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农村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

合集下载

日本农协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经验启示

日本农协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经验启示

日本农协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经验启示%笪管珊(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眼摘要演建立在农业小规模经营基础之上的日本农协在促进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以及组织建设上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

中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面临着与日本农协发展之初的相似背景:小规模土地经营格局、大量兼业农户的存在以及城乡一体化的诉求。

发展中的日本农协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完备的组织网络,并根据分化的农民及其多元化的需求不断调整组织功能,促使日本农协发展壮大。

借鉴日本农协发展的经验,可以更好地思考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问题。

眼关键词演日本农协;小规模土地经营;农户分化;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眼中图分类号演F306;F331.34眼文献标识码演A眼文章编号演1673-0461(2014)06-0027-05收稿日期:2014-03-06网络出版网址:/kcms/doi/10.13253/ki.ddjjgl.2014.06.005.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5-2813:16:15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路径研究》(NCET —11—064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湖北农村社会管理组织体系研究》(2013RW036)。

作者简介:管珊(1987-),女,湖北石首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组织社会学。

2014年6月第36卷第6期日本农协全称是“农业协同组合JA (Jap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是以“农业者”(包括农户以及小规模农业法人)为主体,由农民自主经营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日本农协是建立在农业小规模经营的基础之上,是世界范围内成功的组织形式之一。

1980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合作联盟大会上,加拿大代表就称赞日本农协是为地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模范协同组合”,对日本农协在市场的“恶魔之手”下为保护农民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日本建设新农村经验及启示

日本建设新农村经验及启示

策 ,刺激 中小 企 业 发展 。其 问 , 日本 大 规 模更 新 和 增加 设 施 ,引进 国外技 术 ,不断
扩 大 工 业 品 出 口规 模 , 其 6 年 代 经济 增 使 0 长率 年 均 高 达 l %。 着 经 济实 力的 增 强 , 0 随 日本 于 l 6 4年 加 入 经 济 合作 与 发 展组 织 9
日本 优 于 韩 国 ,而且 建 立 了强有 力的 保障
作 ,提 高 经营 水 平 。第 一次 新 农 村建 设 主 要做 了三项 工作 。一 是 确定 推 行 区 域 。新
农 村建 设 的 区域 确 定 为 9 0户及 1 0 0 0 0户规
体 系 ,使 其新 农 村 建设 一 直 持 续 至今 ,成
当 地 农 民 资 金 及 政 府 农 业 金 融 机 构 贷 款
外 , 家还 采取 特 殊 补 贴 方式 , 高 中央 、 国 提 都道 府 县 及各 市 町 村等 三级 政 府 的 补 贴水
设施 落 后 和农 村 青年 对 未 来 的 农业 和 农村

51 —
维普资讯
展 大 型 重 化 工 业 ,还 出 台 了 低 利 率 贷 款 政
中央 政 府  ̄ C 。由此 可 见 ,政府 对 新 农村 bd , i 建 设 的 资金 支 持 力度 相 当可观 。自 l 5 年 96 至 l6 年 的 7 间 , 92 年 政府 对 新 农 村建 设 的
补贴 总 额 高达 4 0亿 日元 ,主 要 用 于农 田 8 基本 建 设 、水利 、农 村通 电 、发 展 畜牧 业 、 建 立 公共 设 施 、农村 广 播 等 领域 。为解 决
当时 农 民收 入 低 、生 活水 平 差 、农 村基 础

韩国、日本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韩国、日本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维普资讯
r —— ●— ——
L———-------- -u ————--- ------ —-——鉴 宿。 l. 姆 : _. 系 1
--—
. . . . .
—●— ——— —■● —●— —— —■— ——
世人所称 道 , 考和借鉴韩 、 参 日经验对 我国社 会主义新 农村建
设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和 提 高 阶段 。 阶段 注 重 加 强 区 域 合 作 、 点 发 展 畜 牧 业 、 产 此 重 农 品 加 工 业 和 特 色 种 植 业 . 为 广 大 农 村 提 供 各 种 建 材 . 援 农 并 支 村 文 化 住 宅 和农 l 发 区 建 设 . 一 阶 段 使 农 村 经 济 得 到 了较 丁开 这 快 发 展 , 乡 差 距 在 逐 步 缩 小 。 9 1年~ 9 8年 为 第 四 阶 段 . 城 18 18 也 称 为 国 民 自发运 动 阶 段 .这 一 阶 段 政 府 只 是 通 过 制 定 规 划 、 提
生 产 和 提 高农 民 收 入 。 17 9 7年 一 9 0年 为 第 三 阶段 . 称 充 实 18 也
韩国 、 日本 与中 国有许 多相似 之处 . 人多地 少 . 如 人均 资 源 稀 少 。韩 国人 多 地 少 、 而且 山 较 多 。 源 短 缺 . 地 只 占全 国 资 耕 国 土 面 积 的 2 % 。 均 耕 地 较 少 日本 是 个 岛 国 . 土 面 积 狭 2 人 国 小 , 口 密度 大 , 人 自然 资 源 贫 乏 , 均 耕 地 少 . 耕 地 面 积 仅 占 人 其 世界耕地面积总数 0 %。人 口却 占世界人 1 的 22 . 4 7 1 .%.农地分 散。而韩国 、 日本却在 资源 贫乏基础上实现 了经济振兴则是 为

