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研究进展-2005
拮抗菌在作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拮抗菌在作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如何保障粮食安全一直是农业界和国家政策的重要议题。
而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除了传统的农药施用外,拮抗菌在作物病害防治中也逐渐受到了农业界的关注。
一、拮抗菌的基本概念拮抗菌是指一类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制造抗生素、产生产物酶等手段来对抗其他菌种或真菌,从而降低它们的繁殖和致病能力。
目前已知的拮抗菌种类比较多,包括链霉菌、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二、拮抗菌在作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1. 增强植物免疫力通过施用拮抗菌制剂,可以增强植物的免疫力,降低作物受到病害侵袭的可能性。
一些研究表明,拮抗菌在根系中生长,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
2. 对抗作物病害拮抗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对抗作物病害的能力。
例如,链霉菌可以通过产生抗生素和产物酶等手段来对抗真菌病害,如灰霉病、菌核病等。
芽孢杆菌则可以通过产生β-1,3-葡聚糖酶和外膜蛋白等,对抗细菌性病害,比如晚疫病、斑点病等。
3. 无毒害、环保相较于传统的农药,在使用过程中,拮抗菌不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太大的影响,也不会留下有毒残留物质,更加安全可靠。
同时,由于拮抗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所以使用它们也不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显著的影响。
三、拮抗菌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案例在实践中,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采用拮抗菌制剂作为主要的农药处理方式。
1. 中国现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一系列应用拮抗菌的新型防治方法,例如菌种抑制、突变菌株筛选、生物特异性识别等技术。
同时,中国也加强对拮抗菌的研究,收集、管理和繁殖各类拮抗菌,加强对拮抗菌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行动的推广和落实。
2. 欧洲欧洲也是拮抗菌防治技术的重要发展地区,法国、荷兰、德国等国家已经广泛采用拮抗菌技术来控制作物病害,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也颇为显著。
3. 美国近年来,美国也开始推广拮抗菌技术,在一些地区的农业养殖楼等场所,已经开始采用拮抗菌喷洒技术,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土传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研究
土传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研究一、内容综述土传真菌病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畜健康的潜在危害以及抗药性的产生等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生物防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拮抗菌在土传真菌病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土传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将对土传真菌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类和鉴定,明确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特点。
然后通过文献调查和实验室实验,筛选出具有抗病作用的植物源或微生物源拮抗菌。
接着对筛选出的拮抗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包括拮抗菌对土传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拮抗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价。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拮抗菌在田间应用的效果,包括拮抗菌的施用方式、用量、施用时间等因素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类型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拮抗菌的筛选规律和生防效果,为土传真菌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传真菌病害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态势。
土传真菌病害不仅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拮抗菌以控制土传真菌病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已有多种拮抗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但由于土壤条件、作物种类和病原菌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拮抗菌的防效往往不尽如人意。
因此筛选出具有良好生防效果且适应性强的拮抗菌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治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拮抗菌的抗性或提高其生防效果,将有助于实现对土传真菌病害的有效控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拮抗菌进行筛选,发掘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微生物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安全、环保的防治手段。
拮抗生防细菌对土传性病害的抑菌机理及应用现状
拮抗生防细菌对土传性病害的抑菌机理及应用现状植物土传病害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害,引起土传病害的土传病原物种类很多(真菌、细菌、线虫、病毒),它们通常侵染植物根部,引起植物根部乃至全株的病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在防治方面,化学防治和抗病育种目前只对少数土传病害有效,对大多数土传病害防效甚微。
由于这些原因使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成为整个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重点。
1 拮抗细菌对土传性病害的抑菌机理1.1拮抗作用自然界中大多数细菌可以产生对自身或其他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物质,这些拮抗物质包括:抗生素、蛋白质类抗菌物质及挥发性抑菌物质、溶菌酶或蛋白酶。
具有抗菌作用的如氨类、有机酸、过氧化氢酶等初始代谢途径中的副产品和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等。
拮抗细菌产生的拮抗物质也是多种多样,不仅同一种细菌可以产生多种拮抗物质,而且一种拮抗物质也可以从多种细菌的代谢产物中检测到。
1.2竞争由于亲缘关系相近的微生物对环境的需要也比较相近,所以竞争较易发生。
在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中,一个好的生防菌株在寄主根围能否占据有利位点而定殖,也是取得理想防效的关键。
生防菌在植物根际定殖的能力,包括在根(内部或表面)和根际土壤中定殖,生防菌定殖多少根,密度为多大,定殖需要的时间等尚无严格标准。
1.3溶菌作用许多B.subfilis类拮抗体产生的次生性代谢物质对病原菌的菌丝或孢子的细胞壁产生溶解作用,致病菌细胞壁穿孔、畸形、菌丝断裂、原生质溶解、外溢而丧失活力,同时造成孢子畸形、孢子萌发具抑制作用。
如果真菌细胞壁溶解或者细胞壁被降解,普遍认为这是拮抗细菌已产生相应的胞壁降解酶(即使也可能同时产生抗生素)。
人们已经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已证实根围中胞壁降解酶的确存在且有活性。
朱茂山(2003)等证实了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B18能够产生具有活性的几丁质酶和B-1,3葡聚糖酶,目前,短芽胞杆菌产生的拮抗物质研究较为活跃的是其几丁质酶和短杆菌肽。
生防细菌防治土传病害的研究进展
天津农业科 学 耐 i gi l rl c ne nA r ut a S i cs c u e
・植 物 保 护
2 0 1 ()3 一 2 0 8,44 :8 —
生 防细 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治 土传病 害 的研 究进 展
杨 秀 荣 , 水 芳 , 淑 琴 , 义 学 , 学 文 , 惟 刘 孙 刘 张 张
土壤 中有 益生 物减 少 ,土 壤 自身 的修 复 能力 减 弱 ; 3 引 起 该 类 病 害 的 病 原 菌 一 般 为 多 寄 主 微 ()
( 天津市 植物 保护 研究 所 , 天津 3 0 1 ) 0 12
摘
要 : 绍 了土传 病 害危 害程度及 生 防细菌 的种 类 、 介 作用 机制 、 防治 土传 病 害 的研 究 概况 , 出 了 目前利 用 生 防细菌 防 提
