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

合集下载

李汉荣抒情散文佳作欣赏

李汉荣抒情散文佳作欣赏

李汉荣抒情散文佳作欣赏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李汉荣,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多首,散文2000多篇,中短小说30余篇。

1982年毕业于陕西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

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汉荣抒情散文佳作,供大家欣赏。

李汉荣抒情散文佳作欣赏:野河河在无人烟的地方流着。

喂养一些野草、野花、野兔、野鹿,以及很野很野的风景。

这是一条无人垂钓和捕捞的河。

鱼们游在自己的家里,不安全来自它们内部,与烹调无关。

鳖长得很大,放心地上岸晾晒它们的盔甲,一如隐士晾晒古老的经书。

树随意长着。

笔直的、弯曲的,高接云天的大树和不思进取的灌木,纷然杂陈、互相衬托,各自都不识自己的魅力,只顾欣赏对方的魅力,最后大家都有了魅力。

成材与不成材是林子外面的看法,树,只欣赏对方身上的叶子。

花可以开在任何地方,水走到哪里就追到哪里,于是蜜蜂和蝴蝶都有了飞行的路线。

花停下的地方,聚集了更多的花。

这里是河湾,水徘徊的时候,春天就显出更多的妩媚。

野鹿来到河边饮水,为自己美丽的影子忧愁,难怪它总是横遭追捕。

它想象,水的深处,是否有一片安静的林子,使它能躲过那凶残的牙齿?鹿望着河水发呆,河水也望着鹿发呆。

一些石头横七竖八地守在河边,或卧、或蹲、或静、或动,或黑、或白,或丑、或俊,全都憨厚慈祥,时间一直沉默。

河心的石头,制造了许多旋涡和泡沫,自己却一无所知。

水鸟来了,许多鸟都来了。

鹦鹉发现自己太小了,与天空不般配,却正适合自己管理自己。

鹤惊讶于自己的白,羡慕乌鸦的黑;乌鸦惊异于自己的黑,羡慕鹅的白。

它们都从水里发现了自己,它们全都想变成对方。

河水哗哗地笑着,打断了它们的胡思乱想;也无黑,也无白;也无大,也无小,都是好影子。

水草茂密,安静地铺张着远古的绿色。

荒芜于晚风中摇曳,无数温柔的箭镞,射向岁月、射向水天一色的苍茫……忽然,前面出现了桥。

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

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

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天空中飘不完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

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

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

我见过的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而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

我常常想,世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大而黑的眼睛。

牛,其实是很妩媚的。

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厮杀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

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

如果正值黄昏,草场上牛角铿锵,发出金属的响声,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目睹这因它而发起的战争,神情有些惶恐和歉疚。

当夕阳“咣当”一声从牛角上坠落,爱终于有了着落,遍野的夕光摇曳起婚礼的烛光。

那失意的公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

这时候,我们恍若置身于远古的一个美丽残酷的传说中。

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

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显得小气、炫耀而造作,充满了人间的狂妄和*诈。

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走过去的。

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

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和蚂蚁们的住宅。

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迷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永不披露的秘密。

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

牛一直吃着草,从远古吃到今天,从海边攀缘到群山之颠。

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激动: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过,我随意摘取一片草叶,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见那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

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1.《山中访友》。

李汉荣:1958生,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

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

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3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

散文曾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资料卡片》、《中学生课处外阅读》、《中学生写作》、《中学语言教学辅导》等刊物转载数十篇,并连续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997年中国散文精选》,《1998年中国散文精选》以及《散文选刊》编选、漓江出版社出版的《1999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0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1年精短散文100篇》等全国性年度选本。

2.《怀念母亲》。

季羡林(1911.8.6—2009.7.11)。

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

他精通12国语言。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

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3.《穷人》。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世袭伯爵,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返回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农庄后致力于农民教育。

1862年结婚后,创作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

1879年经历了一次信仰危机后信奉和平主义,主张以勿抗恶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改革。

2019-2020年《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简介

2019-2020年《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简介

2019-2020年《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简介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散文佳作入选全国中学语文课本。

