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小专题复习与训练:24城市化、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24城市化对地理的影响
• 2、密集的建筑群
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水污染
三、城市化对水圈的影响
• 1、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表 • 径流 污染地表水、地下水 • 危害人体健康、动植物繁殖
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城市化对生物圈的影响
• 1、植被遭到破坏,生物栖息地被城市所改 变 生物多样性减少
五、城市化对岩石圈的影响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城市化
• 1、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聚集的中心, 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强烈的地区。 • 2、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 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大气污染二、城市化对大气圈的影响
• 1、工业废气的排放(改变) 太阳辐射强度 • 气温、降水等的变化 • 城市热岛效应 日照、风速、风向
• 1、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 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
•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改变地形地貌
垃圾污染
六、城市化对其他地理环境的影响
• 1、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含有害 物质的废渣)
•
对城市的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七、城市化对地理环境质量的影响
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2、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 声污染……
谢 谢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项练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练习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后练习(2)1.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A.煤烟、粉尘 B .工业废水C.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D .酸雨2.今世世界城市化的两大突出特色是A.城市化进度大大加速、逆城市化出现B.城市化进度大大加速、大城市化趋向显然C.大城市化趋向显然、城市郊区化趋向显然D.城市化进度减慢,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出现3.最近几年来,北京在一些人行道改造工程中,采纳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这给城市带来了诸多环境效益。
除了铺设透水砖之外,以下哪一种做法对改良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提升水的重复利用率.推行使用洁净能源.扩大郊区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在城市郊区鼎力展开旅行业4.最近几年来,北京在一些人行道改造工程中,采纳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这给城市带来了诸多环境效益。
城市中过去多采纳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资料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是( )①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增补地下水的门路②使城市固体荒弃物增加③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①提升了城市空气和地面的乏味程度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5.1997年的下半年,巴黎、圣地亚哥等大城市先后发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其原由有〔〕①城市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开释CO2②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大批排放③近地面大气出现了温度上下邻近,甚至上暖下冷的状况④近地面大气出现了上冷下暖的状况A .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6.开发区成为许多城市经济展开的主要增添点,它的形成属于〔〕A.城市、城镇功能上的分化带动城市、城镇形态上的变化造成的B.工业之间互相联系形成向心力所集聚的必定结果C.属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定结果D.属于行政要素作用的结果7.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
以下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A.落叶阔叶树林 B .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露台〞D.人工草地8.读下表,达成以下问题。
2006年我国局部地区统计资料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城市人口比重/%剖析表中地区城市化的地区差别及其主要影响要素。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小专题复习与训练:24城市化、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Word版含解析
一、考点回顾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城市化:是指和活动在空间上集聚、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城市化不仅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城市化的表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持续上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不断增多,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带,劳动力从第产业向第、产业逐渐转移。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2.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城市化最直接的推动力。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国家类型城市化特点原因发达国家起步早,目前速度变缓工业化早,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70%)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国家独立较晚,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反差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快速增长,城市急剧增加,城市化不断提高。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城市化过程既是乡村—城市的转型过程,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
5.逆城市化的原因和表现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加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6.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改变了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效应。
②对河流的影响: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系统,致使城市地区的水系十分紊乱。
