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古诗两首综合活动教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
2.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对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的掌握程度,适时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训练。
3.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成长需求,将古诗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知识拓展:讲解古诗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如历史典故、地理风貌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古诗中的某个问题或主题进行讨论。
2.交流分享:各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共同分享古诗学习的体会。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四)课堂练习
1.诗句仿写:让学生模仿古诗中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古诗,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共同提高语文素养。
(五)总结归纳
1.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古诗的基本知识、修辞手法等。
3.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说明学习古诗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诗人介绍:介绍两位古诗作者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
2.诗句解析:逐句解读古诗,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文学特色,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3.情感体验:让学生闭目聆听朗诵,体会古诗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能力。
6.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古诗两首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古诗两首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教学内容:1. 《登鹳雀楼》2. 《静夜思》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介绍古诗的魅力和重要性。
导入:1. 通过复述或背诵一些简单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认知和记忆。
主体:1. 学习《登鹳雀楼》a. 向学生介绍《登鹳雀楼》的作者、背景和意境。
b. 解读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c. 分段朗读和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韵律和美感。
d. 分组合作,学生自行创作一幅插画或漫画,表达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2. 学习《静夜思》a. 向学生介绍《静夜思》的作者、背景和意境。
b. 解读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c. 进行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调和节奏。
d. 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段简短的舞蹈或表演,表达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巩固:1. 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展示他们的插画、漫画、舞蹈或表演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拓展: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阅读和欣赏其他古诗,可以组织古诗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
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和记录,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和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登鹳雀楼》和《静夜思》的课文和解读材料。
2. 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源。
3. 插画、漫画、舞蹈或表演的创作材料和道具。
教学反思:1.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提供充分的互动和合作机会。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导学案导学案预见性困请同学们看着插图给文章归纳段意再难:体会文章,正确流利;参照参考进行适当想象。
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变化快的词语。
(小组选一名同学读)2.用真挚的语言抒发自己对克隆的感受二.授新—自主导学一)学习第2自然段: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能回答什么是克隆的句子来。
(克隆底下板书:无性繁殖2.交流,指导理解说明方法指名读,齐读。
就一句话,简洁,准确,科学的给出了克隆的概念,这种说明方法叫(下定义)。
在这段中,为了便于识记,还提出了与无性繁殖相对立的另一个概念——有性繁殖。
男生读有性繁殖,女生读无性繁殖,比较思考:二者有什么不同?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无性繁殖右边板书:下定义作比较3、教师捣乱语序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你们知道克隆是这样科学定义,但理解它的含义吗?知道它是用什么方式完成的吗?没关系,我们先到植物园找找克隆现象吧1.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引导找出重点(柳树枝条插进),(马铃薯。
仙人掌切块)2、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板书设计板书:植物无性繁殖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的克隆培育造福人类挽救培植有关克隆的资料: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音译,clone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杆插和嫁接。
如今,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
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它的外表及遗传基因与原型完全相同。
1997年2月,绵羊“多利”诞生的消息披露,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头由英国生物学家通过克隆技术培育的克隆绵羊,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产生出与这个动物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打破了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古诗词赏析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古诗词赏析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了解其基本意思和背景。
2. 技能: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来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和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古诗词选择:精选五首适合五年级学生的古诗词,涵盖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每首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诗词的意义,讲解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
诗词欣赏:引导学生从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古诗词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诗词的意义理解和背诵,诗词的欣赏。
教学难点:古诗词中复杂词汇和句式的理解,诗词深层情感的把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词的背景图片和视频。
教材:古诗词教材,包括诗词文本和相关解析。
工作表:用于学生记录诗词解析和欣赏笔记。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相关的趣味故事或问题引入古诗词的主题。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和诗词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3. 诗词解析:逐句讲解诗词,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式。
4.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5. 诗词欣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词,如韵律、意象等。
板书设计诗词突出显示每首诗词的。
重点词汇:列出并解释每首诗词中的生僻词汇。
关键句式:展示并解释每首诗词中的特殊句式。
作者和背景:简要介绍作者和诗词背景。
作业设计诗词背诵:要求学生背诵指定的古诗词。
诗词解析: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词的意义。
