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地区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
边远地区贫困学生心理危机案例分析
边远地区贫困学生心理危机案例分析引言:边远地区的贫困学生在物质生活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困扰,这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以某个边远地区贫困学生为例,分析他所面临的心理危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个案描述:小明是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无法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
他常常背井离乡,一个人上山去打水、砍柴、放牛,没有太多时间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他亲眼目睹了父亲因工伤去世的场景,这对他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由于这些原因,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成绩下滑更加加剧了他的自卑心理。
二、所面临的心理危机:1. 自卑心理:小明在与其他同学交流时,常常感觉自己比别人差,因为他的家庭贫困、没有参加过课外活动、学习成绩不好等因素让他产生了自卑情绪,缺乏自信心。
2. 孤独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小明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很少能与父母有更多的交流和陪伴,这让他在思想上和情感上都有较大的失落感,感到孤独无助。
3. 压力和焦虑:小明的学习成绩下滑让他感到很大压力,同时对未来的担忧也导致他产生了焦虑情绪,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将来的发展。
三、解决措施:1. 提供经济支持:为了帮助小明解决物质生活上的问题,可以通过资助计划、社会救助机构等途径为他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保证他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还可以通过寻找父母合适的就业机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2. 搭建交流平台:为了解决小明的孤独感问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兴趣小组等,为他提供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建立起社交网络和情感支持体系,减轻他的孤独感。
3. 心理疏导和培训:针对小明的自卑心理和学习问题,可以为他提供心理疏导和培训,让他有机会反思自身的心理问题,并通过一些技能和方法来改善学习成绩。
学校还可以安排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提高自信心。
4. 家庭支持和陪伴:通过加强与小明家庭的联系和沟通,可以鼓励父母更多地关注他的成长与发展。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3-02-27T07:17:59.563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9期作者:和娟董冰杨兴隆[导读] 研究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和娟董冰杨兴隆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摘要】目的研究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缺陷感量表、亲密恐惧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500名被试进行测试。
结论①贫困大学生与不困难大学生在学习能力、体能、外向性思维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②贫困男生与贫困女生在自我肯定、自尊、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外貌、体能、外向性思维、焦虑、亲密恐惧、描述情感困难、辨认情感困难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指出:扶贫先扶智,决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实施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数据显示:学生资助资金连续13年保持快速增长[1]。
以宁夏某高职院校为例,属于建档立卡、低保、孤儿、残疾、重点优抚对象、罹患大病、自然灾害致贫的贫困大学生竟高达35.42%,尽管国家层面上高度重视资助育人工作,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贷款、中国金融协会“千人资助计划”、建档立卡户减免学费、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勤工助学等形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解决学生经济困难。
然而,家庭经济困难是个体短期内难以改善的客观存在,当面临经济与心理的双重压力时,容易产生自卑或封闭心理,出现消极应对、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
因此,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心理资助,帮助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关注,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测量工具调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他们在生活满意度、自我接纳、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等方面都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敏感退缩[2]。
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560万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就有100.5万人,特困生就有44.9万人,分别占到了总人数的20%和8%。
而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这个比例则更高。
近年来,大学生因贫困问题引发了许多社会反响很大的社会问题。
因此,人们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注意到他们身上,并且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
马家爵,众人已不再陌生。
一个在校大学生,刚入学报到,与几个同寝室的好友一起打牌,在打牌的过程中因一点矛盾,他被同学指责没有牌德。
于是便大为恼火,耿耿于怀。
一种因家境贫困而产生的自卑感让他觉得,其他同学都看不起他。
于是于当日,竟将那几个同学残忍地残杀在寝室中。
造成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在校大学生杀人事件。
是什么让一个如此年轻的生命竟成杀人恶魔呢?是贫困!据悉,马家爵的家境非常贫寒。
贫困让他产生了自卑,被自卑感一直笼罩着的他一遇到点挫折,便思想很偏激,就认为别人瞧不起他。
归根究底,就是贫困惹的祸。
贫困真的如此可怕吗?如何正确处理因贫困产生的年一系列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
贫困生,当今已备受关注,他们的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
贫困,本来就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依我们国家现状来看,贫困差距很大。
自然就有一部分家庭富裕,一部分家庭贫困。
这都是很正常的现状。
但是,大学生都是处在一个对一切事物敏感的年龄段。
在如今这个经济发展很快的社会中,贫困自然能带给这些大学生或多或少的自卑。
就是这种自卑,成为导致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大学生因贫困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上与别人的差距,而无法克服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有以下特点:1.不敢上台演讲,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且操有很重方音的。
