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字词解释精校

《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字词解释精校

寡人之于国也作者: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1.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

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 寡人:寡德之人。

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今义:形影孤单的人。

之:主位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于:介词,对于。

也:用在主谓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3. 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4.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5.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6.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8. 亦然:也是这样。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9. 无如:没有像……。

10. 加少:更少。

下文“加多”,更多。

加,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11. 好战:喜欢打仗。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热衷于互相攻打和兼并。

12. 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

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 è)兵而走。

13.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14. 鼓之:敲起鼓来,发动进攻。

古人击鼓进攻,鸣锣退兵。

鼓,动词。

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15. 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开始。

兵,兵器、武器。

既,已经。

接,接触,交锋。

16. 弃甲曳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

曳,yè,拖着。

17. 走:跑,这里指逃跑。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18. 或:有的人。

19. 以:凭着,借口。

20. 笑:耻笑,讥笑。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1. 直:只是、不过。

22. 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及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及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及教案做好高中语文教案对于老师上课十分重要,那么寡人之于国也这篇语文课文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课时安排: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

一、导语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

2019-2020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主张;2.掌握文中文言词汇;3.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和气势充沛的特点。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家作品及思想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孔孟”,并尊称他为“亚圣”。

《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仁政思想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梁惠王下》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孟子·尽心章句下》孟子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孟子·公孙丑下》写作背景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梁惠王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孟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

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

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字词汇总字音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弃甲曳(yè)兵涂(tú)有饿莩(piǎo)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无(wú)失其时谨庠(xiáng)序之教颁(bān)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申之以孝悌(tì)之义谷不可胜(shēng)食也通假字1.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原文]梁惠王①曰:“寡人②之于③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⑤凶⑥,则移其民于⑦河东⑧,移其粟⑨于河内;河东凶亦然⑩。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11)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12),请以战喻(13)。

填然(14)鼓之(15),兵(16)刃既接,弃甲(17)曳(18)兵而走(19),或(20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21五十)步笑百步,则(22)何如(23)?”曰:“不可,直(24)不百步耳,是(25)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26)望民之多于(27)邻国也。

“不违(28)农时,谷(29)不可胜(30)食也。

数罟(31)不入洿池(32),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33)以时(34)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35)使民养生(36)丧死(37)无憾(38)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39)之始也。

“五亩(40)之宅,树(41)之以桑,五十者(42)可以衣帛(43)矣。

鸡豚(44)狗彘(45)之畜(46),无失其时(47),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48)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49)庠序(50)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51),颁白(52)者不负(53)戴(54)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55)不饥不寒,然而不王(56)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57)而不知检(58),涂(59)有饿莩(60)而不知发(6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62)也。

’是何异于(63)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64)岁,斯(65)天下之民至(66)焉。

”[注释]①梁惠王:战国时魏国的惠王,姬姓,名罃(yīng)。

魏国的都城在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所以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②寡人:古代国君自己谦称,意思是寡(少)德之人。

③之于:复式虚词,一般用作动词谓语句的主语部分,表示一种态度或做法。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注释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译文: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

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课文、教案及反思

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课文、教案及反思

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课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孟子对梁惠王的批评和建议。

2.学习孟子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进行论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理解。

2.孟子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孟子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简要介绍孟子及其代表作《孟子》。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理解“寡人”和“国”的含义。

2.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理解孟子对梁惠王的批评和建议。

(1)引导学生分析孟子在课文中的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2)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例子进行讲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孟子对梁惠王的建议。

(2)提出问题:孟子为什么采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进行论证?2.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从孟子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中,分析其论证效果。

(2)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例子进行讲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3.小组活动(1)每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关于孟子论证方法的课堂展示。

(2)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孟子对梁惠王的建议。

(2)提出问题:如何运用孟子的论证方法解决现实问题?(1)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提炼出孟子的论证方法。

(2)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现实问题,运用孟子的论证方法进行解答。

3.小组活动(1)每组根据讨论结果,进行课堂展示。

(2)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寡人之于国也》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孟子的论证方法有了更全面的掌握。

同时,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提升。

2.教学方法改进(1)引入更多关于孟子及其思想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注释及解析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注释及解析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②:“寡人之于国也③,尽心焉耳矣④。

