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专题复习 人口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2讲 人口迁移
返回导航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 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下 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 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返回导航
考点一 人口的迁移特点 突难点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 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如下表所示: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D.行政区划变动
(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B ) (D) (C)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解析] 第(1)题,由图示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 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比户籍人口 快,故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 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行政区划的变 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有影响,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有较大的 差异。
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一)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在这个年龄数值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面表格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读表,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从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5.2岁,属年轻型人口B.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三65岁)比中国的多C.表中各国,日本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口.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的高2、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这是因为A.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B.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C.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D.引进外资,带来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参考答案】1---2、CA【解析】1、中国的中位年龄是35.2岁,而中国的平均年龄应大于35.2岁;中国的人口总数比日本人口总数多很多,所以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多于日本;日本的中位年龄大于中国,那么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低;而表中各国,日本的中位年龄最大,说明日本老年人口数量多,所以日本老龄化程度最高。
选项C正确。
2、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所以年龄较小的劳动力人口数量所占比重大,因此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大量的承接产业转移,会缓解就业压力;人口的性别构成对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影响不大;我国外籍劳动力当前和今后都不会大量涌入。
选项A正确。
(二)如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读图完成1〜3题。
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2.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入B.放开二孩C.出生率持续较低D.城市化水平提高3.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解析:1.A2.C3.B第1题,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学案:人口问题前言:①从命题趋势看,命题者常以某小区域或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试重点是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②考核能力要求是判读人口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展开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
③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是理解人口相关概念,其次要发挥数学计算能力,从量的增减,量的变化趋势、量的变化率,到极值意义等方面思考问题。
再次是强化图表解读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一、人口基础概念1.人口增长模式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刻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②3种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右右。
自然增长率<1%b传统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c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
自然增长率<1%,接近0,甚至负值。
④相关计算a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b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十迁移率(机械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当人口增长率(自然+机械)>0,人口净增长。
d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e几个国家的人口参数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美国2022总人口数为 3.349亿人,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9%,而且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口迁入。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
人口增长率-0.72%日本:1.257亿人,人口增长率-0.3%印度:14.07088亿人,人口增长率0.99%巴基斯坦:2.29亿人,人口增长率2%越南:9733.86万人,人口增长率0.9%韩国:5106.9万人,人口增长率0.5%巴西:2.16亿人,人囗增长率0.72%2.人口老龄化①区域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2018·全国Ⅰ卷,4~52018·某某卷,102017·某某卷,1~2多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一个或多个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或差异。
2018·某某卷,10~112017·某某卷,142017·某某卷,12(1)2016·全国Ⅲ卷,4以文字或统计图表资料为背景,以我国历史上的重大移民事件及当前我国的民工潮、春运潮和中东、北非地区的难民潮等典型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一、人口的迁移(1)居住地变更——前提条件。
(2)空间移动——一般以跨越行政区界线为标准。
(3)时间限定——长期或永久性(至少为一年以上)。
(1)19世纪以前欧洲美洲、大洋洲(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1)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
(2)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制约,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下图所示:(1)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地区迁出地迁入地影响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2)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2018·全国Ⅰ卷,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专题07 人口-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原卷版)
专题07人口考情概览:解读近年命题思路和内容要求,统计真题考查情况。
2024年真题研析:分析命题特点,探寻常考要点,真题分类精讲。
近年真题精选:分类精选近年真题,把握命题趋势。
