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育儿说法的是是非非如何理解
隔代教育的是是非非
隔代教育的是是非非
1.近年来,中国家庭隔代教育的比例有所上升
2.隔代教育的主要矛盾源于
●教育理念不同
●争夺孩子主导权
●婆媳矛盾
3.理想的隔代关系被形容为一碗汤的距离
4.对于老人来说照看孙辈的好处是
●丰富自己的生活
●享受天伦之乐
5.由于老人的身体原因,可能对孩子带来的影响是
●老人喜静不喜动,孩子活动会受限制
●老人体力不够,相对年轻爸妈,更喜欢给孩子看电视
6.面对老人带大的孩子和自己关系疏远,父母能做的是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
7.心理学中的“primary control”指的是遇到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8.作为年轻爸妈给孩子买了纸尿裤,而此时老人却坚持要用尿布:只要带娃的
人不觉得洗尿布麻烦,用尿布也很好
9.当老人执意坚持给一岁以下的孩子吃盐,并坚持不吃盐没劲的说法给老人听
小步电台里专家的讲解
10.就算老人带的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是的,父母才应该是主导。
盘点民间生育说法的是是非非
盘点民间生育说法的是是非非在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总会有许多必须小心翼翼的地方,而这些需要留心之处,就形成了民俗上的怀孕禁忌。
说法1:女性朋友胯骨宽好生产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从外表目测女性胯骨宽窄,不能认定是否影响生产。
说法2:孕妈妈不能吃兔肉怀孕期间,孕妈妈吃兔肉对身体的补益作用很好。
民间认为不能吃兔肉,是因为兔子有三瓣嘴,据此联想到生下来的宝宝长兔唇。
为避免胎儿畸形,必须定期产检,才是做好孕期保健的关键。
说法3:孕妈妈忌吃羊肉民间禁止孕妈妈吃羊肉,是认为孕妈妈吃了羊肉生下来的宝宝会得羊癫疯。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说法4:孕妈妈肚皮尖,会生男孩,孕妈妈肚皮圆,会生女孩孕妈妈肚皮尖与圆,取决于骨盆的松紧程度和胎儿的位置,与生男生女无关。
说法5:孕妈妈忌吃生冷食物这种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
生冷食物易引起腹泻、肠胃不适,对胎儿发育不利。
说法6:孕妈妈忌参加葬礼这种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丧礼的场面会影响人的情绪,尤其是孕妈妈的情绪,从而影响胎宝宝的健康发育。
说法7:孕妈妈忌泡温泉这种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
泡温泉会导致孕妈妈身体温度升高,体温长时间超过38.5℃,胎儿神经与脊髓发育异常的概率会大增。
避免拍孕妈妈肩膀,留心“肩井穴”民间有一种说法是不可以拍孕妈妈的肩膀,可能会让胎儿流掉。
孕妈妈真的有这么脆弱吗?可别小看这个禁忌!人体在肩膀附近有一个穴位叫做“肩井穴”,如果压迫到这个穴位,则会使子宫收缩,确实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另外,若是突然拍孕妈妈的肩膀,可能会使孕妈妈受到惊吓,尤其是初期胎儿较不稳定时,有流产的风险。
所以不能拍孕妈妈的肩膀这个说法是有缘由的。
孕妇可以去探病吗?答:从医学的角度来解析,孕妇最好不要去探病,原因在于医院里有很多的病菌,也是最容易被感染的地方,为了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着想,孕妇不能去探病,也不要去产房;古人的用意是科学性、知识性的,但是为了让人信服,演变为以禁忌、告诫的方式达到效果。
问题34:不可以搬重物?答:俗说法中,孕妇若搬家、移动床位、衣柜等,会动到「胎神」,因而动到胎气造成胎儿易流产。
“隔代教育”背后的是是非非
“隔代教育”背后的是是非非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5年第6期汇编刘晓婧某都市家庭剧一经播出,便引起了亲子教育问题的大探讨。
隔代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突显出“公主教育”带来的恶果——兔妞,平日一副小公主的打扮,却缺乏基本生活常识,对长辈没有丝毫尊重,跟随家人外出做客时脾气恶劣,这因隔代教育而被宠坏的兔妞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引起了诸多家长的共鸣。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忙于工作,几乎无暇顾及孩子,于是,抚养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这种由祖辈对孙辈施行抚养与教育的现象就被称为隔代教育。
“妈妈生,外婆养,爸爸回家就上网,外公天天菜市场,爷爷奶奶来欣赏。
”这估计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
总听人说,隔代教育容易养成霸道总裁、极品作女,事实是否果真如此?隔代教育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性格?隔代教育的弊端任性自私有了爷爷奶奶的保护伞,孩子们总会提出“放肆”的要求。
这种任性的爱让孩子形成娇气、霸道、自私的性格,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比如,和同龄人不容易相处,一旦自己的愿望不能达成,便会大哭大闹。