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

先后获市、省、全国各类奖项30余次。

诗歌被《诗选刊》多次转载,收入中国作协编选的年度选本《中国最佳诗歌选》等选本,并入选北京大学编辑出版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诗选》、中国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名篇佳作选》及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的百年选本《新诗三百首》等权威选本;短篇小说曾被天津《小说月报》、河南的《小小说选刊》和长春《短篇小说选刊》转载;散文曾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资料卡片》、《中学生课处阅读》、《中学生写作》、《中学语言教学辅导》等刊物转载数十篇,并连续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997年中国散文精选》,《1998年中国散文精选》以及《散文选刊》编选、漓江出版社出版的《1999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0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1年精短散文100篇》等全国性年度选本。

先后出版诗集《驶向星空》(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获陕西省作协第八届505文学奖最佳作品奖)、三卷本文集《李汉荣诗文选》(由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文集包括诗歌卷《母亲》、《想象李白》,散文卷《与天地精神往来》)。

文集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好评和反响,《人民日报》、《文艺报》、《天津日报》、天津《散文》月刊、《绿风》诗刊、《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北京《中国经济时报》、《民声报》等报刊刊载了有关该文集的评论文章。

英特网“搜狐”、“新浪”、“中华文艺”、“作家在线”等众多大型文艺网站均选载作品和相关评论。

名家散文汇编四:李汉荣

名家散文汇编四:李汉荣

名家散文汇编四: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又名《攀登我的南山》)1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

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2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

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

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

3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

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

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

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虚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

4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

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望远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

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精选李汉荣当代散文名作

精选李汉荣当代散文名作

精选李汉荣当代散文名作李汉荣是亚洲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杂志的签约作家,是作品转载率很高的散文作家之一。

有多篇作品入全国及上海、山东的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教科书,他的散文作品从1997年至今连续十八年入选全国年度选本。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精选李汉荣当代散文名作,供大家欣赏。

精选李汉荣当代散文名作:我们活着是为了做什么看见雪,我就情不自禁地感到自己的不洁和浑浊;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意识集中起来,能提炼出一朵雪的纯洁和美丽吗?不忍心踩那雪地,脚上的尘埃玷污了它,记忆里就少了一个干净的去处。

从一棵树下走过,总是感叹和敬畏。

它从古代就站在这里,它在等待什么呢?它这样苍老,深深的皱纹,让人看见岁月无情的刀刃。

它依然开花、结果,依然撑开巨大的浓荫。

不管有没有道路通向它,它都站在这里,平静而慈祥,像一个古老的、圣者的微笑。

是一棵树就撑起一片绿荫,它所在的地方就变成风景,风有了琴弦,鸟有了家园,空旷的原野有了一个可靠的标志。

我生天地间,真比一棵树更有价值吗?我能为这个世界撑起一片绿荫,增添一处风景,能成为旷野上的一个可靠的标志吗?一棵小草,也以它卑微的绿色,丰富着季节的内涵;一只飞鸟,也以它柔弱的翅膀,提升着大地的视线;一块岩石,也以它孤独的肩膀,不顾风化的危险,支撑着倾斜的山体;一条鱼、一粒萤火、一颗流星,都在尽它们的天命,使无穷的大自然充满了神秘和悲壮……人是什么?人活着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天天吃饭(包括吃山珍海味),除了少量被身体吸收,大部分都变成肮脏的排泄物;我们天天说话,口中的气流仅能引起嘴边空气的短暂颤动,很少能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话,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白说了;我们天天走路,走到天边甚至走到天外的月球,我们还得返回来,回到自己小小的家里;我们夜夜做梦,梦里走遍千山万水,醒来才发现自己仍然躺在床上……那么,人活着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活着,全靠自然、众生的护持和养育,我这一百多斤的躯体,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浓缩了大自然太多的牺牲,浓缩了人类文明的太多恩泽。

李汉荣散文新作《万物有情》诉万物之情,揭生命真谛万物有情

李汉荣散文新作《万物有情》诉万物之情,揭生命真谛万物有情

李汉荣散文新作《万物有情》诉万物之情,揭生命真谛:万物有情近日,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文学散文《万物有情》出版,本书以灵动的笔触,写尽万物之美,诉尽万物之情,揭示生命的真谛。

作者李汉荣,诗人、散文家,汉中市文联副主席,汉中市作协主席。

创诗歌、散文、小说3000多篇,作品入选100多部选集。

多篇散文、诗歌入选全国及山东、上海等地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曾获百花文学奖· 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冰心文学奖等奖项。