治 土传病 害存 在 的问题 及应 用前 景 。 关键词 : 土传病 害 ; 防细 菌 ; 生 作用 机制 ; 前景
Ab t a t Ha m x e to ol b r e d s a e a d t e tp , c in me h n s sr c : r e t n fs i— o n ie s n h y e a t c a im,r s a c t t so o t l n ie s f a t- a t r o e e r h sau fc n r l g ds a e o n i b c e i oi a we e e p u d d i h a e , n h x s n r b e n o e r u d t r v n i g s i— o e d s a e w r u g se . r x o n e n t e p p r a d t e e it g p o lms a d f r g o n o p e e t ol b r i s e e s g e t d i n n e Ke r s o l b r e d s a e; n i b c ei a t n me h n s ;o e r u d y wo d :s i— o ie s a t a tra; c i c a im fr g o n n — o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摘要:土传病害是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的植物病害的统称。
本文从植物土传病害主要生防因子的种类及应用、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制约土传病害生防因子发挥作用的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对土传病害生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土传病害;生防因子;生物防治前言土传病害主要是指那些初次侵染来源来自土壤,其传播体一般可以长时间存活的病原物所致的病害,通常侵染根部引起作物的根病乃至全株性病害。
土壤中,特别是植物根际栖息着许多具有生防潜力的微生物资源,虽然它们的作用发挥受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很大,但利用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等特点,可以调节根部微生态环境、参与生态位的竞争并限制土传病原真菌的繁殖和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土传病害的基本特征有:同属于积年流行病、年度间波动大,一般发展成灾需要多年时间。
病害易受土壤环境和栽培措施的影响。
1、土传病害生防因子的种类及应用1.1、真菌许多真菌资源对土传病害具有很好的生防作用。
可利用的土传真菌病害的主要生防因子包括:木霉(Tichoderma spp)、毛壳菌(Chaetomium spp)、寡雄腐霉(Pythm oligandrum)、非病原性菌尖胞镰刀霉Fo47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Fo47)、非病原性双核丝核菌Rhizoctonia(BNR)等真菌因子[1]。
1.1.1、木霉(Tichoderma spp)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成员,是一类分布广、繁殖快、具有较高生防价值且对一些广谱性杀菌不敏感的生防有益真菌,具有适应性强、抗菌谱广的特点,还能促进植物生长,普遍存在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木霉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作了深入研究,证实了木霉对病原菌的重寄生现象[9],同时在温室及田间试验中欧冠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已经有商品化的木霉制剂问世,如美国的Topshield(h哈茨木霉T-20)和以色列的Trichodex(哈茨木霉T39)。
1 拮抗细菌对真菌病原物的作用 - 中国生物防治
22(1)10-14 中国生物防治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 ontrol 2006年2月拮抗细菌对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理徐刘平,尹燕妮,李师默,郭坚华3(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南京 210095)Mechanisms of Antagonistic B acteria against Soil2borne P athogenX U Liu2ping,YI N Y an2ni,LI Shi2m o,G UO Jian2hua(Plant Pathology Department,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提要:本文从抗生、竞争、寄生和诱导抗性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根围拮抗细菌对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的生防机制,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关 键 词:拮抗细菌;土传病原菌;机制;应用中图分类号:S43214;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9261(2006)0120010205 种子发芽和根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有机物为根周围活性微生物群体生长提供能量,这就是所谓的根际效应[1]。
目前人们逐渐重视根围生防因子的生态学知识,以期预测不同生态条件下存在的生防因子种类。
事实上,生防菌的开发不仅需要挖掘每个潜在生防因子,更重要是研究每个生防因子与作物、习居的小型生物群和周围环境间的互作。
对于一些生防因子而言,不同的作用机理或联合机理可能抑制不同的植物病害。
收稿日期:2004212230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44041);江苏省教育厅课题(J H022084)作者简介:徐刘平(1982-),女,硕士,Email:xuliuping8256@1631com;3通讯作者,Email:jhguo@。
[15] Beck M,Reineke A,Lorenz H,et al.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J],2001,47:1189-11951[16] Li D,Zhao Z,R oberts H,et al.Heredity[J],2003,90:291-2971[17] Amat I,Bernstein C,Jacques J M,et al.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J],2003,49:1183-11881[18] Schm idt O,Li D M,Beck M,et al.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J],2005,51(2):117-1251[19] Reineke A,Asgari G,M a M,et al.Insect M olecular Biology[J],2002,11:233-2391[20] Schm idt O,Anderss on K,W ill A,et al.Arch Insect Biochem Physiol[J],1990,13:107-1151[21] Rizki T M,Rizki R M.The Annals of the New Y ork Academy of Sciences[J],1994,712:178-1941[22] Russ o J,Brehelin M,Carton Y.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J],2001,47(2):167-1721[23] Beck M,Theopold U,Schm idt O.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J],2000,46:1275-12831[24] Whitfield J B,Asgari S.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J],2003,49:397-4061[25] S tasiak K,Renault S,Federici B A,et al.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J],2005,51:103-1151[26] Asgari S,Schm idt O.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J],1994,40:789-7951[27] Theopold U,K rause E,Schm idt O.Arch Insect Biochem Physiol[J],1994,26:137-1451[28] K inuthia W,Li D,Schm idt O,et al.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 istry[J],1999,271:28017-280231 第1期 徐刘平等:拮抗细菌对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理 1 拮抗细菌对真菌病原物的作用目前拮抗细菌对病原真菌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但绝大多数是有关假单胞菌的研究。
211055780_中药材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272023.3亩),占全省比重0.8%,产量156吨,占全省比重0.4%,产值450万元,占全省人参产值比重0.08%。
主要分布于东辽、东丰两县。
2 种植品种与模式辽源地区人参栽培品种基本为传统品种,如“马牙、长脖、长白山”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种。
栽培模式统筹利用采伐迹地种参、林下参、非林地种参。
