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鲍照的悲剧意识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赏析:揭示寒门士人的命运挣扎与情感压抑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赏析:揭示寒门士人的命运挣扎与情感压抑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是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抒情诗,通过自然现象与人生境遇的巧妙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门阀制度下寒门士人命运的愤慨与无奈。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的际遇是既定的,怎么能行止间叹息、惆怅呢?喝点酒来自我宽慰,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敢再多说什么。
2、注释“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泻,倾,倒。
“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吞声:声将发又止。
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踯躅(zhízhú):徘徊不前。
自宽:自我宽慰。
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断绝:停止。
三、创作背景《拟行路难十八首》是鲍照拟汉乐府杂曲《行路难》而作的组诗作品,《行路难》原辞已不传,鲍照这十八首拟作是今传此曲的最早作品。
这十八首诗题材不尽相同,当非一时一地之作。
元嘉二十八年(451)到元嘉三十年(453)间,鲍照先是自解侍郎,后离开始兴王任永安令,接着刘劭谋反,自己又被“禁止”,蒙受株连。
仕途坎坷,几度沉浮,对照组诗的内容,有许多与这个时期景况暗合之处。
《拟行路难十八首》当作于这个时期。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首诗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
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
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此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鲍照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年论文题目被时代遗弃在野草中的青竹—论门阀制度之下的鲍照学生李莉指导教师田恩铭年级 2009级专业汉语言文学系别中文系学院文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年月论文提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许多因出身而被统治者遗忘的诗人,他们愤愤不平,其痛苦总流露在其诗歌之中,其中鲍照和左思是十分典型的例子,文中将要分析鲍照抑郁的原因及其抑郁的心绪对其诗歌能异于当时文坛而不被人们所欣赏的因由进行分析。
这跟他的出身及当时世族的强大,还有人们的观念等有关,其不平与愤怒也给他的诗歌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一、鲍照抑郁的人生及其产生的原因二、被压抑的环境与自我形象的书写被时代遗弃在野草中的青竹—论门阀制度之下的鲍照李莉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许多因出身而被统治者遗忘的诗人,他们愤愤不平,其痛苦总流露在其诗歌之中,其中鲍照和左思是十分典型的例子,文中将要分析鲍照抑郁的原因及其抑郁的心绪对其诗歌能异于当时文坛而不被人们所欣赏的因由进行分析。
这跟他的出身及当时世族的强大,还有人们的观念等有关,其不平与愤怒也给他的诗歌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关键词:鲍照抑郁心理门阀制度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这其中的“乱世”颇具有一种宿命和机遇的味道,鲍照出生在乱世之中,却未能成为英雄。
他亦出生在文人治天下的乱世之中却依然未能成为英雄,因为人们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年代里连一个优秀的文人的身份与认可都不愿给予他,最终他只能“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而郁郁终生。
一、鲍照抑郁的人生及其产生的原因鲍照出身寒微,人称鲍参军,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6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
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
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
”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之后,才做了临川国侍郎。
在职期间也没有什么特别赏识他的人,在自己的报复还没有实现的时候,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
潦倒坎坷的不幸文人——鲍照(上、下)