其作品长于想象,灵气飞扬,文笔生动活泼,富于诗意和哲思。

李汉荣被称为“最受中学生喜爱的美文作家”。

从2001年至今选入全国及沪教版、鲁教版的多篇散文,近100篇文章入选大中小学语文教材、教辅和试题,多数是自然万物的题材。

《万物有情》从李汉荣上千篇文章中精选62篇经典散文,围绕“情”字这一主题:人之有情,让人觉得人间值得;动物有情,可以为友师;植物有情,以滋养天地;器物有情,以怀念岁月;自然有情,以浇灌心灵;历史人文有情,以激荡情思。

据悉,书中有25篇新作,系首次结集出版。

全书分为“月光落在月光上、人间天堂、草木有本心、在时间洪荒里安坐、寂静空山和时光长安”六个部分,书写祖父母生活过的山川河流,父母把玩过的岁月遗物,我们梦见过的星辰大海,孩子们希冀的童话世界。

书中以图文相合的形式,让读者行走在光影与诗意里。

从人到动物、植物、器物、环境、精神,囊括万物,又针对人的内心需求,在外界物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和谐共鸣,寻到生命的慰藉,让人温暖前行。

本书主题集中,深入人心,文字优美,净化心灵。

李汉荣的文字如诗一般,充满禅意与哲思:言简意赅意味无穷,使我们感受到纯文学之美及对整个宇宙的思考。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在开放的时空视野和宇宙意识的笼罩下,俯仰万物,反观自身,我们就会多一些爱和自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著名作家李汉荣散文名篇:感念祖先

著名作家李汉荣散文名篇:感念祖先

著名作家李汉荣散文名篇:感念祖先记得童年时,我家的堂屋里是供着先人的灵牌的,大人们把那叫“先人牌牌。

”房屋是祖传的瓦屋,一共四间,靠西第二间就是堂屋,正中的灵牌整齐地摆了一排,依次是祖父、太祖父、曾祖父、以及旁系的先人们。

那时我还未上学,也不识字,不懂得辈份的排序,更不理解这里面的宗教的、伦理的奥秘,但隐隐觉得一种神秘,一种对时间的畏惧,一种生命传递的深奥秩序。

每当逢年过节,比如除夕、父母亲的生日、中秋夜,我们兄弟姐妹都要在父母带领下,向先人们跪拜、叩头、献祭。

献祭的礼物,我记得有时是几个鲜桃,有时是几个馒头,中秋夜,自然是献几块月饼一盘大枣。

但是,过不了几天,大人们就让我们分吃了这些祭礼,父亲说:这是你们的祖父、太祖父、曾祖父舍不得吃,留下让你们吃的,你们吃了,就要听话、勤快、孝顺,祖宗们就会为你们高兴,为你们添福。

那时,我常常望着排列整齐的先人们,想象着,倘若他们真的能活过来,从他们的姓名里走出来,忽然站在我们面前,他们会说些什么?当时还不懂“遗传”,但父母亲说:先人们会把他们的长相、眼神、脾气、口音传给后人的。

后人就是先人的影子,后人也是先人们遥远的回声。

那时流行看手指上的纹路,辨手相,猜命运,男左女右,指纹上有箩箩,有筐筐,箩箩盛米,是富贵命相,筐筐挑土,是穷苦命相。

我们看着手上的箩筐,猜测着可能的命运,虽然是游戏,但也有几份严峻,对那尚未完全展开的命运,生出朦胧的恐惧和期待。

我常常对着先人牌,想象着:我手上的这些箩箩筐筐,曾经长在谁的手上?而那些看不见的手们,曾握住了怎样的命运?他们的筐筐里装了些什么,他们的箩箩又带走了什么?不等我上学读书,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大地,也毁掉了被指责为“封建遗物”的先人牌。

先人们从此失踪了,彻底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当时还隐隐觉得痛快:这样至少解放了膝盖,从今再没有祭礼,再不用叩头下跪,再不用吃先人们“吃”剩下的东西。

从此,我们不再有先人,我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是谁的后人。

李汉荣散文:《木格花窗的眺望》

李汉荣散文:《木格花窗的眺望》

李汉荣散文:《木格花窗的眺望》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惊喜的窗木就飘出特有的清香。

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

植物的魂灵遍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墩、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

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把柄……这一切合并成一种浑厚的气息,这是民间的气息,也是古老中国的气息。