知识速记:归纳串联解题必备知识,总结易错易混点。
名校模拟探源:精选适量名校模拟题,发掘高考命题之源。
考向考查统计命题解读考向一人口的分布2024·浙江卷(1月),1~2题,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考查形式多为图文结合形式来表现某种人口现象,重在考查学生看图识图能力和对人口模块知识点概念的理解。
重点考查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增长,侧重原因、特点和影响类的题目。
考向二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迁移2024·湖南卷,4~5题,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年龄结构2024·广西卷,3~4题,人口迁移(流动)产生的原因及影响2024·北京卷,4题,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拉力作用)2024·浙江卷1月,28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考向三人口容量2024·北京卷,11题,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命题分析人口是我国最重要的国情,尤其近年来我国人口问题日趋严重,呈复杂化、多样化,是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所以在高考中是避不开的一个点。
2024年高考地理,重点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迁移方面的知识点,如湖南卷4~5题,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年龄结构;广西卷3~4题,人口迁移(流动)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北京卷4题,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拉力作用);浙江卷(1月)28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分布于人口容量部分的知识点考查较少,浙江卷(1月)1~2题,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北京卷11题,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考查形式多为图文结合形式来表现某种人口现象,重在考查学生看图识图能力和对人口模块知识点概念的理解,侧重原因、特点和影响类的题目。
试题精讲考向一人口分布(2024·高考·浙江卷1月)西安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阎良。
高考地理人口考点总结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人口考点总结选择题1、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
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加重了干燥的气候,生态环境脆弱。
新疆地区面积广阔,人口却较少,经济较为落后。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有关新疆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疆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B.新疆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植被,环境承载力小C.新疆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D.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是环境承载力大的最关键因素(2)有关新疆地区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疆地区人口容量小,主要是经济条件落后B.西部大开发促使新疆地区人口容量变大C.新疆地区人口容量小,是因为人口稀少D.新疆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会一直很小答案:BB【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本题考查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不能夸大一方,也不能忽视另一方面。
【解答】(1)自然资源尤其是生存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新疆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故选B。
(2)新疆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小和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关,但随着西部大开发,促进经济的发展,其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都会逐渐提高。
故选B。
2、意大利西西里岛小镇桑布卡曾被评为“2016年全意大利最美小镇”。
2019年1月,桑布卡发布“1欧元1套房”的售房消息,附加条件是新房主必须承诺在3年内翻新所购房屋,且翻新费用不低于1.5万欧元(约11万人民币),并为此支付5000欧元的保证金。
虽然桑布卡这些空置房屋已年久失修,但是消息发布后数小时内,小镇就收到超过4万封进行咨询的电子邮件,其中不乏来自瑞士、法国和西班牙的咨询邮件。
【三步复习方案】人口专题试卷-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人口专题测试卷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净增人口数量创下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为48万人,下表为2011年到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单位: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1. 由材料信息可知(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B .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C .2017年到2018年出生率变化率最大D .儿童抚养比呈下降趋势2. 关于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B .出生率变化与人口惯性无关 C .生育成本提高,生育水平下降 D .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影响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其中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
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对人口增长影响极大。
下表为四国人口出生率及人口数量。
完成下面小题。
3. 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约为( ) A .5.37‰ B .6.77‰ C .7.37‰ D .8.97‰4. 中国与四国出生率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为高出生率B .经济越发达人口出生率越低C .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生率都有所下降D .韩国因人口少导致出生率低 5. 以上各国应对人口增长问题,措施合理的是( )A .巴西应鼓励生育B .日本、意大利应控制人口增长C .中国应保持低生育水平D .韩国实施奖励生育以促进人口增长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
完成下面小题。
6.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上升7.关于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B.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C.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群集聚D.迁出地城市化水平下降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一、单选题下表为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资料,据此回答1〜2题。
1.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A.川、黑、苏、陇B.苏、川、陇、黑C.黑、川、陇、苏D.陇、黑、川、苏2.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A.①②播种面积相差不大,说明耕地面积相差不大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说明年降水量②比③多C.城镇人口比重③比①大,因而③的乡村人口比①少D.木材总蓄积量②比④大,因而②的森林覆盖率比④高3.①②两省具有全国意义的能源分别是)A.石油水能B.天然气石油C.天然气水能D.煤炭石油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4〜5题。
■年o却1口年•加国年4.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口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5.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读我国某四省区轮廓图,完成6〜7题。