诗词欣赏:要求学生写一段关于诗词欣赏的文字。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评估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反馈。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五年级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通过丰富的内容和严谨的用词,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有效性。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请同学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阅读,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意境美。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积累生字、生词,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四)பைடு நூலகம்堂练习
1.设计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古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内容。
-练习题:“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下面这句诗的平仄、押韵和修辞手法。”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反馈:“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但还有少数同学在平仄、押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章节的学情分析如下: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2.逐步引导,分层教学
-对于古诗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从字词解释到句子翻译,再到整体理解,帮助学生逐步攻克学习难题。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提问,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讲授新知
1.逐句讲解古诗,分析诗句的平仄、押韵、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
五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五年级语文古诗教案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读通诗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诗文。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基本弄清诗歌的意思。
3.指导学生看书上附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二.想像意境,体会感悟。
1.在学生初步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诗句来想像诗中的意境。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与诗中哪些句子相映照,想像诗句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通过吟诵加以感悟。
3.朗读吟诵,背诵诗句。
在学生体会感悟的基础上一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
三.作业1.朗读吟诵,背诵诗句。
2.让学生体会、想像诗句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2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校五年级共48人。
班额较大,不过,大家都很爱学语文,上课时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课前也可以自主的预习课文,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的能力,基础知识扎实,学习习惯良好!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
虽都写马,但各具特色。
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
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
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维妙逼真。
诗的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具体篇目待定)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具体篇目待定)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2. 运用古诗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古诗朗诵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2. 提问:你们对古诗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古诗是哪一首?为什么?二、学习古诗(15分钟)1. 教师出示古诗的标题和作者,让学生猜测古诗的内容和主题。
2. 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
3. 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义和感受,并向全班汇报。
三、分析古诗(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2. 学生分组合作,找出古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并解释其含义。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四、创作古诗(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或情境,让学生自由创作古诗。
2.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创作一首古诗。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创作的古诗。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以下问题:你对古诗的理解有了哪些提高?你觉得自己在创作古诗方面有哪些进步?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创作古诗的过程中,学生也展现出了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创作时间较短,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创作时间,提供更多的创作主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古诗两首》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
《古诗两首》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古诗两首》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理念1、借助专题网络教学这一前瞻性的教学形式,整合课程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促进自主性,加强交互性,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生活,实现同学语文素养的.提升。
2、张扬语文味,充沛凸显网络优势,让同学在研读、品味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让同学正确使用网络,用网络搭建已知与未知沟通、衍化的桥梁,学会合理而有效地处置丰富的网络资料。
3、带领同学抓诗眼,紧扣关键词,咀嚼重点诗句,在想象中走进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在学习中有目的地指导同学总结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准备准备网络课件,与同学进行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一、简言引入:1、导语: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美美在园林,而杭州的美则美在西湖。
今天我们将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品读《古诗两首》,欣赏西湖风光,走进美丽的杭州西湖。
2、《古诗两首》中收录了两位诗人写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杨万里,一位是苏轼。
同学们还记得吗,这学期我们就学过杨万里的一首古诗。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教学内容: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意象和韵律,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创作古诗,让学生能够:1.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意象和韵律;2.提高孩子们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3.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意象和韵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出自己的古诗。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学习和创作,使其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得以提高。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情景模拟、小组合作、个人创作、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经典的古诗,引导学生们欣赏诗歌,了解句型和韵律;2.教师导入此次课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思考什么是古诗,介绍古诗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教师提问,让学生们思考:“你们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是哪些古诗?为什么?”二、学习1.教师解古诗的基本结构,如诗句、诗调和节奏等;2.教师演示一些古诗,并引导学生们分析诗句和诗歌的韵律;3.教师讲解古诗的意象,如花、月、天、地等,让学生们学习并理解常见的意象;4.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让每个小组通过合作,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完成一首自己的古诗,并且每个小组要选出一首最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朗读出来,分享给全班同学。
