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一致颜色的基本步骤
染色原理及染色
颜色接近,在色差允许范围以内,小样的 话,可以放大样了,大样的话,则染色成 功,可以降温出布。
• 一般对色在标准灯箱下进行,最好在暗室
里,无其他光干扰。常用光源D65。
• 还原清洗(中深色)
• 纯碱
2g/L
• 保险粉
1g/L
• 洗涤剂
0.1~0.3g/L
工艺条件
• T=130度, t=15—45min • 浴比: 1:20 • 浴比:浸染时,织物的质量与染液体积之
比
• 例如:现织物质量为:300Kg, 则根据浴比,
染液的体积为:300*20=6000L
染小样到放大样
• 分散染料与涤纶之间有较强的亲和力,即上
染能力强
• 玻璃化温度为80度, 染色升温时,80度以前
可以全速升温(10度/分),80度以后,应该缓慢 升温(1-2度/分)。这是由于80度以前涤纶处 于玻璃态,80度后涤纶处于高弹态(分子 链运动加剧,分子结构变疏松,分散染料 分子容易进入)最后升到130度,保温。
• 1.纯粹化学性固色 指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
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牢度强)
• 例如: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彼此形成共价键
结合。阳离子染料与改性涤纶形成离子键
• 2.物理化学性固着 由于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相互吸
引及氢键的形成,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许多 染棉的染料,如直接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 等都是依赖这种引力而固着在纤维上的。
染色设备
• • 1—织物 2—导辊 3—溢流口 4—输布管道 • 5—循环境污染泵 6—热交换器 7—浸渍槽
染色工艺
• 工艺流程:
• 坯布缝头→前处理→染色→还原清洗→热水洗→水洗→脱
Photoshop基础篇
华光摄影学院
非常重要的“分辨率”! • 说到分辨率,就不得不说一下像素,什么是像素? 像素是数字图像的基本单元,一幅点阵图像由许多像 素点组成,位图图像在高度和宽度方向上的像素总量称为 图像的像素大小,同一幅图像像素的大小是固定的,像素 越多,图像呈现越细腻、自然,但图像也会越大。
• 通过使用“通道混合器”命令混合各颜色通道 的信息,可以创建高品质的灰度灰度图像。 • 灰度图像也可转换为 CMYK 图像(用于创建印 刷色四色调,不必转换为双色调模式)或 Lab 彩色图像。
• 位图模式 位图模式用两种颜色(黑和白)来表示图像中的 像素。位图模式的图像也叫作黑白图像。因为其深度 为1,也称为一位图像。由于位图模式只用黑白色来表 示图像的像素,在将图像转换为位图模式时会丢失大 量细节,因此Photoshop提供了几种算法来模拟图像中 丢失的细节。 在宽度、高度和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位图模式的 图像尺寸最小,约为灰度模式的1/7和RGB模式的1/22 以下。
• 如果启用PSB大型文档格式,那么在保存TIF格式图 像时,可支持大小最大为4GB的文件。超过4GB的文 档不能以 TIFF 格式进行存储。 • 而在低版本Photoshop中只能保存2GB的文件。
• 该选项主要针对制作大面积、高清晰度图像时有用, 比如大型喷绘公司在制作大幅面户外广告,希望能 够既喷大幅面又能保持清晰度,就可以选用,通常 情况下不必选,毕竟能遇到这么大的文件的可能性 很小。
文件浏览器
• 利用文件浏览器可以快速对图像文件进行 查看、排序和处理。
• 什么是RGB色彩模式? 绝大多数可见光可用红(R)、绿(G)和蓝(B) 三色光的不同比例和强度的混合来表示。在这三 种颜色的重叠处产生青色、洋红、黄色和白色。 由于RGB颜色相加可以产生不同颜色,所以RGB相 加后产生不同颜色的方法通常也称为加色法。显 示器、数码相机、扫描仪等设备都是利用加色法 原理工作的。而当RGB中所有这3个分量的值相等 时,结果是中性灰色。
AI教程15
第15课输出334最终印刷品的质量和颜色取决于处理用于打印的图像时采用的流程。
无论是使用桌面打印机打印作品的草稿,还是将分色输出到商业印刷机进行印刷,学习基本的印刷概念都将有助于确保印刷品符合预期。
335336 第15课 输出15.1 简 介开始工作前,必须恢复Adobe Illustrator CS4的默认首选项,然后打开本课的图稿文件。
1. 为确保工具和面板像本课描述的那样,请删除或重命名Adobe Illustrator CS4首选项文件,详情请参阅“前言”中的“恢复默认首选项”。
2. 启动Adobe Illustrator CS4。
3. 选择菜单“文件”>“打开”,打开硬盘中文件夹Lessons\Lesson15L15start.ai ,如图15.1所示。
4. 选择菜单“文件”>“存储为”,将文件重命名为part_invite.ai 件夹Lesson14。
保留“保存类型”为Adobe Illustrator (*.AI )(或“格式”为Adobe Illustrator (ai )(Mac OS ),并单击“保存”“Illustrator 选项”对话框中,保留默认设置并单击“确定”按钮。
5. 选择菜单“视图”>“画板适合窗口大小”。
15.2 理解印刷流程打印计算机中的文档时,数据将从文档发送到打印设备,然后打印到纸上或转换为正片或负片。
对于黑白图稿、灰度图稿或少量的彩色图稿,很多人都使用桌面打印机打印。
然而,如果需要大批量印刷,如小册子或杂志广告,将需要使用商业印刷机来印刷。
使用商业印刷机印刷是一门艺术,需要时间和经验才能获得完美的效果。
除始终与印刷专业人员紧密交流外,还需学习基本的印刷概念和术语。
印刷流程随印刷需求而异。
为确定印刷需求,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希望印刷品在受众面前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 要以黑白还是彩色方式打印图稿?• 需要使用特殊纸张吗?• 需要印刷多少份?• 如果决定采用彩色印刷,要求颜色精确匹配还是近似匹配就可以?花点时间考虑下面几种打印作业:15.3 了解印刷设备 337• 在办公室内部传阅的黑白新闻稿,需要打印的份数不多。
第四章 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
第四章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Colorimetric and Spectrophotometric Analysis§1 概述许多物质本身具有明显的颜色,例如KMnO4溶液显紫色,K2Cr2O7溶液显橙色等。
另外,有些物质本身并无颜色,或者颜色并不明显,可是当它们与某些化学试剂反应后,则可以生成有明显颜色的物质,例如Fe3+本身具有黄色,当与一定量的KSCN试剂反应后,生成的Fe(SCN)3具有血红色;浅蓝色的Cu2+与氨水作用后,则生成深蓝色的Cu(NH3) 42+。
当这些有色物质溶液的浓度改变时,溶液颜色的深浅液会改变。
浓度越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小,颜色越浅。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有色物质的含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在分析化学中,把这种基于比较有色物质溶液的颜色深浅以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比色分析。
实践证明,无论物质有无颜色,当一定波长的光通过该物质的溶液中时,根据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也可以确定该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
目前的比色分析常用分光光度计将光源变为单色光,并选择对待测物质具有最大吸收的单色光进行比色测定。
比色分析法、分光光度法与前面所讲的容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灵敏度高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浓度,下限一般可以达到10-5~10-6 mol/L,可以测定相当于含量0.001~0.0001%的微量组分。
如果将被测物质加以富集,灵敏度还可以提高。
2.准确度高一般比色分析的相对误差为5~20%,分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为2~5%,其准确度虽不如容量分析及重量分析,但对微量组分来说,这个灵敏度还是可以的,因为微量组分用容量分析及重量法已无法测定,更谈不上准确了。
