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判定(二)(三)导学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导学案
ABCDEFM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导学案一、导学:1.导入课题: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课题:(板书)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2.学习目标:(1)学会“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会用“边角边”定理解决问题。
3、学习重难点:“边角边”定理及其应用。
二、分层学习:第一层次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自学课本P37探究至P38例2上面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作图、剪下重叠。
(4)自学参考提纲:①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有几种可能的情形?②画△ABC 和△A 'B 'C ', 使A 'B '=AB, ∠A '=∠A,A 'C '=AC ,剪下△ABC 和△A 'B 'C ',试一试, △A 'B 'C '与△ABC 能重合吗?a.由上面的探究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简写成___或___)。
b.将上述结论写成几何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A 'B 'C '(SAS) ④寻找题目中的隐含条件a.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且AO=OB 。
观察图形,图中已具备的另一个相等的条件是_____;联想SAS 公理,只需补充条件______,则有△AOC ≌△BOD.b. 已知:如图,AB ⊥AC,AD ⊥AE,AB=AC,AD=AE 。
能得出△DAC ≌△EAB 吗? 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师助生:(1)明了学情: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用SSS 判定三角形全等,这节课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学习,但对于SAS 定理,学生还不能理解为什么是两边的夹角,因此在下一层次的学习中要着重强调这一点。
(2)差异指导: a,强调定理改成几何语言的书写格式;b.引导学生学会把题目的条件放在两个三角形中,然后在证明三角形全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等三角形判定(2)
11-2DBCEA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等三角形判定(2)学习目标:1.知道三角形全等“边角边”的内容.2.会运用“S AS ”识别三角形全等,为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创造条件.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重点:用S AS 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及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的书写格式.难点:1、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 ;2、用SAS 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与平行.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2)把△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3.探究:如果“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画一画: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cm 和3cm ,长度为3cm 的边所对的角为30度,画出这个三角形,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由此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伴交流. 归纳: 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或二、预习自测 1.根据题目条件,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否全等?2.如图11-2,AB=AD,AC=AE, 则可得△ABC ≌____其理由是______3.如图,已知AD ∥BC ,AD =CB .求证:△ABC ≌△CDA .证明:∵AD ∥BC ∴∠DAC=_______ 在△AD C 与△ABC 中AD=CB ( )∠DAC=_______ ( ) AC=CA ( )∴ △ABC ≌△CDA ( )三、课堂小结教与学随笔DCBA四、当堂检测1.如图1,OA=OC,OB=OD,则图中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A.2 B.3 C.4 D.5ODCBA(1)21EDCBA(2)DCBA(3)2.如图2,AB=AC,AD=AE,欲证△ABD≌△ACE,可补充条件()A.∠1=∠2 B.∠B=∠C C.∠D=∠E D.∠BAE=∠CAD3.如图3,AD=BC,要得到△ABD和△CDB全等,可以添加的条件是()A.AB∥CD B.AD∥BC C.∠A=∠C D.∠ABC=∠CDA4.如图,已知AB=AD,AC=AE,∠1=∠2,求证∠ADE=∠B.5.如图,已知AB=AD,若AC平分∠BAD,问AC是否平分∠BCD?为什么?6.如图(1),AB⊥BD,DE⊥BD,点C是BD上一点,且BC=DE,CD=AB.(1)试判断AC与C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把△CDE沿直线BD向左平移,使△C DE的顶点C与B重合,此时第(1)问中AC与BE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注意字母的变化)教与学随笔五、课后反思。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导学案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三角全等“边角边”的内容2、会运用“SAS”识别三角形全等,为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创造条件3、理解垂直平分线的含义,掌握其性质,利用性质解题4、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学习重点:用“SAS”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及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的书写格式学习难点:1、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2、用SAS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
一、自主探究1、画图,在△ABC中,∠C=70°,AC=2cm,BC=2.5cm,利用三角尺和量角器作△ABC。