依赖成疾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进行很好的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身上,对孩子疼爱有加、过分关注。
爷爷奶奶在带孩子时最容易出现的场景:孩子会走路,爷爷奶奶还要抱着;孩子的玩具撒了一地,爷爷奶奶直接给收拾好。
其实,孩子正处于认知事物、学习尝试的时期,这种爱只会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
事事包办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往往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遇到事情只会等别人解决,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老人病”缠身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有可能限制孩子的各种探索活动,给孩子们提出一些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要求,无形中捆绑了他(她)们的“翅膀”,导致孩子缺乏开创精神。
加上不少老人知识老化,思想相对比较僵化,看待事物比较死板,容易固守尘封,教育孩子的方式太过传统,所以他们落后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孩子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孩子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考的意识。
剖析家庭教育中的是是非非
剖析家庭教育中的是是非非作者:刘勋来源:《东方教育》2014年第07期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谈到,好家长对孩子的终生影响远胜于好老师对孩子的教导。
孩子的健康成长乃至最终的成熟、成才更多要靠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本质不仅是要教会孩子如何感受爱,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去爱。
基于此,建议家长们从下面的日常生活中吸取经验教训,共同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们在正确的家庭教育下,一步步走向成熟。
一、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权威性在家庭教育中,打骂孩子,树立的不是家长的权威,而是“拳”威。
具体表现形式有以几种:1、大声训斥式这种方式的典型表现为大声训斥、责骂。
只要孩子不按家长的要求去做,全都以错误“定罪”,不去分析孩子做错的原因,更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在其心目中孩子简直—无是处。
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慢慢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变得内心自卑甚至封闭。
2、唬吓威胁式这种方式在孩子年幼时使用较多。
比如:“天黑了那里有猫猫,会吃人,不能去”。
孩子长大后,逐渐变成了威胁,例如:“你再不听话我就揍你。
”唬吓、威胁孩子,势必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
孩子则可能表现出爱说谎,受人欺辱时忍气吞声等倾向。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有过激行为,做事不考虑后果。
3、心情不好发泄式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家长压力很大,工作中有不顺心的事,就把不愉快的心情带回家,此时孩子就成了“出气筒”。
当天真的孩子兴高采烈地迎上来,不是呵斥“上哪疯去了!”就是“一边去,烦着呢!”让孩子像是从阳春三月一下子掉进了冰窖里。
时间长了,孩子就学会了看家长的脸色,见到家长不敢随意喜笑颜开。
无形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筑起了一道心墙,隔墙相望,不能亲近。
4.大打出手式这种方式有点“杀手锏”的味道,常出现在以上方式均无效时。
轻者扇耳光,重则拳打脚踢,大有若不悔改不罢休之势。
孩子没挨打时,对挨打有一种恐惧感;一旦被打,心中“害怕”的底线就被冲破了,心中的恐惧就少了几分。
几次下来,觉得不过如此,孩子不再敬畏家长,而且可能出现顶撞甚至还手等情况,此时家长的教育便彻底宣告失败了。
最闹心的15个育儿难题
最闹心的15个育儿难题宝宝出生第一年,会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貌似不至于看医生,可是不看医生又放不下心,到底该问谁呢?今天我们搜集了新妈妈最闹心的15个小问题,请专家帮你细细分析其中的是是非非。
0-3个月Q:满月了,宝宝还是和刚出生时一样重,一点都没增重。
怎么办?是不是生病了?A:有可能是入量不足导致的。
所谓入量不足,是指宝宝母乳或配方奶摄入不足。
妈妈可以首先综合关注一下宝宝的整体状况,看看除了体重增长不理想外,宝宝还有没有其他身体异常,以排除疾病的可能。
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食欲也不错,只是体重增长不理想,妈妈可以首先尝试增加母乳或配方奶的量。
增加奶量一段时间后,宝宝的体重仍然不增的话,则需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看是否有过敏、胃肠疾病等问题。