江苏省启东市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1)练习 新人教版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1.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区多建有高楼大厦B.上海城市建设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山水城市”C.华盛顿将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D.北京市中心城区为行政区而不是商务区,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下列观念反映深受我国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①“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③注重自我发展④“多子多福”⑤重视子女质量⑥男性偏好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3.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B.地域文化对一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D.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地域文化差异对人口的发展往往产生相同的影响4.北京的四合院建筑反映出我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外向性、开放性 B.公共性、传统性C.内向性、封闭性 D.等级性、复杂性5.下列属于文化范畴的是()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竖立的56根“民族团结柱”②夏威夷的迷人海滩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④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6.下列叙述中,准确描述文化区与自然区关系的是()A.一定不重合 B.一定重合C.不一定重合 D.两者有明显的界限7.在当代社会,下列属于婚译制新观念的是()①多子多福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③只生一个好④男女都一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下列观念反映深受我国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 )①“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③注重自我发展④“多子多福”⑤重视子女质量⑥男性偏好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9.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高三复习限时集训(十八) 城市化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限时集训(十八)城市化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下表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读表回答1~2题。
1.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的()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①城市环境质量提高②住房紧张③市中心人口减少④交通拥挤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012·镇江模拟)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读“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示意图”,回答3~4题。
3.城市化速度最快和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郊区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价格B.商业布局C.交通条件D.环境质量(2012·南京调研)读某高速公路与甲城市空间关系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分析Ⅰ、Ⅱ阶段高速公路对城市的影响,可知()A.Ⅰ阶段占用城市用地B.Ⅱ阶段不占用城市用地C.Ⅰ阶段对城市内部交通影响大D.Ⅱ阶段对城市环境影响大6.从Ⅰ阶段至Ⅱ阶段()A.城市面积不断扩大B.高速公路的区位渐趋合理C.高速公路选址的主导因素发生变化D.高速公路沿线的地价保持稳定(2013·连云港调研)读“我国某区域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7~8题。
7.按照时间顺序由早到晚的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丙—丁—甲—乙D.乙—甲—丙—丁8.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覆盖率增多B.地下水位上升C.耕地面积减少D.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二、双选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2013·南通调研)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9~10题。
9.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曲线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曲线分别是()A.M1B.M2C.N1D.N210.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大C.欠发达地区乡村人口仍然多于城市人口D.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2012·镇江模拟)读“某市1990~2000年不同方向人口密度分布曲线图”,回答11~12题。
高考地理考点强化练24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强化练24 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1.2001—2010年间,该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户籍人口B.非户籍人口C.总人口D.无法比较2.该城市人口10年间的变化,给该城市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城市经济停滞不前B.青壮年劳动力不足C.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D.城市房价上涨迅速(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检测)下图为2005—2013年拉萨市城乡经济一体化指数变化图(数值越大,城市经济水平越高)。
读图,完成第3~4题。
3.推动拉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社会经济发展B.就业机会增多C.城乡差距缩小D.城市环境美化4.2008年以来这一指数的变化带来的意义有( )①产业结构优化②乡村对外开放程度降低③就业机会增加④地价变得低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建制镇由167个发展到1998年的1 006个,2004年又减少到762个,城市化水平达到45%。
读下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对浙江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B.乡镇工业的发展造成污染加重,范围扩大C.小城镇数量过多、过密,造成资源浪费D.大城市数量不断减少,规模不断扩大6.下列关于协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对策,正确的是( )A.进一步优化小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B.分步骤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C.合理发展小城市,突出小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辐射作用D.调整工业化战略,促进工业的发展第三方大数据分析机构标准排名研究院曾发布2016中国“氧吧城市”排行榜,“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
据此完成第7~8题。
7.我国北方城市的“绿色肺活量”季节变化较南方城市大的原因是北方城市植被主要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常绿硬叶林8.影响入榜“氧吧城市”的因素有( )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②市域森林覆盖率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④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⑤市域经济总量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2017·浙江台州适应性考试)TOD模式是为了解决城市无限制蔓延而采取的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
江苏省启东市2021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的
江苏省启东市2021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的城市化的概念及意义一.一般来说,城市规模的指标是a.人口比例b.人口数量c、市区d.城市经济2.以下不是城市化a.北京市向外扩展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居民户口变为城市居民户口b、由于济南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导致人口不断增加。
C.在上海的发展过程中,建成了许多卫星城。
D.一位北京市民来到济南创业并成立了一家公司。
3.以下陈述是正确的a.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人口增长迅速b、世界城市化水平在不断下降c、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
D.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多于发展中国家。
4.对城市化的描述是正确的。
