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法学01-02-1)

合集下载

实验1蛔虫、鞭虫蛲虫

实验1蛔虫、鞭虫蛲虫
实验1蛔虫、鞭虫蛲虫
目 录
Hale Waihona Puke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实验目的
了解蛔虫、鞭虫、蛲虫的基本特征
蛔虫特征
蛔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呈淡 黄色或白色,体形细长。它们通常寄 生于人体的小肠中,以肠道内的食物 为食。
鞭虫特征
蛲虫特征
蛲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呈乳白色或 淡黄色,体形较小。它们通常寄生于 人体的盲肠和结肠中,以肠道内的食 物残渣为食。
其他检测方法
根据不同寄生虫的特性, 还可以采用其他检测方法, 如肛门拭子检查等。
掌握蛔虫、鞭虫、蛲虫的防治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手卫生,勤洗手, 避免直接接触粪便和口
部。
饮食卫生
避免饮用生水、食用未 煮熟的肉类和蔬菜等可 能携带寄生虫的食物。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 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
治疗措施
对于确诊的蛔虫、鞭虫、蛲虫感染者,应尽早接受治疗。治 疗时应根据感染的具体病原体选用合适的药物,遵循医嘱, 按疗程服用。同时,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 染。
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反思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蛔虫、鞭虫、蛲虫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容易传播和感染,且感 染率较高。此外,我们还发现这些寄生虫对某些药物的抗药性较强,需要选用更 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实验结果显示,鞭虫阳性率为10%。这意味着在受检人群中,有 少量个体感染了鞭虫。
感染途径
鞭虫主要通过污染的土壤传播,因此接触被污染的土壤是主要的感 染途径。
症状表现
感染鞭虫后,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长期感 染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道功能紊乱。

2024版医学寄生虫学蛔虫课件

2024版医学寄生虫学蛔虫课件

目录•蛔虫基本概述•蛔虫感染途径与预防措施•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与药物选择•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蛔虫基本概述蛔虫定义与分类01定义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

02分类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

蛔虫生活史及习性生活史成虫寄生于小肠,多见于空肠,以半消化食物为食。

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受精卵在荫蔽、潮湿、氧气充足和适宜温度(21~30℃)下,经2周,其内的卵细胞发育成第一期幼虫,再经一周,在卵内第一次蜕皮后发育为感染期卵。

习性蛔虫具有喜碱厌酸、喜温恶寒、喜湿恶燥、喜静恶动、喜洁恶脏、喜甜恶苦等生活习性。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蛔虫及其代谢产物过敏,可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

肠道病变大量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可引起肠道病变,如肠道炎症、肠梗阻等,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胆道病变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可从肠道钻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病,表现为剑突下或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肺部病变蛔虫可从肠道钻入肺部,引起肺部病变,如肺部炎症、肺脓肿等,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

蛔虫对人体危害程度蛔虫感染途径与预防措施感染途径分析01经口感染食用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卵在消化道内孵化成幼虫,侵入肠壁引起感染。

02接触传播接触含有蛔虫卵的土壤、物品等,再经手-口途径进入人体。

03空气传播在特定环境下,如尘土飞扬的地区,蛔虫卵可悬浮于空气中,被人吸入后引起感染。

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环境卫生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减少污染源;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加工。

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和自身情况,适时进行蛔虫疫苗的接种。

预防措施建议提高认识改变行为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减少感染风险。

蛔虫蛲虫病预防措施ppt课件word版本

蛔虫蛲虫病预防措施ppt课件word版本

蛲虫病
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肠道 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 病,患者多为儿童。
特性
两种寄生虫均具有生命周 期长、繁殖力强的特点, 容易在人群中传播。
蛔虫、蛲虫病的传播方式
01
02
03
04
食物传播
食用被蛔虫或蛲虫卵污染的食 物或水源。
直接接触
与感染者直接接触,如握手、 拥抱等。
间接接触
接触被蛔虫或蛲虫卵污染的物 品,如玩具、桌椅等。
改善生活环境,加强卫生管理
改善生活环境是预防蛔虫、蛲虫病的 重要措施之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居住和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定 期进行清扫和消毒。
加强对食品和水源的管理,保证食品 和水源的卫生质量,避免蛔虫、蛲虫 的传播。同时,加强粪便和垃圾管理 ,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蛔虫蛲虫病预防措施ppt课件 word版本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什么是蛔虫、蛲虫病? • 蛔虫、蛲虫病的预防措施 • 蛔虫、蛲虫病的治疗 • 如何预防蛔虫、蛲虫病的再次
发生
01
什么是蛔虫、蛲虫病?
定义与特性
01
02
03
蛔虫病
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肠道 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 病,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 年。
其他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针对蛔虫、蛲虫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疼痛 、发热等。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采取支持治疗,如输液 、补充营养等,以帮助患者度过病情。
手术治疗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肠梗阻、肠穿孔等,可能 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04
如何预防蛔虫、蛲虫病的再次 发生
持续的卫生宣传教育

