虚则常见心肝脾 虚损。 冲任亏虚:妇女月经量少而色淡,甚至闭经。 血虚;舌质淡,脉细,或细弱,或细弦。

血虚发热-治法方药

治法:益气补血。 方药:归脾汤。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 当归、龙眼肉补血生血; 酸枣仁、远志养心;木香理气化滞。


妇女若兼月经不调,可加泽兰、益母草活血调 经;两乳胀痛可加橘核。
如兼见伤阴者,宜滋阴壮水;疏肝清热,用滋 水清肝饮。或用丹栀逍遥散合一贯煎为治。

中内科学之内伤发热PPT课件

中内科学之内伤发热PPT课件
三、肝郁发热
❖ [方药] 丹栀逍遥散加减。 ❖ [针灸治疗] 可选用行间、侠溪、风池、大椎、
曲池、内关,用泻法。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
四、瘀血发热
❖ [证候] 发热或潮热,胁腹刺痛,拒按,痛 有定处,甚则面色黯黑,肌肤甲错,烦躁不 安或如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或涩。
❖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 [治法] 宣畅气机,清热化湿。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
五、湿阻发热
❖ [方药] 三仁汤加减。头重如裹,加白芷、藁 本。胸闷脘痞,加佩兰、苍术、郁金、陈皮。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大椎、丰隆、内 关、公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足三里,用泻法。
感谢观看
❖ 阴液亏损 虚内热。
阴不济阳
阳气偏盛 阴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中气不足
❖ 中焦脾胃气虚 虚阳外越 阴火上冲, 或卫外不固 营卫失和 发热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肝郁化火
❖ 肝气郁于内 郁而化火 发热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瘀血内阻
❖ 瘀血内结 热
气血不通 营卫壅遏 发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内湿停聚
❖ 饮食不节 脾胃受损,健运失职

液不运,积聚生湿 郁久而化热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主要病机
❖ 阴阳失调 ❖ 气血不足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内伤发热的一般特点:
发热缓慢,病程较长; 发热而不恶寒,或怯冷得衣被则解; 发热时作时止,或发有定时,且多感手足心热; 可伴头晕神倦,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
症状定义
❖ 凡因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或失调而引起的、以 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内伤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内伤发热
中医内科学 内伤发热
普陀医院 中医学教研室 韩建宏
学习目标
✓ 分析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 ✓ 鉴别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 解决内伤发热的诊断治疗
概述
✓ 定义: 以内伤为病因,由于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阴阳亏损所导致的发热
✓ 特点: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热势轻 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 温并不升高。
法:温补肾阳,引火归元 方:金匮肾气丸
气虚、血虚、阳虚比较
气虚 血虚 阳虚


头晕、乏力, 面色少华
心悸,唇甲色 淡,
形寒怕冷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甘温除热 2.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 3. 对甘温除热有何看法?
小结
内伤发热长缓低 不恶寒且兼症异 三实四虚细端详 气血湿组午后起 丹栀血府三仁应 不怕气血阴阳虚 补中归脾清肾气
• 给出本病的诊断、病证分析、治法、方药
• 女,50岁 • 半夜后发热汗出已2年,体温39-40℃ ,黎
明热退,汗亦止。2年前行子宫切次,尿无异常,口干不饮,面色暗黑,苔 舌淡白腻,脉细涩
治法:逐瘀和血,温阳通腑
方:当归15 桃仁15 酒军9桂枝6 炙甘草 6 玄明粉12
病因病机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 实 瘀血阻遏:气血壅遏而发热
内湿停滞:脾不化湿,湿郁发热
壅结阻遏 而发热
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元气下陷,
阴火内生
虚 血虚失荣:阴血不足、不能敛阳,
阳气亢旺
阴阳失衡
阴精亏损:水不制火
而发热
阳气衰惫:火不归原,虚阳外浮
注意虚实兼挟证型
病因病机
发热
内伤
外感
饮食、情志、劳倦
正气损伤
概述—历史沿革

