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运动(第三课时)矫正版

合集下载

第三节地球运动

第三节地球运动

第三课时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2012年9月 18日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了解四季更替的规律和五带的划分【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课前预习】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此时段,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南半球。

②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此时段,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南半球。

③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且达到一年中的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④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且达到一年中的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⑤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平分)。

⑥赤道:全年。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随纬度变化规律:由向南北两侧。

a.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b.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C.春、秋分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规律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b.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中的的最小值。

六、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含义上划分:夏季:昼、太阳高度的季节冬季:昼、太阳高度的季节春、秋季:是冬、夏两季的。

③气候上划分(北温带的国家):春季月,夏季月,秋季月,冬季2.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是以和为界限,把地球粗略地分为、、、、五个热量带。

五带反映了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一、复习检测1.说出昼夜交替的形成与周期。

2.晨昏线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及其判别?3.地方时与区时有什么区别,如何计算? 4.日界线的含义是什么?5.说明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规律。

二、重难点突破 (一)重难点剖析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①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本身,因所在地的纬度而不同,其描述方式如图(以北半球为例)。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太阳直射点越靠近赤道的日期,昼夜长短相差越小,故我国国庆节(10月1日) 符合题意;香港在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故6月22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正午太 阳高度是低—高—低(直射时最高)。答案为(1)C,(2)A。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对应学生用书第18页)
解析:C 国际劳动节是每年的5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 并且黑夜继续延长,6月22日达最大值。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2.夏至日时,北京(40°N,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 . ° ° A.50° B.16°26′ C.73°26′ D.26°04′ . ° . ° ′ . ° ′ . ° ′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1.24 五带的划分,据图回答: (1)五带的界线分别为哪些? (2)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五带中的哪些带? (3)各带获得的热量有何不同?
答案:(1)北极圈是北寒带、北温带的分界线,南极圈为南寒带、南温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2)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3)热带最多,寒带最少,温带居中。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解析:3.D 4.B 5.D 本题考查冬至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及昼夜长 短变幅与纬度的关系。第3题,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 地昼长夜短,即昼长超过12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第4题,纬度 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春秋分除外),即昼长与夜长之差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 等长。按昼长与夜长之差从大到小排列即纬度从高到低。第5题,地球公转运动 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更替。 而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是由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并与公转 轨道平面呈一夹角,即66°34′(与黄赤交角互余),同时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 ° ′ 所致。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特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特点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 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 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为90。
二、黄赤交角
“三个基本不变”
“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 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 不变,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 ,总是自西向东。

23°26´ s
(3)太阳直射点南北移极限是________ (纬度)
。今天太阳直射点在__ 半球上。
某两位同学用如下实线和虚线两种图表示太阳直射点 的回归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北回归线 •
B
赤道 •

E•
A
C
南回归线
D

北回归线

赤道
G• H L•
南回归线 F•
K

1.B点代表的北半球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日。直射点 纬度是23º26`N。
2.A点代表的北半球节气是春分,日期是 3月21。日与A点 代表的节气相同的点有 E、G 。
3.两幅图中,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时段用字母
4.表直示射分点别一直是向A南→移B动和的G时→段H用。日期表示分别是6月22日到 12月22日。 5.今天,太阳 直射点在 北 半球,向 南(南、北)移动。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α 。目 前该角大小是 23º2。6´
2.决定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最南最北
界线的是图中的 α 角。
3.若α为20º则南回归线度数是 20。ºS β的度数是 70,º北极圈的度数应该 是 7。0ºN
三、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 地球表面太阳高度角为90°的 点。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编写人:王盘永审核组长:郑海燕审核主任:陈振强温馨寄语: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使用说明】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发言人准备发言。

4、学案在合作交流,纠错并标记(用不同颜色)后,上交检查【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小组探究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课前完成)(四)地球公转与季节①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半球,是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1.昼夜长短的变化②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半球,是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③春秋分:太阳直射,全球。