儿童蛔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儿童蛔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蠕动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并发症与危害性分析
胆道感染及胰腺炎风险
胆道蛔虫症
蛔虫钻入胆道,刺激胆总管的壶腹部括约肌,使之产生痉挛性收缩,因此患者出现剑突 下突发性剧烈绞痛、疼痛持续时间不等,而疼痛过后可如常人,这是胆道蛔虫症状的特 点。患者腹痛的程度和体征不相符,常常腹痛剧烈,但体征轻微。发病初期腹部喜按,
但随着胆道炎症的发生而出现拒按。
实验室检查
通过粪便检查,寻找蛔虫卵是确诊蛔虫病的主要方法。此外 ,血常规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X线检查
对于疑似蛔虫性肠梗阻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X线检查可以显示蛔虫影或 气液平面等征象。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辅助诊断胆道蛔虫病,显示胆道内的蛔虫影及胆道扩张等征象。
夜惊、磨牙
部分儿童在夜间可能会出 现夜惊、磨牙等神经系统 表现。
头痛
少数儿童可能会因为蛔虫 感染而出现头痛的症状。
03
重度感染时临床表现
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
食欲减退
由于蛔虫在小肠内寄生, 会抢夺宿主的营养,导致 儿童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 。
体重下降
蛔虫感染会导致儿童体重 下降,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
贫血
蛔虫感染还可能导致儿童 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 白、乏力等症状。
胆道蛔虫症
腹痛
胆道蛔虫症是蛔虫钻入胆道引起的疾病,儿童会出现突发的剑突下 或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或右肩胛下方。
恶心、呕吐
胆道蛔虫症会导致儿童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 物,可含胆汁,也有可能吐出蛔虫。
黄疸
情绪。
行为问题
蛔虫病可能导致儿童出现行为问题 ,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 、易激惹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 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蛔虫

蛔虫
•患者:24岁已婚妇女
•发病时间:清晨起床
案例分析
•症状:厌食、腹部绞痛、低烧、头晕;疼痛集中于 脐周部,很快转移至右下腹部。
•自述:有痛经史,并忘记上次来月经的时间 •体检分析:体温轻度升高,脉搏较快 疼痛部位由脐周部转向mechel憩室 轻触腹部,局部僵直(肌痉挛) 右下腹有触痛和反跳痛 •化验报告:白细胞增多,常规便检有蛔虫卵。
(1)损伤肠粘膜
成虫寄生在小肠,由于唇齿的机械性损伤作用 可损伤宿主的肠粘膜,主要是空肠粘膜;同时, 虫体代谢产生的化学性刺激也可损伤局部肠粘 膜,引起平滑肌的痉挛和缺血。
(2)夺取营养与影响吸收
由于蛔虫以人体肠腔内半消化物为食,同时损 伤肠粘膜,造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和障碍,蛔 虫病常可引起营养不良。
含蚴期卵
感染期卵
二.生活史
蛔虫是土源性线虫。 土源性线虫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 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 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线虫。 在外界土壤中发育 两个阶段 在人体内移行、发育
成虫寄生于小肠, 主要在空肠,以肠 腔內食糜为食。
♂♀交配后,雌 虫产卵随粪便排 出体外。
在外界土壤中发育
胆道系统蛔虫
五.流行
1.分布
世界性分布 1988-1992年: 人数约5.31亿,平 均感染率44.91%。 2001-2004年: 人数约8593万,平 均感染率12.72%。
2.流行环节
传染源 粪便内含受精蛔虫卵的人
传播途径 未经处理的粪便污染土壤、 蔬菜或地面是主要方式, 鸡、犬、蝇的机械性携带 散播也可。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与人的卫 生习惯有关。
腹唇:两片, 位于偏腹侧, 卵圆形,略 小
雄虫与雌虫的外观区别
长度 最宽处 直径 尾端

