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word文档

合集下载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方案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方案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2、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指导学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积累古典诗词。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

(2)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诗歌的意境。

2、难点(1)理解诗句中精妙的用词和生动的比喻。

(2)领悟诗人在诗歌中蕴含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修辞等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夏日雷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雷雨的特点。

(2)提问学生:在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雷雨景象的呢?从而引出课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他的诗词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创作了这首诗。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3)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重点词句的意思。

5、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描绘的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感受自然景色的变化。

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有把山遮住。

这里用“翻墨”形象地写出了乌云的浓厚和快速翻滚。

雨中:“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跳,纷纷跳进船里。

“跳珠”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雨点的大而急。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一篇: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呢?一、立足课内阅读,探索高效的古诗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三四首隽永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经过岁月的洗练、沉淀,彰显出特有的经典魅力。

它们语言凝练,内涵丰富,需凭借丰富的想象、超时空的感知,方可体会蕴含其中的意境和主题,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审美的目的。

作为教师要从平常的课堂教学入手,从具体特点出发,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

如教学《望湖楼醉书》时,从把握诗眼入手来体会意境、感受诗情,作为古诗词钻研的有效切入点。

这首诗的诗眼在题目之中,就是一个“醉”字。

教学中就抓住“醉”字,以一个问题“诗人被什么而醉?”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画面: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教师主要是通过抓词“翻”“遮”,让学生来感受云的厚、重、猛,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来势汹汹的云,“乌云翻滚、乌云密布、乌云滚滚......”;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教师则通过视频,唤起学生对暴雨、骤雨的记忆,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像跳珠一样的雨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雨的急、快、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教师围绕“忽”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触类旁通,感受“忽”带来的惊喜等。

让学生通过云的浓墨、壮观,雨的圆润、活泼,风的急速、力量,水的茫茫一片,感受到诗人被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所陶醉,为大自然的变幻和力量所惊叹的那份情感。

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课堂才彰显生气和价值。

春夜喜雨大班教案

春夜喜雨大班教案

春夜喜雨大班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朗读和分析《春夜喜雨》这首古文诗,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2. 启发学生对春天雨水的喜悦之情,激发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

教学重点:1. 阅读和分析《春夜喜雨》的古文诗。

2.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或打印好的《春夜喜雨》古文诗。

2. 板书或PPT展示:《春夜喜雨》课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情境 (5分钟)教师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回忆和感受,并引导他们思考春天雨水的美好之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春天的雨水是怎样的?- 你最喜欢春天的哪种天气?Step 2:呈现诗歌 (10分钟)教师将《春夜喜雨》古文诗呈现给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分段讲解等方式使学生理解诗的表达。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以下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你读完这首诗感触最深的是什么?Step 3:小组合作 (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所给的问题。

问题可以包括:- 诗中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你觉得这些描写中最具表现力的是哪个?- 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最喜欢诗中哪个句子?Step 4:讨论分享 (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分享。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补充或反对意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不同小组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Step 5:个人表达 (10分钟)学生个人写出对《春夜喜雨》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并尽量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如:- 这首诗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觉得诗中表现了哪些美好的事物与情感?- 你有过和诗中相似的感受吗?Step 6:展示和点评 (5分钟)学生可以自愿将自己的表达分享给整个班级。

六年级语文《春夜喜雨》教案

六年级语文《春夜喜雨》教案

教案名称:春夜喜雨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春夜喜雨》,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2.能理解、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抒情和韵律等方面的知识。

3.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与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意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掌握诗歌的韵律和抒情技巧。

3.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资源:1.《春夜喜雨》诗歌原文。

2.图片、视频等辅助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约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下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雨的联想和感觉,然后与学生们一起商讨雨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Step 2:导读(约10分钟)教师将《春夜喜雨》诗的标题写在黑板上,并解释标题中每个词的意思。

然后读一遍诗的开头两句,引导学生推测诗的内容和主题,并简要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Step 3:朗读诗歌(约10分钟)教师朗读整首诗,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然后,教师解释并示范诗歌中一些生动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

Step 4:分组讨论(约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意象,讨论和推测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表达。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来描述自己在雨中的感受。

