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辅导:社会政策的体系与内容(四)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四章含解析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四章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康复工作以()为墓础,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
A.单位康复B.社区康复C.专科医院康复D.综合医院康复2.甲市的未成年人小齐流浪到乙市,被乙市救助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现并送回家中。
甲市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对小齐的家庭监护情况调查评估后发现小齐母亲已去世,父亲长期酗酒,经常对小齐实施家庭暴力力,且不履行对小齐的监护贵任,经反复教育依然不改。
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意见》,下列甲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做法,正确的是()。
A.安排当地有意愿的家庭收养小齐B.将小齐长期安置在当地的儿童福利院C.协助小齐的父亲及时委托其他人员代为监护D.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撤销小齐父亲的监护人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员3.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团体,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为受害妇女提供救助。
这项规定旨在保障妇女的()。
A.劳动就业权利B.婚姻家庭权益C.财产平等权利D.杜会保障权益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B.感化为主、挽救为辅C.教育为主、劳动为辅D.劳动为主、惩罚为辅5.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下列女职工中,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的是()。
A.小马,怀孕3个月B.小孙,怀孕6个月C.孩子9个月,哺乳期D.孩子1岁多,哺乳期6.东北某村赵老汉62岁,身体硬朗,平时自己耕种承包田。
其独子小赵在深圳工作多年。
今年春节时小赵回老家将父亲接到深圳共同生活,同时委托自己在老家的中学同学欧阳耕种父亲的承包田,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赵承包田今年的收益应当()。
A.归老赵所有B.归小赵所有C.归欧阳所有D.由欧阳与小赵协商分配7.甲省某企业上年度在职职工600人,其中残疾人4人,包括持有《残疾人证》(2级)和《残疾军人证》(3级)的残疾人各一名,上年度该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为5万元,所在地职工平均工资为 5.5万元。
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总结
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总结一、社会工作基础知识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功能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的功能和目标2. 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伦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3.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二、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1. 个案工作个案工作的定义和特点个案工作的流程和技巧2. 小组工作小组工作的定义和功能小组工作的类型和技巧3. 社区工作社区工作的定义和目标社区工作的策略和方法4.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社会工作研究的类型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三、社会工作实践领域1. 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服务方法和案例分析2. 老年人社会工作老年人的需求和问题服务策略和案例分析3. 残疾人社会工作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服务模式和案例分析4. 家庭社会工作家庭的功能和问题家庭服务的方法和案例5. 医疗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目标服务内容和案例分析四、社会政策与法规1. 社会政策概述社会政策的定义和功能主要的社会政策类型2. 社会工作相关法规社会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法规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3. 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的定义和类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和改进五、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1. 个案管理个案管理的流程和技巧典型案例分析2. 小组活动组织小组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典型案例分析3. 社区项目策划社区项目的策划和执行典型案例分析4. 社会工作评估社会工作评估的方法和标准评估过程和案例分析六、考试技巧与策略1. 考试大纲解读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2. 复习策略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复习方法和技巧3. 考试技巧答题技巧和时间管理应对考试焦虑的策略结语总结复习资料的重点内容,鼓励考生积极备考,祝愿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_第三章 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4)_2012年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低保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 )日内办结审批手续。
A:5
B:15
C:30
D:60
答案:C
2、张某一家4口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为200元,而张某所在城市的每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人均400元,则张某一家按月应领取的城市低保金数额为( )元。
A:200
B:600
C:800
D:1000
答案:C
3、下列情况不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是( )。
A:张国强68岁,无劳动能力,有1个儿子在同村,无人赡养,请求给付赡养费
B:刘刚被赵强打伤,要求其支付医药费,诉讼至法院,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委托代理,依法请求法律援助
C:李某可能被判处死刑而且没有委托辩护人
D:王某是农民工,在京务工期间被拖欠两年工资,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王某弟弟为其委托代理人
答案:D。
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点
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点
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考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工作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社会工作法规的含义、特点和作用,掌握不同类型的社会工作法规,如法律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
2. 社会工作法规的层级和体系:熟悉社会工作法规的层级结构和体系,如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
