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2.6《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孔雀东南飞》旨在希望学生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的相关知识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教学设想: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教学时数:2教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教时: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入题:1、勾勒诗歌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2、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3、《孔雀东南飞》简介(见课文)补充:《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二、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要点:刘兰芝的美德,两情相依的重要情节,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的愿望。

2、诗歌结构: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起兴首句托物起兴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开端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一)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二)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第五部分最后一节化鸟双飞尾声三、归纳“相”、“自”、偏义复词的用法(一)“相”的用法:(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

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学习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4、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学习目标1、知识: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能力:1)“乐府”知识的了解2)掌握偏义复词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4)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3、情感: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去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以及刘、焦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设想: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挖掘文本主题思想。

教学时数:2教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早读听录音磁带,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第一课时一、导入当今时代,人人倡导自由恋爱。

但大家是否知道,自由的恋爱方式脱胎于漫长黑暗的封建时代,其中有多少有情人付出了高至生命的代价?压迫与抗争,一个贯穿数千年的爱情主题,在梁山伯与祝英台身上出现过,在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里演绎过(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

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湖北广水市一中魏传鹏教学目的: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3.让学生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及封建礼教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3.探究法教学时数:2教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把握情节,体会主题。

一、导入由电影《梁祝》导入《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典型的爱情悲剧,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社会时期不足为奇,早在此故事前就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

板书:孔雀东南飞二、解题1.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问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宋代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中,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三、听录音,初步鉴赏带着如下思考题听录音1.诗歌的情节与现代小说的情节有相同的结构组成,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请指出文章的情节是怎样展开的?2.故事的线索是怎样的?3.故事的情感是悲剧性的,还是喜剧性的?四、整体把握文意1.概括诗歌的情节讲述:开端是故事的开始,交代故事的人物及事物的起因,为故事的展开做铺垫。

发展是故事的深入,发展反映着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同时更是人物命运的形成展现。

高潮是故事最激烈、最精彩的部分,人物命运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

结局是事物的结果的展开。

概括内容,为各部分情节拟定小标题第一部分(开端)兰芝被遣第二部分(发展)夫妻誓别、第三部分(发展)兰芝抗婚第四部分(高潮)双双殉情第五部分(尾声)告诫后人讲述:拟定标题是对复杂事物的概括,概括后一要把握精要,二要用语得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艺术创作的背景及成就。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二、能力目标1、体会当时人物生存的社会政治制度及思想倾向。

2、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归纳人物性格特点。

三、德育目标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情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与腐朽势力作斗争。

教学重点:1、对诗中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把握,掌握文章通过人物对话和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2、诗歌借爱情悲剧所揭示的反封建主题。

教学难点:1、理解探讨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讲授与练习相结合课件准备:多媒体教法和学法:(1)教法:运用爱情故事的导入,使同学们对古代长篇叙事诗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古代封建礼教社会的原始形态。

(2)学法: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汉乐府的有关知识。

2.梳理诗歌的故事情节。

3.朗诵课文,学习课文的“开端”及“发展”部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古代描写爱情的诗篇、故事、神话有很多,像《白蛇传》《梁祝》《牛郎织女》《孟姜女》被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故事。

并且这些故事都被演绎成催人泪下的非常感人的爱情剧。

剧中的主人公都是牺牲一切甚至生命来守护自己的爱情,这种精神真挚可贵。

很多同学都看过这几部剧,那么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你最喜欢哪一部?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描写爱情的传说有很多,那么描写爱情的诗篇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关于爱情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二、讲授新课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悟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3.感受焦仲卿、刘兰芝之间的真挚爱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悟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孔雀东南飞》的诗意画面,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同时,简要介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要求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3.课堂讲解(1)逐句分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让学生领略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4.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原因是什么?(2)小组分享:从诗歌中选取你最喜欢的诗句,阐述理由。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孔雀东南飞》。

四、教学拓展1.介绍《孔雀东南飞》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束缚。

2.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观念,与现代爱情观念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是否深入?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巩固所学内容?六、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语文必修2》2.辅助资料:《孔雀东南飞》原文及注释、相关背景资料、鉴赏文章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其鉴赏能力。

九、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结合诗歌内容,适当拓展相关文化背景,丰富教学内容。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及艺术特色,感受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古典诗歌的鉴赏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

尽管学生在前面几课中尝试了诗歌的鉴赏,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

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整篇课文我计划用三课时讲完,我所说的这节课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三课时。

根据大纲以及单元学习要求,结合课程进度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部分重点词语以及铺陈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用法,把握女主人公刘兰芝的形象特征以及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和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分析《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诗歌需要反复诵读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品味法和讨论点拨法。