Step 5:分享和展示(约10分钟)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个人的感受。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6:练习与运用(约15分钟)教师将诗的第一节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尝试默写。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整首诗,体验诗歌抒情的韵律和节奏。

Step 7:延伸创作(约2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纸和笔,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写一首与《春夜喜雨》相呼应的诗歌。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诗的写作模板和素材供学生参考。

Step 8:展示与评价(约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诗歌在班级内展示,并互相评价和分享观点。

教师也可选取几首代表作品进行赏析和评价。

Step 9:反思(约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和目标,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指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初中春夜喜雨教案

初中春夜喜雨教案

初中春夜喜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喜雨》。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诗文意境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杜甫的诗作,如《登高》、《月夜忆舍弟》等,加深对杜甫诗歌风格的认识。

(2)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杜甫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2. 新课内容展示:(1)让学生自由朗读《春夜喜雨》,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2)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全班交流:邀请几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促进班级内的互动和交流。

4.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春夜喜雨》,加强文学素养的积累。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夜喜雨》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 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杜甫诗歌的魅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热爱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目标:1.学写生字“遮”,并理解“遮”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意。

4.通过对诗句中关键词的品味,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六月西湖雨景的奇特,体会诗句语言之美,体会诗人喜爱的感情。

5.渗透学古诗的方法:读懂诗题,了解诗人,讨论大意,品词析句,想象画面,感情诵读。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遮”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1.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析和品读,感受六月西湖雨景的奇特,体会诗句语言之美,体会诗人喜爱的感情。

2.渗透学古诗的方法:读懂诗题,了解诗人,讨论大意,品词析句,想象画面,感情诵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由“西湖与苏轼”导入新课。

1、师述: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请看这一组西湖的图片。

映示西湖图片,雨中的、艳阳高照的、水光潋滟的湖面等。

2、了解苏轼:西湖的美丽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竟折腰,苏轼也是其中的一位。

出示:苏轼人物图。

谈话:关于苏轼,你对他还有些什么了解?师述,简要介绍:苏轼也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

他曾经在杭州任了五年的通判,相当于现在杭州市的副市长。

他在任期间,为疏浚西湖筑成了一道堤。

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中有一景是“苏堤春晓”,就是图片中的苏堤。

现在,就让时光倒流九百多个年头,我们跟随着诗人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那一天诗人在望湖楼醉书五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映示诗题和望湖楼的图片。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出示诗题齐读诗题。

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映示诗题(时间:六月二十七日正值夏季地点:望湖楼,出示图片醉书:乘着酒意,诗兴大发而写的诗。

“书”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写。

)2、读诗①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集体交流初读感受。

A 强调散sǎn sàn的正确读音。

B 读得真好,你注意用前四字后三字的节奏读出了七言绝句的特点。

2023最新-古诗《春夜喜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3最新-古诗《春夜喜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古诗《春夜喜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文是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古诗《春夜喜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春夜喜雨》优质教案篇一一、谈春雨,导入课文。

1.启发谈话: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

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

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吧!学生谈春雨。

2.导入课文,简介诗人。

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

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

有的同学课前查阅了资料,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有这方面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

你还读过杜甫的'哪些诗?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简介这首古诗。

提问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预习课文情况:你在课外了解了哪些有关古诗的知识?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

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①正确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你所知道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读准下列字音:甫fǔ乃nǎi俱jù苔tái扣kòu(2)提问: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春天的一个雨夜。

诗人住在成都——从书上对“锦官城”的注释可以知道杜甫住在成都。

)(3)说一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了解下列一些字词的意思: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雨降落、降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1)下雨时的景象是怎样的?用什么词形容雨?跳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雨乱入船?2)你能用一个词形容这样的雨吗?(疾、急、密、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雨吗?(雨点翻飞、雨丝倾泻、雨花飘洒、雨声如鼓……)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雨点跳珠般猛烈地打在船上,雨水乱入船中,船在雨中颠簸不停。

7、研究第三句1)风来了,是怎样的情况?用什么词形容风?吹散是什么意思?修辞手法是什么?2)你能用一个词形容这样的风吗?(急、猛、疾、劲)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风吗?(狂风呼啸、风卷残云、风起云涌、风雨交加……)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狂风呼啸着吹来,把原本密集的云层吹散了,露出了湖面。