内伤发热健康教育PPT

内伤发热健康教育PPT

如何预防和治疗内伤发热
如何预防和治疗内伤发热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 食均衡,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 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如何预防和治疗内伤发热
及时就医:如果有发热症状,及时就医 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
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烟酒等。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 身体排毒。
总结
总结
内伤发热是由内脏器官功能紊乱引起的 发热症状,需要注意预防和治疗。
通过增强免疫力、饮食调理、生活护理 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 内伤发热。
总结
如有发热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 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饮食调理
补充营养: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
休息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温度适宜:注意居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避免过冷或过热。
生活护理
心情舒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 波动和压力过大。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根据内伤发热的具体情 况,医生可能会开具适当的药物治疗方 案。 注意用药安全:遵医嘱用药,不滥用抗 生素,避免过度依赖药物治疗。
内伤发热健康教育PPT
目录 引言 内伤发热的症状 如何预防和治疗内伤发热 饮食调理 生活护理 药物治疗 总结
引言
引言
内伤发热的定义:内伤发热是指由内脏 器官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症状。 内伤发热的原因:包括肺炎、肝炎、肾 炎等内脏器官感染、炎症或损伤的情况 。
内伤发热的症状
内伤发热的症状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
《金匮》以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可谓是 后世甘温除热治法的先声。
《太平圣惠方》柴胡散、生地黄散等方剂, 为后世治疗阴虚发热提供了借鉴。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了五脏热证的用方并 将肾气九化裁为六味地黄九.为阴虚内热的 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方剂。
历史沿革(2)
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使甘温除热的 治法具体化.
《医林改错》及《血证论》二书对淤血发热的辨证及治 疗做出了重要贡献。
范围
凡是不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发热,均属内伤 发热的范畴。
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 内分泌疾病及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 热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病因
久病体虚 饮食劳倦 情志失调 外伤出血
1.久病体虚
养心的功效,适用于心脾气血不足之发热。 常用药: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益
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酸枣仁、 远志养心安神;木香健脾理气。
3.气虚发热证
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 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 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弱。
证机概要:中气不足,阴火内生。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本病病机比较复杂,可由一种也可由多种病因同时 引起发热,如气郁血淤、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等。
久病往往由实转虚,由轻转重,其中以瘀血病久, 损及气、血、阴、阳,分别兼见气虚、血虚、阴虚 或阳虚,而成为虚实兼夹之证的情况较为多见。
其它如气郁发热日久伤阴,则转化为气郁明虚之发 热;气虚发热日久,病损及阳,阳气虚衰,则发展 为阳虚发热。
治法: 滋阴清热。
代表方: 清骨散加减。具有清虚热,退骨蒸的功效。 常用药:银柴胡、知母、胡黄连、地骨皮、 青蒿、秦艽清退虚热,鳖甲滋阴潜阳。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课件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课件

北京市第二医院
临床应用: • 盗汗——去青蒿,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止汗 • 阴虚较甚——加玄参、生地、制首乌:滋养阴精 • 气阴两虚,头晕气短乏力——加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 • 心阴虚——合加减复脉汤(生地、麦冬、白芍、阿胶、火麻仁、甘草) • 肺阴虚——百合固金汤 • 胃阴虚——合益胃汤 • 肝阴虚——合一贯煎、归芍地黄汤 • 肾阴虚——改用大补阴丸、三才封髓丹或知柏地黄丸: 滋养肝肾见长,清退虚热稍逊 • 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
北京市第二医院
[病因病机]
• 病因: 内伤:包括情志、饮食、劳倦、禀赋、 久病、外伤出血等
• 病机: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
北京市第二医院
[病因病机]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 实 瘀血阻遏:气血壅遏而内结化热
内湿停滞:脾胃受损,运化失司 水湿食滞痰浊蕴积化热
中气不足:脾胃受损,中气不足, 阴火内生
只短有依靠其他兼症方能鉴别。
多为低热、少数高热,或仅自觉发热
多有高热,热型有差异
恶寒 兼症
无,或仅怯冷,加衣被可减 有实有虚,虚证居多
初多恶寒,加衣被不减
外感症状(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实证 为主
北京市第二医院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虚实 实:气郁、血
瘀、湿郁 虚:气、血、
阴、阳亏虚
辨轻重
病程长,热势亢盛,持续发热,反复 发作、久治不愈、胃气衰败、正气虚 甚、兼夹其他病证→重
归脾汤用参术芪, 归草茯神远志宜, 枣仁木香龙眼肉, 兼加姜枣益心脾。
北京市第二医院
阴虚发热 主症 次症
舌脉
午后及夜间发热、手足心热、骨蒸潮热,热而不 欲近衣。
烦躁,盗汗,口干咽燥。 (心肝肺胃肾阴亏)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六章2.内伤发热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六章2.内伤发热

