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口迁移

合集下载

1.3第三节《人口迁移》

1.3第三节《人口迁移》

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 的方式?
自然增长 人口 变动
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
影响世界人口数变化
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人口机械增长=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对世界人口增长一般不具影响,但对特定国家或 地区有显著影响。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念: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
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移的主要类型
农村→城市 (城市化的一种表现)
城市→城市
城市→农村 (逆城市化的表现)
3、按迁移原因
自主性迁移(人口自发的寻求更佳生活环境) 被迫性迁移(受政治、军事等影响而进行迁移)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农村
推力因素 农村生活困难 就业机会少 升学与升迁机会少 生活质量低 就医不便 公共设施不足 社会地位低
四、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迁 出 地来自有利方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 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促进就业。 弥补了劳动力不足; 促进城市建设和经 济发展。
不利方面
人才外流; 家庭不稳定。
迁 入 地
易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给城市环境、交通、 治安造成巨大压力。
练 习
1.下列人口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C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大学生分配在外地工作 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2.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D A.美国、德国 B.南非、埃及 C.日本、澳大利亚 D.加拿大、新西兰 3.环境难民产生的原因是 A A.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B.战争和地区冲突 C.地方性传染病威胁 D.经济建设造成移民 4.影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是 B A.婚姻 B.家庭 C.自然环境 D.政治因素

1.3《人口迁移》(湘教版必修2)

1.3《人口迁移》(湘教版必修2)
国际

国际迁移

国内迁移
返回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人口变动: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1、概念:指人们变更居住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 按空间移动范围可分为: 国际迁移 国内迁移 按人口迁移方向划分:
由农村→城 市是发达国家 历史上和发展 中国家当前人
口迁移的主要
类型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 口迁移

王昭君,名嫱 (音强),是西汉元帝时(公元前一世纪 叶)的宫女。南郡秭归 (今湖北省秭归县)人,以“良 子”被选入宫。她因出塞远嫁至漠北的匈奴,为匈 呼韩邪单于 (音蝉余,匈奴语最高首领的意思;邪音 稽侯珊之阏氏(音烟支,匈奴语妻的意思);对进一 发展和巩固汉与匈奴两族之间的团结友好关系作出 贡献,而名垂史册,留芳千古。因此,“昭君出塞 便成为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和各族共同发展的一段 话。
中国富豪移民原因为何?
课堂拓展:
中国富豪移民原因为何? 子女教育,发达国家人口迁移 政策,中国经济政策,经济发 展的差距 Nhomakorabea
气候
迁移,为了远离旱灾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 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 举家远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 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 州。今天,我们把这种由生态环境条件恶化 而引起的移民,称为“生态移民”或“环境 移民”。

宁 夏 生 态 移 民
1、世界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有什么特征? 2、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概念
国际人口迁移
分类 国内人口迁移(四种) 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气候,土壤,水, 地形,环境,灾害) 经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

1.3人口迁移

1.3人口迁移

农村→城市 城市→城市 城市→农村
学以致用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1)快男张杰到广州举办演唱会 × (2)美国攻打伊拉克期间,有200多万伊拉克难民逃 √ 离家园,纷纷涌向临近的伊朗、约旦、土耳其等国。 (3)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 (4)阿城的一部分农民每年在农闲季节外出打零工 × (5)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马州 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 灾难的土地。 √
交通拥挤、居住困难 等问题。
概念 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按空间范围划分
国内人口迁移
按移动方向划分(四种) 自然生态环境
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经济 政治
社会文化 对环境的影响
课堂检测
2008年春节前后,电视剧《闯关东》在各省、地电视台滚动热播,讲 述的是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至东 北。据统计,整个清代闯关东的山东移民占当时整个东北人口的近一半。 闯关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影响巨大的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 也是一次空前的移民壮举。改革开放后山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 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四题。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流失。
①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经济、 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 ①造成劳动力和人才的
②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对迁 出地
②使教育投入回报减少。
③增加经济收入。
①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 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 ②给城市造成巨大的
对迁 入地
②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压力,带来就业困难、 ③推动城市化发展。
3.有关“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省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劳动力增多,促进经济发展 B.加剧当地人地矛盾和环境压力 C.有利于山东省人力资源的提升 D.缩小山东省东西部差异

13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3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3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学案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变动的原因(1)人口的①______________,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2)人口的机械增长,即②______人口的增加值。

2.人口迁移的概念:是③_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④_________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3.人口迁移的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两种类型。