2.不善于交际,在公共场合时,往往选择沉默寡言,不愿与周围的人交流。
3.喜欢自责,遇到一点挫折,就会自责不已,把责任都归罪于自己身上。
4.喜欢独来独往,害怕攀比,当别人在谈论些漂亮的昂贵的东西时,如名牌衣服,鞋等等,就会尽量躲避,或是低头不语。
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投入的进一步加大,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贫困生群体也相应增加。
在校贫困生承受着生活和生存的双重压力,因此,加强贫困生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已成为地方普通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贫困大学生表现出的不良就业心理问题1、焦虑心理焦虑分为问题性焦虑和障碍性焦虑。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网络、媒体的炒作,自身有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所以贫困生对未来充满担心和忧虑,想到一毕业就有可能失业,为毕业后前途感到非常担心。
每天会反复地考虑同样的问题,无心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去,于是紧张恐怖、苦闷,矛盾、焦虑。
剧烈的心理冲突、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极少数贫困生甚至出现躯体症状:心神不定,坐立不安,这时问题性焦虑就有可能发展成障碍性焦虑。
2、悲观心理经济、学习、情绪的压力等等,像几座大山压得贫困学生们喘不过气来,给他们就业带来沉重负担。
在沉重压力面前,他们情绪比较低落、心情苦闷。
找不到释放的出路和缓解压力的正确方式,于是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乏前进的动力,对什么事都无所谓,没有自信,整天晕晕沉沉,好像有睡不完的觉他们一方面责怪自己无能,内疚,不愿也不敢参加竞争性活动,另一方面也觉得在学习、生活、交往等各方面都比不上别人,丧失正常自尊心,对未来心事重重、惶惶不安,甚至会感觉到生活没有希望没有价值,觉得找不到生活意义,于是破罐子破摔。
3、挫折心理贫困生的心理相当脆弱,脆弱性决定他们更容易遭受挫折,一旦挫折后,就更加害怕,甚至一蹶不振。
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
贫困生在参加大学生就业招聘会遭受到求职失败后,心里烦躁,精神不振,自卑,这显然是心理承受力不强的表现。
4、怨恨心理由于担忧、焦虑、悲观、挫折心理等复杂因素影响,再加上毕业后前途一片渺茫心灰意冷,使许多贫困学生感到自己事事都不如意,于是对同学、环境处处看不惯,对社会不满,对环境充满敌意,不信任任何人,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为一些小事就大发脾气、冲动,甚至出现打架、暴力等极端情况。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1 经济压力贫困大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自于经济压力。
由于家庭贫困或自身条件不充分,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勤工俭学来解决日常开销。
经济压力会导致他们感到无望和无意义,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1.2 孤独与孤立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孤立,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无法拥有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无法获得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孤独和孤立可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困扰,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1.3 压力和焦虑与其他大学生一样,贫困大学生也会面临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和焦虑。
而经济问题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可能会使他们更加容易感到焦虑和无助。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以下几个教育对策:2.1 支持和帮助大学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助学组织和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来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政府也可以推出相应的政策,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和心理援助。
2.2 同伴支持大学和社会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或慈善基金会,为贫困生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这种帮助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孤立和孤独的困扰,使他们感到被关注和支持。
2.3 职业规划和实践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经济条件较差的现状,可为他们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和实践机会,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同时,大学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和提高专业素质。
结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大学教育应当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对策,从而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为自己的未来赢得更好的机会。
高校贫困生心理困扰及援助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心理困扰及援助对策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贫困生的数量逐渐增加。
这些学生经济困难,生活艰辛,常常面临着学业和生活上的多重压力。
他们的心理健康也随之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帮助高校贫困生解决心理困扰和困境,需要开展相关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援助措施。
1、焦虑和压力由于经济困难,高校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常常不稳定,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他们担心无法支付学费、住宿费以及生活费等各种花费,由此产生的焦虑和压力极大。
2、自卑和羞愧由于经济条件较差,高校贫困生常常感到自己差不多于富裕同学。
这种自卑和羞愧感让他们感到很难融入社交圈,也使他们很难在小组活动中表现自己。
3、担忧未来由于经济条件较差,高校贫困生很难像其他同学一样在大学期间获得比较好的经济实力和好的人际关系,这使他们很难展望未来。
他们常常担心自己不能顺利毕业,把很多人生机会错失等。
二、扶助高校贫困生的对策1、提供经济援助高校可以设立奖学金,发放助学金,或提供免费住宿等经济援助。
这样,贫困生将减少他们的经济压力,也将有助于他们增加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积极性。
2、开展心理辅导高校可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为贫困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这将有助于他们缓解焦虑和压力,增加自信和自尊,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3、建立互助社区高校可为贫困生建立互助社区,通过共同支持和帮助,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尊心。
社区可以提供贫困生住宿、餐饮、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支持,在这里大家可以彼此照顾和支援。