Q:宝宝一个月了,白天有时能连续睡3-4个小时,正常吗?A:月子里的小宝宝睡眠时间一般每天18-20 小时,所以白天连续睡3-4 个小时是很正常的现象。
对于一个月的宝宝来说,还不能区分白天和夜晚,有时会出现昼夜颠倒的现象,这样宝宝就有可能在白天连续几小时睡觉。
是正常的,不用担心。
Q:宝宝两个月了,总是朝着一边睡,头部都变形了,需要纠正吗?怎么纠正呢?A:小宝宝的头骨比较软,长期朝向一边睡,的确容易出现头骨被压扁的现象,在民间叫做“睡偏头”。
宝宝睡偏头了,会影响头形的美观,确实需要纠正。
纠正的方法就是经常帮宝宝变换睡觉的体位,让宝宝多侧向头形比较鼓的一侧睡。
必要时可用定形枕辅助纠正头形,不要让宝宝固定长期偏向一侧睡觉,也是预防头骨变形的最好方法。
Q:宝宝两个多月了,排便的量和次数突然减少了,有时候2-3 天都没有大便,有没有什么异常呢?A: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改变,在民间被称为“攒肚”,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随着宝宝身体发育,胃肠道功能逐步健全,很多宝宝在两个多月的时候,都会出现大便次数减少的情况。
原本每天五六次大便的宝宝,变得每天只有两三次大便,有些宝宝甚至达到两三天一次大便的状态。
家庭教育-手表定律
家庭教育
手表定律
一名游客把手表落在岩石上,被猴王捡到了。
后来,猴王又有了一块手表,却带来了麻烦:两块表的时间不一样,猴群的作息时间因此变得混乱。
一段时间后,猴子们把猴王推下了宝座。
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准确的时间,更多的手表却让人失去判断力。
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说过:“夫妻持政,子无适从。
”意思是,父母教育子女若各持各的观点,孩子就不知听谁的,无所适从。
父母首先要统一意见,然后给孩子设定明确的准则。
如果妈妈教育孩子时,爸爸加以诋毁,“别听你妈妈的,她不懂”,孩子就会对妈妈的教导不以为然。
同理,老人参与带孩子也尽量让教育理念、行为与父母相一致。
今日"小芝士"
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统一意见,不要两者都持着不同的观点,这样,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
这种家庭教育也不能让孩子好好成长。
中国传统人伦思想中的亲子伦理简述
中国传统人伦思想中的亲子伦理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其人伦思想也是如此。
传统的家庭文化以其独特的社会化程度和家庭观念处处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是亲子伦理,也就是亲子之间的道德规范和关系的规范。
亲子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定义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亲子之间的沟通,影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亲子伦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子孝朴、父亲慈爱、母亲敬畏。
子孝朴是指子女要对父母充满尊敬,尊重他们的权威,以孝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亲慈爱是指父亲要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的成长,允许他们探索,进行自由的探索和尝试,但不要太严格。
母亲敬畏则是母亲要尊重子女,接纳他们,尊重他们的决定,但又要有一定的约束,以免子女走入歧途。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把亲子关系看得很重,父母对子女有着特殊而真诚的爱,让子女得到安全和爱的环境。
亲子伦理也提倡子女们尊重父母,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保持良好的关系。
在传统的安排中,子女应该对父母表示尊重,孝顺父母,为父母奉献礼物,记住孝道的训练,而父母则要尊重子女,给予包容,给予肯定,这样才能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
今天,社会风气越来越改变,许多传统文化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但这些也不能抹杀掉亲子伦理的重要性。
孩子们仍然要尊敬父母,父母也要尊重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相互理解,遵守传统的亲子伦理,把家庭和谐的文化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不断实践,亲子伦理也可以在家庭作出贡献,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确保家庭内部社会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亲子伦理是重要和不可忽视的,它严格要求子女孝顺父母,父母也要尊重子女,共同维护家庭和谐。
今天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中,亲子关系也应相应改变以应对时代的变化,但同时也要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亲子伦理,以此作为家庭的基础,保护家庭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产生了朴素的“优生”思想,并开始实践。
