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上)(教学反思参考2)司马光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案+学习评价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测评内容】1.我会读课文。
我会认真地把课文朗读三遍。
自评:☆☆☆☆☆2.我会读生字。
请把课后田字格的生字标上拼音并组两个词语。
我觉得这一课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生字是:3.我会思考。
请同学们根据注释说一说课文的意思,不懂的地方用“?”标识出来。
【评价方式】1.通过自评画星的方式给自己的朗读进行评定。
2.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生字疑惑。
【练习内容】练习一:小组合作说一说《司马光》的课文意思。
练习二:拓展阅读。
根据阅读方法,了解《孔融让梨》的大概意思。
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 兄同食梨,融 独择 小者,父问故 ,融曰 ,儿年幼,当 取小者。
注释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诸:众,许多。
② 融:指孔融。
③ 择:挑选。
④ 故:原因。
⑤ 曰:说。
⑥ 当:应当。
我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评价方式】1.通过注释、小组讨论了解这篇文言文的大概意思。
2.通过小组汇报,即时对学生的回答及学生的倾听情况做出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
【测评内容】1.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查找并阅读其他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评价方式】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上台讲古代名人的小故事,以此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
《司马光》教学过程设计【谈话激趣】1.根据提示,猜一猜他是谁?(PPT 逐题出示)(1)他是一个男孩。
(2)他受爸爸的影响,从小就聪明好学,常常手不释卷。
(3)他七岁时,就能熟读《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讲述得清清楚楚。
(4)他长大后成了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并著有《资治通鉴》。
(5)他小时候做了一件名满九州的事,他砸破水瓮救了自己的好朋友。
【揭示课题】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就要学习这位古代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请跟老师板书课题,指点写“司”字。
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1.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启示学生思维。
2.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司马光的特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4《司马光》教学反思《司马光》是一篇小古文,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光看到嬉戏的小朋友跌到大水缸里去了,就机智地拿石头击碎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找准动词,读准节奏。
本课是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古文,所以在上课时,我把读准节奏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文只有两句话,根据句子基本构成就是“施动者+动作”,我要求学生抓住文中动词,试着朗读,进行断句。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第一句中“戏、登、没”都是动词,第二句“弃、持、击、得”都是动词。
我要求学生在动词前用“/”划出节奏——“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朗读的节奏。
2.总结学法,学会学法。
小古文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难,对于这一类型的课文,教师需要教会他们学会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第一我请学生自己看课文后面注释,“庭”注释意思是:庭院。
第二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如“破”,通过看图和上下文,此处指:大水缸破裂。
第三查找资料,知道司马光是宋朝的大文学家,博学多才。
第四让学生多读课文,读熟,读中理解。
第五让学生小组合作,试着说出古文的意思。
总结以上学习过程,学习小古文的方法主要有:看——联——查——读——说。
二、成功之处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对比人物动作,理解人物特点。
本文虽是小古文,但是故事内容学生都熟悉,总体意思了解以后,在理解第二句“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时,此处动词运用巧妙,体现了司马光急中生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特点。
在教学这一句时,我采用将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动作进行对比的方法——司马光的动作“持、击”,别的小朋友是“弃去”,两者相比,鲜明无比。
三、不足之处回顾课堂,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有一些问题学生不是很明白,我着急,就立即回答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司马光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司马光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司马光教学反思第1篇】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
”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话音刚落,可爱的曹俊同学立刻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
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
我是这样设计的:(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
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
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第8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反思《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有难度,因为这是他们与文言文的正式相遇。
在做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的时候,第一个立足点便是立足三年级,关注学情。
一.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第一次与文言文接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朗读,通过教师的两次范读,示范正音以及词句间的停顿,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感觉自己可以从容面对,感觉舒服,从而愿意去亲近文言文。
之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经历多次朗读后,几乎可以背诵,至此,完成课后的第一题要求。