3. 社会工作法规的适用原则和具体内容:了解社会工作法规的适用原则,如法律的普遍适用原则、特殊适用原则等,同时了解社会工作法规中具体规定的内容,如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原则、职业道德规范、权益保障等。
4. 社会工作法规的实施和监督机制:了解社会工作法规的实施方式和相关机构,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等,同时熟悉社会工作法规的监督机制,如社会工作监督委员会、舆论监督等。
5. 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了解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过程和相关机构,如社会工作政策研究机构、社会工作政策制定部门等,同时掌握社会工作政策的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方法。
6.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变化与更新:关注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变化的原因和趋势,了解社会工作领域的新法规与政策,如社会工作机构管理办法、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注册制度等。
在备考中,考生需要通过学习教材、参加培训班、进行模拟考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上述考点的相关知识。
同时,可以关注社会工作领域的最新动向和热点问题,加强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理解和实践应用。
中级社工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中级社工需要了解的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点:
社会工作法规体系:了解国家、地区或组织制定的社会工作相关法规和政策,如社会工作法、社会救助法、儿童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社会工作伦理准则:熟悉社会工作伦理准则,如国际社会工作联合会(IFSW)的伦理准则和国内相关社工伦理准则,包括保密原则、尊重和尊严原则、权力和授权原则等。
社会保障制度: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包括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低保制度等。
儿童保护政策:了解儿童权益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包括儿童福利政策、儿童保护机构的职责和工作程序、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框架等。
社区发展政策:了解社区发展政策和相关法规,包括社区建设政策、社区参与和社区治理的法规要求、社区发展计划和项目等。
社会工作实践标准:了解社会工作实践的标准和指南,包括社工实践指导原则、社工实践的流程和程序、工作记录和报告的要求等。
民间组织管理政策:了解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管理政策和法规,包括非营利组织的注册和管理要求、募款管理、项目管理等。
社会工作相关政策:关注社会工作领域的最新政策动态,如社工服务政策、社工教育政策、社会创新政策等。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社会工作中的法规和政策范围,中级社工需要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以保证工作的合法性、道德性和专业性。
同时,不断学习和更新法规和政策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工作领域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社工师中级)
社会政策与法规第一章社会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一、政策的概念:1、狭义的理解:政策主要指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
2、广义的理解:除包含规则体系的含义外,还包含政府或政党在某一行动领域的基本方针和具体行动。
概念定义为:“国家、政府或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行动的总和”二、政策行动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政策行动,是指政府制定、实施和修改政策等行动的总和。
2、特点:政策行动是有组织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是制定和修订政策和实施政策的结合。
三、公共政策的含义:所谓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
四、社会福利的特点:一是不以商业交换为原则,按照社会成员实际需要进行分配。
二是受益者以无偿或低偿获得服务或物质。
三是以公共资金支持,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五、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等几大类。
六、社会政策的含义:是政府在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其实质是政府在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七、社会福利的含义:是指当代社会中为了更好地达到福利目标而实行的非市场化的财富分配制度和公共服务方式。
广义的含义:常指所有以非市场化的公共行动方式而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财富分配和服务提供方式。
狭义的含义:用来特指对特殊社会成员提供专门服务的方式。
八、社会政策的内容:1、社会保障政策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策6、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7、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九、社会政策的特点:1、具有社会性的目标2、要体现全社会共有的社会价值3、政府的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_第五章 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4)_2012年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目前,中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 )。
A: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早于20周岁 B: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早于18周岁 C:男不得早于24周岁,女不早于20周岁 D:男不得早于24周岁,女不早于22周岁 答案:A
2、下列情形中,属于有效的婚姻的是( )。
A:甲男和乙女未到法定婚龄而结婚的
B:甲男乙女是堂兄妹而结婚的
C:甲男40岁与乙女22岁,年龄相差悬殊的 D:乙女因受家庭强迫与甲男结婚的
答案:C
3、婚姻家庭救助措施的种类不包括( )。
A:劝阻
B:调解
C:制止
D:判决
答案:D
4、下列属于遗嘱有效条件的是( )。
A:遗嘱人处分不属于自己的财产
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
第四讲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政策
第四讲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政策一、什么是社会政策二、社会政策的模型三、社会政策制定的过程四、社会政策的分析评论框架五、影响社会政策改变中的实务工作者角色一、什么是社会政策(1)社会+政策。
(2)政策是解决或应付社会问题的基本原则或方针。
(3)社会政策是对分配过程中的诸种弊端采取立法及行政手段,以争取为目的的国家政策。
(4)社会政策是经济政策。
(5)社会政策是一种行动计划,是社会工程的技术运作。
(6)社会政策是指政府用以直接影响市民福利的政策。
新社会政策,其定义主要包括两种:(1)所谓社会政策,是经由国家以立法及行政的手段,提高国民生活,增进社会利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政策,必须经立法及行政机构和程序,才能成为政策,实施起来才能收效。
