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证
中医淋病名词解释
中医淋病名词解释1. 什么是淋病?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也称为淋菌性尿道炎。
它是由淋球菌(一种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淋病可以影响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孕症、盆腔炎和输尿管狭窄等。
2. 中医对淋病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淋病被归类为“淋证”。
淋证主要表现为尿道刺痛、尿频、尿急、尿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与西医的淋病症状相似。
中医认为淋病是由湿热、寒湿等因素引起的,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治疗淋病。
3. 中医淋病名词解释3.1 淋病淋病是指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侵犯泌尿生殖系统,导致尿道炎症和尿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3.2 淋病的病因淋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淋球菌的感染。
淋球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
性伴侣之间的不安全性行为、多次性伴侣、性伴侣感染淋病等都是淋病的高危因素。
3.3 淋病的症状淋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尿道刺痛、尿频、尿急和尿道分泌物增多等。
男性患者还可能出现尿道口红肿、尿道口溃疡等症状。
女性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炎症等症状。
3.4 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淋病主要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清热解毒,祛除湿邪等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金银花、黄芩、连翘等,可以通过煎剂、丸剂、药膏等形式使用。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5 淋病的预防措施预防淋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包括使用安全套、与固定性伴侣进行性行为、定期进行性传播疾病的筛查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预防淋病的重要措施。
4. 总结淋病是一种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中医将其归类为淋证,并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治疗。
预防淋病的关键是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中药治疗和饮食调理,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最重要的是,及时就医并接受规范的治疗,以避免淋病引发的并发症。
2.淋证
膏淋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不 甚,形体日见消瘦,头昏无力,腰膝酸软,舌 淡,苔腻,脉细无力,为脾肾两虚,气不固摄。 宜补脾益肾固涩,用膏淋汤(生山药、生芡实、 生龙骨、生牡蛎、大生地、潞党参、生杭芍)。 脾虚中气不足者用补中益气汤; 偏于肾阴虚者用七味都气丸;偏于肾阳虚者用 金匮肾气丸。
淋
证
一、概述
【病证概念】 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 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名称与分类】 ①按病因命名:气淋、劳淋、子淋、寒 淋、冷淋、老人淋。 ②按症状命名:石淋、血淋、膏淋、热 淋。 ③按病性分类:虚淋、实淋。
【病证历史简介】 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 《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称此病为“淋”、“淋 閟”。其中“淋”为淋沥不尽,如雨淋而下; “閟”通假“秘”,不通之意。此时已经明确 认为淋证为小便淋沥不畅,甚或闭阻不通之病 证。 提出病因与“热”有关:《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篇》:“热至则……淋閟之病生也。”《素 问· 至真要大论》“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 于热。” 《灵枢· 口问》:“中气不足,则溲便为之变”。
病性:有虚、有实,且多见虚实夹杂之 证。邪气阻滞膀胱气化者为实,而病久 耗伤气阴,损伤脾肾者为虚;更多的是 湿热未尽而正气已损的虚实夹杂之证。 病机转化:初起多为湿热之邪为患。因 热甚可灼伤血络;或湿热久羁而煎熬成 砂石;或煎熬水液而稠如膏脂;或热邪 灼阴;或壮热食气;或湿困脾气等等, 造成不同的病机变化。并形成由实转虚, 或是湿热未尽,而正气受损的虚实夹杂 局面。
【相关检查】 尿常规。 中段清洁尿细菌培养----细菌定量计数。 前列腺指检与前列腺液常规检查。 B超、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与膀胱镜 检查等----“返流性肾病”:肾内返流、 膀胱输尿管返流、肾实质的缺失以及瘢 痕形成。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淋证、癃闭、关格
淋证、癃闭、关格淋证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要点一概述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闷”。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中对淋证的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他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这种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分析,成为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依据。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病,凡是具有淋证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淋证的病因可归结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四个方面。
其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一)淋证的病因1.外感湿热2.饮食不节3.情志失调4.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二)淋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淋证的成因虽有内、外因之分,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其病位在膀胱与肾。