我国古代人在选择配偶时,首先就考虑怎么才能生育身心健康的孩子。
西汉思想家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说:“谨为子孙婚妻嫁女,必择孝详世世有行义者。
如是,则其子孙慈孝,不敢淫暴,倘有不善,三族辅之。
故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庚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
鸣呼戒之哉,无养乳虎将伤天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古人为子孙后代选择妻子,都要选择那些世世代代家风好的女子。
选这样的女子做妻子,生育的孩子就会有好的品德,不会胡作非为,假若有不良的行为,母亲家族的人还会帮助教育。
好人家的女子生的孩子品德就会好,家风不良家庭的女子生的孩子就会品德不好。
孩子品德好不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经过2000年历代学者、中医学家的研究,以及宫廷内外的推行,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胎教思想体系。
西汉政治家贾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系统地论证胎教问题的一位学者。
他在自己撰写的《新书》中专有“胎教”一章。
他认为对胎儿实施多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提出胎教的目的在于“正礼”,即孕妇生活中的一切内容都应该符合“礼”的要求与规范。
同时代的另一位学者刘向著有《列女传》,涉及胎教方面的内容更为广泛,他认为胎儿能够感知母体内、外的刺激,提出孕妇的身心健康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而胎教的目的在于“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东汉杰出思想家王充对胎教颇有见解,他认为人之性所以有贤愚善恶,并非天意的结果,而是人在受胎时所禀受的天性有厚有薄,“故性有善恶也”。
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有“教子篇”,他认为家庭教育越早越好,早到何时?他主张从胎儿开始,要求孕妇安居闲静、谨守礼法,使胎儿受到良好的影响。
南宋礼学大师、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很重视儿童教育,对胎教也颇感兴趣,他十分赞颂周文王之母太任,称赞其性端‘诚庄,唯德是行,能胎教。
教育孩子4要点
教育孩子4要点
1.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
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
才”。
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
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2.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
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
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
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
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3.大人的意见要统一。
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
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
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
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4.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
现在的
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
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家长误区孩子难接受的十种教育态度
孩子难接受的十种教育态度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师院附中李忠海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批评得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
主要总结了以下十种:一、居高临下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家长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
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二、求全责备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三、频频夸奖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