就这样,一部分松木来到母亲的生活,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进了她的日子。

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的屋子,她的梦境。

站在窗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菜园,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人想起千年的礼仪,民间自有一种代代传递的肃静与活泼;白菜那白净的素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却能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脾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鲜美的麻,一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

我能想象,母亲多少次站在窗前,看那菜园,那经她的手务做的植物们,那些绿,星星点点竟绿成这一大片,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来的。

母亲曾说,她年轻的时候,也常失眠,就站在窗前,久久凝神看,好几次看见月光从窗格里进来,就变成四四方方的,她就想这是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静静地放在窗台,等她收阅。

我知道母亲这一生是没有收到几封信的,也许她是在想象天意里会有一个夫君,等着她,却无缘相遇,就在远天远地的夜晚辗转投寄来一封封素笺。

窗框雕有简单的图案:喜鹊、蝴蝶、莲花、仙桃。

古中国的偶像,是自然里美的生灵。

人居住在它们中间,受它们庇护,也庇护着它们。

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凝视、互相友善,人也变成了自然的情义。

阳光洒进来,月光照进来,星星走进来,风有时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有时,那迷路的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窗花飘进来,在屋里逗留片刻。

李汉荣散文选集

李汉荣散文选集

目录中的文章排列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作者在安排文章顺序时,不仅考虑了 文章的主题和内容,还兼顾了读者的阅读体验。通过将同类主题的文章集中在 一起,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些主题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在每篇文章的标题和内容之间,作者也进行了一定的铺垫和过渡,使得 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精彩摘录
《李汉荣散文选集》是一本由著名作家李汉荣创作的散文集,其中收录了他的 多篇经典散文,每一篇都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下面我们就 来分享一下这本书中的精彩摘录。
在《河流记》这篇散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河流的美景,以及河流所 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他写道:“河流是大地和天真的孩子,是上苍赐予大地的 纯真礼物,它流淌在乡村,流淌在历史中,流淌在神话里。”这段文字既表达 了河流的美景,也暗示了河流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
目录分析
《李汉荣散文选集》是一部汇聚了李汉荣先生多年散文创作的经典作品集。通 过对其目录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作家的创作理念和文学风格。
从整体结构上看,《李汉荣散文选集》的目录呈现出一种有机排序的特点。每 一辑的标题都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相连,同时各辑之间又相互,形成了一个有机 的整体。这种有机排序的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 思路和情感变化。
李汉荣散文选集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生命
探讨
选集
文化
通过
散文
思想
散文
作者
自然 描绘
表达
李汉荣
传统文化

对李汉荣散文选中犁铧的评语

对李汉荣散文选中犁铧的评语

对李汉荣散文选中犁铧的评语
李汉荣散文选中的《犁铧》一文,以其鲜明的主题、深刻的寓意、优美的文笔和生动的情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以犁铧为线索,串联起农村生活的点滴。

犁铧,是农民们进行耕作的重要工具,象征着勤劳与智慧。

李汉荣通过对犁铧的描绘,强调了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石地位。

犁铧的制作过程,是劳动者与自然相互融合的过程,它代表着人们对土地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在文笔方面,李汉荣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他将犁铧比喻为“农夫的利器”,形象地展示了犁铧在农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他还生动描绘了犁铧的制作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一传统的工艺流程。

在结构方面,李汉荣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条理清晰。

从犁铧的选材、制作,到它在农田中的运用,文章层次分明,让读者一目了然。

同时,文章情节丰富多样,既有历史背景的描绘,又有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犁铧的文化内涵。

在语言方面,李汉荣的语言简练明了,易于理解。

他运用长短结合的句式,使文章节奏感十足,让人读来朗朗上口。

此外,李汉荣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总之,李汉荣散文选中的《犁铧》一文,无论是主题、文笔、结构还是语言,都表现出了作者的高超技艺。

李汉荣著名散文作品欣赏

李汉荣著名散文作品欣赏

李汉荣著名散文作品欣赏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散文佳作入选全国中学语文课本。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汉荣著名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李汉荣著名散文作品欣赏:又见南山我是山里人。

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

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

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太有意思了。

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其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

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要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

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

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像我外爷,外爷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我开的药就是我要说的话。