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年是 8 O万户 ,户均养殖 24头 ,而到 20 年 ,养猪 的农户只有 09万户 ,户均养殖 55头。20 . 01 . 6 00 年 ,日本兼业户 占6% ,自给农户占2% ,专业户仅 占 1%。 5 3 2 4 合作经济发达。20 ,日 . 00年 本农协达到 15 个 , 6 06 7 %的农民加入 了农协 ,农 民生产的农产品 8%以上 ,是通过农协销售,9%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由农协提供。 0 0 5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加剧。20 . 00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 中, 5岁以上的超过 5% ,农业发展后 6 0
全市人口295万农业人口占85人均耕地i亩且多为坡地呈零星分布农业生产条件差人均耕地少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底研究借鉴日本农业发展的经验尤其是山区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加快安康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维普资讯
J un l f a gT ah r C l g o ra 0 k n ec e ol e A s e
LUQ蚰g H NL i 。C Xa u I i ,C E i ̄g M i ha q o
( ea . g l r, nn n i Dp r o  ̄u ue A kgU  ̄ q。A kn 75 0 ,Sa n i hn ) t fA t na g 2 00 h ax,C i a
A s at a a sa c u ty w t o r le o o u ep r fa a r ssrn T e c lvtd ae s b t c  ̄Jp ni o nr i p wef c n my b tt ato 鲫 毗 ei t  ̄ h u i e ra i r h u h o ta s l mal ,whl o p rf eeo o o r h g h v l f rd c o i I i v r o tn ant ee - i c r oa v c n myi n ui i 。tel e o po u t ni h出 t eyi r t ol r x e i s sn e i s s mp a t e h

地区开发视角下的日本新农村建设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以北海道为例

地区开发视角下的日本新农村建设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以北海道为例

以及环境污染和破坏等问题 , 这些问题的存 在使 得农 村地区丧 失 了活力 , 给农业生产和农 民生活造成了严 重的威胁 。为了解
建设是服务于地 区开发 的总体 战略 , 而这些全方位 的建设 和发
展反过来促进现代农村 的发展和农 业的振 兴。因此 , 农村 建设 是着 眼于全局 ,是地 区开发 与建设 系统中的一 个重要环节 , 笔 者认为这一点是 当前中国新农村 建设 中 应 该借 鉴的重要经验。
备的水 电交通 和信息 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 目 前还在继续进行 生活环境的整备 ,以使居 民在冬天能更舒适地生活 。现在 , 有
5 7 0万人居住 在北海道 ,人 口增 长和移 民远 远高于 其他地 区
( 见图 1 ) 。形 成 了以札幌为 区域 中心 , 周边被农村和渔村地 区
所 包围的 自然和人文相结合 , 并且 以 日本海 为窗 口同世界进行 交流的魅力 北国。北 海道地 区的农业和农村建设环境落后 , 而 且也是 日本最大的农村地 区 , 但农 业和农村建设 可以说是 最为
文 史博 览( 理论 )
2 0 1 3年 1月
C u l t u r e A n d H i s t o r y V i s i o n ( T h e o r y ) J a n . 2 0 1 3
整备鱼道 , 让鱼类 自由地 回溯上 游 ; 为了保全生态 系统而对水 路 和生物 的生息场所 等进行整备 ;对家畜排泄 物等生物量‘ 进 行有效 活用 的设施进行 整备 。 维 护农 村景 观的整备 和措施 。 为 了建设美丽的农村景观 , 对街道树 和耕地 防护林等绿 色建设进行整备 ; 培育凸显根植 于 生产 和生 活、 有个性的景观文化。 培 育环保意识 。了解 和学 习农 村地区的生态系统 ,举办 “ 蜻蜓的生活调查” 等活 动。

从韩日经验看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从韩日经验看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从韩 日经验看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他 山 之 石
从韩 日经 验 看我 国新 农 村 建 设 的 着 力点
宋 焕 琴
( 中共 合 阳 县委 党校 陕 西合 阳 7 5 0 ) 1 3 0
【 摘
要 】 韩 国和 日本 的 新 村 运 动 经验 都 表 明 , 民才 是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主 力 军 。 当前 , 国 的 新 农 村 建 设 更要 强 调 这 一 点 , 重视 激 发 农 我 要
至 今 日 , 取得 了一 些 成 绩 的 同 时 仍 然 存 在 不 少 问 题 。如 农 民 面 l 在 缶缺
任 务 是 “ 村 启 蒙 ” 改 造 农 民 精 神 面 貌 。这 种 追 求 “ 利 益 的 做 法 最 农 , 软 值 得 学 习 。我 们 在 新 农 村 建设 中 注重 硬 件 建 设 , 应 该 重 视 软件 建设 。 更 启 示 二 : 设 新 农 村 , 民 是 主 体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主 体 是 农 民 , 建 农 新 村 运 动 的 实 质 和 精 髓 是 农 民 自 发 的 “ 富 运 动 政 府 在 初 期 要 倡 导 、 致 。 扶持 、 动 , 带 但不 能 大包 大 揽 , 几 年 内应 逐 步 淡 出 , 技 教 育 和 民 间 部 在 科 门 推 进 。 要 始 终突 出和 激 发 农 民的 自 发 、 助 、 同 的 主 体 意 识 和 创 造 自 协 性 、 极 性 和 主 观 能动 性 , 免 出现 政 府 轰 轰 烈 烈 、 民 不 闻 不 问 ,农 积 避 农 “ 业热闹、 村萧条、 民消沉” 农 农 的形 式 主 义 花 架 子 。 新 农 村 建 设 应 采 取 自 上 而 下与 自下 而 上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进 行 。 各 级 政 府 作 为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浅谈日本农业现代化经验及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浅谈日本农业现代化经验及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先于其 他发 达 国家 , 居世界 第一 。与 日本 相邻 的中 国在农 业 经济 的客观 条件 方面 与 日本 存在 许多 相似 之处 : 史 上都 是 历 长期 的封建 小农 经 济 ; 气 候 上 两 国 都 以 温 带 季 风 气 候 为 在
主 , 作 物 品 种 类 似 ; 地 中 粮 食 作 物 特 别 是 水 稻 占 较 大 的 农 耕 比例 ; 是 人多地 少 的 国家 ; 理 条 件也 类 似 , 本 山地 、 都 地 3 1 丘 陵 较 多 。然 而 不 同 的 是 , 日本 就 是 在 这 种 经 济 条 件 基 础 上 实 现 了农 业现代 化 。因 此 , 鉴 日本 实 现农 业 现 代 化 的 经 验 , 借 对 于 党 的 十 七 大 提 出 的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的 农 业 现 代 化 具 有 重 要 的现 实意 义 。
农 村 经 济
浅谈 日本农业现 代化 经验 及对我 国农业 的 启示
季 小 平
( 宁省 农业 经济 学校 , 宁 锦 州 110 ) 辽 辽 2 0 1
摘要 : 国与 日本 在农 业经 济的客 观条 件 方面有 许 多相似 之 处 。借 鉴 日本 实现 农 业现 代 化 的 经验 , 于推 进 具有 中 中 对 国特 色的农 业现代 化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借 鉴价 值较 大 的 , 一是 最大 限度地 将农 户 土地 经营规模 扩 大到 有 效使 用 现代 生产要 素 的最低 , 临界规 模 以上 , 是 工业和城 市扩散 以适 应 农 民兼 业和 促 进 农村 发展 , 是 充 分发 挥 农协 的组 二 三