例如1滴KMnO4滴入100mL水中时,仍可得到明显的适于比色分析的颜色,但这一滴溶液在滴定分析中只相当于它的误差的大小,根本无法进行准确测定。
由此看来,比色法的准确度较高,可进行微量组分的分析。
爱色丽(上海)色彩科技有限公司 I1Pro3 操作手册说明书
爱色丽(上海)色彩科技有限公司I1Pro3 操作手册显色器色彩管理显示器色彩管理步骤1.显示器ICC Profile的制作2.显示器QC检查3.显示器均匀性检查1.1 选择显示器色彩管理功能1.2 显示设置此步骤设置用于定义显示器所要实现的目标参数,设置的参数不同,最终生成的ICCProfile 显示性能会有很大差异。
1 2 3 4 5 61.i1Profile 软件会自动检测相连的彩色显示器。
2.白点决定电脑显示器上的白色,通过设置电脑显示器的白点,可决定屏上色彩将要模拟的照明质量。
i1Profiler 可以模拟大量照明条件(如标准光源或自定义照明值)。
选择暖色温(如 D50)会产生暖白色。
设置较高色温(如 D65)会产生稍冷的白色。
若要模拟标准观察室的照明环境,建议选择 D50,若要模拟正午日光质量,请选择 D65。
若偏好较冷日光,请选择D75。
也可通过测量、定义XY色度值或选择自定义日光色温来定义自定义照明质量目标。
3.现在的显示器能够达到200-300 cd/m2(坎/平方米)的极高亮度,而旧的显示器只能基本实现100 cd/m2的亮度。
在标准工作条件下拥有舒适视觉感受的亮度级别对于观察颜色有很大帮助。
在较低周围采光条件下工作,降低显示器亮度会使视觉效果更佳。
倘若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下工作,或是将显示器与受控的照明条件匹配时,建议使用较高亮度。
建议采用120 cd/m2的设置。
也可选择自定义亮度值,针对自己公司的特定观察环境优化显示器。
注:如果希望匹配周围环境光的白点和亮度,建议使用白点测量中的亮度而不是使用再次测量环境光的亮度。
4.此处设置可以设定显示器的反差表现,选择本地是使用本显示器最大的反差表现能力,建议使用此设置,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定义或其他方式。
5.有些显示器的表面会反射光线,显示器表面上的反射光,即眩光,会降低显示器的对比度,从而影响图像显示质量。
此选项提供了眩光测量和补偿功能,从而可根据查看条件优化显示器的对比度。
水粉基础知识
水粉基础知识水粉画颜色有较强覆盖能力,但也不能毫无顾及地随便乱涂,它有自己一定的着色方法和步骤;从着色顺序方面有如下几种:水粉画颜色有较强覆盖能力,但也不能毫无顾及地随便乱涂,它有自己一定的着色方法和步骤;从着色顺序方面有如下几种:1、从整体到局部水粉画是色彩画的一种,它同水彩、油画一样,都是从画大色块入手;整体着眼和从大体入手是我们的作画原则,大色块和大片色,对画面色调起决定性作用,应首先画准组成画面的主要色块的色彩关系,然后再进行局部的塑造和细节刻划;2、从深重色到明亮色明亮色多是厚涂,一遍遍薄涂亮不起来;先画深重色,容易被明亮色覆盖;相反,一般是先画面积较大的深重色包括暗部和明部和重色,予以确定画面色彩的骨架;逐步向中间色和明亮色推移;以明亮色为主的画面,还是要先涂明亮的大色块,颜色稍薄一点,局部小面积的深重色后加上去;如果中间色为主,作画时先涂中间色,运用并置的方法,分别向面积较小的暗色的明亮色画过去;方法不是死的,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3、从薄涂到厚画薄涂即用水稀释颜料,如同画水彩画,根据总的色彩感觉,迅速地薄涂一遍,造成画面整体的色彩环境,尔后逐渐加厚,深入表现;薄涂比较正确的地方要善于保留,使画面色彩有厚有薄,以增加色彩有层次和厚重的效果;水粉画颜料不象油画、丙烯颜料附着力强,可随意画厚;水粉画的厚涂要厚的适当,过厚容易龟裂脱落,所以较厚而不准的颜色应洗掉再画;具体着色的技法应掌握下列几种:1干画法和湿画法在水粉画中,干画法一般是指厚涂重叠的方法;此法可以反复地画,一遍不行再画一遍,表现对象比较充分、深刻,也宜于初学者掌握;这种厚画的画面,类似油画的效果,有浑厚之感;湿画法是以薄画为主,发挥水色渗化的效果,着色遍数不宜多,甚至白色部分可以空出白纸,具有水彩画湿润流动的意趣;当然,一些局部加厚也是可以的,干湿结合会增强表现力;2并置和重置并置是笔触在画纸上并列摆置,着色遍数较少,开始用色即厚一些;如强调二度空间的画面;先用毛粗暴色线勾一下轮廓及结构,添色时用并置的方法把颜色摆上去,压出色线;重置是一种叠色的方法,以色点、色线、色块进行重叠着色;作画大都是重置与并置结合运用,以利充分地表现对象;3干湿变化的掌握颜色干湿变化是水粉颜料的特性之一;将颜色涂在画纸上,湿时感觉比较恰当,干后才会发现变淡变灰一些;不了解这一特性往往给着色带来被动;掌握这一特性,事先预计干后的效果,可避免后加之色成为不协调的“补钉”;作画时,应从薄到厚进行着色;先厚画再薄涂干湿变化大;先薄画,逐步减少用水画厚,干湿变化不明显,较易掌握;修改画面时也适合厚涂;也可在要修改的周围涂一点清水,修改的部分干后就会自然统一;4色彩的衔接画面需两块颜色衔接要自然,从明到暗要过渡圆润,色彩要衔接恰当;方法有三:a、利用湿画,使明色与暗色、此色与彼色,由于水的作用交互渗化,这样效果会自然而柔润;一遍不行,可照此方法再画一遍;b、在两色之间用中间明度的颜色画上去,虽有明显笔痕,远看过渡自然;c、两色衔接生硬之处,可用其中一色在邻接处干扫几下,增加过渡的色阶;也可用笔蘸少量清水在生硬之处轻扫几下,使两色衔接处从明度或色彩方面揉出过渡层次,转折即会自然;5用笔笔色在纸面上运动,出现笔痕,即谓笔触;一般通过画面中的笔触可以看出画家大致的作画顺序和怎样用笔来塑造对象的,用笔不是目的,是一种表现手段,许多画家的笔法是有所区别的,有的大笔纵横,有的小笔点绘;哪一种笔法好呢怎样用笔才对应该从表现对象的目的着眼,根据不同物象的不同结构、不同质感和作者的不同感受,立足于表现;要从表现对象出发,为表现形体结构和色彩,灵活运用涂、摆、点、勾、堆、扫等各种笔法进行描绘;玫红色+ 黄色= 大红朱红、桔黄、藤黄朱红色+ 黑色少量= 啡色天蓝色+ 黄色= 草绿、嫩绿天蓝色+ 黑色+ 紫= 浅蓝紫草绿色+ 少量黑色= 墨绿天蓝色+ 黑色= 浅灰蓝天蓝色+ 草绿色= 蓝绿白色+ 红色+ 黑色少量= 禇石红天蓝色+ 黑色少量= 墨蓝白色+ 黄色+ 黑色= 熟褐玫红色+ 黑色少量= 暗红红色+ 黄+ 白= 人物的皮肤颜色玫红色+ 白色= 粉玫红蓝色+ 白色= 粉蓝黄色+ 白色= 米黄玫红色+ 黄色= 大红朱红、桔黄、藤黄朱红色+ 黑色少量= 啡色天蓝色+ 黄色= 草绿、嫩绿天蓝色+ 黑色+ 紫= 浅蓝紫草绿色+ 少量黑色= 墨绿天蓝色+ 黑色= 浅灰蓝天蓝色+ 草绿色= 蓝绿白色+ 红色+ 黑色少量= 禇石红天蓝色+ 黑色少量= 墨蓝白色+ 黄色+ 黑色= 熟褐玫红色+ 黑色少量= 暗红红色+ 黄+ 白= 人物的皮肤颜色玫红色+ 白色= 粉玫红蓝色+ 白色= 粉蓝黄色+ 白色= 米黄粉柠檬黄= 柠檬黄+ 纯白色藤黄色= 柠檬黄+ 玫瑰红桔黄色= 柠檬黄+ 玫瑰红土黄色= 柠檬黄+ 纯黑色+ 玫瑰红熟褐色= 柠檬黄+ 纯黑色+ 玫瑰红粉玫瑰红= 纯白色+ 玫瑰红朱红色= 柠檬黄+ 玫瑰红暗红色= 玫瑰红+ 纯黑色紫红色= 纯紫色+ 玫瑰红褚石红= 玫瑰红+ 柠檬黄+ 纯黑色粉蓝色= 纯白色+ 天蓝色蓝绿色= 草绿色+ 天蓝色灰蓝色= 天蓝色+ 纯黑色浅灰蓝= 天蓝色+ 纯黑色+ 纯紫色粉绿色= 纯白色+ 草绿色黄绿色= 柠檬黄+ 草绿色墨绿色= 草绿色+ 纯黑色粉紫色= 纯白色+ 纯紫色啡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红色与蓝色和黄色生成的绿色成为互补色;蓝色与红色和黄色生成的橙色成为互补色;黄色与红色和蓝色生成的紫色成为互补色;水粉画属西方画种,水粉画就是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来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 