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17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
福建省高三上册历史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福建省高三上册历史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17·双流模拟) 湖湘学统的代表人物王船山说:“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
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统绝,儒者犹保其道以孤行而无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
”在这里,王船山()A . 强调儒学与传统政治之间的共生关系B . 主张儒道互补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C . 重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可撼动D . 借助传统宣扬托古改制的思想主张2. (2分)(2017·武汉模拟) 1938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在其政治主张中指出:“在抗日期中,人民绝对地承认政府的权力应当强化,但同样地否认应该有官僚群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权力;……人民认定抗日救国是人民的义务,但同时认定过问政治是人民的权力。
”这反映了()A . 国民政府开放党禁B . 民众民主意识开始觉醒C . 官僚资本受到抑制D . 救亡与民主化相互促进3. (2分)(2017·开封模拟) “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
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
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材料说明罗马法()A . 强调维护自由平等B .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C . 利于维系社会稳定D . 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4. (2分) (2017高二下·莆田期末)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 . 记载的真实性B .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 . 修撰的政治性D .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5. (2分) (2019高二下·崇阳月考) 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福建月考试卷高一历史
福建月考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请根据下列选项,选择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哪一个?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2. 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时期的文化成就?A. 诗歌的繁荣B. 佛教的传入C. 造纸术的发明D. 科举制度的完善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 印度洋沿岸B. 非洲东海岸C. 欧洲D. 美洲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西藏地区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A. 册封达赖喇嘛B. 建立驻藏大臣C. 实行改土归流D. 建立藩属关系5. 以下哪一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北京条约》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 国内军阀割据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主要采取的战术是:A. 游击战B. 阵地战C. 城市战D. 海上战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A. 1949年B. 1950年C. 1951年D. 1952年9. 以下哪一项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0.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哪一项是“四人帮”的主要罪行?A. 破坏经济建设B. 迫害知识分子C. 制造政治冤案D. 破坏文化教育11.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的农村改革主要是指:A. 土地私有化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农业集体化D. 农业机械化12. 1982年,中国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被称为:A. 一胎化政策B. 二胎化政策C. 独生子女政策D. 多子女政策13. 以下哪一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印刷术1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15. 以下哪一位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A. 郑和B. 郑成功C. 郑经D. 郑板桥16. 清朝末期,中国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是:A. 蒙古入侵B. 欧洲列强侵略C. 日本侵略D. 国内农民起义17.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成立,其首任临时大总统是:A. 孙中山B. 袁世凯C. 黄兴D. 宋教仁18.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国共两党的矛盾B. 民族矛盾C. 阶级矛盾D. 经济矛盾19.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的“三反五反”运动主要针对的是:A.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 反封建、反迷信、反落后C. 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D. 反腐败、反分裂、反恐怖主义20.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A. 经济体制改革B. 政治体制改革C. 文化体制改革D. 社会体制改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三历史(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代的甲骨文中有记载丰年的"求年,受年,受黍";有占卜晴雨的”两足年,雨不足辰”;有举行宗教仪式的”登雨,登麦"。
这反映了商代()A.为政者对农业的关注B.封建迷信色彩浓厚C.井田制下奴隶的艰辛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2. 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
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手工业的区域分工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最大3.《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有六处在今天河南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
如今发现汉代冶铁遗址共30多处,近半在河南。
这反映出汉代( )A.河南手工业最发达B.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C.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D.冶铁技术相当成熟4. 分析下面表格关于1840年前与1865年、1894年中国生丝销量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A.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D.中国生丝业发展仍然非常缓慢5。
被誉为“近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C.经济危机发生,进入“滞涨”状态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6.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7.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2017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六校联考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1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世袭制C.察举制D.宗法制2、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
‛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3、‚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③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4、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近(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2017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 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下列说法解释正确是()A说明西周时期分封主要对象是圣王的后代B这些诸侯国都处在防范少数民族入侵的战略要地C这类封国一般比较小,在西周的政治生活中作用不大D古代帝王的后代与王室关系密切,在礼乐制度方面享有特权3.安德森认为“很吊诡的是,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竟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
”在中国古代史上,最能解释安德森这一疑问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4.安徽潜山斥资600万建晥公像,将皖公作为安徽的开山鼻祖,据记载:“大夫皖伯,周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对其解释正确的是()A,安徽建省始于周朝的皖国B,潜山是古代徽文化的中心C,在宗法制度下皖公属于小宗D,安徽境内在周朝曾出现过皖国5.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
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6.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传统的影响B.封建政府的提倡C.小农经济的稳定D.儒家思想的流传7.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期中)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史书中关于汉武帝与其丞相田蚡有这样一段记载:丞相入朝奏事,推荐了一些人担任官员。
皇上说:“你任免官吏任免完了吗?我也想任免一些官吏。
”这则记载反映出A.从无为到有为转变很有必要B.中外朝制度削弱了君主专制C.地方王国问题仍然威胁皇权D.官吏任免权全操于丞相之手25.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
”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B.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D.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26.明清时期曾出现过江西人口大量移入两湖地区的“江西填湖广”移民浪潮。
有“居楚之家,多豫章(指江西)籍”之说。
下列关于这次移民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源于经济发达地区对后进地区的引力B.明清时期两湖地区商业盛行商帮外出C.推动“湖广熟,天下足”局面的形成D.古代人口迁移完全源自政治因素推动27.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
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
”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
材料反映清朝A.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B.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28.有人谈及洋务运动时说:“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
福建省莆田市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记载“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3.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4.《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
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