三、总结1.教师综合小组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古诗的基本构成及意象等;2.教师鼓励学生欣赏和创作古诗,培养其品味和创造力。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们记录下自己这节课所写的古诗,并在家中进行修改和完善,下节课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课堂上,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氛围比较轻松愉快,学生对古诗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在创作古诗环节中,教师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创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强班级之间的团结和交流。
古诗两首苏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问。
4.课堂讲解:针对诗中的重点词汇、句式结构及修辞手法进行讲解。
5.实践运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写作。
第二课时:《泊船瓜洲》
1.导入:展示王安石《泊船瓜洲》的背景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作业布置要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作业效果。
5.定期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鉴赏,并写出鉴赏心得,不少于200字。
3.尝试创作一首以“夜”为主题的诗歌,要求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5.深入了解李白与王安石两位诗人的生平事迹,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两首古诗的主题、意境、修辞手法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3.教师强调古诗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多背、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抄写并背诵《静夜思》和《泊船瓜洲》两首古诗,要求字迹工整,理解诗意,感受诗人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年级古诗二首教案
五年级古诗二首教案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的基本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象和情感,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
2.教学难点:深入体会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古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2.导入新课o通过播放与古诗相关的背景音乐和图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o简短介绍古诗的背景和诗人,为学生理解古诗做铺垫。
3.4.自主学习o学生独立朗读古诗,圈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或小组互助解决字词障碍。
o学生尝试理解古诗的大意,标注不懂的地方,准备在小组内讨论。
5.6.小组合作o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个人对古诗的理解,互相答疑解难。
o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理解上的偏差。
7.8.全班分享与讨论o各小组代表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和讨论中的疑问,全班共同讨论解答。
o教师点评并深入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9.10.拓展延伸o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古诗中某些句子的感受和理解。
o开展古诗朗诵比赛或创作与古诗主题相关的小短文,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分享和拓展延伸等多种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填空、选择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并撰写一篇关于古诗感受的小短文。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短文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春日》两首诗。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2.诗歌原文及注释3.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美丽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节奏和韵味。
(二)诗歌解析1.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从净慈寺出发,送别林子方的情景。
2.诗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请大家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西湖六月的风光。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景象?大家能否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句话?5.诗中“送林子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大家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诗歌背诵1.现在我们来背诵这首诗,请大家注意节奏和韵味。
2.背诵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动作,增加背诵的趣味性。
第二课时:《春日》(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首美丽的古诗《春日》。
2.请大家先回顾一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内容,然后我们一起进入《春日》的学习。
(二)诗歌解析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大家能否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句话?4.诗中“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大家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诗歌背诵1.现在我们来背诵这首诗,请大家注意节奏和韵味。
2.背诵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动作,增加背诵的趣味性。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四个年级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古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合理调整教学难度,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其他古诗,提高古诗阅读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古诗接龙、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感悟古诗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
2.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如月光、池塘等,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感受中,进入古诗的意境。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古诗朗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精讲精练,突破难点
针对古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教师应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突破教学难点。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组内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古诗两首【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背诵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准备】荷花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指名画出停顿。
(3)自读古诗,读正确。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2、补充:(1)前两句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
(2)后两句诗写了西湖的荷叶、花,色彩鲜亮,而且对仗工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再次学习交流。
1、你还想了解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2、同学之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3、看着满湖的荷花,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4、有感情地读一读。
配乐读。
指导背诵。
四、深入研究学习。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风雨天——景物多、变化快、动态多。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晴天——只写“莲叶”和“荷花”,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
——两句议论,两句写景。