上有全 国的农协 联合 会 , 下有 综合 农协 , 也有 专业 农 协 , 国 全 9 以 上 的 农 户 参 加 了农 协 。 日本 农 协 具 有 强 大 的 社 会 化 9 服务 功能 , 会 员 的 生产 经 营 、 活 等 服 务 几 乎 无 所 不 包 。 对 生 日本 农 协 不 以盈 利 为 目的 , 心 全 意 为 农 民 服 务 , 效 地 解 全 有 决 了单 家 独户所 解决 不 了和解 决 不 好 的 生产 经 营 和 生 活 问 题 , 分 散 的农户 与大 市 场 之 间架 起 了桥 梁 , 服 了家庭 小 在 克 规 模 经营 的局 限性 , 大地 提高 了农业 的经营效 率 。 极

浅谈日本农村教育

浅谈日本农村教育

日本农村教育的实施及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时间:2011年04月06日 09时39分来源:农业考古作者:张颖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我要评论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的范畴,而且日本有着百余年的义务教育经验,日本农村的教育属于全国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现行的全国义务教育制度一样,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

对日本农村义务教育一些有益经验的吸收,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开展。

一、日本农村现状及农村教育的地位目前,日本的农业教育和农村教育课题的实施已渗透到农村产业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日本农业中兼职农民占有很大一部分,全职农民占有的比例非常低。

如同我国现阶段的农村情况,日本在此之前就存在农业兼职的人员,那些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一举成为城市的农民工,而在农村则雇佣劳动力进行农活。

这些兼职农民的农作物大部分是自给自足,家庭的收入中,农作物所得销售金额所占的比例极少。

另外,在农村,完全脱离农业劳动的家庭也在不断地增加,形成了靠农业为生的农民家庭和非农业从事家庭混居的现象,甚至有些地区农村人口极度减少,而在以从事农业为中心的核心地区,形成了一个个独创的地域,在这些地区形成了以农业经营为主的生产组合和公司组织的法人机构,农业所得大幅度地提高,形成了新型的农家。

农业经营企业化展开,在农村,和中小企业家共同经营企业的农民数量也在不断地涌现。

为此,农民学习经营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地提高,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成为现代农村的一道风景。

教育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手段。

与城市居民的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关系相比,农民居住的绿色生态更显优势。

此外,由于城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的关心,使得把守食品安全的有机农业运动也在不断地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许多新的交流渠道。

把农业作为新型职业渗透的城市居民也在不断地增加。

尤其是近年来,完全没有农业和农村生活体验的,那些在城市成长的年轻一代,被农业的魅力所感染,纷纷选择与农业有关的职业,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

日本农宅建设对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启迪

日本农宅建设对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启迪

日本农宅建设对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启迪摘要: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不断推动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整治。

注意营造农村景观,建设出富有特色的日本农居成为这个国家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一大亮点。

在此期间,也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民居建筑文化。

日本农宅建设的大体情况,启迪我国的新农村住宅建设应在结合国情和地方特点的前提下,从创新观念、增强立法和执法、加大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力度等方面深切开展。

关键词:日本农宅;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几乎所有后发展中国家或地域都曾经是二元格局社会,也就是城市先进而农村却远远掉队,它们要发展,就必需在实际建设项目的建设进程中拉近城乡不同,使得农村和农业摆脱困局。

对于我国新农村计划工作中的农村住宅设计,很有必要在结合国情和地方特点的前提下,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域的成熟经验,扬长避短,统筹兼顾。

其中,日本农宅建设的经验就值得借鉴。

一、日本农宅建设概况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不断推动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整治。

注意营造农村景观,建设出富有特色的日本农居成为这个国家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一大亮点。

在此期间,也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民居建筑文化。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性和节能性。

日本的民居建筑单个房间占地小,楼房层较小,节约用地和材料。

日本是一个节能模范国家,节能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日本在提出“建筑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理念的同时对住宅设计提出了“环境共生住宅”的设计理念。

