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17.5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 17.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17.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归纳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第二 必须足够便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第三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第四 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最后强调:实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三、节约能源。(学生谈谈节能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21世纪能源问题的严重性,了解现在能源的使用情况。
加强对能源消耗对环境影响的认识。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使学生对新能源有所认识。学会确定理想能源




课外作业
1、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就燃烧化石燃料和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的关系,写一篇600字以内的小论文.
2、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施。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图17.5-2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21世纪能源趋势,知道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知道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的条件
2.人类目前的主要能源能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针对以上情况,人类应怎么办?
学生讨论、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完成课本图17.5-2表中的空格,谈谈自己的见解
学生阅读课本165页并思考问题未来的理想能源是什么?满足哪些条件?分组讨论后找代表表达出来。
课 题

初中物理人教版能源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能源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能源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针对初中物理人教版中关于能源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和探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能源的概念、种类、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物理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基础的能量概念,但对于能源的分类、利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尚不完善。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这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能源知识。

同时,考虑到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教学中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能源的定义,掌握能源的分类及各类能源的特点;(2)了解能源的利用方式,包括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优缺点;(3)掌握能源转换和能源效率的基本概念,学会分析能源利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4)了解能源对环境的影响,掌握节能减排的基本措施;(5)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能源数据的能力,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2)运用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能源转换和节能减排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检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激发他们对能源科学研究的兴趣;(2)通过学习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节能减排的好习惯;(3)让学生认识到能源资源有限,培养他们珍惜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责任感;(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5)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能源政策,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时代责任感。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四、能源革命教案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四、能源革命教案

《物理教案-能源革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物理教案-能源革命。

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欲望.(二)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教师:上几节课我们已经接触了能源这个大家族,并且了解的太阳能与核能的有关知识。

现在我问同学:是不是人类一开始就能像现在一样能够这样充分利用太阳能与核能等自然能源呢?学生:不是教师:对,人类利用能源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通常要做转化才能被我们所用。

因此人类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能源必须要不断进行能量转化技术改革,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能源革命。

2、进行新课一、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人类历史上在能量转化方面有几次大的技术革命,这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

现在同学们翻到课本138面,你们阅读一下有关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部分内容,让我们沿着能源革命的轨迹来看一看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学生阅读,老师板书〈能源革命、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看完书,老师讲解<1>要学生同桌间讨论交流,做图16.4-1,并将各图按能量转移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

教师:这图表示的是远古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方式,这种方式今天仍然在广泛使用。

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兔子吃草吸收草的能量,人或其他动物吃兔子吸收兔子的能量,猎人通过吸收食物的能量才能进行各种运动。

<2>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一次能源革命.老师加些有关人工取火的故事<3>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利用能量的新里程碑.人类从此逐步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它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老师讲些这时期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的各种新型热机和有关事例,并讲解学生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使用电能?<4>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老师讲些现在我们利用核能发电的先进技术与优势.二、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教师:我们已经知道能量是守恒的,为什么我们还常说要节约能源呢?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141面做好这里的想想做做,将图16.4-7排好序,同桌间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2课时开发能源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2课时开发能源教案