肾者主水,维持机体水液代谢。
膀胱者州都之官,有贮尿与排尿功能。
两者脏腑表里相关,经脉相互络属,共主水道,司决渎。
当湿热等邪蕴结膀胱,或久病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引起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淋证。
由于湿热导致病理变化的不同,及累及脏腑器官之差异,临床上乃有六淋之分。
要点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淋证的诊断要点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
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不洁房事而诱发。
(二)类证鉴别1.淋证与癃闭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
正如《医学心悟·小便不通》所说:“癃闭与淋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小便点滴而难出。
中医内科学课件 淋证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 在的疾病。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 行为,以降低感染风险。
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有妇科炎症、尿路感染等疾病,应积极治 疗,防止病情恶化。
调护要点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适量食用利尿食物
如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以免加重病 情。
如冬瓜、黄瓜、芹菜等,有助于排尿,缓 解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脾肾两虚
脾肾虚弱,气化无力, 水道不畅,形成淋证。
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影响膀胱气 化,水道不畅,形成淋
证。
瘀血阻滞
瘀血阻滞膀胱,影响膀 胱气化,水道不畅,形
成淋证。
淋证的辨证要点
辨明虚实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脉 表现,辨明虚实,以便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分清缓急
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采取不 同的治疗措施。
重视整体观念
在治疗过程中,要重视整体观 念,兼顾其他脏腑的功能状况 。
强调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3
淋证的治疗
中药治疗
01
02
03
中药汤剂
根据淋证的类型,选用不 同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如八正散、石韦散等。
中成药
选用具有清热利湿、通淋 排石等功效的中成药,如 三金片、尿感宁颗粒等。
其他疗法
推拿疗法
生活方式调整
通过推拿按摩特定的部位,促进气血 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对治疗淋证有 一定的辅助作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中医内科学淋证PPT课件
2020/12/29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9
泌尿系解剖图
2020/12/29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10
目录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结语 ❖ 临证备要
2020/12/29
一、病因 二、 病
机 三、小结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11
病因
1外感湿热:下阴不洁 2饮食不节:多食辛热肥甘之品
4、辩证论治:
❖ 张景岳《景岳全书.淋浊》提出淋证初起, 虽多因于热,但由于治疗及病情变化各 异,又可转为寒、热、虚等不同证型, 从而倡导 “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 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宜温 补命门”的治疗原则
❖ 清.《金匮翼.诸淋》说:“初则热淋,
血淋,久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砂,
如石也。”说明各种淋证可相互转化,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5
3、病机 ❖《金匮要略.五脏风塞积聚病脉证并治》 将病机归为“热在下焦”。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淋病侯对淋证 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诸淋者,由肾 虚而膀胱热故也”以肾虚为本,膀胱热 故为标,成为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 主要依据。
2020/12/29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6
文献摘要
2020/12/29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淋 证
14
小结
❖ 成因:有内因外因之分
❖ 基本病理变化: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 气化不利
❖ 病位:膀胱与肾,还与肝脾相关联
❖ 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之邪
❖ 分类:六淋,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各种淋证的 病理机制?
2020/12/29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淋证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中描述 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 中。”
隋代《诸病源候论·淋病诸侯》对本病的病机作了 高度明确的概括:“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 也。”
《中藏经》将淋证分为:冷,热,气,劳,膏,砂, 虚,实八种。
《千金要方》与《外台秘要》均将淋分为“石,气, 膏,劳,热淋”等五种。
匮肾气丸。
37
⑥劳淋
症状
病机 治法 方 药
主症: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 时作时止,遇劳即发,病程缠绵。 脾虚证:神疲乏力。运化无权。 肾虚证:腰膝酸软。生殖功能失常。 舌,脉:舌质淡,脉细弱。 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 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加减。