为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三、学法分析学生在学习诗歌和文言文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诗歌鉴赏中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人教版-语文-高一 人教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一 人教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一)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三)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一)本诗开头两句(第一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分析:不能删。

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

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二)(1)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分析:不烦琐。

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2)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分析:第十三段是第二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

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3)第二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九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

无论哪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三)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分析: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

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

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

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分析: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确地表示要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焦母求情。

(精)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精)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目的】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教学设想】一、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以“预习提示”为突破口,组织课堂教学。

二、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

在教学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时数】2教时第一教时教学重点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语言和语境”部分。

明确: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②对上下文内容要形成整体认识。

③结合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补充介绍:“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思考问题。

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②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见“预习提示”)作者怎样来表达主题思想的?(通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情诗,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

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

让我们循着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来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现代作家石康的中篇小说,取材自1942年以前华北民主联合政府统治的晋南地区,描写了小说主人公孙建东的磨难历程和奋斗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人民的苦难与反抗,以及主人公在困境中坚守信念、顽强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小说《孔雀东南飞》的情节、主题和深层含义;(2)解析小说《孔雀东南飞》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3)熟练运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分析文本。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批判思维;(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3)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元性。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内容:(2)小说《孔雀东南飞》的情节及主要人物;(3)小说《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义。

2.教学方法:(2)讨论法: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阅读,共同解决问题;(4)写作训练法:要求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撰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2.讲授环节(1)讲解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分析主要事件的发展与转折,把握故事的主线和支线。

(2)解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孙建东、林粲、刘明富等,从外貌、语言、行为等多个方面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和功能。

(3)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语言表达,总结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对人性、社会和人生的反思。

3.合作学习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阅读,共同解决一些问题和疑惑,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4.讨论环节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汉乐府的问题知识;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3)掌握这首叙事诗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些特点及这些表现手法对突出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叙事与抒情的密切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尖锐的矛盾冲突,曲折而完整的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铺陈排比的描写手法,托物起兴的开头,浪漫主义的神话结尾。

(4)掌握本诗中一些词古今意义的差异,理解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如“相”的诸多用法以及重叠词、活用词的词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与鉴赏,讨论与探究,讲授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性格感情和主题思想;探讨叙事诗的叙事方法和表现手法;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同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时间:四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我们每次想起,都难免会为他们的命运感到难过。

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乃是一大憾事。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死后化蝶双飞,总算能够双宿霜栖。

早在汉代,也有这样一对男女,他们生不能在一起,死后化作鸳鸯,成双成对。

这就是《孔雀东南飞》为我们讲述的关于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看看他们为我们演绎的是怎样一段令人断肠的悲剧!(二)新课讲授:1.简介释题:(1)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诗前的小序,为徐陵所加。

据小序所记,这首诗写成于汉末建安年间(196——219)。

后来宋朝郭茂倩收进《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精选12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几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导语(由复习《诗经》和《离骚》开头)我们学习过了《诗经》三首和《离骚》的节选,在这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和进展;《诗经》的四言体、楚辞的骚体;《诗经》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骚体诗开创了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那么,诗歌进展到汉魏晋时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今日,我们来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诗,来了解这一问题。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引导同学读课后有关“汉乐府”的资料,了解有关汉乐府的常识。

朗读诗文,整体感知引导同学读预习提示:1本诗也许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 学习本诗的`侧重点应是什么?3 读本诗你将最关注什么?诵读全诗,把握故事情节:1老师范读,同学给生字注音;了解故事梗概;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或难懂的句子划下来。

2同学朗读,同学自由读或请同学分角色朗读3同学复述故事梗概,留意复述的要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4请同学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此诗的情节。

同学概括的标题不必拘泥于教参的答案,假如同学有更好的概括则选用同学的概括。

文言常识积累1归纳本诗消失的“偏义复词”:①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②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③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④逼迫有弟兄:意义偏“兄”。

2归纳整理本诗消失的“古今异义”①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②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见;今义,没有束缚;③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阅历;④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今义,惩罚;⑤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为夫妻;⑥叶叶相交通:古义,交接;今义,与运输有关。

3归纳本诗消失的“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分组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演出。

(仆人公的语言尽量用原文)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3思索此诗的思想内容。

孔雀东南飞语文教案优秀5篇

孔雀东南飞语文教案优秀5篇

孔雀东南飞语文教案优秀5篇更多孔雀东南飞语文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孔雀东南飞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要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二、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三、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一:中国是一个布满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许多流传久远、深化人心的民间传奇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实的愿望,假如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

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二:在标题下面写了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久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连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投影:陆游的《钗头凤》,师生齐读,老师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

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

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像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各自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二、释题1、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歌,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6孔雀东南飞并序-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6孔雀东南飞并序-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6孔雀东南飞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2语文》中的一篇文言文。

