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2024年新教材)粤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材)粤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材)粤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常见的物体第1课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 科学观念: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 探究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观察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2. 难点: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物体,并能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图片,如苹果、铅笔、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认识物体的特征-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 让学生分组观察其他物体,如铅笔、书本、橡皮等,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观察物体的方法- 教师示范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方法观察物体,并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方法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哪些特征。

- 学生分组实践,运用不同的方法观察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拿出一个物体,让学生通过摸、闻等方法猜出物体的名称。

(2)展示一些物体的局部图片,让学生猜出物体的名称,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4. 课堂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物体的特征。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第2课物体的分类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1)认识不同物体的特征。

(2)学会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 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特征,提高观察能力。

(2)经历分类活动,培养分类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科学态度(1)对分类活动充满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1. 科学实验——浮沉之迷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更多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并进行讨论。

4.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体浮沉的规律。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是否理解了物体浮沉的原理和规律。

2. 万花筒的制作目标让学生了解万花筒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万花筒的外观和原理。

2. 介绍万花筒的制作过程,提供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学生根据指导,自行制作万花筒。

4. 学生分享他们制作的万花筒,展示彩色纸、小珠、铝箔等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关注他们是否理解了万花筒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创造性的元素进行装饰。

3. 动物的生长过程目标通过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了解一种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

教学过程1. 介绍学生常见的动物,如蝴蝶、蚕、青蛙等。

2.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观察,展示这些动物的生长过程。

3.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一种动物的生长过程,并画出简单的生长图。

4. 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对动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关注他们是否能够正确描述一种动物的生长过程。

4. 季节的变化目标通过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以及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气候、天空、植物和动物等变化。

2.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观察,展示四季的不同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例如穿衣、食物、活动方式等。

4. 学生分享他们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评价通过听取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评价他们对四季变化和季节影响的了解程度。

5. 植物的养料组成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获取养料的来源和组成,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养护意识。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第一单元:自然界的奥秘第1课:天空和大地第2课:水和空气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第4课: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现象,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植物知识和科学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观察方法。

2.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培养科学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放大镜、地球仪、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标本等展示自然界的美丽景象,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以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为例,讲解植物分类和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和描述。

4. 详细教学过程(1)第1课:天空和大地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和大地,了解天气、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

举例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了解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

(2)第2课:水和空气介绍水和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保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的意义。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存在。

(3)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学会分类。

(4)第4课:植物的生长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种子、发芽、生长等环节。

带领学生进行种植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天空和大地昼夜更替、四季变化2. 水和空气水的三态、空气的重要性3. 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分类、特点4. 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生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绘制植物画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植物名称:小草描述:小草是一种绿色植物,有细细的茎和叶子,生长在土地上。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眼、耳、鼻、口等感官。

学习保护五官的方法。

2. 奇妙的自然界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学习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

3. 美丽的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形、气候等。

学习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

4. 生活小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手、整理书包等。

学习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学会保护五官。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

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学会保护地球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保护五官、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挂图、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图片、实物,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周围环境。

2. 例题讲解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思考性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五官:眼、耳、鼻、口保护五官的方法2. 奇妙的自然界动植物分类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3. 美丽的地球地球基本特征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4. 生活小常识生活技能安全常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自己的五官,并说明如何保护它们。

(2)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3)设计一个环保标语,呼吁大家保护地球环境。

2. 答案:(1)见学生作品。

(2)见学生观察记录。

(3)示例:保护地球,从小事做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24年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详细内容如下:1. 章节: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内容:认识科学、有趣的科学现象、科学探究方法2. 章节:第二章《植物的认识》内容: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的生长、植物的作用3. 章节:第三章《动物的认识》内容:形形色色的动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内涵,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对植物和动物特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填写观察记录表,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分章节展示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画出它们的形态,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2)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2. 答案:(1)植物:如小草、树木等,具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功能。

(2)动物:如蝴蝶、小鸟等,具有传粉、捕食害虫等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小实验,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对植物和动物特点的理解。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的身体课时一:身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惯和保护身体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 培养良好的卫生惯。