一方面,学生在获得初步读懂文言文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弘扬人文精神,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兴趣。
在课堂上我向学生推荐了一篇简短的小古文《孔融让梨》,同样也是学生熟悉的故事,让学生学以致用,保护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在课后我又推荐了一篇带有故事色彩的小文言文——司马光的另外一则小故事,让学生自读自赏,体验阅读的乐趣,激活继续深入了解的愿望。
二.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勇敢地说,尽情地演。
并依托文本,抓住空白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朋友们会叫些什么,喊些什么,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司马光是怎么砸缸的?在学生们积极踊跃地表达基础上,让他们入情入境地进行表演,进一步体会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感悟司马光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从而真正走进文本,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另外,我还注意引领学生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贵在积累。
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文中有一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教学中我借机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组词语呢?学生们各抒己见。
一个适时的点拨擦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拓展了思维空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不足之处:在板书设计方面缺少故事“结果”的呈现。
小学语文_司马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语⽂_司马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单元24 司马光24 司马光【教学⽬标】1.认识“司、跌”等5个⽣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按照⽂⾔⽂的学习要求,在朗读时注意停顿,背诵课⽂。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理解句⼦及课⽂的内容,初步感受⽂⾔⽂语⾔简约等特点,初步了解⽂⾔⽂的学习⽅法并尝试运⽤。
3.感悟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并积累相关的名⾔警句。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及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法的初步了解【教学过程】⼀、揭⽰课题,导⼊新课1.揭题课题。
板书:《司马光》2.解释复姓。
3.简介司马光。
记住书名:《资治通鉴》4.说故事,⼊新课。
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导⼊。
⼆、初读课⽂,学习字词1.⾃读课⽂,圈化字词。
提出⾃读要求2.检查字词。
(⼀)带拼⾳读。
①⾃读②领读③齐读(⼆)去掉拼⾳读。
①⾃读②开⽕车读③齐读(三)观察字形结构。
(四)学习识字⽅法。
(五)学写“登”字。
①动画演⽰②⽼师范写③练写三、再读,学习停顿1.听读。
要求:注意停顿。
完成副板书⼀:注意停顿2.⽼师范读,学⽣跟读。
3.⾃读、同位互读。
4.指名读。
5.男⼥⽣分读。
6.齐读。
四、⾃读课⽂,理解故事内容1.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提出要求,完成副板书⼆:结合注释2.⼩组合作探究,理解故事内容。
提出⼆个探究要求3.师⽣交流、汇报。
4.逐句释义,学⽤语⾔。
五、对照译⽂,体会⽂⾔⽂的语⾔特点1.出⽰带横线的译⽂,学⽣找出对应的原⽂。
2.原⽂与译⽂对⽐,体会⽂⾔⽂的语⾔特点。
3.学⽣讨论交流、汇报。
4.师⽣总结⽂⾔⽂的语⾔特点。
了解:简洁;不太⽣动具体;句式也不⼀样;有些词语理解起来有难度;有的词语,它的意思也跟现在不⼀样。
完成副板书三:补充内容六、借助图⽚,背诵课⽂1.出⽰图⽚,找出对应的原句。
2.根据图⽚,背诵课⽂。
3.指名背诵。
4.齐背。
七、看图,理解叙事顺序1.提出问题,学⽣讨论、交流、汇报。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案附教学反思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司马光》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小古文,全文30个字。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中的一则小故事。
故事讲的就是家喻户晓的《司马光砸缸》,但和民间流传的《司马光砸缸》故事所不同的是,这一篇课文是文言文。
统编教材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增加了古诗文的阅读篇目,而且将文言启蒙第一课提前到了三年级上册,这是统编教材选编的第一篇文言文。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怎样给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对孩子以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将发生重大的影响。
所以,我就将此课的教学目标明确界定为: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学习文言文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在语文教材中接触文言文这种文体,教学时要注意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借助文白对照的方法来理解词句的意思。
从孩子认知出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从而在走进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悟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讲述故事。
除此之外,由于是首篇小古文的学习,可以在学习中适当总结阅读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1.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
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流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聊姓名,师生互动。
出示图片,引出故事《司马光砸缸》。
2.了解姓名的构成,认识复姓“司马”。
3.指导书写“司”,字理识字,认识字形、了解字义。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并指导生字“司”的写法及理解字义,感受汉字字形之美。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生词,带着感情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情?2、指名(1-2人)说说文章内容过渡:刚才,学生们非常认真仔细地读课文。
昨晚,他们安排了一场预演。
现在老师应该检查你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你有信心吗?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看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展示课文的插图。
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谁?(2)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3)读这一段第二句话,把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读清楚。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司马光》这篇文言文。