本篇文章是明代散文家文征明所写的一篇杂记,其题材是“孔雀”。

“孔雀东南飞”作为一篇杂记,以文体古雅、意旨深远,实用性强为特点,初读时易于懂,而且又能引人深思,值得长期铭记。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有:1.理解课文,掌握生词和短语的用法;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运用语言表达艺术感悟;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养成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孔雀飞行的特点和路线;掌握文中的生词和词汇;熟练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阅读、课堂授课、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习惯;采用课外阅读、语音练习、作文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注重环保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阅读课文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由班级里的两名同学分别感性朗读一遍。

再次由老师指导大家逐段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几个关键词汇。

2. 详细分析课文分析文段时,有针对性地解释生词、术语,及时讲解摘要和生僻字词的句法结构、用法,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交流讨论分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启发,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创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等方式,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4. 作业布置作业可以选择课外阅读、语音练习或是写一篇与课文相关的小作文。

选择不同方式的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四、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手法;2.熟练运用古代方法来表达艺术感悟。

五、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含义及其意义;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艺术性的语言表达。

六、教学评价通过教学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思考、探究和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上可以采取打分,期末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价。

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收获和成果。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6《孔雀东南飞》 精品教案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6《孔雀东南飞》 精品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想]《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民歌的行文一般比较通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难,一些需要掌握的字词知识可安排在课前预习中解决,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上,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 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学习时让学生从人物对话入手,体会其中的情感,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个性,全诗很长,可指导欣赏关键或精彩的语段,教法上,让学生读、感悟是重要手段,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关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识记有关文学常识,(2)理解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3)理解铺陈、排比、比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歌咏美好感情,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教学难点]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3.运用探究法,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探究故事浪漫主义结尾的意义,[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1、通过查字典、看课下注释,读准字音2、特殊词语先掌握古今异义:可怜、守节、自由、教训、驱使、区区、来信、处分、便利、逢迎、纷纭、交通等,3、偏义复词:作息、公姥、父兄、父母、弟兄,4、文学常识《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疏通文章脉络2、归纳文中“相”“迎”“谢”“见”“适”在不同语句中的意义和用法3、精彩语段的研读教学难点:文章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彰显人物个性教学过程:一、导入借助录音机播放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把学生带入凄婉伤感的情境当中,听完歌曲,教师适时总结: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终究,他们还是走在一起,好不令人掬泪的悲——“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叹的幸福——“死求同穴”......二、以提问的方式检查预习三、研习新课在预习的基础上疏通文章脉络,对全诗有一个整体把握,(一)把握课前小序,概括其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结局、作诗的缘由,(二)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根据情节划分课文层次,明确:课文按情节内容可划分为六部分:托物起兴兰芝被遣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告诫后人(三)以提问的形式把握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四)精彩语段的研读(选择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精彩语段来分析)(1)速读全诗,找出诗中女主人公言行的语段,并揣摩人物心理,说说她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学生自读、分析形象、教师启发、引导、归纳)兰芝自述段有教养、有修养、果敢刚强、有反抗精神兰芝严妆段美丽坚强、遇事从容镇定辞婆别姑段从容镇定、不卑不亢、善良有情夫妻誓别段眷恋不舍、对爱忠贞兰芝抗婚段忠于爱情、不慕富贵、遇事有主见兰芝殉情段忠于爱情、有叛逆精神总结:兰芝美丽,善良,坚强,忠于爱情,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对封建礼教有一种叛逆精神,(2)以同样的方式分析仲卿、焦母、刘兄仲卿:懦弱、孝顺、忠于爱情、有叛逆精神焦母:专横、冷酷、封建家长制的典型代表刘兄:自私横暴、趋炎附势四、课堂小结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主题,是汉乐府的特点之一,而以人物形象的准确分析,又来源于对人物言语、故事细节的品读,因此,细读作品是准确分析的基础,汉乐府诗歌具有很强的叙述性,汉乐府塑造的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都体现为他们在诗歌中别具一格的言行,本文以丰富的情节塑造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两个文学史长廊上的光辉形象,表现了封建时代,爱情青年男女面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家长制而无畏无惧地坚持自己追求的精神,五、布置作业1、积累课上提到的五个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2、课外再查找反映青年男女反抗封建压迫的故事,收集两句名人对相关问题所作评价的评语,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兴、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对悲剧故事却有浪漫主义色彩结尾的意义的探究教学过程:一、分析《孔雀东南飞》中运用的比兴、铺陈排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本单元第四课已学过《诗经》中的篇章,学生已对《诗经》的表现手法有所把握,让学生从学过的诗文中举例,再次回顾赋、比、兴三种手法的特点结合本课再次把握这几种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1、比兴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找出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然后加以分析,分析后教师归纳,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一句兼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用具体的形象渲染悲剧气氛,奠定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心的良苦,2、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结合初中学过的《木兰辞》体会这种手法的特点)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渲染地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实际上也就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只是受汉大赋的影响,描写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往往一气贯注,渲染某种氛围和情绪,赋,一般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手法, (1)《木兰辞》里使用铺陈排比手法的诗句(学生发言,体会该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让学生找出本文中运用这种手法的诗句(学生找准诗句,分析表达效果,教师归纳)自述经历段: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意在强调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罗列数字,应作互文看,交叉叙述,“严妆”一段: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太守家迎娶排场段: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而且太守家的喜和兰芝明为允婚、暗作死计的悲凉心境形成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总结: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二、对文章富有浪漫主义特色结尾的探究1、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2、提问: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象这样的结尾,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试举出一例,然后探讨一下,这样写表达了当时人们什么样的愿望?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梁祝》中的“化蝶”也是这样的结尾,本文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是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相向鸣”,是他们爱情与幸福的歌唱,悲愤与压抑的控告,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一些流传至今的诗句也同样表达了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如: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课堂总结: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当焦刘化鸟,梁祝化蝶成为一幕幕爱情悲剧时,悲剧就演绎成了经典,尽管我们可能会因他们的爱情感动不已,但我们更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三、布置作业1、自主学习与水平测试1-9题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加强背诵附板书设计:孔雀东南飞(并序)全文层次:托物起兴兰芝被遣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告诫后人。