后来,就逃跑般地离开了山。

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许多号码。

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拥有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银行账户呀;股票呀、老婆呀、情人呀、儿子呀、房子呀、车子呀、哥儿们呀、见闻呀、黄段子呀,已经到来的金色中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感到一种迫人的虚。

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

寄完信或读完信,我就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

李汉荣散文

李汉荣散文

李汉荣散文
李汉荣(1958——),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

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多首,散文2000多篇,中短小说30余篇。

1982年毕业于陕西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今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曾任略阳县一中教师,调任略阳县司法局副局长,自愿辞官到略阳文化馆当馆员,后调至《汉中日报》社当编辑至今。

•怀念——那条河流
•怀念——黑夜里的那双手
•善良人的心灵花园
•远山的雪光
•松木书桌
•磨刀人
•生不能抵达的彼岸
•曾经沧海难为水
•对一个垃圾堆的观察
•怀念——小白
•狗的醒悟
•牛的写意
•鸟
•溪水
•外婆的手纹
•月光下的探访
•这么好的白云
•又见南山
•河床
•牛的写意
•回忆父亲
•殇
•放牛
•野河
•对孩子说
•我们活着做什么•老屋。

李汉荣精品散文欣赏:转身

李汉荣精品散文欣赏:转身

李汉荣精品散文欣赏:转身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

在人海里,想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

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

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

”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

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

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

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

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

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

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

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

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

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

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

她肯定知道我注意到了她,那么,在岔路口,在她转身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处,有一位陌生的叔叔,他眺望的眼睛?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

美文集锦(13)——生不能抵达的彼岸(李汉荣专辑)

美文集锦(13)——生不能抵达的彼岸(李汉荣专辑)

美文集锦(13)——生不能抵达的彼岸(李汉荣专辑)美文集锦(13)编辑制作:林夕梦李汉荣专辑怀念——少年的松林我怀念那片松林。

我走进去,就看见了一丛丛蘑菇,露水停在上面,像谁忘记收回去的明亮的眼神。

我简直不忍心采摘这些蘑菇,太美丽,太纯洁了,莫非这是松树开在地上的另一种花朵?这么好的花朵肯定有别的更高的目的,我怎么能摘取呢?我走进松林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松林的许可,是我自己闯进来的。

这纯净、湿润、混合着腐殖土、野花、树木气息的空气,我已经无偿地大口大口呼吸了;这铺着松针和苔藓的柔软的地面,我已经踩踏了;这正直的树干、碧绿的针叶所呈现的伟岸和活力,我正在领略;溪水从草丛穿过,留几句叮咛又隐入林子深处;树枝间的鸟语,我听不懂一句,每一句都像是说给我的。

松林啊,这么多这么多礼物,我都领取了,我都享用了,我还要采摘你开在地上的花朵吗?我凝望着那些天真纯洁的蘑菇,手,伸出又缩回,伸出又缩回。

在美面前,我的手变得羞涩胆怯。

在纯洁面前,我的心守住了纯洁。

我终于背着空背篓走出了松林。

回头看,林子那么静,那么深,那么神秘,又那么空灵,它幽静的深处,藏着多少露水、花朵和鸟声,藏着林子外面很难找到的蓝色的梦境。

我感到我的背篓并不是空的,盛着我一生中最纯洁的记忆。

多年以后,世上多少林子消失了,多少鸟儿匿迹了,但是再锋利的斧头,也无法砍伐我内心里的那片松林,它固守着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水土,在最荒凉的季节,我也能听见多年前的鸟鸣,看见湿润的地面上,那美丽的蘑菇,露水停在上面,像谁忘记收回去的明亮的眼神……怀念——那条河流我怀念那条河流。

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

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

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芳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

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就像我们与生俱来的血管、手纹和酒涡,它是我们理所当然的部分,它肯定能伴随我们始终,并永恒地绵延。