在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的同时提出对各类能源的循环回收和利用。

在材料方面,墙体利用保温材料,利用中空玻璃窗,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板等。

(2)统一性。

日本农居高度趋于一致,较少有特立独行的建筑形态。

建筑材料轻且比较整体,砖瓦材料运用较少。

虽然新的建筑融入了一些时期的元素,但住宅风貌依旧维持原有的形态,很富有日本民族特色。

(3)以人为本的环境理念。

日本在家居环境方面的思考和改良充分表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自然式的小桥流水,配以野生的植物,给人以心旷神怡的和谐家居环境。

国外农村建设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国外农村建设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维普资讯
安徽 农 业科学 , u ao nu A r Si20 ,52 )9 8- 32 J r l f hi gi e 07 3 (9 :3 19 8 on A . .
责任 编辑 金 琼 琼 责任校 对 王 森
国外 农 村建 Hale Waihona Puke 对 我 国新农 村建 设 的启 示
2 日本 的农 协组 织与 农村 建设
21 基本情 况 .
日 农协 是 在 2 世纪 6 年代 形成 的 。当 本 0 o
时 的 日本农 业 与我 国农 业有 许 多相 似之 处 : 口密度大 , 人 人 均 土地 面 积小 , 大部 分 土地分 散 在个 体经 营 的农 户手 中 , 且
22 日本 农协 的 经验 . 221 独立 的金 融 系统 。日本 农 协有 自己独 立 的金 融系统 , ..
农 的建设 政策 , 而 导致 工农业 发 展严 重 失 调 。为此 , 国 从 韩 于 7 年 代初 调整 了 国家建 设政 策 , 农 村 的发展 放 在重 要 0 把 位置 , 展 了“ 村 运动 ” 开 新 。在运 动初 期 , 府 重点 发 展农 村 政 基础设 施 , 无偿 向全 国 3 万 个行 政村 提供 水泥 , 于房 屋 、 . 3 用 道路 等基 础设 施 的建 设 , 与此 同 时 , 府 还推 选 出 1 万 个 政 . 6 行政 村作 为“ 村 运 动 ” 新 的样 板 , 以激 发 全 国农 民建 设 新 农 村 的热情 。经过发 展 , 国农 村 面貌 发 生 了较大 变 化 , 同 韩 不 地 域文 化色 彩 的新 型建 筑 和宽 敞整 齐 的社 区道 路 在农 村地
区随处 可见 , 使农 民更直 接地 看 到 了新村 运 动带 来 的好 处 , 极 大地 提高 了农 民建设 新 家 园的积 极 性 。“ 村 运 动” 新 初见

日本建设新农村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建设新农村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建设新农村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李锋传2013-2-15 21:04:50 来源:《沈阳工作与研究》2006年11期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2005年11月至12月相继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今后我国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建设新农村如何起好步、开好局做了周密的部署,一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

虽然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曾多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但由于财力及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制约,往往仅仅停留在较低层面。

而此次中央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中央领导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而且完全符合当前我国的实情,具备了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的政策环境和强劲的财力支撑条件。

可以预计,扎实推行这一重大战略必将对实现城乡统筹和全面小康产生划时代的重大影响。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新农村建设毕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尚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

在当前全国大张旗鼓推进新农村建设热潮中,很有必要冷静地分析研究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在这方面,比我国先行一步的日本建设新农村的许多成功经验,必将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日本新农村建设先于韩国自2005年10月以来,有关部门和媒体曾着重介绍了韩国“新村运动”的诸多经验。

诚然,自上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韩国“新村运动”的确对改变其农村面貌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据我们考证,日本两次推进的新农村建设的时间远远早于韩国。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在认真研究借鉴日本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而展开的。

就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框架设计而言,日本优于韩国,而且建立了强有力的保障体系,使其新农村建设一直持续至今,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国家。

综观日韩两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及农村现状,日本的经验可能更值得我们借鉴。

1.第一次新农村建设据日本农经学家介绍,日本曾先后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后期两次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韩国-日本农村建设成功经验与对我国的借鉴

韩国-日本农村建设成功经验与对我国的借鉴

韩国\日本农村建设成功经验与对我国的借鉴摘要:笔者通过分析韩国和日本农村建设的背景和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村建设情况提出借鉴对策,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韩国;日本;农村建设;借鉴1 韩国、日本农村建设成功经验1.1韩国新村运动(1)背景自1962年以来,韩国开始大力推进以工业化为中心的五年经济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进入腾飞期,但随之带来城镇差距进一步加大。

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一方面使城市承受过度的人口负担,带来交通、住宅、教育等方面的短缺,成为一种城市隐患;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减少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农业处于停滞状态。

以城市为主的工业化,给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工业化本身不能解决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减少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差距。

显然,单靠增加农民收入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新农村运动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旨在消除工业化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并增加农民收入。

(2)成效①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新村运动一开始,全国大部分农村都组织实施了修建桥梁、改善道路的工程。

1971~1975年间,全国农村工架设65 000多座桥梁,各村都修筑了宽3.5米,长2~4公里的进村道路。

到70年代末,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车,极大的改善了韩国农村地区的交通状况。

同时,兴修灌溉设施和排水沟等生产性基础设施,为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新村运动突出成就在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韩国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是从70年代开始的。

1970年,农户年人均收入137美元,到1978年,农户年人均收入649美元,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1993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已达到城市居民的95.5%;到2004年,韩国人均GDP己跃升至1.4万美元。