潦倒坎坷的不幸文人——鲍照(上)整理:丁福林一、贫贱自负、才气横溢的青年鲍照,字明远,生于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26),卒于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在刘宋文坛上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诗人,为我国南北朝时期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
鲍照的籍贯,虞炎《鲍照集序》记为上党人,而沈约《宋书》与萧子显《南齐书》则记为东海人,因而后人于上党与东海之间往往聚讼纷纭。
由于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州、郡、县在南方纷纷侨立的特殊情况,对于上党与东海的具体地理位置,学者们则更是各执一词,说法不一。
根据笔者的考察,鲍氏原居渤海高城,自西汉鲍宣开始乃徙于上党长子(今山西长子)。
此后,鲍宣之子鲍永曾任司隶校尉,后拜为兖州牧;鲍永之子鲍昱,更先后任过司徒、太尉等职,凡再为三公;鲍昱之子鲍德,先官至南阳太守,后征拜大司农,亦九卿之一。
数世卿相,声势显赫,成了上党望族,上党也从此成了鲍氏郡望之所在。
从鲍德开始,鲍氏又迁居于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
自鲍德迁居东海以后,鲍氏则未有位任通显者。
因此,鲍氏虽族居于东海而郡望则高标为上党,即所谓“聚族于东海,标望于上党”者也。
然而鲍氏居于上党的时间不过仅三四世,时间颇短,所以一般情况下,称鲍氏籍贯时则仍称为东海。
这就是为什么虞炎称鲍照上党人,而《宋书》、《南齐书》则称鲍照为东海人的真正原因。
但是,鲍照其实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上党或东海人,因为从鲍照诗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内容看,鲍氏在永嘉大乱之后乃迁居于南徐州的京口(今江苏镇江),而鲍照时则又家于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所以,鲍照在他诗中乃称京口为其“旧邦”,称建康为“乡邦”耳。
关于鲍照的出身,也是历来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
鲍照在他的诗文中多次提到过他家庭的贫贱情况,虞炎《鲍照集序》也说:“鲍照字明远,本上党人,家世贫贱。
”而且,《南齐书•倖臣传》也将鲍照与倖臣巢尚之相提并论,因此有些学者乃据此而以为鲍照出身庶族。
但是从鲍照以及他妹妹鲍令晖所受的教养来看,他的出身应该并非庶族可比。
试论鲍照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
作者简介:郑国周 (9 3 ) 17一 ,男,贵州德江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贵州大学人 文学院副教授 。
作为 “ 元嘉三 大家 ”之一 ,鲍 照一 生诗文 成 就 颇 高 ,亦 有特 点 ,在 中国古代 文 坛 占有一 席之 地 。早 年鲍 照 贡诗 言志 ,以为 “ 载上 有英 才异 千 士沉 没 而不 闻者 ,安可 数哉 。大丈 夫 岂可遂 蕴 智 能 ,使兰 艾不辨 ,终 日碌碌 ,与燕 雀相 随乎 ”【。 1 ] 在 《 飞蛾赋 》中又云 :“ 凌焦 烟之浮 景 ,赴 熙焰之 明光 。拔身 幽草下 ,毕命在 此堂 。本 轻死 以邀得 , 虽糜 烂其 何伤 。岂学 山南之 云豹 ,避 云雾 而岩藏 ”
。
首先 ,鲍 照 家境 贫寒 ,身世 不 旺 。鲍 照 多次 提 及 自己 的家 世 家 境 ,如 其 奏 表 中 即 多有提 及 : “ 臣负锸 下农 , 羁未皂 , 执 情有 局途 ,志无远 立 。 ” ( 谢 秣 陵令 表 》 臣孤 门贱生 ,操 无炯迹 ,鹑栖 《 )“ 草泽 ,情不及 官 。 《 ”( 解褐谢 侍 郎表 》 臣 自惟孤 )“ 贱 ,盗 幸荣级 。暗涩 大义 ,猖狂 世礼 。奇非 阮籍 , 无保 技之助 :才非 冯衍 ,有 坎坷之 因 。 《 解禁 ”(谢 止表 》 “ ) 臣北州衰 沦 , 生地 孤贱 。 ( 拜 待 郎上 疏》 ”《 ) “ 白惟 常人 ,触 事无可 。 《 常侍上疏 》 臣 臣 ”(转 )“ 田茅 下第 , 质非谢 品, 终四 民, 志 希绝 三仕 。 ( 谢 ”《 永 安令解 禁 止启 》 仆 以常 桓 ,无用 于 世 ,遭 逢 )“ 谬 幸 ,被 受 恩荣 。 通 世子 自解 启 》 臣嚣杌 穷 ”《 )“ 贱 ,情 嗜踣 昧 ,身弱 涓瓮 ,地 幽井 谷 。本应 守业 , 垦 畛剿荫 ,牧鸡 圈 豕 , 以给 征赋 。而 幼性 猖狂 , 因顽 慕 勇 ;释担 受 书 ,废 耕 学文 … …加 以无 良, 根孤 伎薄 。 《 郎报满 辞阁疏 》 繇 臣悴贱 ,可 ”(侍 )“ 侮可诬 ,… …身孤节 卑 ,易成 论砝 。 《 随恩被 ”(谢 原疏 》 臣居 家之 治 ,上漏 下湿 。暑 雨将 至 ,有 )“ 惧崩 压 。 比欲完 葺 ,私寡 功 力 ,板锸 陶涂 ,必 须
鲍照辞赋研究
鲍照辞赋研究鲍照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
他的创作以诗为主,辞赋也独步当世。
作为南朝辞赋史上不可忽视的重镇,鲍照现存辞赋数量不多,仅有十篇①,但深受后世文人的重视。
他的辞赋涉及动物、植物、城邑、悼亡、游思等多个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鲍照辞赋具有深刻的感伤内涵,他在辞赋中或咏物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借物言志,把自己仕途不顺、壮志难酬、自由见羁、人生失意的悲痛和迷茫倾泻而出。
但一味的感伤并非最终的旨归,悲痛的结果并非永恒的沉沦,其赋作中强烈的桀骜之气让人振奋并心生同情。
此外,鲍照师法古人却又独辟蹊径,继承传统之时不忘追新求变,在辞赋形式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长久以来,人们过分关注鲍照在诗歌上的探索与成就,对其辞赋却研究甚少,因此有待进一步深化。