第2课时开发新能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太阳内部发生核聚变形成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的资源宝库.2.了解利用太阳能的方式.3.常识性了解核能及核能的获取方式.4.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及核能的利用.5.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能正确说出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应用6.常识性了解地热能、潮汐能、风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上设计太阳能凉帽装置,课下制作改进的过程,培养学生思考动手的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通过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2.通过让学生搜集与核能有关的资料,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说说怎样利用核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精神.【教学重点】太阳能的利用方式.核能的利用.【教学难点】太阳的内部结构,太阳能的优缺点.核能产生的两种方式:裂变和聚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白色、黑色)、凹面镜、三角支架、玻璃杯(带盖子)、水、温度计、太阳能凉帽(或太阳能电动玩具车)、火柴.【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加之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家电下乡的实施,使太阳能热水器进入了我国广大居民家庭,它具有方便、节能、高效的特点,深得人们的青睐.同学们,你们知道它的原理吗?它是怎么样工作的?要明白这些道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发新能源.【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200-203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以及太阳能、核能的相关应用用双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学科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课堂导学】知识点1 太阳能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点拨.师:1.太阳能有哪些优点?举例说明.生:1.清洁,取之不尽,是可再生能源.师:2.目前,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哪些方式?举例说明.生:2.光能转化为电能,如太阳能电池,光能转化为热能,如太阳能热水器.[要点归纳](1)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能等都是来源于太阳能.(2)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思维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知识点2 核能二、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点拨师:1开发和利用核能有哪两种方式?生:1.核裂变、核聚变.师:2.什么是核裂变?什么是核聚变?原子弹和氢弹分别是利用什么原理制成的?生:2.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反应是核裂变,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反应是核聚变,原子弹是核裂变原理,氢弹是核聚变原理.师:3.核电站是利用什么原理发电的?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生:3.是利用核裂变原理发电的,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重难点点拨]1.核能的获得途径:核裂变和核聚变.2.核电站:原理是核裂变,消耗材料少、运输成本低、释放能量大,但需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3.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思维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知识点3 其他新能源三、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点评.师:1.什么是地热能?开发和利用情况如何?生:1地球内部蕴藏着大量的热,称为地热能,利用地热发电,如地热发电厂.师:2.什么是潮汐能、风能?开发和利用前景怎样?生:2涨潮和落潮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称为潮汐能,风具有很大的能量称为风能,潮汐发电和风能发电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能源.思维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学到了什么1.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1)用太阳能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转化为水的内能 (光热转换);(2)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光电转换).2.间接利用太阳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质能储存在植物体内(光化转换).3.太阳能的优点:(1)太阳能巨大,仅一小时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就比目前全世界一年能源生产的总量还多;(2)供应时间长,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3)分布广阔,获取方便;(4)安全清洁、无污染.4.原子的结构:5.核裂变: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6.链式反应加以控制,得到利用——核电站、核潜艇等;不加以控制——原子弹.7.核聚变: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反应.氢弹是利用核聚变原理制造的.8.地热能、潮汐能、风能都可以用来发电.【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初中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17.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_最新修正版

初中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17.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_最新修正版
合作探究
1、21世纪的能源趋势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能耗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学们看下图16.5-1,了解一下一
学生提问:为什么工业化成功狮子却死了?
学生们分组讨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远古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能利用无私的太阳所赐予的天然能源--太阳能: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读图P164 17。——1讨论:1。能源消耗的趋势是什么?
故事引入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出新课。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看法的多样性
在回忆旧知的基础上引入新知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使学生学会分析图像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多世纪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根据上一节课学过的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我们知道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并不是取之求尽、用之求竭。化石能源、核能等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了5 000亿桶(约合800亿吨)石油,剩下的石油按现有生产水平计算,还可保证开采44年。天然气也只能持续开采56年,一些国家的煤炭资源已采掘殆尽。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要节约能源。因此同学们以后不仅自己节约能源,看到浪费能源的行为也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制止。
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第二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第三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第四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4、实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1课时燃料和热量第2课时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既有放热反应,也有吸热反应;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2.知道化石能源的用途;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了解通过石油的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等产品;认识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3.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以及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甲烷的燃烧及产物的检验;石油分馏的产物及用途;煤和汽车用燃料的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Flash视频:烧得很旺的炭火和一支示数为20 ℃的温度计。

然后向炭火上加上一铲新煤,红红炭火变暗,温度计示数随之下降到16 ℃。

过了一段时间,炭火又变得红热,温度计示数又上升至20 ℃。

生活中的这个常见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我们都知道燃料燃烧时产生了热量,是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获得能量的呢?演示实验7-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匙干燥的生石灰(或几小块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为CaO),再加入2 mL水,观察现象,并用手轻轻触碰试管外壁。

实验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这种化学反应放热现象在许多化学反应中都会发生,大家请思考:(1)化学反应都是放出能量的吗?请举出生活中你见过的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的例子。

(2)我们一开始播放的Flash视频中的现象如何解释?凡是反应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就是吸热反应吗?演示硫粉在空气中和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播放煤块和煤粉在空气中燃烧的视频,让学生比较反应现象的不同,并思考原因。

事实与研究证明,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能源》教学设计1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能源》教学设计1
聆听。
学生思考,并举例。
聆听讲解。
思考并回答。
观看展示。
思考并回答。
聆听。
聆听。
思考并举例回答。
讨论并发言。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概括整理的能力。
开拓学生视野。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思考。
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讲解:本节课主要内容:
1.能源的概念。
2.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展示图片:钻木取火。
讲解:柴薪主要通过砍伐森林获得,现在,大面积砍伐森林会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同时,由于燃烧柴薪获取能量的效率较低,人类需要开发其他的能源。
【投影展示】
展示图片:砍伐森林。
讲解:蒸汽机的发明令人类成功地将燃烧获取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了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新时代,人类的主要能源也从柴薪转化为热值更高的煤。
思考问题。
聆听。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知、思考,产生学习兴趣。
解决前面留下的疑惑,联系旧知识,拓展学生的认识。