山药,肉苁蓉,熟地,山萸肉,茯神,菟丝子, 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泽泻,杜仲,牛膝
27
②石淋
症状 主症:常突然发作,一侧腰腹绞痛难忍;尿中 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 窘迫疼痛,甚则牵涉外阴,少腹拘急。 兼夹症:尿中带血。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病机 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方 石韦散加减。 药 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
瘀利水
35
⑤膏淋
症状
主症:小便浑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 置之沉淀,或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 尿道热涩疼痛,尿时阻塞不畅。
湿热阻滞证:口干。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病机 治法 方 药
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 清利湿热,分清泌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川萆薢,益智仁,石菖蒲,乌药,茯苓,甘草梢
淋证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涂海涛 讲师
淋 证
淋证淋证是指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诸淋的征候特征,除此以外,各种淋证又有其不同的特殊表现,兹列述如下:1.热淋起病多急骤,或伴有发热,小便赤热,溲时灼痛。
2.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
3/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
4.血淋溺血而痛。
5.膏淋淋证而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
6.劳淋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辨证分析。
1.热淋症状: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
本方的功效是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其中木通、车前子、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通淋利湿,大黄、山桅、甘草梢清热泻火。
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若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合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若湿热伤明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根以养阴清热;若热毒弥漫三焦,入营入血,又当急则治标,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以清热泻火解毒。
2.石淋症状: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
若痛久砂石不去,可伴见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苦,脉细带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韦散。
方中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大部分是利生地黄水通淋药物,其清热作用不及八正散,故只用于石淋,在应用时须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以加强排石消坚的作用。
若腰腹绞痛者,可加芍药,配甘草以缓急止痛;若见尿中带血,可加小蓟草、生地、藕节以凉血止血;若兼有发热,可加蒲公英、黄柏、大黄以清热泻火。
石淋日久,证见虚实夹杂,当标本兼顾,气血亏虚者,宜二神散合八珍汤;阴液耗伤者,宜六味地黄丸合石韦散;肾阳不足者,宜金匮肾气丸合石韦散。
淋证和癃闭的鉴别要点
淋证和癃闭的鉴别要点
淋证和癃闭是两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它们的症状有些相似,但治疗方法却不同。
为了正确诊断和治疗,必须了解淋证和癃闭的鉴别要点。
一、病因不同
淋证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传播。
而癃闭则是因为尿道阻塞或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
二、症状不同
淋证的主要症状是尿道口有灼烧感、尿道分泌物增多、排尿困难等。
而癃闭则是尿道出口狭窄、排尿疼痛、尿液流出不畅等症状。
三、检查结果不同
淋证的诊断主要通过尿液检查、血清学检查和细菌培养等方法。
而癃闭则需要通过膀胱镜检查、尿流率等检查来确定诊断。
四、治疗方法不同
淋证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同时避免性行为以防再次感染。
而癃闭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或膀胱扩张等方法来解除尿道梗阻。
总之,了解淋证和癃闭的鉴别要点,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对于男性健康非常重要。
- 1 -。
中医内科学--淋证
第二节淋证【概述】一、定义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沿革1、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閟”。
并指出淋证为小便淋沥不畅,甚或闭阻不通之病证。
2、《金匮要略》称其为“淋秘”,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
3、汉代华佗《中藏经》根据淋证临床表现不同,提出了淋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乃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
4、《诸病源候论》将淋证的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成为后世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依据。
5、《景岳全书》提出:淋证初起,虽多因于热,但由于治疗及病情变化各异,又可转为寒、热、虚等不同证型,从而倡导“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原则。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西医学所指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病证。
【病因病机】一、病因1、外感湿热;2、饮食不节;3、情志失调;4、劳伤、体虚。
