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要点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1.封建四大概念:文章中出现了封建社会的四大概念,即君主、臣民、国家和上下之分。
这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思想,有助于理解文章中君主与国家的关系。
2.君臣关系:文章中强调君臣关系的重要性,指出君主要以身作则,扮演榜样的角色,体察民情,以求听到真实的声音。
君主应亲近臣民,虚心聆听意见,同时亦要广纳贤才,以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国家。
3.君臣相得:文章中提到君主与臣民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君主应将国家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凡事从国家整体出发,而臣民则应尽己之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君民相得,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4.社会秩序:文章强调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君主应以身作则,倡导正义和道德,依法治国,严惩违法之人,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5.仁政和德行:文章提到君主应施行仁政,关心民生,体察民情,以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同时,君主自身的德行也是重要的。
君主要有崇高的品德和道德准则,以身作则,使臣民效仿。
6.贤能和能力:文章中强调了君主需要广纳贤才的重要性。
贤能之士是君主的得力助手,他们能够为君主提供意见和建议,帮助君主管理国家事务。
君主应以能力为标准,而非血缘或亲近关系来选拔官员。
7.和平与战争:文章中提到君主需要平衡内外事务。
君主应尽力维护国内的和平与稳定,以造福于臣民。
同时,君主也需要善于处理外交关系,树立威望,以维护国家的利益。
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章提到君主需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是指君主需要悟性化身,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治国是指君主要善于管理国家事务,做出明智的决策;平天下是指君主需要保持国家整体的稳定和和谐。
9.监督和反腐:文章中提到君主需要加强对政府和官员的监督,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君主应建立健全的制度,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同时也应鼓励百姓检举官员的不法行为,以保持政府的廉洁和清正。
10.经济发展:文章中提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君主要积极发展国家的经济,提倡农业生产,保障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以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
高中语文 3.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思想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孟子思想【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国的後蜀时,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
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
《寡人之于国》知识点梳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一、读准字音鸡豚( ) (4)狗彘( )(5)庠序( ) (6)孝悌( ) (7)饿莩( ) (8)曳兵( )二、理解词义(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河东凶亦然②王好战③请以战喻④兵刃既接⑤弃甲曳兵而走⑥不违农时:⑦申之以孝悌之义⑧不知检(2)通假字①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④无失其时通(3)一词多义数〔120个实词〕A. shù(1)名词。
①数目,数量②算术③法那么,规律④命运⑤技艺、方术(2)数词。
几。
表示不确定的数B. shǔ动词。
①点数,计算②列举罪状,加以斥责C. shuò副词。
屡次D. cù形容词。
密,与“疏〞相对。
①数罟不入漪池,鱼整不可胜食也。
——②三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④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⑤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⑥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那么不得也。
——⑨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⑩那么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胜〔120个实词〕A shèng(1)名词。
①胜利。
②优美的山水或古迹。
(2)动词。
①战胜,取胜。
②胜过,超过。
(3)形容词。
①优美的。
②盛大的B shēng(1)动词。
禁得住,忍得住(2) 副词。
尽完。
①其勢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景),在洞庭一湖——③此五者,知(预见)胜之道也——④沛公不胜杯构,不能辞。
驴不胜怒,蹄之。
——⑤人日出江花红胜火。
——⑥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胜。
——⑦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⑧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4)词类活用①填然鼓之: 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然而不王者: ④树之以桑:⑤王无罪岁: ⑥谨庠序之教:⑦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三、特殊句式(1)非我也,岁也:(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申之以孝悌之义:(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无望民之多邻国:(7)未之有也:(8)以五步笑百步,那么何如:(9)弃甲曳兵而走:四、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中语文 3.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的仁政思想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孟子的仁政思想1.民本思想。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
孟子在锋利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2.邦国的主权在民。
孟子与梁惠王谈话,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答复:“定于一。
〞梁惠王问:“孰能一之?〞孟子答复:“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梁惠王问:“孰能与之?〞孟子答复:“天下莫不与也。
〞〔《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君王不嗜杀戮,那么,天下没有不愿意把政权交给这个君王的人。
万章问孟子:“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说:“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万章问:“然那么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说:“天与之。
〞又说:“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孟子•万章上》〕是说尧把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天又把舜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接受了。
于是舜就作了天子。
虽然在孟子看来,归根到底天有决定权,但是天还是把事情告诉百姓,百姓同意,舜才作了天子。
透过孟子说法的唯心论雾障,可以看到,在孟子看来,一个政权的建立是要通过百姓认可的。
范文澜同志称这种思想为“敬天保民〞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那么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那么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那么臣视君如寇仇。
〞还有,齐宣王问孟子:“汤放桀。
武王伐纣.有诸?〞孟子答复:“于传有之。