3 发展有利因素3.1 气候条件适宜人参怕高温,可以耐受严寒天气,即便是冬季-30℃的低温也可安全越冬。
生长期间,最佳平均气温范围为15~25℃,当气温小于-6℃时,人参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的状态。
从人参的耐寒特性看,适合东北地区生长,辽源市的气候条件可以发展人参产业。
3.2 省内邻近地区产业基础较好通化市具备较好的人参产业基础,通化县、集安市、辉南县都被列为全省人参生产核心区,具有丰富的人参栽培生产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辽源市目前的人参种植户和人参种植企业,都是从白山、通化地区引进的技术人员来指导种植,或者是原来在白山、通化地区种植过人参的技术员来本地包地种参。
4 制约因素4.1 未列入人参生产保护区由于辽源市所辖县区未被列入省政府确定的人参生产保护区,所以辽源市还不在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范围。
4.2 自然条件不够充分种植人参最好是阔叶林或者天然的次生林,如果非林地种植人参,最好选择腐殖质土层10~15厘米的土壤,下层为黄黏土,中层是活黄土,pH值需要控制在4.6~5.8之间。
人参喜阴,地形最好有坡度,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积水,北坡、东北坡以及东南坡比较利于人参的生长,坡度在10~25°之间。
辽源市符合上述条件的自然资源还不够充分。
4.3 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人参种植并不容易,很容易在中途出现人参生长不良或者死亡现象,人参种植需要较高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
辽源市人参产业基础薄弱,种植人参历史较短,生产规模小,存在生产经验不足、人才短缺的问题。
中药材连作障碍研究进展王银月1,于鸿雪1,李晓娜2,卢志权3(1.吉林省辽源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吉林 辽源 136200;2.吉林省辽源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吉林 辽源 136200;3.吉林省辽源市农业科学院,吉林 辽源 136200)连作障碍,也有学者将其称为重茬问题、自毒作用或作为一种特殊的化感作用现象的土壤疾病,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拮抗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展望
C E i ige a ( o eeo A i a Si c l o t C i g cl rl n esy G agh u G a g og5 0 4 ) H N Ha_ n l C  ̄ g f nm l c n e u h aA r u ua U i r t。 u nz o 。 u n dn 1 6 2 y t e S h n i t v i
ne r n e o a in. e i g r n v to ,
K e r An a o it a tru ;Pa tds a e;Bic nr l y wo ds tg n s c b ce m i i ln ie s o o to
1 拮抗 细菌应用 于植物 病 害防治的优势
a tg ns cb ceim a pee t n 1 e eome tad uizt no ermeaoi sw r x aitd tw spitdo t a te m jr nao ii a tr t rsn dted vlp n n ti i ft i t le eeep t e .I a one u t h ao t u a l lao h b t a h t
对病原菌产生影响 ; ③细菌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 大多可以 . Pe o oa sp ) u n 人工培养 , 便于控制, 在实践 中易于操作; ④有些细菌不仅能 22 假 单胞杆 菌 ( s dr ns p. 该 细菌 大量存 在 于
防治病害 而且 可 以增加作物 产量 u 。 J 2 主要 的拮抗细 菌及其在病 害防治 中的应用 21 芽孢 杆菌 ( ai s uti 目前 国内外应 用芽孢杆 菌 . B cl b l) l s i u s
Ab ta t R sa c ttsa d a piain s u t n o tg nsi b cei m i l t i a ec n rl e erve e .T es e i f c e n d sr c e e rh s u n p l t i ai f n a o i c a tr n pa s s o t r e iw d h p ce o re e a c o t o a t u n de ow s s
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拮抗放线菌是一类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细菌,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它们可以作为生物农药、食品防腐剂、抗生素和兽药等领域的重要原料。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许多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拮抗放线菌的研究逐渐得到广泛关注。
然而,目前对于新型具有活性的放线菌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文献比较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探讨其在生物农药、食品防腐剂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并为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具有潜在抑菌活性的拮抗放线菌菌株,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和深入分析。
对于筛选出来的菌株,将进行发酵培养,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其次生代谢产物,分析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评价其应用价值。
三、预期目标和意义
本研究预期能够筛选出多个具有高抑菌活性的拮抗放线菌菌株,并获得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为其在生物农药、食品防腐剂、抗生素和兽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其意义在于,探索新型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物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作物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物机制研究进展杨珍;戴传超;王兴祥;李孝刚【摘要】土传病害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根际是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窗口, 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关键微域, 也是土传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场所.在宏基因组学快速发展的今天, 了解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病害互作关系, 有利于从微生物种群、功能代谢和抑病物质等研究找出防控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机制关系, 探讨了土传病原真菌致害机理, 并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重点.目前, 我国农业生产中土传真菌病害发生严重, 很多是由不同病原菌复合侵染的结果, 其致害机理较为复杂.定向优化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提升植物根际微生态抗性, 是防控土传病害途径之一, 应加以重视.现有研究多偏向根际促生微生物, 而忽视了根际有害细菌与病害发生和作物生长的关系.今后的研究应系统评估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归类土传真菌病原菌类型、深入研究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态机理以及研发土传真菌病害综合防控技术.%Soil-borne diseases have become a major bottleneck restrai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e in China. Rhizosphere is a window displaying how efficiently a crop uses soil nutrients, a key micro-domain of plant-soil-microbe interactions, as well as a major scene where soil-borne diseases develop. Today when metagenomics is developing so rapidly, any knowledge about interactions between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and soil-borne fungal diseases is conducive to exploration for effective way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soil-borne diseases from the aspect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metabolic function, and disease suppressants. With reference to the databases ofScopus, Web