同时,社会政策应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是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陈国钧等人)(2)政策是一种政治抉择,反映社会不同阶层或不同团体间的权力互动。
(社会政策是关于矛盾的政治目和目标的选择问题——扩大政府还是扩大市场?是扩大部分人的自由而牺牲其他人的自由?还是扩大部分人的社会正义而限制其他人的自由等等。
持这个观点的是蒂特马斯,其定义注意到社会政策的价值内涵,因而更接近社会政策的本质。
)简单一句话定义: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的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政策、行为准则和规定的总称。
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
2、社会政策的起源与研究(1)一般认为,社会政策起源于1837年德国的学者组织的“社会政策学会”。
第一个给予社会政策以科学概念的是瓦格纳(Adolph Wagner)。
1891年他在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社会政策是运用立法和行政手段,调节财产所得和劳动所得之间的分配不均问题。
但是只有到了20世纪的中期以后,由于经济学、政治学和系统科学等学科的加萌,源于社会福利理论的社会政策才逐渐成为具有开放性、交叉性和系统性等特点的独立的应用社会科学学科。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精-第4章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精讲班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第一节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法律依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2年修订)一、老年人权益的主要内容1.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目标:--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所医、~所为、~所乐的目标。
一、未成年人权益的主要内容1.生存权独立有尊严的在社会生活和存在的权利。
2.发展权指享有足以促进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权利。
3.受保护权指未成年人依法接受来自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和整个社会的特别保护。
4.参与权指未成年人参加各种社会生活和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会活动并通过发表言论和采取行动对其产生影响的权利。
5.受教育权二、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方法(一)家庭保护1.监护和抚养(委托监护)2.关爱与引导3.教育与培养4.民主与尊重(二)学校保护1.实施素质教育2.关爱与尊重(不得违反法律、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3.开展成长教育4.确保健康与安全5.严重不良行为的专门教育(三)社会保护1.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2.维护受教育权;3.为未成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4.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5.预防网瘾;6.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消费和娱乐产品;7.净化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8.为未成年人实施特殊的劳动保护(童工、未成年工);9.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未成年人信件日记不得隐匿、毁弃;无行为能力人监护人可以开拆查阅。
);10.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与生命安全(突发事件中优先救护);11.为特殊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社会救助;12.加强卫生保健与预防疾病;13.支持鼓励发展幼儿教育;14.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利成果与名誉权;15.为完成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未成年人提供职业教育(四)司法保护1.及时审理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2.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保护;3.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4.强化父母和监护人的监护与抚养责任5.审理未成年人案件要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6.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2012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法规与政策辅导资料2
2012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法规与政策辅导资料2第一章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及体系1、特点: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的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标和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的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标之一。
3、社会问题: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它。
4、目标:①满足成员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
5、功能: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配*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
6、原则: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7、我国社发展趋势: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发展。
8、我国发展社的基本趋势:①进一步重视②确立新的目标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的行动。
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1、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方式,主要包括: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分工合作关系。
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权威性;严肃性;复杂性;变化性;*角色:政策制定者;实施者;管理者教育者;资源提供者。
3、民间组织为主体特点:非营利性;自治性;开放性;可塑性。
角色:参与和实施者;合作伙伴;政策咨询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4、社会政策实施程序主要包括:①确定实施的具体细节和主要步骤②对社会政策具体项目的规划③社会政策各个具体行动的实施程序④对特定问题和复杂情境的特殊说明或规定。
外语学习网5、服务传递机制包括:①确定基本的服务方式②确定社会服务的组织方式③确定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方式④建立各种规范和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
2012年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习题(第4章):我国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界定,【C】以上即为老年人。