人蛔虫

人蛔虫

人蛔虫简 介简介简称蛔虫(round worm)是寄生人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形最大者,感染率高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蛔虫病(scariasis)1.成虫( Adult ):长圆柱形,头尾两端略细♀较长,约30cm,尾直钝圆♂较短,约20cm,尾端向腹面弯曲一、形 态口孔为三唇瓣,呈“品”字形2. 虫卵( Eggs):受精卵、未受精卵和感染期卵•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外有波浪状蛋白膜(有时可脱去蛋白膜)受精蛔虫卵:内含受精卵,圆形的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新月形间隙受精蛔虫卵及其内容物未受精蛔虫卵: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未受精蛔虫卵及其内容物感染期蛔虫卵:内含幼虫内含幼虫的感染期蛔虫卵1. 成虫寄生在人的肠道内,虫卵随粪便排出2. 虫卵有两种形态,未胚胎化的虫卵不能继续发育3. 胚胎化的虫卵发育到含有第二期幼虫的感染性虫卵4. 感染性虫卵被人吞食5. 在肠道,幼虫孵出6. 幼虫钻肠粘膜经血液到达肺泡7. 在肺泡发育到一定程度,幼虫移行到咽部,被人吞食后到达小肠发育为成虫二、蛔虫生活史三、流 行原因 1. 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2. 雌虫产卵量大3. 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分布广,感染率高,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4. 虫卵易扩散5. 卫生习惯不良四、致病主要引起蛔蚴性肺炎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哮喘、血痰等幼虫也可引起肝、脑、肾、甲状腺、脾等器官的异位损害(一)幼虫致病1. 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l 蛔虫以人体肠腔内半消化物为食l 代谢产物毒性刺激l 损伤肠粘膜→消化和吸收障碍l 临床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间歇性脐周疼。

痛等重度感染的儿童,可引起 发育障碍。

(二)成虫致病常见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肠穿孔、肠梗阻等。

蛔虫的特性:钻孔习性,喜酸厌碱,扭曲成团。

2. 并发症五、诊断诊断 1.粪检查虫卵,生理盐水涂片法,饱和 盐水浮聚法。

2. 痰中查蛔蚴,肺蛔虫症或蛔虫幼虫 引起的过敏性肺炎的诊断3. 驱虫治疗性诊断驱虫后排出大量蛔虫六、防 治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加强粪便管理个人防护: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

线虫总论蛔虫

线虫总论蛔虫

3
肠穿孔.肠梗阻等
1
变态反应:
(二)、成虫:
自粪便中查出虫卵即可确诊。常用的方法有: 直接涂片法:3张涂片阳性率较高。 沉淀集卵法:检出率高。 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高。 改良加滕氏法:能定量。
诊断
(Diagnosis)
(Epidemiology & Treatment)
A
世界性流行。我国各地均有。
流行环节:
01
02
03
04
综合性措施
防治原则
查治传染源:阿苯哒唑、甲苯咪唑等
处理粪便,管好水源
05
加强卫生宣教
3
寄生部位:小肠2ຫໍສະໝຸດ 1宿主:人是唯一宿主
生活史中有游移现象
5
4
感染途径:经口
感染时期:感染期虫卵
生活史小结:
蛔虫成虫
雄虫
雌虫
蛔虫雌雄成虫
蛔虫成虫
返回
肠梗阻
肠穿孔
202X
汇报人姓名
体壁特点:角皮层,皮下层,纵肌层
消化道完整
雌雄异体,雌虫一般大于雄虫,雌虫尾端较直,雄虫尾端或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交合伞
线虫纲概论
成虫线形或圆柱形,两侧对称,体不分节。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演讲人姓名
雌虫
蛔虫雌雄成虫
雄虫
蛔虫横截面示体壁结构
咽管
中肠
直肠
“游移”
( 生活史小结 )
成虫
幼虫
感染期虫卵
受精虫卵
肝和/或胸导管
右心