④赤道上:终年。

①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递减。

②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④春秋分:由向南北两极递减。

①四季的形成:除赤道外,同纬度地区,和随季节而变化,也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3.四季的更替②天文四季③气候四季(北温带)④中国传统四季二、典题解析1.右图为地球自转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A.M地的白天比N地短B.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N地C.当N地为下午7时,M地是次日上午5时D.M地大约3点钟日出,21点日落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是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往南极点,白昼越长;越靠近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M地的白天比N地长,但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N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3)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3)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1)夏至日(6月22日)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2)冬至日(12月22日)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某疗养院(北纬36°34′) ,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 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 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 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解析: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 正午太阳高 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度角 若此时该楼的一层能被太阳照射 的话,则各楼层都能被阳光照射。 求出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30°,两楼间最小距离应为 楼房影子 x=20×cot 30°=34.7 m。黄赤交 角变大为23°34′,则当地正午 答案:(1)34.7 m 太阳高度变小(29°52′),楼影 (2)楼距应增大 变长,两楼间距应增大。
温带范围变小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300 23026′
23026′ 300
温带范围变小
热带范围成 五带的划分
★黄赤交角越大,热带和寒带范围越 大,温带范围越小。
(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 规律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冬 至 日 ( 月 日 )
赤道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 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12 22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中图版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

中图版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

2.变化规律 (1)赤道地区:全年 昼夜平分 ;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加大 ;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2)北半球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 且纬度越高,昼越 长 ,夜越 短 。夏至日时,北半球昼最长夜 最 短 ,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 极昼 现象。冬半年正好相反。
HA=90°- =90°-(40°-10°)=60° 当太阳直射 B 点(10°N)时,C 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 是:
HC=90°- =90°-(10°+23°26′)=56°34′。
•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 (1)确定所在地的纬度,进而判断该地的
其他地理特征。 • (2)判断日影长短和方向。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的定义 太阳光线 与 地平面 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一天中, 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 正午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 。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 两侧 递减 。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零,说明此地在晨昏线上;若 小于零,说明此地此时为极夜。
我国西部地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 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 α,如甲图。乙图为该 小组绘制的春分日至冬至日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据此回答 下列问题。
• (1)乙图中的数码代号分别表示二分二至 日的竿影长度。其中反映北半球夏至日(6 月 22 日 ) 正 午 竿 影 长 度 的 数 码 代 号 是 ________。
节气 夏至日 冬至日 二分日
最大值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案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有些班级没有讲完地方时和时区,继续讲完。

教师:各位同学平时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水在进入下水道的时候是怎么下去的?(北顺)学生:教师:为什么呢?学生:教师: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转,会产生一种力叫做地转偏向力。

我们根据我们在北半球水进入下水道的方向推测出来,在北半球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向右偏。

相反的在南半球,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向左偏。

那么在赤道上呢?教师:找两位同学画求运动的物体的偏转方向。

偏移原因;偏移规律。

1.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以及静止的物体,不偏转。

2.偏移方向:面向物体的原方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例:黑龙江的中间位置为中俄的地界线(中间有一黑瞎子岛)长江入海口,(地图册P11)由于地偏力,将河道旁泥土带至河流中央,海潮顶托作用--三角洲。

例如:打靶、飞镖。

教师:刚刚学完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地方时的不同、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地球除了自转还有公转,现在来看看由于地球即会自转又会公转,对地球能产生什么影响?PPT:地球自转造成的昼夜交替,使在同一个地点,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不同。

晨昏线的太阳高度角=0°,直射点=90°,昼半球>0°,夜半球<0°。

教师:那在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学生:正午的时候。

教师:所以我们把在正午,也就是12点,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角称之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这里由于太阳直射在赤道,所以在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

PPT:演示图(同一个地方的不同角度的太阳直射演示图。

)教师:得出这个时候太阳直射在赤道,这个纬度的太阳高度小于90°。

这时太阳直射赤道,在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

PPT: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在不同时刻太阳的位置。

在赤道上,太阳高度为90,在30°N上,他的正午太阳高度为多少呢?这里有一个规律。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3 昼夜交替现象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3  昼夜交替现象