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这个小故事的。
研究文言文的诀窍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我先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听。
请同学试读一次课文,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
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研究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各小组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
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XXX小朋友了。
请同学们说说在课文里XXX做了什么事?讨论XXX持XXX时,心里怎么想?继续探寻XXX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XXX在想什么。
最终得出结论: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
引读“水迸,儿得活”。
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XXX为了救一个掉进瓮里的小孩而砸瓮的故事。
整篇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介绍了XXX的背景和与小孩玩耍的情景;第二段讲述了小孩掉进瓮里的情况;第三段描述了XXX砸瓮救人的过程;第四段总结了整个故事,表达了对XXX的敬佩之情。
三、精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注意语音语调,表达情感。
3.师生共同解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XXX会砸瓮救人?2)XXX为什么要用石头砸瓮?3)你认为XXX是一个怎样的小孩?为什么?4)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5)文章最后说“掌声是最好的鼓励”,你同意吗?为什么?4.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话,描述你们对XXX的看法。
5.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6.师生共同评价,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
第二课时四、拓展阅读。
1.介绍XXX。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反思第【1】篇〗司马光这一课我在教学的时候,运用了生本课,这是我的第一堂生本课,上课之前我心里一直很担心,总怕孩子们对这种授课方式不适应,没想到我的那些孩子们表现得还真不错,上课表现得很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不错。
这一课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问题:小朋友掉在缸里怪谁?当小朋友掉在缸里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你是怎样评价司马光的?这三个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很简单,只是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方法。
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怪孩子自己不小心,爬上了危险的小假山。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又想到了也应该怪家长没有负起监督的责任,我顺势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危险的地方绝对不要去,而且要出门的时候必须征得家长同意,需要外出必须有家长陪同,否则很容易遇到危险。
第三个问题,我设想的答案有以下几个:聪明、善良、沉着甚至都包含了活泼。
这些答案孩子们差不多都回答到点子上了,让我预想不到的是,有个孩子告诉我:老师,我觉得司马光太浪费了。
当时我打了一愣,我问他为什么说是浪费呢,孩子说他浪费了一缸水啊,班里顿时炸了锅,一会儿听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那他却救了那个孩子。
这个答案真让我眼前一亮,看到回答问题的孩子有点发窘,我说:孩子们先静一下,咱们先不讨论他的答案是对的还是错的,我想先来表扬他一下,因为他在认真地思考,并且很有想法,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些问题的答案不一定就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多想几个答案确实是好的,现在的社会上有很多人就会考虑到浪费了多少东西,而很少考虑到得到了多少,所以我今天为这个孩子鼓掌。
孩子也跟着我鼓起了掌。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司马光今天的浪费值得不值得,你们觉得值得不值得,孩子们想了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异口同声地说“值得”,因为浪费了一缸水和那口大缸却救了那孩子啊。
我说:是啊,不管在什么时候记住四个字———人命关天,就像我们最近遇到了南方旱灾和玉树大地震,我们国家为了救遇到灾难的人,牺牲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当然也牺牲了许多人,结果是救了许许多多的人,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ā tíng dēng gāo zhòng rén fàng qì
(
)(
)(
)(
)
(二)、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
)
A.没有
B.埋没
C.淹没
2.光持石击瓮破之(
)
A.代词,指群儿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 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 韵味。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 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 味—成诵—读写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借助注释,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然后讲给别人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 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 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 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 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这篇课文的语言是文言,比较凝练,刚读起来觉得很难明白其意思,只看注释, 理解起来也很困难。我们学的其他课文描写生动具体,语言浅显易懂。
【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反思《司马光》是一篇小古文,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光看到嬉戏的小朋友跌到大水缸里去了,就机智地拿石头击碎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找准动词,读准节奏。
本课是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古文,所以在上课时,我把读准节奏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文只有两句话,根据句子基本构成就是“施动者+动作”,我要求学生抓住文中动词,试着朗读,进行断句。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第一句中“戏、登、没”都是动词,第二句“弃、持、击、得”都是动词。