并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由此你有什么发现?2、自学课本28-29页的内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中垂线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_________)注意:判定中的角必须是指_______________二、应用新知1、如图,填空(1)如果AB=ED,∠B=∠D,__________________,则△ABC≌△DEF(SAS) (2)如果______________,∠A=∠E,AB=ED,则△ABC≌△DEF(SAS)(3)如果AC=DF,_______________,BC=EF,则△ABC≌△DEF(SAS)2、如图,已知AD//BC,AD=BC,求证△ABC≌△CDA(分析: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CB,二是_____________,你还能从图形中找到第三个条件吗,看看这两个三角形有没有公共边或公共角)证明:∵AD//BC∴________________在△ABC和△CDA中,∵∴3、中垂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画出线段AB的中垂线k,并与AB相交于点D5、在上图的中垂线k上,任意取一点P,用圆规比较线段PA和PB的大小归纳得到中垂线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随堂练习1、已知:如图,AC=BD,∠CAB=∠DBA,求证:(1)△ABC≌△BAD (2)BC=AD,∠C=∠D2、如图,已知B,C,E在一直线上,∠ACE=∠DCE,AC=DC,求证:AB=DB3、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那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若不全等,通过画图说明。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导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的全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并利用它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
重点:利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
难点:能在题目中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时间分配预习检测2分、合作探究10分、提升18分、检测巩固10分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案课堂导学案一、复习回顾1、全等三角形有那些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的条件是什么?二、自主学习教材自主探究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1)、动手操作:详见课本37页探究3进行操作(2)、得出结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注: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又得到了一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边角边”或“SAS”)。
这样我们共有三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即(1)、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定义;(2)、根据“SSS”;(3)根据“SAS”)典例合作探究1、如课本图12.2-6所示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侧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导入(问题导入)1、如果两个三角形只有两条边相等、只有两个角相等或只有一条边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2、本节课我们来探究认识两个三角形在两条边及其夹角相等的条件下是否全等。
教材自主探究1、指导学生动手实验操作。
必要时师生共同实验探究。
在得出结论后对三角形全等证明的方法给予归纳。
典例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对本例题进行简要分析后规范地写出证明过程。
分析:如果能够证明△ABC≌△DEC,就可以得出AB=DE.在△ABC和△DEC中,CA=CD,CB=CE,如果能得出∠1=∠2,△ABC和△DEC•就全等了。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数学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导学案(第二课时)人教版
数学
学习目标 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理解满足边边角两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知识梳理: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
注:及其一边所对的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学法指导:
例题如图,点在同一直线上,,, . 与全等吗?说明你的结论。
分析:由题意,题中直接给出一组对应角、一组对应边相等,还差一组对应边(BC=EF)就可以应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了。
观察所给的条件,我们可以利用线段的和得到有效的一组对应边BC=EF,于是问题获得解决。
当堂训练:一。
填空:X k b 1 . c o m
1.如图甲,已知AD∥BC,AD=CB,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
△ABC≌△CDA,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
条件,一是AD=CB(已知),二是___________;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2.如图乙,已知AB=AC,AD=AE,2,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D≌ACE,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13_2_4_1角边角和角角边
《13.2.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三)ASA 、AAS 》导学案课时安排: 课时7 第3课时 上课时间:2015年10月23日一、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探索出ASA 、AAS 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并会理解使用。
2、数学思考: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与对应角平分线相关系?3、问题解决:能使用ASA 、AAS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重、难点)4、情感态度:学会灵活使用新旧知识,学会举一反三。
二、预习指导【评价: (由小组学科代表负责填写并反馈:A 、B 、C 、D )】1、自主学习:教材6668P -内容,完成课本66P 做一做;补全68P 的证明过程。
2、知识点1:角边角公理和角角边定理在△ABC 和△DEF 中B E ∠=∠ B E ∠=∠= C F ∠=∠C F ∠=∠ = ∴△ABC ≌△DEF ( ) ∴△ABC ≌△DEF ( ) 练习1:完成教材68P 练习1、2(其中第2题要写出证明过程,参考例1的格式)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预习反馈: 就预习和练习中发现的问题实行交流。
(三)合作交流问题如图,AB =DE , AC ∥DF , BC ∥EF ,求证: △ABC ≌△DEF .(四)归纳总结(主要内容、学习方法等)(五)当堂达标【评价: (由小组学科代表负责填写并反馈:A 、B 、C 、D )】1、如图,已知∠1=∠2,AB ⊥AC ,BD ⊥DC ,AC 、BD 相交于点E ,•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是__________2、 课本P76习题3、4、5题。
(六)巩固提升:练习册P33~34变式题及打夯基础1~4.四、学习反思 (存有问题/错题记载等)[教师教学反思等]五、小黑板书写设计(教师板书设计等)⎧⎨⎩⎧⎨⎩ AB C D E F。
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导学案(二)
B 三角形的全等判定(二)班级:姓名:学习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边角边”,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判定定理;2.能利用“边角边”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利用这个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计算。