【投影展示】
一、能源的概念
讲解:能够提供热、光、机械能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来源就叫能源。
金属的冶炼、机器的运转、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需要能量,生活中烧饭、取暖、照明等也需要能量。
化石能源是现代人类文明所需的主要能源。由于其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不久的将来会消耗殆尽,而且,在开采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所以开发新能源、更好地利用已知能源是全球范围的重要课题。
【投影展示】
展示图片:被石油污染的海水。
讲解: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核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时代。

(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

(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

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四章各节教学建议(人教版教材)本章安排6课时,每节安排1课时。

●一、能源本节教学,应抓住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三个概念和常规能源不能满足当今人类社会进步的需求,这一问题展开。

教学方式方法可采用阅读、讨论并配合讲授进行。

课堂教学结构参见下面的方框图。

●二、原子核的组成1.放射性现象首先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的组成的过程中,曾经通过实验研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究竟是什么?接着介绍课本图14-4的装置以及实验中所看到的现象,进而介绍课本上所讲述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性质。

简单介绍由于γ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很强,因此在工农业生产以及医疗方面都有一些应用。

让学生知道过量的射线照射对人体有伤害,在利用放射线时应注意射线的防护,以及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2.原子核的组成这里用讲授的方法,在分析课本图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放射现象告诉我们,小小的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因为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只可能是从原子核里放出来的。

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主要使学生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质子带正电荷,电量跟电子电荷相等,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1836倍。

中子不带电,质量跟质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接着按照课本图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结构比较简单的氢、氦、锂、铍的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使学生对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

三、核能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

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所以,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引深,不拔高,尽可能地采取恰当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例如,教材中对裂变作了一个比喻,好比用火柴点燃木材,木材燃烧放出能量。

这一比喻,不仅使学生对裂变形成初步认识,而且对认识链式反应也有帮助。

聚变学生更难认识。

这里建议用浓硫酸与水结合释放热量的例子来比喻,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九年级物理全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案新人教版

安徽省阜阳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射线的应用,强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2.常识性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3.进行物理学研究方式的启蒙教育。

(二)教具录像机,监视器,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录像剪辑。

(假设没有上述器材可用原子弹、氢弹爆炸的挂图代替)(三)教学进程1.引入新课教师:为了打破核垄断,抗击核敲诈,我国科技工作者自食其力、发奋图强,从1961年起自己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在党中央的亲切关切下,全国一盘棋,用了短短4年时刻就完成了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实况。

教师:这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实况,其威力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

紧接着于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做完的工作。

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实况。

这是我国试爆第一颗氢弹的情形,与原子弹相较,氢弹所用的燃料更少,而威力那么比原子弹大很多。

(假设没有录像设备,就出示挂图,指着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问学生:你们明白这是什么吗?然后教师再介绍上述情形)原子弹和氢弹什么缘故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因为它们都利用了核能。

咱们明白化学能是在原子发生转变时放出的能量,而核能是在原子核发生转变时放出的能量。

为了了解核能,先要明白原子核的组成情形。

2.进行新课板书课题:〈第二节原子核的组成〉(1)电子的发觉和放射性现象的发觉教师:咱们已经学过,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已是很小很小的微粒了,其直径只有10-10米,因此在十九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中性粒子。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觉了电子,而电子比原子小得多,因这人们才熟悉到原子内部还有结构。

板书:〈电子的发觉把人们带入了原子内部的世界〉在同一时期人们还发觉了天然放射现象,对放射性现象的进一步研究,人们熟悉到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由比它更小的粒子组成。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案 教学设计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了解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优点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在我们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工作时间较长的机械的外壳会很烫手;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为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汽车行驶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吸收多余的热。

这些消散掉的内能能否在次被收集起来提供机械做功,继续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一下能源利用中的物理知识。

探究点一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活动1: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真情为,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

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

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

再如,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交冷。

可见,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睡,不可逆的,消散掉的内能不能被收集起来再利用。

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一下,看看哪些能量可以被利用,哪些不能?归纳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可以被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也能被利用。