河内凶⑤,则移其民于河东⑥,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⑦。

察邻国之政⑧,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⑨,寡人之民不加多⑩,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1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12),或百步而后止(13),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14)?”曰:“不可,直不百步耳(15),是亦走也(16)。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17),谷不可胜食也(18)。

数罟不入洿池(19),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20),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1)。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23)。

鸡豚狗彘之畜(24),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25),申之以孝悌之义(2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7)。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2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9)。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30),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32)。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3)。

’王无罪岁(34),斯天下之民至焉(35)。

”〔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今山东邹县),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其门徒编纂其言论而成,是古代儒家重要的经典。

②梁惠王,即魏惠王。

公元前362年,魏国将都城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因而魏又称梁。

③寡人,古时君侯自称。

④焉耳矣,语气词连用,表恳切之情。

⑤河内,魏地,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地区。

凶,荒年、灾荒。

⑥河东,魏地,今山西西南部地区。

⑦以上四句,梁惠王表明自己的惠民政策:河内灾荒时,迁移河内的饥民到河东,调运河东的粮食到河内,河东灾荒时也采用这种办法,救济饥民。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经典基础题一、文言文阅读(2020·楚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董祀①为屯田都尉②,犯法当死。

文姬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③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言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④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①董祀:蔡文姬的丈夫。

②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③使驿:使者。

④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乃:竟然B.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C.众皆为改容.容:容貌D.而济.垂死之命乎济:拯救2.与“便舍船,从口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渔人,乃大惊”,表明桃花源中的人“来此绝境”已经久远。

B.桃花源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是怕桃花源外界的人来扰乱他们的生活。

C.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

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3课时)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树之以桑(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然而不王者(4)王无罪岁2.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五种判断方法1.观前。

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1)然而不王者。

句中“王”前有副词“不”修饰限制,活用作动词,意思为“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2)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

(《采草药》)句中“芽”,前有副词“已”的限制,活用作动词,意思为“发芽”。

2.视后。

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1)填然鼓之。

句中“鼓”后带了宾语“之”,活用作动词,意思为“击鼓”。

(2)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句中“军”带了补语,活用作动词,意思为“驻军”。

3.察动。

通常一个单句中应该有谓语动词,如果没有,而是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则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1.(1)种植。

(2)穿。

(3)为王。

(4)归咎、归罪。

2.供养活着的人;死去的人3.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谷与鱼鳖不可胜食胜:尽C.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不满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样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④途有饿莩而不知发A.两个“夺”不同,两个“发”相同B.两个“夺”不同,两个“发”不同C.两个“夺”相同,两个“发”相同D.两个“夺”相同,两个“发”不同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下列各句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非我也,岁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树之以桑5.下列句式不属被动句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时期以来,叙利亚政府军加大了对反政府武装的攻击力度,在霍姆斯地区甚至动用了坦克等重武器,在政府军的强力打击下,反政府武装弃甲曳兵、溃不成军,纷纷撤出了占据的地区。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

谨庠序之教, ? 悌:敬爱兄长;
申之以孝悌 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
? 义:道理
? 申之以孝悌之义 :状语 后置
? 颁:通“斑”
道路矣。
? 负:背着东西; ? 戴:顶着东西
百亩大的土地,不耽误农耕的季节, 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 饿肚子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 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 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行 走)了。
“五亩大的宅院,种上桑树,那么, 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 的衣服了;蓄养的鸡、狗、猪一类 的家畜,不错过它们繁殖时机,七 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 夺:耽误
? 谨:形→动,谨慎认真 从事
数口之家可 ? 庠、序:古代的学校
以无饥矣;
? 申:反复陈述; ? 孝:尊敬父母
《孟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 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 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
? 2__________, 人皆有之.
?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 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 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
? 4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之谓大丈夫。
? ?
耳:罢了,语气 助词
是:这。
?曰:“王如 ? 无:通“毋”,

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3课时)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树之以桑(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然而不王者(4)王无罪岁2.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五种判断方法1.观前。

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1)然而不王者。

句中“王”前有副词“不”修饰限制,活用作动词,意思为“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2)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