【学习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学习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三学习过程(一)旧知回顾已知AD是△ABC的中线,如果要使△ABD≌△ACD,那么应该再添条件______________(二)新知探究(一定要动手操作)1.用6~8分钟学习课本第8页~10页内容,并能通过自学完成自学检测;2. 预习思考(1)你学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哪些方法?(2)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边角边”是指哪些条件?它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利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已知任意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C’=AC,∠A’=∠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你发现了什么?画法参照课本9页。
通过自己的探究你可以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又一个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简写成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实际问题:(课本9页例2)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
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
你认为这样做有道理吗?试写出理由。
由此可知: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所以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来解决。
CBA(三)练习 1.如图,已知∠1=∠2,AO=BO ,求证:AC=BC2.如图,AD 与BC 交于点O ,∠CAB=∠DBA ,AC=BD ,求证:∠C=∠D.3.如图,C 为BE 上一点,点A 、D 分别在BE 两侧,AB ∥ED ,AB=CE ,BC=ED 求证:AC=CD5.如图已知AB=AC ,点D 、E 分别是AB 和AC DB=EC ,试证明:∠B=∠C.6.如图,在ABC 中,M 在BC 上,D 在AM 上,AB=AC , DB=DC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导学案: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学习目标1.牢固掌握用“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合作探究,学会用“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逻辑推理的严谨性。
重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
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诵读教材P37-P39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熟记基础知识.教材助读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3.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探究案探究点一画一个任意△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C′、=AC,∠A′、=∠A(即保证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探究点二如图3,AB=AC,AD=AE, ∠BAC=∠DAE,求证:△ABD≌△ACE。
探究点三如图4,AO=DO,EO=FO,BE=CF,且B,E,O,F,C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1)△AOE≌△DOF(2)△ABE≌△DCF探究点四如图9,已知点C是AB的中点,∠A=∠B,AD=BE,MD=NE。
求证:(1)△ADC≌△BEC,(2)△MEC≌△NDC当堂检测1.如图,在ABC△和DEF△中,已知AB DE=,BC EF=,根据(SAS)判定ABC DEF△≌△,还需的条件是()A.A D∠=∠B.B E∠=∠C.C F∠=∠D.以上三个均可以2.下面各条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的是()A.AB=DE,∠A=∠D,BC=EF B.AB=BC,∠B=∠E,DE=EF C.AB=EF,∠A=∠D,AC=DFD.BC=EF,∠C=∠F,AC=DF3.如图甲,已知AD∥BC,AD=CB,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C≌△CDA,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CB(已知),二是___________;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4.如图乙,已知AB=AC,AD=AE,∠1=∠2,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D≌ACE,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5.已知:如图,AB = AC,AD = AE.求证:∠B =∠CA DC E F甲乙EADB。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导学案
1C 'B 'A'C B AC B A 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导学案 NO.03使用说明:学生利用自习先预习课本第8页探究3-10页10分钟,然后35分钟独立做完学案。
正课由小组讨论交流10分钟,25分钟展示点评,10分钟整理落实,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 AS ”条件,能运用“S AS ”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积极投入,激情展示,做最佳自己。
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复习思考 (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的内容是什么?(2)上节课我们知道满足三个条件画两个三角形有4种情形,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相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前两种情况已经研究了,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种两边和一角的情况,这种情况又要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两种情况。
2、探究一: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动手试一试 已知:△ABC求作:'''A B C ∆,使''A B AB =,''B C BC =,'A A ∠=∠(2) 把△'''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二):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4)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二) 在△ABC 和'''A B C ∆中, ∵''AB A B B BC =⎧⎪∠=⎨⎪=⎩∴△ABC ≌2DCBA21DCBA21DCBADCBA1DC BA 23、探究二: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通过画图或实验可以得出:二、合作探究1、已知:AD=CD ,BD 平分∠ADC求证:∠A=∠C例2 如图,AC=BD ,∠1= ∠2,求证:BC=AD.变式1: 如图,AC=BD,BC=AD ,求证:∠1= ∠2.变式2: 如图,AC=BD,BC=AD,求证:∠C=∠D变式3: 如图,AC=BD,BC=AD,求证:∠A=∠B3三、学以致用1、课本第10页第2题2、如图,已知OA=OB,应填什么条件就得到△AOC ≌△BOD (允许添加一个条件)四、能力提升:(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如图,已知CA=CB,AD=BD,M 、N 分别是CA 、CB 的中点,求证:DM=DN五、当堂检测如图,AD ⊥BC ,D 为BC 的中点,那么结论正确的有A 、△ABD ≌△ACDB 、∠B=∠C C 、AD 平分∠BAC D 、△ABC 是等边三角形六、课堂小结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2.2三角形全等判定二教案导学案
已知两边一角的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探究.