4、鼓励和支持高校可以鼓励贫困学生参加校园活动,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适应大学生活,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高校应注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开展相关的心理援助措施,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调查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调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调查一、中国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缺乏必要经济支持他们没有充足的资金支付寻找工作需要支出的成本,比如打印个人的求职简历,购置相关的服装,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这些在一般的学生身上不是什么难题,但对于贫困生就要另当别论,也许这些使他们的生活费用,但因此影响了他们找工作,由于贫困,使他们失去了很多本该拥有的机会。
(二)匮乏渠道和资源不能否认的是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学生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其就业常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些地方或单位领导常优先招录与自己有关系的人。
这样就使得那些既无关系又无后台的贫困学生多半只能求职无门,望洋兴叹,他们和他们远在乡下辛苦劳作的父母,在所谓的“社会竞争力”面前,显得手足无措,渠道和资源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生。
(三)长期心理困扰走出乡村进入大学,他们有着家人的期盼,父母的期待更有乡亲们的经济支援的压力,仅有的那点钱也只能作为生活费用,他们都努力的通过自己来改变生活的处境。
在就业和贫困的双重压力之下,贫困大学生就很容易发生各种的心理问题,更进一步的影响到他们的的行为,这就给贫困生本身和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对学校和社会来说,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常见心理问题1、自我认识上的问题(1)贫穷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心理上的自卑,就会对同学产生心理上的疏远,虽然他们自尊又自爱,并希望和其他同学建立友谊,融入群体,更好的接受其他人的帮助和关怀,早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靠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但自卑心却让他们远离大众,孤立无援。
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性格也有差异,性格中自主能力强,吃苦耐劳等优点,也很珍惜学习机会。
(2)因贫困产生的封闭心理多数贫困生,因为自己的经济拮据的原因,尽量的缩小自己的交往范围,不想过多的把钱花在社会交往上,也不想参加各种社会组织,自卑感折磨着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变得更为封闭,很少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一直以一种戒备的心态和他人交往,其实他们也很渴望融入群体,但由于过强的自尊和封闭心理使他们不能很好地与人交往1。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对策【摘要】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些困难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影响。
他们通常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同时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社交困难和孤独感也是他们常常面对的挑战,而缺乏自信和动力更是制约他们前进的障碍。
为了帮助这些贫困生改善心理状况,可以提供心理辅导与关爱,建立互助支持网络,并提供专业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
加强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精神支持与帮助,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自身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困难、心理压力、焦虑、自卑感、自我怀疑、社交困难、孤独感、缺乏自信、解决对策、心理辅导、关爱、互助支持网络、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关注、精神支持。
1. 引言1.1 了解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贫困生普遍面临着经济压力,由于家庭困境导致他们无法享受与同学相似的生活条件,这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贫困生常常会感到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敢展现自己的真实面貌。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贫困生在社交方面往往遇到困难,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导致孤独感加重。
最重要的是,缺乏自信和动力,使得贫困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缺乏勇气和动力去克服。
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信心和自尊至关重要。
中关于的内容到此为止。
1.2 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面临的困难高职院校贫困生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些困难既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也与内在心理状况密切相关。
贫困生在经济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可能由于家庭贫困导致无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贫困生可能会面临就业压力,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需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就业市场上却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
关于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
据本次 问卷调查 , 由于长期 处于经济 拮据 的巨大心理压 力导致 一 些贫 困学 生性格和心 理发展 的不平衡 , 容 易产生 消极 情绪 。具体表 现
如下 :
1 . 极 度 自卑与 自我封闭心理 : 自 卑敏感 占3 6 . 2 6 %。 2 . 过度 自尊与心理焦虑 : 焦虑 ( 烦躁 ) 占2 6 . 7 6 %, 无聊 占2 4 . 4 9 %。 3 . 缺 乏 安 全感 与人 际 交往 困难 : 沉 默寡 言 , 不 主动 与 人 交 流 占 5 5 . 3 l %, 精神空 虚寄托于网恋 网游 占4 . 5 8 %; 贫 困生人 际交往有没有 知 心朋友 方面 : 没有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占2 1 . 2 3 %。 4 . 学 生经济状况不容乐 观 , 自认为是贫 困生占 3 0 . 3 2 %, 生活费用最 大支 出 的方 面依 次是 : 饮食 方 面 6 4 . 4 4 %, 娱 乐方 面 1 5 . 4 9 %, 学 习方 面
质。 二、 调 查 方 法 和 样 本 构 成
恐怖 偏执
2 0 2 - 2 O 2 0 2 . 2 0
5 6
O . 5 5 0 . 6 6
2 5 2 . 7 5 2 6 2 . 8 6
精 神病 性
其它
1 3 1 . 4 3
6 0 . 6 6 4 0 . 4 4
3 2
2 . 7 5
3 . 5 2
8
9
0 . 8 8
0 . 9 9
3 3
3 . 6 3
4 1 4 . 5 1
人际敏感
抑 郁 焦 虑 敌 对
4 5 4 . 9 5