水粉画是以水作为媒介,这一点,它与水彩画是相同的;所以,水粉画也可以画出水彩画一样的酣畅淋漓的效果;但是,它没有水彩画透明;它和油画也有相同点,就是它也有一定的覆盖能力;而与油画不同的是,油画是以油来作媒介,颜色的干湿几乎没有变化;而水粉画则不然,由于水粉画是以水加粉的形式来出现的,干湿变化很大;所以,它的表现力介于油画和水彩画之间;水彩画的特点是颜色透明,通过深色对浅色的叠加来表现对象;而水粉画的表现特点是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如果在有颜色的底子上覆盖或叠加,那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加法,底层的色彩多少都会对表层的颜色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它较难掌握的地方;但是,有经验的画家往往就是利用它的这种特性来表达水粉色彩自身的和特有的艺术魅力;水粉画经常遇到三个问题:一、如何控制画面的虚实程度:画面虚实完全根据需要来控制,如风景当中的雨雾天气,画时需要湿而虚的画法多一些才能出现自然效果;而阳光明媚的情况下则相反;画静物也是这个道理,但无节制地制造虚和实必然会带来以下的结果:画面“死板”,画中物体面面俱到,采用大量干画法,紧紧抓住物体的前后左右不放松,环境与主体处处抠得像木雕;画面物体虚无缘渺,在技法上过多使用湿画法,水色渗流,物体形象含混不清,使画面一塌糊涂;画面中的虚实处理没有固定的规定,主要是依画者的感觉灵活掌握,画面的虚实关系需在画面整体的范围内,应该实的地方则实,应虚的地方大胆地虚;实有刀砌斧劈之力度,虚有线断气不断、意到笔不到之妙境;使画面有强有弱,有刚有柔,充满生机和变化;二、画面用色不当会造成什么结果:画面“脏”、“生”、“闷”等问题,都是用色不当所致;“脏”,月附多地使用黑、蓝、褐等颜色,到处重复且色彩的空间位置放置不对,上色用笔潦草粗糙以及在色彩没干的情况下,又用湿色过多地涂抹,都会造成“脏”效果;要克服这种毛病应做到:调色要在一定的纯度上调色时要以一种颜色为主,如冷色以冷为主,暖色以暖为主少加对比色,使画面色彩冷暖分明;在用笔上尽量干净利索,少拖泥带水;这样才能克服“脏”的问题;“生”,即画面上运用太多太纯的颜料就显得生硬;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中间色的描绘,适当地利用冷暖灰色,并在物体上找一些虚而过渡的颜色;“闷”,使用红、黄等纯色,又缺少明暗冷暖的对比;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力在画面中画出几种补色,增加画面中冷暖和明暗的对比,从而打破画面的沉闷;三、画面局部上的失败用什么方法补救:水粉画局部画的失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大面积湿画法完成的局部,干后再画则衔接不到原来的色彩上去;另一种是画得很厚又很腻的地方,只有再加厚干压,但最终还是不理想;出现这两种情况前者可采取用干净的湿笔轻轻刷湿需要改的部位,让颜色恢复湿后的面貌,再把要改的地方补上,这样干后就能基本一致;后者最好用清水把局部厚色清洗的办法,也是用干净的湿笔刷,然后用于笔吸去水分;局部修改要控制色、水不流动为佳;如清洗到露出纸时,再补救就容易多了;在室内画静物如何控制光与色:我们说在室内有稳定的光源,这种稳定只能停留在光照角度与投影的稳定,严格地讲,如一组静物画一天,从早到晚的光线强弱是不稳定的,另外室内光多是依靠天光,天的忽晴忽阴不但给明暗带来微妙的变化,色光也有冷一点,暖一点变化之分;这些在作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光照变化能引起色彩冷暖的变化;控制这种变化很简单,也就是当你在很短一段时间内把画面大的色彩关系布置到画面上去后,如果大关系准确,实际上画面的关系已成立,下面要做的准备是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和深入画面;;如光线变化不大,对静物的影响也不大,可以完全依靠这种关系画下去,一直完成画面;假设画面的颜色刚铺上一半,突然外面乌云密布,室内光线大变,这种情况最好是停下来,等光线有所恢复再画;还有一种情况不可取,我看到有的同学为抢时间,白天没画完的写生,晚上还在静物旁边接着画;白天和晚上是两种不同的光源,试想一幅画怎能在两种光源下完成呢这种做法既浪费时间,又毁了白天画的部分,实属得不偿失;一般情况下,室内光线基本上相对稳定,只要我们从开始就有条理有顺序地布置好大的色彩关系,而不是从早到晚在画面大面积的地方改来改去,控制光色的变化并不难;在室内天光下的静物色彩,基本上是呈现以下的物体色光变化: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十天光色;亮灰面:固有色;暗面:固有色十暗十环境色十少量亮面对比色;明暗交界线:物体色彩最暗处,既含亮面色,也含暗部色;投影:影底固有色十暗十物体色十环境色十天光色十少量亮面对比色;以上这些物体色彩变化,可在我们作画时参考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都充满了矛盾,应如何解决好矛盾之间的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道理,我们作画也不例外;如物体的主次强弱、大小方圆,色彩的冷暖明暗等等,矛盾的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联结、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时又互相排斥、互相对立,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而我们作画就是利用这种矛盾规律,有意地在画面上制造矛盾,然后想办法解决矛盾;如:在我们开始布置画面色彩关系时,为了塑造画面物体的体积、空间、质感等,着色时便有意加强画面的明与暗、冷与暖、虚与实等矛盾冲突,故意使它们之间对立而排斥;然后,利用物体的明暗交界线,画面虚实衔接处,去找解决矛盾强烈冲突的“媒介”;如:明与暗的冲突,往往明暗交界线是矛盾冲突高峰,也是分水岭,以交界线为界向暗部逐渐变暗变灰至反光;交界线又逐渐向亮灰、亮过渡,这就便明与暗之间得到互相渗透和贯通;又如:冷与暖之间的色彩是对立的,就像水火互不相融一样,解决它们之间的色彩冲突,也是通过交界线向冷色与暖色渗透和贯通;假设一幅画亮面是冷色,而暗面是暖色;交界线的色彩应是一种亮暗两色综合的最重深色,并以交界线的综合性深色向暗面逐渐推暖,向亮面逐渐推冷;因而,交界线也是联结冷暖矛盾对立的折中线;另外,画面环境中色彩冷暖的冲突矛盾解决,一是靠交界线,二是靠色彩虚实的渐渐过渡和自然衔接而缓解;由此可见,作画中只有敢于利用明暗、冷暖、虚实的互相矛盾,并从中寻找矛盾双方转化的同一性,才能创造出最美的色彩和谐,这也是作画中解决矛盾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根本法则;自然界的色彩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它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色彩的空间透视:色彩的透视实际上就是指空间色,这也是任何造型艺术无法摆脱的透视变化规律;因为人的视觉是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的;同样大小的东西,靠近我们的则显得高大;距离我们远的,则感觉矮些这是近大远小的形体透视规律所造成的;色彩也有透视变化规律,如近的暖,远的冷,近的鲜明,远的模糊等;尤其是画风景写生,因为空间距离深远开阔,这种色彩透视变化的规律格外突出;而画静物空间小,色彩的透视变化程度也相应的减些这样的例子不用特指,你到室外找几个物体远近比一比,立即就会证实这种感觉;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而且色彩关系也随之逐渐削弱,这就是空间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果违背规律,硬是把远处的各种物体画得色彩鲜明强烈,那么它就毫不客气地从远处跑到近处,从后边跑到前边,而失去了基本的空间透视效果,画面也由深远而化为平板;色彩空间透视原因有两个,一是人的视觉在一定距离限度内可以看清物体的形象和色彩特征,超越了这个限度,也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这是人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二是由于地球上的大气层是含有微小颗粒的空问,其中有许多灰尘、水蒸气、烟雾和空气分子等,肉眼看去它似乎是透明的空间,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明白了这个空间变化规律后,就应该知道怎样去把握空间色彩层次的处理;画静物的空间色彩变化不是很大,但要在画面中处理好空间关系仍需认真对待;2、光与色的客观变化规律:我们能够看清物体色彩的媒介是光线;物体受到不同的光照,出现了阴阳向背及明暗、深浅,呈现出立体的、冷暖不同的色彩变化;因为光的作用,物体发生了环境色的相互散射的影响,不同的物体固有色互相辉映与影响而产生出五彩缤纷的丰富色彩;但应该指出,光源色的冷暖对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色光线照射下的一般规律为:在“暖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暖色相”,这时它的暗部就呈“冷色相”;在“冷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冷色相”,而它的暗部则呈“暖色相”;如果色光的冷暖不明显,就应按照两色光的强弱来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日光、灯光、火光等为暖色,中午的阳光、天光、白炽灯光等为冷光;我们画静物多在室内,接受的光源多是从窗口透进的天光;一般情况下,天光多为冷色,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朝霞、夕阳的余光,室外红墙壁反射的光