答:城市化是20世纪开始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水平的高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无关c、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居民在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不断缩小。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居民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差异不断扩大。
5.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C.城市面积D.城市功能的重要性6。
以下陈述是正确的()a.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达90%左右b.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由于交通工具的现代化c、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中小城市的缓慢发展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征。
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最早的国家。
7.对城市化的正确描述是()a.大城市发展迅速,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b.城市化包括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两个方面c、目前,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向农村地区的迁移表明,这些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城市经济水平高于发达国家8.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开始出现于城市化进程的()阶段a、初级B.加速C.稍后D.全部9。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项练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城市起源与发展练习2含答案
城市的发源与展开课后练习(2)1.以下“河流——河口城市——注入大海〞的组合,正确的选项是〔〕A.湄公河——曼谷——泰国湾B.莱茵河——鹿特丹——北海C.亚马孙河——圣保罗——大西洋D.密西西比河——休斯敦——墨西哥湾2.相关城市发源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使城市的出现B.城市都是由市集逐渐演变而成的C.世界第一批城市多半出生在河流中下游平原上D.农业出现节余产品,是城市发源的物质根基3.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农村最后展开为城市B.聚落分为集村和散村两种种类C.散居型农村多散布在山地、丘陵D.聚落的规模都是渐渐由小到大展开的4.城市的密集性主要表此刻()A.农业人口与非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B.非农业人口与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C.农业文化与农村建筑高度密集.人口、建筑和家产活动高度密集5.对世界有名城市带拥有的共同特点的描绘,不正确的选项是A.都位于中纬度地带B.都位于平原地带C.都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展开起着中枢作用D.都是在工矿业根基上展开起来的6.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出生于以下中的A莱茵河流域、亚马孙河平原B 印度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C长江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D尼罗河谷地、刚果河流域7.据下表剖析回复以下问题。
人均人均面积1990年人口密道路密道路道面城市人口数度(人度长度积路(km2)(万人)/km2)(km/km2)(m/(m2/人)人)上海万135020 25北京万11066 47天津万9167 76(1)上海、北京、天津三大城市中,交通拥塞现象,最严重的是________,判断依照是什么?造成该城市交通拥塞最严重的原由是什么?该市展开的必定选择是什么?8.以下对于城市发源的正确表达是( )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为城市发源确立了物质根基②城市出现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期间③世界上的第一批城市,多半出生在河流的中上游平原上④最先的城市功能主要为商品生产中心A.①② B .②③C.③④ D .①④9.城市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节余农产品的出现 B .社会分工C.社会组织机构的出现 D .商业的出现10.以下城市中,影响其展开的主要区位要素和其余三个城市不同样的是〔〕A.上海 B. 桂林C. 黄山D. 张家界参照答案:1.答案:B分析:曼谷位于湄南河三角洲,亚马孙河口没有大城市,休斯敦不在密西西比河口,密西西比河口有新奥尔良。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2)练习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1.文化设施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它不但承载着我们这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高度,对每一个嘉兴人来说更代表着一种生活质量。
近五年来,嘉兴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一批乡镇(街道)文化中心相继投入使用。
早在2003年,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就达625平方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8。
3%,仅次于杭州,列全省第二。
据此完成⑴~⑵题.⑴.关于嘉兴市文化设施的作用,正确的是()①改变了一片群众的生活方式;②满足了各种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需求;③成为提高市民素质的教育基地;④提高了城市化的水平;⑤促进该市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 B.④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⑵.嘉兴素有历史文化名城之称,下列不属于文化设施的是( )A.嘉兴大剧院 B.嘉兴博物馆 C.南湖 D.图书馆2.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的峰林地貌成为旅游资源的基础条件是( )A.岩浆活动B.有大面积的花岗岩体C.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过程D.石英砂岩的长期风化侵蚀3.“四海为家"对人口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人口迁移 B、调整了人口分布C.提高了人口素质 D、增加了人口出生率4.促使“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转变的原因是( )A.商业者备受推崇 B、商业是财富的生产部门C.农业经济的萎缩 D、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5.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A.居民习俗 B。
饮食 C.道路 D.城市建筑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2)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7.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A.道路的密度和等级 B.交通工具C.建筑布局、结构、风格 D.饮食习惯8.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9.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A.绿地面积 B。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地理 小专题复习与训练 3.3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考点回顾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在不断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之而改变。
同样的自然条件,在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低下阶段,可能是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阶段,有可能逐渐转变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
随着人类改造地理环境能力的增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小。