of Science and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 review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ummariz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borne fungal diseases and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discussing pathogenesis of soil-borne disease fungi, and pointing out shortage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es and focal points for future researches. Currently, the incidence of soil-borne fungal diseases is very high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the country, and incidence of most soil-borne fungal diseases is the result of complex infections of a variety of pathogens. Oriented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rhizospher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their antagonism to soil-borne fungal diseases for control of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s. So it is a noteworthy method. So far, quite a number of papers are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address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rhizosphere probiotic microorganisms and health and growth of plants, but few are exploring impacts of harmful bacteria in the rhizosphere on incidence of soil-borne diseases and crop growth. Studies in future should be oriented to systematically assess the incidence and damage of soil-borne fungal diseases, classify soil-borne pathogens by type, explore in depth micro-ecological mechanism of rhizosphere in incidence of soil-borne diseases, and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technological system for management of soil-borne diseases.【期刊名称】《土壤学报》【年(卷),期】2019(056)001【总页数】11页(P12-22)【关键词】土传真菌病害;根际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防控技术;作物抗性【作者】杨珍;戴传超;王兴祥;李孝刚【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2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的土传病害日趋严重,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限制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拮抗菌生物防治农作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到威 胁 、 自然农业 生 态 系 统 的平 衡 遭受 破 坏 等 一 系 2 1 1 细 菌素 ..
列严重 后 果 l j 2 l .0世 纪 9 之 0年 代 以来 , 由于 人 们 环
15 9 3年 , cb等对 由细菌 产生 的对 同源 细 菌或 Jo o
保意识 的增 强及对 食 品安 全 问题 的重 视 , 物 病 害 近似种 具 有 高 度 专 一 性 的抗 菌 蛋 白物 质 统 称 细 菌 植
拮 抗 菌 生 物 防 治 农 作 物 病 害 的研 究 进 展
周 晓梅 , 刘 强 , 瑛璐 王
( 吉林 师范大 学 生命 科 学学 院 , 吉林 四平 160 ) 3 00
摘 要 : 农作物重茬后, 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 致使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逐渐降低, 病原菌逐
渐 积 累 , 致 农 作 物 患 病 . 用 拮 抗 菌 防 治 农 作 物 病 害是 一种 有效 的方 法 . 文 就 近 年 来 拮 抗微 生 物 在 生 物 防 治 导 利 本 中 的研 究 进 展 进 行 了综 述 , 括 农 作 物 的主 要 病 害 及 成 因 、 抗 菌 对 农 作 物 病 害 的 防 治 机 制 以 及 农 作 物 病 害 防 包 拮 治 的 主要 拮 抗 菌 .
.. 结构 和数量 的失 衡 , 导致 重 茬 病 害 严重 发 生 的重 2 12 抗 生素及 次 生代 谢 产物 是 要 原 因_ . 4 殷永娴 等研 究表 明 , 室大棚 土壤 中亚硝 J 温 农用 抗生 素抗 菌作用 主要 作用 于微生 物 的生理
植物源拮抗菌对微生物的杀菌机制研究与应用
植物源拮抗菌对微生物的杀菌机制研究与应用植物源拮抗菌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对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死作用的活性物质。
研究拮抗菌对微生物的杀菌机制,可以深入理解拮抗菌的抗菌作用,为植物源拮抗菌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拮抗菌对微生物的杀菌机制主要包括直接杀菌和间接杀菌两种方式。
直接杀菌是指拮抗菌通过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或代谢活性,导致微生物死亡。
拮抗菌可以直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干扰其离子和物质的转运,导致细胞质内外环境失衡,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拮抗菌还可以干扰微生物的D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拮抗菌还能产生一些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破坏微生物代谢的物质,如酸性物质、抗生素等,通过这些物质的作用,直接杀死微生物。
间接杀菌是指拮抗菌通过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或与微生物的竞争关系,导致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拮抗菌可以通过产生一些对微生物有毒性的物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拮抗菌还可以产生一些酶,分解微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导致微生物死亡。
此外,拮抗菌还能通过占据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阻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拮抗菌还可以与微生物竞争生存空间,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植物源拮抗菌研究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
拮抗菌可以用于作物的病害防治。
通过研究植物源拮抗菌对微生物的杀菌机制,可以筛选出对目标病原微生物有高效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进一步研究其驱动机制。
对研究拮抗菌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农药替代品,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植物源拮抗菌还可以用于饲料添加剂。
通过研究拮抗菌的抗菌作用机制,可以筛选出对畜禽肠道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种,提供一种天然有机的替代物,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畜禽的肠道微生物感染,改善畜禽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
总而言之,研究植物源拮抗菌对微生物的杀菌机制,可以深入理解拮抗菌的抗菌作用,为拮抗菌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植物根际拮抗菌对微生物的杀菌机制研究与应用
植物根际拮抗菌对微生物的杀菌机制研究与应用植物根际拮抗菌是指一类能够在植物的根际环境中与其他微生物竞争资源并抑制其生长繁殖的菌株。
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对微生物进行杀菌,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介绍植物根际拮抗菌对微生物的杀菌机制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根际拮抗菌通过多种方式对微生物进行杀菌。