二、病机1、基本病理变化: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2、病位:膀胱与肾,与肝脾相关。
3、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之邪。
4、病理性质:有实有虚,且多见虚实夹杂之证。
5、病理演变:初起多属实证。
淋久湿热伤正,每致脾肾两虚,由实转虚。
如邪气未尽,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
6、病机转化:表现在转归上,首先是虚实之间的转化,其次是某些淋证间的相互转换或同时并见。
若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不仅可转为劳淋,甚则转变成水肿、癃闭、关格等证。
石淋因结石过大,阻塞水道亦可成水肿、癃闭、关格。
膏淋日久,精微外泄,可致消瘦乏力,气血大亏,终成虚劳。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
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以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中医内科学课件淋证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舌象、脉象等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可以对淋 证进行诊断。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癃闭、尿失禁等。
02
中医对淋证的认识
古代医籍对淋证的认识
《黄帝内经》
最早提出淋证的概念,认为与膀胱和肾有关,病因多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 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金匮要略》
详细描述了淋证的症状和分类,如石淋、气淋、膏淋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 法。
病因与病机
病因
淋证的病因主要包括肾虚、膀胱湿热 、气滞、血瘀等。其中,肾虚导致膀 胱气化不利,湿热内蕴,是引起淋证 的主要原因。
病机
淋证的病机主要与肾虚、膀胱湿热有 关。肾虚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湿热内 蕴,影响尿液的正常排泄,从而出现 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临床表现
症状
淋证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不同类型的淋证症状略 有不同,如热淋伴有发热、口渴等症状,石淋伴有腰痛、尿血等症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6
展望与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证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证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和西医精确诊断的优势,提高治疗 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相互补充,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证的优势与挑战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淋证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 未来淋证的治疗效果将更加显著。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淋证 的理念和方法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淋证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汤剂
中医内科淋证
七种淋证
❖ (1)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热, 腰痛拒按。
❖ (2)寒淋:小便淋涩不畅而见寒证者。 ❖ (3)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症状,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
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 ❖ (4)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 ❖ (5)血淋:为溺血而痛。 ❖ (6)膏淋:症见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 ❖ (7)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
膏淋
❖ 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浑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 或夹有凝块,或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虚 证表现为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小便涩痛反见减轻,但形体 日渐消瘦,头昏无力,腰酸膝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 治法:实证宜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虚证宜补虚固涩。 ❖ 方药:实证用程氏革藓分清饮,虚证用膏淋汤。 ❖ 程氏革藓分清饮中萆藓、菖蒲清利湿浊;黄柏、车前子清热利湿;白术、
等以补虚止血。
气淋
❖ 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涩痛,淋沥不宜,小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多 沉弦。虚证表现为尿时涩滞,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白不华,舌质淡, 脉虚细无力。
❖ 治法:实证宜利气疏导,虚证宜补中益气。 ❖ 方药:实证用沉香散,虚证用补中益气汤。 ❖ 沉香散中沉香、橘皮利气,当归、白芍柔肝,甘草清热,石韦、冬葵子、
病理演变:初起多属实证。 ❖ 淋久湿热伤正,每致脾肾两虚,由实转虚。
如邪气未尽,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 虚实夹杂之证。
诊断
❖ 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 各种淋证的症状,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 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以确 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 小腹坠胀、疲劳等。
中医淋证的名词解释