正是基于这一学术背景,本文从鲍照的生平及思想出发,就内涵和形式两方面对鲍照辞赋进行整体观照。
绪论,对近十几年来学界关于鲍照辞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薄弱环节,并在此基础上阐述论题的意义。
第一章,根据鲍照生平,结合刘宋时期的社会环境,尤其是政治和文化环境探讨鲍照的思想个性,即所谓“知人论世”。
三教初融的社会风气、刘宋立国前后的局势、门阀政治及与之相关的士庶矛盾、刘宋的文化政策、自身的仕宦经历等深刻影响了鲍照的思想个性。
鲍照以儒家立身,且思想兼有释道,并且还受到建安以来感伤思潮的影响。
这让我们感受到鲍照思想的多元与复杂,对研究其辞赋的内涵大有裨益。
第二章,通过研读其作品,结合其思想,深刻领悟并理解鲍照辞赋的感伤内涵。
在其十篇赋中,《伤逝赋》表现妻子亡逝的感伤;《飞蛾赋》、《尺蠖赋》和《芙蓉赋》表现理想难以实现,进而对现实感到困惑,对价值主体产生质疑,因而无可奈何的感伤;《舞鹤赋》、《野鹅赋》和《园葵赋》表现人生自由被束缚的感伤;《游思赋》和《观漏赋》表现生命苦短、时间飞逝却一事无成的感伤;《芜城赋》表现吊古伤今,感念繁华易逝,进而思考宇宙人生的感伤。
鲍照情怀之我见
鲍照情怀之我见2013041142胡国洋钟嵘在《诗品》中说:“宋参军鲍照。
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
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
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
”的确,在刘宋时期,鲍照是文学诗坛一名独树一帜的诗人,他的诗作或许没有谢灵运的鲜丽清新,没有颜延之典丽精美,但是他厚重的儒学思想却让他淡化了刘宋时期盛行的玄学佛学的影响,展现出豪迈的气势。
对于鲍照,我是怀有深深的敬意的。
出身寒微的他,是一位心怀抱负的有才之士。
他不甘于现实命运的安排,积极进取,希望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在上层社会获得一席之地。
然而,在“贵胄蹑高位”的门第社会下,却只能落得“英俊沉下僚”,空有一身抱负与才能却无处施展。
尽管后来宋元嘉时期皇权与士族政权发生了一次对抗,刘宋皇权得到了绝对的权威,为了巩固皇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寒士一时间得到了重用,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但是却依旧成为了皇权血腥斗争的牺牲品。
这使得刘宋时期的文人感受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强烈落差,体验到咸涩况味的同时,许多的文人选择了隐世避世,寄情山水,我们可以从谢灵运的诗句“执戟亦此疲,耕稼岂云乐”中感受出当时士人对政权的离异之心。
但是,鲍照面对于纷乱的社会,始终没有远遁方外,隐迹江湖。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符竹”体现出了鲍照对于功业的强烈愿望,对于入仕立业的坚定决心,这种儒家的道德信念即使在他最失意的时候也不曾有过改变与动摇。
写《日落望江赠荀丞》的时候,鲍照已经进入了不惑之年,但是他依旧借着”欲济无舟楫“希冀丞相可以成为他事业上的伯乐。
我不禁赧然。
在高考结束不久的时候,我第一次真正地触及到了当下社会的一个黑暗而真实的角落。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乐观积极,独立上进的女孩,踏踏实实地做一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践行者。
高中的时候,在大家眼中,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便是优秀生的最高勋章。
期间,母亲打电话给我说要不要给老师送点什么礼品,我生气极了,一向朴实正义的母亲怎么可以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真的需要用这样的方式获得这份殊荣,那这个称谓便是对我3年寒窗的最大的嘲讽与蔑视,这枚镀上了人情的勋章还是我最初的仰望吗?我为此和我母亲一星期都没有再通话。
鲍照诗歌创作艺术分析
鲍照诗歌创作艺术分析摘要:鲍照的诗歌作品不但真实地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而且集各体之成就,使生命多坎坷的鲍照成为诗坛独领风骚的一代名家。
本文通过对鲍照古诗和乐府创作艺术的具体分析,来展示其独有的魅力。
关键词:鲍照;古诗;乐府;创作艺术鲍照在中国诗歌诗运转关的宋代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不但发展了诗歌形式,有不少诗篇从句数、章法、对仗、声律上都成为后世永明诗人以及唐人律诗、绝句的雏形。
鲍照潜心于诗文创作,在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上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下面我们就鲍照的古诗和乐府做简单的分析。
一、奇险深曲、气急色浓之古诗鲍照古诗现存113首,其中五言古诗108首,四言古诗4首,七言古诗1首。
《文选》所录鲍照古诗有九首之多,大体分归于咏史、游览、行旅、杂拟、杂诗五个部分。
这样的分法也是符合鲍照古诗整体内容的。
其中又以游览和行旅居多,合算下来凡32首。
清人叶夑在《原诗·外篇下》说:“六朝之诗,始知烘染设色,微分浓淡;而远近层次,尚在形似意想间,犹未显然分明也!”①他所指出的六朝诗人写山水、摹意象的特点在鲍照诗歌中亦有体现。
就时代背景而言,鲍照在谢灵运、颜延之之后能把行旅、游览中所见到的山水景象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风气传承下来,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努力。
如他在临川王幕府时作的《登庐山》,全诗共10联,20句,凡百字。
