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改革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相关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进展本部分主要综述了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针对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周期,各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实践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理论和实证结果。

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从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方面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和动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二、微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文献综述本部分探讨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综述了政府干预在制度设计、市场监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并对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2. 行为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并综述了行为经济学在市场行为、决策行为、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分析了行为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三、发展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部分总结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并综述了发展经济学在贫困陷阱、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了该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就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

从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环境影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结论通过本次文献综述,我们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各自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崛起的奥秘》文献综述范文

《中国崛起的奥秘》文献综述范文

《中国崛起的奥秘》文献综述范文中国崛起的奥秘一直是世界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

多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崛起的原因和特点。

本文将综述相关文献,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探讨中国崛起的奥秘。

一、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中国崛起的奥秘主要归因于其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实施。

文献中普遍认为,中国的崛起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一政策使中国能够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从而提升了中国的产业竞争力。

二、政治领域在政治领域,中国崛起的奥秘主要体现在其政治体制的稳定和高效。

文献中普遍认为,中国的崛起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和法治建设,确保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中国政府还注重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通过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政府机构和运行机制,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三、文化领域在文化领域,中国崛起的奥秘主要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文献中指出,中国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政府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推动,增强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崛起的奥秘可以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来理解。

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政治体制的稳定和高效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则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精神动力。

中国崛起的奥秘不仅对中国自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国际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1. 介绍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纳入考虑,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综述。

2. 理论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增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创新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经济增长的支撑,而经济增长的基础是技术创新和投资增长。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环境和资源,为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和资源。

而创新理论则强调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提高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水平。

3. 实践探讨在实践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投资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企业需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同时加强生态环保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社会需要加强公民参与和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道德风尚,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国际经验在国际上,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目标。

例如,欧洲倡导的“绿色经济”模式强调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推广清洁技术和节能减排。

而美国则推行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率。

中国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合作模式和发展策略。

5. 展望未来可以预见,未来各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竞争将越发激烈,同时也将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挑战。

例如,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同时也将带来新的就业和分配问题;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压力将不断增加,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和治理。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运用统计方法和计量模型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 以揭示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研究过程概述
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
在充分了解国有企业改革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 明确本研究的目的、任务和重点,以指导后续研 究工作的开展。
实施研究计划
按照设计好的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团队开展各项 工作,包括搜集文献资料、制定调查问卷和访谈 提纲、开展实地调研、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等。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XX公司改革案例
01
02
03
04
05
总结词
XX公司是一家具有代表性 的国有企业,其改革过程 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向市 场化方向转型的趋势。
详细描述
XX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企 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深 厚的行业经验
1. 优化组织架 构
XX公司将原有部门进行拆 分、重组,设立了市场部 、技术部、运营部等专业 化部门,提高了公司的运 营效率。
调研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国有企业的改革情况,包括改革的方 向、措施、成效等,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调研,可以深入了解国有企业 的现状和问题,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 据。
调研报告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帮助其更好地进行改革 和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详细描述
1. 调整经营策 略
XX行业国有企业面临市 场竞争加剧、政策调整 等挑战,为了适应市场 变化和政策要求,该行 业启动了整体转型计划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 政策变化,重新审视自 身经营策略,调整业务 结构和市场定位。
2. 加强技术创 新
行业整体加大技术研发 力度,推广新技术、新 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 生产效率。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 渠道拓展等。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与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农村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与措施探讨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金融、税收 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的基 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03
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提高农民素
质、增强农村创新能力、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04
文献综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析:某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产业协同发展
该地区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
收。
创新驱动
研究范围
本文将涵盖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 、现状、问题、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重点对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
02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回顾
土地改革与农业合
作化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和 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的 集体所有,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 了基础。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上世纪50年代末,人民公社化运 动兴起,农业生产实行集中管理 ,但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关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改革

关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改革

2023关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改革•引言•国有银行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互动关系目•改革效果的评估与建议•结论录01引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内外经济形势对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的要求背景与意义1研究目的与问题23研究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探讨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案例研究02国有银行改革国有银行现状分析国有银行体系不断完善目前,中国国有银行已经形成了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多种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的体系。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国有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各类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有银行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海外业务拓展迅速,全球影响力逐步提升。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金融业发展也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国有银行需要加快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国有银行改革的必要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国有银行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创新的加速,国有银行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因此,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确保金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国有银行改革的正确方向。

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行股票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实现多元化投资和市场化经营。

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确保金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国有银行改革的途径与措施优化股权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风险防控加强内部管理03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现状分析产业结构不合理01国有企业存在严重的产业结构问题,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而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比重较低。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并存的经济模式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