移。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引起人口迁移的作用力:①______(或排斥力)与②______(或吸引力)。

2.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不协调的③____________。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来实现的。

(4)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人口迁移与分类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最有可能表示()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甘肃D.从湖北流往重庆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解决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问题D.甲地优美的环境4.2011年春运铁路运送旅客2.1亿人,比2010年多发送1 000万人,日均运送旅客能力达620万人,能力增长幅度为历史最大,铁路春运秩序正常。

春运旅客流属于() A.国内人口迁移B.省际人口迁移C.人口流动D.人口迁移5.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国际间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C.由城市到农村D.由城市到城市6.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阶段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3人口的迁移

1.3人口的迁移
三峡工程大移民(阅读教材)
(三)政治因素
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动
政策会对人口迁移 产生重要影响。
如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 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以及80年代青年大量返城等。
(三)政治因素
②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 富

正常生活环境和秩 难 序的破坏,并常常 民 引发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都城在西安、洛阳、 开封、杭州、南京和北京之间不断变换, 每一次这样的变化和朝代更迭,都曾经 引起过人口的大规模迁移。
(四)社会文化因素
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
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 素。而家庭因素则在 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 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 用。
(四)社会文化因素
根据北京市1980、1981两年的农村 人口统计,每年迁入大约2万人,其中因 婚姻迁入的人口占50%左右,1982年上 半年这一比重升高到65%。另据山东社 科院人口所的调查,威海市建国后的移 入人口中,随迁的占21.3%;投亲寄养 的占15.7% ,居第二位 ;婚迁的占 9.0% ,居第五位。三项合计占46.0%, 说明家庭团聚这一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 重要的影响。
“走西口”
“走西口”的流民来自华北各地, 而以山西人为主流。流民走过西口 (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 过了长城,到达蒙古草原及河套一带 谋求生计。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 “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 代名词。
(一)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常常会引起人口的 迁移,其中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因素等最重要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也会导致人口迁移
(三)政治因素
③政治中心改变 一个国家政治
上的变革,政治 中心的改变,也 常常引发人口迁 移。

1.3人口迁移第1课时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每课一练

1.3人口迁移第1课时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每课一练

1.3 人口迁移第1课时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有()①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东南部地区劳动力不足③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④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B.某学者出国讲学C.某家庭乔迁新居D.南方某学子去北方求学3.人口迁移的两种基本类型是()A.人口迁移和人口的自然增长B.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C.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D.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和自发的人口迁移4.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示意图”。

图中序号与选项排列顺序对应正确的是()A.①中国②美国③俄罗斯④拉丁美洲B.①中国②俄罗斯③美国④拉丁美洲C.①拉丁美洲②中国③俄罗斯④美国D.①中国②拉丁美洲③俄罗斯④美国5.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居住地发生改变就属于人口迁移B.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其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C.美国人到中国旅游(为期3个月)属于国际人口迁移D.小明从德州到北京上大学,不属于人口迁移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6~7题。

迁出国[来源:Z。

xx。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 美国110.0墨西哥26.7 德国21.1[来源学科网ZXXK]印度22.2 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 英国13.6[来源学科网]菲律宾14.4 澳大利亚8.36.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7.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来源学科网]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二、综合题[来源学科网]8.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二单元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二单元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城市与环境1.1 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约60多亿。

时间上:J型曲线,持续性、阶段性、增长性,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快,发展中国家增长慢●影响人口增长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经济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上层建筑领域(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人口增长模式: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为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

它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长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差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2、发达国家地区之间也略有差异(1)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

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2)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

1.3人口迁移(1)

1.3人口迁移(1)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编号:NO.5 编制时间:2014年3月4日 编制人:邓立辉 审核人:杨冠峰 审批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1第三节 人口迁移 第1课时 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空间分类;2、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3、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

【重点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预 习 案】一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变动包括 和 两个方面。

2、人口迁移对 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但对 的人口增长,有时却产生显著的影响。

3、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 的行为。

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如 等,不属于人口迁移。

4、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和 两种类型5、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 、 、 等。

国内迁移则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6、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探 究 案】探究一:判断下列哪些移动属于人口迁移。

(A 、B 、C 为不同的行政区)探究二:分析下列人口变动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2)、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3)、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探究三:分析下列人口迁移中,哪些属于国内迁移,哪些属于国际迁移。