Hale Waihona Puke 难点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关键
掌握“边角边”公理
教法
实验引导 讲授
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内容与时间
教师有效问题设计
学生有效活动设计
有效反馈评价设计
一、情境引入
3′
二、展示目标
2′
三.新知探究
数学活动一
探究ASA
10′
数学活动二
探究AAS
8′
数学活动三
SAS的应用
学生在纸板上标出两个三角形相等的的角和边并说出具备的条件
实验:将三角形纸板叠放到一起,观察两个
角形纸板是否重合
学生用文字语言和几何语言描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先自主完成后交流
学生板演
组内互助
三名学生板演
其余学生自主后合作
学生梳理本节知识
教师给予肯定
一生画图并标明条件,共同反馈
齐答
小组合做后,指定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回答,教师补充
八年级数学(学科)导读单
第3周第3课时总课时第13节
主题
12.2三角形全等判定二
主备人
史明杰
授课人
宫秀春张洪荣史明杰
课型
综合问题解决
授课时间
9.17
学习
目标
1.记住“边角边”公理,并会用“边角边”进行简单的证明;
2.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判定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12′
数学活动四归纳总结
3′
达标测试
7′
从已经研究过的判定方法来看,两个三角形必须具备三个元素对应相等才有可能全等。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导学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SAS )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边角边”.理解满足“边边角”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能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阅读教材P37-39页“探究3及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SAS ,进一步掌握证明格式,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反馈(1)如图,AB=DB ,BC=BE ,欲证△ABE ≌△DBC ,则需要增加的条件是(D )A.∠A =∠DB.∠E =∠CC.∠A=∠CD.∠ABD =∠EBC(2)如图,AO=BO ,CO=DO ,AD 与BC 交于E ,∠O =40°,∠B =25°,则∠BED 的度数是(B )A.60°B.90°C.75°D.85°(3)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4)已知:如图,AB 、CD 相交于O 点,AO =CO ,OD =OB.求证:∠D =∠B.分析:要证∠D =∠B ,只要证△AOD ≌△COB. 证明:在△AOD 与△COB 中,⎪⎩⎪⎨⎧=∠=∠=,已知,对顶角相等,已知)OB(OD )(COB AOD )CO AO ∴△AOD ≌△COB (SAS). ∴∠D =∠B(对应角相等).(5)已知:如图,AB =AC ,∠BAD =∠CAD.求证:∠B =∠C.证明:在△ABD 与△A CD 中,∵AB=AC ,∠BAD=∠CAD ,AD=AD ,∴△ABD ≌△ACD(SAS).∴∠B=∠C.1.利用SA S证明全等时,要注意“角”只能是两组相等边的夹角;在书写证明过程时相等的角应写在中间;2.证明过程中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如“对顶角相等”、“公共角、公共边”等.阅读教材P39页“思考”,明白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并会通过画图举反例,完成P39页练习题.如果给定两个三角形的类型(如两个钝角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活动1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思路例1已知:如图,AB∥CD,AB=CD.求证:AD∥BC.证明:∵AB∥CD,∴∠2=∠1.在△CDB与△ABD中,∵CD=AB,∠2=∠1,B D=DB,∴△CDB≌△ABD.∴∠3=∠4.∴AD∥BC.可从问题出发,要证线段平行只需证角相等即可(∠3=∠4),而证角相等可证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例2如图,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A、B、D三点共线,AB=CB,EB=DB,∠ABC=∠EBD=90°),连接AE、CD,试确定AE与C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结论:AE=CD,AE⊥CD.理由如下(提示):可延长AE交CD于点F,先证△ABE≌△CBD,得AE=CD,∠BAE=∠BCD.又∠AEB=∠CEF,可得∠CFE=90°,即AE⊥CD.1.注意挖掘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隐藏条件;2.线段的关系分数量与位置两种关系.活动2 跟踪训练1.已知:如图,AB=AC,BE=CD.求证:∠B=∠C.证明:略.2.已知:如图,AB=AD,AC=AE,∠1=∠2.求证:BC=DE.证明:略.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证三角形全等所缺少的条件,充分挖掘隐藏条件.活动3 课堂小结1.利用对顶角、公共角、直角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2.用“分析法”寻找命题结论也是一种推理论证的方法,即从结论出发逐步递推到题中条件,常以此作为分析寻求PNMCBADC B A推理论证的途径.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学习目标1、会叙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2、能应用这两个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极度热情、高度责任、自动自发、享受成功。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导学案(学生版)最全版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 掌握SAS的内容,会运用SAS来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2.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规律的过程;3、通过画图、思考、探究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重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学习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学前准备如图1所示,AC、BD相交于O,AO、BO、CO、DO的长度如图所标,△ABO和△CDO是否能完全重合呢?不难看出,这两个三角形有三对元素是相等的:(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如果把△ABO绕着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因为OA=OC,所以可以使OA与_____重合;又因为∠AOB=_______,OB=______,所以点B与点_____重合。