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四、过多限制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
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五、关心过头“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六、全盘否定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错是批评的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七、是非不分“这孩子喝酒快赶上他老爸了。
”这句话到底是在表扬孩子还是在批评孩子呢?可能孩子们的理解中褒奖的成分会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就事论事,并且让孩子知道他错在何处。
家长教育之忌
家长教育之忌
忌武断专横
家长在家庭中尽量做到说话和气,少发火。
家里有些事可征求孩子的看法,这样能训练孩子分析、推断、处理问题的力气。
这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既能给孩子以温和的感觉,又能使孩子受到教益。
忌出尔反尔
教育孩子的根本原则之一,是是非分明,始终如一,说话算数。
有时答应,有时又不答应,朝令夕改,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忌知错不改每个人都难免失误,再超群者亦是如此,家长做错了事,向孩子说声赔礼,孩子会从中受益,家长的形象会更高大。
切记童心不行欺。
- 1 -。
人生的是是非非说说
人生的是是非非说说1.人生的是是非非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选择和困境。
2.是非问题常常涉及到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考量。
3.每个人对于是非问题的理解和判断都有所差异,因此会有不同的观点和分歧。
4.有些是是非非问题是非常明确的,比如不能偷盗、不能伤害他人等。
5.而有些是是非非问题是相对而言的,比如是否应该出国留学、是否应该结婚生子等,取决于个人情况和价值取向。
6.人们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和教育程度等也会对是非问题的理解产生影响。
7.有时候,人们因为个人利益或感情的因素而失去客观判断能力,导致对是非问题做出错误的选择。
8.在解决是是非非问题时,需要考虑到对自己、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影响,并寻求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9.有些是是非非问题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判断。
10.过多追求是非问题的绝对性,容易导致极端主义和偏激思维。
11.在处理是是非非问题时,应该注意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立场,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
12.人们对于是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会随着时间、经历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13.有时候,人们为了自保或逃避责任,会选择逃避或歪曲是是非非问题。
14.有些是是非非问题会经过多次争论和辩论,无法达成一致的共识。
15.在处理是是非非问题时,应该注重方法和方式,避免伤害他人或产生不必要的争斗。
16.在判断是是非非问题时,应该尽量客观公正,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干扰。
17.人们对于是是非非问题的看法不一致,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多元性和多样性。
18.个体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会对是是非非问题的认知和判断产生重要影响。
19.人们对于是是非非问题的认知和判断也受到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的影响。
20.解决是是非非问题需要思考、理性和权衡各种利弊,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性格培养】培养宝宝是非观
【性格培养】培养宝宝是非观导读:很多人认为,孩子只知道吃喝拉撒睡,能哄得他们不哭不闹就不错了,有什么是非判断能力?其实不然。
在他们懵懵懂懂、咿咿呀呀,特别是欢笑及发怒时,已开始了对外界人和事的观察与认识,事实上在孩子七个月时是非观已经在形成了……婴儿是非观的形成时间科学家研究发现,从两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宝宝就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是非观了。
当孩子身体困倦时,或者当他处于饥饿等坏心情时,?看到熟悉的面孔,他们会微笑,高兴地挥动小手。
这说明儿童不仅有生理需求,还有社会需求。
当他们不开心时,他们会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事实上,从现在起,父母应该开始培养孩子的是非观。
换句话说,当孩子们无知、唠叨,尤其是大笑和愤怒时,他们实际上开始观察和理解外部世界的人和事,也开始判断外部世界的是非。