诗头开门见山,一句“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斗然发语,将读者的视线直接拉入诗人笔下,山势“悬装”,行人“薄旅”,显得很有骨力。
如果这一句还算有陈述语气的话,下句则有万里奔腾、激瀑飞荡之感,“千巌盛阻积,万壑势回萦”,张弛的力度在“千”与“万”的对仗中强有力地传递了出来。
由此发端铺排下去,纷纷扰扰的景物汹涌而来:洞涧、耸树、松磴、云窦、阴冰、炎树、晨鹍、夜猿、深崖、穹岫等,深山大川无人踏足处的神秘、荒蛮景象被逼真地展示出来,让人在紧张的气氛中感受诗篇声色大开所带来的震撼。
这些景物无不显得独特,不经历艰险的旅程是难以接触到的。
鲍照赋的生命意识与思想变化
南 朝宋 、齐两 朝十 分重视 儒学 ,处 于统治 者 与政 治 的 需 要 ,儒学 更 占据 主 要地 位 。思想 领 域 中玄 学影 响 消退 , 儒学 、 玄学和佛 学并 存其 时 ,呈现 多元并 存的局 面 。这种 变化 对士 人心 态的影 响极 大 ,宋 齐两 朝 的士人 多持入 世 的 态度 ,当然 其 中也有 政治局 势变 动 的关系 。刘宋 皇族 出身 寒 微 ,起 于 军旅 ,执 政后 实 行 皇权 复 归 ,士族 受到 压 制 , 即使仍 保持 门第 的崇 高声望 、严 格的 士庶 区别 ,政治 上的 份 量却 大不 如前 。而统 治者重 用寒 族 的政策 使素族 士人 参 与政权 又 同时进入 文坛 ,元 嘉文 学也渐 渐迎 来重 抒情 的局 面 ,感慨 人生 之多 艰代 替 了曾经 的体悟 哲理 。鲍照 身处 这 样 的时代 ,其 生命 意识与 思想 深深 受到 了时识与思想变化
根据 丁福 林先生 的 《 鲍照年 谱》 所记 ,刘宋 元嘉 二十 年 ( 4 4 3 ) ,鲍 照 受命 于临 川王义 庆世 子刘 烨 。鲍 照作 《 野 鹅赋》 ,赋序 云 :“ 有 献野鹅 于临 川王 ,世子 愍其 樊絷 ,命 为之 赋 。 ”文 以野鹅 自 比,写野 鹅 “ 舍 水泽 之欢 逸 ,对 钟 鼓 之 悲 辛 。 岂徇 利 而 轻 命 ,将 感 爱而 投 身 。入 长 罗 之 逼 胁 ,怅 高 缴之 樊 萦 ” ,樊 萦生 活是 寒 士依 附 贵族 的现 实 写 照 , 离开 曾经 欢 逸 的水 泽 之 地 ,身 处 临 川 王府 虽 衣 食 无 忧,却 “ 虽居 物 以成偶 ,终 在 我而 非 群 ” 。君 王 的苑 囿包 揽 珍禽 , 自比野 鹅 的鲍照 身怀 豪情 壮志 ,在此 却 因势单力 薄 、 出身 寒族 而在政 治斗 争 中无立 身之 处,又 受到 同僚 的 敌 意 与排 挤 。 现 实残 酷 ,理 想 受 阻 ,鲍 照 渐 生 离 开 的念 头 :“ 愿 引身而剪 迹 ,抢末 志而 幽藏 ” ,又 为无 以 回报 王侯 知 遇 之恩 而 羞 愧 ,他 解 职前 的复 杂 心 情 无法 纾 解 , 只能 “ 立孤 蒲之寒 渚 ,话 只影 而为 双 ” 。野鹅 的悲 剧意 味有寒 士 才华 不得重 视 ,与幕僚 不得 善处 ,心有 所拘 、抱 负无法 实 现, 幽愤 悲 凉 ,然 此时 鲍照 仍有求 功名 的热忱 ,仍 期待 遇 到 明主 。元人 祝 尧在 《 古 赋辨 体 》 中评 日:“ 此赋 虽亦 尚 辞,而其 凄婉 动人 处 ,实 以其情使 之然 尔 。退 想 明远 当时 赋此 ,岂能无慨 于其 中哉 。 ” 元嘉 十七年 ( 4 4 0 ) 临 川 王 刘 义 庆 徙 任 南 兖 州 刺 史 镇 广 陵 ,鲍 照 为其 国僚 属 随 同 前往 ,其 间正 当广 陵繁 盛 之 时 。后 北 魏 南侵 兵 至 广 陵 ,城 毁 人 亡 。元 嘉 二 十八 春 ( 4 5 1 ) ,鲍照 为始 兴 王刘 溶 国侍 郎,再 见 却是 广 陵劫后 惨 状 ,《 芜 城赋 》作 于 其 时 。广 陵城 昔 盛今 衰 的 反差 体现 在 前后 对城 市 的地 理 、建筑 、风土 人情 的描 写 ,先 有夸 张 的 繁盛 之景 ,后语 调悲 怆 ,历数芜 城历 劫后 的荒 凉破败 ,尤 “ 孤蓬 自振 ,惊沙坐 飞 ” ,令人读 之心 魄动荡仿 若亲 见 。
浅谈鲍照文与赋作品中对时光与生命的感悟与思索
名作欣赏 / 古典丛谈 >浅谈鲍照文与赋作品中对时光与生命的感悟与思索⊙何紫逸[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毕节 551700]摘 要:自从人类起源伊始,人类对时光和生命的思考就没有停止过,也因此而产生了关于生与死的一系列哲学命题。
南朝文学家鲍照在他的文和赋作品当中,多次谈到自己对时光与生命的感悟和思索,并直接影响到了他独特的充满慷慨之气与感伤情怀的创作风格。
本文将从时光与生命意识的历史溯源以及鲍照文与赋作品中的时光与生命意识的体现来探讨鲍照对这一主题的感悟与思索。
关键词:鲍照 时光 生命 历史溯源 感悟 思索一、时光与生命意识的溯源孔子曾充满震撼地慨叹时光流逝之永恒:“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a时光便如河水一般匆匆逝去,永不停止,而且是一去不复返,在时光的不停流逝中,人的生命相对于宇宙之永恒与天地之无穷来说,显得十分渺小和短暂,而死亡却是恒定的,这就令人倍感生命的迅疾,因而产生对生命的慨叹和思索。
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相伴而生,贯穿于人类的整个思想史中。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就用神话的形式来表达了对生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始祖的崇拜、与大自然的抗争,以及对长生的期盼等方面,《山海经》中有大量的关于“不死之国”“不老之乡”“不死之树”的记载,夸父逐日也正是为了阻止时间的流逝,希望能够获得永恒的生命,不过这个时候的生命意识还比较模糊,大多是建立在虚幻的猜想之上,以超现实的方式表现出来。
《诗经》 中也有很多以生死为表现主题的诗篇,如《邶风·绿衣》《秦风·黄鸟》和《唐风·葛生》等直接地对逝者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哀悼的诗篇。
除此之外,《诗经》中还有很多赞美生的诗篇,希望用生之完美来冲淡死之悲伤,因此这个时期的生命意识表现得更加现实化、生活化和情感化。