这样△ABO与______就完全重合了。
归纳:二、探索思考[1、阅读P37探究3,(1)读句画图:①画∠DAE=30°,②在AD、AE上分别取B、C,使AB=4cm,AC=6cm.③连结BC,得△ABC.2、由上面探究便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第二种方法:两边和它们的夹角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________”或“_______”)。
证明如下:如图2所示,在△ABC与△A′B′C′中,ABABCBC∴△ABC_____△A′B′C′(________)。
例题探讨例1:如图3,点C、E、B、F在同一直线上,∠C=∠F,AC=DF,EC=BF,△ABC与△DEF全等吗?说明你的结论。
例2:如图4,AB=AC,AD=AE,∠1=∠2,求证:∠ADB=∠AEC.三、自我检测1、如图所示,在△ABC和△DEF中,已知AB=DE,BC=EF,根据SAS判定△ABC≌△DEF,还需的条件是()A、∠A=∠DB、∠B=∠EC、∠C=∠FD、以上三个均可以2、如图所示,已知AD∥BC,AD=CB,求证:△ABD≌△CDB。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导学案
学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学习目标:已知两角及夹边,会画三角形;理解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理解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会用以上两个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课 前 活 动 单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SSS):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SAS): 。
2、已知:∠AOB.求作:∠A ’O ’B ’,使∠A ’O ’B ’ =∠AOB 。
3、画△A ’B ’C ’,使AB=A ’B ’ ,BC=B ’C ’ ,CA=C ’A ’4、画一个△A ’B ’C ’,使A ’B ’ = AB ,A ’C ’= AC ,∠A ’ =∠A.5、如图,已知:AD ∥BC ,AD =CB ,AF =CE.求证:△AFD ≌△CEB.OA B B A C E D F A B C A B C课 堂 活 动 单活动一:小组交流课前单,并派代表汇报。
活动二:探究两角一边分别相等的情况画△A ’B ’C ’,使A ’B ’ = AB ,∠A ’ =∠A ,∠B ’=∠B ’.(1)你能画出满足上述条件的△A ’B ’C ’吗?应该怎样画呢?(2)把画好的△A ’B ’C ’剪下,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这反映了什么规律?基本事实:判定定理三 。
简写为 或符号语言表示:即时反馈:1、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AB=AC ,∠B=∠C.求证AD=AE.C B A C ’B ’A ’ BA CD CA B ED C A B FE 2、如图,在△ABC 和△DEF 中,∠A=∠D ,∠B=∠E ,BC=EF ,△ABC 与△DEF 全等吗?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四): 。
(可以简写成“ ”或“ ”)符号语言表示:问题:我们现在已学过几种判定方法,你能抓住它们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吗?巩固练习:1、如图,已知AB ∥DC ,AD ∥BC. 求证:△ABD ≌△CDB.2、如图AB 是∠CAD 的平分线,∠C =∠D.求证:BC =BD.小结本课收获?A CB DFE ’ A B CD341221CB A D课 后 作 业 单1.如图,小明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 .选①去B .选②去C .选③去D .都带去2.如图,在△ABC 中,∠1=∠2,要判定△ABD ≌△ACD :(1)根据SAS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2)根据ASA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3)根据AAS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3.如图,AB ⊥BC ,AD ⊥DC ,∠1=∠2.求证AB=AD.4.如图,∠1=∠2,∠3=∠4.求证AC=AD.5☆.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FB=CE ,AB ∥ED ,AC ∥FD.求证AB=DE6☆.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FE ,FC ∥AB.AE 与CE 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第2题)。
12.2.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导学案
12.2.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一、学习目标:认知: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并能应用它们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能力: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情感:敢于面对学习活动中的困难,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学习难点:探究出“ASA”“AAS”以及它们的应用.三、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哪块去?(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探究4:如图,△ABC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画△A'B'C',使A'B'=AB,∠A'=∠A,∠B'=∠B,把画得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进行比较,它们是否能够重合?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判定定理3:(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例题讲解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求证:AD=AE.分析:证明△ACD≌△ABE,就可以得出AD=AE. 证明:合作探究如图,在△ABC 和△DEF 中,∠A=∠D,∠B=∠E,BC=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证明:判定定理4: 用数学语言表示为:(四)质疑提问,总结反思至此,我们有 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2.判定定理: 推证两三角形全等时,要善于观察,寻求对应相等的条件,从而获得解题途径.(五)学以致用,达标反馈1、解决课前的实际问题2、教材P 41练习题1、2(六)作业布置,能力提升1、必做题:课本第44页第4、5题2、选做题:课本第44页第11题D A BF E。