(《采草药》)句中“芽”,前有副词“已”的限制,活用作动词,意思为“发芽”。

2.视后。

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1)填然鼓之。

句中“鼓”后带了宾语“之”,活用作动词,意思为“击鼓”。

(2)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句中“军”带了补语,活用作动词,意思为“驻军”。

3.察动。

通常一个单句中应该有谓语动词,如果没有,而是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则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1.(1)种植。

(2)穿。

(3)为王。

(4)归咎、归罪。

2.供养活着的人;死去的人3.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

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

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

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

奇句与偶句,单式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

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谷与鱼鳖不可胜食胜:尽C.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不满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样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④途有饿莩而不知发A.两个“夺”不同,两个“发”相同B.两个“夺”不同,两个“发”不同C.两个“夺”相同,两个“发”相同D.两个“夺”相同,两个“发”不同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下列各句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非我也,岁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树之以桑5.下列句式不属被动句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时期以来,叙利亚政府军加大了对反政府武装的攻击力度,在霍姆斯地区甚至动用了坦克等重武器,在政府军的强力打击下,反政府武装弃甲曳兵、溃不成军,纷纷撤出了占据的地区。

【孟子】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8寡人之于国也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孟子】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8寡人之于国也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关键字】孟子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讲)【学习要点】1.掌握重点词语。

2.探究孟子“仁政”的主张。

☆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王好战弃甲曳兵不可胜食数罟不入洿池衣帛鸡豚狗彘之畜谨庠序之教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涂有饿莩2.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无失其时(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直不百步耳3.解释加点的词语(1)河内凶(2)邻国之民不加少(3)直不百步耳(4)数罟不入洿池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5.文言句式(1)判断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非我也,岁也是亦走也非我也,兵也(2)倒装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未之有也【反馈矫正】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不可胜(shēng)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衣帛(bó)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谨庠(xiáng)序之教孝悌(tì)之义然而不王(wàng)者涂有饿莩(piǎo)2.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3.解释加点的词语(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5.文言句式(1)判断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是亦走也非我也,兵也(2)倒装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最新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最新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3课时)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树之以桑(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然而不王者(4)王无罪岁2.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五种判断方法1.观前。

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1)然而不王者。

句中“王”前有副词“不”修饰限制,活用作动词,意思为“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2)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

(《采草药》)句中“芽”,前有副词“已”的限制,活用作动词,意思为“发芽”。

2.视后。

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1)填然鼓之。

句中“鼓”后带了宾语“之”,活用作动词,意思为“击鼓”。

(2)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句中“军”带了补语,活用作动词,意思为“驻军”。

3.察动。

通常一个单句中应该有谓语动词,如果没有,而是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则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1.(1)种植。

(2)穿。

(3)为王。

(4)归咎、归罪。

2.供养活着的人;死去的人3.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明,层次井然。

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

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

奇句与偶句,单式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

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谷与鱼鳖不可胜食胜:尽C.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不满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样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④途有饿莩而不知发A.两个“夺”不同,两个“发”相同B.两个“夺”不同,两个“发”不同C.两个“夺”相同,两个“发”相同D.两个“夺”相同,两个“发”不同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下列各句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非我也,岁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树之以桑5.下列句式不属被动句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时期以来,叙利亚政府军加大了对反政府武装的攻击力度,在霍姆斯地区甚至动用了坦克等重武器,在政府军的强力打击下,反政府武装弃甲曳兵、溃不成军,纷纷撤出了占据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2课时)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涂有饿莩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古今义。

寡人之于国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河内凶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请以战喻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弃甲曳兵而走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或百步而后止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1.“直”通“只”;“无”通“毋”;“颁”通“斑”;“涂”通“途”。

2.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容孤单的人。

河:古义指黄河;今泛指河流。

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1.孟子和梁惠王谈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中心问题是:梁惠王向孟子问政:“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而“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即: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了,可为什么人口劳力却没有增多?2.孟子回答梁惠王的问题时,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回答?从两方面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

首先指出“民不加多”问题的症结(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指望人口劳力比邻国多是不可能的。