中医淋证的名词解释淋证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模式,是指男性尿道与尿液有异常变化,伴有尿频、尿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
淋证在古代中医医籍中早有记载,深受古代医学家重视。
这篇文章将深入解释中医淋证的相关名词,使读者对淋证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1. 淋痛淋痛是淋证的主要症状之一。
淋痛是指排尿过程中尿道内出现刺痛感。
淋痛多呈刺激性疼痛,有时还伴随灼热感。
这种疼痛往往会引起人的不适和焦虑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尿频尿频是淋证的另一重要特征。
指的是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正常范围。
患者可能会频繁地去厕所,持续性地感觉膀胱充盈,但每次排尿的尿量却很少。
尿频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特别是在夜晚,影响其正常的休息。
3. 尿道分泌物淋证常常伴随尿道分泌物的变化。
这些尿道分泌物常呈白色或黄色,质地粘稠。
淋证患者的尿道分泌物量增多,有时还伴有异味。
这种尿道分泌物的改变往往与淋证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4. 尿液改变淋证的另一特征是尿液变化。
尿液可能呈黄色或混浊色,有时还会出现血尿现象。
它也可能伴有尿液气味异常的情况,如产生腥味、臭味等。
这种尿液的变化反映了淋证患者体内的病理变化。
淋证是中医学中独有的病证模式,其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淋证的形成与湿热之邪有关,湿热混结于尿道,导致淋痛、尿频等症状的发生。
同时,淋证的发展也与个体的体质、环境、饮食以及个体对湿热的抵抗力等因素有关。
中医学对淋证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清热利湿的方法来调理患者体内的平衡。
中药是治疗淋证的重要手段,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五味子汤、朴硝散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来辅助治疗淋证。
总之,淋证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类病证模式,其症状包括淋痛、尿频、尿道分泌物变化和尿液改变等。
其发病机制与湿热之邪的病理过程和个体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学主要通过清热利湿的方法治疗淋证,包括中药、针灸、艾灸等。
对淋证有准确的认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种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面试常考20题
中医面试常考20题1.试述淋证的病因(1)外感湿热:因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从下侵入机体,上犯膀胱,或由小肠邪热、心经,下肢丹毒等它脏外感之热邪传入膀胱,发为淋证。
(2)饮食不节: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下注膀胱,乃成淋证。
(3)情志失调: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膀胱气滞,或气郁化火,气火郁于膀胱,导致淋证。
(4)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禀赋不足,肾与膀胱先天畸形,或久病缠身,劳伤过度,房事不节,多产多育,或久淋不愈,耗伤正气,或妊娠、产后脾肾气虚,膀胱容易感受外邪,而致本病2.试述血证共同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病因: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之后。
病机: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治疗原则: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
治火:实火当清热泻火。
虚火当滋阴降火。
治气: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
治血:根据各种病因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祛瘀止血。
3.试述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在病因、病程、症状方面的比较。
外感发热: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
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起初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
内伤发热:因久病体虚、饮食劳倦、情志失调及外伤出血所致。
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热势轻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
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
常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4.试述痹证的辨证要点。
痹证的辨证,一是辨邪气的偏盛,二是辨别虚实。
临床痹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属风邪盛;痛势较甚,痛有定处,遇寒加重者为痛痹,属寒邪盛;关节酸痛、重着、漫肿者为着痹属湿邪盛; 关节肿胀,肌肤红,灼热疼痛者为热痹,属热邪盛。
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痰;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等为瘀。
淋证
膏淋
热淋
血淋
19
预后:
淋证的预后与其类别及病情轻重有关 初起者,病情尚轻,治疗得当,多易治愈 但热淋、血淋有时可发生热毒入血,出现高热 神昏等重笃证候 若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不仅可转为劳淋, 甚则转变成水肿、癃闭、关格等证,或肾虚肝 旺,成为头痛、眩晕 石淋因结石过大,阻塞水道亦可成水肿、癃闭、 关格 膏淋日久,精微外泄,可致消瘦乏力,气血大 亏,终成虚劳病证
25
(2)辨虚实属性:从病程、症状、脉象等方面辨别。
①此病实多虚少,凡发病初起火急性发作期皆属实 证;凡久病多为虚证。 ②凡表现以下焦湿热蕴,膀胱气化不利结为主的多 为实证;凡表现以脾肾虚损,膀胱气化无权为主的 为虚证。
③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多为实证;舌苔薄,脉沉细 弱多属虚证。
26
41
若久病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症见尿 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著,腰膝酸软,滋 阴清热,补虚止血,药用知柏地黄丸加旱 莲草、女贞子 久病脾虚气不摄血,症见神疲乏力,面色 少华者,归脾汤加仙鹤草、泽泻、滑石益 气养血通淋
42
(4)气淋
