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海燕》教学设计
《海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海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
2. 分析海燕形象的特点,了解其象征意义。
3. 学习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海燕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借海燕抒发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会朗读、欣赏文学作品,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故事情节等。
2. 海燕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 课文中的文学表达技巧,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及其背景。
2. 海燕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 课文中的文学表达技巧。
难点:1. 分析海燕象征意义的深度。
2. 理解作者通过海燕所表达的社会、人生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海燕》的背景。
2.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析海燕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4. 教师引导,解析课文中的文学表达技巧。
5.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海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文,分析自己喜欢的文学表达技巧,并试着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海燕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朗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表现,评估其口语表达能力及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海燕形象,理解象征意义。
《海燕》教学设计(通用5篇)
《海燕》教学设计(通用5篇)《海燕》教学设计1一、导入美文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
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
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
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体感悟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
以时间为序,__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讨论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三、品味探究,赏析海燕形象1、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2、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师生共同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
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登高一呼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
3、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读、勾画、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师生共同评析:预期成果示例一:“黑色的闪电”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给人一种足以体现海燕的矫健、勇猛之美,“闪电”使人眼前闪出亮光,看到光明。
《海燕》教学设计
《海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并分析《海燕》的主题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准备《海燕》的原文和相关资料。
提供文学鉴赏的指导和示范。
安排阅读和写作的时间和场地。
教学步骤
导入:向学生介绍《海燕》的背景和作者,激发他们对作品的兴趣。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海燕》的原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进行《海燕》的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
写作实践:学生进行《海燕》的写作实践,写下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作品分享:学生进行《海燕》作品的分享,交流自己的写作成果。
讨论解读:学生进行《海燕》作品的讨论解读,探究不同观点和解读。
写作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海燕》的写作延伸,尝试创作相关主题的作品。
教学评估
评估学生对《海燕》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评估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讨论解读成果。
通过《海燕》教学设计,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并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
2024年《海燕》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
2024年《海燕》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状物绘景》,详细内容为郑振铎的散文《海燕》。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海燕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海燕的喜爱之情,并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事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燕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海燕的喜爱之情。
难点:如何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事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燕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海燕的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燕的生活习性。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海燕》2. 知识点:海燕的特点、描绘事物的技巧3. 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喜爱的动物”为题,写一篇描绘动物特点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郑振铎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提高阅读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动物,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事物。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海燕》教案
《海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难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讲述高尔基的背景和《海燕》的创作背景,引入《海燕》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10 分钟)
- 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
3.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15 分钟)
-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体会作者的情感(10 分钟)
-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 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5. 总结(5 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6. 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做法。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海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海燕》(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海燕》的诗句;(2)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学会欣赏大海、燕子和暴风雨等自然景物的描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通过诗歌中的象征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3)学会对比分析,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3)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2)诗歌主题思想的分析;(3)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2)对比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
1. 导入新课:(1)播放海燕的叫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妙声音;(2)展示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海燕的外形特点;(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以海燕为主题进行创作?2. 诗歌朗读与翻译:(1)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3)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人的创作思路;(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海燕、大海、暴风雨等;(3)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强调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2.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海燕》;(2)写一篇关于《海燕》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选择一位其他诗人创作的关于大海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体会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海燕》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不分昼夜”、“疲倦”、“崇敬”、“沉重”等词意。