气虚发热
(三)治法:健脾益气,甘温除热 (四)方药:补中益气汤 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补中气 之不足 当归——养血活血 陈皮——理气和胃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透泄邪热
气虚发热
(五)临床运用 自汗多——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敛汗 时冷、时热、汗出恶风——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胸闷、脘痞、苔白腻——加苍术、厚朴、茯苓:健脾 燥湿 气虚夹瘀血——加桃仁、红花、川芎、丹参:活血化 瘀 气虚兼外感后余热未清——加防风、荆芥、连翘:疏 风解热 气虚兼气郁,情绪抑郁——合逍遥散 气虚兼血虚——合归脾汤:气血双补
湿阻发热
(二)辩证分析: 湿邪内生,蕴而化热——发热; 湿为阴邪,旺于阴分——午后发热明显; 湿性粘滞——热难速已,身热不扬; 湿碍清阳,气机不畅——全身困重,头痛如裹; 湿阻中焦——胸闷脘痞,纳呆、渴不欲饮、甚或呕恶; 湿热下注——大便不爽或便溏; 湿遏少阳,枢机不利——寒热如疟,口苦厌油,身目 发黄; 湿郁化热——舌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濡数。
[概述]
二、发热的基本概念 临床发热诊断标准:口温:>37.3℃;腋温:> 37.0℃;肛温:>37.6℃;或昼夜体温波动>1℃。 临床分类标准:临床上将发热分为低热(腋温37.0 ℃ ~38℃)、中等度热(38.1 ℃ ~39℃)、高热 (39.1 ℃ ~41℃)和超高热(>41℃)。 慢性低热:体温升高在37.5 ℃ ~38℃(口温)并排 除生理性原因,持续2周以上者。 热型分类: 稽留热,驰张热,消耗热,间歇热,不规则热
[诊断]
1、特点:起病缓、病程长、反复发热。 2、热型:多为低热(T<38.0℃) ,少数高热(T> 39.1℃) ,或仅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 3、恶寒:不恶寒,或仅怯冷,加衣被可减。 4、伴随症:可兼有情志改变、瘀血、湿郁征象,及气、 血、阴、阳亏虚症状。 5、病因:情志所伤、外伤、产后、久病、饮食、劳倦所 伤等病史。 6、辅助检查:病原学、造血系统、免疫学、内分泌、病 理学、影像等。

培训资料-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已完成

培训资料-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已完成
中药治疗内伤发热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 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目的。
中药治疗内伤发热需注意药物的配伍和剂量,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以确保 治疗的安全有效。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内伤发热也有较好的疗效。根据 不同的证候和穴位,采用针刺、艾灸、 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内伤发热需注意操作方法, 避免误伤经络和穴位,同时需注意患 者的体质和反应,以避免不良反应的 发生。
针灸治疗内伤发热需选择适当的穴位, 如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其他疗法
其他疗法包括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等中医治疗方法,对于内伤发热也有一定的 疗效。这些方法可以起到舒筋活血、调理气血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症状。
休息与运动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 行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中药调理
根据个体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选 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如益气养 阴、调和营卫等。
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 如出现高热不退、神志不清等症
状应及时就医。
避免误诊
内伤发热易与感染性发热相混淆, 应注意鉴别诊断,以免误诊误治。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以免引起气血不和,阴阳 失调,从而预防内伤发热。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 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染 源,以预防感染引起的内 伤发热。
调护方法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用具 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的食物, 如绿豆、梨、西瓜等。避免食用
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病因病机