临床特征: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漓不宣, 少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气机郁结,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理气疏导 代表方:沉香散加减
A结石横径<1cm,长径<2cm B泌尿系无明显的畸形、狭窄及梗阻,结石与管 壁无粘连、嵌(qian)顿. 嵌 C患者体质佳,肾功能尚好。 另外:还有磁化水治疗—溶石 体外碎石机、手术。
40
(3)血淋:
临床特征: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 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 数 证机概要: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 治法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代表方:小蓟饮子加减
淋证
第二节淋证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咽”。
淋者,淋沥不尽,如雨淋而下;阎,通秘,不通之意也。
指出了淋证为小便淋沥不畅,甚或闭阻不通之病证。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冶》中称其为“淋秘”,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并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中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说明淋证是以小便淋沥不爽,尿道刺痛为主症。
《中藏经》根据淋证临床表现不同,提出了淋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乃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
隋唐时期,许多医家对淋证的分类及病机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巢元方在《诸病源候沦·诸淋病候》中对淋证的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他指出:“渚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这种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分析,成为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依据。
巢氏在归纳了淋证病机共性的同时,还对诸淋各自不同的病机特性进行了探讨,如:“热淋者,三焦有热,气搏于,肾,流人于胞而成淋也”,“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膏淋者,……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
唐宋时期,淋证的分类更趋完善。
唐代《干金要方》,肘L台秘要》将淋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宋代《济生方》又分为气、石、血、膏、劳淋五种:上述两种五淋所指的内容,其差异在于血淋与热淋的有无,但六种淋证均为临床常见者。
明清时期,对淋证辨证沦治的认识,又有很大的提高。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淋浊》中提出:淋证初起,虽多因于热,但由于治疗及病情变化各异,又可转为寒、热、虚等不同证型,从而倡导“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治疗原则。
清·尤在泾在《金匮翼·诸淋》中说:“初则热淋,血淋,久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砂,如石也。
淋证的治疗及护理
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肝郁气滞,气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气化 ;脾肾亏虚,气化无权,水道不利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热淋
起病急骤,小便短赤,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 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腰腹疼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 ,苔黄腻,脉滑数。
石淋
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 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 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
与癃闭相鉴别。癃闭以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至点滴全无为 特征;淋证虽也有小便不畅但排尿时疼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 为正常。
02
淋证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中药汤剂
抗生素
根据淋证的具体类型和患者体质,选 用适当的中药组方,如八正散、石苇 散等,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对于伴有细菌感染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减轻焦虑和压力
倾听患者的感受和想法,给予关心和理解,缓解患者的孤独和无助感。
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压力 。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 帮助。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和护理过程
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和疑虑,及时解答和处理患者的困 惑和不安。
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让患者了解治 疗过程和效果。
邀请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患 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淋证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淋证治疗及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病痛,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强调淋证的危害性和治疗的必要 性,引起患者的重视,增强治疗
中医淋证试题及答案