线,有时也影响室内光线变暖,阳光直照室内的物体就一定是暖光源了;要注意这种光线的变化,作画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既要尊重客观对象,又要认真分析,注重自己的感觉;但光源的直接照射是在物体环境的受光面,因而光色的冷暖也决定亮面色彩的冷暖;如光线是暖色,亮面肯定就是暖色,那么暗面的冷色又是一种什么色彩呢3、关于补色:色彩的冷暖关系,即补色关系;人们对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理解起来并不难;如红色光线射过来,物体的受光面就会罩上一层红暖色,寒色也即如此;问题在物体的背光部下又是什么色彩呢往往初学者会在此出现很多问题,很多人用暗红来处理,有些人则用固有色加黑、蓝、褐等色,结果画面画得又脏又燥;这说明一些人还没有掌握色彩光学反应的原理,所以,常常作画失败,影响了色彩的提高;那么,暗部究竟应是一种什么色呢冷暖的光学反应应是用一种补色关系来画暗部色彩;然而补色是客观自然现象造成的,还是主观的人为处理的呢下面例举人的生理现象和自然现象的两个科学的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人的眼球视觉结构是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是眼球里专司感光的网膜上的圆柱细胞或称棒状细胞,它敏感于黑、白的吸收和补充;一种是眼球里网膜上针对瞳孔的感光——黄斑上的专司感色亦能感光的圆锥细胞亦称简状细胞,它敏感于色彩冷暖的吸收和补充;人的眼睛生理造成了对色彩的冷暖明暗要求,就保人的身体对温度的要求一样,太热了想阴凉一点,太冷了想暖和一点,光线太强就想弱一点,太弱了又想强一点;而人的视觉看太暖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看点冷的,看太冷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点暖的才舒服;这是人的视觉上的正常要求,这种要求构成人的视觉上的补色现象;当你长期注目于阳光白光,然后再看别的东西的时候,你的眼前就必然发暗,而看不清别的东西;这是你的眼中的圆柱细胞受到白光的强烈刺激之后,对于白光已经疲于感觉,无法吸收,而急需吸收另一种光线来加以补充和调整,使其消除疲劳;这时,你对暗就特别敏感,反之,就是另外一种要求;这是无色系统里的互补,也是黑和白之间的互补;在有色系统里,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白的物体平面上,放一块鲜艳明亮的红布,你长时间目不转睛盯着红布,在眼睛盯得很疲惫的时候,突然将视线挪开,你就会明显地发现,有一轮廓与刚才那块红布相似的幻影,然而,这个幻影的色彩已不再是鲜红的,而变成青绿味了;这在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残象的原理,也是眼睛中圆锥细胞疲于刺激后的补充和调整;由于这种眼球网膜结构细胞的生理原因;比如你在洗照片的暗室里工作,因暗室里用的是暗淡红光,当你工作完成走出暗室时,外面的光线就显得格外明亮,而且看白的物体都带青绿味;这完全是眼球网膜结构细胞敏感于光和色的补色;自然界色彩冷暖互补现象随处可见;当早晨日出之时,红色的光线笼罩了自然界物体的所有受光面,这时各种各样的物体暗部都或多或少地呈现有绿青味;随太阳的升高,色光由红变黄,物体的暗部又由绿青味渐变成青紫味、蓝紫味等;尤其是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在夕阳橙红、橙黄的光源照射下,所有天空中的晚霞及所有物体受光面,都笼罩上橙红或橙黄色,暗部都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青绿或紫青味;这种色彩冷暖、明暗强烈的补色现象,人的肉眼能看得清清楚楚;彩照、彩色影视中的场面也科学地证明了色彩的互补现象;以上这种补色现象在色彩训练及色彩绘画上应用极广;我们的水粉静物多在室内写生,补色关系远不及野外自然界中强烈;但在光源、色彩冷暖强弱的情况下,任何色彩均离不开补色的因素,若忽视对补色的应用,只知道暗部加重加黑,那么画面上的色彩效果就必然会缺乏对·比而觉得沉闷和死板;在绘画色彩学上,绘画色彩的补色可在所标色相环寻求,补色对象一般在色环上直径两极的二色为180;时,可称之为补色附图,作画时不清楚补色应用的同学,可参考色相环去分析应用补色在色彩关系中的作用;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不同的画家具体的着色方法是有区别的;这里介绍的是适合初学者练习的方法步骤;水彩工具性能决定着色顺序大都是先画明色,后画暗色,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着色;同时,与水粉、油画一样,要从整体到局部;为什么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可着色呢画水彩的画板放置角度不能接近直立,因为直立时水色极易流淌破坏形体;画板的放置角度可以根据水分的需要变换角度,一般情况下保持三、四十度的状态为宜;就是这样,着色后水色总要向低的方向流,所以,从上到下涂色便于色彩的衔接;我们都是用可右手执笔涂色,容易使涂过的颜色映入视野,得于照顾整体关系和色彩效果;当然,也不是那么绝对,涂完整体关系之后,就不受这些局限了;以干画法为主的着色顺序是:1、用HB或B的铅笔认真起稿,最好不用橡皮,擦磨纸面会影响着色的匀净;高光和明暗交界线都用铅笔轻轻画出,多余的铅笔线待画完干后再用橡皮擦掉;2、涂第一遍色,预先分析一下大体的色彩关系,从明度、纯度、冷暖等方面分析,找出层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开始着色;第一遍色不能得过淡,抓住总的色彩印象,画到实际色感受的五六成或七八成,有把握之后能一次画准更好;这一遍色除要留空之处外,基本铺满画面,物体的明暗不要平涂,利用湿接画大体变化;3、第二遍色并非要求到处再加一遍色,应该保留第一遍色比较正确的部分;这一遍色用水适当减少,进一步塑造对象的体积关系与色彩关系,并力求准确;4、深入刻画、调正完成;这一步主要是收拾、加强,把重要细节加上,用笔要果断,使之更深刻充分;最后检查一下,如有色彩不统一之处,可罩色修正;有错误之处洗一洗再作调正,即可收笔;干画法的着色步骤比较好掌握,初学时不管画风景、静物或人物写生,先练习这种方法,便于打好根基;湿画法为主的着色顺序较难掌握,可先选取简单的静物或风景进行练习;一种画法是先画大体的浅色,速度要快,掌握水分,趁湿画局部和细节;另一种画法必须有把握整体的能力,从重点物体画起,逐个完成,或把画面分成几部分一一完成,相接处用清水涂湿,衔接恰到好处,几乎一遍完成,个别细节随后充实;画面可达到水分饱满,色彩透明,韵味无穷的效果;有的画家先画大面积的暗色,后画明色和局部,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总之,有了一定的描绘基础,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方法,“法为我用,”才能达到“以精作画”的境界;红色与蓝色和黄色生成的绿色成为互补色;蓝色与红色和黄色生成的橙色成为互补色;黄色与红色和蓝色生成的紫色成为互补色;光源色就是光的颜色啦;;平时用的素描灯是黄色的,所以静物泛黄,高光是暖色的;如果是天然广,那就是蓝色;因为天是蓝色的,所以静物泛冷色调;。
LCD显示器色彩校正方法
为什么我在自己电脑上调整的照片,在别人的电脑上一看色彩就不对了,这个问题特别容易出现在LCD液晶显示器上面,这时就需要用到LCD显示器色彩校正了,LCD显示器色彩校正分为软件校正和硬件校正二种方法:不过tn面板色彩先天不足,再怎么校色也好不到哪去。
真正要求色彩的用户建意使用高端的ips面板显示器或者CRT显示器吧。
下面分别介绍:◎实现方式:硬件操作或软件设置◎运行条件:可软可硬,1 软件方式:三星MagicTune软件;2 硬件方式:Spyder 2 Pro色彩校正仪◎操作难度:★★★☆☆自液晶显示器进入主流价位以来,一些从事设计、排版以及印刷行业的用户忍不住“大屏”、“环保”、“低价”等诱惑,于是改用液晶显示器。
不过,液晶显示器在色彩表现方面不如CRT显示器还原真实,液晶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和真实图像往往存在明显的色彩差异,这对上述用户的工作影响甚大。
如果用户仍要坚持使用液晶显示器,必须先对显示器进行色彩校正,将这方面的影响尽量减至最低。
方法一:专业仪器校色优点:操作简单、数据准确可靠缺点:成本较高对于行业用户以及有条件的专业玩家而言,采用专业的显示器色彩校正仪器进行校色无疑是最令人放心的。
以时下常用的Spyder 2 Pro显示器色彩校正仪(也称为“专业蜘蛛”、“红蜘蛛”)为例,只需按照软件提示,选择与实际情况相符的选项即可。
限于篇幅,在此不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