(Pathology)
幼虫: 其致病包括二个方面: 幼虫在体内有一游移过程,当移经肺部时可致蛔蚴性肺炎。临床上表现为咳嗽、胸痛等。

幼儿园如何预防蛔虫病

幼儿园如何预防蛔虫病
养成。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
01
鼓励儿童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偏食,保证营养均 衡;
02
教育儿童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避免吞食过急 ;
03
强调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口 腔疾病。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家长和儿童普及蛔虫病等常见疾病的防 治知识;
发现孩子有腹痛、食欲不 振等异常表现时,及时与 家长联系并建议就医检查 是否感染蛔虫。
共同制定预防措施
根据孩子年龄、季节等因 素,与家长共同商讨并制 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家长参与学校卫生管理工作
参与学校卫生打扫
组织家长志愿者定期参与学校卫生打扫工作,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
监督孩子个人卫生
督促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垃 圾。
等。
定期检查时间
建议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 身体检查,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
这两个蛔虫病易发季节。
检查项目
身体检查应包括身高、体重、视 力、听力、心肺功能等常规项目 ,同时应特别关注幼儿的腹部情 况,如是否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建立健康档案,跟踪观察
建立健康档案
幼儿园应为每位幼儿建立健康档 案,记录幼儿的身体状况、病史
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以肠内 容物为食物。
蛔虫病对幼儿健康影响
01
02
03
营养吸收障碍
蛔虫在肠道内寄生,会抢 夺宿主的营养,导致幼儿 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
肠道功能紊乱
蛔虫寄生可引起肠道功能 紊乱,出现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等症状。
生长发育受阻
长期蛔虫感染会影响幼儿 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 体重等发育指标低于同龄 儿童。

人体寄生虫蛔虫

人体寄生虫蛔虫

到血穿 达与过 心淋肠
小气穿 肠管过
,肺
脏巴壁 和循进 肺环入
最泡
终通
进过
入支
成虫
(二)生活史要点:
1、宿主关系: 人为人蛔虫的终末宿主
2、感染期及途径: 感染期虫卵;经口
3、寄生部位: 小肠,及其它组织部位。
4、寿命: 1年左右
三、致病
蛔虫的幼虫和成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包括机械损伤、夺取营养、 变态反应和并发症。
四、实验诊断:
(一)病原学检查 检获虫卵、幼虫、成虫是确诊的依据。
1.直接涂片法 蛔虫产卵量大,用此法一张涂片虫卵检出率 为80%左右,三张可达95%。
2.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简便易行,省时省力,检出率高。十 多年来,我国已用于大面积普查。
3.浓聚法 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或沉淀集卵法,可提高检出率。
4.试验性驱虫 仅雄虫寄生(占蛔虫感染者的3.4~5%)或雌 虫未发育成熟,粪便中查不到虫卵,可依临床症状,试验性驱虫确 诊。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蛔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特征。 2、掌握蛔虫生活史、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3、了解蛔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概述
似 蚓 蛔 线 虫 ( 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俗称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 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 病(Ascariasis)。
(一)幼虫致病: 1、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 (1)病因:幼虫侵入肠粘膜,途经肝、肺时,可引起组织
损伤,并释放抗原性物质,导致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病变处可 见出血、水肿及嗜酸性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以肺部病变最为明 显。
(2)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及嗜酸性粒细胞 增高。肺部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