中医淋证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淋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 淋病是由真菌引起的B. 淋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C. 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D. 淋病只会感染男性答案:C2. “淋证”是中医学中用来描述淋病症状的术语,其特点是:A. 皮肤出现红疹和水泡B. 尿道口红肿、瘙痒C. 小便淋漓不尽,色黄D. 下腹部和会阴疼痛答案:C3. “淋病六淋”是中医四诊合参的一种方法,以下哪种项目不属于“淋病六淋”?A. 五心烦热B. 腹胀C. 口渴D. 小便淋漓不尽答案:B二、判断题1. “小便短、滴滴涓涓”属于淋证的典型表现。
答案:正确2. 淋血、尿时灼痛属于正常尿液排泄过程的表现,不需要特殊治疗。
答案:错误3. 淋证的治疗重点是清热解毒,行淋通淋。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什么是淋病?请描述其主要症状。
淋病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由淋病奈瑟菌引起。
淋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小便淋漓不尽,色黄,尿道口灼痛,尿时有刺痛感,甚至出现淋血等症状。
2. 请简要介绍中医对淋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对淋病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行淋通淋。
通过清热解毒,可以消除体内的病邪,通过行淋通淋,可以改善尿液排泄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四、问答题1. 患者出现淋病症状后,是否需要就医?是的,患者出现淋病症状后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针对病情进行综合治疗。
2. 中医治疗淋病有哪些常用的药物?中医治疗淋病常用的药物包括金银花、连翘、双黄连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
3.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辅助治疗淋病?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来辅助治疗淋病,以达到促进病邪排出、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效果。
总结: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中医对淋病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行淋通淋。
患者在出现淋病症状后应及时就医,通过中医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疗淋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 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 或痛引腰腹的病证。( 尿频.尿急.
尿痛)
• 二、沿革:
• (一)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 • (二)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 证并治》中称其为“淋秘”,将其病机归为“热在 下焦”,并在《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中 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 • (三)汉代华佗《中藏经》提出了淋有冷、热、气、 劳、膏、砂、虚、实八种,乃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 形。 • (四)隋· 巢元方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 故也。”这种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 分析,成为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病机理论。 • (五)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将淋证归 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宋代《济生方》又 分为气、石、血、膏、劳淋五种。
鉴别诊断
(一)淋证与癃闭的鉴别 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候,但淋证尿频 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 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但癃闭复感湿热, 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 ( 二 ) 血淋与血尿鉴别:
血尿者尿时无痛。
( 三 ) 膏淋与尿浊鉴别:
排尿时无疼痛滞涩。《临证指南医
案· 淋浊》所言:“大凡痛则为淋,不痛为浊。”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淋证的证侯特征(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
痛为共同症状)
2 辨淋证类别。
热淋:尿时灼热刺痛。 血淋:溺血而痛 气淋:少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 尿有余沥。 石淋: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尿时中断, 尿线变细,或伴肾绞痛征。 劳淋:病程长,小便淋沥不已,遇劳即发。
• 范围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西医学 所指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 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 以及尿道综合征等病证,凡是具有淋证 特征者,均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尿路感染:
• • • • 膀胱穿刺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导尿细菌定量培养 10 / ml 清洁中断尿定量培养 10 / ml 。 临床上无尿感症状,则要求2次以上中段尿 培养,结果细菌数均 10 / ml ,且为同 一均种,才能确定为真性细菌尿。 • 有明显尿路刺激征妇女,尿中有较多白细胞, 如中段尿含菌数 10 / ml ,亦可确诊
虚症症状:
尿血,尿道涩痛不明显,腰膝酸软,心烦
失眠,口干咽燥,舌红干脉细数
辨证要点:共症+血淋特征+阴虚症状
病机:阴虚火旺, 灼伤络脉
治法: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 加减: •可加阿胶、旱莲草、女贞子、生地、西洋参
•膏淋
实证症状:
小便混浊如米泔水,尿道涩热疼痛,舌 红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要点 :共症+膏淋特征+湿热实证症状
劳淋(心):