唯一需要指出的是,可能有些用户不清楚色温控制值该如何设置。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若是中档消费级显示器,可选择“绝对色温块”选项;若为高档消费级或专业级显示器,选择“RGB滑块”更为合适;若显示器属于入门级,则只能选择“绝对色温预设”了。
检测完毕之后,Spyder 2 Pro色彩校正仪会自动生成一个用于色彩管理的ICC 配置文件,并保存至Windows的对应目录中,以便系统调用。
该仪器的报价为3400元,如果用户确实有需要,可以考虑购买,或者选择相对便宜的Spyder 2 Express(也称为“快捷蜘蛛”、“绿蜘蛛”,报价为980元)。
石材工程染色技术(暂定稿)
石材染色技术Q/20020—2011近年来,彩色石材在建筑装饰中使用越来越广,它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档次,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
但是彩色石材的资源有限,价格昂贵,供不应求。
石材染色技术的兴起,有效的改变这些问题。
对石材表面进行染色,不仅可以使一些颜色有差异的石材得到重新利用,而且,可以把一些普通的石材变为五颜六色的彩色石材,满足人们对彩色石材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
1、材料所用的染色剂是由水溶性有机溶剂、增稠剂、树脂和染料组成的糊状色剂。
所用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水。
2、一种天然石材染色新工艺,其特征是:2.1按照下述成分及重量百分比选取染液配方:染料8~10%,渗透剂60~70%,固色剂12~15%,光稳定剂3~5%,其中染料根据不同的石材和不同的颜色要求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搭配;2.2按照下述方法配制染液:将1/3左右的渗透剂与染料放入容器1中混合搅溶成染料溶液,将1/3左右的渗透剂与固色剂放入溶剂2中混合搅溶成固色溶液,将1/3左右的渗透剂与光稳定剂放入容器3中混合搅溶成光稳定溶液,将染料溶液、固色溶液和光稳定溶液放入容器4中充分混合搅溶形成染液;2.3按照下述工艺进行染色操作:2.3.1先将待染的石材置于烘干炉中进行首次烘烤,烘烤温度为100~150℃,烘烤时间为24~48小时,取出后常温下自然冷却至常温;2.3.2将经烘干且冷却的石材放于染池中,将染液倒入染池,进行第一次染色即粗染,染色时间为16~24小时,取出后常温下自然晾晒;2.3.3将经粗染且经冷却的石材再放入烘干炉中进行第二次烘烤,烘烤温度为50~60℃,烘烤时间为3~5小时,取出后常温下自然冷却至常温;2.3.4将经粗染且冷却的石材再入染池中进行第二次染色即细染,染色时间为6~8小时,取出后常温下自然冷却至常温;2.3.5将经细染且自然晾晒的石材再进行第二次烘烤,烘烤温度为50~60℃,烘烤时间为3~5小时,取出后常温下自然冷却至常温;2.3.6将经细染且经冷却的石材再入精染池和精染液中进行第三次染色即精染,染色时间为4~6小时,取出后常温下自然晾晒;2.3.7将经精染且自然晾晒的石材表面进行石蜡处理,并进行打磨和切割成成品。
第四、五章 固色剂和匀染剂(讲义)type
第5章固色剂和匀染剂5.1 匀染剂及其作用原理一、概述均匀染色:织物整个表面颜色深度、色光和艳亮度都很一致时,该染色可称为均匀染色。
染色中常出现不均匀现象,如条花和染斑。
一方面原因是由于纤维的物理、化学结构不均匀,另一方面是由于染色前处理和染色条件不当所致。
为使染色中染色速度快、易起斑的染料达到均匀染色的目的,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控制染色速度1.控制升温速度、控制染料的瞬染性2.使用匀染剂、缓染剂,使拼色的染料保持染色速度一致3.控制促染剂二、使染浴的浓度和温度均匀,可加大染液流量、使用匀染能力大的染色机械和提高溶液的稳定性✓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加入匀染剂。
✓作为匀染剂的条件是:能使染料缓慢的被纤维吸附(具有缓染作用);如果染色不均匀,可使染料从深色部分向浅色部分移动(具有移染作用);不降低染色坚牢度。
所以,匀染剂应具有缓染性和移染性。
二、匀染剂的作用原理匀染剂的作用类型:亲纤维性匀染作用;亲染料性匀染作用;染料和纤维都具有亲合性1.亲纤维性匀染作用作用原理⏹当匀染剂对纤维的亲和力大于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时,匀染剂与染料对纤维发生竞染作用。
匀染剂优先与纤维结合,占据了纤维上的染色座席,阻碍了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延缓了染料的上染。
但结合力没有染料分子强,随着染浴温度的升高,染料又逐渐从纤维上将匀染剂置换下来,而最终使染料占据了染色座席,从而达到匀染的目的。
⏹缓染作用:匀染剂优先与纤维结合,占据了纤维上的染色座席,阻碍了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延缓了染料的上染。
⏹这类亲纤维性的匀染剂,一旦染色操作完成之后,染料就固着于纤维上不能移动,所以没有移染的能力。
对纤维具有亲和力的匀染剂,称为亲纤维性匀染剂。
亲纤维性匀染作用常常在下列染色过程中:①阴离子性的匀染剂在天然纤维、锦纶纤维的染色过程;②阳离子性的匀染剂腈纶的染色过程。
⏹在腈纶染色中使用阳离子型匀染剂时,匀染剂和染料对纤维的酸性基进行竞染,并先于染料占据纤维上的染色座席,在染色初期阶段起着抑制染料吸收的作用,升温过程中匀染剂解吸而使染料分子慢慢上染色座席,达到均匀染色的结果。
色度学实验
色度学实验颜色科学在彩色显示、印刷、纺织以及摄影美术行业的作用是巨大的。
人眼对物体色彩的视觉感受涉及到物理学(物体的自发光、透射光或反射光形成颜色刺激)、生理学(感光细胞响应与传输,颜色刺激转变为神经信号)、心理学(颜色感知的响应)等等方面。
我们所说的色度学是对颜色刺激进行物理测量、数学计算并定量评价的学科,它不涉及神经响应、传输及颜色感知。
国际上颜色的定量表述有多种系统,如用色卡表述的孟塞尔表色系统、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 表色系统等,各系统之间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
本实验主要介绍常用的CIE 表色系统,它是基于加色法混色系统发展而来的。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2. 初步掌握颜色相加混合与相减混合及颜色匹配等方法。
3. 掌握颜色定量测量与表述方法。
二、实验原理:1. 三色加法混合与RGB 表色系统中色度坐标的确定在如图1所示的颜色匹配实验中,利用红[R]、绿[G]、蓝[B]三原色混合匹配颜色 [C]时,可表示为[C]=R [R]+G [G]+B [B] (1)式式中[R]、[G]、[B]为原刺激(如取λR =700.0nm ,λG =546.1nm ,λB =435.8nm ),其与基础刺激(等能光谱白光)相匹配时的光度量L R 、L G 、L B 称为色度学单位。
R 、G 、B 分别为匹配色光 [C]时[R]、[G]、[B]的数量,若匹配 [C]时[R]、[G]、[B]的光度量分别为P R 、P G 、P B ,则R =P R /L R 、G =P G /L G 、B =P B /L B ,R 、G 、B 称为三刺激值,对于基础刺激(等能光谱白光)有R =G =B =1 实验表明颜色匹配遵循以下两个法则(格拉斯曼法则):比例法则:若[C 1]= [C 2],则α[C 1]= α[C 2]加法法则:若[C 1]= [C 2]、[C 3]= [C 4],则[C 1]+ [C 3]= [C 2]+ [C 41423显然色光增减、合成时的表述与通常的数学式子完全等价。
化学实验基本步骤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一)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本质区别: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相互关系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名师教学设计游戏生成活动《红黄蓝绿的世界》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游戏活动《红黄蓝绿的世界》完整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对颜色产生兴趣,认识红、黄、蓝、绿四种基本颜色。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红、黄、蓝、绿四种基本颜色。
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颜色。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红、黄、蓝、绿四种基本颜色。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颜色,并分享他们所看到的颜色。