散文名家李汉荣的散文作品

散文名家李汉荣的散文作品

散文名家李汉荣的散文作品万千生灵中最爱干净的莫过于鸟了。

我有生以来,不曾见过一只肮脏的鸟儿。

鸟在生病、受伤的时候,仍然不忘清理自己的羽毛。

疼痛可以忍受,它们不能忍受肮脏。

鸟是见过大世面的生灵。

想一想吧,世上的人谁能上天呢?人总想上天,终未如愿,就把死了说成上天了。

皇帝也只能在地上称王,统治一群不会飞翔只能在地上匍匐的可怜的臣民。

不错,现在有了飞机、宇宙飞船,人上天的机会是多了,但那只是机器在飞,人并没有飞;从飞机飞船上走下来,人仍然还是两条腿,并没有长出一片美丽的羽毛。

鸟见过大世面,眼界和心胸都高远。

鸟大约不太欣赏人类吧,它们一次次在天上俯瞰,发现人不过是尘埃的一种。

鸟与人打交道的时候,采取的是不卑不亢、若即若离的态度。

也许它们这样想:人很平常,但人厉害,把山林和土地都占了,虽说人在天上无所作为,但在土地上,他们算是土豪。

就和他们和平相处吧。

燕子就来人的屋子里安家了,喜鹊就在窗外的大槐树上筑巢了,斑鸠就在房顶上与你聊天了。

布谷鸟绝不白吃田野上的食物,它比平庸贪婪的俗吏更关心大地上的事情。

阳雀怕稻禾忘了抽穗,怕豆荚误了起床,总是一次又一次提醒。

黄鹂贪玩,但玩出了情致,柳树经它们一摇,就变成了绿色的诗。

白鹭高傲,爱在天上画一些雪白的弧线,让我们想起,我们的爱情也曾经那样纯洁和高远。

麻雀是鸟类的平民,勤劳、琐碎,一副土生土长的模样,它是乡土的子孙,从来没有离开过乡土,爱和农民争食。

善良的母亲们多数都不责怪它们,只有刚入了学校的小孩不原谅它们:“它们吃粮,它们坏。

”母亲们就说:“它们也是孩子,就让它们也吃一点吧,土地是养人的也是养鸟的。

”据说鸟能预感到自己的死亡。

在那最后的时刻,鸟仍关心自己的羽毛和身体是否干净。

它们挣扎着,用口里仅有的唾液舔洗身上不洁的、多余的东西。

它们不喜欢多余的东西,那会妨碍它们飞翔。

现在它就要结束飞翔了,大约是为了感谢这陪伴它一生的翅膀,它把羽毛梳洗得干干净净。

鸟的遗体是世界上最干净的遗体……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推荐的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牛的写意天空中飘不完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

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

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

我见过的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而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

我常常想,世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大而黑的眼睛。

牛,其实是很妩媚的。

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厮杀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

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

如果正值黄昏,草场上牛角铿锵,发出金属的响声,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目睹这因它而发起的战争,神情有些惶恐和歉疚。

当夕阳“咣当”一声从牛角上坠落,爱终于有了着落,遍野的夕光摇曳起婚礼的烛光。

那失意的公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

这时候,我们恍若置身于远古的一个美丽残酷的传说中。

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

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显得小气、炫耀而造作,充满了人间的狂妄和*诈。

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走过去的。

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

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和蚂蚁们的住宅。

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迷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永不披露的秘密。

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

牛一直吃着草,从远古吃到今天,从海边攀缘到群山之颠。

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激动: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过,我随意摘取一片草叶,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见那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

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

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曾将双脚踩进牛粪里取暖。

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

在城市,除了人的浑浊气息和用以遮掩浑浊而制造的各种化学气息之外,我们已很少嗅到真正的大自然的气息,包括牛粪的气息。

有时候我想,城市的诗人如果经常嗅一嗅牛粪的气息,他会写出更接近自然、生命和土地的诗。

如果一首诗里散发出脂粉气,这首诗已接近非诗;如果一篇散文里散发出牛粪的气息,这篇散文已包含了诗。

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放牛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

记得那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叫它“老黑”。

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

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父亲说,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

父亲又说,太阳离西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把一个六岁的小孩交给一头牛,交给荒蛮的野山,父亲竟那样放心。

那时我并不知道父亲这样做的心情。

现在我想:一定是贫困艰难的生活把他的心打磨得过于粗糙,生活给他的爱太少,他也没有多余的爱给别人,他已不大知道心疼自己的孩子。

我当时不懂得这简单的道理。

我跟着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追不上它我会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

我看见老黑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

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

听大人说,牛生气的时候,会用蹄子踢人。

我可千万不能让老黑生气,不然,在高山陡坡上,他轻轻一蹄子就能把我踢下悬崖,踢进大人们说的“阴间”。

可我觉得老黑待我似乎很忠厚,它的行动和神色慢悠悠的,倒好像生怕惹我生气,生怕吓着了我。

我的小脑袋就想:大概牛也知道大小的,在人里面,我是小小的,在它面前,我更是小小的。

它大概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的吧。

在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

它显然是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

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

我发现牛的鼻子最熟悉土地的气味。

牛是跟着鼻子走的。

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

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在一起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