8、研究第四句1)望湖楼下的景象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水如天?修辞手法是什么?2)你能用一个词形容这样的湖水吗?(清、碧、澄、明)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湖水吗?(湖光水色、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水天一色……)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湖水清澈透明,像一片蓝天倒映在水面上。

四、诗歌鉴赏。

1、诗歌的主旨是什么?(描写夏日忽雨忽晴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望湖楼雨景的赞美之情。

)2、诗歌的情感色彩是什么?(赞美、欣赏、感叹)3、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仗、排比等)4、诗歌的语言美在哪里?(自然豪放、意境深远、形象生动)五、课堂练。

1、学生个别朗读,分组朗读,齐读。

2、学生背诵本诗。

3、画出诗中的图像,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4、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短文,描述夏日忽雨忽晴的景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第【1】篇〗1、学会生字“遮”: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望湖楼雨景的赞美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古诗课件、背景音乐、诗人简介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雨吗?谁来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3,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 介绍作者背景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读顺。

2、学习生字。

“遮”读翘舌音,是遮住、遮盖的意思。

3、默读本诗,给古诗划节奏。

黑云 / 翻墨 / 未遮山 , 白雨 / 跳珠 / 乱入船 . 卷地风来 / 忽 / 吹散 , 望湖楼下 / 水 / 如天 .4、解释诗中词语。

5、教师范读,强调注意停顿。

6、指导学。

生读出节奏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三、精读课文,理解诗意。

1、提问: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 2、学习第一句(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翻墨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2)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这样的乌云吗?(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教科版第九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科版第九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科版第九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综合科目、教学管理、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案大全、经典语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mprehensive subjects,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ing design, lesson plans, classic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教科版第九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科版第九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要求:1、会认“涧”“滁”2个生字,正确读写“涧边、花重、卷地”等词语。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通过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欣赏不同形态的雨,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揭题,读题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读这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注释,试着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同桌可以互相交流)2、指名说说读古诗有什么要求。

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

听听是否读得字正腔圆。

4、默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读后交流:相同的地方:都是写雨的。

不同的地方:①作者、朝代不同(简要介绍作者)②字数、句数不一样(简要介绍五言律诗、七言绝句)③下雨的时间不同(白天、黑夜)④雨不同。

四、走进《春夜喜雨》,体会杜甫的“喜”雨1、诗人杜甫为什么喜欢这场春雨?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喜欢?2、自由读,结合注释思考,讨论。

3、交流讨论:围绕以下几点①知时节:说明雨下得及时。

简介诗人当时情况。

(指导读出欣喜之情)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a.出示朱自清《春》的片断,教师配乐读,体会“润”字。

b.同样是表现春雨的轻轻,悄悄,杜甫只用了几个字?(10个)如果让你圈出两个字,你圈哪两个字?(潜、润)(指导用换字的方法体会“潜”的精妙)③、花重锦官城找出描写花的句子。

这句里哪个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重、湿、红等)你仿佛看到了……(出示图片)体会“湿”和“重”。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宜秀区杨桥镇中心学校江小琴设计理念: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通过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欣赏不同形态的雨,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揭题,读题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读这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注释,试着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同桌可以互相交流)2、指名说说读古诗有什么要求。

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

听听是否读得字正腔圆。

4、默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读后交流:相同的地方:都是写雨的。

不同的地方:①作者、朝代不同(简要介绍作者)②字数、句数不一样(简要介绍五言律诗、七言绝句)③下雨的时间不同(白天、黑夜)④雨不同。

四、走进《春夜喜雨》,体会杜甫的“喜”雨1、诗人杜甫为什么喜欢这场春雨?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喜欢?2、自由读,结合注释思考,讨论。

3、交流讨论:围绕以下几点①知时节:说明雨下得及时。

简介诗人当时情况。

(指导读出欣喜之情)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a.出示朱自清《春》的片断,教师配乐读,体会“润”字。

b.同样是表现春雨的轻轻,悄悄,杜甫只用了几个字?(10个)如果让你圈出两个字,你圈哪两个字?(潜、润)(指导用换字的方法体会“潜”的精妙)③、花重锦官城找出描写花的句子。