(1)、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2)、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3)、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4)、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检 测 案】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A .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 .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 2.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B .国内人口迁移只是指发生在一个国家内省与省之间的人口迁移C .外出旅游、购物等发生的人口移动也属于人口迁移D .国内的人口迁移即指由农村迁向城市的人口移动 3.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原始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新的土地B .农业为主体的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往往是毫无目标地到处“流浪”C .人口迁移的高涨时期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D .自然因素始终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4.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此现象中人口迁移的方向是A .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 .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 .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 .国际人口迁移B .国内人口迁移C .省际人口迁移D .人口流动B1A1ABA2C2C1 C装订线。

2020-2021湘教地理2课时1.3 人口迁移含解析

2020-2021湘教地理2课时1.3 人口迁移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湘教地理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1.3人口迁移含解析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45分钟)出生地与登记地发生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

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

读图,回答1~2题.1.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A.西南地区 B.华东地区C.北方地区D.周边省(区、市)2.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D.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1.D2。

D[第1题,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周边省(区、市),只选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北方地区不全面。

第2题,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不同.安徽距离沿海发达地区近,人口迁往沿海发达地区数量多,迁移到武汉的人口少。

]外出就业人员是我国“春运”运输的主要客源,2019年“反向春运"特征明显,更多的老人、孩子到北、上、广、深等城市过年,与在此务工的家人团聚.下表为2019年春运(1月21日至3月1日)全国旅客发送数据表。

据此完成3~4题.A.经济B.社会C.自然D.政策4.下列有关2019年“春运"的叙述,正确的是()A.客运总量同比减少B.民航旅客发送量增长最多C.“反向春运”可缓解春运压力D.航道结冰是水路客运量少的主要原因3.A4。

C[第3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平时假期少,人们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因此产生“春运”这一特有现象的主导因素是经济的地区差异。

社会因素是次要因素;自然、政策因素影响较小。

第4题,2019年“反向春运”特征明显,更多的老人、孩子到北、上、广、深等城市过年,与在此务工的家人团聚,“反向春运”与“春运”方向相反,可缓解“春运"压力,C项正确。

客运总量材料中没有显示,但总量不一定减少;民航旅客发送量增长比例大,但基数小,旅客发送量增长不是最多,铁路的旅客发送量增长最多;水路速度慢,灵活性差是客运量少的主要原因。

1.3人口迁移

1.3人口迁移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矿产资源
(5)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 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
自然灾害
讨论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5)深圳原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1980年5月,中共中 央和国务院正式将深圳定为“经济特区”。经过30年的高 速发展,2010年末,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035.79万。
政治因素

(10)中国历史上迁都引起的人口迁移。
政治中心的改变
讨论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1)高中毕业考入异地一所名牌大学。
文化教育
(12)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引起的人口迁移。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和婚姻
(13)印巴分治与人口迁移(阅读P21材料)。
宗教信仰
气候
矿产 自然 水源 资源 资源
三、人口迁移的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①按地理范围划分
国内人口迁移 类型 概 念 迁移范围 主要方式 是一个国家的居民 永久性移民、外籍 国际 进入另一个国家定 超越国界 工人流动、国际难 迁移 民定居 居的现象。
指一个国家内部的 国内 居民从一个行政区 超越行政 库区移民、招生、 迁移 进入另一个行政区 区边界 分配等 定居的现象。
课堂练习1
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 BCD )(非单选题)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B、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2、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C 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 B、长沙人到上海出差 C、南京市某同学随父母移居澳大利亚 D、省委领导下乡检查工作 3、由青岛开往西安的火车上下列四位旅客的谈话 如下: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B A、甲说:“我此次去西安旅游观光” B、乙说:“我被西安交大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西安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去西安走亲戚”

人口迁移对社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人口迁移对社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人口迁移对社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人口迁移是指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利益,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和迁移。

它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变迁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能够对社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人口迁移对社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迁移对社会结构的影响1.1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人口迁移是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大量人口聚集在城市,形成了具有特定社会结构的现象。

城市的形成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多样化,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还会导致城市里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增加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1.2 人口迁移与社会融合人口迁移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融合。

当人口流动跨越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群体之间时,不同地域的人们会相互交流、学习,促进彼此的认同和融合。

这种社会融合对于社会结构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1.3 人口迁移与家庭结构人口迁移还对家庭结构产生了影响。

随着人口流动,越来越多的家庭被迫面临分离、聚合和重组的情况。

这不仅对家庭关系产生了影响,也会对社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人口迁移可能导致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而改变了农村家庭传统的联结性,加剧了家庭关系的疏离感。

