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按比例分配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按比例分配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按比例分配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关系,并能进行比例计算。

2.掌握分配比例中的各项知识点。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关系,并能进行比例计算。

2.掌握分配比例中的各项知识点。

教学难点:1.能够将比例关系用于实际问题计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比例?比例有哪些类型?比例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并将答案报告给全班。

2)以实例讲解比例的概念,以餐厅点餐为例,说明什么是比例:如果我们去吃饭,如果有3个人,我们可能会点3盘菜或者6盘菜,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概念。

2.讲授(30分钟)1)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好评议员,让大家一起完成以下思考题:如果将1500元钱按比例分配,如何进行计算?并设计比例分配的实例,让同伴进行计算。

2)讲解学生的思考题,说明比例分配中的知识点:比例的建立、比例因数、比例的本质、比例的扩展应用等等。

3)在讲解中,出示计算表格,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比例计算。

3.练习(20分钟)1)老师为学生设计四个分配比例的练习,每个小组分别进行练习,让同伴进行合作计算。

2)老师带领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分配比例与什么相关?分配比例的核心是什么?分配比例的难点在哪里?并讨论各组的答案。

4.归纳(10分钟)1)老师设计学习笔记,让学生把比例分配的知识点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来,以便以后复习。

2)老师分别与组员一对一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了解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予以解答。

5.作业(5分钟)1)老师设计两个比例分配的作业,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

2)留言板上,让学生留言比例分配学习中印象最深的知识点和问题。

教学反思:1.本堂课以小组合作为主,让学生通过合作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协作中掌握知识点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本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比例分配信息的同时,也渐渐掌握比例分配的核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体会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及其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分配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出比例分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0 按比例分配问题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0 按比例分配问题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0 按比例分配问题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3.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三、教学难点1.按比例分配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较为复杂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概念及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引入概念,解释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并通过数学图像形象生动地给学生进行解释。

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强调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性质。

2. 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解法在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讲解之后,教师介绍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解法,即“合并比例”和“分离比例”,并通过例题帮助学生掌握这两种基本解法的应用。

3. 实际操作练习在学习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之后,教师给学生一系列的实际操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加深理解。

4. 综合应用案例分析在掌握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一些综合应用案例,强调运用方法和技巧,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来介绍概念和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方法。

2.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法通过具体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作业评价布置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相关作业,包括练习和应用题目。

2. 教学测验在课程结束后举行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课程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教师教案2.学生课本3.课堂练习4.实际运用案例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引入概念,简明扼要地讲解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和综合应用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实际运用能力。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按比例分配》公开课教案(第三稿)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按比例分配》公开课教案(第三稿)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按比例分配》公开课教案(第三稿)一. 教材分析《按比例分配》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比例的概念和运用。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比例关系来分配数量。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比例运算。

但是,对于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解释和推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材料,如图片、卡片、练习题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2.教学环境准备:创设一个舒适和安全的教学环境,准备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情境,如分配食物或物品给小组成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其中的比例关系,并提出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例子和图片,向学生介绍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应用。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并能够熟练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识别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并熟练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及其应用。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丰富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粉笔、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板书,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然后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解题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独立解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求比值、按比例分配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例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比例的概念,求比值和按比例分配。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因为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对比例知识的运用不够熟练,导致解题出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熟练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际问题,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知识,如比例的定义、求比值的方法等。

然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实际问题,如购物问题、分配问题等,并提出问题:如何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2.掌握各种不同类型比例分配题目的解法;3.提升学生计算和分配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2.不同类型比例分配题目的解法。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比例分配中的概念和方法;2.帮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解题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学生用书、教师用书、黑板、彩笔、教案;2.教学内容:按比例分配的知识点和对应题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老师通过黑板上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比例分配的概念;2.让学生思考、回答什么是按比例分配,有什么应用场景。

2. 讲授阶段(25分钟)1.对于已经掌握比例分配概念的学生,老师可以进一步讲解比例分配的基本公式和解题方法;2.对于初学者,老师应该以例子为基础,循序渐进地讲解逐步求解方法;3.在讲解的时候,重点应该让学生把握以下几点:–比例分配的概念和应用;–具体题目的解法步骤;–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分配能力。

3. 练习环节(2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练习题目。

引导学生注意以下方面: 1. 根据题意理解题目; 2. 找到合适的比例关系; 3. 按比例计算和分配; 4. 经过反复核对,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4. 课堂反馈(10分钟)1.让学生上黑板,以小组为单位,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2.教师给出答案和评判,指出错解和不易理解的部分;3.统计学生掌握情况和解题能力。