2.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传统农业占有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型工业和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分布。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生产活动,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此时,区域内的因子数较少,空间结构关系简单,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这个阶段,往往是由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的交通位置,或人文资源(技术)等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了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3.工业化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业和业大规模转移。
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基地。
此时,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
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在区域的中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大幅度地增加,人地关系随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区域生态关系也随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在这个阶段,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4.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型和型全面升级。
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课件人教必修2
城市化低水平 拥挤,住房紧张,
象,大城市人口减少
时期
环境恶化等
城市人口和城 镇数量增加
_郊__区__城__市__化___现象
__逆__城__市__化__现象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使生物的___多__样__性___减少。 (2)工业废渣对城市__土__地____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城市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设施使_____降__水_____、径流、 __蒸__发____、渗漏产生再分配,也使水质、__水__量____和___地__下__水___ 运动发生变化。 (4)工业排放的各种气体使城市出现“_热__岛_____”现象,密集
(2011 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 的结果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减少 B.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C.城市中第三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D.乡村人口比重不断增大 【名师解读】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 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化进程表现在城市人口比重 不断增加,城市数量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乡村人口比重不断 下降,非农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等。 【答案】B
【答案】AC
有每
的个
孩孩
子子
是的
菊花
花期
,不
选一
择样
在,
秋有
天的
开孩
放子
;是
而牡
有丹
的花
孩,
子选
是择
梅在
花春
,天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2011 年广东省学业水平模拟)图5-6-1中四条曲线 代表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地区城市数 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2.3_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地 域
结构
文化差异
建 筑
风格
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
文
统治权利
东方建筑突出皇权地位
西方建筑突出教堂地位
化
三、城市建筑反映地域文化
——历史
澳门妈祖阁 澳门大三巴牌坊
三、城市建筑反映地域文化
——宗教
三、城市建筑反映地域文化
——自然环境
三、城市建筑反映地域文化
——居民心理
福建客家民居——围楼
巩固练习
• 1.北京的四合院建筑反映出我国地域文化具 有很强的( C ) A.外向性、开放性 C.内向性、封闭性 B.公共性、传统性 D.等级性、复杂性
• 2.我国云南地区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式建 B 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C.地表不平 B.气候湿热 D.当地风俗
• 3.下列城市中,具有独特性并区别于其他城 市地域文化的是( A ) ①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②巴西的巴西利亚 ③巴勒地域文化 对城市的影响
交 通
饮 食
服 饰
建 筑
心 理
习 俗
等 等
空间 布局
建筑 结构
建筑 风格
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示意图
1、从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态来看
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是 高层的摩天大楼,离 开中心区,建筑物高 度急剧下降,然后又 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美国摩天大楼
欧洲城市中心多为 广场、教堂等建筑, 高层建筑在中心以外。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思路解析:麦加和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浓厚的伊 斯兰文化同现代建筑的巴西利亚和纽约区别明显。
思路解析:我国皇家园林以浓重的红黄色调为主,规模宏大,
体现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而江南私家园林以黑白为主色,显示 了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讲究人与自然的协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区位城市化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上涨,交通拥挤
活环境
技产业、第三产
业的发展
图解
命题视角一 城市化进程的时空差异
1.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 测)。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7北京海淀期末)图中 ( C)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17北京海淀期末)与2000年相比,2030年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
世界大城市多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河流 (沿河 设城)
河运的起点 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障 江西省赣州市
或终点
碍的地方,货物在此转运
河流汇 合处
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 宜宾、重庆、武汉 流在此集散、中转
河口处
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洋,河海联运便利 上海、广州、加尔各答
2.城市主导区位因素的确定方法
一个城市主导区位因素的确定,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 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 制了它的发展,只要这样就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 城市的形成多与自然条件有关:气候优越、地形平坦、水运和水源便 利、矿产丰富。城市的发展多与经济壮大有关,如交通的发展、经济的 开发。此外,城市区位是一个综合因素,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因素。
特别提醒 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 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 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 镇;从城市自身发展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 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地理 小专题复习与训练 4.0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一、考点回顾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伴随着工业化的过程,城市数量逐步增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伴随着城市化过程,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一定阶段内越来越大。