首先,它们可以通过竞争资源的方式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拮抗菌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物和周围环境中的养分进行生长,减少了可供其他微生物生长的资源,从而抑制了它们的生理活动。
此外,拮抗菌还能产生一些抑菌物质,如抗生素、酶类和毒素等,通过直接杀死微生物,抑制其生长繁殖。
此外,拮抗菌还能产生一些细胞外物质,如鞭毛、黏附因子和降解酶等,通过黏附和溶解微生物细胞壁,进一步杀死它们。
植物根际拮抗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首先,通过利用植物根际拮抗菌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治作物病害。
例如,拮抗菌可以抑制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如青枯病菌、炭疽菌和锈菌等,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其次,植物根际拮抗菌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拮抗菌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少作物的感染率和病害程度,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并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此外,拮抗菌还可以提高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活性,促进土壤的富营养化和有机质的积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综上所述,植物根际拮抗菌对微生物具有重要的杀菌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竞争资源、产生抑菌物质和黏附降解微生物细胞壁等。
植物根际拮抗菌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防治作物病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土壤的富营养化和有机质的积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随着对植物根际拮抗菌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实践的深入,相信植物根际拮抗菌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植物根际拮抗菌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不仅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
首先,植物根际拮抗菌可以应用于环境治理。
拮抗细菌与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
拮抗细菌与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开始逐渐被替代。
在新型农业技术中,生物农药和拮抗细菌技术是两个非常关键的研究方向。
它们可以通过生物手段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减少植物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从拮抗细菌和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两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话题。
一、拮抗细菌的研究和应用拮抗细菌是指一类生活在土壤中,并且可以控制土传病原菌生长的微生物。
它们被认为是一类有益的细菌,可以抗击农业上常见的一些土传病害,例如青枯病、晚疫病等。
拮抗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攻击”,例如产生抑制菌素、产生抗生素和酶等,均可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控制植物病害的效果。
目前,拮抗细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病毒、细菌、真菌等导致作物减产和死亡的多种情况中。
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的根际微生态环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植物抵御病害,还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
为了更好地利用拮抗细菌的好处,许多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研究人员首先需要对根际微生物进行取样、分离和检测。
通过这些步骤,研究人员可以筛选出抗病的拮抗细菌。
在通过分离和鉴定样品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仔细观察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抗菌活性等,并通过实验确定其生长条件、生命周期和抗病性能。
同时,研究人员还需要分析不同种类的拮抗微生物对作物的病害控制效果,选择最优化的方案供实际应用。
除了对拮抗微生物的研究外,还需要寻找有效的应用途径。
通过基因工程将拮抗细菌转化为细胞内或植物内生物制剂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也是未来应用的发展方向之一。
拮抗细菌制备的生物制剂不需要加入农药,可以有效地降低农药的使用率,同时也可以避免农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和废气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二、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生物农药是指一类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制品。
生物农药的原料大多为天然物质,它们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土传病害的解决方案
3.化学防治措施
(1)农药筛选:根据土传病害种类和抗药性监测结果,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2)精准施药:采用先进的施药设备,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
(3)交替使用:合理搭配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4.综合防治策略
3.增强农民对土传病害防治的认识,提高防治效果。
三、解决方案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土传病害种类,选择具有抗病性的作物品种。
(2)轮作:合理规划作物种植结构,实行轮作制度,减少连作,降低土传病害发生率。
(3)深翻:深翻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
(4)土壤消毒:对于重茬地、病源地等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可采用太阳能消毒、化学消毒等方法进行土壤处理。
二、目标
1.降低土传病害发生率,减轻病害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合理利量安全,减少农药残留。
4.提高农民对土传病害防治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三、解决方案
1.农业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土传病害种类,筛选和推广抗病性较强的作物品种。
(2)轮作和间作:合理规划作物种植结构,实行轮作和间作制度,降低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和传播。
土传病害的解决方案
第1篇
土传病害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
土传病害是指由土壤传播的植物病害,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是农业大国,土传病害种类繁多,防治任务艰巨。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土传病害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
1.降低土传病害发生率,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合法合规使用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和农业措施,减少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防治番茄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的筛选与应用效果
防治番茄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的筛选与应用效果王志春;孙星星【摘要】从番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73株细菌,其中7株细菌对番茄枯萎病病菌表现出抑菌活性,4株对番茄根腐病病菌表现出抑菌活性,其中YD11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病菌的抑菌活性最高,抑制率达到82.4%.同时,YD11菌株对枯萎病及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较好,分别为58.8%、52.2%.研究发现,当基质配方中酱渣、草炭、蛭石的质量比为5∶1∶1时,与拮抗菌株YD11稀释液混合对番茄枯萎病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0.7%、73.9%,推荐在农业生产上使用.【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03【总页数】3页(P86-88)【关键词】番茄;枯萎病;根腐病;拮抗菌株【作者】王志春;孙星星【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江苏盐城224049;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12.1通信作者:孙星星,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天敌生态防治以及植物保护研究。