甲乙丙丁6.小王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鄂卫食证字[2016]第XX06”字样,于是他判断出此矿泉水注册的省区是A.甲B.乙C.丙D.丁7.下列关于四省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是甲、乙B.能源相对短缺的省区是甲、乙C.外国朋友要考察少数民族风情,建议他去甲省区D.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的省区可能是甲、丙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中四省区中,临海的是A.①B.②C.③D.④9.图中四省区中,纬度最高、位置最偏东的是A.①B.②C.③D.④黑河—腾冲线是一条贯穿我国版图的假象直线段,大致划分出了我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我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差异。
该线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不可破”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环境B.城市发展C.交通状况D.农业基础 11. 图中P 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气候寒冷B.纬度低,气候湿热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地势高,气候寒冷 12. 可使我国人口格局发生较显著变化的措施是 A.加快东部城市化发展B.扶持西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C.平衡东西部资源分布状况D.完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3〜14题。
人口出生率下降-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典型例题
1.2016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新生儿数量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增长率上升
B.外来人口迁入
C.经济快速增长 D.生育政策调整
2.针对上海市目前的人口结构,建议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包括( )
①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②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③减轻育龄家庭养老负担④延长退休年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多伦多纬度低气候温 B.多伦多位于沿海水资源充足 C.白马市矿产资源丰富
D.白马市人口密度小
4.导致加拿大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贫乏 ②社会经济落后 ③自然环境恶劣 ④抚养小孩成本高 ⑤生育观念 ⑥环境人口容量高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典型例题
精讲精析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自然增长率较高,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经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 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 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典型例题
【答案】(1)D (2)B (3)C 【分析】(1)A.由图可知,近五年出生人口没有呈现持续增加趋势,而是呈波动升降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期间一孩呈波动升降变化,而二孩呈增加趋势。B不符合题意; C.人口变化受国家政策影响,同时也受育龄妇女数量、生育意愿等因素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根据材料可知,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二孩产生人数逐渐增加,受国家人口政策影响明显。D符合题意。 (2)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出生率明显增加,婴幼儿增多,社会负担会加重,但就业压力不会明显不大,也不会加 大性别比,但会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使老年人口比重降低,人口年龄结构得到优化。B符合题意。 (3)“二孩效应”不断减弱,说明影响人口再生产的主要因素不是国家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文化素质 的提高,生育观念发生变化,人们生育意愿下降,是导致“二孩效应”不断减弱的主要原因,而婚育年推迟、居民收入水 平提高和人口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是影响“二孩效应”减弱的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3)C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人口性别比、抚养比、人口红利、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人口性别比、抚养比、人口红利、人口问题一、单选题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例为102:100到107:100。
下面图1是我国男女性别比,图是我国各胎性别比。
读图完成题。
1.关于图1中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1990年和2000年男女性别比都偏高B 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影响社会安定C 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减少D 男女性别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2.关于图2中我国各胎性别比情况及产生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 三性别比>二胎>一胎① 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① 妇女受教育水平较低① 目前我国三胎现象还普遍存在A 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1.C 直接读图判断,A、D正确,而男女性别比与劳动者的就业结构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错误。
2.B 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目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没有改变,三胎现象只在少数贫困地区存在。
①错误;图2显示二胎、三胎的性别比明显高于一胎,反映了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这与妇女的受教育水平较低有关。
①正确。
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
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
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3.据图可知我国A.“剩男”现象趋势明显B.女性择偶标准将降低C.1980年后一直波动上升,总体偏高D.2004年后人口出生性别比直线下降4.有关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人口性别比越小越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B.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C.二孩政策是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原因D.发达国家不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3.A 自1980年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体偏高,C错;1980年—2008年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持续増高的趋势;2000年—2003年出生性别比稍有回落,但之后一直处于偏高状态,A正确;2008年出现拐点以后,出生性别比开始逐年下降,D错误;由于女性人口低于男性人口女性择偶标准将升高,B错;故选A。
专题复习:中西方的社会转型问题
中西方的社会转型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 付晓艳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Ⅲ卷
40(1)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 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2)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41.提取一个有关中国近代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从人治到法治
文化视角 从迷信到科学 从宗教束缚到人文理性
社会视角 从精英化到大众化
二、中国历史的重大社会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明末清初时期——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鸦片战争以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务运动以来——近代化开端 辛亥革命运动——政治民主化实践 五四运动以来——革命性质(旧—新) 新中国的成立——民族独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以来——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变化
宋代是否是中国的社会转型期?