两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区域环境条件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等产生不同的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人类社会飞速前进,人们开始享受现代文明生活。
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环境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人地矛盾问题、就业问题等。
对于环境问题,应采取边发展、边治理的办法,包括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绿化等;关于水资源的供给问题,可优先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耗水的经济部门,以减少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另外制定法规、加强管理等;关于就业问题,要把握好城市化发展力度,尽可能地做到城市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以保证充分就业。
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发展的特定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第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密集型和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发展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第二、国家的 政策:使得其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第三、良好的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 、 ,靠近 亚。
这样的区位条件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 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第四、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资、引商,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阶段 进程特点 形成原因改革开放初期 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以核心城市(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城市 体系 区域中心城市( 、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夯实基础阶段(1979~1990年):①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轻型工业体系)。
高考地理中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是什么
高考地理中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是什么在高考地理中,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对于我们掌握地理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以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化,简单来说,就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早期阶段,城市往往是在一些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或者具有战略地位的地方兴起。
比如,靠近河流、海洋等便于交通运输的地方,或者是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
此时,城市的规模较小,功能相对单一,主要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化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
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工厂纷纷建立,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工作机会。
这一时期,城市的工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也逐渐完善。
同时,城市的功能也变得多样化,除了工业生产,还出现了金融、贸易、服务等多种行业。
到了现代,城市化进入了成熟阶段。
城市的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可持续性,不再仅仅追求规模的扩大。
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同时,城市的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口迁移是一个显著的特征。
农村人口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不断向城市迁移。
这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而农村人口相对减少。
人口的迁移不仅改变了人口的分布格局,也对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城市,人口的密集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是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为了容纳不断增加的人口和各种活动,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和土地。
这可能导致耕地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
其次,城市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转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需求的多样化,城市的产业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既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就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化还对城市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影响。
2024届高考人文地理一轮复习-城镇化和地域文化(共40张ppt)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推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拉 力
文化设施齐全
因 素
交通便捷
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快
推 对土地压力大
力 因
收入低
素 社会服务短缺
自然灾害影响大
点拨: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__城__市__化_____过程,该过程的表现?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环境
海水倒灌
城市内涝问题
随着城镇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 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 径流增加。每逢暴雨,排水不畅,地面积水。 可通过使用透水砖,建设“海绵城市”等措 施解决。
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示意图
例题: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 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 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 花基、菜基为主。
2.城镇化问题的措施
城镇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自然环境
地形 气候 水文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趋向平坦
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 破坏河网系统,减少下渗
评价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 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 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
生态
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 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沉降、
生态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