杨建君指出,早在1997年十五大官方文件中混合所有制的说法就已出现,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1]。

倡导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路径不是新的提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企业都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

正确的把握“混合所有制”的内涵能更好地把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

混合所有制并非等同于股份制,而是保持公有制的基本属性的同时,又允许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它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企业内部的最好结合。

正如胡峰所说,国企改革是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进一步完善,通过改革以求达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共生的效果[2]。

2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和动机2.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研究国有企业之所以改革是因为其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Hong Yu 提出国企迅速发展所导致国企和非国企不公平的竞争地位以及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方向的矛盾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3]。

因此,学者们提出,政府加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是为了改变当前国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文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企定位布局和国企内部治理。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观点:国资委制定策略集中程度过高、政府企业两者界限不清、权责利三项分布不明等问题日益突出;自身监督力度不够,“裁判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的现象屡见不鲜。

国企定位布局的主要观点:荣兆梓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最大障碍是不清晰的企业功能界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十分困难,政府与企业分开的改革目标落实不到位[4]。

国企内部治理的主要观点:卢俊认为,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往往被国有股东兼顾,以至于企业常常被经营目标多元化的局面困扰,公司治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在无形之中加大;董事会的组成结构存在问题,使得大股东左右高层的策略制定,同时,侵犯小股东既得利益,缺少相应且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使企业常常陷入“内部人控制”的困境之中,无法抽身[5]。

文献综述(15篇经济类中外文)

文献综述(15篇经济类中外文)

⽂献综述(15篇经济类中外⽂)国际经济形势特点与中国外向型模式转变张燕⽣、国家发展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前⾔2008年得⾦融危机对世界不同的经济体产⽣了不同的影响,因此引发了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主要国家对全球经济均衡⾏问题的思考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但是主要经济体对承担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责任存在很⼤分歧。

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抓住机遇,深化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正⽂⼀、国际⾦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复苏的曲折性超出预期从美国的“⽹络泡沫”“⾦融与楼市泡沫”的形成与破灭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加剧,以及主要经济体国家对引发经济失衡责任的推诿和对⾦融监管的缺失。

如美国在承担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代价和全球治理责任⽅⾯企图想把代价对外转嫁,如责难中国的制度和产业政策,控诉中国倾销和政府对汇率的操纵等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经济复苏⾯临着严峻的考验。

西⽅国家多想尽快的⾛出经济的低迷期,也提出了⼀些具体的措施,如奥巴马要为美国社会在未来5年内创造出200万个新的⼯作岗位和提出了”再⼯业化“的⼝号等等,但是其⾯临着⾼失业率、主权债务⾼筑和严重的内需不⾜以及近⼏年在技术专利申请领域增长率下跌了20%左右,同时随着国内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到期,都会使得这些措施举步维艰。

总的来说全球经济现状不容乐观,西⽅主要经济⼤国没有很好的监管⾦融市场,由于其奉⾏的⾃由市场和⾃有竞争,缺少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经济危机产⽣的重要因素。

⼆、2010 年下半年的出⼝形势和引资环境由于⾦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全球市场的需求减少,加之⼈民币汇率的提⾼,势必会使得我国的对外出⼝降低,挑战与机遇并存,此时也是贸易增长⽅式转变的契机,中国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中国从⾦融危机中较早的⾛出,国内投资环境良好,但很多投资商从原来的制造业转向房地产业和服务业等。

三、关于我国外向型模式转变的建议中国现在是世界的制造⼯⼚,对外贸易的顺差很多是由处于全球供应链低附加值的环节创造的,因此要强调中国制造,创造⾃⼰的品牌和拥有核⼼竞争⼒,多制造和出⼝⾼附加值的产品。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的综述,探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和推进路径等方面的内容。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其特点主要包括注重质量和效益、坚持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结构性改革等方面。

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经济化程度、政策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等。

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驱动、完善质量和效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开放、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

深化改革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通过推进各项改革,可以优化市场经济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政府监管等。

加强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可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扩大开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推进绿色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可以实现
经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开放、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经济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家政策对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国家政策对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文献综述参考范文从政府到企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文献的综述一、引言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的不俗表现,一直令中外经济学家为之着迷,作为其背后主要支撑力量的民营企业更是倍受关注。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撑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化进程的基本假定出发,经济学家们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去观察、解释民营企业的成长绩效,及其所创造的“中国奇迹”。

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成功挑战了“传统智慧”(Montignola,Qian and Weingast,1993),为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民营企业,进而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质。