当孩子到了三岁的时候,道德观念也开始逐渐产生,随着社会交往的逐步增加,这种观念会逐步形成,从而在成人之后,渐渐内化成自己的标准。
当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长一定要做到身教胜于言传,让孩子从小就在正确道德观的指引下健康成长。
在儿童教育的黄金时期,引导儿童树立自己的是非观非常重要。
如果你一开始就忽视了孩子们的这一需求,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期,孩子们很容易形成错误的是非观,从而形成许多坏习惯,甚至影响他们的生活。
处在黄金教育期的孩子往往受父母的影响巨大,这是由他们这段时间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孩子们喜欢模仿,喜欢学成人的样子做事,特别容易接受周围环境的暗示。
如果家长总是以错误的行为影响孩子,那么导致不良后果是非常自然的。
因此,父母必须教育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并始终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过程。
他们必须坚持整个黄金教育时期。
甚至是孩子?小学毕业后,我变得懂事了。
这种对错的教育是不能放弃的。
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当孩子做错事情时,要及时说明错在何处,绝对不能只是一味地批评,让孩子不明所以。
当孩子与小伙伴闹矛盾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弄清楚来龙去脉,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错了,要勇于承认错误,向同伴赔礼道歉,切不能庇护而去指责同伴,要让孩子搞清楚,否则会模糊孩子的是非观念。
是是非非的意思_是是非非的成语解释
是是非非
成语解释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
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
成语简拼SSFF
成语注音ㄕˋㄕˋㄈㄟㄈㄟ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是是非非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是非曲直
成语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人心定了,就不会有风言风语,是是非非。
”英语翻译questions as to who is right and wrong。
育儿知识-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懂得是非观念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懂得是非观念
教给孩子懂得是非观念,最好的方式是给与你自己要做出的表率。
小朋友就像海绵一样,什么都能吸收。
即使你自己意识不到,他们也
总在观察效仿你——你在做什么,怎么做的,甚至做的频率是多少。
以身作则是教孩子分辨是非的最好的。
你选择一种婚姻生活方式,他也会可以选择一些事情去做——你肯定也想让你的孩子,著重你所
认同的事情吧。
当孩子的行为越过了规范,你必须纠正他们。
你自己判断复核评
估一下惩罚的程度,前提是一定要让孩子引以为戒。
你的目标是让他
们吸取教训,而且要刻不容缓。
坚持贯彻很重要,如果爸爸妈妈做得过分,一定要让他们认错。
关键是让他们感觉到,做错事会有哪些恶果。
如果他们知错犯错,必
须重蹈覆辙根据犯错的严重性给以相应的法律制裁。
行为即使你对孩
子的行为有些讶异,也要保持心中有爱。
出于受挫压迫感和愤怒感而
施加惩罚,从长远来看,永远不会奏效。
人多是非多,对于这种现象怎么看待写一篇作文
人多是非多,对于这种现象怎么看待写一篇作文
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和周围的人打交道,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和别人有所交集。
俗话说:“人多是非多”,是是非非就是世俗生活中的常态,没有人在自己的一生中不会和别人产生冲突。
与人发生冲突是每个人所不能避免的,正是如此我们要学会宽容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宽容,对别人刻薄,别人对他好时,他不记得,对他不好时他念念不忘。
听过一个小故事:先生带着弟子外出游历,弟子背着一个背篓。
先生对弟子说:“你每讨厌一个人,就往里面放一块石头。
”走了大半个月,弟子的背篓里装了好多石头,每天累得气喘吁吁。
先生说:“如果觉得累,就把石头丢掉吧。
”弟子终于松了一口气。
先生说:“每一块石头都代表一个你厌恶的人,厌恶的人越多,人就会越累,试着去原谅和包容别人,心灵才会越来越轻松。
”人生短暂,要把时间用在美好的事物上,与别人的恩怨该忘记的忘记,该放过的放过,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生路。
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
不孝儿骑父为马, 慈悲父望子成龙 意思
不孝儿骑父为马,慈悲父望子成龙意思“不孝儿骑父为马,慈悲父望子成龙”是一句中国传统的谚语,它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不孝和父母对子女的期望。
这句谚语中的“不孝儿骑父为马”意指子女对父母不尽孝道,甚至对父母进行虐待或剥削,象征着不孝的行为。