-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 教学准备:- 教案、课件、图片、实物等。

-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人体模型、图纸等)。

-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功能?2. 研究:-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人体的各个部分(头、躯干、四肢等)。

-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部分的功能(比如头可以看、听、闻、说话等)。

3. 探究:- 让学生自由活动,观察自己和同学的身体,并总结每个部分的功能。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身体?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4. 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人体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并记录在课件或黑板上。

- 引导学生讨论良好的卫生惯和保护身体的意识。

5. 拓展:- 借助课外阅读或视频资料,进一步探究人体的其他方面(如五感、器官等)。

-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养成了良好的卫生惯和保护身体的意识。

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总结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下节课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人体的认识。

第二单元:动植物(以下内容省略)...第三单元:天气变化和季节(以下内容省略)...第四单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以下内容省略)...总结:本教案涵盖了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全部内容,共包括四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内容。

通过这份教案,教师可以有条理地进行教学,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第1章)常见的动植物(第2章)2. 探索身边的物质与材料物质的认识(第3章)常见材料的认识(第4章)3. 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天气与气候(第5章)生活的环境(第6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学会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物质与材料,了解其特点及用途。

3. 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物质的特点与用途、天气与气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常见物质的辨别、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画笔、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物质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的特征与分类,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物。

讲解物质的特点与用途,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

讲解天气与气候,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进行分类练习。

让学生收集不同的物质与材料,进行辨识和特点描述。

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并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讨论、实验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2. 常见物质与材料的特点及用途3. 天气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其特征并进行分类。

收集不同的物质与材料,描述其特点及用途。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生物分类:根据观察结果,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物质特点与用途:如实描述所收集物质的特点,举例说明其用途。

天气与气候:根据记录的天气情况,分析其对出行、穿衣等方面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方法:观察、思考、提问、假设、实验、验证教学活动:1. 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对科学的了解。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科学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我的身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身体部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人体基本部位:头、身体、四肢2. 主要身体器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心脏、肺、肝、胃等教学活动:1. 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的身体。

2. 讲解:讲解人体的基本部位和主要器官。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身体部位的观察和描述。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描述身体部位的能力。

第三章:我周围的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天气、季节、植物、动物2. 生活环境:家庭、学校、公共场所教学活动:1. 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周围的环境。

2. 讲解:讲解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内容。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描述。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描述周围环境的能力。

第四章:我喜欢的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食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主要食物: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奶类、豆类等2. 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教学活动:1. 引入:让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食物。

2. 讲解:讲解主要食物和食物的营养成分。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食物的观察和描述。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描述食物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的身体课程目标- 的身体部位及其功能。

- 掌握简单的健康惯。

课程内容1. 课程名称:认识身体- 研究内容:- 头部、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的名称及功能。

- 身体部位的简单指示动作。

- 教学方法:- 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身体部位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名称。

- 进行互动游戏,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指示动作。

- 资源准备:- 幻灯片、图片、学生手册。

2. 课程名称:保持清洁- 研究内容:- 认识牙齿、洗手的重要性。

- 研究正确刷牙和洗手的方法。

- 教学方法:- 演示正确的刷牙和洗手方法,并给予学生实践机会。

- 观看教育视频,介绍刷牙和洗手的重要性。

- 资源准备:- 牙刷、牙膏、肥皂、教育视频。

3. 课程名称:健康惯- 研究内容:- 认识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 研究简单的健康惯,如不吃垃圾食物、多喝水等。

- 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惯。

- 资源准备:- 图片、故事书、小组讨论材料。

课后作业- 完成学生手册上的练题。

- 培养良好的生活惯,如刷牙、洗手、饮食均衡等。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刻的了解,掌握简单的健康惯,并培养良好的生活惯,以保持身体健康。

这将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意::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材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导语】科学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能说出金鱼的特征: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

