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牵一发而动全身——例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1)
牵一发而动全身——例谈高中古诗词教学的主问题设计笔者听过不少课上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的高中古诗词教学公开课,细细复盘后发现,恰恰是师生之间的细、浅、滥的所谓的问答支撑起了课堂的繁华,这样的问答不但将古诗词的美感肢解殆尽,而且无法达成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进而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目标。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无效课堂问答,是因为授课者缺乏顶层设计古诗词教学主问题的意识。
那什么是高中古诗词教学的主问题呢?余映潮老师说:“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
它指的是语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1] 因此,所谓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的主问题就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以古诗词文本及学生实际为依据,从整体出发,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味、创新审美等而进行顶层设计的中心问题、关键问题或主要问题。
它必须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它应该“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2]那么,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怎样才能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呢?下面,笔者根据古诗词课堂教学实践结合实例谈谈体会。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切入角度(一)从诗词的关键处设计主问题所谓的关键处就是解读诗词的关键点、焦点、重点或难点等,它可以是诗词的题目、注解、诗(词)眼,也可以是揭示诗词情感变化的词句或主旨句等。
抓住关键处,就等于占领了解读诗词的“战略高地”。
所以,若能精准抓住诗词关键处并设计出带有全局性的主问题,定能轻松引导学生掌握诗词主要内容,培养他们探究诗词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诗词概括能力。
下面以从诗词的题目切入设计主问题为例谈谈。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可见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额头、窗户、眼睛,它富含着诸多信息。
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就蕴含了地点、事件信息,柳中庸的《征人怨》蕴含了思想感情倾向和诗歌类别信息,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蕴含了事件、描写对象信息。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燕歌行(并序)》。
(2)理解诗文的内容和主旨,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领略诗人的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欣赏和理解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思考,培养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和平,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诗中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的分析。
3. 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意象和情感的深入把握。
3.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高适的背景和作品风格。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的题目和序言,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内容,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重点解析诗中的难句、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感悟诗文的主旨。
(2)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燕歌行(并序)》。
2. 写一篇关于《燕歌行(并序)》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类似的边塞诗进行鉴赏,分析其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提高思维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让学生感受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增强情感体验。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更可以培养情感、审美和语感。
古诗词的鉴赏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积累。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之前,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作品,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课堂讲解、范例赏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其语言精炼、意蕴深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和鉴赏。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词语解释、语言运用、句式仿写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注重情感认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理。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觉悟。
四、多维度解读古诗词鉴赏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理解。
除了注重语言表达和情感认知外,还要关注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意义。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现场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多维度上理解古诗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情感认知和多维度解读。
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高中生古诗阅读部分教案
高中生古诗阅读部分教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面对枯燥的课本和考试的压力,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将分享一份针对高中生的古诗阅读部分教案范本,以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这份教案中,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古代诗歌的意境与韵味,掌握基本的古诗词阅读技巧,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作。
接下来,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可以选择不同朝代、风格各异的古诗词,如杜甫的《春望》、李白的《静夜思》等,这些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注重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的结合。
通过讲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作者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句的理解与感受,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古风音乐、相关画作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此外,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书面考试,还可以通过口头报告、诗词朗诵会等形式,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更能激励他们深入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忽视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仿写或创作属于自己的诗句,这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更深刻地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最后,教师应当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活动既有趣又有效。
总的来说,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古诗的海洋中遨游,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为未来的人生旅程增添一份诗意。
这份教案范本只是一个起点,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一章:《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毛泽东,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沁园春·长沙》)。
第二章:《荆轲刺秦王》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荆轲刺秦王》。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李白,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荆轲刺秦王》)。
第三章:《登高》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高》。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杜甫,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登高》)。
第四章:《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课程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现如今许多高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如何有效地教授高中古诗词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讲解背景、讲述作者生平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诗词朗诵比赛、诗词欣赏会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古诗词的实践活动。
古诗词并不是死板的文字,而是活泼的语言。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诗词创作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动手尝试写诗作词,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古诗词的朗诵比赛、诗词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注重古诗词的跨学科教学。
古诗词与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将古诗词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哲学思想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古诗词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赏析古诗词中的意境、情感,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语言描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实践活动、跨学科教学和情感体验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希望语文教师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古诗词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倾力打造高中语文趣味课堂——以古诗词鉴赏教学为例