3. 引导学生发现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在周围环境中的运用。
第二章:颜色认知游戏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颜色认知游戏:学生通过游戏进一步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2. 团队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步骤:1. 介绍颜色认知游戏规则。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轮流进行游戏。
3. 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迅速判断并说出所看到的颜色。
4.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收获。
第三章:创意绘画活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进行创意绘画。
教学内容:1. 创意绘画活动:学生运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进行绘画创作。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画作。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创意绘画活动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2. 学生领取绘画材料,开始进行创意绘画。
3.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以自由运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4. 绘画完成后,组织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画作。
第四章:环保意识教育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
教学内容:1. 环保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环保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讲解环保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EFI 色彩管理实验指导手册
第一节色彩管理基础知识一、色彩管理的概念以及必要性色彩管理是指色彩空间(如扫描仪,数码相机,显示器,打印机,印刷机等)转移的管理。
色彩管理要求色彩信息在输入,处理,输出三个过程中色彩一致。
色彩管理系统就是能够实现设备的校准,建立色彩特性文件,并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实现多种设备间色彩转换的系统。
在印前工艺中,颜色要经过多次转换,才能形成用于输出的数据。
简单说,原稿被扫描后,转换到扫描仪设备空间(通常为RGB色空间),然后由显示器显示,再根据不同的输出要求转换位输出设备的颜色空间(CMYK色空间)。
扫描仪和显示器的表色方法为加色法,而打印机和印刷机的表色原理为减色法,两者的颜色混合机理有着很大的区别。
如果没有一个通用的“颜色语言”作为沟通桥梁的话,即使拥有最先进的设备也难获得高质量的颜色结果。
色彩管理便在各个设备之间建立起沟通的纽带,实现了对色彩转换的精确控制。
颜色的转换实质上就是用一个色域表示另外一个色域的颜色,如用CMYK油墨色域再现RGB 色域内的颜色。
如何准确,高质,高效的实现这种转换,就需要色彩管理。
由色彩管理系统来高效的完成这种转换工作是色彩管理系统的任务和要求。
二、色彩管理的基本任务进行色彩管理必须遵循一系列规定的操作过程,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色彩管理的三大基本人物,也可以说色彩管理系统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校准(Calibration),特征化(Characterization,建立的设备Profile文件),转换(Conversion)。
[6,11] 在数码打样中,这三部分主要表现为:1、设备校准(Calibration):设备色彩特性的标准化,使各相关设备达到规定的标准参数能够从一特定的输入值产生可预见的颜色。
[20]通常为了补偿机器老化或其它因素的变化都必须定期进行重新校准。
如对数码打样机和激光照排机进行线性化。
2、特征描述(Characterization):因为不同设备的制造商不同,所用的技术及介质不同,所以同一组CMYK数据在不同的打印机上输出都可能出现不同的颜色其所能表示的颜色范围不相同。
分析化学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4.1 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 (了解)4.1.1 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概述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特征及实质 A 、特点:①机理复杂、多步反应,且反应条件苛刻; ②有的程度虽高但速度缓慢;③常伴有副反应而无明确计量关系。
B 、特征:得失电子C 、实质:电子转移2、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AB 、分类: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铈量法、亚硝酸钠法、溴量法等C 3、氧化还原电对的分类可逆电对:任一瞬间都能迅速建立平衡,其电势可用Nernst 方程描述。
如Fe 3+/Fe 2+,I 2/I —等;不可逆电对:不能在氧化还原的任一瞬间迅速建立平衡,其实际电势与理论电势相差较大。
如Cr 2O 72—/Cr 3+,MnO 4—/Mn 2+等,达到平衡时也能用能斯特方程描述电势。
对称电对:半反应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系数相同。
如Fe 3+/Fe 2+,MnO 4—/Mn 2+等;不对称电对:半反应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系数不相同。
如Cr 2O 72—/Cr 3+,I 2/I —等。
4.2.2 条件电势 1、定义特定条件下,c Ox =c Red =1mol·L —1或浓度比为1时电对的实际电势,用'E Θ反应了离子强度及各种副反应影响的总结果,与介质条件和温度有关。
()()0.0590.059//lg lg Ox Red OxRed Ox Red a c E Ox Red E Ox Red n a n c γγΘ=++()'0.059/lg OxRed c E Ox Red n c Θ=+ 2、影响条件电势的因素A 、离子强度(盐效应)——影响活度系数γ当离子强度较大时,1γ,活度与浓度的差别较大,但相较于副反应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因此,一般用浓度代替活度。
B 、副反应的影响a 、生成沉淀氧化型生成沉淀⇒Ox α↗⇒'E Θ↘;还原型生成沉淀⇒Red α↗⇒'E Θ↗。
海德堡印刷机色彩管理的实现
印刷工艺技术专栏- 19 -2020.4随企业一直努力的方向。
为保证产品从印前到印刷色彩复制的准确性,色彩管理成为必需要做好的一个环节。
本文着重描述海德堡印刷机在印刷过程中的色彩管理,建立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从印刷设备、材料、检测、生产规范、色彩管理步骤等几个方面探讨色彩管理在海德堡印刷机的实现。
印刷是一个以色彩复制为核心的产业,印刷色彩复制的准确与否就是衡量印刷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
现在的印前和印刷过程中会用到各种不同的输入输出设备,而这些设备根据自身特性不一,常会导致输出颜色有较大出入,因此,色彩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校准、控制和维护,来使得同一图像原稿的色彩不管在何种设备上都保持基本一致。
印刷生产是印刷的终点也是核心,因此,对印刷机的色彩管理是企业提高生产品质、效率的必然选择。
为了从印前到印刷达到所见即所得的色彩还原一致,就必需要对所有的输入输出设备进行色彩管理,色彩管理普遍都是经通过以下三骤进行:设备校准,设备特性化,色空间转换。