A.55岁B.65岁C.60岁D.70岁【答案解析】: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界定,60岁以上即为老年人。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我国法律关于老年人界定的考查。
60岁以上为老年人。
2.“老有所为”体现的是老年人具有【C】。
A.婚姻家庭权B.获得社会保障权利C.参与社会发展权D.获得劳动报酬权【答案解析】:参与社会发展是“老有所为”目标的具体体现。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的考查。
为了确保老年人能够参与社会发展、实现“老有所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专门列出一章,即第四章“参与社会发展”,来规定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3.农村村民张某,父母在其16岁那年出车祸死亡,留有年幼妹妹,后由其一个人抚养妹妹长大,现张某68岁,有一智力障碍的儿子,张某因患病半身不遂,无人赡养,下列说法恰当的是【A】。
A.张某应由其妹妹负责赡养B.张某应享有五保户待遇C.张某应由其儿子负责赡养D.张某自身负责赡养费用【答案解析】:张某的儿子有智力障碍,无法履行赡养义务,张某抚养长大的妹妹有义务赡养张某。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老年人享有家庭赡养与扶养权利的考查。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包括老年人的配偶和由其抚养长大的弟、妹。
4.张明出生在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父母坚持供其读完研究生,后张明进入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收入颇丰,此时,父母均已步入花甲之年,不能再从事农村重体力劳动,张明接父母到城里一起居住,那么张明的父母享受到的权益是【B】。
A.生活保障权B.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C.财产所有权D.社会保障的权利【答案解析】:张明父母享受儿子的照顾属于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老年人享有家庭赡养与扶养权利的考查。
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是指老年人有从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那里获得赡养扶助的权利。
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这篇文章将围绕着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展开讨论。
我们将从浅入深,逐步深入探讨这个主题,以便您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其中的要点。
一、引言作为一名中级社会工作者,了解和熟悉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约束社会工作实践的规范性文件。
它们的存在旨在保障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行为,确保他们能够提供符合伦理和专业标准的服务,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
二、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法规与政策1.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作为中级社会工作者,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社会工作法》、《社会福利法》等。
这些法律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并规范了我们的职责和权益。
只有了解法律,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维护自身的权益。
2.遵循伦理准则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伦理准则起着指导作用。
我们需要遵循职业伦理,保护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尊重他们的选择和自主权。
我们需要保守机密信息,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只有遵循伦理准则,我们才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提供质量高、符合要求的服务。
三、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影响力1.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通过保持与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社会工作者可以参与制定政策,提供专业建议,推动社会工作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为社会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促进他们的个人职业发展。
2.保障服务的质量与公正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存在,旨在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公正性。
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相关法规履行职责,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政策的实施也可以帮助避免社会工作服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和利益,推动社会公正与发展。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是社会工作实践中的重要指南和依据。
只有依法行事,遵循伦理准则,我们才能做好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_第二章 社会政策的运行_2012年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社会政策对象在社会政策过程中主要扮演的角色不包括( )
A:政策诉求者
B:政策接受者
C:信息提供者
D:资源提供者
答案:D
2、杭州市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以社区工作者的社区志愿者“两支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即是调动社会政策( )的一种表现。
A:劳动资源
B:社会资源
C:物力资源
D:人力资源
答案:D
3、( )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提出现意见或建议的角色。
这个角色在社会工作专业里由来已久,并且是与社会工作者看待社会问题的原因连在一起的。
A:评估者
B:实施者
C:行政传递者
D:倡导者
答案:D
4、社会政策对象的特点包括( )。
2012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辅导:社会政策的体系与内容(1)
1.知识重点
(1)社会政策的体系包括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和内容体系。
(2)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主要包括:
①国家法律: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法律的总称。
②行政法规: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③国务院部门规章:即国务院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依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制定的规章。
④地方性法规:即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⑤地方政府规章: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依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制定的规章。
⑥其他规范性文件:除以上法规以外,各级政府还有其他一些规范性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的效力和约束力程度是不一样的。