②住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
③句式:初步掌握三句话合成一句话练习。
④能正确找出一句话中的三对反义词。
⑤知道文中第三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及说话、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文章、说话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准确用词,说话得体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爱护小燕子等幼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中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投影片(练习)、小黑板、录像机、彩电四、教学过程:(一)谈话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过海》,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看看海。
(录像,感受大海)2.引读: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通过录像感受)过渡设疑:同学们,我们来试相一下,燕子要过这茫茫大海会遇到什么困难?……导:可见燕子过海十分不容易,所以作者在最后说——(二)教学第四节1.齐读2.(小黑板出示)本段,标点教学3.“目的地”指哪里?句式:“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别伤害它们?(自由说→抽说→同桌互说)4.有感情地读文过渡:文中哪几节具体写出了小燕子的辛苦和艰难呢?(三)教学二、三自然段指句读2—3节。
A.第二节1.燕子过海,“海”指哪里?从哪一节知道的?2.小组读第2节,用“”划出燕子过海的句子。
3.投影出示: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①从哪些词中看出过海非常辛苦、艰难?(南方→北方不分昼夜)α.查字典“昼”理解“不分昼夜”ь.为什么要不分昼夜飞?(体会过海艰辛)②找出句中3对反义词(完成作业)()——()()——()()——()③对比读,体会该句应读慢还是快。
过渡:燕子没日没夜地飞呀飞,这群勇士最后怎样了呢?B.第三节1.默读第三节思考:①标出文中有几句话,每句分别写了什么?②这节按什么顺序写的?(找标记)2.回答上述思考题3.选词填空(投影出示)①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
《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海燕》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必修一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最美的生命的讲述,唤起人们对困难生活的坚持和对于美好的追求。
本文主要通过南丁格尔的故事,让学生们认识到不认输、不放弃的道理,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南丁格尔的坚韧、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也可以了解到南丁格尔的故事和近代医学发展的历程,懂得了拼搏和奋斗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和医学贡献,培养学生们厚德、博学的品质。
2.掌握本文的阅读技巧,练习自主阅读的习惯并且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学习《海燕》,让学生们了解到坚强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坚持、努力、奋斗,并且通过读完文章懂得去感悟生命中的美好。
三、教学方法1.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个人阅读等多样化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海燕》中所描写的坚强、拼搏、发奋的意义。
2.知识与情感并重:通过了解南丁格尔的故事和对难度的克服,让学生有感而发,从而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体验。
3.课本教学与课外拓展结合:通过让学生们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实地观察等方法,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1.对《海燕》的阅读分析:了解文章的结构、主题等,学生们可以通过详尽的探讨阅读文本,确切的理解文本中的思想。
2.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了解世界上著名的医学家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和医学发展进程。
3.积极向上的精神:学习坚韧、不畏艰苦、勇敢的精神,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困难总能攻克,勇往直前的精神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实施1.预习指导:对于第一次接触文章的学生,应该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条件的同时,快捷地介绍一些文章的背景和核心部分,引导学生产生阅读的预期目标。
2.整理讲解: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上课前需要老师预备相应的教案,整理文本中的重点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详细的思维导图和相关资料。
《海燕》语文教案
《海燕》语文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海燕》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1.1.2 使学生了解作者高尔基及课文《海燕》的背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1.1.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概括课文《海燕》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
2.1.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
2.1.3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1.2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1.3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课文《海燕》。
4.1.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句子。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句子的理解。
5.1.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1.3 学生对课文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以下是剩下的五个章节,供您参考:六、教学过程6.1 课堂导入6.1.1 教师通过提问或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情境。
6.1.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1.3 教师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七、课堂互动7.1 小组讨论7.1.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问题。
7.1.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7.1.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和建议。
八、课堂练习8.1 练习设计8.1.1 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8.1.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8.1.3 教师批改练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九、课堂小结9.1 学生总结9.1.1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通用5篇)
《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通用5篇)《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
2、能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品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能学习__的写法,托物寓意。
【教学重点】感受海燕形象,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短信导入1、师生互说新年最快乐的事。
教师托物寓意,短信祝语:在新的一年里,愿你是无言的大山,愿你是潺潺的溪流,愿你是峭崖上的青松,……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寓意:祝愿大家做一个象大山一样沉稳踏实的人,做一个象溪流一样快乐活泼的人,做一个象青松一样顽强执着的人。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读准读顺1、教师启发朗读。
明确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诵读。
3、教师巡回指导。
三、选读──感受形象1、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⑴请你读出描写海燕所处自然环境(即海面景象)句子,在朗读中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
要求:快速筛选信息,准确、流利。
(对上一环节是否读准读顺的检测)⑵学生筛选语句并朗读。
⑶讨论交流,学生朗读所筛选句子。
⑷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所感受到的海面景象?2、初步感受海燕形象:⑴身处这样险恶的环境,海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海燕的画面,通过朗读概括说说海燕的形象。
⑵教师出示示例,学生听朗读录音,感悟通过读出重音、停顿从而读出海燕勇敢、自信、乐观的形象。
⑶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另两幅画面,朗读并感受。
⑷班内交流。
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读、推荐读等形式)朗读,学生互评。
⑸学生以“我读出了这是_____的海燕”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3、深入体会海燕精神的可贵:⑴比较风平浪静中的海燕图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燕图,你更欣赏哪一种情景中的海燕形象?为什么?⑵讨论交流,体会越是在险恶的环境中,越能突出海燕勇敢无畏、乐观、坚定的品格。
⑶请你以“海燕,我想对你说”的形式,表达你的内心感受。