机械摩擦产生的内能不能被利用,空气摩擦产生的内能也不能被利用。

探究点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活动1: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2: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P179“想想议议”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1课时能源与社会环境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1课时能源与社会环境教案

第1课时能源与社会、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并能进行区分.2.了解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搜集与能源有关的资料,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2.通过能源与环境的学习,让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获得民族自豪感.2.通过能源与社会、能源与环境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有自觉参与到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去的责任意识.【教学重点】能源的分类,温室效应,生态文明建设.【教学难点】区别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蜡烛、小灯泡、火柴、太阳帽、手电筒、手摇电动机.【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由灯发光、汽车奔驰、太阳帽中的电动机运转都要消耗能源,要了解能源与社会、能源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98-200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及能源与社会、能源与环境的相关知识用双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学科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课堂导学】知识点1 能源与社会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师:1.什么是可再生能源?举例说明.生:1.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动植物等.师:2.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请举例说明.生:2.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矿这类化石或矿物能源.师:3.请简述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进程.生:3.早期人类利用木材、水力、风力、畜力等自然能源,20多年前,煤的大量开采,发明了用煤作燃料的蒸汽机,随后,石油、天然气成为广泛使用的能源.师:4.请简述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给我们的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哪些破坏?人类如何才能解决好利用能源与保护环境这一问题?生:4.如空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农作物等,少使用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要点归纳](1)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是能源.(2)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知识点2 能源与环境二、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评价.师:1.结合你家里利用能源的状况,谈一谈可能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哪些污染?如何做才能减小污染?生:1.使用的有煤、液化石油气、电等,用煤会产生固体废物、废气等,污染环境和空气,应少使用煤,尽量使用天然气和电.师:2.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有哪些?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和缓解温室效应,我们应当怎样做?生:2.工厂和火力发电厂用煤作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汽车尾气中有大量二氧化碳,这些会导致温室效应,植树造林、减少碳排放可缓解温室效应.师:3.目前,国家正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如燃气汽车、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你谈一谈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生:3.这样可以减少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减轻大气污染.[要点归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带来文明和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温室效应、酸雨、生态失衡等.因此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关注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思维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课堂小结]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1.可再生能源: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及动植物等.2.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矿等化石或矿物能源.3.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能源在利用时,能够被有效利用的只占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被利用而消耗散失掉了.4.能源与环境: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带来文明和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温室效应、酸雨、生态失衡等.因此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关注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能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能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能源教学进程【新课引入】【新课推进】一、人类应用动力的历程1.动力的概念过渡设问:人类社会的开展与提高离不开动力,什么是动力呢?多媒体展现图片:各种动力。

归结:像煤、自然气、汽油、风、电、太阳光等可以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我们把它们都叫教材解读本节课从三峡水电站提供能量及金属的冶炼、机器的运转、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都需求能量入手剖析人类应用能量的历程,使先生看法历史上停止的三次动力革命,让先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提高历程,并经过实例引导先生看法动力的分类,同时使先生看法动力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充沛表达了〝物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理念。

最后引见了动力的现状,教育先生珍惜地球上的有限资源。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经过实例了解自然界中有哪些不同方式的能量。

2.知识性了解动力的概念和分类。

3.初步了解人类应用动力的开展足迹,了解人类动力消耗的增长状况。

进程与方法经过搜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别动力与人类生活和动力趋向的一些说法能否正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动力效果到动力迷信引发先生的学习兴味和学习愿望。

2.看法迷信对人类社会开展的负面影响,提高节能看法和环保看法,并在团体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继续开展有所贡献。

重难点处理重点:知识性了解什么是动力。

先生曾经看法了各种方式的能量,建议经过多个生活、消费中的实例,让先生讨论、回忆所学过的各种方式的能量,从而引出动力概念。

难点:动力的分类。

在对动力概念了解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和消费中动力的运用状况,引导先生对动力停止分类。