设备校准是将各种输入输出设备调整到标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状态。
对设备校准后,通过色彩测量工具和色彩管理软件对设备颜色数据进行测量并生成色域特征的颜色特性文件(I C C P r o f i l e ),整个过程就称为设备特征化。
然后常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如C I E L a b )作为设备相关颜色空间(如C M Y K 、R G B 等)之间转换的桥梁,实现从印前到印刷整个过程中颜色保证一致,即色空间转换。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兴起,数码打样已经成为现代印刷术数字化生产流程的关键环节及常用手段,目前大多数的客户都是通过数码进行打样。
在短版印刷中数码打样可以极大提高打样的稳定性,缩短流程。
因此,目前印刷企业大多是用印刷机来追数码样稿的颜色。
本文即是探讨以数码样为标准,对海德堡CTP、印刷机进行色彩管理,通过色彩管理对密度范围的控制,同时控制水墨平衡、网点扩大等印刷适性达到色彩忠实还原、色差小且稳、提高印刷质量,从而达到和数码样张相同的色彩效果。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众多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色彩科学。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正是这一交叉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计算机配色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相关的算法,以期在理论层面为色彩配色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首先将对计算机配色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明确其定义、分类以及应用领域。
接着,将详细介绍配色理论中的核心要素,包括颜色空间、颜色感知、颜色匹配等,为后续的算法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现有的计算机配色算法,探讨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这些算法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优化的方法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等。
文章还将关注计算机配色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问题,如颜色重现性、颜色一致性等,并探讨如何通过算法优化来解决这些问题。
文章将展望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对配色领域可能带来的变革。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计算机配色领域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
二、配色理论基础在计算机配色理论中,基础的理论框架构建在颜色科学、视觉感知和数学模型的交叉点上。
理解这些基础概念对于开发有效的配色算法至关重要。
颜色空间与颜色模型:颜色是光的视觉表现,不同的颜色可以由光的波长和强度来决定。
在计算机科学中,颜色通常以数字的形式表示,这需要借助颜色空间或颜色模型。
常见的颜色模型包括RGB(红绿蓝)、CMYK(青洋红黄黑)、HSV(色相饱和度亮度)等。
每种颜色模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型可以大大简化配色过程。
颜色混色与叠加:在实际配色中,颜色混合和叠加是常见的操作。
混色理论描述了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这通常涉及到alpha混合、颜色插值等概念。
颜色感知与心理:人类对颜色的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的照度、观察者的视觉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等。
颜色合成知识点总结高中
颜色合成知识点总结高中一、颜色合成的概念颜色合成是指通过不同颜色的光线的叠加来产生新的颜色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颜色合成的现象,比如电视屏幕上的彩色图像、彩色打印机打印的彩色照片等。
颜色合成的原理对于了解光学原理、数码影像以及艺术设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颜色合成的原理1. 光的三原色颜色合成的基本原理是光的合成。
据实验表明,红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光分别称为光的三原色,它们是可以通过颜色合成产生任意颜色的基本色。
这三种光的波长分别为红光为700nm左右,绿光为520nm左右,蓝光为460nm左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来合成其他颜色。
2. 光的叠加原理根据光的叠加原理,当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线叠加在一起时,它们的光谱叠加产生了其他颜色的光谱,通过调节三种光线的强度比例,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在颜色合成中,通过增加或减小三种光线的强度比例,可以调节光的颜色和亮度,从而获得所需的颜色。
三、颜色合成的模式1. 加色模式加色模式是指通过颜色的叠加产生新的颜色的模式。
在加色模式中,当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线叠加在一起时,它们的光谱叠加产生了其他颜色的光谱。
加色模式在显示器、电视等色彩设备上被广泛应用,采用RGB(红、绿、蓝)三原色的加色模式。
2. 减色模式减色模式是指通过颜色的减少来产生新的颜色的模式。
在减色模式中,当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线叠加在一起时,它们的光谱叠加产生了其他颜色的光谱。
减色模式在彩色印刷、彩色照片等色彩图案上被广泛应用,采用CMYK(青、品红、黄、黑)四原色的减色模式。
四、颜色合成的应用1. 电视和显示器在电视和显示器中,采用RGB三原色的加色模式显示图像。
通过红、绿、蓝三种灯光的颜色合成,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图像。
2. 彩色照片打印在彩色照片打印中,采用CMYK四原色的减色模式进行颜色合成,通过减少青、品红、黄、黑四种颜色的叠加来产生各种颜色的照片。
浓盐酸和硫酸铜反应
浓盐酸和硫酸铜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浓盐酸和硫酸铜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系统,其反应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该反应是一种酸-碱反应,由浓盐酸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产生。
在这个反应中,盐酸充当酸性溶液,而硫酸铜则是一种含有铜离子的碱性溶液。
当这两种溶液混合时,反应会发生,生成一系列反应产物。
这个反应的机理和产物性质是理论和实验研究的重点。
此外,浓盐酸和硫酸铜反应还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化学实验室、工业生产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浓盐酸和硫酸铜反应的反应物介绍、反应条件、反应机理和产物进行详细探讨,并提供一种实验方法来验证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最后,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结论的讨论,将更全面地了解浓盐酸和硫酸铜反应的特性和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浓盐酸和硫酸铜反应的相关内容:1) 引言:对于浓盐酸和硫酸铜反应的概述,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2) 正文:包括反应物介绍、反应条件、反应机理和反应产物等方面的内容。