中医内科学课件 内伤发热45页PPT

中医内科学课件 内伤发热45页PPT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中医内科学课件 内伤发热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0.2020
5
6、阴精亏耗
烦劳过度
热病日久 阴精亏耗,水不制火
过用温燥
阳气偏盛
素体阴虚
发热
7、阳气虚惫
寒证日久 气虚及阳 脾肾阳虚
阳气亏虚 火不归源
虚阳外浮
15.10.2020
6
•归纳病机:虚----阴阳气血不足 实----气滞、血瘀、痰湿壅结阻遏
•病机转化:实证病久——实转虚;轻转重— —虚实夹杂。虚证病久——阴损阳;阳损阴; 气及血;血及气——虚上加虚
得衣被则温存在, 兼症 常兼见头晕、神倦、
15.1自0.202寒0 、盗汗、脉弱
感受外邪所致
正邪相争 多属实证 急 短 大多高热 发热恶寒同时 得衣被而寒不减 常兼见头身疼痛 鼻塞流涕咳嗽脉浮 10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证候特征: 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发热两周以上),
发热反复,多为低热(37.2°C~38°C ),偶有高 热,或五心烦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
悸,梦多,口干,舌红苔薄微黄,脉弦
细数。
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
理化检查:性激素水平下降,交感神
经兴奋性明显亢进。
15.10.2020
21
病例2:
男,24岁,民航中专老师。99年5月3号
入院。
年余因工作关系,常饮食烟酒肥腻辛辣,
寝食无定。今发热,汗出不解二月余,口干
不欲饮,口苦口粘腻,烦躁不寐,胸闷不食,
15.10.2020
19
•阳虚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阳虚证症候 分析:火不归源,虚阳外浮 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元。 方药:金匮肾气丸 加减:
15.10.2020
20
病例1:
女,48岁。近二年月经不定期,延期 多见。阵发性哄热、面色潮红、汗出、
烦躁易怒、情绪抑郁,闷闷不乐,易因
小事而发怒并哄热阵热表现更明显。心
2、瘀血阻滞
情志抑郁 劳倦过度 跌打损伤
血行不畅
郁滞不通 壅而为热
发热
3、内湿停聚
饮食失调
脾胃受损 运化失职 湿邪内生 郁而化热
忧思气结 15.10.2020
4
4、中气不足
劳倦过度 中气不足
饮食失调 脾胃损伤
久病正虚
阴火内生
5、血虚失荣 久病心肝血虚 脾虚不能生血 长期慢性失血
发热
血虚失养
阴血不足 阳气亢旺
中医内科
刘安平
15.10.2020
1
目的要求
1、熟悉内伤发热的证候特征。 2、理解和熟悉内伤发热的发生与脏
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的关系。
3、掌握内伤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掌握内伤发热的治疗原则及各主
要证候的辨证论治。
5、了解内伤发热的预后及调护。
15.10.2020
2
一、概述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3、辨虚实(依据病史、症状、脉象), 4、辨轻重(病程、兼证、胃气盛衰)
(二)治疗特点 原则:调理阴阳,补虚泻实
方法:实---行气、活血、化湿;
虚---益气、养血、滋阴、温阳
注意:禁用发散解表(耗气伤津)
慎用苦寒泻火(损伤中阳,化燥伤
阴) 15.10.2020
13
(四)分类治疗
•肝郁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特征+气郁症
健 脾 益 气 , 除 湿 清 热 —— 东 垣 清 暑 益
气汤
15.10.2020
17
•血虚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血虚证症候 分析:阴血不足,阳气偏旺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 加减:
15.10.2020
18
•阴虚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阴虚证症候 分析:阴虚阳盛,虚火内炽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 加减:
15.10.2020
15
•湿阻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湿热证症候 分析:湿阻气机,郁而化热 治法:芳化宣畅,除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 加减:
15.10.2020
16
•气虚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气虚证症候
分析:中气不足,阴火内生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
加减:
变 证 : 气 虚 兼 湿 或 夏 季 感 受 暑 湿 ——
内伤发热:是以
内伤为病因,脏腑功 能失调,气血阴阳亏 虚导致的发热,可以 表现为体温升高,或 自觉发热、五心烦热 而体温不高。
15.10.2020
外感发热:
是指感受六淫之 邪或温热疫毒, 引起机体正邪相 争,一时失去正
常的平衡,导致 体温升高的病症3。
二、病因病机
1、肝气郁结 情志抑郁 肝失调达 郁而化火 恼怒过度 肝气上逆 肝火内盛
•预后:“若内外俱热,而反见溏泻,或饮食
少进,或声微气短,诸虚皆见而反不利温补者,
此胃气已败,生意已穷”
15.10.2020
7
三、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起病慢,病程长,反
复,低热多见,偶有高热及虽自觉
发热而体温不高者。
3 、 体 征 : 低 热 ( 37.2°C~38°C )
或体温正常
4、实验室检查以协诊
15.10.2020
8
5、与西医相关疾病 (1)功能性低热 (2)肿瘤 (3)血液病 (4)结缔组织疾病 (5)内分泌疾病 (6)慢性感染性疾病
15.10.2020
9
6、鉴别诊断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鉴别: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病因 由内伤病因引起
病机 气血壅遏,阴阳失调 虚实 多属虚证 起病 缓 病程 较长,反复发作 特点 低热或自觉发热, 恶寒 不恶寒,怯冷,
小溲浑浊色黄,舌苔黄多白少厚化检查:血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增高
15.10.2020
22
病例3:
女,45岁,从化干部疗养院会计。97年1月23
号入院。
风湿心病史。半年前因细菌性心内膜炎在省人
民医院住院治疗,使用多种抗生素,发热仍反复。
今转院治疗。
分析:情志不舒,气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气,清肝泻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
加 减 : ( 1 ) 肝 经 火 热 炽 盛 —— 清 肝 泻
火——龙胆泻肝汤
( 2 ) 肝 热 阴 伤 —— 疏 肝 清 热 , 滋
养肝肾——滋水清肝饮
15.10.2020
14
•瘀血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病征+血瘀证症状 分析:瘀血阻滞,气行不畅,壅而为热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 加减:
15.10.2020
11
2、辨各证型发热特点
气郁:低热或午后潮热,
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
血瘀:午后或夜晚发热,
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
湿郁:低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气虚:发热,热势或高或低,
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
血虚:全天发热,多为低热 阴虚: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
手足心热骨蒸潮热
阳15.虚10.20:20 发热而形寒怯冷四肢不温,欲近衣被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