三、昼和夜的表达方式
太阳高度角实际上是光线和照射点切线的夹角。
夜 半 球 昼 半 球
任一瞬间,各地所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 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 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夹角,也就是看太阳的仰角
晨昏线就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昼半球 太阳高度角(h) h>0° 表示意义 太阳在地平线以上
太 阳
夜 昼
平 行 光 线
一、昼夜形成的原因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太 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 由此产生了昼夜。
探究活动二: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呢?
有多少种可能?
我们提出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各种运 动形式,都能说明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运动形式一: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运动形式二: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但地
球本身不自转
运动形式三:地球在自转 运动形式四: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二、昼夜交替的原因
1、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地球的一面向着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白天)
另外一面背对着太阳(黑夜)
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不会有 昼夜现象?会不会有昼夜更替现象?
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会有昼夜现象。因为昼
夜现象是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这一现象决 定的,与地球自转无关;昼夜更替现象也会 存在,但更替的周期将会长达1年。假如这样, 地球上就不会有今天的面貌了。
A
B
C
晨线 A
A
昏线
S
N B
C
B
昏线
晨线
18:00 昏线
24:00 (0:00)
N
晨线 6:00
12:00
(1)晨线与赤道相交处的时间是6时,昏线与赤

《地球的运动》精品课件(第3课时)

《地球的运动》精品课件(第3课时)
北北 半半 球球 秋冬 分至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时间
昼夜长短情况
夏半年
北半球 冬半年
春秋分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讲授新课
夏半年
时间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昼夜长短情况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
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夜越短;南半球反之。
②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 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纬66034′ 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南纬66034′ 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北半球 冬半年
春秋分
自秋分日至春分日
①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
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短, 夜越长;南半球反之。
②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 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北纬66034′ 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南纬66034′ 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3月21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全球昼夜平分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Thanks !
敬 请 指 导!!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讲授新课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我国南方地区的楼房间距和北方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为 什么? 提示:我国北方地区的楼房间距大于南方地区。因为我国北 方的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物体形成的影子较长 ,为了获取充分的太阳光照,所以楼房间距较大。 2.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堂屋一年中什么时候正午室内的光照 面积最大?为什么? 提示:冬至日。因为冬至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 小值,所以到室内的太阳光照面积最大。
二、讲授新课
(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还引起各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变化

第三节地球运动第3课时

第三节地球运动第3课时

第三课时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2011年9月日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了解四季更替的规律和五带的划分【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课前预习】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此时段,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南半球。

②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此时段,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南半球。

③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且达到一年中的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④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且达到一年中的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⑤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平分)。

⑥赤道:全年。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随纬度变化规律:由向南北两侧。

a.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b.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C.春、秋分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规律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b.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中的的最小值。

六、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含义上划分:夏季:昼、太阳高度的季节冬季:昼、太阳高度的季节春、秋季:是冬、夏两季的。

③气候上划分(北温带的国家):春季月,夏季月,秋季月,冬季2.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是以和为界限,把地球粗略地分为、、、 、 五个热量带。

五带反映了 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课堂探究】一、复习检测1.说出昼夜交替的形成与周期。

2.晨昏线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及其判别?3.地方时与区时有什么区别,如何计算? 4.日界线的含义是什么?5.说明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规律。

二、重难点突破 (一)重难点剖析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①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本身,因所在地的纬度而不同,其描述方式如图(以北半球为例)。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课前预习学案 杨烨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四季五带划分和形成的原因。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互动探究】1.读“夏至日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此时昼长的分布规律是 (3)此时昼夜平分的纬度是 ,极昼的纬度范围是 ,夜长为24小时的纬度是 。

2.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时间为北京时间),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A. 乙和丁B. 甲和乙C. 丙和乙D. 甲和丁(2计算丁地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A.7时 15时 B.5时 17时 C.5时 15时 D.7时 17时3.地理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努力培养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下图为安徽省某校学生正在进行的地理实践活动,据此,完成以下题目。