、
课 前激 趣 —— 语 文 昧 的激 发 点
良好 的开端是成 功的一 半 。古诗词 鉴赏 教学 亦是如此 , 课 堂开篇往往是 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第一印象。 作为一堂课 的开始 , 导入 方 式 运 用 的得 当与 否 ,导 语 精 彩 与 否直 接 关 系 到 该 节 课 的 质 量 和效 果 。语 文 教 师 要 根 据 古 诗 的 不 同 , 取 不 同形 式 的 引 采 导方式 , : 如 图片展示 、 放音乐 、 播 讲故事 、 质疑等 。语 文味的课 堂以激发学生学 习语文 的兴趣为宗 旨。好 的导 人方式如同一支 兴奋剂可以迅 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使学生兴趣高涨 , 带着强烈 的好奇心进入 自觉学 习状态 , 而使得课堂丰富多彩 。 从 充满语文 味。通过教 师精心设计 , 创设 情境 , 课前激趣 , 寻找到语 文味教 学 的激发点 ,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前就得到兴趣和情感的涌 动, 充分体现 出了语文的人文性 特点 。
的意境 , 而补充诗人有 意留下的空 白, 从 还原诗歌的场景 , 获得 更高的审美享受 , 获得 语文 味的美 。比如贾 岛《 题李凝幽居》 中 有“ 桥分野色 , 石动云根” 句诗 , 过 移 两 只有 让 学 生 展 开丰 富 的联 想 , 能理 解 透 彻 、 赏 到 位 。古 诗 词 的 句 子 结 构 通 常 很 特 殊 , 才 鉴 形式与一般文体不 同 , 比如 : 杜甫 的诗句 :香稻啄余鹦鹉粒 , “ 梧 桐栖老凤凰枝” 是 典型的“ 就 颠倒 语 序 ” 。这 种 结 构 的句 子 除 了 是 为 达 到音 韵 押 韵 的 要 求外 , 常 是 为 了 营造 一 种 虚幻 的意 境 。 通 所 以 , 序 的 调 整不 只是 为 适 应 声 律 的要 求 , 语 它还 包 含 其 他 的意 义, 那就是把句子改成诗的语言 , 增加 了诗的味道 。教师应指导 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反复的品读 , 只有 在慢慢咀嚼 、 仔细品读中才 能悟 到语 言文 字 的 魅 力 , 会 到 语 文 浓烈 的人 文 情 怀 。 体 语 文 味课 堂 教 学 要 求 教 师要 激 发 学 生 对 古 诗 词 的 兴 趣 , 领 略诗人 的别样情怀 ,徜徉在古诗词的海洋里体会古 涛语言文字 的 “ 言 之 美 , 尽 之 意 ”这 无 疑 充 满 了浓 浓 的语 文 味 。 无 无 ,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案例素材整理]“温柔敦厚,诗教也。
”《课程标准》中指出:”加强诵读涵永,在诵读涵永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教学古典诗词不应该是机械的、生硬的,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到底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分析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对症下药。
我想让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进而养成基本的欣赏能力,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就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
既然同学们如此喜欢流行歌曲,我细致地做了搜集和整理,通过考察发现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古诗词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存在古今情感的共通性,并且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体现在音乐和文字(歌词)两个方面。
我先说音乐的融合。
在这类作品中,作曲者并不拘泥于古曲,而更多的是根据今人的审美趣味进行再创作,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找结合点。
就是说,既有意识地吸收中国古典音乐,同时又引入现代音乐元素,在曲式、配器、演唱等诸多方面都能给人一种现代感,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
一些传唱较广的古典诗词歌曲,如《别亦难》(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枉凝眉》、《葬花吟》(电视剧《红楼梦》插曲,曹雪芹原词)、《滚滚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插曲,杨慎《临江仙》词)等,也都具有上述特点。
应该说,在这种音乐的融合中,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作曲家才情的高下往往可以决定歌曲的成败。
实际上,为古典诗词谱曲较之为一般的歌词谱曲具有更大的难度,对作曲家的文学修养、音乐修养、审美水准有着更高的要求。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一章:《登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登高》这首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登高》的诗意,背诵这首诗。
2.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参考资料。
2. 学生预习《登高》这首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朗读《登高》,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3. 教师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句的意义。
4. 学生讨论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背诵《登高》。
2. 写一篇关于《登高》的诗意解析文章。
第二章:《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
2. 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豪放洒脱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背诵这首词。
2. 难点: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参考资料。
2. 学生预习《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
3. 教师讲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词句的意义。
4. 学生讨论词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 写一篇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解析文章。
第三章:《赋得古原草送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作者:李瑞华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07期摘要:高中古诗词是高中语文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来说,也是学习难度较大的部分,所以教学效果普遍不是很理想。
初中阶段的古诗词鉴赏,重点在古诗词感情的整体把握和诗句、词的赏析。
艺术手法方面,重点在掌握修辞手法。
故初中阶段的古诗词鉴赏难度并不大。
进入高中阶段,古诗词难度增加,鉴赏要求也有所提高。
大多数高中生用初中阶段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习惯来学习和欣赏高中古诗词,对艺术手法等鉴赏角度含混不清,从而对课内古诗词掌握程度较低,对课外古诗词鉴赏更是无从下手。
本文结合昆明市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提出一些问题及设想,试图将混合式学习理论运用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以期找到有效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昆明市高中语文课本采用人教版,整套课本课文数量不多,但古诗词所占比例却很大。
另有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其中有大量古诗词是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
所以,整个高中阶段,古诗词鉴赏既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目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如下:(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笔者在进行学情分析环节时发现,希望老师授课能够幽默、多讲故事,是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老师的期望。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生,受到了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视觉冲击,普遍缺乏冷静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因材施教,适时改变教学方法。
根据目前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来看,很大一部分语文老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不高。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然是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直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枯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如《离骚》,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和传承优秀的古代诗词文化。
当前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对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不足等。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效果,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提出优化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高中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实践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掘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升其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研究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更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
通过深入探讨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可以为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成长的活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目的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当前高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水平。
通过实践研究,旨在为高中古诗词课程的改革和提升提供实际可行的建议和借鉴,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通过对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深入研究,还可以探索如何在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资料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一:笔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
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
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
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二: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文艺委员许燕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教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提升口语表达和朗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衣:《诗经》中的一首战歌,表达了战士们英勇战斗、团结一心的精神。