《海燕》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海燕》教学设计(通用11篇)《海燕》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燕》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燕》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二、走进作者三、品读文章,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2、有感情自读课文3、朗读点评和指导《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
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朗读时候要注意体会,朗读语速不可太快,虽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
四、感受形象,体味情感1、这是一只海燕。
2、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来表现这只海燕的?把海燕的活动放置海面上暴风雨来临的典型环境中,以此来烘托海燕的性格。
海面上自然景象的变化愈来愈险恶,而海燕的战斗情绪愈来愈高涨。
当暴风雨在酝酿之中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热切地迎接新生;当暴风雨逼近,海燕在风吼雷鸣中飞舞着,欢笑着,号叫着;当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
海燕是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形象。
暴风雨来临三幅图景:来临、逼近、到来3、引导学生揣摩具体描写和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赏析海燕具体形象。
点拨①抓住描写海燕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性格特点;②抓住其他海鸟的描写,理解他对海燕性格的烘托作用。
五、小结:六、布置作业1、思考:高尔基仅仅在描写海燕吗?2、背诵课文3、同步测试(课堂反馈)《海燕》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的】1、理解并学习象征、烘托、对比的写作手法。
2、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设想】1、《海燕》是一首散文诗。
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
《海燕》教案
《海燕》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诗歌《海燕》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大自然的能力。
教学准备:1. 音频或录音设备。
2. 能够播放视频的设备。
3.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播放一段与海洋相关的自然风景视频或播放音频,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和想象力。
阅读诗歌:1. 分发《海燕》的诗歌文本给学生。
2. 学生独立阅读诗歌,理解基本意思和情感表达。
3. 分小组讨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讲解诗歌:1. 引导学生共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较难理解的单词、短语和句子。
3. 将诗歌的每个节奏和押韵都详细讲解给学生。
感受与反思:1. 鼓励学生想象自己是这只海燕,描绘诗中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2. 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他们的描写和感受。
3.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其他动物的特点和情感。
课堂延伸:1. 让学生通过阅读其他与自然相关的诗歌,了解更多的自然元素和情感表达。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海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海燕的情感和境界。
小结:1. 总结诗歌《海燕》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强调学习诗歌的重要性,它能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和扩大我们对自然的理解。
3.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大自然的意识。
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一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并写一篇短文。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分享学生对诗歌《海燕》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撰写的短文的内容和表达情感的程度。
3. 学生对自然界动物特点和情感的理解。
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根据《海燕》这首诗歌进行声音模仿,尝试模仿海燕的鸣叫声或者飞行声音,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体验感。
2. 创设一个小型展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在家中观察到的动物特点和习性的记录。
可以用图片、绘画、文字等方式呈现,通过展览的形式分享学生对自然界中动物的观察和感悟。
《海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海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海燕》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高尔基及作品背景,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壮美,体会海燕的勇敢与顽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高尔基及作品《海燕》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年代及历史背景。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含义。
2.3 课文内容分析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海和海燕的赞美之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大海的壮美景色,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之情。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海燕的赞美之情。
3.4 课堂小结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生字词要求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加强记忆。
4.2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3 家庭作业让学生家长了解学习内容,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课后反馈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掌握生字词。
6.2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6.3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课文文本提供《海燕》的文本,用于学生阅读和课堂讨论。
7.2 图片、视频资源收集与大海、海燕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用于课堂展示和情境营造。
《海燕》公开课教案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教学策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 的与海燕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背景知识,为 新课导入做好铺垫。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多种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
引导学生学习
反馈与调整
通过布置作业和组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仿写 、扩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 水平。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感受 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爱。
通过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海燕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对海燕的兴趣和好奇 心。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课件、视频、音频等多 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课堂互动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 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互动,提高课堂氛围和教学效 果。
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 主学习和探究,拓宽他们的视 野和知识面。
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展望未来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 针对学生的反馈,未来可以增加更多与《海燕》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教学方法上,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辩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望未来
学生能力培养
海燕的教学设计课件教案
海燕的教学设计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海燕》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海燕》的阅读与解析,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探讨课文所涉及的自然、文化等背景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探讨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体会课文描绘的自然景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美丽的鸟类,从而引出课题。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巩固课堂所学。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海燕》2. 生字词:略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4.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海燕的喜爱,对自然的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海燕的认识。