这句里哪个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重、湿、红等)你仿佛看到了……(出示图片)体会“湿”和“重”。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一、出题简析1、这堂课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出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名填“醉"字、2、点拨书写,理解“醉”的意思。

(醉酒),假如是“陶醉",能够肯定,然而需要验证。

3、读读课题,看看课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事件)4、能用连贯的话语说说题目的意思不?(6月27日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醉酒题诗)5。

肯定或点拨:在讲题意时要把“苏轼”加进去,才显得完整。

二、了解苏轼1、关于苏轼,课前我们差不多从“其人”“其作品"“其作品的风格”三个方面做了预习,现在请您选择其中的一点交流。

2、学生择要汇报:(见预习单)教师强调关键信息。

3。

苏轼既是文学家,又是书画家、那么诗与画到底想达到什么程度才就是最高的境界呢?有原话话为证出示: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4。

明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读想入境1。

既然如此,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实为画),学生齐诵《江雪》。

2、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实为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能说说您看到了如何的画面?(试探,不请学生说)3、要想把诗中的画面完整而生动地重现出来,绝非易事。

如此吧,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4。

出示古诗及其诵读星级。

★正确流利,★★注意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5。

指名3生分别朗读,学生评价星级。

假如得到三星,全班照模样齐诵、6、古语说“书(诗)读百遍,其义(画)自见”,请大伙儿自己再逐行读读这首诗,展开想象,您能从哪一行诗中看到如何的画面?(学生逐句交流看到的画面)四、品析悟情过渡:苏轼也看到了如此的画面,他可不是普通的人,在观察的过程中,他能抓住每个精彩的瞬间,并用短短的28个字将一次急雨的奇特景象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板书:奇景)1、任务驱动:请同学们默读整首诗,想想每行诗句的意思,并圈画出描写“奇景"的字词、(学生自主学习) 2。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部编版
2、这场酣畅淋漓的大雨令诗人念念不忘,十五年后,他再次来到西湖,又恰逢下雨,无比感慨的写下了《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出示课件。
而如今他早已不在,却留下了那场大雨带给我们的激动与舒畅,这就是经典文化的魅力,它可以穿越时间,跨越空间,影响一代又一代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就让我们把这经典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吧!请会背诵的同学起立一起背诵。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
科目
语文
年级
课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生字“遮”。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意境,感受那来去匆匆的夏雨,以及雨来的急、下的大、走的快,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重点
难点
1、通过品诗,理解诗意。
2、感受西湖夏日雨来得急,下的大,走得快,从而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
4、这就意味着要(下雨了),出示这雨来的(急),从哪个词体现出来的?(未遮山),再来读一读。
(二)学习第二句。
1、生:读着“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一句,我仿佛看到了——能带着想象读一读吗?
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
这雨下的?(大)出示课件。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乱、跳、白雨)
大雨有声有色,有生命力,能读出它的生命力吗?
(一)学习第一句。
1、谁来说一说?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说,具体地说。
2、生说:读着“黑云翻墨未遮山”这一句,我仿佛看到了——
能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一读吗?
3、你不仅看到了乌云,还听到了——这样的情景,老师也真想去看一看。出示乌云图。你能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去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一节课不仅理解了诗意,还把诗记在了心中,老师给大家点赞。

六年级语文教案《望湖楼醉书》

六年级语文教案《望湖楼醉书》

六年级语文教案《望湖楼醉书》六年级语文教案《望湖楼醉书》(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望湖楼醉书》,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语文教案《望湖楼醉书》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学会本课1个生字。

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4、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通过自学,逐字逐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2、注意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4、课古诗两首。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为什么要加其(一)呢?因为苏轼望湖楼六月二十七日醉书一共有五首,这是第一首。

2、大家注意看课题中的望“字第三笔是竖提,没有点。

”醉“字左边的”酒瓶“中可不能少了一横啊!3、大家看作者是谁?苏轼,大家学习过他的哪些作品?谁能介绍一下作者?4、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5、学习生字”遮“。

6、画出诗歌的停顿。

7、释诗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六月二十七日,这实际告诉我们当时已经是————夏季。