做动力。

2.人类应用动力的历程过渡设问:人类社会开展与提高的进程,实践也是人类应用动力的开展历程,我们来回忆一下。

结合多媒体图片停止解说:(1)钻木取火这项技术的出现,使人类完成了从应用自然火到应用人工火的转变,开启了人类以柴薪为主要动力的时代。

如今,柴薪仍是某些开展中国度的重要生活动力。

(2)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应用能量的新里程碑,令人类成功地将熄灭获取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完成了以机械动力大规模替代人力和畜力的新时代,人类的主要动力从柴薪转向热值更高的煤。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能源》名师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能源》名师教案1
更好利用已知能源,开发新能源。
展示四:新能源时代
介绍新能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板路灯风能:电水能:电地热能:供暖
核能:电,核动力,杀菌消毒等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核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归纳
交流、回答
回归生活看教材分析思来自、交流二次能源:电能。
小结: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是根据能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划分的,二次能源一般是通过一次能源转化得来的。
我们接触的较多的二次能源是电能,电能便于传输和转化,在实际中应用广泛。你能说出电能产生和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吗?
展示三:电能时代
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所涉及的能量转化有哪些?
为什么选用电能作为我们日常生活最广泛使用的能源?电能的优点:便于输送和转化
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话题。“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由于受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对新能源的接触比较少,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充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己阅读、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进而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未来
教学
目标
1.水电站的工作原理
2.电能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人类是从开始就懂得利用电能吗?
思考
通过三峡大坝使学生了解我们现在能源的发展,从而引出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三、探究新知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结合课前大家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从人类能源利用发展的四个历程进行介绍。
展示一:柴薪时代
自从人类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之后,人类就开始了开发利用能源的进程。
21世纪能源趋势
阅读课本中“21世纪的能源趋势”,了解当今世界范围能源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了解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耗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一节原子核的组成(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射线的应用,强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2.常识性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3.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二)教具录像机,监视器,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录像剪辑。

(若没有上述器材可用原子弹、氢弹爆炸的挂图代替)(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为了打破核垄断,抵制核讹诈,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从1961年起自己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全国一盘棋,用了短短4年时间就完成了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实况。

教师:这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实况,其威力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

紧接着于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做完的工作。

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实况。

这是我国试爆第一颗氢弹的情况,与原子弹相比,氢弹所用的燃料更少,而威力则比原子弹大很多。

(若没有录像设备,就出示挂图,指着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然后教师再介绍上述情况)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因为它们都利用了核能。

我们知道化学能是在原子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而核能是在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

为了了解核能,先要知道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2.进行新课板书课题:〈第二节原子核的组成〉(1)电子的发现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已经是很小很小的微粒了,其直径只有10-10米,所以在十九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中性粒子。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而电子比原子小得多,因而人们才认识到原子内部还有结构。

板书:〈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内部的世界〉在同一时期人们还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对放射性现象的进一步研究,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由比它更小的粒子组成。

可见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没有止尽的。

我们先来学习放射性现象。

板书:〈放射性现象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核内部的世界〉(2)放射性现象①什么是放射性现象?教师边写边说:像铀(U)、钋(Po)、镭(Rα)等元素能自发地放出一些人眼看不见的、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射线,这种现象叫放射性现象。

这些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②射线究竟是什么?教师:在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是什么东西呢?它们除了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性质以外,还有些什么性质?比如:这些射线带不带电呢?为了了解它们的性质,还得通过实验。

教师:我们做什么样的实验,才能判断它们带不带电呢?(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若是带电的,射线在磁场中将像通电导体那样发生偏转,由偏转的方向和磁体的N、S极位置还可判断射线带的是什么电。

)教师:我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去探索还不知道的现象和规律,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实验。

把放射性元素装在一个壁很厚的铅盒里(射线穿不透),在盒壁上有一个小孔,放射线可由此孔射出,然后把它们放到两个很强的磁极之间,再用照相底片把射线的轨道记录下来。

从照相底片上看到,放射线分成了三束,其中两束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射线带异种电荷;中间一束偏转,说明它不带电,是中性的。

这三种射线有哪些性质呢?它们的实质是什么呢?板书:〈射线由两种带异种电荷的粒子和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组成〉(3)三种射线①α射线根据射线的偏转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关系可以确定,偏转较小的一束由带正电荷的粒子组成,我们把它叫做α射线,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每个α粒子带的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2倍,α粒子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

进一步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板书:〈α射线的实质就是高速运动的氦核流〉由于α粒子的质量较大,所以α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小,我们用一张厚纸就能把它挡住。

②β射线与α射线偏转方向相反的那束射线带负电荷,我们把它叫做β射线。

研究发现β射线由带负电的粒子(β粒子)组成。

进一步研究表明β粒子就是电子。

板书:〈β射线的实质就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实验还表明,β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还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