宪法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中级社工师法规与政策 第一章 社会政策法规与政策概述 第一节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考点总结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第一节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考点总结第1个考点是法规的含义(高频考点)法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含义:法律和规范的总称,简称法规。
第二个含义: 法规是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这两大主体为了规范个人和组织的行为,维护各方面运行秩序而实施管理的文件的总称。
第2个考点是法规的特点法规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
第3个考点是法规的种类(高频考点)第一类:国家法律;第二类:行政法规;第三类:国务院部门规章;第四类:地方性法规;第五类:地方政府规章。
第4个考点是国家法律(高频考点)1.在法律的种类中处于最高的一个层次。
2.制定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法律分为基本法和非基本法两种。
基本法像宪法,最高的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这些重要的法,在全国范围内都能适用的法,都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相应的常委会它制定的是非基本法,是在某些领域和行业适用的法。
4.在名称上把它称为法或法律。
5.具有民主性和权威性。
第5个考点是行政法规(高频考点)1.制定主体国务院。
2.名称上可以称为“条例”、“规定”、“办法”。
(1)条例一般是对于某项工作的总体的规定,它是宏观的。
(2)规定是对于某个领域和某一项工作的规定。
(3)办法是对某一项具体的细节所进行规定。
第6个考点是国务院部门规章(高频考点)1.制定主体国务院的有关部门。
2.名称上可以称为“规定”、“办法”,不得称为“条例”。
第7个考点是地方性法规(高频考点)1.制定主体省一级和市一级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2.省、自治区、直辖市,它们三个都是省一级。
3.市一级,“较大的市”和“设区的市”它们的意思表述是一样的。
4. “设区的市”下面有各个区县,而“不设区的市”下面没有区县,是乡镇,“设区的市”称为“地级市”,不设区的市称为“县级市”。
可以称为“实施办法”、“条例”。
第8个考点是地方政府规章1.在法律的种类中处于最低的一个层次。
2.制定主体“省一级”和“市一级”的人民政府。
2012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辅导:政策的目标、功能和基本原则(4)
本节重点提示与复习建议1.重点提示考生在复习本节内容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了解社会保护、社会关照、社会补偿概念的含义。
(2)理解并掌握社会政策的目标。
(3)理解并掌握社会政策的功能。
(4)理解并掌握社会政策的原则。
2.概念解释社会保护、社会关照、社会补偿(1)三个概念是交叉关系,部分内涵和外延有相互交叉之处。
(2)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社会保护主要用于抵消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中对某些群体带来的“社会损害”。
(3)社会保护可按照“社会关照”和“社会补偿,两种原则来实施。
社会关照是政府或社会对弱者的关照,体现基本的人道主义和人权的要求,而社会补偿原则是按照社会公平的原则对因社会的原因而受到损害的群体及个人提供必要的补偿。
3.复习建议本节部分的考题形式较多,而且分值在总分中占据一定比重,因此,本节属于重点内容。
预计以后无论在出题形式、题目数量上,还是在分值比重上,考题中涉及本节的内容都会有变动,并占据一定分值。
但是,本节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较少,考生结合实际了解即可。
建议:(1)本节为考试重点,因此,考生应对本节所涉及的社会政策的目标、功能、原则等内容要重点识记,并在扎实掌握的前提下培养理解和融会贯通能力,学会应用这些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2)考生应注意本节所提到的三个基本概念。
4.考点识记(1)单选识记要点①社会保护用于抵消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中对某些群体带来的“社会损害”。
②社会关照是政府或社会对弱者的关照,体现基本的人道主义和人权的要求。
③社会补偿原则是按照社会公平的原则对因社会的原因而受到损害的群体及个人提供必要的补偿。
(2)多选识记要点①社会政策的目标:第一,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第二,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
2012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大纲
2012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大纲考试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科目的考试,考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和执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社会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一) 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1. 社会政策的特点2. 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3. 社会政策的原则及基本运行方式(二) 社会政策运行1. 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2. 社会政策的过程3.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三) 社会政策的发展1. 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2. 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二、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一)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主要内容1.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2.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二)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体系(三)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三、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一)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1. 城市低保的对象2. 城市低保办事机构3. 城市低保标准确立的依据4. 城市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5. 城市低保的管理与监督(二)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1. 农村低保的对象2. 农村低保办事机构3. 农村低保标准确立的依据4. 农村低保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5. 农村低保的动态管理(三) 农村五保供养法规与政策1. 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2. 农村五保供养的内容3. 农村五保供养的形式4. 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5. 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与审批程序6.(四) 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1. 医疗救助的对象2. 医疗救助的形式3. 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五)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1.