(1)图中学生可能在测量()A.当地经度 B.日出的时刻 C. 日地距离 D.正午太阳高度(2)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B.淮北的白昼比海口短C. 蚌埠(33°N)的正午太阳高度比黄山(30°N)大 D.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4.读下图,甲楼房位于北纬21°34′,欲在乙处建一新楼,如保证乙楼房全年采光充分,甲、乙楼距x最小应是( )A.10m B.15m C.20m D.25m当堂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2010烟台高一检测)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读下图回答3-4题。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3课时)夏小军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3课时)夏小军
及图示 • 3.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地转偏向力
• 分小组活动:阅读课本P18“地转偏向力”, 讨论地转偏向力的受力物体,方向,大 小.
地转偏向力的地理意义
• 1.河流左右岸差异 • 2.影响气流 • 3.影响洋流
地球的公转
• (一)地球公转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公转速度——近日点(每年1月初)最快,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课前热身
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 作为中央经线? 2、哪两个时区合二为 一? 3、北京位于哪个时区? 4、北京时间为9月19日 9:00时,求纽约(西五 区)和东京(东九区)的时 间?此时,国际标准时 间(中时区)是多少?
课堂学习目标
• 1.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速度、方向、周期
远日点(每年7月初)最慢
பைடு நூலக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23.5°
公转意义下回分解

【七年级】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七年级】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七年级】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七年级】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地球运动第3课【重点】1.旋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3.四季生成和五区划分4.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困难]1.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2.用事实解释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地理现象【过程】(介绍新课程)今天我们四人一组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请同学们准备好小地球仪(每组四个)、硬纸壳(提前准备好的四个)、十字光源(自制)、短绳、刻度尺等工具。

(教授新课程)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之一,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66.5度的夹角;之二,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老师指出了地球在轨道上的公转,并在讲台上安排了地球“三分之二至点”的四个位置。

请同学们在课桌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个位置,将自制的十字光源放在四个地球位置中间,观察太阳直射情况。

与老师一起画一张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并在讨论时填写表格内容。

地球公转示意图填写下表: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的纬度北半球昼夜长短获得太阳光热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小组活动:用硬纸壳做晨昏圈,套在地球仪上,用细绳量出不同纬度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并换算成时间:赤道(0度)、北纬40度、北极圈(北纬66.5度)。

在表格中填写测量结果:归纳:由于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使太阳知识点一年内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从而引起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使得地球上各地不同时间获得太阳光热不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和五带,下节课我们讨论。

[黑板设计]三、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1.3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1.3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通过自转方向可知
弧NAS是:晨线
A
N
S
通过自转方向可知
B
弧NBS是:昏线
全球昼夜平分
S
夏至日
aN
23 °26 ′
o
冬至日
N c 23 °26 ′
Sb
通过自转方向可
知弧aob是:晨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
o
dS
通过自转方向可知弧
cod是:晨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
晨昏线(圈)的运动过程
(1)方向:由东向西15°/h
春秋分 夏至
冬至
晨昏线切面过地 心、与太阳光线 垂直并平分赤道。
3、用太阳高度表示昼夜情况
昼半球:太阳高度>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 直射点上:太阳高度=90°
五、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地球自转的意义:使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
偏向的规律
①北纬23°26′和东经120°90° ②南纬23°26′和东经60° E ③北纬23°26′和西经120° ④南纬23°26′和西经60°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课后作业
1.画出自转、公转的方向,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日期 2.用阴影表示二分二至日的夜半球
东岸
2、哪边河岸的潮
水更壮观?
西岸
孟加拉湾
本课小结
四、昼夜的更替
1、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2、晨线、昏线的判断 3、用太阳高度表示昼夜情况
五、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南“左”北“右” ;赤道不偏转
课堂测验
1、画图及填空:
(1)在图中绘出晨(昏)线,
并注明是晨线还是昏线。

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运动(第3课时) (共19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运动(第3课时) (共19张PPT)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
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所以,在天文地理学上把23°26′N 的纬线和 23°26′ S 的纬线称为北回归线和南回归 线。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 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我们所用的公历(阳历)一年 365 天就是由此而来。
公历中规定每 4 年中有一个闰年(在二月份加一天),而在 400 年中又减少 3 天(凡 是能被100 整除而不能被 400 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是根据其尾数得来的。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地球的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 自转和公转规律:自西向东
地球是以什么样的状态绕日运动?
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地轴与赤 道平面垂直(90°)
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地轴与 黄道平面斜交(66°34′)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23°2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近日点和远日点。 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动画或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 能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分析黄赤交角存在的原因。 能正确表达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教学 内容
地球不停地自转,不仅使昼夜不断地交替,产生了地方时,而且还产生了一种地转偏向力。 受这种力的影响,凡是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要发生一定的偏转。 (引导)物体在前 进中怎样发生偏移呢?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来解释说明(投影图片)通过观察、分析我们 可以得出沿地表做水平方向运动的偏向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 偏转。注意:一定是顺着物体前进方向。这就如同我们在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 一定要靠右行(北半球)。这种偏转现象对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 气流和水流表现得最为明显。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地球运动第三课时教案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地球运动第三课时教案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地球运动第三课时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迷信的宇宙观,宇宙中一切的天体都在不时地运动。