先秦诸子在生命的思考上则有了一个更为理性的哲学上的飞跃,主要表现在儒家和道家不同的生命观上,儒家更重视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最大化,如其提倡的“立德”“立功”“立言”等“三不朽”的生命价值观。
论鲍照的“急以怨”
On Bao Zhao's "Ji yi Yuan"作者: 袁济喜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页码: 129-137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期
主题词: 鲍照诗赋;悲剧命运;南朝世态;抗争价值
摘要:南朝刘宋时代的诗人鲍照的为文历来被评为“急以怨”,而这种特征往往与道德评价相联系,未能从历史情境与文学特征本身去加以分析。
鲍照出身寒微受到压抑,因为急于进取而罹祸。
他的诗赋创作具有抗争的悲剧价值,在南朝特定阶段,他的“急以怨”具有重振颓风的积极意义,也是对乡愿社会的反抗。
因此,对于他的“急以怨”应当实事求是地分析与评议。
《拟行路难》历史评价
《拟行路难》历史评价
《拟行路难》是一组诗歌,其历史评价如下:
首先,这组诗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悲哀,对人世不平、人生多艰的愤慨。
这些情感在表面看来似乎是消极悲观的,但实际上深藏着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追求和留恋。
其次,这组诗也体现了诗人鲍照对人生的执著。
这个主题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总的来说,这组诗不仅表现了诗人鲍照的独特情感,也反映了当时整个时代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追求。
浅谈鲍照赋的思想情感
浅谈鲍照赋的思想情感陈刚【摘要】Because of Bao Zhao’s special life experience and his inheritance of Fu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theme of his Fu’s is basical-ly around releasing the pathos ,which contains both the bleak and anxious emotions with ambitious but unachievable aims ,as well as the subli-mated ,gorgeous and affecting writing style ,showing a high degree of combination of rhetoric and emotion then demonstrating a unique look in the transition of Fu’s creation from Wei and Jin Dynasties to the Southern Dynasties .%由于鲍照特殊的身世经历和他对魏晋赋的继承接受,鲍照赋的思想情感基本围绕宣泄悲情而展开,既包含苍壮急怨、清拔阔大的情感特质,又显得奇崛伟丽、藻艳精工、倾炫心魄,表现出辞、情的高度统一,在辞赋创作由魏晋向南朝的过渡中呈现了一种独特的面貌。
【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2页(P68-69)【关键词】鲍照赋;思想感情;悲情【作者】陈刚【作者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魏晋六朝是辞赋发展的重要转变期,就内容题材来看,咏物赋依然保持着传统优势,现存作品中所涉及的篇目最多。
鲍照山水诗的抒情意绪和悲苦情结
收稿日期:2010-09-10作者简介:丁福林(1947-),男,江苏丹徒人,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魏晋六朝文学及史学研究。
第44卷 第3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月 V o.l 44 N o .3J OU RNAL OF Z HENG Z HOU UN IVERS I TYM ay 2011鲍照山水诗的抒情意绪和悲苦情结丁福林(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3)摘 要:晋宋之际,谢灵运以钩深索异、极貌写物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并借以体玄悟道,慰藉失意后的痛苦心灵。
而鲍照的山水诗则展现了浓厚的抒情意绪与悲苦情结,借以抒发他仕途坎坷的失望和幽怨,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激,与谢诗形成了截然相左的风格,显示出山水诗由铺陈到抒情的转化。
关键词:鲍照;山水诗;魏晋南北朝诗歌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1)03-0117-04自从谢灵运在晋末宋初以他在山水诗创作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以后,这一题材即成了诗人们在文学创作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鲍照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他虽然创作了大量 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1]的五七言乐府诗,对七言诗的发展和成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在山水诗的创作上投入了较多的精力。
鲍照的诗歌今存204首,其中乐府诗86首,古体诗112首。