E-mail:139****************。
植物土传病害[1-2]是发生在植物根部或茎部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的病害的统称,包括根腐病、枯萎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黄萎病等。
土传病害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设施果蔬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类病害的病原物生活史一部分或大部分存在于土壤中,在条件适宜时病原物萌发并侵染植物根部或茎部导致植物发生病害。
江苏省沿海地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大,其中以茄果类、叶菜类种植为主,由于种植高度集约化、复种指数高、品种单一等原因给土传病害病原菌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场所,造成土传病害发生不断加重。
造成土传病害的主要原因通常有3个方面[3]。
首先是作物连作,相应的病原菌得以连续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等发生较严重;其次是施肥不当,偏施氮肥可以刺激土传病害病原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再次是线虫侵害,土壤中的线虫侵害根系,可以造成伤口,有利于病原菌侵染,线虫与真菌性病害往往同时发生,如棉花枯萎病与土壤线虫密不可分,在美国棉花枯萎病被称为“枯萎-线虫”复合病害。
拮抗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8(4)180-184 中国生物防治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02年11月拮抗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郭润芳1,刘晓光2,高克祥2,高宝嘉1,史宝胜1,甄志先1(1.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保定 071000;2.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泰安)Progress in Biocontrol Research with TrichodermaGUO Runfang,LIU Xiaoguang,GAO Kexiang,GAO Baojia,SHI Baosheng,ZHEN Zhixian(Fo restry College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ding071000,China)提要:本文从拮抗木霉菌的抑菌作用机理、诱导抗病性、促进植物生长、转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 键 词:木霉;植物病原真菌;重寄生;诱导抗性;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432.44;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61(2002)04-0180-05目前已发现许多微生物具有生防作用,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就是一类普遍存在并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防益菌。
早在60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木霉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1]。
70年代以来,对木霉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作了深入研究,证实了木霉对病原菌的重寄生现象,同时在温室及田间试验中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国外已有商品化的木霉制剂问世[2],如美国的Topshield(哈茨木霉T22)和以色列的T richodex(哈茨木霉T39)。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开始从生化和分子水平上对拮抗木霉的生防机制进行研究,并有较大的突破。
现仅就国内外关于木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机制及应用作一简要概述。
1 木霉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机制木霉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包含多种机制,一般认为有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及抗生作用。
拮抗细菌对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理
拮抗细菌对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理
徐刘平;尹燕妮;李师默;郭坚华
【期刊名称】《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年(卷),期】2006(022)001
【摘要】本文从抗生、竞争、寄生和诱导抗性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根围拮抗细菌对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的生防机制,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5页(P10-14)
【作者】徐刘平;尹燕妮;李师默;郭坚华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南京,2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2.4;S476
【相关文献】
1.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对4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J], 游春平;肖爱萍;甄俊杰;傅志岸
2.沼液对草莓土传病害的盆栽防效与沼液中拮抗细菌筛选 [J], 李海;马艳;常志州;殷蒙;张世敏
3.植物土传病原菌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J], 姜英华;胡白石;刘凤权
4.罗汉果土传病害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J], 王瑞昊;梁保明;骆海玉;张明良;邓业成;陈广桂;张泽;张燕玲;邓志勇;蓝福生;郭丽霞;张川梅
5.植物拮抗细菌及其在林木土传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J], 鲍正宗;刘鹏;刘训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传病害的解决方案
土传病害的解决方案1. 引言土传病害是指通过土壤传播的一类植物病害。
这些病害通过感染植物的根部、茎部等地下器官,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土传病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解决土传病害问题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土传病害的常用方案。
2. 应用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土传病害防治方法。
常用的化学农药包括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等。
这些化学农药可以通过土壤喷施、灌根、覆盖等方式应用到植物生长的根部和周围的土壤中,以达到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目的。
然而,化学防治方法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尤其是在大面积使用的情况下,会使土壤中的生态平衡被破坏。
其次,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和害虫产生抗药性,使得化学农药的效果逐渐降低。
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适度使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3. 发展生物防治技术为了解决化学防治方法的局限性,需要发展更加环保和有效的土传病害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一种使用生物制剂或有益微生物来对抗土传病害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制剂包括生物菌剂、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等。
在生物防治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专门对抗土传病害的有益微生物,如拮抗菌和寄生菌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与病原微生物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从而减少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感染。