我要求学生在动词前用“/”划出节奏——“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朗读的节奏。
2.总结学法,学会学法。
小古文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难,对于这一类型的课文,教师需要教会他们学会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第一我请学生自己看课文后面注释,“庭”注释意思是:庭院。
第二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如“破”,通过看图和上下文,此处指:大水缸破裂。
第三查找资料,知道司马光是宋朝的大文学家,博学多才。
第四让学生多读课文,读熟,读中理解。
第五让学生小组合作,试着说出古文的意思。
总结以上学习过程,学习小古文的方法主要有:看——联——查——读——说。
二、成功之处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对比人物动作,理解人物特点。
本文虽是小古文,但是故事内容学生都熟悉,总体意思了解以后,在理解第二句“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时,此处动词运用巧妙,体现了司马光急中生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特点。
在教学这一句时,我采用将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动作进行对比的方法——司马光的动作“持、击”,别的小朋友是“弃去”,两者相比,鲜明无比。
三、不足之处回顾课堂,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有一些问题学生不是很明白,我着急,就立即回答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1今天我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现反思如下: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能在熟读基础上感悟,敢于质疑,并熟读成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状态很好,能够按照既定的预设来学习。
但是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存在一定问题,组长的组织能力还需要加强,要把问题铺设好,并且按照老师问题的序号顺序来交流。
个别组员交流不积极,需要小组成员一句一句提示,这都需要改进;教学环节中,学生读、准确停顿读、个人读、小组读表现都很好,这给理解打好了基础。
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时,学生能够根据课下注释、文中插图进行帮助性理解,几个孩子还能根据文字组成词语来理解(如:“一儿登瓮”中的“登”字,学生组词“攀登”,在这里就是攀登到了瓮的顶上),这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现代汉语组词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表现。
也有学生不理解的词语。
我环顾了每个小组,发现问题最多的是“众皆弃去”。
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把“弃”理解为“放弃、抛弃”,这是联系现代汉语的'结果。
可是,在这里,“放弃、抛弃”又似乎不准确。
我抓住孩子们汇报时的故事情节,指导孩子:“想一想,一群几岁的孩子遇到了这种情况,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有的孩子说他们会害怕,有的孩子说他们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就是“众皆弃去”的背景。
其他的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办,他们害怕,所以都跑开了。
这样一个问题,正可以引出“众儿”与司马光的不同,再相机让孩子说一说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很自然就说出了“沉着冷静、聪明机智、乐于助人”。
在讲故事这个环节中,几个孩子把“一儿登瓮”理解成了“一个小孩儿登上一块石头,然后掉到了水缸里”,这是受了《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影响,可是文言文中并没有说明孩子是登山失足。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司马光的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司马光》的说课稿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司马光》。
这篇课文是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以及历史故事的重要载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文素养,还能从中获取做人做事的道理。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司马光》选自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传统美德”,旨在通过历史故事、名人事迹等内容,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课文《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机智勇敢地救出掉进水缸里的小伙伴的故事,凸显了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
这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从中学习到遇事冷静、机智应对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o认知“司马光”、“缸”、“砸”等生字,理解并积累词语“机智”、“勇敢”、“冷静”等。
o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司马光救人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o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的方式理解课文。
o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冷静、机智,培养他们勇敢、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司马光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
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等手段,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学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o通过多媒体播放小朋友玩耍的视频,引出“如果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司马光》教学反思1教是为学效劳的,如何能让同学学有所获,并且学得简洁开心呢?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引导他们观看、想象、说话,透过各种方式练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句子、课文,使课堂灵动高效。
第一课时教学是让孩子体会到司马光的机灵、冷静,为了达成这一个目标,我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透过回忆“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让同学意识到状况紧急,掉进这口装满水的大水缸里会有生命危急,以此表达司马光的多谋善断。
其次,让同学勾画别的小伴侣的反响,抓住“为什么哭”“喊什么”“为什么跑去找大人”让同学充分感受他们的慌张失措,以此反衬出司马光的冷静、沉着。
第三,透过句子比拟,让同学明白司马光用“大石头”“用力砸”的缘由,从而体会他的机灵、坚决。
在拓展训练中,我只让孩子说了说想到的其他救人的方法,其实在训练发散思维的同时,能够把这些方法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相比拟,更能突出他的多谋善断、镇定自假设。