古体诗中,与山水题材有关的诗作约有20多首,这类诗作在他全部诗歌创作中的比重虽然并不大,但是其中较多作品却显示了与谢灵运山水诗不同的风格特色,丰富和扩大了我国山水诗的表现内容和创作方式。
可以说,在刘宋时期山水诗的创作上,鲍照乃是唯一可以与谢灵运相颉颃的人物,也是山水诗发展成熟过程中的重要诗人。
鲍照的山水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受谢灵运铺陈摛写手法影响的模山范水之作,另一类则为借山水景物的摹写以抒发自己哀怨之情的作品。
前一类诗作以 登庐山 、 登庐山望石门 、 从登香炉峰 等为代表,后一类诗作则以 登翻车岘 、 登黄鹤矶 、 岐阳守风 诸诗为代表。
《拟行路难》孤独意识探究
《拟行路难》十八首孤独意识探析摘要: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代表了其诗歌创作,乃至整个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组诗内容丰富,情感充沛,形式新颖,别具风格,在南朝诗坛上独树一帜,为那个时代的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本文拟从相思无奈、思君不得、孤魂无主、知音难觅四个方面分析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孤独意识的文本呈现及形成原因,力图对该组诗做一个更好的解读。
关键词: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孤独意识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组诗感情基调多以悲伤为主。
《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1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乃仿照乐府民歌《行路难》而作。
在这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有备受压抑的激愤心情,也有感叹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亦有替征夫、思妇、弃妇传达哀怨心情的,组诗内容相当丰富,情感也比较复杂。
无论是直抒胸臆的诗作,还是代人立言的篇目,都显示出作者非常鲜明的个性色彩。
各类诗里流露出来的孤独意识可以说就是诗人内心孤独意识的外化。
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全然的孤独。
孤独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其重要的表征是主体与对象相疏离所导致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精神空落感。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遭受孤独的时候,独特的人生经历决定着人的孤独意识是不尽相同的!但唯一相同的是,精神上、灵魂上的孤独是最难以忍受的!中国古代很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这种情感的流露,如屈原的,如《古诗十九首》,如陶渊明的等等,他们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盈着孤独和寂寞的情感世界,鲍照也是这样一位诗人,在其人生旅途中也存在一种深重的孤独意识。
一、《拟行路难》孤独意识的文本呈现《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一句“自古圣贤皆寂寞,何况我辈孤且直”直接道出了鲍照孤寒、清高而又正直的性格、品质,这样的性格,这样的品质,无疑会使诗人难以融于世俗社会,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从而感到孤独、寂寞。
“以生待死”的鲍照——浅析《观漏赋》中的生死观
综合理论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89求抛物线y=ax 2+bx+c (a ≠0)关于其顶点对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这时两个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形状完全一致,只是开口方向相反,故所求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 (x+y )2+x=-a-bx+y例5求抛物线y=x 2-2x-3关于其顶点为中心对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简析:抛物线y=x 2-2x-3=(x-1)2-4,其顶点坐标是(1,-4),对称轴是直线x=1。
所以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x 2+2x-5四、二次函数图像的形状、位置与系数的范围由二次函数图像的一些特殊形状、位置可以确定字母系数的数值或范围。
例6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a ≠0)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b ,0),(点B 在点A 的右侧)。
与y 轴交于点C (0,2),请说明a 、b 、c 的乘积是正还是负?简析:由题意,-x>0所以a 、b 异号,又因为函数图像与y 轴交于点(0,2),所以c=2>0,所以a 、b 、c 的乘积是负数。
总之,二次函数y=ax 2+bx+c (a ≠0)的字母系数a 、b 、c 与它的图像性质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加强二次函数的字母系数的研究,对探讨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大有裨益。