蛔虫

蛔虫

四次蜕皮
致病:
幼虫————移行过程中造成组织损伤和超敏 反应 成虫————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肠粘膜, 以及引起超敏反应和并发症 幼虫:释放免疫原性物质,肺部病变比较明显
成虫:营养不良,肠粘膜损伤,超敏反应,并 发症(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肠穿孔、阑尾炎)
诊断: 1、病原学检查
(1)粪便检查虫卵 (2)痰中检查幼虫 (3)发现成虫 2、免疫学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和间接红细胞凝集实验
使君子
苦楝皮
使君子
生活史:
1 ,受精卵在外界土壤中发育 和虫体在人体内发育-------不需中间宿主,属直接发育 性(土源性线虫) 2,成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 雌雄交配后,产受精卵,随 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环境 下,经2周,卵内细胞发育 为幼虫。
人若误食感染期卵,幼虫从 卵内孵出——幼虫移行为成 虫——2、3次蜕皮——4次 蜕皮
似蚓蛔线虫
-----made by 408
似蚓蛔线虫
形态: 成虫:圆柱形,不分节,雌雄异 体。雄虫一般较雌虫小,活时为 乳白色或淡红色,死后灰白色; 体壁自外向内为角皮层,皮下层 和纵肌层,具有完整的消化器官。 幼虫:发育需经四次蜕皮
虫卵:卵壳有3层,自 外向内为受精膜,壳质 层和蛔甙层。虫卵有受 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 受精卵宽椭圆形,棕黄 色,卵壳厚而透明;卵 内含有一个大而圆的卵 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两 端之间常有新月形空隙; 卵壳外附一层凹凸不平 的蛋白质膜。未受精卵 卵壳内含有许多大小不 等的折光性颗粒。
流行:
世界性分布 传染源:随粪便排出受精虫卵的病人和带虫者 蛔虫广泛传播流行率高原因:1、生活史简单2、雌虫产卵量大3、虫卵对外界环 境抵抗力强4、粪便污染环境和土壤5)阿苯达唑 (2)甲苯达唑 (3)噻嘧啶 (4)使君子,苦楝皮 2、加强粪便管理 3、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蛔虫生活史病原诊断及操作知识

蛔虫生活史病原诊断及操作知识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 2. 钩蚴培养法查钩蚴 检出率同饱和盐水浮聚法,
但需5-7天。 • 预防:消灭传染源、健康教育、改水改厕。 • 治疗:阿苯哒唑、甲苯咪唑等 • 常用的驱虫药对美洲钩虫效果欠佳。 • 新药三苯双咪驱钩虫效果佳,包括对美洲钩虫。
鞭虫病
• 鞭虫病是由鞭虫(毛首鞭形线虫)主要寄 生于人体盲肠等处所引起的疾病。
蛔虫生活史病原诊断及操作知 识
受精蛔虫卵
• 平均大小60×45μm • 宽椭圆形 • 棕黄色 • 卵壳较厚,自外向内分三层:受精膜、
壳质层和蛔甙层。壳外有一层蛋白质 膜,凹凸不平,被胆汁染成棕黄色 • 内含一大而圆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 壳间有新月形空隙
未受精蛔虫卵
大小90×40μm 长椭圆形 棕黄色 壳质层与蛋白质膜均较
三、流行
• 传染源:蛲虫感染者是唯一传染源。 感染途径: 1.自身感染:肛门-手-口直接感染(自身再感染)。
• 2.接触感染:接触被虫卵污染的衣裤、床单、玩具、 日常用品等造成感染,接触传播是造成传播的主要 方式。
• 3.吸入感染和逆行感染:蛲虫卵比重小,可飞散在 空气或尘土中,通过呼吸吸入感染;逆行感染是指 蛲虫卵在肛门周围孵化,幼虫可能再钻入肛门到达 肠内发育为成虫。
一、形态
• 1. 成虫
• 前细后粗、似马鞭,寿命 3-5年。
• 雌虫(长30-50mm)尾 端钝圆
• 雄虫(长30-45mm)尾 端卷曲,有交合刺一根
2. 虫卵
• 一条雌虫每天产卵300010000个。
• 50~54×22~23µm,较蛔虫 卵小
• 纺锤形, • 黄褐色 • 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透明的
3.幼虫
• 幼虫通称钩蚴,分杆状蚴(1、2期)和丝状蚴(3期) • 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故又称为感染期蚴 • 二种钩虫丝状蚴可鉴别。