)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写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两首优秀的儿童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帮助学生领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启发学生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思考,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儿童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语言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情感和理念。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诗歌的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课件,包括两首儿童诗歌的内容和注释。
•准备课堂互动环节,例如诗歌朗诵、情感分享等。
•确保课堂秩序良好,准备好教学素材和辅助工具。
五、教学步骤与方法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教师引言引入诗歌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诗一》(20分钟)1.教师朗读《诗一》,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含义。
3.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步:学习《诗二》(20分钟)1.教师朗读《诗二》,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学生单独思考,写下对诗歌的感想和理解。
第四步:诗歌鉴赏(15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3.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收获和重点。
六、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一》和《诗二》的主题。
2.完成《儿童诗两首》相关练习册的练习题。
3.自选一首儿童诗歌朗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儿童诗两首》展开教学,通过诗歌的赏析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意见,课堂氛围良好,但部分学生对诗歌中的抽象情感理解还有待加强。
下节课将加强诗歌的情感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二:用古诗启发孩子对生活的感悟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二:用古诗启发孩子对生活的感悟。
第一课:《登高》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登高》,启发孩子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提升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教学内容:1.朗读《登高》。
2.了解四个生字:“迢、岑、峨、嵯”。
3.理解古人登高时的感受和心境。
4.用诗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
5.遣词造句,发挥想象力,写一篇自己的“登高”体验。
教学过程:1.师生对话。
你们喜欢在哪些地方看风景?什么风景让你感到美好?2.老师朗读《登高》,学生认聆听。
3.老师提问。
诗中的“迢、岑、峨、嵯”这四个生字,你们知道它们的意思吗?4.学生朗读诗句,老师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5.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寻找美好事物,并以诗句为引导,让他们想象自己登高的感受和心境。
6.学生写文章,表达自己的“登高”体验。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登高》这首诗篇,学生不仅了解了四个新的生字,而且学习了感悟自然的方法。
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
同时,通过写文章,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静夜思》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静夜思》,启发孩子细心观察生活的点滴细节,培养者一种深邃的内心感受能力,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朗读《静夜思》。
2.了解四个生字:“床、牖、独、映”。
3.理解古人晚上的心情与生活常态。
4.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用《静夜思》为引导,联想自己的感受。
5.写一篇自己的“静夜思”。
教学过程:1.老师带领全班一起朗读《静夜思》。
2.老师提问《静夜思》中的四个生字“床、牖、独、映”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古人晚上的心情与生活常态。
4.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填补诗句中的空缺。
5.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的晚上的感受,并发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6.学生写自己的“静夜思”。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静夜思》,学生不仅了解了四个新的生字,而且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填补诗句的空缺,学习了感悟生活的方法。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
3.喜欢学习古诗。
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课前准备】识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一、引入1.交流有关诗人李白、杜甫及他们的诗歌的信息。
2.从《绝句》引出五绝七绝,适当介绍该类古诗。
二、学生字1.检查预习情况:试读课文。
2.自主识字:自己拼读生字,边读边想怎样记住字音、字形。
3.认读9个生字,介绍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学生用卡片清读生字。
5.认字游戏。
三、学习《望庐山瀑布》1.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自读课文、练习读通顺。
3.合作学习:读诗句,看图说话,感知诗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意会诗的意境。
5.自主选择方式背诵古诗。
四、写字1.认读第一首诗4个要写的字。
2.共同研究并写好流字。
五、迁移方法,学习《绝句》1.谈谈自己想怎样学习《绝句》。
2.小结方法。
3.独立或合作尝试。
4.学习汇报。
六、总结【评析】本课设计着力从如下方面体现立足基础,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扎扎实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
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
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
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书、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流字的书写,从观察,到揣摩字的结构,笔画的改变、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布局,再到一笔一画认真临写,既抓住了写字的能力培养,又注重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汉字书写所体现的规范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期待。
二、改革方式方法,激励自主实践并实现超越方式方法的选择、确定,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为原则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备课教案【DOC范文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备课教案.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之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四、教学时间课时五、教学准备挂图、课时一、教学目标.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之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具准备挂图、ppt五、教学过程解题。
.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介绍作者。
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听录音,听示范朗读。
.随录音磁带播放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展示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
这个词在此不当“可”"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是: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院的。
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精读赏析。
.有感情地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老师范读,指导有节奏,读出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启发想象: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a.有柳树,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浓郁的花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能用“知诗人,解诗题,明词意,悟诗境”的方法读懂诗。
3、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感觉诗人苏轼豪迈奔放的作品风格。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更以西湖景色为最, 《西湖》曾是三年级 学过的一篇文章,回忆一下西湖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
四、激发兴趣,吟读成诵.