具体讲,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民营企业,从其产生、发展和变迁的全过程看,它的特殊性究竟是什么?从产权已基本清晰的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出发,将会把我们引导到一种什么样的未来状态?随着各种形式壁垒的消除,我们如何预测它下一步的表现?本文期望能为人们进一步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

第二部分评价斯蒂格利茨(Siglitz)等人的观点。

与早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相适应,产权安排被视为外生变量,市场竞争、激励与信息等因素得到了强调。

第三部分介绍围绕产权安排提出的各种理论假说。

尽管文献的视角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是从Grossman-Hart-Moore的剩余控制权理论起步的。

第四部分比较分析各种关于企业改制原因的假说。

一般认为,地方政府退出与企业改制内生于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水平。

随着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作为一般意义上企业的性质被更多地展现出来。

二、市场竞争、激励机制与效率改进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具有渐进性、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非同步性的特点。

这构成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初始环境。

早些时候,依照Sachs(1989)等人所设计的“大爆炸”模式进行改革的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济出现持续衰退,而“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经济却保持了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

经济学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各国学者们在经济学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涌现出许多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近期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当前经济学研究进展的视角。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该文献主要探讨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作者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首先,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机遇,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金融风险传染和贸易不平衡等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国际合作、优化产业结构等,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该文献主要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下创新与发展的关系。

作者指出,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对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创新的蓬勃发展。

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密不可分,创新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同时,作者还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下创新与发展的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等建议,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该文献主要探讨了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作者指出,绿色经济是一种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绿色经济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作者还分析了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建议,以推动绿色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摘要:规模经济问题在整个经济学发展历程中都处于非常核心的地位。

关于企业规模经济的研究可以在理论上深化人们对很多行业基本属性的认识,在实践上可以直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文章对企业规模经济问题的研究进行回顾,希望能够通过全面的综述加深对规模经济的理解。

关键词:企业规模经济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1-052-02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也都在欣欣向荣地发展。

然而,在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上,我们很难说出究竟是小企业经营更加灵活,“船小好调头”更具有优势;还是竞争中,大企业在成本、技术、人才、管理等各个方面占有主动权。

企业究竟会不会由于扩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从而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成为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因此,作者将国内外学者关于规模经济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希望通过相关文献的综述,深化人们对规模经济问题的认识,为我国企业的管理者在公司规模选择的决策上提供参考意见。

一、古典学者对规模经济问题的探讨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在《国富论》中以制针业为例阐述了分工的意义,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提高效率的原因,这可以说是规模经济的一种古典解释。

他认为通过社会分工会增加熟练程度、节约劳动转换的时间以及改进工具,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既定的资源基础上增加社会的财富。

同时,分工的程度,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即市场广狭程度的限制,这就是著名的斯密定理:“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因此,如何扩大市场规模也就成了增加分工,增加财富的问题所在。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48)阐述了大规模生产的优点,他在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继承了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并且从节约生产成本的角度论述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

他认为,大规模的生产给事业带来的好处如此之大,以致经济生活任何部门的小经济也不能经受得住与大经济的竞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文献综述张馨月1,王秋2(1.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2.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它决定了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十大报告对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同时也对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为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蓝图、奋进新征程,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内学者对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梳理国内学者现有的学术成果,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找到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突破点。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3)06-0001-03Abstract: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is the cor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which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trend of the economy.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vides a scientific summary of 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and also sets new goals and requirements for China's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the blueprin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mbark on a new journey,we need to further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basic economic system among domestic scholars.By reviewing the existing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domestic scholar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m from three aspects:theoretical logic,historical logic,and practical logic,hoping to find breakthroughs in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goals on this basis.Key words: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basic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socialist market economy,ownership[作者简介]张馨月(1995—),女,回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秋(1979—),黑龙江双鸭山人,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近年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提高其投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型升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意义与现状。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不合理、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开始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在保持“国有”的基础上,引入“非国有”的股东,以达到优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促进其转型升级、提高效益的目的。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引入民间资本可以丰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资源和资本,改善其绩效状况。

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有助于推进国有企业从“手握大产业”的经营方式向“独角兽”模式的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构建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国有企业体系,从而助推中国经济发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增资扩股,即通过发行股票或向社会募集资金,引入私人股东入股,以扩大股份公司的股权比例。

二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即将与国有企业相关产业链、市场以及技术等领域的优质资源与股权捆绑,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服务。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主要以一些代表性的国企改革为例。

例如,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的路径、时间表、实施机制等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此后,一些大型国企相继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例如中国平安、中国联通等。