人教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导学案
教·学课题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主备人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总课时数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教·学过程札记一、 自主学习、课前诊断 (一)温顾知新:1、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2、两个三角形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有几种情况?(二)设问导读:探究1:阅读P 39探究4——P 40例3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以小组为单位,画△ABC ,使∠A=300,∠B=500,AB=4cm ,剪下△ABC ,小组内得到的三角形是否全等?若全等,满足哪几个条件?(2)由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三):和它们的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 ”或“ ”)(3)用几何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三)在△ABC 和'''A B C ∆中,∵'B B BC C ∠=∠⎧⎪=⎨⎪∠=⎩∴△ABC ≌探究2:阅读P 40例3,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每步推理的理由。
(2)变式训练:求证:BD=CE. 探究3:阅读P 40例4,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每步推理的理由。
(2)由例4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3)用几何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四) 在△ABC 和'''A B C ∆中, ∵'A A B BC ∠=∠⎧⎪∠=⎨⎪=⎩C 'B 'A 'CBA∴△ABC ≌二、学用结合、提高能力(一)巩固训练:1、完成课本P 41练习1、2、 2、(二)当堂检测1 、满足下列哪种条件时,就能判定△ABC ≌△DEF ( )A. AB=DE,BC=EF, ∠A =∠E;B. AB=DE,BC=EF, ∠C =∠FC. ∠A =∠E,AB=EF, ∠B =∠D;D. ∠A =∠D,AB=DE, ∠B =∠E 2、如图所示,已知∠A =∠D,∠1=∠2,那么要 得到△ABC ≌△DEF,还应给出的条件是:( ) A. ∠B =∠E B.ED=BC C. AB=EF D.AF=CD 3、三、课堂小结、形成网络 (一)小结与网络(二)延伸与反思如图,在△ABC 中,∠B=2∠C,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1=∠C,求证AC=AB+CEC 'B 'A 'CBA A F C1 2 E B教·学课题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主备人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总课时数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并能灵活选择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札记二、 自主学习、课前诊断 (一)温顾知新:1、如图,AB ⊥BE 于B ,DE ⊥BE 于E , ①若∠A=∠D ,AB=DE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②若∠A=∠D ,BC=EF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③若AB=DE ,BC=EF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 ④若AB=DE ,BC=EF ,AC=DF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 2、如图,Rt △ABC 中,直角边是 、 ,斜边是 ,若BC 、AB 确定,则Rt △ABC 是否确定?(二)设问导读:探究1:阅读P 41思考——P 42例5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以小组为单位,画Rt △ABC ,使∠C=900,CB=3cm,AB=5cm ,剪下Rt △ABC ,小组内得到的三角形是否全等?若全等,满足哪几个条件?(2)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和一条 边分别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 ”或“ ”)(4)用数学语言表述上面的判定方法在Rt △ABC 和Rt '''A B C ∆中, ∵''BC B C AB =⎧⎨=⎩∴Rt △ABC ≌Rt △(5)利用 “ HL ”判定全等的前提条件是探究2:阅读P 42例5,说明每步推理的理由。
14.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ASA)导学案
14.2 《全等三角形的判断 2》(ASA) 导教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达成自主学习,切记基础知识,掌握基此题型,时间不超出15分钟。
2.组内研究、合作学习达成《课内研究》不超出20 分钟。
3.小组长在课上合作研究环节要在组内起引领示范作用,控制议论节奏。
4.人人参加,合作学习,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有进步。