此外,有些有益微生物还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增强土壤的肥力。
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点在于对环境友好、无污染,而且可以长期有效地控制土传病害。
然而,生物防治技术在使用时也要注意把握剂量和施用时间,以充分发挥生物制剂的作用。
4. 增强植物抗病能力除了防治土传病害的方法外,增强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这可以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改良耐病基因、合理施肥等途径来实现。
选育抗病品种是通过自然杂交或基因转化等手段,将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和优良的经济性状结合起来,培育出抗病性更好的新品种。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植物对土传病害的抵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研究进展赵阿娜,丁万隆*(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摘要] 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在拮抗菌株的筛选、作用机制及田间防效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
尽管拮抗微生物防治病害单一、防效不稳定,但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符合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拮抗微生物;中药材;土传病害;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 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5)07-0485-03[收稿日期] 2004-07-25[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攻关计划项目(2001BA701A58)[通讯作者]*丁万隆,Tel:(010)62899745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研究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开始。
自从1921年C Hartley 报道可以用10余种常见土壤腐生真菌和细菌来防治腐霉根腐病之后,许多病毒、放线菌、噬菌体等也被作为土传病害的生防因子加以应用。
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起步晚,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的研究也相应较晚,但经过科研工作者多年的努力,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一些进展。
作者将近年来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 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的研究现状111 利用拮抗真菌防治中药材根部病害 应用于生物防治的真菌主要是木霉菌属Trichoderma spp 1真菌,常见的有哈茨木霉T 1harzianum 、绿色木霉T 1viride 、钩状木霉T 1hamatum 、长枝木霉T 1longi -b rachiatum 、康宁木霉T 1koningii 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及植物表面,容易分离和培养,可以在许多基质上快速生长,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这些病原菌包括: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 f sii 、腐霉菌P ythium spp 1、疫霉菌Phyto phthora spp 1、灰霉菌Botrytis spp 1、镰刀菌Fusarium spp 1等。
目前,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的研究集中在拮抗菌株的筛选、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等方面。
任守让[1]等从人参根围、栽参地和林地中9000余株微生物菌株中筛选到2株绿色木霉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对人参锈腐病菌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曾华兰[2]用稀释平板法从51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的丹参、川红花等10种主要川产道地中药材的根际土样中分离到62个木霉菌株,并初步研究了T23,T56在田间对中药材的防病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用木霉T23,T56处理川红花、丹参,不仅能显著提高川红花及丹参的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而且对川红花枯萎病和丹参根腐病的防效均达50%以上。
丁万隆[3]等从东北人参产区的土壤中筛选出对立枯丝核菌具有强抑制作用的木霉优良菌株,并做了该菌株对西洋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 、根腐病菌Fusarium spp 1、疫病菌Phytoph -thora cactorum 和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 的室内拮抗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西洋参主要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田间用10g #m -2木霉制剂处理土壤表层,对西洋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0%以上。
邢云章[4]的研究指出绿色木霉可有效控制人参根腐病的发生。
Kim [5]等报道Trichoderma Tri -5菌株处理带根腐病菌的土壤,可大大减轻人参根腐病的发生。
112 利用拮抗细菌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 细菌具有众多的优点使其成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开发对象。
这些优点包括:¹细菌种类和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繁殖速度快;º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且可诱导植物产生抗性;»一些细菌既能防治植物病害#485#又具有增产作用;¼易于人工培养和控制。
对拮抗细菌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的研究多见于人参、西洋参。
吴连举[6]通过土壤)人参锈腐病菌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出抑菌效果好的4个细菌菌株,即芽孢杆菌(Bacillus spp1)Bc001,Bc009,Bc011,Bc022,其中Bc009,Bc011对由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引起的人参锈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3%和68%。
113利用放线菌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目前,从微生物中发现的大约8000种生物活性物质中,近70%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用放线菌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的研究较拮抗真菌和细菌要早。
1978年,Chung 等人就从人参根围土壤中分离到5株链霉菌Strep-tomyces,实验证明这些菌株对人参锈腐菌C1destructans和根腐菌F1solani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黄雅丽[7]等人证明有些放线菌菌株不仅具有拮抗功能,而且能刺激人参根部的生长。
杨阳[8]将分离获得的链霉菌Streptomycesvirginiae07,S1fimbratus 08,09在30e,200r#min-1的条件下振荡培养,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链霉菌对疫霉菌Phyto phthora spp1的抑菌圈。
结果表明:08与09抑菌圈大小近似,而产生拮抗物质的溶菌强度不同,08对真菌处于旺盛生长状态的菌丝破坏作用更强,而09对部分老熟菌丝破坏作用差。
114利用多种微生物混合制剂防治土传病害单纯用某一种微生物防治土传病害的效果往往较差,于是很多人转向混合制剂的研究开发,如日本已用多种微生物配制出一种生物药剂E M。
李刚[9]等做了该药剂对西洋参锈腐病的室内抑菌试验,同时与百菌清、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做对比。
结果表明: 016%E M效果最佳,抑菌率达9315%,而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多抗霉素和代森锰锌抑菌率分别为6510%,5615%,7010%和4815%。
E M的室内抑菌率很高,但其田间防治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2微生物的防病机制211拮抗真菌在真菌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方面,以木霉菌的作用机制研究最为深入。