多角度探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多角度探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摘要】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备受关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压力加剧了他们的焦虑和自卑感,社会比较和自我价值感受让他们陷入情绪波动,家庭关系的不稳定性使心理负担倍增,学业压力和未来就业困难更加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应该重视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改善他们的心理困境。
只有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才能让高职贫困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更好地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经济压力、社会比较、家庭关系、学业压力、未来就业焦虑、心理健康、支持、心理成长、困境改善1. 引言1.1 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视,但实际上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议题。
高职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正确认识和关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业成绩,还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高职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前景。
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对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对于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了解和关注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心理压力,促进其健康成长,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责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希望通过对高职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关爱,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坚强和成功。
2. 正文2.1 经济压力对高职贫困学生心理的影响高职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常常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压力。
边远山区贫困孩子视频边远山区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边远山区贫困孩子视频边远山区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一、贫困生的成因分析我们学校的贫困生大多来自较偏远的山区,这些地区信息不畅通,消息相对比较闭塞,人们生活状态相对较落后和原始,导致学生从小见识较少,对一些新科技不了解、不掌握。
另外,这些地区的家庭教育相对也落后,学生的知识面较窄。
所以,在进入学校后,学生在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非常的吃力。
同时,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也导致了部分贫困生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兴奋状态较低。
此外,有部分贫困生来自多子女的家庭。
父母由于家庭压力较大,沒有给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关注,更谈不上给予物质方面的满足,致使部分贫困生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并且不自信,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主动与人交往,偏内向,有时甚至会产生退却的行为。
大部分贫困生由于从小家境贫寒,于是更早地体验了生活的艰辛,更早地产生了为父母分忧的想法,并有强烈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动力,这就是所谓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因此,在学校里,贫困生在自立、自律等方面要明显好于一般同学——他们更能吃苦,更有韧劲,并且从小就养成了这种习惯。
目前,助学体系尚不完善。
虽然国家的资助力度和范围在不断地加大,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物价水平而言,资助力度仍偏低。
而且,受政策规定的影响,学校缺乏对于政策灵活运用的自主性,无法做到对有些特困生的特殊倾斜,使他们不能拿到足够的补助,所以仍然无法解决这部分学生的贫困现状。
二、贫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贫困生日常行为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实际上也反映出了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的一些困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贫困生由于生活经费不宽裕甚至紧张,在平时的生活中必须经打细算,谨小慎微。
在处理一些小事情上斤斤计较,拿得起,放不下。
在事情的处理上,常常因为要花钱,过后反复思虑,甚至是心疼懊悔,并逐步形成了优柔寡断、敏感狭隘的心理。
2、贫困生家庭经济条件差,无论是在穿着、吃饭、与人交往等方面都显得捉襟见肘,囊中羞涩。
在与别人交往时往往显得沒有底气,也会因为贫困遭到别人的耻笑。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大学生群体中,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常见心理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经济困难、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他们常常面临自卑、焦虑、挫折感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抑郁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学业辅导机制、提供经济援助等措施来帮助他们尽快调整心态,应对困境。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不可忽视,社会应积极关注并提供支持。
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压力、社会认同感、心理咨询、经济援助、自我调节、学习动力。
1. 引言1.1 概述贫困大学生是指由于经济困难而在校园中生活的学生群体。
他们面临诸多压力和困扰,其中心理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方面。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既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贫困大学生在经济上的困难使得他们常常感到无助和自卑,缺乏自信和动力去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困难。
他们还可能面临来自同学、老师甚至家人的压力和歧视,这些心理压力会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了解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心态、面对挑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常见心理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影响因素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经济困难:贫困导致的经济拮据是贫困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