五、作业1.指定练习题目,并进行点评和解释;2.给予将来如何应用的讨论。

六、教学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并展示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成果。

七、教学反思1.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合理分配了课堂时间,充分利用了教学工具;2.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良好;3.内容紧凑,也基本可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应用;4.需要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分配能力,提升解题速度和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doc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doc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课题:按比例分配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对策:引导学生分析明晰题意。

教学预案:一、基本训练:1、根据信息你想到了什么?六2班男生与女生的比是4:5男生是4份,女生是5份,一共是9份;男生相当于女生的4/5,女生相当于男生的5/4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9,女生占全班人数的5/92、根据已知条件回答问题: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题5题目和方格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先算一算,再涂一涂。

2、组织交流: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是怎样想的?生1:根据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可以想到: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黄色涂2份。

列成算式是:30=305=6每一份有几格因为红色有这样的3份,所以红色:63=18因为黄色用这样的2份,所以黄色:62=12教师追问:怎样验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生2:根据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可以想到: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总格数的2/5列成算式:红色:303/=303/5=18黄色:302/=302/5=123、你是用哪种方法解决的?这两种方法你都理解吗?和你的同桌再说说解题思路。

三、理解体会:1、出示第75页上的试一试:齐读要求,提问:现在将这些方格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说说1:2:3是什么意思?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2、你觉得今天的问题已知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像这样,将总数按一定的比进行分割成几部分,我们称之为按比例分配问题。

3、在解决时我们关键要理解是按怎样的比来分配。

解答时可以怎样想?还可以怎样想?四、巩固提高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组织交流。

2、练一练第2题:提问:在这里将180块巧克力怎么分配?你从那句话中看出来的?帮助学生理解把180按35:31:24进行分配。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2)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2)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什么是比例,掌握比例的概念;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能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2.能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小组任务;3.能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学习兴趣;2.能够体会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团结、友爱、互助、拼搏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公平、公正、同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概念;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学会应用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能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2.能够在合作中协作学习,提高小组效能。

1. 导入鼓励学生分享比例的经验,例如:如果一斤大米卖5元钱,半斤大米应该卖多少钱?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比例问题,然后进一步介绍比例的概念与应用。

2. 学习任务将班级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食品进行比例分配。

小组分工安排为:组长、记录员、测量员等。

首先,给学生介绍比例分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然后让学生尝试使用比例来为每个小组分配食品。

学生需要根据小组人数的不同来计算应分配给每位组员的食品量。

3. 合作探究在这一环节,学生需与同组成员合作,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的方式进行比例分配。

举例:学生选定面包为食材,测量分配前的面包重量,再确定每组成员的属于总体量占比,计算每个小组成员应分配的面包重量。

4. 呈现成果展示每个小组的成果,提出问题:是否分配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鼓励学生就分配合理性与公平性展开讨论。

5. 总结归纳在学生进行完上述任务后,总结分配中遇到的问题,对比例分配的各种应用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对比例分配方法的理解。

1. 教学方法评价通过小组合作与分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利用应用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掌握的知识。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比例与比例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2.能够利用比例进行数量关系的计算;3.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方法等教学资料;2.学生准备:练习册、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比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比例,举一些具体实例来说明比例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比例的性质,比例的性质有哪些。

Step 2 比例的定义与计算(30分钟)1.向学生讲解比例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计算,并利用比例计算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

Step 3 比例的性质(30分钟)1.向学生介绍比例的性质,包括比例的反比性、比例的可加性等。

2.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性质,并进行一些练习。

Step 4 应用实际问题(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Step 5 小结与反思(20分钟)1.对比例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性质进行小结,确保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2.与学生一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感想。

教学设计二:比例综合运用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2.能够利用比例进行数量关系的计算;3.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方法等教学资料;2.学生准备:练习册、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0分钟)1.向学生复习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常见的比例问题。

Step 2 比例计算的练习(30分钟)1.给学生一些比例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熟悉比例的计算方法;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决难题。

Step 3 比例的应用(30分钟)1.向学生介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商业比例、地图比例等;2.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如何正确找出比例关系、如何列出算式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2.难点: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3.教学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关键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数量关系转化为比例关系?2.呈现(10分钟)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选取部分问题进行讲解,强调解题关键。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这一节主要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本节课是对比例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和拓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比例知识解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实例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可能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比例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假设一个班级有男生和女生,男生的数量和女生的数量之间的比例是2:3,现在要根据这个比例分配一些物品,问如何分配?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比例知识解决。