其次课时我主要是教同学字,详细做法为:课上,始终以同学为中心,敏感地抓住同学学习中的闪光点进展奇妙的点拨、指导,从同学的实际动身,教师结合生字和同学的识字阅历,让同学自学互动的根底上,加上教师指导时的示范作用,使同学学有所获。
一、自主合作学习,培育制造潜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加,拓宽同学情感沟通的一种渠道。
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纳了让同学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沟通、检查读课文状况,引导同学在简洁、愉悦的气氛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在沟通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熬炼了同学的各种潜力,促进了制造精神和制造力的培育,使得双向互动的沟通得以实现。
二、点面结合,创设扎实有效的课堂。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班级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上应赐予同学充分的时间学习生字,练写生字,培育同学仔细书写的习惯,让同学明白要想把字写好,就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认真观看字的构造,揣摩笔画的照应、避让、穿插,并要脑眼手互应,准确掌握运笔的轻重疾徐。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4 司马光 精华版教案
24 司马光【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冷静机智的司马光身上都闪耀着美好的品质,值得学习。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思维能力: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审美创造:在朗读中,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不断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停顿的目标。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文章虽短,但画面感十足,根据课后“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一要求,教师应抓住文中系列动词,聚焦每个画面,让学生看清、听清,把短小精悍的古文还原成一个生动具体的白话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人感觉如临其境,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认识。
关注描写: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
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
【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
背诵课文。
(重点)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重点)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看图猜古诗,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3)(1)引导学生欣赏两张图片,回顾一、二年级学过的古诗《村居》《池上》,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里的儿童生活是什么样的。
(2)学生交流,教师揭示课题:这两首古诗都是古人用他们自己的写作方式描写儿童生活的作品。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小时候故事的课文——《司马光》。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
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
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二、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
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反思第【1】篇〗专家评课毕老师执教的是统编教材小学中段的一篇文言文《司马光》。
英春的学习目标有三个:第一个是读好这篇小古文的停顿,并背诵下来。
她教给学生一种古文背诵的技巧,也就是切割句子,这样降低了难度,学生读着读着,很自然地就背诵下来了。
第二个目标是:说出文意,感受到司马光的机智,并与王戎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英春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尝试着去理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用重复教。
重点是帮学生解决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如“瓮”和“缸”的区别,如“弃”、“去”等重点字的理解等。
语文的学习还是从字、词、句到篇,写人的文章要有事,因此抓住司马光击瓮这事,抓住重点词,学生感受到司马光的仁、智、勇。
与《道边李苦》的王戎对比,学生发现了相似点,都是七岁,都很聪明。
但聪明又有不同,司马光是急中生智,王戎是事还没做就知道结果,做事理智,这儿的拓展延伸很有意义。
第三块延伸到了孔子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把语文与做人,与传统文化很好地融合。
第三个目标是初步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简约而意丰。
英春老师在开始时用“册、典”的导入,引起动机,让学生知道“册”是用线把竹简串起来的书,这跟后边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对比,发现文言文为什么“字简而意丰”做好了铺垫。
古文与现代文比较的差异,跟书写的工具有关系,后来纸、笔的发明改变了很多,现在的人可以整天不拿纸笔也能活下来,因为可以借助网络。
一节课后,学生已感受到了文言文简短、单字成词、从右往左排列等一些特点。
另外,英春老师把表现特别好的学生名字写到黑板上,有了老师的鼓励,说不定这两孩子将来也会成为特级教师。
教师课堂上播下的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所以,好老师要让学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学尝试犯错的机会,给学生相当大的空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反思第【2】篇〗这节课我像往常一样,根据课堂设计,按计划打开了电脑,让学生跟着课件朗读课文《司马光》。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
我执教了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
本节课是我第一次执教读写结合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司马光》一课中运用了大量的动词,把司马光砸瓮救人的这件事情写清楚了。
因此我抓住动词,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连贯的动词,从而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听完吴特的讲评,发现自己还有很大的地方需要改进:
1、《司马光》这一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大量的动词,教学本课读写结合要紧扣本单元习作要素“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教会学生运用动词来写一件简单的事。
在“光持石击瓮破之”这一块应重点讲解动作词:除了书本上提供的动词“持、击、破”之外,还应拓展司马光拿起石头砸向瓮之前会有哪些动作?老师教得透彻,学生才能学的明白,为后面的运用动词做铺垫。
2、不要使用一些模糊性动词。
学生写的小练笔大多数第一个动作都是“拿”,不够具体。
例如在写吃汉堡包时,尽量不要用“吃”而换成“啃、咬”等具体的动词会更加生动形象。