地点:望湖楼。

醉:是酩酊大醉还是略有醉意,我们还不得而知,也许学习过全诗,就会有新的理解。

书:是什么意思?(写)写的是什么呢?8、学习第一句诗:请同学们读第一句。

在这句中你觉得哪个词语你不理解。

指名说,教师着重说:“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遮”遮蔽、遮盖。

(1)什么遮住了什么?(黑云遮住了山峦)(2)什么样的黑云?(点出“翻墨”,为什么不用“黑云如墨”,而用“翻”字)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副生动的画卷,“黑云翻墨”这四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黑云从空中压下来不断翻滚的画面。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

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1、思考并讨论: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第【2】篇〗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古诗75首》优秀教案

《古诗75首》优秀教案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21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通过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欣赏不同形态的雨,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揭题,读题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这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注
释,试着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2、指名说说读古诗有什么要求。

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

听听是否读得字正腔圆。

4、默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读后交流:相同的地方:都是写雨的。

不同的地方:
①作者、朝代不同(简要介绍作者)
②字数、句数不一样(简要介绍五言律诗、七言绝句)
③下雨的时间不同(白天、黑夜)
④雨不同。

四、走进《春夜喜雨》,体会杜甫的“喜”雨
1、诗人杜甫为什么喜欢这场春雨?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喜欢?
2、自由读,结合注释思考,讨论。

3、交流讨论:围绕以下几点
①知时节:说明雨下得及时。

简介诗人当时情况。

(指导读出欣喜之情)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出示朱自清《春》的片断,教师配乐读,体会“润”字。

b.同样是表现春雨的轻轻,悄悄,杜甫只用了几个字?(10个)如果让你圈出两个字,你圈哪两个字?(潜、润)(指导用换字的方法体会“潜”的精妙)
③、花重锦官城
找出描写花的句子。

这句里哪个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重、湿、红等)你仿佛看到了……(出示图片)体会“湿”和“重”。

4、整合读《春夜喜雨》。

五、走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体会苏轼的“醉雨”
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大雨、急雨)从哪儿体会到的?
2、交流讨论:
①“白雨跳珠乱入船”
a.斟酌“跳珠”
b.斟酌“乱”
②“黑云翻墨未遮山”
(1)你仿佛看到了——
(2)(出示黑云翻滚的图片)吟诵
(3)师生对读,体会雨的大、急。

③“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雨来得匆匆,去呢?谁来读?
(2)你能想象得出水如天是怎样的画面吗?(生说,读)(3)出示图片引导读,想象,再读。

3、此时此刻,诗人仅仅是因酒而醉吗?(雨、景)回读全诗。

4、简介诗人此时处境。

历史上无数诗人在失意或悲伤的时候,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

(出示其他不同情怀的雨的
诗句)指导读。

5、经历了如此大的挫折,而诗中却不见愁情,这是怎样的陶醉啊!齐读全诗。

六、整体回读,背诵两首古诗
七、作业布置
“比”出美丽
“读”出味道
—评江小琴老师执教的《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
安徽安庆
王亚敏
尊敬的何主任、老师们:
大家好!
空灵的雨带给两位老师教学灵感,也给我们带来思考。

上午两节课我们徜徉在古诗文里,沉醉在“雨”中。

如果说方卫斌老师的课如一汪沐浴灵府的深潭,那么江小琴老师的课则如一条明亮欢快的小溪。

深自有深的“精”,浅自有浅的“妙”。

两位老师都聚焦“雨”,方老师视野开阔,以“一样的雨,不同的情”为主线,精选三种不同情怀的“雨”来读,读出了古诗的韵味、情味、意味;江老师紧抓“雨”意象,选择两种不同形态的“雨”、两种不同的情怀“雨”对比参读,读出了古诗的画面、情感、趣味。

江老师的课,我们可以借鉴的是:
一、
对比参读,比较异同,“比”出美丽
(1)同一意象的两首古诗的对比。

(主要意象)教师深谙《春夜喜雨》和《望湖楼醉书》的异同,初读环节,安排默读,整体感知。

学生在静心默读中思考、发现。

尽管学生说得不够全,教师可以话锋一转:“等我们学完这首诗后,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

”这样,教学就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结课时教师再次将两首的主要意象——“雨”作比较。