人教版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最新范文

人教版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最新范文

人教版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篇一:《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高一必修二)唐华设计说明1、指导思想本设计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立足于培养学生识记理解古汉语知识和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良好习惯。

2、教学设想《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乐府诗中的一朵奇葩,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对于这样一篇经典名作,我认为应该不惜时间精读细研,因此我确定用三课时完成。

本单元的话题为“爱的生命的乐章”,与单元话题相一致,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的罪恶。

要深入理解这一重点问题,必须先扫清字词障碍,读懂原文。

本文写作年代离我们十分久远,文中有很多生词、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知识,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积累有关文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另外,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价值的实现要借助于一定的写作手法,乐府诗常用的赋、比、兴手法也应是学习的内容之一。

因此,我确定了这样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学生依靠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基本可以完成,因此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行解决为主,教师可就疑难问题略作指导。

重点目标的实现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采用问题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难点(起兴手法)的突破可引导学生拓展联想,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3、本设计的特点本设计没有刻意求新,而是重在扎实严谨上作文章。

教学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过渡严谨自然。

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3、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教学重点: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教学难点:赋、比、兴手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内容:疏通文本,理清情节结构,初步认识作品思想内涵活动过程:一、导入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写下无数优美的诗篇讴歌美丽的爱情。

人教高中语文教案-高一-人教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人教高中语文教案-高一-人教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汉乐府的特点“缘事而发”2、了解刘、焦爱情悲剧,及其造成悲剧的原因:封建家长制,探讨人物的悲剧命运及其典型意义。

3、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极其表达效果4、与《诗经•氓》进行比较阅读,体味叙事诗的发展。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式:诵读+指导教学课时:2课时一、导入自从有礼教之后,女子就处在“命定”的悲剧之中,这点从《诗经•氓》就可看出。

明代作家笔下关于这点写得犹为深刻。

因为外族统治,男性作家命运低贱,感触与女性相当,如《窦娥冤》。

中国文学史上长篇叙事诗较少。

“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

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华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

二、汉乐府1、乐府:机构——诗体——新乐府——郭茂倩《乐府诗集》2、乐府的特点:3、乐府双璧(又称南北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北朝)三、五言诗1、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五言诗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

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诗的形式已经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

标志着其达到最高成就的是《古诗十九首》。

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

唐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五律和五绝。

2、特点可以容纳更多词汇,扩展诗歌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

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唐以前的五言诗遂统称为“五古”。

三、字词见书下注释,补充见课本四、线索起兴——谴归——逼嫁——殉情——化鸟五、课文赏析并思考1、第一自然段,“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这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托物起兴,这是民歌的常用手法,意在营造出一个缠绵凄婉、哀怨悲凉的气氛。

2、第八自然段,“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先设出一段遗留情事,在此后并无他话,径以严妆上堂辞母接之,想其断肠”(谭元春)3、第九自然段●为何兰芝去辞别焦母时打扮得特别仔细“事事四五通”?“收收拾拾,闲闲整整,详详悉悉,只如好事一般!伤心至此”(钟惺)●为何对兰芝的打扮写得不厌其烦?一、写刘兰芝品貌无双;二、走得从容,在焦母面前并没有失却尊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2、过程与方法: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入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2、“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可婆婆焦母
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

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

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

(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三、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