“以生待死”的鲍照——浅析《观漏赋》中的生死观陈春宏(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 双流 610213)《观漏赋》是典型的南朝骈体赋,鲍照在这篇赋中借歌咏刻漏这种计时工具来表达个人情感。
在赋序言的开篇即以箭的比喻为中心展开,箭指的就是刻漏的指针。
箭能及远,但发箭的力量却取决于人,正如人生在世,经历了一生的苦与乐,掌握自己的确是冥冥之间的力量。
这个巧妙的比喻表达了鲍照对生而在世的不可把握,对死之将至的不安与茫然——他的人生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境界。
佩流叹於驰年,缨华思於奔月。
结兰苕以望楚,弄参差以歌越。
抚凝肌于迁滞,鉴雕容于髡发。
鲍照边塞诗论略
鲍照边塞诗论略鲍照,南北朝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边塞诗作品别具一格,充满着新意和深邃的思考。
本文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对鲍照的边塞诗进行深入探讨,并阐述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一、鲍照边塞诗的思想内容鲍照的边塞诗作品,从思想内容上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关注社会现实:鲍照的边塞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反思,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矛盾。
他的诗篇中充满了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中的“戎旅下,何之乡。
无方逐阵势,道路不可旁。
”2. 强烈的爱国情怀:鲍照的边塞诗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对民族英勇善战的赞美,如《代陈思王白马篇》中的“忠诚贯白日,伏节千里外。
”3. 对人性的深入剖析:鲍照的边塞诗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也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
他的诗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丰满,既有英勇善战的英雄,也有贪生怕死的懦夫,如《代苦热行》中的“推枕起从戎,弹剑事高秋。
”二、鲍照边塞诗的艺术成就鲍照的边塞诗在艺术成就上也具有独特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体方面的开拓:鲍照的边塞诗在文体上有所创新,他打破了传统的五言、七言律诗的限制,运用了更为自由的形式,如《拟行路难》中的“泻如注下九天来,忽作玻璃镜湖海。
”这种自由的形式更能够表达他丰富复杂的情感。
2. 形象方面的创新:鲍照的边塞诗中的形象生动鲜明,他的描绘既细腻入微,又富有想象力。
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中的“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通过对战马和弓箭的描绘,展现出战争的紧张和残酷。
3. 风格方面的独特性:鲍照的边塞诗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的一面,又有婉约含蓄的一面。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富有表现力,如《代苦热行》中的“舌烂口枯眼为汗,利情刚直心不然。
”这些生动的描绘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鲍照边塞诗的历史地位鲍照的边塞诗在中国古代边塞诗歌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拟行路难赏析》
《拟行路难赏析》悲歌一曲诉愁肠——鲍照《拟行路难》第四首赏析韦凤娟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这是南朝宋代著名诗人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
诗人寄激情于平淡,以浑朴的笔调,表达了沉郁不舒的情怀。
鲍照生活的时代,正是门阀制度盛行的时期。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憾恨中坐视时光流逝。
即使跻身仕途,也多是充当幕僚、府掾,备受压抑,在困顿坎坷中徒然挣扎,只落得身心交瘁。
鲍照的遭遇就是这样的。
他出身寒素,“身地孤贱”,无高贵的门第可资凭借。
虽然年轻时即以诗为临川王刘义庆所赏识,但始终不得志,一生中只做过诸如王国侍郎、县令、中书舍人、参军等一类小官。
尽管他的诗文在南朝时已和谢灵运一样,成为很有影响的三体之一,尤其是他的乐府诗“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 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一 ) ,但是这样一位重要诗人居然史书无传,仅在《宋书》及《南史》的《临川王义庆传》中附带提到几句。
由此可见鲍照身前身后寂寞冷清境况之一斑 ! 难怪钟嵘为之叹息: “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 ( 《诗品》 ) 仕途的艰难,世道的不平,世人的冷眼,像铅似的乌云笼罩着诗人敏感的心灵,而在精神压抑中进发出来的愤懑之情,也往往在他的笔端化为警世的闪电,直指黑暗的现实。
上面提到的《拟行路难》第四首,即是的照此类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人们习见的现象,真实而又平常。
诗人拈出这一平常无奇的自然现象作为比兴,以引出他对社会人生的百般感慨,这就使他的感慨也来得那么自然。