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A.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B.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C.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D.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5.“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6.根据所学知识及右侧示意图,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 )A.西欧封建制度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相同B.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C.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D.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7.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一般都以“臣等昧死”“臣诚愚鄙”等开头。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四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普通用卷-学习文档
2019-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四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副标题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A. 铁犁牛耕的使用B. 曲辕犁的推广C. 经济重心的南移D. 高转筒车的出现2.《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句话说明①唐朝时期市有时间限制②唐朝时期市坊分立③唐朝时期政府对市严格管制④唐朝时期商业繁荣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
“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包括()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②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③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④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提出。
促使社会上出现这一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 对外贸易相当发达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5.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6.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下列不符合其生产特征的是()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 产品质量较高,技术精湛,但传承封闭,往往失传,难以推广C.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 产品大多非常精美,畅销海内外,极受青睐第 1 页7.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8.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福建省莆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三历史(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杨贵妃之死,有不同记载。
《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组死于佛室;《文明译从》中则说,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
这反映出()A. 历史现象具有很大的复杂性B. 历史现象均通过历史叙述呈现C. 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D. 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2.宋元时期,福建的青白瓷和青瓷一般较厚重,硬度大.据说是”陶工们必须把这类易碎的商品作的厚一些”,在产品中,也多具有实用价值,很少是精美的艺术品.上述特色的形成,原因在于()A.工匠创作激情消退 B.当地制瓷技术局限C.市场长途贩运需要 D.政府抑商政策影响3.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4.羊是人类最早驯养成功的家畜之一。
在距今约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中就已经出现陶型羊的形象。
商代用羊的肩胛骨占以问凶吉,甲骨文中就有羊的象形文字。
有人统计古代典籍《诗经》中讲到羊的诗篇有13篇之多。
可以说()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羊的国家 B.先秦时期羊是古代先民尊崇的吉祥动物C.羊的温顺、亲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 D.“羊文化”与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5.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变化 B.时局和战的变迁 C.基本国策的改变D.经济重心的迁移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
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
福建莆田哲理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6-2017年莆田哲理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40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
这表明(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3.据报道,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创下历年新高,达到破纪录的150多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D.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4.《资治通鉴》载,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诤,此所以二世而亡也。
”唐太宗吸取此教训,主要的做法是( ) A.发挥三省监督牵制作用B.完善朝议谏诤制度C.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D.开科取士广纳人才5.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
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
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
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 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B.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C.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6.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
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
这些卜辞说明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B.占卜活动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D.重农抑商政策从商朝开始推行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A.西周 B.夏朝 C.商朝 D.原始社会3、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是A.曲辕犁的发明B.牛耕的出现C.铁农具的使用D.筒车的发明使用4、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井渠5、“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C.小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6、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7、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
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8、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华安、连城、泉港、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永安一中徐州华审题人:永安一中罗振霖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郡的地位比县高D.赵鞅是其最高统治者2.《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
”汉成帝此举意在A.提升御史地位B.提高行政效率C.抑制丞相职权D.完善监督体制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于世族经济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4.读下表,苏州与松江两地市镇数量迅速增多的主要原因是表:苏州、松江市镇数量统计表-—摘编自范毅军《明中叶以来江南市镇的成长趋势与扩张性质》A.地缘经济因素的强大助力B。
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C。
经济重心南移的深远影响 D.政府经济职能的强化5.王阳明指出:“虽治生(做生意)亦是讲学中事。
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
”材料中王阳明的思想A.强调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存理去欲B.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C.认为经商和做学问是完全一致的D.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6.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四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四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2019-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四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1.“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
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A. 中央集权制较完善B.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 绝对皇权已经形成D. 尚未形成专制制度2.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反映了A. 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B.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 内阁掌握国家军政大权D. 封建制度的基础开始瓦解3.《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记载表明()A. 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 受封诸侯有义务保卫王室C. 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 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4.5.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这一论述最能说明他()A. 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B. 明晰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C. 认同西周宗法制度的弊端D. 肯定秦朝郡县制度的功效6.“其后更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
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该措施的直接结果是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诸侯国数量剧增C. 平定了七国之乱D. 彰显了仁政思想7.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指出: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或曰应关白(关白:禀告)丞相。
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
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A. 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B. 已完全失去了皇帝的信任C. 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D. 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监督8.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