③γ射线中间不发生偏转的那束射线叫做γ射线,研究表明,γ射线的实质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它不带电,是中性的。

板书:〈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γ射线的穿透本领极强,一般薄金属板都挡不住它,它能穿透水泥墙和几厘米厚的铅板。

(4)γ射线的应用和防护由于γ射线穿透性极强,照到动、植物上还能对细胞发生生物化学作用,因此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都有重要应用。

在工业上可用它作金属探伤,或检查金属板的厚度。

例如,飞机、火车、轮船上的主轴是用钢材锻压而成的,里面有没有砂眼或裂缝呢?以前是用破坏法抽样检查的,可靠性差,又浪费材料,现改用γ射线来探查,准确度高,又不损耗材料;在农业上用γ射线来适当照射种子,能使农作物增产,还能增强某些作物的抗病能力,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在医学上还可用γ射线作"放疗",医治恶性肿瘤。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γ射线能杀死癌细胞,也能杀死正常细胞,或使正常细胞癌变,因此在使用放射性元素时,要注意射线的防护,要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以免对水源、空气和工作场所造成污染。

(5)原子核的组成深入研究表明,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三种射线都是从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释放出来的,这表明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

原子核内究竟还有什么结构?原子核又是由什么粒子组成的呢?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直到目前原子核内部的细微组成情况仍是科学研究的尖端项目之一。

现在我们只是粗浅地、简单地介绍原子核内部的基本组成情况。

①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919年做核反应时发现了质子,经过研究证明,质子带正电荷,其电量和一个电子的电量相同,它的质量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

进一步研究表明,质子的性质和氢原子核的性质完全相同,所以质子就是氢原子核。

②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又发现了中子,通过研究证明中子的质量和质子的质量基本相同,但是不带电,是中性粒子。

在对各种原子核进行的实验中,发现质子和电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两种基本粒子。

板书:〈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氢原子核(H)最简单,它就是一个质子,核外有一个电子绕着它转;氦原子核(He)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核外有2个电子绕着它转;锂原子核(Li)是由3个质子和4个中子组成的,核外有3个电子分两层绕着它转;铍原子核(Be)由4个质子和5个中子组成,核外有4个电子分两层绕着它转……同学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板书:〈各种原子核内质子的个数(核的电荷数)和核外电子的个数都相同,它也等于该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总数叫做核的质量数,它等于该元素原子量的整数部分。

〉③在某种核反应中,一个中子变成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

这就是原子核内没有电子,又会放出电子,产生β射线的原因。

3.小结(略)4.布置作业阅读课本,了解放射性现象和原子核组成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核能(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具铀核裂变、链式反应以及原子弹、氢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挂图,我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录像资料及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

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2.进行新课板书:〈第三节核能〉(1)什么叫核能?板书:〈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2)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教师:经过科学家们的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释放核能可以有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两条途径。

①重核的裂变教师结合课本图14-6或挂图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物体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核能转化成周围物体的内能。

实验表明,裂变时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千克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核能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是同样质量煤燃料时放出能量的2.5×106倍。

从图中看到,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维持铀核的不断裂变呢?科学家们从实验中发现,(指着链式反应的挂图讲解)铀-235核在受到中子的轰击后,裂变成2个差不多大小的新粒子的同时,还释放出2~3个新中子,这2~3个中子又去轰击其它铀235核,引起2~3个新铀核裂变,又各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去轰击更多的轴核发生裂变……随着一个轴核裂变的发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铀核发生裂变。

这样,裂变就不断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指着原子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挂图)这就是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核能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外扩散时所升起的蘑菇状烟云,其上升的高度可达几百米,其破坏力和杀伤力都是十分巨大的。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裂变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能够代替化石燃料,进行和平利用。

能够缓慢地、平稳地释放裂变产生的核裂变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

人们已经成功地生产出各种规格的核反应维,它是核潜艇、核动力破冰船、核电站等设施的核心部件。

②轻核的聚变教师结合课本图14-9讲解(教师可边讲边在黑板上画此图):科学家们在对核反应的研究中还发现,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聚变。

由于聚变必须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所以也叫热核反应。

例如把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就会释放出核能。

氢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要大得多,(指着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挂图说)这是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比原子弹的威力要大几十倍。

我们最熟悉的太阳内部就在不断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核聚变反应,由此释放出的巨大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地球上的人类自古以来,每天都享用着这种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