2. 答案:(1)略(2)起:描述海燕的形象;承:介绍海燕的生活习性;转:描绘海燕的飞翔;合:表达对海燕的喜爱。
(3)海燕是一种勇敢、自由、充满活力的鸟类,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海燕》教学设计
《海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海燕》教学,学生能够:
了解《海燕》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理解《海燕》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学习《海燕》的诗歌鉴赏和表演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地进行《海燕》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海燕》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海燕》的相关资料和解读
《海燕》的诗歌朗诵和表演素材
教学步骤
步骤一:介绍《海燕》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教师向学生介绍《海燕》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海燕》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步骤二:理解《海燕》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海燕》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作者的情感表达。
步骤三:学习《海燕》的诗歌鉴赏和表演技巧
教师教授学生《海燕》的诗歌鉴赏和表演技巧,让学生学习诗歌的语调和节奏,掌握诗歌的朗诵和表演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提高诗歌的表达和演绎能力。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观察学生对《海燕》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和表演上的表现和技巧
观察学生在诗歌朗诵中的语调和节奏掌握
评估学生在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
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进行《海燕》的创作和演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演讲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海燕》的朗诵和表演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和舞台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海燕》的文化研究和演讲,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文化素养。
第4课《海燕》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海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生成阅读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诗歌情感。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歌主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海燕搏击风浪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2.体会作者对革命的呼唤和对无产阶级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体会诗歌情感,理解诗歌主题。
(二)教学难点1.感受海燕搏击风浪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2.体会作者对革命的呼唤和对无产阶级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一)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诗歌情感。
(二)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歌主题。
(三)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海燕在狂风暴雨中翱翔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海燕为什么能够如此勇敢地飞翔?从而引出课题《海燕》。
(二)整体感知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高尔基: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
他的作品充满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深刻反映了俄国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高尔基的代表作品包括《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他的文学成就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苏联诗人高尔基于1901年3月创作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最后一章,是现代抒情散文诗,被人们称为“俄国革命的号角”。
这首诗创作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夕,当时俄国的社会环境已经出现不同的气氛,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黑暗的沙皇却竭力镇压。
高尔基在如此矛盾而又充满希望的环境下创作了《海燕》,整首诗生动地刻画出高傲、勇敢、积极的海燕形象,包含着奋发向上的热情和永不妥协的革命激情激励了一代革命志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海燕》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
【教材分析】
《海燕》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在本单元中被安排在第4课《海燕》是本单元意蕴丰富的一篇文章,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是一篇值得仔细阅读、品味和借鉴的精品文章。
文章就是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人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后,师生双方的配合较为融洽,学生们已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散文,学习时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阅读,重视引导学生多运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本文的内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教师简介文章和作者的一些情况后,以自己的朗读为主,在朗读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阅读其他与本课有关联的课外材料(如:《就是那一只蟋蟀》)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加深对本篇课文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感情。
2、通过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学难点: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并将其想像成是家乡的那只小燕子,理解作者的乡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导入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迫害进步人士。
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
航行途中,作者放眼海天,发现了几只在海面上勇敢地斜掠翻飞的海燕,勾起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于是写成这篇咏物抒怀的散文。
二、走近作者
郑振铎,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五四”时期曾与瞿秋白等合编《新社会》。
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等。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轻飔( sī)隽(juàn)妙隽(jùn)逸縠(hú)纹
憩(qì)息融融泄(yì)泄蹇劣(jiǎn liè)
2、理清条理
本文可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7),对故乡的燕子在烂漫无比的春天里活动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勾画出一幅隽妙无比的春景图。
第二部分(8-14)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带着对故乡的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对海上的小燕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思考与练习一”的表格,通过比较初步了解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的异同。
从表中可以看出,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外形俊美,飞行的姿态隽逸,尽管它们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一个是在作者故乡的田园湖面,一个是在辽阔无垠的海天之间,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之上,这种相似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
四、课堂小结
全文共14段,前后两部分结构大体匀称,都是写景状物在先,然后归结到抒发“轻烟似的乡愁”。
由此可见,是“乡愁”这种感情把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联系在一起,“乡愁”正是本文的感情线索。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第1段和第8段。
2 抄写字词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语段精读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7段)
1、朗读课文。
2、找出段中能够概括景物特点的语言:
明确:“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
3、根据课文的描写,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幅“春景图”包含了哪些内容。
明确:作者描写了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各种春天特有的景物,并用“吹拂”“洒落”“舒眼”“奔聚”等动词写出了春天到来、万物充满生机的过程。
4、在这烂漫无比的春天的背景上飞翔或憩息的小燕子,是一种怎样的形象?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对小燕子进行描写的?
