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理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理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执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理想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诗歌的鉴赏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吗?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朗读感受,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逐句解读诗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理想》这首诗歌,理解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执着。

希望大家课后能深入体会诗歌内涵,树立自己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诗歌内容。

2.提问:诗歌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四、诗歌鉴赏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进一步分析了《理想》这首诗歌,深入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诗歌鉴赏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诗歌内容。

2.提问:诗歌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二、写作训练1.学生以“我的理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写作中的问题。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融入作文中?四、作文展示1.学生展示作文,分享写作心得。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3)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信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作者的思维过程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信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思维过程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信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课文《理想》的主题和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提问学生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想》。

(2)教师抽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学生的发音、语调、停顿等进行指导。

3.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课文《理想》的主题和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监督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想》三遍,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例子和作者的思维过程。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

2. 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作者对理想的思考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想》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

3. 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4.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理想》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合作探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重点词语和句型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和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5. 分析课文观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课文观点的合理性。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的词语和句型运用能力。

3. 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理想》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课堂讨论和表达的工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二、教学重点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三、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掌握诗歌的结构、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教学设计1、导入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个地方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一辈子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您的眼睛”。

二、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①范读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掌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③默读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三、板书: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2、3)人格意义(4、5、6、7)人一辈子意义(8、9、10、11)鼓舞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四、研讨与赏析(上)①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关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有关提示:采纳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

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新人教版

理想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2、理解这首诗歌的主旨,并联系自我的经历及其生活实际;3、感悟到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及启发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赏析这首诗歌通俗形象的语言;2、理解这首诗歌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请给标红的字注音,并正确地朗读课文。

缀连、远行、倔强、洗濯、玷污、扒窃、诅咒、浓阴、海天相吻、碌碌终生、脊梁骨、鬓发、寂寥、蜕作(三)同学们朗读得非常整齐,可是大家似乎忽略了这是一首哲理诗,所以我们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下三点:1、语速和语调:轻快的句子读得稍微快一些,沉重、深沉的句子读得稍微慢一些;2、重音和停顿;3、感情色彩: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或者诗歌里的主人公,将自己融入其中;同学们根据以上三点的提示,重新朗读一遍。

(二)分小组朗读,并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四)我喜欢,我点评请完成一下填空:我喜欢第____节诗,原因是____。

(温馨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词句的分析、语段的内在意蕴等三方面来进行评说和感悟。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逐段赏析1——12节诗歌,学生没分析到的,教师再补充。

第一部分(第1节)总说理想的意义。

理想是:石、火、灯、路,四个“顶针”比喻,形象说明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二部分(第2—11节)分说理想的意义。

分三层:第1层(第2—第3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理想有时代性,连续性;一代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2层(第4—第7节):理想的人格意义:理想之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理想给人以乐观、斗志、年轻的力量;但理想不应是名利场(“黄金梦”和“荣誉”等)、第3层(第8—第11节):理想的人生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成为“大写的人”;理想能使人恢复良知;理想若受到“玷污”、“扒窃”,要去找回,要提起警戒,要把理想视为生命:若自己抛弃(“失去”)理想,则有极大危害。

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人生的重要,第三部分(第12节)总结:理想的实践意义-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初中《理想》教案

初中《理想》教案

初中《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

(3)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和解读。

(2)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3)学生对理想的认识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学生对自身理想的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你们的理想是什么?(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并简要介绍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这个理想。

2. 阅读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讨论与分享:(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关于“我的理想”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理想。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教师鼓励学生坚持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并给出一些建议和鼓励的话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

2. 朗读与理解: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写作练习:学生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理想,并能够合理组织语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想》。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分析并概括课文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背景,增强文学素养。

学会通过合作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积极态度。

增强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课文主题的把握和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

2.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个人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理想的文章——《理想》。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理想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2.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互相纠正。

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4.课文分析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等句子的深层含义。

5.合作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理想的理解和追求。

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谈谈如何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6.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理想》。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词。

2.学生在合作讨论环节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提高了课堂氛围。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将课文内容与个人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巩固所学。

六、教学拓展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背景,增加文学素养。

2.开展关于“我的理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故事。

3.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演讲、写作等,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理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理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理想》的中心思想和内涵。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品质。

4.提高学生的朗读、默写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抽象的哲理,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感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理想”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理想是罗盘,给船舶指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乘风破浪”?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词和句子的意思。

2.学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背景。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罗盘,给船舶指引方向”的含义。