而“慈悲父望子成龙”则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无私期望,希望子女能够取得较大的成就,象征着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和期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子女应该尊敬父母并尽力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然而,这句谚语揭示了一种悲哀的现象,即有些子女对父母的不孝行为。
他们不顾父母的疲劳和辛劳,甚至对父母进行虐待和剥削,使父母生活在苦难和痛苦中。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传统道德,也伤害了亲情关系,给家庭带来了深深的痛苦和不幸。
而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则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往往是无私的,他们希望子女能够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接受良好的教育,取得优秀的成绩。
他们希望子女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为家庭争光。
这种期望源于父母对子女的无尽爱心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然而,有些子女却没有能够理解和满足父母的期望,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达到父母的期待,这对父母来说是一种心灵的伤害。
这句谚语中的“不孝儿骑父为马”和“慈悲父望子成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亲情关系的重视和思考。
它提醒人们不论身处何地,无论是子女还是父母,都应该珍惜亲情,尊重父母并尽力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同时,也提醒父母们要正确对待子女的成长和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谚语的意义依然深刻而重要。
尽管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家庭亲情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
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意愿和期望,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父母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子女的选择和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支持。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方式来体现对父母的孝敬和尊重。
首先,我们要尽可能地关心和照顾父母的生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
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取得再大的成就,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孩子的教育不是其他成功所能代替的!我们总在说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着我们来弥补,只要稍微有点忽略,孩子的成长变化会很明显。
有些毛病一旦养成,会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
所以不管挣了多少钱,事业发展有多顺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当,将来老了会后悔。
虽然不需要我们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绝对不能拿事业繁忙来牺牲孩子。
生下他就得负责任啊!著名的投资家黄晶生说:“幸福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种什么感觉呢?幸福是一种追求快乐而又有意义的感觉!”孩子在年幼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他们就象河水的源泉,活泼而无拘无束,一旦被导向某一方向,就能转变它的流向。
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有所作为,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
人与人之所以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在后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
在幼年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未来漫长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父母使他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来到一个他们自己无法选择的家庭,有了一对永远不能变换的父母。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做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