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江苏省启东市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2.上海市建立卫星城,开发浦东新区的目的在于A.扩大城市用地面积 B.将市中心的污染企业外迁C.控制市中心区的人口规模 D.建立新的工业和金融中心3.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于城市化进程的()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后期阶段 D.成熟阶段4.城市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有①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排放②工矿企业排放③居民生活燃煤排放④光合作用产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处理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B.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C.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D.地形封闭的城市利于空气扩散,大气污染较轻6.珠江三角洲酸雨问题严重,不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A.工业生产放出大量的酸性气体 B.生活用煤过多C.多阴雨天气 D.大规模地围湖造田,滥伐森林7.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的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乱扔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这会对周围居民造成()A.有毒气体、有害废水、噪声污染 B.有害废水、噪声,大气粉尘污染C.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 D.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污染8.有关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化就是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的过程B.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是城市人口的多少C.城市化水平高低用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作为标志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9.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地下径流增大B.生物多样性增加C.热岛效应增强D.土壤肥力提高10.城市化影响城市水循环,不合理的城市化将导致城市地区( )A 下渗增加;B 地表径流减少;B 蒸发增多; D 地下径流减少参考答案:1.答案: B解析:2.答案: C解析:3.答案: B解析:4.答案: B解析:城市大气污染源主要有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所排放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以及各类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5.答案: C解析:城市垃圾不合理处理是造成垃圾污染的主要原因,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地形封闭不利于空气扩散6.答案: D解析:7.答案: C解析:从题目中我们很快就会捕捉到相关的信息,产生了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8.答案: D解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
图甲、图乙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A. 南高北低B. 南北低,中部高C. 东高西低D.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2.图乙显示,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A. 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B. 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C. 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D. 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
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
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代表居民区的是()A. AB. BC. CD. D4.TOD开发模式可以()A. 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B. 降低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C. 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D. 增加就业机会城市居民出行耗时多少与出行工具和路程有关。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出行方式耗时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城市()A. 出行距离与耗时呈正相关B. 公交出行速度最快,耗时短C. 步行出行速度慢,耗时长D. 距离在4千米内最适宜骑自行车出行6.为从根本上提高居民出行效率,该城市应()A. 快速发展地铁、轻轨等高速交通方式B. 优先保障城市公交线路畅通C.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现象D. 大力增设红绿灯等交通管理设施下表为2013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完成下面小题。
7.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A. 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 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 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 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8.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出生率低B. 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C. 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 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点回顾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城市化:是指和活动在空间上集聚、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城市化不仅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城市化的表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持续上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不断增多,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带,劳动力从第产业向第、产业逐渐转移。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2.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城市化最直接的推动力。
3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快速增长,城市急剧增加,城市化不断提高。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城市化过程既是乡村—城市的转型过程,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
5.逆城市化的原因和表现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加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6.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改变了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效应。
②对河流的影响: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系统,致使城市地区的水系十分紊乱。
极易造成地面积水和河流因而变黑发臭。
③对生态的影响: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7.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①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原有的用地逐步演化为用地,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城市的。
②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居民的就业方式,使劳动力从产业向产业大规模转移。
③城市化过程改变了产业结构,区域产业活动以为主体,使传统的社会逐渐演化为社会。
④城市化过程使原先的景观逐步为建筑密集的景观所取代。