日本新农村建设及其启示

日本新农村建设及其启示

日本是 一个 资源 贫乏 的 国家 , 战后 , 二 日本 农业 经历 了4 0多年 的发展 , 在农 业 自然 资源极 为贫乏 、 农业 规模较 小 的基 础上实现了农 业现代化 , 了一条极 富开创 性 的农 走 业 现代 化路子。它的发展之路 对于 同样是地 少人多 , 人均
土地资源匮乏的我国来说 , 比于欧美 国家对我们 新农村 相
非农产业 , 为工业 化提 供 了必要 的 劳动力 ; 村工 业 的发 农
日本政府通过财政倾斜 和提供金 融 、 收等优 惠政策 税
调动地方政府 发展农 村工 业 的积极 性 , 吸引城 市工 业 , 并
以促进农村工业生产力 的集 聚 。国家 通过财 政出资 , 对农
村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入 , 帮助农 村地 区改善交通 和通讯
展, 使农 村工厂 的所在 地成 为农 村工 业 的中心 , 而发 展 进
成新 的城镇 。农 业产 业化 、 村工 业化 、 村城 镇化 的进 农 农 程都对 日本城 乡协调发展起 到了重要作用 。 ( ) 二 立法保证 , 推进 “ 农工一体化”
进入 2 O世纪以后 , 随着工业化 的突 飞猛进 , 伴 日本 对 于农村经济发展 的重视有 增无减 。 日本于 15 9 9年制定 的 《 业的基本问题和基 本对 策报告 》 明了拯救农 村经 济 农 指
日本在农业发 展过 程 中 , 总结 出 了一 条 经验 , 就是 那
立足于本 国国情 , 中力 量推进 农业产 业化 、 集 农村工 业化 、
农村城镇化 。 日本在推进农村 工业 化时期 , 对农 业发展仍 非常重视 , 制定 并 大力 的推行 “ 劝农 政策 ” 努 力推 进农业 , 技术 的改 良和农业 生产 的发 展。从 2 0世 纪 6 0年 代到 8 O

从日本、韩国有关情况看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日本、韩国有关情况看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 村 的 发展 , 别是 借 鉴 韩 国新 村 运 动 的经 验 。 我 国 当前 正在 开 展 的 现代 农 业 和 社会 主义 新 农 村建 设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特 对
【 关键词】 农 业 农村 建设 日本 韩国
日本 、 国是 我 国 的近 邻 , 理 位 置 、 韩 地 自然 气 候 雷 同 , 农 业 及 农 村 与 我 国基 本 情况 相 近 , 口密 度 大 、 地 面 积 小 、 人 耕 一 家一 户 分 散 经 营是 共 同 的特 点 。分 析 总结 日本 、 国 农业 及 韩 农 村 的发 展 , 别 是 借 鉴 韩 国 新 村 运 动 的 经 验 , 我 国 当前 特 对 正在 开 展 的现 代 农 业 和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建 设 具 有 重 要 的 借 鉴意义。
下 . 分 发 展 较 好 的 农 村 。 民收 入 水 平 还 超 过 城 市 居 民 收 部 农 入 。 庄 环境 清洁 美 丽 。 市 与农 村 之 间 基本 没 有 差距 。 国 村 城 韩
2 %。农 业 降

调 动 各 方 面 的 力 量 ( 括 资 本 对 农 业 的渗 透) 高 农 产 品 的 包 , 提 自给 率 和加 强 农 业 可持 续 发 展 。 韩 国现 在 有 4 8 65万 人 口 , 国土 面 积 99万 平 方 公 里 , . 人 口密 度 是 4 3人 每 平 方 公 里 。 比我 国 的 人 口密 度 大 了 4倍 7
元 ( 合 6 7 亿 人 民 币 ) 农业 内部 结 构是 畜 产 品 占 3 %, 约 01 。 0 稻
米 占 2 % , 菜 占 2% , 它 由花 卉 、 类 、 、 等 产 品 占 3 蔬 4 其 果 豆 麦

日本建设新农村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建设新农村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民 的 自主 性 和 创 造性 , 在强 化 农 业 基 本 建 设 的基础 上 , 推进 农 民合 作 , 高 提 经 营水 平 。 一 第 而 言 ,日本 优于 韩 国 , 而且 建立 r强有 力 的保 障 体系 , 其 新农 村建 设一 直持 续 至 使 今 , 为亚 洲 第一个 实 现农 业 和农 村现 代 成 上 世 纪 5 年 代 中期和 6 年代 后期 两 次大 0 0 力推进 新 农村 建设 。 第一 次新 农村 建设 于 1 5 年开 始 实施 。1 5 年 1 月 ,时任 内 96 95 2 阁农林大 臣的河 野一 郎针对 当时农 民收入 低 、 活 水平 差 、 村基 础设 施落 后 和农 生 农
政 府 在 确 定
15 9 6年 国家预 算 基 本方 针 时 , 将 新 农 村 建 设
作 为 农 林 渔 业 的 重 要 政 策 纳
入 国家 计划 。 第 一 次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政
策 目标 确 定 为
在 国 家 政 策 和 财 政支 持下 , 最
大 限 度 发 挥 农
新农 村建 设提 出了 明确要 求 。 年 中央 一 今 号 文件 又对 建设 新农 村如 何起 好 步 、 好 开
局做 了周 密 的Leabharlann 署 , 一股 建 设社 会主 义 新
以胡 锦涛总 书记为 首的第 四代 中央领导 核
心 解决 “ 农 ”问题 的总 体思 路 ,而 日完 三 全符 合 当前 我 目的 实情 , 备 了实 施这 一 具
据 日本 农 经学 家介 绍 , 日本 曾先 后于
维普资讯
立 农 村 振 兴 协议 会 ,通 过 发 扬 民 主 的方
式 , 中农 民的 智慧 , 集 与当地 政 府部 门及 团体 充分 协商 , 制定 农村 振 兴规 划并 付诸 实施 。 三是 加大 对新 农村 建 设的 资金 扶持 力度 。 农村 建 设所 需资 金 , 当地 农 民 新 除 资金 及政 府农 业金 融机 构 贷款 外 , 国家 还 采取 特殊 补贴 方 式 , 提高 中央 、 都道 府 县 及各 市 町村 等三级 政 府 的补贴 水 平 。 统 据 计 , 均每 个实 施新 农 村建 设 的市 町村 费 平 用高 达 10 万 E元 ,其 中 4 % 由中央 政 00 l 0 府补 贴 。 由此可 见 , 府对 新 农村 建设 的 资金 政 支 持力 度相 当 可观 。 自 15 年 至 16 年 96 92 的 7 间 , 府对 新 农村 建设 的补 贴总 额 年 政 高 达4 0 E元 , 8亿 l 主要 用于 农 田基 本建 设 、 水 利 、农村 通 电 、发展畜 牧业 、建立 公共 设 施 、 村广 播等 领 域 。 农 为解 决 一部 分农 村 通 电 、 加 电力供 给及 开 发水 力发 电等 增 领域 , 国家补 贴外 , 除 国家 农业 金融 机构 还 采取 了发放 低 息贷 款措 施 。 第 一次 新农 村 建设 于 16 年年 底告 2 9