2、能说出金鱼是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的。

二、科学探究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金鱼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1、能对金鱼的观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时,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看视频,鱼缸、金鱼。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节课给你们带来了哪位动物朋友?看鱼缸中的金鱼。

你们喜欢他们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金鱼吧。

二、探究与发现。

1、作出假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你觉得金鱼有这方面的特点吗?”思考2、制订计划。

你需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需要准备什么材料?3、搜集证据。

学生观察金鱼,找出证据。

喂鱼,不要多喂。

看视频。

金鱼会呼吸。

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扰金鱼。

4、处理信息。

把观察到的金鱼特点及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画一画,只要像就给予肯定。

5、表达交流。

你是怎么做的?你观察到什么,你认为金鱼需要食物吗?能运动吗?会呼吸吗?6、得出结论:金鱼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三、应用与拓展课下亲自养金鱼,有鱼的就要多观察,鱼除了吃饭,呼吸,动物外还会做什么?2.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健康的生活方式2. 美丽的自然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环境保护意识3. 奇妙的物体与现象物体的性质和分类常见物理现象的认知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3. 激发学生对物体和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认识物体的性质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讨论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实例为载体,讲解知识点。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美丽的自然、奇妙的物体与现象2. 内容:各章节知识点、关键词汇、思维导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和我的身体:画出自己的身体,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美丽的自然:观察身边的动植物,画出自己喜欢的生物,并简要介绍。

奇妙的物体与现象:收集身边的物体,进行分类和描述。

2. 答案:我和我的身体: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美丽的自然:所画生物的名称、特征和生活环境。

奇妙的物体与现象:物体分类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拓宽知识面。

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书籍,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一节:认识植物第二节:认识动物第三节:天气与季节2.第二单元:探索科学第一节:观察与实验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科学小实验3.第三单元:关爱环境第一节:保护植物第二节:保护动物第三节:节约用水用电三、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第一节:认识植物(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特征。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每种植物的特点。

2.第二节:认识动物(1)导入教师播放动物声音,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动物。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每种动物的特点。

3.第三节:天气与季节(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今天的天气,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教师讲解天气与季节的关系,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四季的特点。

(二)第二单元:探索科学1.第一节:观察与实验(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观察与实验。

(2)教师展示观察与实验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2.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教师讲解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如摩擦力、惯性等。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第三节:科学小实验(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小实验。

(2)教师展示科学小实验,如水的张力、气球爆炸等。

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三)第三单元:关爱环境1.第一节:保护植物(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

(2)教师讲解保护植物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内容涵盖全书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2. 探索物体的性质;3. 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4. 了解自己的身体;5. 感受科技与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2.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物体性质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3. 使学生能够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增强环保意识;5.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物体性质的能力;2. 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生命观念;2. 探索物体性质,提高科学素养;3. 感受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3. 互动: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等;2. 板书形式: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2)探索物体的浮沉现象,分析原因;(4)了解自己的身体,绘制身体结构图;(5)举例说明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2)浮力与物体密度有关;(3)略;(4)略;(5)如:电视、手机、电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劣,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开展科学小实验、观察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案一: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
教学目标:
1. 学习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和物体;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对生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 课本: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2. 实物:花、蝴蝶、蚂蚁等生物;
3. 图片或图片卡片:树、草、云等自然界中的物体。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所见的生物和物体,鼓励学生多
观察、多描述。

2. 观察实物:展示花、蝴蝶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形态等。

3. 观察图片:展示图片或图片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树、草、云等自然界中的物体。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生物或物体进行观察并描述,然
后让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观察结果。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生物和物体的方法和技巧,总结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延伸:
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公园或校园里,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和物体,并
让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内容。

2. 绘画活动: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所观察到的生物和物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生物和物体的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
地观察和描述生物和物体的特征和形态。

同时,观察学生在小组交流和总结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第一课:磁力- 教学目标:- 了解磁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研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作用;- 掌握磁力的运用。