⑤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使和交流大大加强。
⑥城市化过程影响和改变着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文化广泛渗透,增强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8.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
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9.说出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大气污染:、、等;水污染:、、等;噪音污染:、等;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10.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建立卫星,开发;改善城市和条件;治理,扩大面积等。
11.在大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的意义是什么?1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
城市建筑布局、结构和风格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长期的,不会因其他因素而迅速改变。
二、专题训练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某城市示意图”,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A.位于河流沿岸 B.位于铁路沿线C.靠近海港 D.矿产资源丰富2.滨海区的建设,有利于①缓解老城区用地紧张状况②扩大城市规模,方便城市内部联系和管理③扩大对外开放④分散老城区城市职能,减轻环境污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读“北京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变化图”,完成3~4题。
3.近20年北京市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从远郊、近郊向城市中心迁移B.从城市中心向近郊、远郊迁移C.从城市中心、远郊向近郊迁移D.从远郊向近郊、城市中心迁移4.从北京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变化状况来看,其城市化存在A.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压力大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企业迁往远郊,造成上下班交通堵塞C.传统工业发展迅猛,人均绿地面积不断减少D.人口密度与就业密度的变化不一致,造成上下班交通严重拥挤读1995-2007年上海市大型超市数量变化图(注:核心区和边缘区合称为中心城区),回答5~6题。
5.2007年上海中心城区的大型超市数量大约为A.18个B.50个 C.60个D.120个6.上海市近郊区大型超市数量不断增多,主要原因是A.近郊区服务种类多B.中心城区交通拥堵C.出现了人口郊区化D.中心城区人口少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B.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8.图示现象可能导致A.市中心人口大幅度增加B.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9.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南疆地区现代与古代城镇分布示意图。
(左图)材料二南疆地区五座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关系图。
(右图)(1)根据材料一,五城市都位于。
从古到今,城镇位移的规律是。
(2)该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属于(水循环类型),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流量特点是。
(3)根据材料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之间的关系是。
(4)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五城市生态环境均较脆弱,其城市化与和谐度的制约因子是。
(5)为提升该地生态环境和谐度,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10.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
据20 09年数据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 %;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
“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劳动人口结构:。
产业结构:。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
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某城市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据图判断,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A.位于河流沿岸 B.位于铁路沿线C.靠近海港 D.矿产资源丰富11.滨海区的建设,有利于()①缓解老城区用地紧张状况②扩大城市规模,方便城市内部联系和管理③扩大对外开放④分散老城区城市职能,减轻环境污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11.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老城区位于河流沿岸,说明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河流。
第11题,滨海新区的建设可以缓解城市化过程中老城区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且滨海地区位置优越,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答案:10. A 11. C(2013·广州一模)读“北京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变化图”,完成6~7题。
6.近20年北京市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从远郊、近郊向城市中心迁移B.从城市中心向近郊、远郊迁移C.从城市中心、远郊向近郊迁移D.从远郊向近郊、城市中心迁移7.从北京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变化状况来看,其城市化存在()A.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压力大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企业迁往远郊,造成上下班交通堵塞C.传统工业发展迅猛,人均绿地面积不断减少D.人口密度与就业密度的变化不一致,造成上下班交通严重拥挤6~7.解析:第6题,读左边人口密度变化图,与1990年相比2000年和2010年近郊人口密度最大,中心和远郊密度降低,说明人口从城市中心、远郊向近郊迁移。
第7题,右边就业密度变化图可看出,人口密度最小的远郊就业密度增大,而人口密度大的中心和近郊就业密度减小,即人口密度与就业密度的变化不一致,居住与就业地分离,会造成上下班交通严重拥挤。
答案:6. C 7. D(2013·佛山一模)读1995-2007年上海市大型超市数量变化图(注:核心区和边缘区合称为中心城区),回答8~9题。
8.2007年上海中心城区的大型超市数量大约为()A.18个B.50个 C.60个 D.120个9.上海市近郊区大型超市数量不断增多,主要原因是()A.近郊区服务种类多 B.中心城区交通拥堵C.出现了人口郊区化 D.中心城区人口少8~9.解析:第8题,该题不难但要注意不要读错图。
图中左右两边都有一个纵坐标,且数量不一样,“2007年上海中心城区的大型超市数量”要读左边“各个地区门店数量”值,当然中心城区(核心区)的图例和年份也要看准确。
第9题,“近郊区大型超市数量不断增多”,说明近郊区人口不断增多,消费市场增大,即出现了人口郊区化现象。
答案:8. C 9. C12.(2013·惠州三模)读我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图示时间段内,我国城市化()A.水平一直在提高 B.已处于后期稳定阶段C.水平和速度呈正相关 D.速度将趋缓解析:图示时段内,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水平(看城市化率曲线)不是一直在提高,70年代还略有下降;目前水平还不到60%,属于中期加速阶段;从平均城市化速度曲线看,波动较大和城市化率曲线不呈正相关,大约在2005年后,速度将趋缓。
答案:D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B.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10.图示现象可能导致()A.市中心人口大幅度增加B.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解析:第9题,人口增多、土地供应紧张会导致地价上涨;生产、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下降会导致各类产业外迁;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会加重交通拥堵。
第10题,为了解决城市出现的问题,城市用地会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
答案:9.B10.C1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