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对象2.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程序3. 实施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部门和资源(六) 城镇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1.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面积2.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3.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申请、审核与管理(七) 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1. 法律援助的对象2. 法律援助的范围3. 法律援助的申请、审查程序4. 法律援助的实施(八)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1.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2.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机构3.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形式及内容4.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程序(九) 自然灾害救助法规与政策1. 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与程序2. 灾害应急救助的内容与程序3. 灾后重建的内容四、我国特点人群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一) 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1. 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2.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二) 妇女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1. 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2.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方法(三)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1.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2.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3.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与矫治4. 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与安置办法5. 相关部门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职责(四) 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1. 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2.五、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一) 婚姻家庭关系法规与政策1. 结婚的条件和程序2. 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3. 离婚的条件及程序4. 救助措施的规定5. 离婚的法律后果(二) 私有财产继承法规与政策1.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顺序2.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3. 遗嘱继承的内容、形式和法律效力4. 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的主要规定5. 遗产处理的主要规定(三) 收养关系法规与政策1. 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和程序2. 收养关系成立的法律效力3. 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和程序4. 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律后果六、我国人民调解、信访工作与社区矫正法规与政策(一) 人民调解法规与政策1. 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体制2. 人民调解工作应当遵守的原则3. 人民调解的程序4. 人民调解必须遵守的纪律(二) 信访工作法规与政策1. 信访工作的机构2. 信访的渠道3. 信访事项的提出、受理、办理和督办4. 信访的法律责任(三) 社区矫正法规与政策1. 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2. 社区矫正的任务与内容3. 社区矫正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四) 禁毒法规与政策1. 禁毒的目的、方针及机制2. 禁毒宣传教育3. 戒毒措施4. 禁毒的法律责任七、我国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一) 革命烈士褒扬法规与政策1. 烈士的认定2. 烈属抚恤和优待3. 烈士褒扬(二) 军人抚恤优待法规与政策1. 抚恤优待对象的认定2. 死亡抚恤的具体规定3. 伤残抚恤的具体规定4. 优待的具体内容5. 参照军人抚恤执行的情形(三) 退役士兵安置法规与政策1. 退伍义务兵安置办法2. 退役士官安置办法(四)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法规与政策1. 军队干部退休的条件和待遇2. 军队干部退休安置办法3.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管理八、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区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一) 城市市区居民自治法规与政策1. 居民委员会的性质2.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3. 居民自治的内容4. 居民委员会与基层政权和所在地单位的关系(二) 农村村民自治法规与政策1.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2. 村民委员会的选举3. 村民会议(三) 城市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1. 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2. 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3. 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四) 社区服务法规与政策1. 发展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2. 社区服务的主体3. 社区服务的内容4. 社区服务的方式九、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一) 公益慈善事业法规与政策1. 公益慈善的特点和领域2. 公益慈善组织3. 公益事业捐赠的主要规定4. 彩票与公益事业的发展(二) 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1. 志愿服务的特点2. 我国志愿服务的主要规定3. 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十、我国民间组织发展法规与政策(一) 社会团体管理法规与政策1. 社会团体成立登记2. 社会团体变更登记3. 社会团体的财务制度与税收政策4. 社会团体的年检5. 社会团体的终止(二) 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法规与政策1. 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2. 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登记3.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与税收政策4.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年检5.