它发自真实的生活感受,并非故作惊人之语:“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人的命运就像那“各自东西南北流”的泻地之水一样,漂泊到何处 ? 流逝到何方 ? 是平坦无阻 ? 还是一路颠沛 ? 这都是安排定了的,苦恼也没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 的 或 讨 论 其 诗 文 特 点 ,或 探 究 其 历 史 地 位 及 影 响 ,或 分 析 其 思 想 内涵 ,多 有 真 知 灼 见 。在 今 天
的 鲍 照 研 究 中 ,就 其 思 想 意 识 进 行 探 讨 是 比 较 多 的 .如 张 志 岳 、王 毅 、李 宗 长 、顾 为 勤 、苏 瑞 隆 等 都 有 论 及 。 我 们 注 意 到 ,这 些 学 者 都 已看 到 了
《 史 ・ 川 烈 武 王 道 规 传 》 中 亦 附 鲍 照 小 传 ,截 南 临 用 了 沈 约 《 书 》 材 料 , 略 有 增 减 ,称 其 东 海 宋 人 , 十 分 简 略 ②。 另 外 , 《 齐 书 》 之 《 臣 南 俸 传 》 《 学 传 》 及 虞 炎 《 参 军 集 》 序 中 亦 有 、 文 鲍
到 有 一 种 人 生 无 常 、天 命 难 违 的 宿 命 论 思 想 。
亦 云 : “ 明远 才 秀 人 微 。史 不 立 传 。服 官 年 鲍
月 ,考 论 鲜 据 ,差 可 凭 者 ,虞 散 骑 奉 敕 一 序 耳 。 ”③
由 于 史 料 不 足 及 其 所 述 语 焉 不 详 ,历 来 学 者 对 鲍
零 星 记 载 , 显 然 与 鲍 照 应 有 的 历 史 地 位 很 不 相 称 。 钟 嵘 云 : “ 秀 人 微 ,故 取 湮 当 代 。 张 溥 才 ”
地 ,漂 泊 不 定 ,因 此 ,他 对 游 子 羁 旅 有 着 特 殊
的 情 怀 和 感 慨 。从 鲍 照 的 作 品 中 ,我 们 还 经 常 看
对 用 人 不 公 、才 不 如 势 的 门 阀 制 度 的 控 诉 。
《 步 山 褐 文 》 遥 鲍 照 的 一 篇 奇 文 ,借 江 中渺 小 瓜 堤
之 山瓜 步 山 “ 因迥 为 高 .据 绝 作 雄 ” 而 “ 清 瞰 凌 远 .擅 奇 含 秀 ” 来 批 判 社 会 的 不 公 :居 官 有 位 的 都 出 生 高 门 大 族 ,他 们 并 非 有 真 才 实 学 。而 不 过
照 的 生 年 、籍 贯 、 家 世 , 甚 至 其 思 想 争 执 不 休 , 难 有 定 论 。对 鲍 照 及 其 诗 文 较 早 作 出评 论 的 有 沈 约 、钟 嵘 、 萧 子 显 、虞 炎 、王 通 、杜 甫 等 。 改 革 开 放 以来 ,鲍 照 研 究 呈 开 放 趋 势 ,丁 福 林 、曹 道 衡 等 人 在 前 人 基 础 上 作 了 进 一 步 的 考 据 工 作 ,其
的地位 而 已 。像鲍 照 这 样 的 “ 门贱 生 ” 的人 , 孤
在 这 样 的 社 会 现 实 中 .徒 有 一 身 本 领 与 才 干 , 空
o I G A NA 0・ J NHNL TN 2 0 A U 16
有 一 番 抱 负 与 雄 心 ,没 有 机 会 , 没 有 天 地 让 他 施 展 。鲍 照 对 此 感 触 很 深 ,十 分 不 满 , 因 此 他 非 常 无 奈 地 指 出 : “ 之 多 少 ,不 如 势 之 多 少 远 矣 。 才 ” 可 以 看 出 .他 对 当 时 的 这 种 不 公 平 的社 会 现 实 非
论 患 恚 意 鲍 的 剧 识
郑 国周
摘 要 :鲍 照 有 深 厚 的 悲剧 意 识 ,在 诗 文 中表 现 为 他 对 人 生 、社 会 、 生命 及 历 史 都 有 一 种 忧 患 意 识 和 悲观 情 绪 , 以 及 他 对 人 生 社 会 和 历 史 的 不 满 与 批 判 。 他 痛 苦 , 他 矛 盾 ,他 以 率 直 与 单 纯 来 面 对 社 会 的 残 酷 与龌 龊 , 最 终 以 付 出生 命 的 代 价 完 成 了 自 己 的谶 言 . 谱 写 了一 曲 悲
鲍 照 内心 思想 的不平 、悲 愤 与感 伤 。但 我认 为 ,
从 更 深 层 面 看 ,鲍 照 有 一 种 对 人 生 、社 会 、 生 命 乃 至 历 史 的悲 剧 意 识 ,这 是 他 的 一 种 体 悟 与 感
依 靠 他 们 的 门 第 、 出 身 ,依 靠 他 们 在 等 级 社 会 中
鲍 照 所 处 的刘 宋 时 代 ,是 一 个 门 阀 制 度 与 专
治 制 度 占统 治 地 位 的 社 会 。权 力 与 地 位 被 世 家 大
族 所 控 制 。 政 治 斗 争 异 常 尖 锐 ,社 会 形 势 十 分 复
杂 、混 乱 、 不 公 与 龌 龊 。 鲍 照 对 此 十 分 不 满 ,不
壮 而凄 美 的 人 生 之 歌 。 关 键 词 : 鲍 照 ; 悲 剧 意 识 ; 人 生 ; 社 会 ; 生 命 ; 历 史
中 图 分 类 号 :10 . 2 编 号 : 1 0 — 5 X( 0 0) 6 01 2 0 0 3 84 2 1 0 — 0 —4 知 ,是 与 他 的 经 历 、遭 遇 、个 性 及 时 代 文 化 思 潮 等 密 切 相 关 的 。这 种 悲 剧 意 识 ,在 其 诗 文 中大 量 存 在 , 只 是 有 的 较 明 晰 清 楚 ,有 的 较 含 混 模 糊 . 需 要 我 们 认 真 分 析 、甄 别 和 把 握 。 鲍 照 对 人 生 的 体 悟 是 丰 富 而 深 刻 的 .其 中 许 多 都 带 有 浓 浓 的悲 剧 意 识 及 感 伤 情 怀 。 在 鲍 照 看 来 , “ 生 不 得 恒 称 意 ” “ 生 苦 多 欢 乐 少 ” 人 、 人 。 鲍 照 仕 途 坎 坷 ,数 易 其 主 ,不 断 地 从 一 地 迁 往 另
一
鲍 照 ,字 明 远 ,生 年 不 详 ,宋 明帝 泰 始 二 年
( 元 4 6年 ) 临 海 王 子 顼 为 乱 , 照 为 前 军 参 公 6 , 军 ,为乱 兵所 杀 ① 与 谢 灵运 、颜延 年一 道并 称 。
“ 嘉 三 大 家 ” 但 其 生 平 事 迹 可 知 甚 少 。 沈 约 元 。 《 书 ・ 川烈 武王 道规传 》 附鲍 照t4 宋 临 J #,李 延 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