一、教材剖析(一)学习目标1.经过绘图,经历研究ASA 的过程,会运用“ASA”辨别三角形全等,为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创建条件2.经历研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领会利用操作、? 概括获取数学结论的过程.3.选择 SAS 或 SAS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学习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研究.教课难点:灵巧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二、自主学习:阅读P101 —102 页回答以下问题:1.画一画:如图,△ABC是随意一个三角形,画△A1B1C1 ,使 A1B1=AB,∠A1=∠A,∠B1=∠B,把画的△A1B1C1剪下来放在△ABC 进行比较,它们能否重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用自己的方法画出或参照 P101 页步骤画出 ,一定能复述画法 .)得出结论: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2.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断(三)在△ABC和A'B 'C '中,A A' BB '∵ BC∴△ABC ≌CC B''3.研究二 :两角和此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B C 练一练1.如图 2,O 是 AB 的中点,要使经过角边角(ASA)来判断△OAC≌△OBD ,需要增添一个条件 ,以下条件正确的选项是 ()A、∠A=∠BB、AC=BDC、∠C=∠D2.如图 1,小明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坏成了三块,此刻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整同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A、选①去,B、选②C、选③去3.已知:如图 AB 是∠CAD 的均分线,∠C=∠D.求证: BC =BD.证明:∵AB 是∠CAD 的均分线,∴∠=∠.在△ABC 和△ABD 中,___________ ,CC_____ ,AB______ ,A12B∴△ABC ≌△ABD ().∴=.三、课内研究活动一合作研究DA D如图,已知 AB∥DC,AD ∥BC.412 3求证:△ABD ≌△CDB.B C活动二学致使用1、如图, D 在 AB 上, E 在 AC 上, AB=AC ,∠B=A∠C.求证: AD=AE .DEB C2、如图,是 D 上 AB 一点, DF 交 AC 于点 E,DE=DF ,FC∥AB,AE 与 CE 能否相等?证明你的结论。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第12章 全等三角形3 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判定方法.2.学会运用“边角边”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3.了解两个三角形具备两边和一对角相等时,不一定全等.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判定方法.难点:运用“边角边”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一、情景导入,感受新知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如图的三块,如果要到玻璃店去照样配一块,带哪一块去?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37~P38例2之前部分,完成下面的内容:1.如果两个三角形有3组对应相等的元素,那么含有几种情况?其中哪一种已经确定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画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其中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一个内角为45°.试一试你能画出几个?3.在你所画的三角形中,长度分别为3cm和4cm的两边的夹角是45°的三角形有几种?45°角的一边是4cm,它所对的边长是3cm的三角形有几种?4.把你所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上面哪种条件的三角形能完全重合(全等)?归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合作探究】如图,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摆出△ABC.固定住长木棍,转动短木棍,得到△ABD.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解:图中的△ABC 与△ABD 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即AB =AB ,AC =AD ,∠B =∠B ,但△ABC 与△ABD 不全等.这说明,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归纳: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选填“一定不”“可能”或“不一定”)师生活动①明了学情:学生先自学,再合作,教师巡视全班.②差异指导:对自学困难的学生给予适时点拨.③生生互助:学生通过同桌、小组交流讨论生成新知.三、典例剖析,运用新知【合作探究】例1: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最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 =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 =CB.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证明:在△ABC 和△DEC 中,⎩⎪⎨⎪⎧CA =CD ,∠1=∠2,CB =CE.∴△ABC ≌△DEC(SAS ).∴AB =DE.例2:如图,已知AB =AC ,AD =AE ,∠BAC =∠DAE.求证:△ABD ≌△ACE.证明:∵∠BAC =∠DAE(已知),∴∠BAC +∠CAD =∠DAE +∠CAD ,即∠BAD =∠CAE.在△ABD 与△ACE 中,⎩⎪⎨⎪⎧AB =AC (已知),∠BAD =∠CAE (已证),AD =AE (已知).∴△ABD ≌△ACE.师生活动①明了学情: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全班.②差异指导:对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分层指导.③生生互助: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四、课堂小结,回顾新知先归纳“SAS”,并强调:“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再提出问题供同学思考、交流、探讨.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2.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常见方法有哪些?