二、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2.1 人口流动与劳动力市场人口迁移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口的流入和流出可以改变不同地区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对就业和工资水平产生影响。

城市的人口流入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和劳动力集聚,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度。

而农村地区人口的大规模外流,则使得工业用工短缺,对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2.2 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人口迁移还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跟进,这将带动城市的发展。

同时,人口迁移还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推动城市经济的变革和发展。

2.3 人口迁移与消费市场人口迁移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城市规划常用的规划依据

城市规划常用的规划依据

城市规划常用的规划依据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进行合理规划,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依据一系列准确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常用的规划依据,包括人口统计数据、土地利用规划、交通网络规划、环境评估以及经济发展规划。

一、人口统计数据1.1 人口数量与分布:了解城市的总人口数量以及人口的分布情况,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

1.2 人口结构与特征:分析城市的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民族构成等,可以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提供依据。

1.3 人口迁移与流动:了解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情况,包括人口流入、流出以及流动原因,可以为城市发展方向、住房供应等规划提供参考。

二、土地利用规划2.1 土地资源调查: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包括土地类型、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现状等,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2 土地利用分类与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特点,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分类和布局,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等,以实现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3 土地利用管理与保护:制定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和规划,包括土地使用权管理、土地开辟控制、土地保护等,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三、交通网络规划3.1 道路规划: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发展规划,确定主干道路、次干道路以及支路的布局和规划,以保障城市交通的畅通和便利。

3.2 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公交、轻轨等,以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3.3 交通设施规划:规划交通设施,包括停车场、车站、交通枢纽等,以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和设施。

四、环境评估4.1 环境质量评估: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大气质量、水质、噪音等,以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

4.2 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包括绿地规划、水体保护、生态保护区等,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可持续性。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人口》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人口》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1.3 人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 人口》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和问题。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我国的人口政策。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我国的人口政策。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案例,分析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东密西疏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增长缓慢、增长迅速我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评价。

橡胶板必修二1.3人口迁移

橡胶板必修二1.3人口迁移
国际迁移 国内迁移 农村→农村 根据人口迁移 的方向来划分 农村→城市 城市→城市 城市→农村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 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二战前世界人口迁移路线图
欧洲殖民者到美洲,大洋 洲开发的线路
非洲黑奴迁移线路
近代中国人到东南 亚,美洲开发的人
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线路图
下列案例中涉及到的人口迁移,是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①近年来,引发长江三峡地区人口大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经济因素 (大型工程的布局和建设)
②20世纪50年代,美国许多老年人从东北部地区向南部和 西部沿海地区迁移,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温和、阳光充足)
下列案例中涉及到的人口迁移,是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跨国劳务引起的人口迁移 灾害引起的人口迁移
政治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引起的难民
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 重新选择住所,你会选择什么地方?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预习3.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
同作用的结果。 拉力 和 推力 共
预习4.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
⑴ 自然生态环境 ⑶ 政治因素 ⑵ ⑷ 经济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3、引发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阶段引发自发性 人口迁移的主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4、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深圳、珠海等地人口剧增, 其主要拉力因素是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5、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 接近图中的
政治因素(政策)
⑥印巴分治与以巴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分别是哪一种因素?
印巴分治: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 巴以冲突:政治因素(战争)

人口迁移教案导入

人口迁移教案导入

人口迁移教案导入篇一:《1.3 人口迁移》教案湘教版地理必修Ⅱ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案例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认识到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活动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走西口的视频和从古到今人口迁移的图片和材料,根据课程标准、考纲、学情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自学探究】学生看书自主学习,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激励性评价,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强调。

1、引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动与哪些因素有关?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全球人口数变化)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区域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对全球人口数无影响由。

3、人口迁移分类:掌握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

)结合教材第17 页活动第 2 题,完成相关内容。

分组讨论:按人口迁移方向,国内人口迁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亦即人口城市化过程)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亦即逆城市化过程)(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清代,大批华北饥民为什么要“闯关东”?自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许多人口为什么返乡回迁?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思考讨论: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推力:原定居地排斥人口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1.3人口迁移