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例如:1.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方式和路径不够完备,流程不够规范,导致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和阻力。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文献综述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理论研究的积累和总结对于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其主要观点、方法和结论,以期为实际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理论框架1.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应着力于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治理结构,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北大荒集团的改革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产权结构下企业绩效的比较,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

2. 管理学视角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关注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些研究者提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引入市场化、法治化和专业化的管理理念,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著名学者王石的碧桂园案例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政治经济学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只从经济角度出发,还要考虑政治、社会等因素。

一些学者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变革,需要政府在宏观政策层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正是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国有企业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以上三个理论框架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但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

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分析和解决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探索1. 国外经验借鉴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可以借鉴国内成功的案例,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可以从国外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国内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2. 不同地区实践经验在国内,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经验也非常丰富。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成功之处。

比如上海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借鉴非常多的经验,可以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改革的得失,总结规律和经验。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文献综述作者:李卉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4期摘要:对于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改革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标志是1979年英国保守党执政后,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开始大刀阔斧的国有企业改革。

这项改革在短时间内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改革的影响也迅速波及整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西方学者对于民营化提出了很多独有见地的思想,并在改革的进程中总结出了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

而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解决我国国有企业高度国有化和垄断等问题,实行民营化改革是变革现有经济体制的有效出路,要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政府也应给予高度配合。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民营化必要性重要性中图分类号:F276.1一、西方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必要性关于西方国有企业改革,目前学术界内有以下集中观点:王俊豪认为英国从国有化到私有化的政策转移的原因,可以追溯到70 年代中期所发生的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这两大并发症,它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凯恩斯主义实行宏观调控,能达到供需总量平衡的信念。

在70 年代末,英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变化,而政府为增强供给效能的战略思路是使经济适应市场规律,这就要求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强化竞争机制。

毛锐在其《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研究》一书中认为,私有化主要针对国有企业的弊端,成本高、低效率导致英国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和工业关系极度紧张与失衡。

可以看出,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失效,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大量的、严重的问题,货币主义应运而生,能够有效解决凯恩斯困境。

但是,还有学者提出了除此以外的观点:赵雪梅在《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探析》一文还提到了私有化是英国财政上的需要,是工党与保守党斗争的产物。

侯珺然在其《试论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一文中还强调了缺乏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营自主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高度国有化的弊端使得政府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是同时财政需要、政治斗争等原因也不可忽视。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本文综述了相关文献,以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经验。

首先,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改革。

《中国改革》杂志刊发的文章指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需要从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创新驱动等方面入手,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其次,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技导报》刊发的文章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另外,质量提升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刊发的文章指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质量技术监督,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国际合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际经济合作》杂志刊发的文章指出,国际合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国际投资、贸易、技术等合作,可以促进各国经济互利共赢,提升全球经济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提
升质量和加强国际合作。

这些都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要素。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

本文综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意义和现状,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这一概念首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并在国务院发布的《新时代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被正式确立。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新的目标和要求,也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经济增长和质量效益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资源环境约束等。

同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例如人口红利的逐渐释放、大量中高收入群体的形成、新型城镇化和数字化转型等。

在宏观层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在微观层面,需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效率,推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加强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总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文 , 2 0 1 0 ) 等。
本, 国有企业可 以最大 限度 地创造就业 机会 , 使得人 人获得 劳动权 力在这一所 有制经济 的内部能够 最大限度地 理性实 现 。宁向东 、 吴晓亮( 2 0 1 0 ) t , 黄秋容 、 徐鹏( 2 0 1 1 ) [ 2 0 1 等认为 , 国有企业有 助于政府公共 职能 的行使 , 以及作 为执政党 的执
2 0 1 3 年第 1 0 期 总第 1 9 2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C RES E ARCH GUI D E
No. 1 0, 2 01 3
S e r i a l No . 1 9 2
国 有 经 济 改 革 的 文 献 综 述
寇 垠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 武汉 4 3 0 0 7 4 )
重 要 的支 柱 性 产 业 旧。
国有经济 的功能该如何演化 ?钱津 ( 2 0 0 7 ) 认 为, 应淡化
国有企业的政治 功能 , 强 化 国有 企 业 的社 会 公 益 功 能 , 弱化

国有 经 济的定 义 及功 能研 究
国有企 业的营利功能 , 摒弃将 国有企业作 为普通 商事 主体的 做法 , 强化其作为 特殊企业 的社 会公益功 能 , 承担着实 现国 家政治经济 战略 目标 的使命 _ 1 8 1 。国有企业在根本上不同于私
有 重 要 的 理论 意 义 。