五、检测反馈、落实新知1.如图,已知AB⊥BD于B,ED⊥BD于D,AB=CD,BC=ED,则∠ACE=90度.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OA=OB,OC=OD,∠O=65°,∠C=25°,则∠BED=65°.3.如图,已知:AB=AD,AC=AE,∠1=∠2,求证:(1)△ABC≌△ADE;(2)∠B=∠D.证明:(1)∵∠1=∠2,∴∠1+∠EAC=∠2+∠EAC,即∠BAC=∠DAE,又∵AB=AD,AC=AE,∴△ABC≌△ADE.(2)∵△ABC≌△ADE,∴∠B=∠D.4.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AED≌△AFD,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并给予证明.解:添加条件:AE=AF,证明:在△AED与△AFD中,∵AE=AF,∠EAD=∠FAD,AD=AD,∴△AED≌△AFD(SAS).六、课后作业:巩固新知(见学生用书)。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教案(导学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二)教案(导学案)学习目标:1、类比“SAS”定理掌握好“ASA”定理的内容及三个条件相互的关系2、能通过已知及推证得到必要的三个条件,从而证明两三角形全等;3、学会读图及通过已知进行推理,提高解决两三角形全等的判断的能力。
学习重点:“ASA”定理的运用学习过程:一、旧知回顾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学过了什么方法?它有几个条件,其中有组角的关系,有组边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限制?3、除了SAS判定定理外还有其他方法吗?可不可以将边与角互换呢?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阅读教材76页-77页)1、角边角定理:。
(简称或)。
2、定理的理解:如下图定理有三个条件,其中有组边的关系,有组角关系,边一定是两组角的夹边。
三、知识应用1、如图,已知∠ABC=∠D,∠ACB=∠CBD,判断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第1题)2、如图,已知AB=AC,∠B=∠C,证明:△ABE≌△ACD;(要证△ABE≌△ACD,试着找这两个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相等关系;已知有AB=AC,∠ABE=∠ACD,还能从图中找到另一个相等关系吗?)四、知识巩固:1、已知:如图△ABC≌△A1B1C1,AD与A1D1分别是∠BAC与∠B1A1C1的角平分线,求证:AD=A1D1(分析:证线段的相等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解决,我们找到 AD与A1D1所在的三角形看是否能证明全等)AB D CA1B1D1C1总结:全等三角形的相等2、已知: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B=DE (分析:证 AB=DE,可找到它们所在的三角形,证明三角形全等)五、课后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
B 'A '
C B A C B
A 练习17—三角形全等判定(二)
已知:△ABC 求作:'''A B C ∆,使''A B AB =,''B C BC =,'A A ∠=∠
(2) 把△'''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二):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4)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二) 在△ABC 和'''A B C ∆中,
∵''AB A B B BC =⎧⎪
∠=⎨⎪=⎩
∴△ABC ≌ ( )
探究二: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如图所示,△ABC 和△ABD 中若AD=AC ,则是否有△ABC ≌△ABD ?
A
B D
C
通过画图或实验可以得出: 2.如图所示, AD ∥BC ,AD =CB .求证:△ABC ≌△CDA.
2
1
A
D
C
3.如图,已知AB =AC,AD =AE ,∠DAE =∠BAC,求证:△ABD ≌△ACE.
4.已知点A,F,E ,C 在同一条直线上AF =CE, BE ∥DF, BE =DF. 求证:AB ∥CD
A
B
E
D
C F
D
B
C
E
D C A B F
E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1、复习思考 (1).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
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又分成哪两种呢? 2、探究一: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已知:△ABC 求作:△'''A B C ,使
'B ∠=∠B, 'C ∠=∠C ,''B C =BC ,
(2) 把△'''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三):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4)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三) 在△ABC 和'''A B C ∆中, ∵'B B BC C ∠=∠⎧⎪
=⎨⎪∠=⎩
∴△ABC ≌ ( ) 3、探究二。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是否全等
(1)如图,在△ABC 和△DEF 中,∠A=∠D ,∠B=∠E ,BC=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前面学过的判定方法来证明你的结论吗?
(2)归纳;由上面的证明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四):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3)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四)
在△ABC 和'''A B C ∆中,
∵'A A B BC ∠=∠⎧⎪
∠=⎨⎪=⎩
∴△ABC ≌ ( ) 1、如下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AB=AC ,∠B=∠C .求证:AD=AE .
2.已知: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 BE ⊥AC, CD ⊥AB,AB=AC ,求证:BD=CE
D C
A
B
E C '
B 'A '
C B A
C '
B '
A 'C
B
A D
E
C
B
A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