(2)古诗与现代文的对比。

如在品读“润”字时,巧妙地引入朱自清《春》中描写春雨片段,意义有三:其一,丰富了学生对春雨的细、密、润物无声的感知;其二,感受古诗文语言的凝炼。

其三,现代与古典的完美结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抓住诗眼,重构意象,“品”出滋味
现实教学中学生读的量很多,但他们始终进不了诗境,诗情出不来。

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品”古诗的策略。

江教师教学时,抓住了“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诗眼,如《春》中的“喜”,《望湖楼醉书》中的“醉”,分别以“因什么而‘喜’?”“因什么而‘醉
’?”这样的主问题,引领学生细品慢赏,不仅品出
了诗歌的画面、情感,还品出古诗语言的精妙。

策略有:
(1)“虚心涵泳”。

“涵泳”就是让学生视古诗如水,视心如鱼,沉浸其间,游弋其间。

比如:教学起始阶段的默读,以及后来入情入境的诵读。

(2)“替换、比较”。

就是将古诗词中某些词语替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并加以比较,从而领悟原诗用词的精当与巧妙。

如“跳珠”换成“珍珠”,此外可将“潜”字可替换成“落”。

(3)“联想触发”。

就是把平面的文字“还原”成生动可感的画面,从古诗中“读出画面”,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累相连结,从古诗中读出所熟悉的生活或情感体验,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生活情节或人物形象。

如:“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上水如天”的想象品读: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水如天,是怎样的画面呀?你的眼前除了水如天,还看到了什么?此外,教师在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教学如果再前走一步:绵绵春雨滋润着万物,听着这雨声,杜甫可能会想到:种子——小麦——小花、小草——……是呀,一想到这些,他怎能不喜上眉梢呢?
三、注重诵读,读有策略,“读”出味道
古诗教学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诵读。

如何诵读?江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策略有:
(1)读出对仗
教师关注了古诗的特点,对仗整齐。

教学《望湖楼醉书》时,和学生对对子,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意安排由两个字对,到四字对,再到一句对,速度越来越快,在对对子中学生不仅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而且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来势汹汹。

可谓读中见情趣,读中见意象。

(2)读出画面、情感
教师在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让他们品诗,并将“品悟”和“诵读”有机地融合,难得可贵。

如:“春雨是怎样来的,读出轻轻、悄悄。

”“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

”等这样点拨指导,润物无声。

(3)读出意境
如:结课时男女生对读,女生读《春夜喜雨》,读出了春雨阴柔之美,男生读《望湖楼醉书》,读出了“夏雨”阳刚之美。

(4)创境引读
如:教学“黑云翻墨未遮山”时,教师创设语言情境:云就像墨水瓶打翻了——漫漫墨云,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来了——
(5)读出“回环”
比如:教师在教《望湖楼醉书》时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
见跳珠十五年。

”引入,与《望湖楼醉书》对比读、一叹三唱地读,既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又有回环复沓之美。

四、拓展延伸,适时有度,“拓”出新天地
(1)知人论世。

将诗歌创作背景、作者作适时、简洁、高效地介绍,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又点燃了他们去了解其人其诗的热情。

(2)多姿多彩的“雨”。

将含有“雨”的古诗句引入,不仅让学生感受诗人笔下“雨”多姿多彩、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而且会激发他们对古诗中“雨”的向往与探索。

(3)意味深长的“诗句”。

如:“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的引入与《望湖楼醉书》,对比强烈。

故地重游,不见当年的“跳珠”,诗语,乃心语。

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

(4)优美的现代文。

《春》片段的引入,为经典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商榷:1、《春夜喜雨》扣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喜”,如果紧抓“盼雨喜——听雨喜——看雨喜——想雨喜”这
条线来教学则更清晰、明快。

2、教学可以采取先“扶”后“放”的原则;3、把握教学的节奏。

课因“时”而“变”,课因“境”而“变”,这也是一位拥有智慧的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素养。

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学生一生的文
化向往。

再次感谢活动的发起人——敬爱的何主任,感谢做课的教师!
即兴作诗一首:
宜城朝雨浥轻尘,
高琦腾腾诗意浓。

劝君都来读经典,
腹有诗书自从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