产业 分布等都不断地调整和变化 。 二是 国有经济的规模 与国
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全球经验来看 , 国有 经济 占国民经济 的 比重 呈 现 “ 先上升 , 后下降” 的抛 物线 规 律 。 = 三 是 国 有 资 本 具有产业功能导 向。全球规律来看 , 国有资本主要分布在高 垄 断性 、 高 资本 技术密集度 和高社会 效益 的行业 , 以及 一些
出为主 的改革路 径值得肯定 , 国企必须从 营利性领域 ( 而不 单是从竞争性 领域 ) 中逐步退 出。这就是 学界所谓 “ 国退 民
进” 的 主张 l 2 l I 。
国有 企 业 是 特 殊 企 业 , 汪海粟( 2 0 0 0 ) 认 为 国有 企 业 在 经
世 界银行于 2 0 0 2年初发布 ( ( 2 0 3 0年的中 国: 建设现代 、 和谐 、 有创造力 的高收入社会 》 , 提出 中国政府应该重新界定 政府职能 , 改革和重组 国有企业 与国有银行 , 发展民营部门 ,
K o l o t i l i n , K o n s t a n t i n S o n i n ( 2 0 0 9 ) 对全球石油行业 1 9 6 O 一2 0 0 6 年 之 间 国有 化 的情 况 进 行 研 究 , 发 现 国 有 化 一 般 都 发 生 在 石 油价 格 高 企 或 者 国家 陷入 危 机 的 时 期 ㈣。

要: 国有经济是一种 国家现 象, 是 国民经济 中的特殊成分。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 国有经济受到越 来
越 多的关注。从 国有经济功 能、 国有企业效率、 国有企业治理 、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 、 国企 改革与地方政府关 系五 个方面 对 国有经济改革相 关研 究进行 回顾 , 为 中国国有经济改革提供理论借 鉴。
战后重建 、 应对 经济危机 、 维护 国家 安全和实 现社会公正 等 方面 的作用得 到公认 。但 由于体制和机制的既有缺陷 , 国有 组织也 出现 了资源配置失当 、 经济 结构失衡 和运行效率低下 的问题 。 2 0世纪 7 O年代末 以来 , 许 多国家推行 了旨在提高效 率、 调 整结 构和创造 公平 的国有经济 体制改革 , 在取 得了一 定成效 的同时 , 也导致 了一些新问题 。中国国有经济改革受 到越来越 多的关 注 , 对 国内外学者 的研究成果 进行梳理 , 具
经 济成 分的 区别 在 于除经济 功能 之外 , 还具 有社 会功 能【 ”] ( 宋宪萍 、 闫银 , 2 0 0 4 ; 尚启君 , 2 0 0 7 ; 廖元 和 , 2 0 1 1 ; 黄秋 容 、 徐 鹏 , 2 0 1 1 ) , 例 如 弥补 市 场 失 灵t 8 - 9 - 1 ( 徐传谌 、 张万成 , 2 0 0 3 ; S t i g l i t z , 2 0 0 5 ) 、 调整产业结构 ( 熊勇清 、 李世才 , 2 0 1 0 ; 郭连强 , 2 0 1 1 ) [ 1 0  ̄ 1 1 1 、 捍 卫国家经济 与社会 安全[ 1 2  ̄ 1 3 1 ( G a l b r a i t h , 1 9 8 0 ; 剧
关键词 : 国有经 济; 国有企业 ; 文献综述
中图 分 类 号 : F 1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1 0 — 0 0 0 8 — 0 6
国有经 济是一种 国家现象 , 它 在发展经 济 、 稳 定社会 和
政 基础 , 强 化 或 巩 固其 执 政 地 位 。天 则 经 济 研 究 所 ( 2 0 1 1 ) 认
为 要使 国 有 企业 具 有 广 泛 的 市 场 殊时期 的政策 选择 。S e r g e i G u r i e v , A n m n
有制企业 , 国有 企 业 的 经 营 宗 旨是 以人 为 本 , 而 不 是 以 资 为
国有经济通 常是 指全 民所有制经济 , 该 类经济组织通过 政府或 国家对资产 的控制 实现对国民经济的领导 】 ( 欧共体
法规指南 , 1 9 8 0 ; 高鸿业 , 1 9 9 6 ; 樊纲 , 1 9 9 6 ) 。国有 经 济 与 其 他
分类 改革研究 》 课题 组( 2 0 1 2 ) 归纳 了国有企业 的三大特点 : 是 国有经济 的结构和规模 动态调整 。 经济发展 的不 同水平 和不同阶段 , 国有经济有 不同的定位 和发展 , 其规模 、 结构、

服务政治 中发挥 了其他经济 成分 难以替代的功能 , 其 对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