目前一般认为有3种:¹竞争作用(competition),包括生存空间和营养资源的竞争。
由于木霉的生长速度一般快于土传病原真菌[10],所以可以抢先占领病原菌的侵入位点,阻断病原菌的营养来源,使植物不被病原菌侵染。
º抗生作用(antibiosis),木霉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可产生多种抗生素和酶,已经报道的抗生素有Tr-i chodermin,Gliotoxin,Viridin等。
木霉产生的抗生素与其寄生性无明显相关关系,但它分泌产生的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如几丁质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等,有利于它们顺利侵袭各种病原菌。
这些降解酶中以几丁质酶最为重要,它通过分解几丁质来抑制真菌菌丝生长,使顶端细胞壁变薄,继而形成球状突起,最后细胞壁降解、原生质膜破裂;几丁质酶还通过降解菌丝生长顶端新合成的几丁质,破坏菌丝顶端生长,阻止真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
徐同[11]测定了哈茨木霉的几丁质酶粗提液或纯化的几丁质酶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活性,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圈直径可达38mm。
»重寄生作用(hyper-parasitism),Nicole Benhamou[12]等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证明哈茨木霉对立枯丝核菌有寄生作用。
Henis观察到木霉能穿透并侵染齐整小核菌菌核表层和中层细胞,并溶解内层菌核组织,形成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
212拮抗细菌和放线菌拮抗细菌防御病原物主要是通过拮抗作用、竞争作用、寄生作用和诱导系统抗性实现的。
拮抗细菌产生的各种次生代谢产物,一般在低浓度下就能对病原菌的生长和代谢产生抑制,引起细胞内溶现象[13]。
细菌与病原菌抢占营养物质、物理位点、生态位点,导致病原菌无法生存。
拮抗细菌也能像拮抗真菌一样通过吸附生长、侵入、消解等多种形式抑制病原菌。
拮抗细菌的诱导系统抗性就是采用非亲和性的病原物或其他因素诱导植物产生抗性。
尽管有利用放线菌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的研究,但还未见其作用机制的报道。
在利用放线菌防治其他植物病原物时发现,放线菌产生的一些活性物质可以破坏病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蛋白质合成系统及能量代谢途径,从而抑制或杀灭植物病害微生物,有的还能提高植物的抗病力。
放线菌是否对中药材土传病原菌也存在着这样的作用机制还需实验加以论证。
3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中药材土传病害的病原及其病害循环、发病条件仍然不十分清楚,再加上中药材的特殊性,故在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防治时往往不能对症下药,收效甚微。
而且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普遍存在防治病害单一、综合防病效果# 486 #差、需菌量大、环境依赖性强和防效不稳定等问题,且目前开发的产品保藏期短、菌种易退化。
所以今后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¹摸清中药材主要土传病害的病原,发病条件和病害循环规律,为拮抗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提供理论支持;º综合运用不同拮抗微生物的抗病机制,从单一菌剂的使用向多菌混合使用的方向发展,延长有效期,提高防治病害的广谱性;»对影响拮抗微生物在土壤中种群动态的因子进行更多的研究,使耕作环境和操作措施更有利于拮抗微生物发挥作用;¼显著延长活菌制剂的保藏时间;½拮抗微生物是否会对中药材生长造成影响,尤其是对中药材有效成分影响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在以后的科研工作及生产实践中,对此应该加以考虑和研究。
4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的前景土传病害一直是中药材生产中的难点问题,它危害的中药材种类广,如由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可在人参、三七、川贝母、太子参、白术、乌头、何首乌、牛膝、南沙参、桔梗、党参、射干、柴胡、黄芪、红花、栝楼、广藿香等上发生;立枯病可在贝母、白芷、百合、辛夷、益智、杜仲等上发生;齐整小核菌造成玄参、白术、乌头、黄连、金银花等中药材的根部病害,等等。
土传病原菌通常侵染中药材的根部,造成减产或药材品质降低,给药材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然而在病害的实际防治上,人们往往忽视中药材的特性,照搬农作物病害的防治方法,结果不仅收效甚微,且农药残留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价。
科研人员纷纷把精力投向生物防治手段,因为拮抗微生物不仅能够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而且能够保护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保持生态平衡。
同化学防治相比,应用拮抗微生物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在药材中的残留,符合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任守让,王瑞霞.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拮抗真菌及其防病效果.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增刊):120.[2]曾华兰,江怀仲,李琼芳.丹参根腐病及其微生物防治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2):63.[3]丁万隆,程惠珍,张国珍,等.木霉防治西洋参立枯病研究.中草药,1994,25(4):92.[4]邢云章,马凤茹.绿色木霉防治人参根腐病的研究.特产研究,1983,(4):16.[5]Kim S L.Suppress ive mechanis m of soi-l borne disease devel opment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Is 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 ofTrichoderma antagoni stic to soil diseases and its ac tivities in the rhi zo-sphere.K o rean J Myc ology,1992,20(4):334.[6]吴连举,杨依军,武侠,等.利用土壤性拮抗微生物防治人参锈腐病.中国生物防治,1999,15(4):166.[7]黄雅丽,李凤珍.人参根基微生物的研究.微生物学杂志,1990,10(1-2):42.[8]杨阳,何随成,张丽,等.抗人参真菌病害的链霉菌的摇瓶发酵试验.微生物学杂志,2002,22(3):56.[9]李刚,鄢洪海,姜晓丽.EM对西洋参锈腐病菌的抑菌作用.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增刊):142.[10]鲁素云.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117.[11]徐同,柳良好.木霉几丁质酶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植物病理学报,2002,32(2):97.[12]Benhamou N,Chet I.Hyphal Interaction between Tric hode rmaharzianum and Rhi zoctonia solani,UI tras truc ture and gold c ytochem-is try of the mycoparasitic process.Phytopathology,1993,83(10):1062.[13]程亮,游春平,肖爱萍.拮抗细菌的研究进展.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5):732.Progress on the control of medicinal plants soi-l borne diseaseby ant-i microorganismZHAO A-na,DING Wan-long(Institute of Medicina l Plan t Deve lopment,Chinese Academy o f Me 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Union Medica l College,Bei j ing100094,China)[Abstract]Much success had been achiev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the fil tration of ant-i microorganism,the action mechanis ms,the inhibitory action in the field and so on.Though the narrow object and the uns table effect really exist now,i t still has a broad developing future for i t p s advantage in keeping ecological balance and in fitting the requirement of GAP.[Key w ords]ant-i microorganism;medici nal plant;soi-l borne disease;progress[责任编辑张宁宁]#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