- 教学内容:- 磁力是什么;- 磁铁的吸引作用;- 磁铁的排斥作用;- 磁力的运用。

- 教学步骤:1. 通过观察磁铁吸引小铁片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吸引作用。

2. 利用两个磁铁相互接近时的排斥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排斥作用。

3. 引入磁铁的运用,例如使用磁铁拾取铁屑等。

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磁力的应用场景。

- 教学辅助工具:- 磁铁- 小铁片- 铁屑- 实物和图片第二课: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研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观察方法。

- 教学内容:- 水的三态变化;- 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 教学步骤:1. 介绍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

2. 进行实验观察,通过改变水的温度来观察水的相变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辅助工具:- 温度计- 水-- 实物和图片第三课:昆虫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研究昆虫的不完全变态;- 掌握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内容:- 昆虫的生长变化;-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步骤:1. 介绍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2.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形态,引导学生了解不完全变态的特点。

3. 进行昆虫生长变化的实验,通过观察触角或鳞片的脱落现象来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

4. 引导学生回顾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并思考昆虫的生长变化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 教学辅助工具:- 昆虫标本- 实物和图片...继续编写其他科学教案内容,直至完成全册的科学教案。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生活中的物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及其功能。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并区分不同物品之间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1. 掌握不同物品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2. 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物品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 讲解生活中的物品及其功能。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日常用品及其分类。

3. 让学生描述不同物品之间的特征差异。

第二课:认识天空中的物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及其特征。

2. 能够辨认出几种常见的天空物体,并对其特征做出简单描述。

教学重点:1. 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及其基本特征。

2. 辨认几种常见的天空物体。

教学内容:1. 讲解天空中的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2.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区分出不同的天空物体。

3. 让学生根据感官描述天空物体的特征。

第三课:认识身体的部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部位以及其功能。

2. 能够简单描述人体的基本部位及其功能。

教学重点:1. 了解人体的基本部位及其功能。

2. 简单描述不同身体部位的名称、特征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讲解人体的基本部位,如:头、手、脚等。

2. 带领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人体的各部位及其功能。

3. 让学生描述不同身体部位名称、特征及其功能。

第四课:认识四季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特点。

2. 能够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教学重点:1. 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及其变化。

2. 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教学内容:1. 讲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及其变化。

2. 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花草树木、气温、天空颜色变化等。

3. 让学生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第五课:认识小动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小动物及其特征。

2. 能够简单描述不同小动物的外貌及其生活性。

教学重点:1. 了解常见的小动物及其基本特征。

2. 简单描述不同小动物的外貌及生活性。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与区别常见的动植物分类2. 简单的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光的传播与反射3. 天气与季节天气的观察与描述四季的特点与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分类,培养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了解季节特点,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动植物分类的掌握与应用2. 物理现象的观察与理解3. 天气与季节变化的认知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2. 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探究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植物图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镜子、水杯等)、季节变化视频2. 学具:学生用书、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观察、天气描述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分类:动物、植物2. 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光的传播与反射3. 天气与季节:天气观察、四季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列举身边的动植物,并进行分类。

观察水的形态变化,描述并解释原因。

描述一天中的天气变化,并说明季节的特点。

2. 答案:动植物分类:根据动植物的特点进行分类,如狗、猫属于动物,草、树属于植物。

水的形态变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原因在于温度的变化。

天气与季节:根据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和季节特点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的认知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我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感知自己的成长变化2. 神奇的五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的功能学会保护五官3. 美丽的自然界认识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感受季节变化4. 空气和水的奥秘空气的存在和作用水的形态和特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和成长变化,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2. 使学生认识五官的功能,学会保护五官,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季节变化,培养环保意识。

4. 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奥秘,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官的功能及其保护方法感受季节变化和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2. 教学重点:自我认知和身体特征的了解空气与水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挂图、模型等教学资源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2. 学具:彩笔、画纸、手工材料等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1)认识我自己: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讨论身体的变化。