这些问题可以包括分配物品、分配时间等。

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并运用比例知识解决。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应用。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总结按比例分配的规律,进而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应用。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并总结按比例分配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2.课件:相关的图片、实例和动画。

3.练习题:针对性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比例相关的图片,如衣服、食品等,引导学生回忆起比例的概念。

然后提出问题:“在这些图片中,哪些是成比例的?哪些不是成比例的?”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实际问题: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往乙地,另一辆汽车从乙地出发,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往甲地。

问:两辆汽车多久后相遇?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求解60x + 80y = 120的解,其中x表示第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y表示第二辆汽车行驶的时间。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按比例分配的方法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能解决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2.准备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个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呈现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并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训练。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理解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思路,能利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3.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意识、灵活思维过程中形成积极学习情感。

二、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1—64页内容,是学生理解分数与比的联系,已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是平均分的发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比的知识奠定基础2、学生实际: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本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灵活,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2)学生已经熟练理解分数与比的联系,已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3)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浓厚;(4)学校调整了清洁区和本班有三个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县运动会,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的实际和经历,为教学创造了素材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理念:1、联系生活,注重其应用性,真正体现“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2、张扬个性,鼓励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也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讨论和辩论,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思考问题。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宗旨。

(1)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隐藏在日历中的数学问题,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和提高课堂参与度;(2)游戏激趣策略:通过猜球和分乒乓球拍的游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3)情境迁移策略: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3-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3-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3-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3-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究等活动,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求比例尺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典型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例知识,能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例尺的方法。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很好地联系起来,对于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知识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究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如何将比例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知识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究等活动,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际问题素材、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总结按比例分配的规律,进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关系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难以发现比例关系的情况,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问题,找出比例关系。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将比例分配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勇于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如何发现和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分配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总结按比例分配的规律。

3.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5.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按比例分配.doc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按比例分配.doc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按比例分配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基本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学会评价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方法教学流程:一、导入1、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提问:仔细观察,请用一句话来描述下刚才的操作?生: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

师:这种分法叫什么?生:平均分配。

师:你能否用一个比来表示下平均分配?生:1:1师:这个比的前项后项有什么特点?师:如果我想取其中的一份,我可以怎样表达这一份?生:师:这里的2是什么?1是什么?生:2表示总份数,1表示其中的1份数。

2、要求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按3:1分配。

提问:平均分配行不行?学生操作。

提问:分成了几份?再说出几个数?3、再次要求学生拿出8本书,按3:1分配,该怎么分?学生操作。

4、通过刚才的几个操作你能想到什么结论?板书二、新课教学1、师:接下去我们来当一位小法官,事情是这样的:小赵、小张合伙开了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年终时,共创利润440万元,你认为他们应该怎么分配这笔收入呢?商量结果:平均分配,4402=2202、出示:如果当初他们在创办公司时,小赵投入的资金和小王投入的资金的比是3:1,那么一年后,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合理吗?你觉得该怎样分配,请你帮忙算一下年终后他们各得到多少万元?同桌商量反馈汇报,指名回答统一意见:平均分配不合理。

如果平均分配,肯定有人吃亏,有人不劳而获。

解决该怎么分配,学生独立动手做。

学生板演反馈:A.440=110B.440=110C.4404=110440=330440-110=3301103=3303、出示:如果当初他们在创办公司时,小赵投入的实际资金是45万元,小王是10万元。

年终后,他们的利润该怎么分配呢?引导学生得到一个怎样的比例进行分配。

4、经过核算,他们发现,还漏算了一位朋友小李,他在当初创办公司的时候也投入了33万元,年终后,这笔利润他们三人该怎么分配呢?引导学生得到三人连比进行分配。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得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把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得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把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口承诺用题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口答:1002=50(平方米)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如何分?(平均分)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如此分依旧平均分吗?在日常生活中,专门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明白还能够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连续研究分配问题。

(板书:分配)二、讲授新课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假如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2、提问:分谁?(100平方米)如何分?(按3 :2分)求的是什么?(求二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六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3、摸索:由假如按3 :2分配这句话你能够联想到什么?(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3/2倍(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2/3(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5(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2/5小组汇报结果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如何想的?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203=60(平方米)202=40(平方米)方法二、3+2=5 100 3/5=60(平方米)100 2/5=40(平方米)方法三、100(1+2/3 )=60(平方米)60 2/3=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方法四、100(1+3/2 )=40(平方米)40 3/2=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5、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什么缘故?(第二种,思路简捷,运算简便)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①求出总份数②各部分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③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率分派”教课设计教课内容:教材第58-59 页例 2、例 3 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 1-5 题。