他们可能因为无法支付学费、生活费、购买书籍等而感到焦虑和无助,甚至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2. 就业压力: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卑、压力过大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经济困难、学业压力、社会比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干预。
学校和社会应当承担起更多责任,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体系。
家庭和个人也需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会保持积极心态。
结论指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建立支持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面对心理问题。
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支持体系、责任、自我调节、原因、学校、社会、家庭、背景介绍、问题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常常面临诸多心理压力和困扰,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焦虑、自卑、孤独、适应困难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困难、社会压力、学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有效应对心理问题,学校和社会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贫困大学生自身也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尽可能寻求帮助,保持积极的心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支持体系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贫困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出心理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1.2 问题意义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自卑、挫折感以及人际关系困难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更可能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意义重大,首先在于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对策【摘要】在高职院校,贫困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和压力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经济困难、社会压力和自我认知不足等原因。
为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可采取社会支持和心理援助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
也可通过提升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结合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并建立健全的心理帮扶体系,对于提升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和促进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个体的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状况、解决对策、社会支持、心理援助、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心理健康、心理帮扶、关注。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在的高职院校中,有一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他们面临着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心理问题。
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了解和关注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贫困生常常感到自卑和无助,他们可能因为家庭经济拮据而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生活条件,导致他们心理上产生负面情绪。
在社会交往中,他们可能面临歧视和排斥,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困扰。
在成长过程中,贫困生也会面临着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他们在解决困难时显得力不从心。
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帮助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援助,贫困生才能够摆脱心理困境,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贫困生也需要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1.2 问题意义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其解决对策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社会地位低下等原因,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阴影的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阴影的研究家庭经济贫困、学习压力大等原因使贫困大学生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因此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
标签:心理贫困大学生疏导0 引言目前,在高职院校贫困生群体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正确看待贫困,自立自强,奋发向上。
但是,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学生因为经济上的困难、学习上的重负等原因,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大学生心灵深处自觉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从而导致了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礙,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个人发展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1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1.1 自卑感和无望感由于经济拮据,他们每学期开学都要为学费、生活费发愁,这和吃穿无忧的同学形成巨大的反差。
面对这种反差,他们的心理会受到强烈刺激,深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自尊异常敏感,人格格外脆弱,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容易受挫折,在心理上采取逃避、退缩的方式,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使整个人处于消极状态,久而久之,形成自卑自贱的心理,使性格抑郁孤僻,自我封闭。
1.2 人际交往困难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是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
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使其对身边的事情或他人的言行非常敏感多疑,因为怕遭到同学们的议论,平时,他们不敢“臭美”,不敢额外添置“奢侈品”,诸如,复读机、文曲星、电子词典等自学工具。
由于囊中羞涩,他们不太喜欢集体活动,刻意与同学们疏远,使其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他们既强烈希望融入集体,但又往往因为自卑的心理导致其脱离集体;他们既希望得到周围环境支持,却又不愿接受他人。