在反应物介绍中,将详细介绍浓盐酸和硫酸铜的性质和常见用途。
在反应条件部分,将说明所需的实验条件和环境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
反应机理将详细描述浓盐酸和硫酸铜反应的步骤和机制。
最后,在反应产物部分,将列举并解释产生的化合物。
3) 实验方法:说明进行该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在实验步骤中,将逐步详细介绍进行浓盐酸和硫酸铜反应的具体操作过程。
实验结果将提供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
通过数据分析,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探讨。
4) 结论:总结本实验的结果和数据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对浓盐酸和硫酸铜反应的机理进行讨论。
进一步展望该反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结构的论述,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浓盐酸和硫酸铜反应的相关知识,并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该反应的机理和应用前景。
1.3 总结总结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对本实验的意义和应用前景的展望。
泰坦屏幕色彩校准文件
泰坦屏幕色彩校准文件1. 色彩在屏幕中的重要性2. 泰坦屏幕色彩校准的定义3. 色彩校准的基本原理3.1 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2 显示器的色彩表现能力3.3 校准仪器的作用4. 泰坦屏幕色彩校准文件的制作过程4.1 收集色彩标准4.2 制作测试样本4.3 使用校准仪器进行色彩校准5. 泰坦屏幕色彩校准文件的应用场景5.1 平面设计5.2 摄影后期处理5.3 游戏开发5.4 视频制作6. 泰坦屏幕色彩校准文件的优势6.1 精确的色彩还原6.2 高度可靠性6.3 操作简便7. 结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影像的处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色彩在数字影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图像的真实再现和信息的传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由于不同设备和平台对色彩的显示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同一张图片在不同设备上展示出来的效果迥异,严重影响了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等创作者的创作体验和作品的呈现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泰坦公司开发了屏幕色彩校准文件,旨在使不同设备上的颜色呈现达到一致。
泰坦屏幕色彩校准文件是通过采集标准色彩并根据特定规则生成的一种文件,用于校准设备的色彩输出。
下面将详细探讨泰坦屏幕色彩校准文件的定义、原理、制作过程、应用场景、优势等相关内容。
1. 色彩在屏幕中的重要性色彩在数字影像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色彩表现能够让图像更加真实和动态,增强观赏性和沉浸感。
同时,准确的色彩也是保障艺术家和设计师作品呈现效果的关键因素。
然而,不同设备和平台对色彩的处理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同一张图片在不同设备上可能呈现出明显的色差。
来自不同设备的色差会严重影响图像的还原效果,给艺术家和设计师带来困扰,破坏其创作的完整性。
2. 泰坦屏幕色彩校准的定义泰坦屏幕色彩校准是指通过采集标准色彩并根据特定规则生成的一种文件,用于校准设备的色彩输出。
泰坦公司利用先进的色彩科学技术,研发出高度精确的色彩校准方案,使得不同设备上的色彩能够实现一致的呈现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成一致颜色的基本步骤
色彩管理系统内置于 Photoshop 中。
要成功地使用 Photoshop 的色彩管理系统,您需要按照一些基本步骤操作。
开始在工作流程中管理颜色:
1.校准显示器。
使用直观的校准方法,例如 Adobe Gamma® (Windows) 或 Display Calibrator (Mac OS),或者使用第三方软件和
硬件进行更精确的校准。
2.在第一次启动 Photoshop 时指定颜色设置。
Photoshop“颜色设置”对话框中的颜色设置控制色彩管理系统工作中的RGB、CMYK
和灰度图像的方式。
第一次启动 Photoshop 时,系统显示一条警告信息,指明将使用默认设置(Web 图形默认值)来配置颜色设置,并询问您是否要自定颜色设置。
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点按否接受默认设置。
请记住,默认设置可能适用于为计算机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保持一致的颜色,但不一定是打印图像的最佳选择。
注释:虽然不一定要在第一次启动 Photoshop 时自定颜色设置,但建议您这样做。
您在“颜色设置”对话框中所做的选择将影响图像颜色的显示方式。
∙为了更好地控制 Photoshop 色彩管理系统,请在第一次启动 Photoshop 时点按是,以便自定 Photoshop 中的颜色设置。
这样就会打开“颜色设置”对话框。
在“颜色设置”对话框中,从“设置”菜单选取预设选项。
如果要在桌面打印机或
印刷机上打印图像,请选取与您所在地区相关的某个印前默认值。
例如,如果您在美国,应选取“美国印前默认设置”。
∙如果要在最大程度上控制 Photoshop 色彩管理系统,请在第一次启动 Photoshop 时点按是,以便自定 Photoshop 中的颜色设置。
这样就会打开“颜色设置”对话框。
在“颜色设置”对话框中,选择“高级模式”选项,然后指定各项设置。
注释:如果点按“否”,则此时不显示“颜色设置”对话框。
任何时候均可访问该对话框,方法是选取(Windows)“编辑”>“颜色设置”或(Mac OS)“Photoshop”>“颜色设置”。
为了在色彩管理的其他应用程序(如 Adobe Illustrator、Adobe InDesign 和 Adobe Acrobat®)之间保持一致的颜色,应在这些应用程序中使用相同的颜色设置,这一点很重要。
请记住,色彩管理的应用程序与非色彩管理的应用程序之间的颜色可能会不匹配。
有关在色彩管理的 Adobe 应用程序之间同步颜色设置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在 Photoshop 与其他 Adobe 应用程序之间保持一致的颜色。
3.创建或获取工作流程中所用设备(如桌面打印机)的配置文件。
Photoshop 色彩管理系统需要了解您工作流程中所用设备的工作
方式,以便正确转换文档中的颜色值,从而使各类设备生成一致的颜色。
获取配置文件的常用方法包括:
∙安装桌面打印机的驱动程序。
在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时,通常会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配置文件。
色彩管理系统可以访问该配置文件,因此,从 Photoshop 进行打印时,该配置文件会显示为色彩管理选项。
∙使用第三方测量工具和软件创建配置文件。
此方法可创建具体设备的更准确的工作方式说明。
注释:您还应该为桌面打印机中使用的各类纸张分别创建单独的配置文件。
光滑打印纸与不光滑打印纸显示的颜色范围不同。
使用第三方测量工具和软件可以生成自定纸张配置文件。
4.将色彩管理纳入各类工作流程中。
除非知道如何使用经过校准的显示器和配置文件,否则它们不起任何作用:
∙如果要在打印到喷墨打印机、染色升华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或任何桌面打印机时保持一致的颜色,请参阅使用桌面打印机生成一致的颜色。
∙如果要使排版应用程序(如 InDesign)中显示的颜色与印刷机印刷出的颜色保持一致,请参阅将图像发送到印刷机时生成一致的颜色。
∙如果要在创建用于 Web 浏览的图像或用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图像时保持一致的颜色,请参阅在创建用于 Web 的图像时生成一致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