1.3人口迁移
甲为尼罗河,其 下游国家为埃及, 其国际劳务输出 多到西亚。
尼 罗 河
读下图,回答5~6题。
4.该国人口迁移到上题所选地区的原因不包括 B A.该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迁入地劳动力短缺 B.迁入地是发达国家,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C.该国与迁入地距离近 D.该国与迁入地的地区文化具有相似性
尼 罗 河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疑难辨析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类型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 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 出活动
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 区别 住地改变的人口移动
联系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
(2)分类
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 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 的不同划分 根据人口迁移的方向 来划分
下图红、黄、蓝三种色彩代表某国国内的三 个行政区域,白色代表另外一个国家。读后完成:
⑴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 A1→B1、C1→A2 ⑵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C1→D ⑶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1→A2、C1→C2
当代国际和我国人口迁移 1.当代国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时间
典例 内地人到沿海城 市打工
长江三峡地区人口 大迁移,五、六十 年代人们从各地迁 往大庆等地
交 通 通 信
交通通信的发达会 现代人口迁移量 方便人们之间的联 远大于过去 系,从而促进人口 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频繁
城市化
交通运输业
大规模开发

案例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文 化大革命运动后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大 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 定居和劳动,称为“上山下乡运动”。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3人口的迁移

1.3人口的迁移
一个国家政治 上的变革,政治中 心的改变,也常常 引发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生 活态度和生活期望, 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 部世界的态度,从而 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 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城市→城市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时间:十五世纪至二战 特点: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 方向:欧洲----美洲、大洋洲 非洲黑人----美洲(黑奴贸易) 亚洲-----国外移民
2、时间:二战后 特点:劳务输出成主流,国际难民数量多, 短期流动人口增加,定居移民减少,迁移流向发生变化 方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亚洲---北美、大洋洲、欧洲) 南美---------北美 灾害和战争引起的迁移路线
国内人口迁移
3 1
2
朝代
西汉 唐代 北宋


人口(户)占全国 人口数 比例
2470685 19.8﹪


人 口 占全国人口 (户) 数比例
9985785 80.2﹪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cb
1 2
a
1.“永嘉丧乱”时期 西晋永嘉年间,由于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黄河流域----江淮流域(主要是
,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 段。
4.“金完颜亮”时期 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
淮河流域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 。

人口迁移说课.doc

人口迁移说课.doc

第三节人口迁移(说课稿)富阳中学地理组马伟贵《1.3人口迁移》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教科书,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同学使用。

本节说课共分为四个部分:一、说教材分析与处理(一)地位与作用人口迁移内容在本章和第二章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与深入:人口迁移是以人口增长为基础的,而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又一起塑造了人口分布的面貌。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没有大批的农民由乡村到城市的迁移活动,城市化水平就不可能快速提升。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与对策1、高一学生本身就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但仅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对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关注也比较少。

2、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与学习欲望。

3、高一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但是由于接触的社会面狭窄,在探究思考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正确的情感教育引导。

对策:针对上述学情,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下列环节——1、努力创设学生身边熟悉的教学情境,以完整的故事来串联凌乱的知识点,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2、尝试用不同的知识获取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思考、表达来获取科学的人口知识与人口环境观点。

3、注重乡土案例的运用,努力渗透情感教育的理念,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逐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与环境观,并激发爱国爱乡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与突破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充分体现人口迁移在人口与环境中的桥梁作用,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够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2、使学生能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3、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当地的人口迁移类型与特征【教学难点】如何归纳实际案例中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突破】列表比较加实例剖析解决概念区别;创设“我的移民家庭”故事情境来有效串联凌乱的因素,使学生在品味故事中掌握这一重难点;乡土材料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重点部分在高潮中得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后果。
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 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 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人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 济社会交流。
4.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 C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5.判断下列人口移动的主要因素并进行连线:
①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或迁居国外 ②我国历史上的贫苦农民“闯关东” “走西口”“下南洋” ③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 ④1947年印度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 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03年全国卷)41、(2)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 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读图6并分析:
①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 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 从城市流向乡村 C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 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03年全国卷)41、(2)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 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读图6并分析:
为吸引优秀学生留居美国,美国对他们实行“绿 卡制”,给予入籍优惠,结果外国留学生学成后约有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需 要满足哪些条 件?
P17活动1。你身边的人口迁移?