1.3 身心疾病突出贫困生的家庭负担一般比较重,他们的精神经常处于焦虑状态。
有的是为学费、生活费焦虑,有的是为家庭焦虑,还有的是由于成绩欠佳,深感对不起父母。
高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探析
高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探析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高校收费制度改革,高校普遍存在着数量不小的贫困生群体。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高校中的贫困生心理压力沉重的最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表现特征、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等做了大量的研究。
资料显示,80%以上经济困难学生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压力,他们失眠、自卑、敏感、孤僻、内心封闭,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
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贫困生比非贫困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1自身要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信心从贫困生自身来说,影响其自卑心理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一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再加上上大学,令本来就收入不高的家庭生活更加艰难。
生活境遇也不如非贫困生幸福,他们承担的也比较多,来自家人的呵护,朋友的赞美更是少有。
二是缺乏成功感。
相当多的贫困生认为自己出生不好,能力较差,没有特长,在生活中很少有成功的感觉。
三是现实与期望的巨大落差。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
还有一点,消极的自我暗示。
他们总认为自己不行,这样久而久之,消极的心理作用抑制自信心,自信心不足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进一步印證了自卑的消极认识,这种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重。
通过分析这些原因,可以采取如下这些措施培养自信:(1)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俗话说:知人虽难,知己更难。
贫困生首先要接受现实的自我,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及不足,学会悦纳自己。
(2)结交知己,与人为善。
贫困生多数自卑,自卑者多数孤僻,不合群,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
长期的独处,使人的心理活动范围及内容越来越窄,加上认识的局限,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忽略自己的优点。
贫困生应该积极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往圈子,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不仅使自己的苦、乐和能力得到宣泄,分享和体现,也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心理平衡与健康。
(3)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弊。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58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徐安岭宁波工程学院摘要: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在校学生的不断增多,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他们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他们往往存在着自卑、抑郁、焦虑、在人际交往中敏感等系列心理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强思想教育、拓宽资助渠道,加强心理引导、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等,来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达到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分析;对策高校贫困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间支付学杂费及生活费比较困难或基本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学生。
[1]贫困大学生除了在经济上有一定的困难之外,也承受了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对生活、学业、未来充满焦虑,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自卑、孤僻的个性特征。
[2]他们作为一个特殊学生群体,不仅需要经济上的帮助,还需要心理上的关怀和帮助。
探析这一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思考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对于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贫困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1.1自卑心理导致的心理过度敏感自卑是部分贫困大学生的首要问题。
生活方面,家庭经济收入有限,他们简朴、节约,较少参与需要费用支出的集体活动,渐渐地与集体疏。
业余爱好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在艺术特长、文娱活动等方面相对欠缺,在强烈的自尊心的驱使下,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
1.2焦虑和紧张情绪导致的抑郁现在部分贫困大学生抑郁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第一,学费压力导致焦虑,贫困大学生的学费主要通过家庭举债或申请助学贷款等方式筹集到,担心自己的消费加重家庭的负担,又对今后自己的费用来源没有着落而感到恐惧、进而产生焦虑。
第二,学业压力导致焦虑。
他们一般靠获得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酬金来增加自己的经济来源,但他们提升学习的时间与勤工助学之间产生了矛盾,他们长期受到困扰,并且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产生焦虑情绪。
多角度探讨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多角度探讨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摘要:目前高职院校的贫困学生心里问题越来越突出,贫困生求学承受来自不同方向的压力,少数学生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但大部分贫困生不能正确面对这些压力,久而久之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本文通过多角度多方面探讨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所探讨的问题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关键词:贫困生;心里问题;对策贫困是指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难学生。
据可靠资料评估,所得目前我国贫困人数约240万,占学生总数的10%到20%,其中有73%的贫困生对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意,64%的贫困生感觉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52%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者抑郁倾向。