教课要求:使学生认识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合理、灵巧地解答按比率分派的问题。

在解决实质问题的过程中,指引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沟通。

教课准备:课件。

教课过程:一、导入1.情形导入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同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拉萨路小学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图片)计算机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点,作为拉小的一员,你们想不想认识学校的电脑房是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评析:从生活中引入按比率分派,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旁。

】2.复习铺垫我们学校 2019 年只有一个计算机室。

发问:请你们猜猜看当时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能否是这样的呢?我们一同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 2019 年计算机房的条形统计图,48 台学生电脑和 3 台教师电脑。

)发问:你们能不可以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知识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 比 1。

48:3=16:1教师电脑和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 1 比 16。

3:48=1:16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教师电脑台数的16 倍。

483=16教师电脑的台数占学生电脑台数的。

348=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48(48+3)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3(48+3) =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

(电脑出示)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 16/16+1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 1/16+1 )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把总台数看作单位1。

)小结: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也就是说在电脑总台数中,学生电脑占16 份,教师电脑占 1 份,一共是17 份,学生电脑占总台数的,教师电脑占总台数的。

【评析:为后边学习按比率分派做铺垫。

】二、新授1.教课例 1(改编)2019 年我们面对四 ~六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普及课,这时学校为了知足学生的需求,又购进了一批电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合理、灵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勤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情景导入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拉萨路小学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图片)计算机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作为拉小的一员,你们想不想了解学校的电脑房是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评析:从生活中引入按比例分配,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复习铺垫我们学校2019年只有一个计算机室。

提问:请你们猜猜看当时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2019年计算机房的条形统计图,48台学生电脑和3台教师电脑。

)提问: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比1。

48:3=16:1教师电脑和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比16。

3:48=1:16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教师电脑台数的16倍。

483=16教师电脑的台数占学生电脑台数的。

348=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48(48+3)=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3(48+3)=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

(电脑出示)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16/16+1)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1/16+1)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把总台数看作单位1。

)小结: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也就是说在电脑总台数中,学生电脑占16份,教师电脑占1份,一共是17份,学生电脑占总台数的,教师电脑占总台数的。

【评析:为后面学习按比例分配做铺垫。

】二、新授1.教学例1(改编)2019年我们面对四~六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普及课,这时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购进了一批电脑。

(1)出示2019年的条形统计图。

(电脑出示:学生电脑104台,教师电脑8台。

)提问:一个计算机房能不能放下104台学生电脑?(生:放不下了)对!因此学校又建立了第二机房。

你们说说看,每个机房可能有多少台电脑?你们是怎么分的?我们学校没有平均分,而是根据需要,把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按照6:7来分配。

(电脑出示: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6:7)。

提问:你们能不能算算两个机房分别有多少台学生电脑?想不想自己先试试?学生尝试练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法。

104(6+7)6=48(台)104(6+7)7=56(台)提问:你是怎么想的?突出板书:104 =104 =48(台)104 =104 =56(台)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提问: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结: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6:7。

第一机房电脑台数占学生电脑总台数的,第二机房电脑台数占学生电脑总台数的。

把学生电脑的总台数看作单位1,用学生的总电脑 =第一机房学生电脑的台数,用学生电脑的总台数=第二机房学生电脑的台数。

这题可以怎样检验?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8+56=104(台)48:56=6:7通过检验,说明我们学校第一机房有学生电脑48台,第二机房有学生电脑56台。

我们求出了两个机房的学生电脑台数后,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

(电脑出示相应的条形)【评析: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比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放手让学生尝试,通过对多种解法的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

】(2)小结并揭题说明:我们刚刚解答的这个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出示课题:按比例分配)(指第二种解法)解答这类问题可以根据已知的比表示的份数关系,找出各种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把这个比转化为分数关系。

(在课题下板书:比分数),可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进行解答。

【评析:在学习例题的基础上揭示课题,自然、流畅。

】2.教学例2(改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019年我校开始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这时又对原有的计算机房进行了改造。