农村
④ ③
农村①

城市
城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从迁移方向看,有以上4种类型, ① ② ③ ④分 别代表怎样的迁移? • 2、目前我国的迁移主要以哪种方式为主? • 3、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向往优美的自然环境, 他们采取哪种迁移方式?
小胡一家决定先去实地考察一番,回 来却又犯了难。上海的房价、物价实在太 高了,按现在的收入,一家子在上海生活, 虽然赚的比以前多,但除去日常支出后, 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但公司提供进修机会,学习完成后有 望晋升更高的职位,收入也会增加。你认 为小胡应该: A、去 B、不去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
练习:
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C A 外出旅游、购物 B 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 C 湘妹子到深圳经商 D 科学家去南极参加为期半年的科学考察 2.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包括的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 C A 城市到农村 B 农村到农村 C 农村到城市 D 城市到城市
练习:
上图中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阶段(2)最有可能的是 B A.原始农业 C.工业化阶段 B.种植业 D.后工业化阶段
小胡了解到公司每年有探亲假,而现 在有上海和黑龙江之间的直通航班,来 回比较方便。 但是小胡的妻子希望他放弃,因为如 果他去了,一家三口相隔万里,很长时 间才能相聚一回。你认为小胡应该:
A、去
B、不去
小胡所在的小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政府准备进行开发,建设旅游名城,为 挽留人才,政府出台了新措施,学历本 科以上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 小胡的儿子很愿意去上海,因为他喜 欢南方的气候,黑龙江冬季太冷。你认 为小胡应该: A、去 B、不去
社会文化因素 ⑦
讨论:人口迁移对迁入、迁出地的影响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 价劳动力,促进地区 迁入地 经济的发展;促进商品 流通,有利于第三产业 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增加人口密度,增加人口 对环境的压力等;增加公 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
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 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 迁出地 发展;减少人口密度,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缓解就业压力等
⑤20世纪80年代撒哈拉地区
居民沦为环境难民 ⑥21世纪,大洋洲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
政治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图中人口迁 移差额率指人 口迁移数与总 人口比例,正 值为迁入,负 值为迁出。读 图分析.
6.如果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国家,则下面几组排 列中,最 可能的是 C A.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 B.中国、埃及、巴西、新西兰 C.沙特、加拿大、德国、埃塞俄比亚 D.印度、尼日利亚、南非、英国
图中人口迁 移差额率指人 口迁移数与总 人口比例,正 值为迁入,负 值为迁出。读 图分析.
9.图中五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
A.a、c
B.b、d
C.c、d
D.a、e
10.读“80年代后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 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 的地区是 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 。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 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 是 机会多、工资较高。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 的主要原因是 矿产资源的开发,西 部大开发的实施 。 (3)四川省人口大量 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 极影响是 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 (4)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务工、经商 。
主人公
小 胡
故事背景 小胡来自黑龙江,在上海读完4年 大学后,回到家乡小城,找了份工作, 娶妻生子。 他比较喜欢上海,每年会用一个星 期到上海休闲购物娱乐。
他在家乡的这份工作,专业不对口, 但比较稳定,收入也好,他对小城生活比 较满意。 现在上海的一家公司提供他一个本专 业的岗位,收入比现在高,压力和风险比 较大。你认为小胡应该: A、去 B、不去




美国的移民政策
从50年代开始,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只要 是专业“精英”,可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 允许优先进入美国。
1965年,美国又颁布“优惠制”新移民法,每年 专门留出2.9 万个移民名额给来自国外的高级专门人 才。 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 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鼓励各类专业人才移居美国。
图中人口迁 移差额率指人 口迁移数与总 人口比例,正 值为迁入,负 值为迁出。读 图分析.
7.如果图中某点表示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 规律, 那么该点是 D A.a B.b C.d D.e
图中人口迁 移差额率指人 口迁移数与总 人口比例,正 值为迁入,负 值为迁出。读 图分析.
8.如果图中各点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规律,则反映美国 东北部的最可能是 D A.a B.b C.c D.e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推进 区域开发 大型项目建设 交通通讯
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经济 因素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宗教信仰
社会文化 因素
影响 人口迁移 的因素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治中心变革 战争
我的
大学毕业后你想回家 乡发展吗?为什么?
判断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①美国很多老年人退休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②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③深圳、珠海因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④美国的反恐怖战争,引起大量阿富汗难民流入巴基 斯坦等国 ⑤沙漠地区因缺水引起的人口外迁 ⑥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⑦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引起的人口迁移 ⑧中国历史上迁都引起的人口迁移 ⑨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自然环境因素 ①②⑤⑥ 政治因素 ④⑧⑨ 经济因素 ③
1、水能作为自然资源加以利用的历史时期是 A、旧石器时代 B、农业社会 C、产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2、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A、消费水平 B、资源 C、科技水平 D、生产能力 3 、人口容量由小到大排序: 原始社会、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4、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双选) A、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 数量都是有限的 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按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 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业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 考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