明确:有光滑漂亮的羽毛,伶俐可爱,飞行的姿态俊秀飘逸,憩息于电线上时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画,为春光平添许多生趣。
小燕子和故乡的人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融融泄泄的亲密关系,小燕子的来去会引发故乡人们或忧戚、或舒怀的感情。
人们喜爱小燕子,愿意让小燕子在自己家中安巢,人们甚至把自己的命运与小燕子是否光顾联系起来。
小燕子已经成为故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作者是从形体、飞翔、憩息、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这四个方面来写小燕子的形象的。
5、作者把小燕子写得如此活泼可爱,除了因为对小燕子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外,还有其他感情上的因素吗?
明确:作者此时离开故乡、离开祖国有几千里之遥,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
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作者明知眼前所见到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却仍然称之为“我们的小燕子”。
可见,作者心中割舍不断的是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他怀想故乡的小燕子,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8—14段)
1、文中如何描写海燕活动的背景?
明确:作者用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笔触勾勒出海上的小燕子活动的背景:海天一色,都是皎洁无比的蔚蓝;海波平稳,令人联想到春晨的西湖;微风吹起绝细绝细的波纹,在阳光照晒下显得温秀可喜;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如穿着蓝色夏衣的女郎颈间围着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画面色彩明丽,作者两次发出赞叹:“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在这皎洁无比的海天之间,人也被净化了,“一点杂念也没有”,深深地沉醉于美景之中了。
这段景物描写层次感极强,先写海,再写天,然后用“绝美”二字表达出对海天的整体感受。
2、海上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小燕子在浩莽的大海上隽逸地从容地斜掠,或展开双翼,落在海面上,随着海波浮憩,作者担心小小的燕子会觉得倦,会遇到暴风疾雨,小燕子却是又安闲,又舒适。
作者因此感叹这小小的海燕是海上英雄。
3、作者明明在写海燕,为什么还要问“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明确: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但因为思乡心切,便把对故乡小燕子的热爱之情全部倾注在海燕身上,一再问自己:“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其实是作者希望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思,抚慰自己孤寂的心灵。
4、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相同点:都有“绝美”的活动背景,都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描写小燕子的飞行和憩息,都从小燕子引出了“轻烟似的乡愁”。
不同点:写故乡的小燕子是写记忆和想象中的景象,还通过燕子安巢来表现故乡人对燕子的喜爱,作者笔下故乡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欢乐的使者。
写海上的小燕子则是写眼前所见的景象,作者怀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关注眼前的海燕,担心它是不是会飞倦,是不是会遇着暴风雨,甚至关心绝小绝小的海鱼是不是海燕的粮食。
作者着力描写海燕在浩莽的大海上的从容、安闲和舒适,刻画了一个海上英雄的形象。
三、写作特色
1、《海燕》是一篇抒情散文,请谈谈你对本文所采用的抒情方式的理解。
明确:作者满怀思乡之情,但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
作者笔下的“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物,其中凝聚着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全部的爱。
这种寓情于物的抒情方式,可以将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
2、讨论本课学习开始时提出的问题:本文并不仅仅写海燕,还写了故乡的小燕子,为什么要以“海燕”为题?
明确:海燕是作者咏物抒情的缘起。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想到故乡,想到祖国,情不能已,就让自己深沉而浓厚的感情化为这个在海天之间翻飞的“精灵”。
虽然它在离家几千里、离国几千里的海上飞翔,但在作者眼里心里,它就是故乡的小燕子。
所以,文章以“海燕”作为题目。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
2、完成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一、(1-7段)忆故乡的家燕
隽妙无比的春景(背景)线索
外形(静)
小燕子飞翔(动)结合
憩息(静)(倒叙)
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忆燕思乡乡
二、(8~14段)看眼前的海燕思乡恋国
绝美的海天(背景)愁
海燕飞翔(动)结合
憩息(静)(顺叙)
海上小英雄形象
看燕恋国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