浅析日本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

浅析日本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

浅析日本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乡村振兴是城乡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要求,是我国“三农”问题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措施。

2004年以来,我国通过一系列项目和政策,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

但与城市发展相比,农村发展仍然缓慢,发展滞后。

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三农”问题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这就需要改进和调整发展方向和政策。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基于新时代特点的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党和国家现阶段深化对我国“三农”问题理论认识的结果。

而与中国一样,日本作为亚洲的农业生产大国,在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种植养殖类别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同时也面临着农业农村衰退的问题。

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日本实施了乡村振兴运动,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解决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研究日本的乡村振兴发展对我国有很大的启示,具体来说,日本的乡村振兴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日本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梳理第一阶段: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起步阶段(1947-1985),这一阶段,日本农村发展表现为战后重建、土地摞荒、村庄数量减少、农业发展停滞。

政府通过建立农业协同组合体系,重点发展生产;控制农地分散、可进入性、弃置性低等现象;明确地方自治的权威性,盘活地方,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

具体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日本相继出台了《农业协同组合法》、《地方自治法》、《土地改良法》、《农地法》等一系列政策法案,这些法案构成了日本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框架,此后各种法案在此基础上细化完善了特定区域、特定要素或特定主体。

但随着城镇的建设,城市对乡村的虹吸作用越来越明显,到20世纪60年代,农村开始出现老龄化、土地樗荒、村庄数量减少、农业发展几乎停滞等问题,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开始制约着日本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日本正式启动乡村振兴运动,先后在农村地区颁发了《山村振兴法》、《农村地区工业导入促进法》等法案,并多次修订《农地法》。

借鉴日本“一村一品”经验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借鉴日本“一村一品”经验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了 商 品 信 息 , 止 市 场 混 乱 : 是 实 防 二 行 以拍 卖 为 主要 形 式 的 交 易 方 式 , 促 进 了 公 平 价 格 的 形 成 ; 是 节 省 了 流 三 通 经 费 。 四是 保 证 了 商 品 的卫 生 、 质
量 和 安 全 责 任 。 这 种 流 通 方 式 , 效 有 保 护 了生 产 者 和 消 费 者双 方 的 利 益
也 占有相 当 的 比重 ,整个 森 林 的覆 盖
略。 做精 做细 农业产 品
口本 国 土 狭小 , 资源 贫乏 , 地 面 耕
积 相 对 较 少 . 其 是 山地 较 多 , 规 模 尤 成
四 、 极 扶 持 各类 农 业 协作 积 组织 。 为农 业发展 保驾 护航
在 日本 , 自下 而 上普 遍 建 决 定 , 政 府 但 在 保 护 农 产 品 价 格 方 面 也 非 常 注 意 , 果 哪 种 产 品 供 大 于 求 或 者 生 如 产 上 有 较 大 幅 度 增 加 . 府 就 会 采 政
取 多 种 办 法 进 行 调 控 ,稳 定 价 格
培训 , 主要 任 务 是学 习 日本 “ 村 一 一 品 ” 动及 新 农 村 建设 经 验 。 运 培训 团
三 全 面 落 实 农 业 保 护 政
持 、 益 维 护 等 。 在 日本 每 个农 户 都 权 现
参加 了一个或多个 农业协作组织 . 为 他 们 的 生 产 、 活 带 来 了极 大 的方 便 。 生
策, 为农 业发 展创 造 良好 环境
五 、 真开展“ 村一品” 认 一 运
业 , 是 日本 在 农 业 发 展 方 面 , 重 保 但 注
济 、 化等 情 况 的介 绍 , 为 系统 地 掌 文 较 握 了“ 村一 品” 动的理念和精神 。 一 运

日本新农村建设成功的经验及案例

日本新农村建设成功的经验及案例

日本新农村建设成功的经验及案例日本新农村建设成功的经验及案例10年前,日本超过1千个地方自治单位,制定与造町(村、里)相关的法令,期望严格的条件保护地方自然环境。

而民间主导的造町活动,也逐一发展出各地方的特色产业或观光资源。

从造町(村、里)出发,到重建家园新生命,日本的经验,或许能带给台湾一些启示。

一.认识环境与创造聚落特色的五大资源(一)人:地方意见领袖,有组织有活力唤起造村运动共识,带领农村建设者,以及著名的历史人物、拥有特殊技艺的人、有特色的带动地方住民活动。