2.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创作的脍炙人口的长篇抒情诗,描绘了春江美景和游子思乡之情。
3. 将进酒:唐代李白创作的豪放派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背诵指定的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法: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本节课将学习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诗词:分析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3. 示范诵读: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5. 实践演练: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诵读展示:学生上台展示诵读,评价其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诗词的背诵和文学鉴赏练习。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词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邀请诗人讲座:邀请本地诗人或专家来校讲座,分享诗词创作经验。
3. 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古代诗词鉴赏》教案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古代诗词鉴赏》教案导语:本教案是为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古代诗词鉴赏》设计的教学方案。
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该教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每个部分都有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安排,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分析古代诗词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3.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4.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技巧;3.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4.名篇赏析和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包括:1.课前导入:通过讲解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起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2.课堂讲授:通过诗词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讲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技巧;3.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思维能力;4.名篇赏析:以中国古代名篇为例,展示古代诗词的魅力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5.课后作业:布置作文或诗词创作任务,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古代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鉴赏和欣赏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
2.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4. 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和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衣》:学习并背诵《无衣》,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春江花月夜》:学习并背诵《春江花月夜》,欣赏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将进酒》:学习并背诵《将进酒》,分析诗中的豪放情怀,感受诗人的豁达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古诗词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诗的背景、意象、寓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 诵读法: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提高记忆效果。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古诗词的重要性和价值。
2. 讲解《无衣》: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 诵读《无衣》: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4. 分组讨论:《无衣》的诗意和情感表达,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无衣》的教学内容,布置作业:背诵《无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诵读效果:检查学生对《无衣》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效果和诵读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无衣》的理解和感悟,评价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内容1. 《离骚》:学习并背诵《离骚》,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哲理,分析诗人的政治理想和人格追求。
2. 《氓》:学习并背诵《氓》,通过诗中的叙事和抒情,理解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词鉴赏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古诗词学习,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历史和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的产生与发展1. 了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习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第二单元:诗歌的韵律与节奏1. 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
2. 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类型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方法。
2. 采用诵读法,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的特点、魅力。
四、教学步骤1. 诗词的产生与发展:讲解诗词的起源、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类型及作用。
3. 诗词鉴赏:通过对具体诗词的鉴赏,使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诗词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课堂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拓宽知识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词诵读能力:通过课堂诵读,检查学生的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诵读能力。
2. 学生诗词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学生诗词创作能力: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2. 参考书籍:《古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词选读》等3. 网络资源:古诗词网站、诗词鉴赏博客等4. 音频资源:古诗词诵读音频、古筝音乐等5. 视频资源:古诗词朗诵视频、诗词解读视频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2课时2. 第二单元:3课时3. 诗词鉴赏:4课时4. 诗词创作:2课时5. 课堂讨论与交流:每课时预留10分钟八、作业与练习1. 诵读作业:每天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诵读,注意把握韵律和节奏。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古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句、意象等,让学生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知识,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无衣:理解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豪情壮志,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春江花月夜:欣赏诗中的美景描绘,理解诗人的感慨和哲思,学习诗中的对仗和韵律。
3. 将进酒:领会诗中的豪放情怀,分析诗中的象征和寓意,掌握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诗句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采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分别对每首诗进行逐句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针对每首诗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
4.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让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对本节课学习的每首诗进行阅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通过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解析、修辞手法的识别以及审美情趣的展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调查报告,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古诗词原文及其注释版本,便于学生查阅和理解。
2. 与课程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简介、历史背景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图片、播放朗诵音频等,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一:笔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
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
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
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二: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文艺委员许燕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古诗词鉴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立足学生,分析原因,因势利导。
鉴于此,本文围绕以下几点展开:探明学生课堂兴趣不高的原因,针对学生展开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教授方法,引导他们灵活迁移运用,学活古诗词。
关键词:原因探寻;课堂实践;激活学生;传授方法;灵活迁移;学活古诗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5312(2015)21-0199-01
一、案例背景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思想,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思想,这种思想曾孕育了一代代名家大师,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为真理、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学好古诗词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感受到的不是享受,而是痛苦。
看到学生迷惘、无奈的表情,这不禁让我深思,是诗词离我们学生的时代久远了,让学生难以产生共鸣,还是其他原因?