〞齐宣王问:“臣弑其君,可乎?〞孟子答复:“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
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在孟子看来,国君对臣民不仁,臣民对国君也可不义;国君既“贼仁〞,又“贼义〞,那么臣民就可以诛此独夫,这是合情合理的。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一、说教材、学情《寡人之于国也》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重点篇目,该文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缜密的思维,高超的论辩能力。
新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该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础的文言语法知识,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本文安排在单元的第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是实现“授之以渔”,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掌握文言学习方法的关键。
高中不少学生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对于文言文的知识高一学生还处在积累的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
结合教学大纲对本单元教学要求,依据新课标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拟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孟子“仁政”的思想;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包括理解课文中实词与虚词的意思,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一些固定句式的使用;3、通过诵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新课标指出,应该“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因此,我把学习孟子仁政的思想设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由于本文系诸子散文,时间跨度大,学生较少接触论辩式议论文,因此,我把“通过诵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设置为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法是以诵读和分析为主,加以点拨启发、讨论领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8《寡人之于国也》基础字词梳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
或……”意思是“有的人……,有的人……”,表并 列陈述)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何如”,意思是 “怎么样”,表疑问)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是何异于……”,意
思是“和……相比,又有什么不同”,表比较)
退出
(4)树 之以桑 . (5)王无罪 岁 .
种植 归罪、归咎
(二 )动词作名词 (1)请以战 喻 . (2)是使民养生 丧死 无憾也 . . (三 )形容词作动词 谨 庠序之教 . 五、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岁也
战争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认真从事
“是”为判断词 “……也,……也”表判断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①直 副词,仅、只 . ②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爱莲说》 . 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3.直 《卖炭翁》 名词,价值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 . 形容词,正确 气壮 ④理直 .
动词,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②百发 动词,发射 百中 . ③发 闾左谪戍渔阳《陈涉世家》 . 4.发 动词,征发、派遣 动词,花开 而幽香《醉翁亭记》 ④野芳发 . 《琵琶行 并序》 动词,出发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 .
形容词,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名词,不吉利的事
形容词,不幸,多指丧事, 名词,杀人的人
少 副词,更 ①邻国之民不加 . 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动词,施加 .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加 彘肩上《鸿门宴》 . 动词,放 2.加 高,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④而山不加 . 动词,增加 也《曹刿论战》 动词,夸大 ⑤牺牲玉帛,弗敢加 .
副词,尽 食也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 名词,胜利 ②百战百胜 . 动词,承受 ③驴不胜 怒,蹄之 《黔之驴》 . ④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 5.胜 动词,胜利 动词,超过 ⑤日出江花红胜 火 《忆江南》 . 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⑥予观夫巴陵胜 . 形容词,优美的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新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新1.文言文特点:《寡人之于国也》采用了古文的写作风格,使用了较为繁复的句式和词汇,充分体现了文言文的典雅和庄重之美。
2.原文解析:文章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主题,通过描绘寡人对于国家事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展示了君主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3.君王的担心:文章中,寡人表现出对于天灾人祸的担忧,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通过寡人的言辞,可以看出他忧虑民生疾苦和国家的不安定。
4.忧国忧民的情怀:文章中,寡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的管理中,生怕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他认为君主“凡民之救民者,所危入身也;凡民之拯家者,所危入家也”。
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情怀,展现了君王应当具备的大爱之心。
5.君主的勤政:寡人的言辞中还体现了他的勤政精神。
他积极参与国家的事务,不仅听取了臣子们的进言,还亲自制定政策,时刻关注国家的动态和发展。
6.寡人的谨慎:文章中寡人多次提及谨慎二字。
他认为君主应当谨慎而慎重地处理国家事务,不轻易做出决策,以避免对国家造成不利影响。
7.君主的勇气和果断:文章中寡人表现出了君主应有的勇气和果断。
他认为国家事务不能因为个人恩怨而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当需要做出决断时,他敢于下定决心,果断处理。
8.君王的尊严:寡人还强调了君主应有的尊严和威严。
他认为一旦君主失去了威严,就会导致国家的混乱和人民的不敬。
因此,寡人要求臣子要对他尊重和忠诚。
总之,《寡人之于国也》展示了一个君主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如忧国忧民的情怀、勤政精神、谨慎和果断的处理方式等。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君主制度的一种推崇,也体现了古代国家管理的理念和原则。
阅读这篇文章,可以增加对古代国家制度和君主行为准则的了解,并对现代政治体制产生一定的启发。
高中语文 3.8《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梁惠王梁惠王就是战国前期赫赫有名的魏惠王。
战国时魏国国君。
姓姬,魏氏,名罃,魏武侯子。
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
梁惠王之所以有名气,乃在于他在位期间打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一连串大败仗,硬是将乃祖魏文侯、乃父魏武侯辛辛苦苦创下的那份霸业给葬送了,称得上是一位典型的败家子,完全的失败者。
公元前453年,韩、魏、赵三家分晋,战国揭幕。