如环境保护、国际交流、节庆祭典等活动。

(二)地:指自然资源,如特殊的温泉、青山、绿水、雪、土壤、植物、梯田、盐田、沙洲、湿地、草原、鸟、鱼、昆虫、野生动物等生态环境。

(三)产:指生产资源,农林渔牧产业、手工艺、饮食、加工品、艺术品‥,以及拓展产业机能之观光、休闲、教育、体验农业、市民农园及农业公园等。

(四)景:指自然或人文景观。

如森林、云海、湖泊、山川、河流、海岸、夕阳、星星、古蹪、地形、峡谷、瀑布、庭园、文化财、建筑等。

(五)文:各种文化设施与活动,如寺庙、古街、矿坑、传统工艺、石板屋、童玩,有特色的美术馆、博物馆、工艺馆、研究机植、传统文化与习俗活动等。

经过了30多年的淬炼,日本人慢慢发展出一套逻辑思考,认为地加的活化,必须从盘点自己的资源做起。

只要针对一、两项资源特色好好运用、发展,就可以让地方免于持续萧条。

(一)倾力捍卫文化遗产,化乡愁为雨露的妻笼宿长野县南木曾町的妻笼驿站,古畤曾经是官道上的驿站之一,车水马龙,繁华一时。

但自从镦路交通发达之后,妻笼就一蹶不振,人口大量外移。

缺乏地方传统产业的妻笼驆站,就像被人遗忘的古董,抖落不去一层一,层的灰垢。

当地妻笼的命运,并没有如此一路黯淡下去。

近两年,每年都有超过60万的观光客涌入妻笼,带来为数可观的观光收入,到底是什么缘故?原因其实很简单,过去30年,妻笼居民致力于维謢旧有驿站景观,成功地把妻笼变成充满历史风情的观光据点。

国外乡村振兴经验及其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启示——以亚洲的韩国、日本为例

国外乡村振兴经验及其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启示——以亚洲的韩国、日本为例

国外乡村振兴经验及其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启示——以亚洲的韩国、日本为例作者:邱春林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邱春林(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0)摘要: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战后韩国、日本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在推动乡村实践中既注重政府引导又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既注重保持传统又突出特色发展,既注重经济发展又保持文化传承,既注重把农民组织起来又倡导依法治村等。

韩国、日本的乡村振兴经验对当前中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启发。

实施乡村振兴既要有实施理念的创新,又要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做到三个统筹,构建乡村振兴投入长效机制,坚持走乡村生态现代化建设之路,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夯实基础。

关键词:国外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新村运动;造村运动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9)01—0081—08乡村振兴战略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进一步实现城乡协调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

当然,实现乡村振兴途径和方式的选择也是一个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觉选择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国家应对一系列内外部环境压力和挑战的结果。

亚洲的韩国、日本在战后面对国内外一系列经济、政治、社会困境,在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

梳理总结韩国、日本的乡村振兴经验和做法,对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无疑具有一定启发,值得我们去认真梳理和借鉴。

一、韩国新村运动对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一)新村运动的启动二战后,韩国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运动并取得显著成绩。

与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相对,韩国农村农业发展显著滞后,导致工农业发展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分化更加明显,给韩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挑战。

面对城乡发展的巨大鸿沟,韩国国家财力有限,无法满足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巨大资金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日本“新农村建设”经验二战结束后,日本许多城市被夷为废墟,物资非常匮乏,农业也遭遇欠收,通货膨胀严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55年日本农林大臣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构想”,并于1956年开始了战后首次“新农村建设”。

此阶段的突出措施,一是确定推行区域,也就是说在政府指定的区域成立农业振兴协议会;二是建立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即农村振兴协议会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农民智慧,并与当地政府及团体进行协商,制定农村振兴规划并付诸实施;三是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国家采取特殊补贴,除当地农民集资及政府农业金融机构贷款外,国家农业金融机构还发放低息贷款。

1962年底第一次“新农村建设”结束,小规模零散土地普遍得到整治;大批农村公共设施得以建立,促进了农民的进一步联合;调动了广大农民建设家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然而日本区域间和行业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特别是在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后,这些差距还在不断拉大。

因此日本政府在1967年3月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出台了谋求经济产业均衡发展、区域均衡发展、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缩小城乡差距、消除环境污染等一整套政策措施,开始了第二次“新农村建设”。

在农业及农村方面强调全力推进综合农业政策:一是政府大量投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经营现代化水平;二是大力推进保护农村自然环境,提出“把农村建成具有魅力的舒畅生活空间”的目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三是制定《农村地区引入工业促进法》,鼓励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解决农民就业。

第二次“新农村建设”是在总结第一次“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并取得显著成果,这主要表现在,大大加快了农业与农村现代化进程;农村生产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快速上升,其中最重要的是,到70年代初,日本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化肥化、水利化和良种化。

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后继乏人现象日益严重,为此日本又开始了第三次“新农村建设”。

这次活动又被称为“造村运动”。

当时的日本,财政力量越来越弱,仅凭财政投资和信贷来改变地区差异也越来越难,而农村自发出现的造村运动恰好可以在不消耗大量能源和财政支持的前提下继续实现乡村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日本政府决定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推进第三次“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以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同时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二是加大建设扶持力度,决定以振兴产业为手段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使逐渐衰败的农村重新振兴起来。

在这次新农村建设中,最具影响的是“一村一品”运动,其特点是每个村庄结合自身优势,开发地方特色产品,形成产业基地,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分析日本三次“新农村建设”,其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农业协同组织,广泛组织分散农户,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提高农业、农村、农民地位;二是建立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即除各级政府直接补贴外,国家及农协系统金融机构提供足够资金;三是制定各种相关法规,即出台30多部有关法律与法令,使“新农村建设”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四是各级政府特别重视农村教育培训,尤其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造就了一大批既有实践能力又能扎根本地区的实用人才;五是尊重农民自主性,调动农民积极性,培养农民自立性,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六是将农村自然环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紧密结合,既保留特色,又具现代风格,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区域特色和乡村特色。