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莆田市2017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 I 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
上述材料说明A.周公取代周天子巩固了统冶西周的统治B.西周形成了王国与邦国并存的多元政治格局C.周完成了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D.西周完成了从分权政治到集权政治的转变2.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朝廷昭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这反映出宋朝的科举制度A.取消了对应试者身份职业的限制B.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是普通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D.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断更新3.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更甚于唐朝。
熹宗时宦官魏忠贤炙手可热,权倾朝野,“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A.皇权被严重削弱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C.宦官凌驾于皇上D.内阁制名存实亡4.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针对人心逐利,司马迁又说:“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着与之争。
”这反映出司马迁主张A.由政府管理经济活动B.继续汉初的重农抑商政策C.按照自然规律开展经济活动D.官民共利促进商业发展5.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A.徽商生活的奢侈程度的补充B.徽商亦商亦官的特点C.社会转型缺乏动力D.封建伦理被徽商强化6.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A.古代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向全国辐射C.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的重心在东部地区7.1938年底,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转变,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
这反映出国民政府A.放弃了片面抗战军事路线B.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C.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D.企图圧缩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发展空间8.下列资料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工业经济水平不高但发展快B.国人消费国外产品势头强劲C.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D.农业落后制约国家经济发展9.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呈现“短暂的春天”。
有史学家称之为这是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B.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C.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10.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学界曾就中国是走“统制经济发展模式”还是走“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产生争论。
产生上述争论的主要背景是因为当时A.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艰难C.南京政府大力倡导D.日本法西斯对华侵略加剧11.据上海《青浦县乡土志》载:“妇女贪上海租界俑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
”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上海租界经济繁荣吸引了周边劳动力B.西方文明改变了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C.近代上海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渐趋破产D.上海租界成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12.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报告所指出的历史现象A.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 B.影响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C.是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D.纠正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13.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国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不能接受。
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
这材料说明A.美国极力支持台湾独立B.“文革”错误影响到中国外交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D.美国坚持奉行霸权主义政策14.公元前 416年,在雅典的一次公民大会上,尼西阿斯反对出兵西西里岛,并苦口婆心地向公众陈说利害。
然而,公民大会在西里比德的煽动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并任命尼西阿斯为远征军三个指挥官之一。
尼西阿斯虽不赞成远征,但仍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会决议,最后成为这场荒谬战争的牺牲品。
材料反映出A.雅典公民大会被个别人操纵B.雅典民主也会造成决策失误C.梭伦改革的弊端十分突出D.雅典民主体现了毎个公民的意志15.战国李悝《法经》是战国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订法律的蓝本。
有《盗》《贼》《网》《捕》《杂律》《具律》六篇。
而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
若将这两者比较。
罗马法A.能更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统治B.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实施确保司法公正C.能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D.蕴含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16.孟德斯鸠曾指出,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有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的―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发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
材料反映出孟德斯鸠A.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C.违背了三权分立精神D.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17.2016年9月2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投票推翻了总统奥巴马对“911法案”的否决。
“911法案”是由国会起草的允许“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及家属起诉沙特阿拉伯政府一部法案。
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总统可再次给否决该法案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将被迫辞职18.下图是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的统计情况。
据图和史实分析,经济危机A.异致美国人对婚姻缺乏信心B.降低了美国人口增长率C.使美国的离婚率先增后减D.强化了美国人的家庭观念19.—般认为,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专制,确立民主制度。
但研究近代史时,有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的开辟B.《航海条例》的颁布C.代议制的确立D.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20.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A.世界经济多极化冲击了发达国家工业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D.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21.列宁曾经这样概括俄国某一时期的特点:“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A.二月革命进行时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C.攻占冬宫之后D.《四月提纲》发表前后22.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这说明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C.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23.大国交战函数:P(1—F)(1—G)。
意为: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1—F)、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殊程度(1—G)均与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p)成正比关系。
据此,下列对国际格局的说法合理的是A.在两极多边格局中,争霸的大国会尽可能避免正面交战B.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则大国之间一定发生热战C.20世纪后半期,世界基本格局是一直是美苏争霸D.多边力量逐渐强大即多极化趋势加强,则美、俄对决的可能性迅速增大24.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国际性的城市则会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
下列图片折射出A.世界性港口发展史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3题,第25题24分,26题12分,第27题16分,共52分。
25.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直接影响到民生和社会稳定,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材料一在社会济贫问题上,宋代贯彻“由胎养到祭祀”主要是指慈幼。
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
宝祐四年(1257年),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
事实上,除慈幼局外,养老之居养院亦肩负育幼任务,且养至十五岁并免费入学。
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唐代有悲田院,宋因其旧于京师置东西福田院,以禀老疾孤穷丐者……至于漏泽园,是由政府提供公地,“埋葬无主死人……每年三元春冬醮记”。
南渡后仍维持此制。
这种由“胎养到祭祀”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益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
不过,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
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
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
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这可从朱熹所提倡的社仓看出。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材料二16世纪以前,英国救济穷人问题多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未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日益增多,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增加。
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材料三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二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及其严重地步。
工党政府采取“福利国家”政策,这对于消除社会公平、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生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影响和作用;同时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它也产生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安定、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