在当时的七雄之中,魏文侯第一个实行改革,礼贤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名流贤达,重用吴起、李悝、西门豹等才俊之士,行“地力之教〞,施“平籴之法〞,创“武卒之制〞,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充当三晋老大。
他曾联合韩、赵诸国,先后西伐秦,占秦河西之地;南击楚,夺楚睢之间;东攻齐,入齐长城;北征中山,一度奄有其地。
继起的魏武侯效法乃父,保证了魏国的霸业得以平稳维持。
应该说,父祖辈给梁惠王留下了一份十分可观的家业,他完全可以“大树底下好乘凉〞,当守成之主,享现成之福,谋社稷之安。
然而,好大喜功心态以及随之而来的战略抉择失误,终使梁惠王走上了身败名裂的不归路。
从战国兵备地理考察,魏国北邻赵,西接秦,南连楚,东毗齐、宋,其地四通八达,多面受敌,无险要可供守御,处于四战之地的战略内线地位,这决定了魏国的中原霸权有着天生的内在脆弱性。
所以,梁惠王上台后最应该做的,是如何凭借已有的实力地位,适中选择主攻方向,防止四面出击,防止四面树敌。
就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他的正确选择无疑应为东守而西攻,即据有河西之地,乘秦国退守洛水的有利形势向西开展,夺占泾、渭,控制崤、函,争取战略上的主动。
遗憾的是,梁惠王本人是彻头彻尾的战略短视者,他所追求的是外表上的风光,贪图的是虚幻意义的荣耀。
在他看来,秦国“僻在雍州〞,完全不配当自己的对手,胜之不武,服之无名,激发不起自己的兴趣。
相反,控制三晋,压服齐、楚,才是煌煌伟业,颜面有光。
在这种自高自大心理的驱使下,他轻率地作出了战略东移的选择,西守而东攻。
为此,他把都城从安邑搬迁到大梁,自以为居天下之中,便理所当然地成了天下的领袖。
高中语文 38《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
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必修3)探究目标1、字音认读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而走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罟(cùgǔ)不入湾(wū)池养生丧(sàng)死无憾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然而不王(wàng)者涂有饿莩(piǎo)2.通假字汇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②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
3.古今异义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凶年。
今义:指人和动物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副词,更。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的人。
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者。
)是亦走也(古义:跑,逃跑。
今义:行走。
)4.词类活用情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名词作动词,吃。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作动词,为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
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栽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
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5、一词多义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百发百中成语发射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打开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花开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出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穷兵黩武成语战争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草木皆兵成语士兵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优美的6.文言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宾语前置未之有也(3)固定用法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左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5、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二、文言虚词1.而(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其(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3.之(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4.焉(1)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2)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5.然(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6.于(1)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2)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知识点总结
⼈教版语⽂必修三《寡⼈之于国》知识点总结 《寡⼈之于国》是⼈教版语⽂必修3第三单元第⼀课,是⼀篇选⾃《孟⼦》的议论性散⽂,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教版语⽂必修三《寡⼈之于国》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必修三《寡⼈之于国》知识点 (⼀)通假字 1.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失其时⽆—⽏,不要 2.颁⽩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 3.涂不饿莩⽽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 (⼆)词类活⽤ 1.或百步⽽后⽌,或五⼗步⽽后⽌:名—动,跑五⼗步,⼀百步。
2.是使民养⽣丧死⽆憾也:动—名,活着的⼈,死了的⼈。
3.五⼗者可以⾐帛矣:名—动,穿。
4.然⽽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词多义 1.于寡⼈之于国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赵⽒求救于齐向 2.以请以战喻⽤ 斧⽄以时⼊⼭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3.之填然⿎之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节助词,不译 4.胜⾕不可胜⾷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 ⽇出江花红胜⽕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5.兵⾮我也,兵也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将兵万⼈⼠兵 穷兵黩武战争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者可以⾐帛:古,可以以之;今,⼀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 1.尽⼼焉⽿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加强语⽓。
2.⽆如寡⼈之⽤⼼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洿池:密;⽹;池塘,洼地积⽔。
6.鸡、豚、狗、彘之畜:鸡、⼩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8.⽽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者可以⾷⾁矣:吃。
11.狗彘⾷⼈⾷⽽不知检:吃;⾷物;约束。
12.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布⾐、黔⾸、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1.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無通“勿”或“毋”,不要2.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頒通“斑”3.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塗通“途”,道路4.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過有的教科書“直”是“只是”的意思,並不是通假字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檢”通“斂”,收斂,積蓄,有的教科書認為這個字非通假字,直接解釋為“約束,檢點”6.雞豚狗彘(zhì)之畜,無失其時“無”通“毋”,不要古今異義1.河內凶。