3、我在评价时应更加关注学生使用动词的品质、丰富和准确。
对于学生使用的重复动词应给予指导。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不断的学习进步,我会继续努力,继续探索,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
在此特别感谢史主任、张佩瑶老师帮助我反复磨课、试讲,以及一起上课的黄老师、王子玉老师、王雅昕老师,我们一起磨课,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谢谢!。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 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司马光》,下面我将从 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 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 强,乐于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 读,并形成自己的感悟。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内容也由字词句向篇章过 渡。学生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对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有所感受, 但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对一篇文章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教师 要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 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2、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
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 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 论两个问题: 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本次的教学活动中,还留有很多遗憾: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 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 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 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9.谁愿意来读一读?(生评价) 10.谁愿意和他比一比? 11.还想读吗?好,咱们一起读,可以吗?(齐读课文)
板块三、理解文意 大家的课文都读得很不错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则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出示自学指导:小组同学一起,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不理解的 做上记号,向老师提出。 (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小组讲得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2)司马光
(教学反思参考2)司马光
教学《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探索古代司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说司马光聪明在何处呢?就在于他的思维方法独特,即紧紧抓住了使水离开人这个问题的中心,用石头破缸。
如果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采取这种形式来分析问题,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恰当路径,或许会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本质就逐步缩小,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将是很有效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这种逆向思维的思想方法。
教学本课还采用了比较的方法。
具体步骤是:
1.分组讨论。
你认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2.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
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干;有的说可以用梯子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跑去喊大人;有的说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说用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这些学生的汇报都是常用的办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
而司马光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迅速用石头砸缸。
)
3.这些办法中,你认为谁的办法最好?同学们一致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最好。
这样同学们对司马光机智聪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秋季部编版3语文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2)司马光
教学《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探索古代司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说司马光聪明在何处呢?就在于他的思维方法独特,即紧紧抓住了使水离开人这个问题的中心,用石头破缸。
如果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采取这种形式来分析问题,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恰当路径,或许会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本质就逐步缩小,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将是很有效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这种逆向思维的思想方法。
教学本课还采用了比较的方法。
具体步骤是:
1.分组讨论。
你认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2.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
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干;有的说可以用梯子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跑去喊大人;有的说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说用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这些学生的汇报都是常用的办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
而司马光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迅速用石头砸缸。
)
3.这些办法中,你认为谁的办法最好?同学们一致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最好。
这样同学们对司马光机智聪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