(电脑出示:2019年学校计算机台数情况的条形统计图。

共有176台电脑。

其中教师电脑20台。

)提问:看到这些数据,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电脑有156台。

)剩下来三个机房的学生电脑我们是这样分配的。

(电脑出示:第一机房、第二机房、第三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2:14:13。

)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进一步知道什么呢?那么三个机房分别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呢?自己算算看。

学生尝试练习。

板书:176-20=156(台)156 ==156 =48(台)(指第一步)为什么这步求出的是第一机房的学生电脑?156 ==156 =56(台)156 ==156 =52(台)答:第一机房有学生电脑48台,第二机房有学生电脑56台,第三机房有学生电脑52台。

(机动,如有学生提出其它解法,如第二机房:48 =56(台)等,要及时表扬,并进行讲解。

)【评析:解答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以及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脑出示:相应的条形。

)提问:这道题要先把什么给求出来?强调:当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时候,要先把分配的总量给求出来。

3.补充题(1)今年暑假我们学校先把第一机房的学生电脑捐给希望小学,然后又购进了一些学生电脑。

并将机房的设施进行了更新。

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

(电脑出示题目)出示:学校原有156台学生电脑,2019年学校先捐给希望小学48台学生电脑,又购进了57台学生电脑。

然后计算机信息中心将三个机房的学生电脑按照1: 1:1进行分配。

每个机房各有多少台学生电脑?提问:这题可以怎样解答呢?根据学生回答,电脑出示算式:156-48+57=165(台)165 ==165 =55(台)答:三个机房各有55台学生电脑。

提问:165 实际上就是求什么?(165的是多少?)提问:按照1:1:1进行分配就是相当于把学生电脑怎样分?(电脑出示三个机房的条形统计图)说明:平均分也是一种按比例分配。

提问:这题是平均分还可以怎么求?(1653)【评析: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平均分也是一种按比例分配。

】4.延伸提问:知道了三个机房分别有55台学生电脑,总共有165台后,你们还想知道什么?电脑出示:学生电脑教师电脑165 ?现在我们知道学生电脑和教师台数的比是33:7。

你能不能求出学校有多少台教师电脑吗?电脑出示:学生电脑教师电脑165 ?33 : 7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166 =35(台)答:学校有35台教师电脑。

提问: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学生电脑的台数,所以要求教师电脑有多少台实际就是求什么?因此,要把谁看作单位1?【评析:这个延伸练习,是为了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5.比较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对2019年2019年间学校计算机房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汇总情况吧。

(电脑出示:各年段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总台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对!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2019年2019年间学校电脑总台数在不断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视。

让我们一起来回首这几年学校计算机房的变化吧。

(配音乐,电脑出示:各阶段的机房照片。

)【评析: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

】三、拓展1.调查学生家庭有电脑的情况。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那么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我们的家庭对计算机教育是否也越来越关注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调查,好不好?请五年前,也就是你们上一年级的时候,家里有电脑的同学站起来。

(统计人数)那么,家庭里没电脑的有多少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怎样表示这一情况?(我们班家庭里有电脑的人数和没电脑的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它们的关系还可以用这样一个统计图来表示。

(电脑出示:2019年统计情况的扇形统计图)请现在家里有电脑的同学站起来。

(统计人数)那么,家庭里没电脑的有多少人?现在我们班家庭里有电脑的人数和每电脑的人数的比是几比几?(电脑出示:改成2019年情况的扇形统计图)看到这些变化,你们有什么想法?【评析:让学生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强烈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不断发展。

】2.补充练习老师这儿还有这么一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电脑出示:学校把122张软盘按照两个计算机兴趣小组的人数分配给各组。

第一兴趣小组有30人,第二兴趣小组有31人。

两个兴趣小组各应分得软盘多少张?)提问:用今天的知识能不能求出两个兴趣小组各应分得软盘多少张?学生练习,电脑出示算式。

提问:这题的比没有直接告诉你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小结:两个计算机兴趣小组分别有30人和31人,两个组人数的比就是30:31。

把122张软盘按照两个小组的人数分配给各班,就是把122按照30:31来分配。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没有直接出示比的情况下,如何来解决比的应用的问题。

】四、课后练习(设计方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生活中比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我这儿有一个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信息中心拟订的规划,准备将来再投资30万元,购进一批电脑。

(电脑出示:投资30万元,购进一批电脑)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愿组成小组,去了解我们本部、分部、分校的电脑配置情况。

再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帮助学校设计一个分配方案,根据需要,分配一下每部分可能需要多少钱?大约能买多少台电脑?并简要地说明分配的理由,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