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盲点分析(一)政策保障不足,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农业、农村发展受到制约。

实践证明,少数新农村建设搞得好、步子迈得较快的村,主要是得益于集体产业的良性发展,并以此为基础,从集体资金划拨专款用于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公共事业发展。

相比之下,各级政府对于新农村建设公共事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比例还不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也尚未建立和发挥其作用。

此外,由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行政等部门执行政策不到位等原因,也从根本上导致了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缓慢。

(二)农村土地严重缺失,广大失地农民权益无法得到保证。

一方面许多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把其主要精力投放在非农建设的土地开发上,不重视耕地的保护,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在保护耕地和开发建设两者发生冲突时,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抛到一边,以牺牲耕地为前提,进行土地违法活动,换取当前或眼前利益。

另一方面国家征用土地用于各项建设,使得农村耕地不断减少,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惯性的影响,国家征用农民土地的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费用不到位,截留挪用农民征地补偿费等问题在全国时有发生,国家征地的土地收益中农民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

因此从制度和法律上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建立失地农民生产生活保障制度已是刻不容缓。

(三)农村文化建设不到位,农民文化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但由于我国过去十分强调农村经济建设,忽视农村文化建设,结果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一方面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文化形式单一,以致打牌赌博、封建迷信、各种宗族、宗教势力乘虚而入,不仅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

(四)忽视了价格杠杆作用,新农村建设中“价格”问题突出。

如农村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产品销售价格不稳或相对下降,农民因药价过高看不起病,农村市场价格秩序混乱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及对国家惠农政策理解上的误差。

此外由于农村消费环境较差,农民消费期望值不高,这些也影响着农村市场的正常发育和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

因此要积极加强探讨价格主管部门如何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和价格杠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利作用,引导农村微观经济主体良性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互动的价格环境。

三、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加强完善机制建设,立法提供制度保障首先,应从机制构建方面入手,政府要着重解决城乡资源和要素分配不均、农村社会经济管理方式滞后等突出问题。

如一方面要加快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建立起城乡资源和要素合理配置、产品有序流动的市场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起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的政府管理长效机制,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政府支持农业的制度安排、组织管理和政策体系等。

其次,要从系统建设方面入手,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所以必须具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以使农民受益。

因此政府应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加大执行力度,在制度层面上切实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有序进行。

最后,要从资金统筹方面入手,政府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各项补贴措施必须落实到位。

当前中央虽然提出城乡统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支农资金相比往年来说,也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我们必须看到,“大幅度增长的支农资金”相对于“三农”领域资金需求而言,还是存在很大缺口的。

所以应尽快建立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刚性”的长效投入机制,并完善各项补贴措施。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保证广大失地农民的各项权益。

为此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其一要强化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严格控制、规范政府征地行为,明确界定各类建设用地(包括征地)的用途、性质、目的、范围等,防止政府征地的随意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预防农用土地的非农用化现象,合理引导、节约用地,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及技术等手段,系统对农村农田、水、路、林等(包括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村土地复垦复耕)土地的综合整治,从而调整土地权属,改善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相对存量,努力做到土地使用的“合法化”、“科学化”,“合理化”。

其二是规范农村土地市场,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

政府在征地过程中,一方面不仅要保证土地权益人的充分知情权,而且征地补偿必须以农村土地的市场价格为依据,实行公平、公正、合理补偿,不损害农民利益,另一方面要确保及时、足额补偿到位,保障农民权益。

其三要尽快建立和实施“土地置换社保”政策,用土地转用收益的一定比例建立专门账户,定向用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根据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客观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其一是重视农民主体性,从思想上打破、消除对于农民的偏见。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思想意识、生活方式或生活模式、生活空间等都发生变化,如有的农民研究汉字、自造飞机、自拍电视剧,甚至发表科技论文等,这是本该鼓励、赞扬的新鲜事物,但却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务正业”。

这显然是没有尊重农民的想法和选择,忽视了农民的文化兴趣和文化需求,因此要打破、消除这种观念,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其二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要以科技、卫生、文艺、生活小窍门等知识竞赛形式引导教育农民,并通过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家”活动和“文明家庭”、“文明村镇”评建活动,帮助农民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其三是对农村优秀文化、乡村民间艺人和农民文化团体等进行登记、认证,加强培植与促进繁荣发展。

如国家可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或办法,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优秀文化的保护工作,鼓励农民从事农村文化的创作、表演、宣传和弘扬,资助年轻农民学习、传承乡村优秀文化。

其四是改革、完善农村文化工作体制与机制,实现农村文化“公共物品”的市场化运作。

政府可采取“民办公助”等方式,发展农村文化中心户和各种民间文化团体,使农民得到“价廉物美”、彰显“人性化”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

如湖北咸安向阳湖镇政府资助农民兴办私人乐队,取得良好效果。

乐队不仅在当地声誉大振,而且周边县市农民婚丧嫁娶也邀请其参加。

这种方式不仅保护了优秀民间文化,而且丰富了农村、农民文化生活,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完善增强价格管理,解决存在“价格”问题一是不断提高价格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保证农村物资的价格稳定,密切关注农村市场的价格动向及波动趋势,提高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能力与水平,把行政手段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价格监测预警机制,降低农民价格风险。

其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逐步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体系。

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影响与作用,运用价格政策支持农村教育、卫生、医疗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