1 师:你们能不能把它读好了呢?自己练读。(老师出示第一句范例:黑 云/翻墨/未/遮山),你能把 2,3,4 句的节奏感标出来吗(学生标节奏)
2 品读。
3 尝试着自己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感受作者对西湖莲叶荷花壮美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在比较中感受两首诗的异同。 教学过程:
1.读一读诗,比较一下两首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西湖,夏,赞叹西湖的美,都是借景抒情:
(1)。喝酒观景抒情 醉眼看西湖
(2)。送友观景抒情 送友看西湖
2。不同点:雨中西湖,雨后西湖,湖美
西湖荷花美景
花美
诗人对西湖景色如此赞颂,他们的描写如此美妙,一起再来读一读,感受 一下西湖的景色之美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两首古诗就都是关于西湖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宋代的苏轼和杨万里两位诗人,是如何来用诗描绘西湖的。 先介绍一下两位作者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写这首诗时,他是刚被朝廷降职到到杭州任通判。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林子方的好友。
二、初学古诗,小组合作 1 、下面读一读两首诗,通过对刚刚作者的一些了解,去理解两首诗的大概 意思,体会一下作者笔下的西湖美景。 (大概的说一说。反复提示作者写诗背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诗意)
一、复习导入。 背诵两首诗,并说说这两首诗都写了什么。 二、解读诗意,小组合作。
1.读诗交流 要求:
1.自己尝试逐字逐句理解诗意。 2. 圈出关键字词,不理解的要标记好。 3. 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标记的词语。 4. 通过诗意,理解跳珠:想乱蹦乱跳的珠子 卷地风:席卷大地的狂风 水如天:水就象天一样蓝,水天一色 (比喻手法) 毕竟:到底,终究(赞叹) 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 别样红:比平时还要红艳 再读一读,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1.雨前,雨中,雨后 雨过天晴 2.荷花,莲叶,无穷无尽,景色优美 作者心情:
1.苏轼借西湖的暴雨表达对被降职的不满,认为雨后一定会天晴,自己终 究会官复原职。
2.杨万里想通过西湖的美景表达对朋友的情谊,更想用西湖美景来挽留朋 友。
四、总结
西湖的美千姿百态,两位诗人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西湖之美,更让我们从他 们的描写中感受到他们的不同心境,美丽的景色总是会让人有所感悟,关于西湖 还有更多的美文,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去找一找,更深的去了解祖国这些 美丽景色。
2、 两首诗的题目都很长,短有短的精炼,长有长的好处,诗题让我们 更能容易的理解作者所写诗的含义,好好读一读,说一说两首诗的题目你是如何 理解的? (简单的说一说)
3.读一读,同是写景,诗题比较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间,地点,事件 6。27,西湖,喝酒,观景,写诗。(醉眼看西湖)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间,地点,事件 早晨,西湖净慈寺,送朋友林子方。(送友看西湖) 4.再读诗题,深刻理解诗题 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诗题,从诗题来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心情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酒醉,被降职心情不好,出了酒醉的意思,还有什么意思呢?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送字,表达了作者对林子方的情意,依依不舍。 5.通过刚才的理解,再读一读诗题,看看谁能读得更好。注意节奏。 三、师生交流,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 1 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 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 言之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相映 成趣。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何心境。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 色,各具特色,各有风味。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 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杰出诗人苏轼所 作,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 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