2.培育先生树立辩证唯心主义的思想观,了解事物之间是联络的、开展变化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正确罗列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发生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罗列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发生的天文现象。

教法与学法教法:读图剖析比拟法调查研讨法案例剖析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探求学习法、协作学习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活动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批
注课堂回忆:上一节课我们学习
了地球的公转,那自转和公转的关
系是什么呢?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由于地球是倾斜的,所以黄道
面与赤道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称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目前是23度
26分。

昼夜交替的缘由:地球的自转
〔3〕判读,如何来区分确定晨
线和昏线?
培育先生自主学习及
总结观察的才干。

经过图示增强记忆,
提高先生的读图剖析
才干。

增强先生的协作探求
才干,提高学习的积
极性。

名师课件1-《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

名师课件1-《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

0
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给出新颖、鲜活的运用
案例,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后概述四季
和五带的划分。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课堂导入
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1.放暑假和放寒假时,白天的时间一样长 吗?为什么? 2.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一天
0
之内它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 3.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你知道吗?
0
C 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D 是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例3:下图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 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 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 )。
0
A.甲
B.乙
C.丙
D.丁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该区域H在一年中 既不是最大,也 不是最小
该区域H达到 其
0
一年中最小值
夏至日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0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 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该区域H达到其 一年中最小值
该区域H在一年中 既不是最大,也 不是最小
0
该区域H达到其
一年中最大值
冬至日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2)夏至日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90°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内是极昼
0
南极圈及其以内是极夜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3)冬至日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内是极夜 南极圈及其以内是极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球运动(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出地球运动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等一般特点,识记恒星年、回归年等基本概念
(2)通过读图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以及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状况
(3)理解黄赤交角的含义和由黄赤交角的存在而造成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能够阐述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相关演示活动的学习,比较并概括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
(2)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动手描绘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理解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学习,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异同
(2)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远日点和近日点的速度比较
(4)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
【课时】1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一、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向。

2.周期:,其时间长度为。

3.轨道:近似正圆的。

(1)每年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速度。

(2)每年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速度。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和,交角,目前是。

1
2.太阳直射最北到达,最南到达。

(1)北半球太阳直射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

到了,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

到了,太阳直射赤道。

到了,太阳再次直射北纬23°26′。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

(2)南纬23°26′称为,北纬23°26′称为。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叫做。

活动:按步骤画出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例题分析】
1.在右边地球公转示意图中,A、B、C、D分
别表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
填空:
(1)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
(北半球)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
表示。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
是。

(3)位于B段时,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南或北)移动,公转速度变化特点是
是。

(4)位于D段时,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南或北)移动,公转速度变化特点是
是。

(5)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段,且向_______(南或北)方移动。

(6)在图中绘出地球自转方向。

【课堂训练】
1.自主学习与测评P8第12题
2
2.自主学习与测评P13第11题
3.自主学习与测评P20第20题
4.自主学习与测评P21第31题
5.自主学习与测评P21第32题
【课后巩固】
读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
B、黄赤交角是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造成的
C、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D、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
4.7月21日,太阳直射点大约在( )
A、20°N
B、25°N
C、15°N
D、10°N
2008年12月18日10时18分(东五区时间),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从中山站出发,前往冰穹A地区建设中国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

5.科考队出发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下图中的
3
4
C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恒星①是 星;角②的角度
是 ;平面③的名称是 ;
7.
(1)图中A 、B 、C 、D 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其中A 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B 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2)当地球运行到C 点时,公转速度较 ,北半球正处于 季。

(3)当地球运行到B 、D 点时太阳直射在 上。

教学后记:
学习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