蛔虫

蛔虫
蛔虫
线虫纲蛔目蛔科动物
01 简介
03 生活史 05 小儿
目录
02 生物介绍 04 病理改变 06 流行病学
07 临床表现
09 影响 011 预防
目录
08 辅助检查 010 治疗
基本信息
蛔虫是无脊椎动物,线虫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 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 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治疗
治疗
1、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咪唑、阿苯达唑、驱蛔灵、左旋咪唑等 。 2、胆道蛔虫病可采用解痉止痛药、驱虫药与抗生素治疗,若无效,则应行外科手术治疗或采用纤维内镜将 蛔虫取出 。 3、蛔虫性肠梗阻内科治疗无效且怀疑有肠穿孔、肠坏死或肠扭转时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
预防
预防
1、预防蛔虫病应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对学生采用形象法教育,如显微镜看虫卵,组织观看有关科教 片。
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
幼虫致病期部分病人肺部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病灶常有游走现象;成虫致病期可损伤肠粘膜、荨麻 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发生胆管坏死、穿孔、以及肠扭转和肠 坏死。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发育、蜕皮还可引起Loffler`s综合征(吕弗勒综合征)。临床上以肺部炎症症状 为主,伴有全身表现:患者发热、咳嗽、哮喘、血痰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重 度感染时可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多在1-2周内自愈 。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常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大小便 。 3、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增设洗手设备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端,可见“品”字型唇瓣。
体表光滑,有细环纹,侧线 明显。雌雄异体,雌虫尾部 钝圆而直,大小约 20-35 cm;雄虫尾部向腹面卷曲,
大小约 15-31cm 。
受精卵
蛋白膜
卵壳
卵细胞
未受精卵
蛋白膜 卵壳 卵黄颗粒
脱蛋白膜感染性蛔虫卵
卵壳
幼虫
二、生活史
成虫
(小肠) 穿肺泡, 经气管、 咽、食管、 胃至小肠 随粪便排 出,在土 壤中发育
(约3周)
雌雄交配,雌虫产出
受精卵
幼虫
随血经右 心入肺
幼虫
经口入小肠 (小肠腔)
感染性卵
(在肺泡脱皮2次)
生活史小结
1、寄生部位:小肠,主要在空肠。 2、终宿主:人
3、中间宿主:无
4、感染期: 感染性虫卵。
5、感染方式: 经口食入或饮入被感染性卵 污染的食物或水。 6、致病期:成虫、幼虫
7、幼虫需在体内移行。
三、致病
1. 幼虫致病
主要是蛔虫幼虫在血液中移行中造成 组织损伤和超敏反应。病变以肺部尤为明 显。 患者可出现发烧,干咳、哮喘、胸痛 等呼吸道症状及全身反应(发烧、荨麻疹、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gE含量升高等)。
蛔幼在肺组织内
三、致病
2. 成虫致病
(1) 引起营养不良:夺取营养,影响消化吸
收。 (2)损伤肠黏膜:间歇性脐周疼痛 (3) 造成超敏反应:顽固性荨麻疹 (4) 引起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肠梗阻等
蛔虫病广泛传播流行的因素
1. 成虫产卵量大:每条雌蛔虫每天可产卵
24万个。
2. 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3. 生活史简单:虫卵在外界环境中直接发 育为感染期卵,不需要中间宿主,经口感 染人。
4. 粪便污染环境和土壤:随地大便,用未
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均可促使虫卵散播, 造成虫卵污染土壤、蔬菜或水源。 5.不良的卫生习惯:饭前不洗手,喝生 水、吃生菜等。
Medical Parasitology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寄生虫学教研室编制
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最常 见的寄生虫。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
起蛔虫病(ascariasis)。蛔虫可造
成严重的合并症,甚至导致人死亡。
一、形态
♀ ♂
成虫
圆柱形,头、尾两端略 细,似蚯蚓。口孔位于虫体
1.病原学检查
(1)粪检虫卵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三片)可达95% 。
(2)试验性驱虫:用于雄性单性感染者。
(3)痰液检查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查蛔虫幼虫。
(4)吐出或粪便中排出成虫均可确诊
2.免疫学方法
五、流行
1 传染源:粪便中含有受精蛔虫卵的 病人和带虫者。 2 传播途径:经口食入或饮入被感染 性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生水。 3 易感人群:男女老幼均易感。
六、防治原则
(1)积极治疗病人和带虫者,目前常用的 驱虫药为丙硫咪唑(又名阿苯哒唑、 肠虫清)和甲苯咪唑。 (2)加强粪便管理和粪便无害化处理。 (3)注意个人卫生与饮食卫生。
蛔虫病人 大量排虫
蛔虫钻入胆道--胆道蛔虫症
蛔虫钻入胆道--胆道蛔虫症
内窥镜下观察到的蛔虫钻入胆总管
蛔虫自 腹股沟 钻出
5岁患儿,18条蛔虫经脐部钻出。90年住院手术发现 脐与回肠间卵黄管未闭,内有34条蛔虫。
蛔虫扭结成团—肠梗阻
Cerebral ascariasis 脑内蛔虫
四、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