(2)神奇的五官:介绍五官的功能,讲解如何保护五官。

(3)美丽的自然界:认识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感受季节变化。

(4)空气和水的奥秘:通过实验,了解空气和水的特性。

3. 随堂练习:(1)画出自己的外貌,与同学相互分享。

(2)动手制作五官模型,加深对五官功能的理解。

(3)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记录季节变化。

(4)进行简单的空气和水的实验,观察现象。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我自己:外貌特征身体变化2. 神奇的五官:功能保护方法3. 美丽的自然界:植物和动物季节变化4. 空气和水的奥秘:特性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自己的外貌,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

(2)调查家里的植物和动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3)思考空气和水的用途,举例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答案:(1)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认识西瓜的特征。

2. 科学探究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 科学态度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1. 整体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

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 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l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 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4. 小结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 讨论延伸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6. 保护感官(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整理材料、下课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 科学探究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 科学态度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

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铁球、球状药丸盒等),白纸,笔。

教师准备: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 猜一猜:哪根棒更长?(教师两手分别握着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让学生判断哪根棒更长?)2. 怎么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两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对齐一端,观察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为标准分别量长度)渗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的意识。

(二)新课学习1. 用眼睛观察比较物品(1)提供颜色相同但形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4块积木思考: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2)提供同色(绿色)、同形状积木2块,同色(红色)不同形状积木2块思考: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3)提供更多的积木块,增加比较的灵活性2. 借助多个感官观察比较物品(1)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包括轻重)的玩具球,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这2个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2)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和积木块,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这2个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3. 总结(重点总结比较方法)。

4. 找我们自己的不同和相同(1)学生两人一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说话声音等),再找相同(例如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人的共同特征等)。

(2)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例如用笔画出脚的轮廓,用电子秤称量)(三)整理材料、下课第3课给物体分类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

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 科学探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 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普通铅笔(削尖1支、未削的2支)。

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二)新课学习1. 认识分类(1)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铅笔。

将某一特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外放在一起。

(3)教师示范分类: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4)学生再次分类。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准(例如按是否削尖、按冷暖色、按铅笔型号、按品牌等)将铅笔再次分类。

(5)汇报交流,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2. 分类练习(1)提供4个不同的杯子,(2)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

(3)交流、评价。

(三)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四)课后拓展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第4课让我们发现更多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 科学探究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

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 科学态度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4.STSE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实验记录单教师准备: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大家玩过积木吗?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

(二)新课学习1. 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1)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2)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3)学生猜想(4)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

(5)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6)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7)小结: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

2. 试一试: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1)要求:不但想办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木块。

(2)小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项。

(3)总结和鼓励(三)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四)整理材料,下课。

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1课初识大自然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 科学探究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

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3. 科学态度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提前搜集自己喜爱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教师准备:蛙鸣、杜鹃鸣叫、公鸡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

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1. 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之声的声音资料,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

(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画下来。

(3)交流。

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结。

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如雷电)。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 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1)阅读。

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

(2)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总结。

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理、记录、善坚持。

3.用手中的笔画出美丽的大自然。

4.拓展:保护大自然。

2课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2. 科学探究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3. 科学态度、STSE乐于参与考察活动观察仔细认真。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考察中知道要爱护大自然。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中考察大自然的选项表,笔, 小收纳盒子。

教师准备:考察提示PPT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这节课,我们将模仿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园中考察身边的大自然。

(二)新课学习1. 明确考察对象提问:1. 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2.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选取哪个区域进行呢?2. 交待考察提示(1)选择植物多的地方(2)考察时,要记录观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发现。

(3)带回2-3样大自然的物品。

(4)爱护校园环境(5)注意安全3. 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考察。

4. 完成考察任务之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

(三)整理,下课(1)各自整理自己带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3课大自然中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特征。

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2. 科学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3. 科学态度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

4. STSE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与技术的关联。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物品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提问:1. 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与?用感官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2.达尔文是怎样考察大自然的?(二)新课学习1. 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1)学习使用放大镜教师首先演示怎样使用放大镜——手持镜柄,眼看镜片中的物象,调整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