孩子好的行为,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
如果母亲爱打扮,其女儿也必然是爱打扮的。
若母亲是多舌的,女儿也不例外。
同样父亲好喝酒,儿子也会喝酒;父亲说脏话、粗话,则孩子也是如此。
这已成为家庭教育的定律。
正如有人所说,孩子的心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可以说,孩子一生的命运在父母手中,父母若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的品德,为开拓他们的美好前程积极创造条件,同时也就使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育儿说法的是是非非
养育宝宝中有很多民间说法和做法,常让年轻的妈妈感到有些困惑,究竟该不该照其“画瓢”?就让有关专家用科学的观点为你甄别。
说法1:刮眉能使眉毛浓黑
专家观点:给孩子刮眉毛害多利少。
婴儿的眉毛一般在3~6个月时会自动脱落,这是人体的新陈代谢现象。
而且眉毛同头发一样,与刮不刮没关系。
另外,孩子的皮肤十分娇嫩,刮眉毛时,稍有不慎就会刮破皮肤,如果被细菌感染而溃烂、结疤,就可能不再长眉毛了。
如果不慎将眉毛根部刮伤,还可能会改变其位置与形态,形成难看的“倒挂眉”。
提示:很多妈妈觉得孩子的眉毛长得太慢、太少,其实大多数孩子的眉毛要到2岁左右才有型。
说法2:捏鼻能使鼻子变挺
专家观点: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有时错误的做法甚至可能有损孩子的健康。
虽然处于生长阶段的孩子,骨骼尚有一定的可塑性,但目前并未有确切的科学依据证实,经常捏提鼻梁骨,可以让鼻子变挺。
提示:孩子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如果过于用力捏鼻,会损伤其鼻黏膜、血管,造成病原体入侵。
传说3:剪睫毛使睫毛变长
专家观点:睫毛的长短、粗细、漂亮与否,主要与遗传因素和营养状况有关,用剪睫毛来改变是徒劳的。
上下睑睫毛在眼睛前方形成一个保护屏障,起到遮挡灰尘和过强光线的作用。
如果剪掉睫毛,在新睫毛长出以前,眼睛容易受到伤害。
另外,在剪睫毛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的眼睑眨动或者头部摆动,都可能造成外伤。
提示:即使有些孩子有倒睫症状,妈妈也不能为睫毛扎孩子的眼睛而自行剪睫毛。
因为
倒睫只是暂时的,会自然消失。
如果真影响到孩子的眼睛,应该去诊治。
传说4:捋耳使耳廓更圆润
专家观点:这种做法不会对耳朵形状产生作用。
大多数小婴儿的耳朵都处于一种没长开的状态。
但随着孩子身体的发育,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耳朵会越长越有型。
而这个过程受遗传和孩子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影响。
还有些人不想让孩子长招风耳,就经常把孩子的耳朵向后压,其实并不管用。
提示:耳朵上有很多穴位连着身体,平时轻轻地为孩子捋耳朵,能起一定的按摩作用。
如果孩子的耳朵真有畸形,那么需要到检查,不然反而延误了治。
传说5:母乳抹脸皮肤嫩白
专家观点:母乳是孩子的最佳食品,也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地。
新生儿脸上的皮肤特别娇嫩,且血管丰富,乳汁腐坏后的细菌很容易从毛孔侵入,导致孩子脸上的皮肤产生红晕,甚至变成小包继而化脓。
如果不及时治,会溃烂以致形成疤痕,破坏宝宝的容貌。
提示:如果孩子的脸上患有湿疹,偶尔用母乳擦一下脸,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但母乳不适合长期使用,对小婴儿来说,脸部最好常用清水洗。
传说6:拔乳牙使恒牙长齐
专家观点:换牙时,要根据牙齿发育的状况决定是否拔掉乳牙。
大多数孩子换牙的过程是自然更替,不需要拔掉乳牙。
提示:只有当乳牙没掉,恒牙却已经长出,这时乳牙占据了恒牙的位置,为了以后恒牙能更整齐,就需要将乳牙拔掉。
传说7:睡硬枕让头型更圆
专家观点:新生儿颅骨较软,囟门和颅骨缝还未完全闭合,长期使用质地较硬的枕头,容易造成头颅变形,或一侧脸大,一侧脸小。
其实刚出生的婴儿不需要用枕头,因为他平躺睡觉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个平面上,颈、背部的肌肉能自然松弛。
真能影响孩子头型的因素是遗传和睡姿。
提示:每隔一段时间,在孩子睡觉时调整一下他头的朝向,就不会使宝宝睡成偏头型。
传说8:剃胎发使头发更多
专家观点:新生儿胎发到了三四个月时会自然替换,即使不剃头,也会自然掉光。
孩子的毛发状况与剃不剃头没有关系,与遗传因素、母亲孕期的营养以及孩子后天的生活环境有关。
提示:夏天给宝宝理发,可以预防长痱子,不过要注意头顶的防晒。
最不该做的事是给宝宝刮光头,这样很容易损伤毛囊,使头发出现暂时不生长的现象。
孩子指甲不应剪得过短
宝宝指甲长得特别快,指甲长了若不及时剪短,容易藏污纳垢,也可能会抓破皮肤而引起感染。
专家提醒,家长除及时为小朋友剪指甲外,也要注意,不要把孩子的指甲剪得过短。
指甲是潜藏细菌的地方,经常剪指甲可以有效降低病从口入的几率。
因此,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养成孩子勤剪指甲的卫生习惯。
但另一方面,指甲又具有美化手指、保护手指的作用。
在幼儿园里,经常可以发现有些孩子的指甲剪得过短,暴露出指床,使之角化成表皮。
久而久之,指甲短缩,影响美观。
有时,还可能损伤指床导致疼痛,甚至导致甲沟炎、指头炎等病症的发生,给幼儿带来痛苦。
专家建议,正确修剪指甲的标准,应是在指床前缘留有一定长度的指甲,以保护指床不受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