2.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船舶,载着你乘风破浪”的含义。

3.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阳光,给人生照亮前行的道路”的含义。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思想。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理想”的认识。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四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动力,推动我们前进”的含义。

2.讲解课文第五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信念,支撑我们度过难关”的含义。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以及是如何凭借理想克服困境的。

四、课堂小结2.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理想》。

2.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3.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我们的教学会越来越成熟,更好地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堂讲解(讲解课文第四段)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困难,那么请问,是什么让我们在困境中不断前行呢?生1:是坚持,是不放弃。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新人教版)总课时:2 使用人:备课时间:开学第一周上课时间:第三周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朗读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精髓,并做到熟读成诵。

2、联想想象法。

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启发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入思考。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个人经历,能对自己有所启发,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这首诗歌,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方式:朗读教学法。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及其优秀事迹教师:1、流沙河个人简介,图片。

2.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

第1课时:重点是反复朗读这首诗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着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

四川金堂人。

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

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

作品出版20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2、正音、正字蜕饥寒离乱缀连远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海天相吻3、释词寂寥,就是寂静、空旷。

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4、学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想究竟是什么?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二、教学重点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教学设计1、导入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①范读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③默读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三、板书: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2、3)人格意义(4、5、6、7)人生意义(8、9、10、11)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四、研讨与赏析(上)①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

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主人公的理想,并筛选合理的理想。

2.理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3.掌握现实与理想的相互关系,表达对未来的期许。

教学重点1.过程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理想。

2.探究“理想”的真正含义。

3.分析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让学生意识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

2.激发学生找寻可行的理想。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学生作业本和《理想》一文。

2.教师准备课堂展示图片,以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2.引导学生讨论,现在的理想是否改变,为什么改变?3.展示图片,让学生想象未来想要成为的样子。

第二步:阅读1.让学生阅读《理想》文本。

2.学生阅读后,讨论他们感受到的理想是什么?是否可行?第三步:理解1.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找到主人公的理想。

2.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的理想是否可行?为什么?第四步:分析1.让学生分组讨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与理想之间有何差距?如何使现实更接近理想?第五步:总结1.结合学生的讨论,让学生理解“理想”的真正含义。

2.引导学生意识到,理想是可以实现的,但需要一步步努力,付出时间和精力。

3.让学生写一篇小结,表达自己的理想,并思考如何实现。

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寻找与理想相关的经典名言,并在课堂上分享。

2.学生可以在课下思考并准备一份演讲稿,表达自己的理想与对未来的期许。

3.搭建一个“理想墙”,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的方向,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启发。

课后作业1.完成小结,并在下节课前交给老师。

2.参与课堂延伸活动,准备出色的演讲稿。

3.给自己的“理想墙”增添更多的内容,展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认识到理想不是停留在思想和口头上的,而需要付诸实践和付出努力。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个人发言,帮助学生增强了自信和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学会了相互交流和分享。

七年级语文新人教版上册教案:《理想》

七年级语文新人教版上册教案:《理想》

七年级语文新人教版上册教案:《理想》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办自己。

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下面是为您推举七年级语文新人教版上册教案:《理想》。

一、教学目标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2、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诗意。

重点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2、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难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诗意。

教学预备仔细预习、做自主性练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沟通、指导商量法板书设计理想流沙河是石、火、灯、路〔重要性〕是温饱、文明、安定、繁华〔时代性〕是罗盘、船舶、海滩相温的弧线〔艰难性〕是闹钟、肥皂、获得、牺牲〔无私性〕二、教学过程教学修改、反思一、课前演讲找一生上讲台演讲,其他学生听、评、记。

二、检查预习状况针对预习状况,予以适当地评价。

三、导入前面我们学过《在山的那边》在文中提到"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海'和"全新的世界'是指什么呢?〔明确:是指所追求的理想〕。

师:那么,同学们有没有理想呢?生回答我们今日就来学习流沙河的〈〈理想〉〉这首诗。

四、诗歌学习师出示问题1、小组探讨各小节内容。

2、本诗接受了哪些修辞手法?明确:1、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

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2、比方顶针等。

3、强化朗读,实行多种方式朗读。

五、小结:本节课主要通过朗读,对诗的思想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知道理想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理想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为了实现理想,我们应当坚持不懈地奋斗。

六、作业布置支配做好相关练习,同时预习第二单元内容。

强化朗读,实行多种方式朗读。

朗读是基础,是学好本诗的重要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

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

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

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

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

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

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

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

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

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

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

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

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

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

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

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

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课后记:调动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引导探究诗句的含义,否则,学生缺乏认识,难以理解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