目前,贫困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密切关注,但是大多数还停留在经济层面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目标不能单纯的放在经济上的支柱,更要侧重于贫困生的心理救助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贫困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方面的特点1、自卑,悲观、敏感的面对学习生活在高职院校,有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对于贫困生来说,,他们在心理上容易产生障碍,看到家庭优越的学生,往往喜欢和自己的家境比较,总觉得老天爷不公平,容易产生自轻,自贱,自鄙的情感体验,从而退缩,逃避离群、厌世或者仇视社会和他人,在心里极端脆弱的状态下,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对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果这些学生长期压抑的心理得不到及时疏通和引导,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学业难以为继,少数学生甚至走向极端。
2、比一般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学习生活压力家庭贫困的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希望通过发奋成才来彻底改变自己和家庭的贫困境遇和现实命运,也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的期望,他们中的一些人给自己制定了期望值过高而不切实际的目标,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心里压力,这就是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学习压力更大。
偏远地区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
偏远地区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我国高校教学日趋国际化,教学方式逐步创新,教学制度逐步完善。
随着教育事业发展节奏的加快,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产生了一些学生心理发展障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围绕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内心自卑、缺乏自信、抑郁、心理疾病和阴影等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带来了障碍,阻碍了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
偏远地区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一、我国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我国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目标是以培养职业化人才为主,为社会供应大量的职业型和技能型的人才,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方面还是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条件,但是在心理辅导和学生思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
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费用较低,而且年限较短,所以很多学生选择高职院校,而一些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家庭环境要差一些,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身处偏远的山区或者是郊区,属于贫困地区,为了求学而不远千里,这类人群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特殊群体”,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里,资本主义的思想已经影响了每一个人的判断能力,嫌贫爱富的思想和行为也是普遍存在于社会发展过程中。
心里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是一种健康心理辅导和健康人格指导的教学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学或者是心理咨询服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树立高职学生的健康人格魅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发展与意识,提高健康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缺乏建立一些心理健康资讯室和设立心理健康的学习课程,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投入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目前所做的还不够彻底,没有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没有改变贫困学生心理闭塞的特点。
二、贫困地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影响因素贫困地区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在我国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而城市学生生活条件较好,对农村或者是偏远地区的大学生会存在歧视心理,而贫困地区大学生对于自我的心理封闭问题也一直没有给予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所以造成了一些交流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远地区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
作者:刘浩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2年第09期
我国高校教学日趋国际化,教学方式逐步创新,教学制度逐步完善。
随着教育事业发展节奏的加快,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产生了一些学生心理发展障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围绕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内心自卑、缺乏自信、抑郁、心理疾病和阴影等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带来了障碍,阻碍了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
偏远地区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
一、我国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目标是以培养职业化人才为主,为社会供应大量的职业型和技能型的人才,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方面还是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条件,但是在心理辅导和学生思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
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费用较低,而且年限较短,所以很多学生选择高职院校,而一些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家庭环境要差一些,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身处偏远的山区或者是郊区,属于贫困地区,为了求学而不远千里,这类人群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特殊群体”,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里,资本主义的思想已经影响了每一个人的判断能力,嫌贫爱富的思想和行为也是普遍存在于社会发展过程中。