然后向梁惠王推行自己的仁政主张,提出使“民加多“的措施:舍霸道而就王道,去虐政而行仁政,终会使天下归服。

3.当采取王道的措施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五十者可以衣帛。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下列每对词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摇曳/拉拽饿殍/战俘沧海一粟/追本溯源B.狗彘/窒息庠序/飨客衣帛食肉/锦上添花C.鸡豚/追逐孝悌/递补养生丧死/丧家之犬D.鱼鳖/憋屈数罟/猝然六畜兴旺/养精蓄锐2.对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①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有时。

②请以战喻喻:比喻。

B.①谷不可胜食也胜:完,尽。

②数罟不入洿池数:多个。

C.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

②勿夺其时夺:耽误。

D.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发现。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填然鼓之A.寡人之于国也 B.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D.邻国之民不加少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例:未之有也A.申之以孝悌之义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无乃尔是过与 D.又闻子规啼夜月5.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穷.且益坚 B.弃甲曳兵而走.C.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养生..丧死无憾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在中国古代,“小康”是和“大同”相对应的一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是使民养①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所描述的图景就是当时的小康标准:生丧死无憾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

”②大同社会是儒生的理想世界,只存在于谁也没有见过的“三代”(即尧舜禹),它也是儒生们治国平天下的愿景。

③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然不能离开具体的内容而泛泛而谈。

④目及当下,古今小康的指标虽有差异,但所包括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譬如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等等。

⑤“小康”则更为现实。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弃甲曳兵而走兵:武器。

B.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

C.百亩之由,勿夺其时夺:抢夺。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开仓救济。

2.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尽心焉耳矣②不可,直不百步耳B.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①无如寡人去用心者②王如知此D.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孟子“保民而王”思想的一组是①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③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⑥D.②⑤⑥4.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尽心尽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自己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C.孟子是反对诸侯间无休无止地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孟子》(万章)曰:“敢问荐之①于天,而天受之;暴②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孟子)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天下诸侯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而③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此之谓也。

”【注】①之:指尧推荐舜这件事。

②暴:公开介绍。

③而:如果。

1.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主:掌管。

B.舜相尧二十有八载相:观察。

C.不之尧之子而之舜之:去,往。

D.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而:如果。

2.下列各项中,对上面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章对売推荐舜、舜终得天下这件事,内心存在疑问,于是向孟子请教。

B.孟子认为,君王是没有那样大的权力把天下授予他人的,即便伟大如尧。

C.孟子认为,尧的儿子没有得到天下,是他仇视百姓招来的恶果。

D.孟子认为舜最后得到天下,是因为他辅佐尧二十八年,成绩斐然,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

3.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2)《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此之谓也。

1.C【解析】A项,依次读yè/zhuài,piǎo/fú,sù/sù;B项,依次读zhì/zhì,xiáng/xiǎng,bó/jǐn;C项,依次读tún/zhú,tì/dì,sāng/sàng;D项,依次读biē/biē,cù/cù,chù/xù。

2.C【解析】A项“或”,有的人;B项“数”,细密的;D项“发”,打开粮仓救济。

3.B【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衬字,无实义;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项为代词,代指刘邦;D项为结构助词,的。

4.C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A穷,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没有钱,穷困。

B走,古义:逃跑;今义:行。

D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6.②⑤①④③【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

在把握语段大意的基础上,抓提示性词语可以完成此题。

根据给出的开头,首先要阐明什么是“大同”,所以②应在第一位;后面具体介绍“小康”的内容。

⑤中“现实”对应②中的“愿景”,①进一步解释孟子“小康”的内涵,④由古及今,③小结古今“小康”的共性。

(一)1.C【解析】C项,“夺”,耽误。

2.D【解析】A项,“耳”,①表感叹语气,相当于“矣”;②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

B项,“然”,①代词,这样;②补充音节,无实义。

C项,“如”,①动词,像;②连词,如果。

D 项,"则",都是连词,那么。

3.B【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

①是梁惠王的做法;⑤是保民而王的结果;⑥是孟子对梁惠王展望保民而王的前景。

排除这三项即可。

4.D【解析】D项,“终极理想”的说法是错误的,文章原文说“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是“王道之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