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终止(三) 基金会管理法规与政策1. 基金会的分类2. 设立基金会应具备的条件3. 基金会的组织结构4. 基金会财产的管理5. 基金会的年检6. 基金会的终止十一、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一) 促进就业的法规与政策1. 促进就业的原则及政策支持2. 就业服务于就业援助(二) 劳动合同的规定1. 劳动合同的订立2.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3. 劳动合同的接触和终止4. 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三) 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四) 劳动保护与职业培训的规定(五) 劳动争议处理1.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范围与机构2. 劳动争议的调解3. 劳动争议的仲裁(六) 劳动保障监察1. 劳动保障监察范围、机构与原则2.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职责和监察事项3. 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十二、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一) 公共卫生法规与政策1. 公共卫生体系2. 疾病预防体制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建设(二) 医疗服务体制法规与政策1. 城市医疗服务体制2. 农村医疗服务体制(三)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法规与政策1.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具备的条件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5. 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与补偿机制(四) 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1. 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2.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办法十三、我国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一) 基本养老保险法规与政策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规定(二) 基本医疗保险法规与政策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2.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定(三) 失业保险法规与政策1. 失业保险基金2. 失业保险待遇(四) 工伤保险法规与政策1. 工伤保险基金2. 工伤认定3. 劳动能力鉴定4. 工伤保险待遇(五) 生育保险法规与政策1. 生育保险基金2. 生育保险待遇。
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考试中的社会政策和社工实践要点
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考试中的社会政策和社工实践要点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考试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资质认证,对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和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其中,社会政策和社工实践是考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社工实践的要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
社会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政策领域涉及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社会政策的相关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和支持。
在社会政策的学习和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1.政策法规:社会工作者需要熟悉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了解政策的制定背景、目标和实施细则,以便能够在实践中遵循政策规定,为客户提供合法、有效的服务。
2.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社会问题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困难,以便能够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社会工作计划,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3.资源整合: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社会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掌握资源整合的方法和技巧,以便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多元的支持和服务。
4.评估与监测:社会工作者需要学习和掌握社会政策的评估和监测方法,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和问题,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二、社工实践的要点社工实践是社会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为客户提供服务和支持的过程。
社工实践的目标是促进个体和群体的自主发展,提升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工实践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本关怀:社会工作者需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和群体的需求和权益,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全面性的服务和支持。
2.问题导向:社会工作者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与客户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发掘和发展自身的潜能和资源,实现自我解决和自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解释
(1)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
①两者名称类似,有的都称为规定、办法,但是制定主体和程序不同。
②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通过各项行政法规规范经济和社会生活,并规定政府的各项政策行动。
按照有关规定,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
③国务院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依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制定的规章,其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等,但不得称“条例”。
(2)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①两者名称类似,有的都称为规定、办法,但是制定主体和程序不同。
②地方性法规,是指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地方性法规可以称办法、规定、条例。
③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依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制定的规章。
地方性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