河:(古義:黃河。
今義: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2.棄甲曳兵而走。
走:(古義:逃跑。
今義:行走)3.或百步而後止。
或:(古義:有的人。
今義:或許、也許)4.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
穀:(古義:糧食的統稱。
今義:穀子)5.非我也,兵也。
兵:(古義:兵器。
今義:軍隊中最基層人員)6.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歲:(古義:年成。
今義:年)一詞多義1.數願令得補黑衣之數《觸龍說趙太后》數目、數量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寡人之於國也》幾、若干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命運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shuò屢次數罟不入洿池《寡人之於國也》cù密、細密蒙沖鬥艦乃以千數《赤壁之戰》shǔ計算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與“曲”相對,不彎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於國也》僅、只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翁》價值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指南錄〉後序》徑直、直接3.發百發百中成語發射發閭左謫戌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征發、派遣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寡人之於國也》指打開糧倉救濟百姓野花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花開主人忘歸客不發《琵琶行》出發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五人墓碑記》發出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發出、抒發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國也》兵器窮兵黷武成語戰爭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軍隊草木皆兵成語士兵5.勝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承受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寡人之於國也》盡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勝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超過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優美的詞類活用【填然鼓之】一般“鼓”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打鼓【七十者衣帛食肉】一般“衣”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穿【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般“王”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為王、稱王、統一天下【王無罪歲】一般“罪”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歸罪、歸咎【請以戰喻】一般“戰”是戰鬥(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戰爭【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一般“生”是活著(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活著的人一般“死”是死去(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死去的人【謹庠序之教】一般“謹”是謹慎(形容詞),在此活用為動詞:認真從事【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一般“移”是移動,在此是使動用法:使……遷移特殊句式【判斷句】1、是亦走也這也是逃跑。
高中语文 3.8《寡人之于国也》参考译文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
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
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
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
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人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粮食和水产吃不完。
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
百亩大的田地。
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
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资料专题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主张;2.掌握文中文言词汇;3.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和气势充沛的特点。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家作品及思想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孔孟”,并尊称他为“亚圣”。
《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仁政思想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梁惠王下》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孟子·尽心章句下》孟子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孟子·公孙丑下》写作背景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梁惠王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孟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
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
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字词汇总字音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弃甲曳(yè)兵涂(tú)有饿莩(piǎo)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无(wú)失其时谨庠(xiáng)序之教颁(bān)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申之以孝悌(tì)之义谷不可胜(shēng)食也通假字1.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要点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
1.关于孟子的思想主张
孟子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先道”,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孟子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认为不行“仁政”的统治者是“率兽而食人”,他认为对不仁义的暴君,就应该推翻他。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要保持善性,在道德上具备仁、义、礼、智,能够做到舍生取义——为正义献身。
孟子的文章雄辩有力,气势磅礴,对后世散文家影响很大。
2.课文内容
这是一篇语录体论辩文,论述严密,很有说服力。
第一部分(第1段)梁惠王提出疑问:尽心于民,民不加多。
这是“提出问题”,下文则将是“分析问题”。
第二部分(第2、3段)孟子设喻分析原因。
这是“分析问题”。
设喻:五十步笑百步。
分析:魏国未行仁政,与邻国同属暴政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民不加多”。
第三部分(第4、5、6段)论述仁政具体内容,即“使民加多”的措施。
这是“解决问题”。
阐述"使民加多"的措施:一是行王道,二是利民生,三是弃暴政。
课文主旨: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可以看出"仁政"学说之一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