二、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很普遍,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语言演变因素。
古诗词流传至今,具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文言字词的不断演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给学生一种古怪深奥、难以理解的视觉压力,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增大,兴趣不高。
2.课堂教学因素。
从教的方面看,许多教师知识积累有限,课外也缺乏深入钻研,教学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当然难有新颖的设计、拓展,吸引学生,难以有效地驾驭课堂。
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传统的释字译句,背诵检查,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导致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据调查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古诗词的教学方式不满意,也因此有许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厌恶感。
从学的角度看,有的学生对学习古诗词不感兴趣,主要是学习不得法,没有深入到文章深处,体味不出其中的乐趣,从而滋长了古诗词不易学的畏难情绪。
长此以往,便导致了古诗词教学的费时低效的局面。
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状况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皮亚特也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见,在学生智力因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想
方设法去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质量。
三、案例描述
针对学生的现状,我采取了如下教学实践。
(一)导入新课
尽量用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语言导入作品内容,拉进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或借用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歌曲、格言激情导入,让学生觉得诗歌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并非离我们所处的时代久远,勾起他(她)们阅读的兴趣。
如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让学生听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学生不是拒绝古典诗词,而是沉浸于情境之中,就此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如在教授《梦游天姥吟留别》时,由结合现实理解主旨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引出作者,由人而入文,顺理成章地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抓好教学目标,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后,要明确教学目标,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消耗在语文教材教法和花样百般的教学形式上。
很多老师上新课文时,往往很少考虑“教什么”,而愿意在“怎么教”上大做文章。
殊不知,一旦“教什么”偏离了语文的轨道,再丰富的过程准备,再精深的教学技术,也只能是天马行空,南辕
北辙。
学生在一节热闹的课堂中走出来后,可能留下的东西很少,再次面对相似的诗词依然陌生,依然无从感悟,自然无从激起学习的兴趣。
但如果依据正确、有效的“教学目标”或“课时任务”开展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能迁移运用,自然能激起学习热情。
(三)教授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学会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
首先,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意象,找出诗歌的意象,按照一定的逻辑连缀意象,发挥想象还原画面,感受画面的特点,从而置身诗境明了作者的情感。
但在教授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还是会遇到一些困惑,无法走进诗境,这时老师就要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结合生活的经验把学生引进作品的情境,消除对诗歌的畏难情绪。
例如我在教授屈原的《湘夫人》时,学生一看到这篇文章就从心底产生抵触情绪,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下面的句释明了大意,在此前提下,学生还是难以明了第三节构建房屋的内容,这时我就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想,如果生活中有一个你很在意、很重视的人,你在给他(她)礼物时,会准备怎么做?同学们立即会感受到,会很重视,会用心准备。
自然明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结合作者和背景,自然明了作者的意图。
内容解决了,
背诵又成了学生的拦路虎,我又引导学生,让他们画构建房屋的结构图,先有构建、再有室内的装饰,再有周边环境的营造。
结合内容,文章背诵也不再颠三倒四了。
一篇艰深难懂的文章,在一步步由易到难的化解中得以解决,自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鉴赏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外乎是个例子。
”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己领悟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鉴赏能力。
现代课堂教学也要求:“以学生为起点,又以学生为归宿,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去领悟知识,学会方法。
”所以,我尝试着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通过自己独立的学习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创设使学生能够深入探究、自主讨论、愉快合作的课堂教学情境。
在和谐、合作、探究中提高鉴赏能力,自然也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激情。
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激情慢慢在回升,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四、案例思考
综上所述,在一个不断走向开放的语文课堂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改变,该明确就明确,该放就放。
同时我认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活的学习,既要能钻研教材深入课堂,又要能结合生活走出课堂,让学生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到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激发了他(她)学习的激情与兴趣。
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
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因此我认为把诗词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
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