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一个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很痛。

我趴在地上,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哭出了声。

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

写到这里,我禁不住在心里又喊了一声:我的老黑,我童年的老伙伴!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阳缓缓落山,看月亮慢慢出来,慢慢走向我,我觉得月亮想贴近我,又怕吓着了牛和牛背上的我,月亮就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

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

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

不时有一颗流星,从头顶滑落。

前面的星星好像离我们很近,我担心会被牛角挑下几颗。

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多时。

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

当晚,母亲给老黑特意喂了一些麸皮,表示对它的感激。

秋天,我上了小学。

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

老黑又交给了别的人家。

半年后,老黑死了。

据说是在山上摔死的。

它已经瘦得不能拉犁,人们就让它拉磨,它走得很慢,人们都不喜欢它。

有一个夜晚,它从牛棚里偷偷溜出来,独自上了山。

第二天有人从山下看见它,已经摔死了。

当晚,生产队召集社员开会,我也随大人到了会场,才知道是在分牛肉。

会场里放了三十多堆牛肉,每一堆里都有牛肉、牛骨头、牛的一小截肠子。

三十多堆,三十多户人家,一户一堆。

我知道这就是老黑的肉。

老黑已被分成三十多份。

三十多份,这些碎片,这些老黑的碎片,什么时候还能聚在一起,再变成一头老黑呢?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人们都觉得好笑,他们不理解一个小孩和一头牛的感情。

前年初夏,我回到家乡,专门到我童年放牛的山上走了一趟,在一个叫“梯子崖”的陡坡上,我找到了我第一次拉着牛尾巴爬坡的那个大石阶。

它已比当年平了许多,石阶上有两处深深凹下去,是两个牛蹄的形状,那是无数头牛无数次地踩踏成的。

肯定,在三十多年前,老黑也是踩着这两个凹处一次次领着我上坡下坡的。

我凝望着这两个深深的牛蹄窝。

我嗅着微微飘出的泥土的气息和牛的气息。

我在记忆里仔细捕捉老黑的气息。

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

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

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

有时,它驮着我,行走在夜的群山,飘游在稠密的星光里……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河床河也有床,河躺在床上做着川流不息的梦。

河躺着,从远古—直到此刻,河不停地转弯改道,那是它在变换睡眠的姿势。

远远看去,河的睡相很安详。

那轻轻飘动的水雾,是它白色的睡衣,时时刻刻换洗,那睡衣总是崭新的。

远远地听,河在低声打着鼾,那均匀的呼吸,是发自丹田深处的胎息。

河是超然的,恬静的,它睡着,万物与它同时入静,沉入无限澄明的大梦。

河静静地躺着,天空降落下来,白云,星群降落下来,也许呆在高处总是失眠,它们降落下来,与河躺在一个床上,河,平静地搂着它们入梦。

一只鸟从河的上空飞过,它的影子落下来,于是它打捞自己的影子,它把更多的影子掉进河里了。

于是世世代代的鸟就在河的两岸定居下来,它们飞着、唱着,繁衍着、追逐着,它们毕生的工作,就是打捞自己掉进水里的影子。

河依旧静静地躺着。

河床内外的一切都是它梦中展开的情节,河躺着。

它静中有动,梦中有醒,阔人的梦境里有着沸腾的细节。

河躺着,它的每—滴水都是直立着的、行走着的、迅跑着的。

一滴水与另一滴水只拥抱一秒钟就分手了,一个浪与另一个浪只相视一刹那就破碎了。

一滴水永远不知道另一滴水的来历,—条鱼永远不知道另一条鱼的归宿。

波浪,匆忙地记录着风的情绪;泡沫,匆忙地搜集水底和水面的消息,然后匆忙地消失了,仿佛美人梦中的笑,醒来,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她曾经笑过。

匆忙,匆忙,每一滴水都匆忙地迅跑着,匆忙地自言自语着,匆忙地自生自灭着,远远地,我们看不见这一切细节,我们只看见,那条河静静地躺在床上。

有谁看见,河床深处,那些浑身是伤的石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