小便滞涩,小腹微胀,心悸气短,失眠多 梦,口干咽燥,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由于思虑劳心过度,心营暗耗,虚火上炎, 不能下交于肾。 辨证要点:共症+劳淋特征+心阴虚火旺症候 治宜:益心阴,清心火 方用:清心莲子饮,伴血尿合导赤散
五、预防与调摄
•增强体质,注意卫生
六、回顾与展望
•尿路感染的防治
病机:湿热下注,阻滞脉络,脂液不循常道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泌浊 方药:程氏萆解分清饮
萆解、菖蒲、黄柏、车前子、 白术、茯苓、莲子心、丹参
加减:
少腹胀,尿涩不畅,加乌 药、青皮、枳壳、 延胡 夹血者,加小蓟、藕节、 茅根、荠菜
虚症症状:
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不显,形瘦神疲、 头昏、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 力。
淋证病例 2
女,19岁,1994年4月12日入院。 主诉:小便频数,灼热刺痛伴腰痛5天。
现病史:患者1994年4月6日因白带量多,前阴瘙痒,用温
水冲洗,次日出现小便频数,灼热刺痛,伴腰痛,来我院 内科门诊,尿常规示白细胞+++/HP,红细胞+/HP,蛋白
+,中段尿培养见腐生性葡萄球菌,菌落计数215000个菌
虚证症状:
少腹坠胀,尿有余沥,气短声低,面色晃白, 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脉虚细
辨证要点:共症+气淋虚症特征+脾虚证候
病机: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不能摄纳
治法:补中益气升提 方药:补中益气汤
加减:
可选牛大力、千斤拔、鸡血 藤、首乌、寄生等补气血健 腰肾而不腻之品 气血两虚兼肾亏,用八珍汤 倍茯苓加杜仲、枸杞子、牛 膝,以益气养血,脾肾双补
劳淋
症状:
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
遇劳即发,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 细弱。 辨证要点:共症+劳淋特征+脾肾虚症候 病机:脾肾两虚,湿热留恋
治法:健脾益肾
方药:无比山药丸
山药、茯苓、泽泻、熟地、山茱萸、巴戟天、 菟丝子、杜仲、牛膝、五味子、肉苁蓉、赤石 脂。
加减:
脾虚下陷,加补中益气汤 肾阴虚,加知柏地黄丸 肾阳虚,加右归丸
病机转化: 虚实转化
虚
实
正气不足,实邪易客
湿热未尽,正气已伤
实
虚
各类型间转化
热淋
石淋
热伤血络
并发
血淋
血淋、热淋
总的病机:
“肾虚,膀胱热”
四、诊 断
•临床症状: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
•体征: 可有发热(感染) 小腹压痛(膀胱炎) 肾区叩击痛(肾结石、肾盂炎、肾积液等)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
脾虚气陷—健脾益气升清固涩—补中益气汤和苍术难名汤
肾元亏虚—肾阴虚—益肾养阴—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肾阳虚—温肾固涩—鹿茸补涩丸
苍术难名汤:
苍术、茴香、川楝子、川乌、 破故纸、白茯苓、龙骨 鹿茸补涩丸:
人参、黄芪、菟丝子、桑螵蛸、莲肉、 茯苓、肉桂、山药、附子、鹿茸、桑 白皮、龙骨、补骨脂、五味子
•热淋
症状:
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 拘急胀痛。腰痛拒按,寒热起伏、口苦、 呕恶,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辨证要点:共症+热淋特征+湿热 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 八正散 加减:
(1)若舌苔厚腻者,可加苍术、黄柏,以加强其清化湿
热的作用。
(2)若兼心烦,口舌生疮糜烂者,可合导赤散,以清心 火、利湿热; (3)若寒热口苦呕恶者,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4)伤阴者,加白茅根、生地、麦冬、知母等养阴清热。 (5)热毒炽盛,入营入血,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 (6)酌加草药:猫须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 等清热利湿之品。
三、病因病机
脾失运化 甘肥酒热 积湿生热
秽浊之邪 侵入下焦
下阴不洁
心火亢盛 劳心过度 移于小肠
湿 热 蕴 结 膀 胱 气 化 失 司
溺热痛
热淋
淋 证
热灼阴络 迫血妄行
湿热煎熬 炼液成石
血淋
石淋
湿热阻络 脂不循常道
膏淋
肝郁气滞 恼怒伤肝 气郁化火 气火郁于膀胱
气淋
气淋 久淋不愈
湿热耗伤 正气不足
•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排石消坚 •加行气补气药有助于推动砂石的排出 •加大黄、枳壳促进蠕动,有助排石 •肾绞痛 •加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加台乌、木香行气止痛 •加田七、琥珀末去瘀止痛 •尿血 •加小蓟、生地、藕节凉血止血 •病久气血两虚合八珍汤
•气淋
实证症状:
小便涩滞,淋沥不尽,少腹满痛,情志 不舒,苔薄白,脉沉弦。
•常用清热利湿通淋药:黄柏、淡竹叶、
泽泻、车前、滑石、苡米、木通、萆薢、 土茯苓、灯心草、通草、瞿麦、扁蓄、 猪苓、通草、石苇、金钱草、玉米须、 猪笼草、猫须草、木棉花等
•淋证病例 1
男性,42岁,海南岛人,1998年9月7日入院 主诉:尿痛,尿频,血尿,剧烈腰腹疼痛二天。 现病史:前二天烈日下劳动,大量汗出后,小便量偏少, 尿色黄赤,继而出现腰腹剧烈疼痛,放射至下肢,伴呕吐, 疼痛持续不解,并见尿色红赤如洗肉水,尿意频频,尿时 刺痛,尿线变细,尿意难尽,口苦口干,烦躁,舌红苔黄 厚粗糙,脉弦数。 体查:心肺未发现异常。腹软,脐左侧腹输尿管中段压痛, 少腹轻度压痛。无浮肿。 理化检查:全程肉眼血尿。尿液镜检RBC++++,WBC++, 9 蛋白+-。血常规:WBC11.2x10 /L,中性球88%。 B超:左肾轻度积液,左输尿管积液,左肾、输尿管多发性结石。
•石淋
症状:
尿中时夹砂石,排尿艰涩,尿时疼痛,
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线变细。或肾绞
痛。尿中带血,舌质红,苔黄薄,脉弦。 久病气虚:神疲乏力,面色少华 阴虚:五心烦热,腰酸隐痛
辨证要点:共症+石淋特征
病机:湿热蕴积,煎熬尿液,炼为砂石, 梗阻尿路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苇散(石苇、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 加减:
辨证要点:共症+气滞之实证
病机:情志怫郁,气机郁结,膀胱气化不利 治疗:利气疏导 方药:沉香散 沉香、陈皮、当归、白芍、石苇、滑石、 冬葵子、王不留行、甘草。
加减:
若肝郁气滞症状重,胸胁胀满, 可加香附、郁金、青皮、乌药等。 日久气滞血瘀,加红花、赤勺、 牛膝活血行瘀。 平时可用合欢花、素馨花、茉 莉花、玫瑰花、佛手 花等泡茶。
脾 肾
脾虚
禀赋不足 年老久病
体质虚弱 脾肾不足
血淋
亏
劳倦伤脾 劳欲过度 纵欲伤肾
肾虚 膏淋
虚
遇劳即发
劳淋
小结
•膀胱湿热
•脾肾亏虚
•肝郁气滞
膀胱气化失司
水道不利
淋证
病位:肾、膀胱,与肝脾有关 病理:肾虚,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
病性:实证——湿热、气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