心里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是一种健康心理辅导和健康人格指导的教学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学或者是心理咨询服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树立高职学生的健康人格魅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发展与意识,提高健康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缺乏建立一些心理健康资讯室和设立心理健康的学习课程,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投入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目前所做的还不够彻底,没有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没有改变贫困学生心理闭塞的特点。
二、贫困地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贫困地区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在我国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而城市学生生活条件较好,对农村或者是偏远地区的大学生会存在歧视心理,而贫困地区大学生对于自我的心理封闭问题也一直没有给予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所以造成了一些交流的问题。
贫困地区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开展方向。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为:(1)总体表现出贫穷与富有的直接对立,用金钱衡量一切的怪异想法,完全抛开了价值观和道德观,直接理解为能力就是金钱的意识。
(2)高职院校中的偏远地区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僻静,人少的地
方作为自己经常去的地方,他们存在封闭心理的明显特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越是偏远越是贫穷的地方来的学生,这种表现越为明显。
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是贫困。
因为贫困,贫困大学生生活辛苦、拮据,学习没有经济保障,缺乏安全感,生存压力大;因为贫困,贫困大学生尊严受损,外交退缩,整天生活在贫困的阴影中,进而出现“由贫致弱”的恶性循环。
“由贫致弱”现象是指:经济状况不好导致贫困生大学生生活窘迫,损害了他们的自信和尊严。
于是,他们便常常希望通过搞好学习来证明自己,赢得别人的尊重。
当他们的努力无法使自己出类拔萃时,他们就会丧失自信、意志消沉、自我封闭,影响发展,从而进一步使他们变得弱小。
深入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及其自身主观因素存在很大关系。
其中,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
在现今社会中金钱至上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攀比富有的恶习和不良风气已经深入人心,各种世俗观念和一些人群对贫困地区同学的歧视眼光和歧视心态已经彻底改变了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情绪,在高校中难免会存在这类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问题,要积极寻找出路,解决好这类问题。
三、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
1.经济压力带来的极度自卑与盲目自尊。
在贫困地区或偏远地区长久生活的环境对学生内心的发展影响很大,许多学生进入城市后发现社会发展节奏与社会发展的情感全然不同,对高职院校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贫困学生面对城市中的诱惑和欲望,产生了自卑心理。
而且,高职学生的年龄段正处于自尊心最强的年龄段,其内心中自尊心与自卑的矛盾心理再互相抵触,更凸显出自身的心理问题特点。
自卑是一种对自我消极评价和自我意识模糊的混乱心理状态,处在这种思想意识环境下就算是别人看的起自己,自己也会认为不如别人,疲困学生上学的资金大多是家人四处借款筹集来的,巨大的经济压力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主题下,家庭的贫穷就代表着无能和软弱,学生树立的思想全然抛开了精神价值和道德情操,完全是以金钱作为衡量,在同学中间出手大方的同学自然会伤害到这些偏远地区同学的自尊心,让他们产生自卑和抑郁。
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显得自强,实际上内心脆弱而自卑。
2.高职学生复杂的心理疾病。
偏远地区贫困高职学生的内心会对生活的困难羞于启齿,不能坦然面对贫困,宁愿借钱和出卖身体赚钱,也不愿意借别人的力量获得生活的救助,这为偏远地区贫困高职学生带来了生存的压力,也带来了生存的负担。
偏远地区贫困高职学生往往都是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他们不愿意与人接触,也不愿意让别人了解到自我的难处,这些学生自我封闭,不愿意与人交流,很少像别人敞开心扉,不合群,人际关系紧张化,而且在于同学发展关系时不能掌握好分寸因而总是学习和生活都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偏远地区贫困高职学生还存在缺乏自信的特点,这些学生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比别人低一等,否定了自我价值,没有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四、解决偏远地区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完善与健全经济资助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困难。
经济水平因素是贫困大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有效机制,健全“奖贷助补减免”制度等。
首先,增加勤工助学的岗位,如提供办公室助理、公寓管理员、班主任助理等岗位,鼓励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减轻经济压力,学会自立自强;其次,就是助学贷款,因为贷款是必须偿还的,这可以给贫困生压力,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奋力拼搏;最后,鼓励贫困生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和助学金,不但可以缓解经济危机,又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从而达到解决实際困难、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2.高职院校开展健康心理辅导活动。
高职院校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入健康人格教学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几个部分:(1)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铲除心理自卑,帮助心理自卑者打开心扉,做到健康心理的正确辅导。
(2)建立健全贫困生的物质与精神的奖励机制,学校要拿出投资扩大学生的奖励内容和奖励项目,在贫困生的物质奖励上提高奖励内容,在精神奖励上提高等级。
(3)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妥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4)加强校园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予贫困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消除歧视和冷漠,倡导关爱和互助,努力营造一种健康、阳光、和谐的氛围,使贫困生融入学校大家庭当中。
(5)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这些偏远学生的家庭入手,引导贫困生父母调整好自我心态,提高学生自我的抗压能力,要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的心态,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郭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文献综述.职教论坛,2011,(10):20-22.
[2]钱金华.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教育教学研究,2011,(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