宋代的社会变革
城市商业
金融
坊市制的瓦解与街市制的确立; 草市、夜市、晓市的出现;娱乐场所(瓦舍等); 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纸币(交子、会子等) 信用票据(飞钱、便钱等)的出现与大量使用 海外贸易规模、范围、优势等的扩大;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
40.(1)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 的背景。(15分) (2)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46.(1)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 并分析其原因。(9分) (2)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6 分)
Hale Waihona Puke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两极格局的演变;经济格局演变等
2017高考复习人口知识点汇总+高考题教师版
人口专题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最新考纲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考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3.空间差异(1)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不平衡。
(2)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项目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4.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的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还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
解决我国目前人口问题首要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因此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人口问题解决措施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流动日趋活跃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考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模式类型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传统型①现代型特点高高低②高低高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人口问题的多维思考和人口统计图的综合判读
综合考查(一) 人口问题 [贯通思维线]
(一)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 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
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
老龄人口比重/% 2005 老龄人口相对份额/%
老龄人口比重/% 2010 老龄人口相对份额/%
6.16 46.85 7.46 47.15 7.67 47.89 9.44 47.36 9.09 46.63
5.23 32.49 6.23 32.44 6.59 31.95 8.42 31.98 8.72 31.92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 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 休和养老等费用增加、 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 等问题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 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某一地区或国家人口的 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 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 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鉴别胎儿性别。
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文化 不利于生育率的 国家要增强劳动者的
素质总体 ―→ 降低与高新技术 ―→ 文化素质及加大劳动
水平过低 产业的发展
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三)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 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 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 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2011-2016年地理高考题汇编人口
2011-2016地理高考题汇编人口一、单选题(2011年高考四川卷)图1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2011年高考重庆卷)图2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读图2回答3-5题。
3.造成图中A 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 4.图中B 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A.棉花B.甜菜C.橡胶D.青稞 5.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2011年高考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6-7题。
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0M N 3060距市中心距离(km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2000年1990年1982年楼高常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02000年1990年1982年楼高住人口密度(人/k m 2)P Q 51015距市中心距离(km )甲城市 乙城市图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7.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 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 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 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 处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2011年高考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学号:
高考复习专题人口
2016年高考复习中,应重点注意:
(1)以人口坐标图、人口金字塔图、各种人口数据统计表等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运用相关原理和规律分析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能力;
(2)结合某国家有关的经济布局变化或者人口政策来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等;
(3)注重培养对图表数据的分析、归纳能力,要了解典型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要关注我国及世界发达国家现阶段的人口状况等。
一、人口问题的分析
高考主要考查人口问题的判断、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具体分析如下:
1.人口问题的判断
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
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进行切入,比如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2)人口老龄化的原因: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3.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
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应对措施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影响: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应对措施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
四、关于人口的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年净增人数与总人数之比。
通常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
或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年轻型(扩张型)
成年型(稳定型)
老年型(收缩型)
六、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其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进而可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判读时,可关注以下几点: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
男女比例差异。
(2)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①年轻型
(增长型)——年轻人口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②成年型(静
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
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较尖;③年老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
小,中年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宽(丙图)。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年老型的正常转变(如上图)。
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而转变。
②异常变化
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如丁图①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
况:a.由于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b.由于重大灾害等导致
死亡率上升;c.人口的大量外迁。
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如丁图②处)。
其变化可能是由于就业、升
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丁图③处)。
可能是战争导致的大量男性死亡,
也可能是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
七、人口迁移的影响
1.
2.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2015
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令狐安建议,
要审时度势,尽快制定城乡一对夫妇稳定生育两胎的政策(少数情况下允许生
育第三胎)。
下图是我国某省建国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
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结合图文完成1~2题。
1.该建议的现实背景是:
A.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 B.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
C.我国人口总数逐渐减少 D.人口迁移导致部分地区“用工荒”
2.关于统计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B.若该建议5年前实施,乙拐点会提前
C.①时段我国人口将会迅猛增多D.人口总量拐点甲大于拐点乙
2014年,目前北京61.5%的人口集中在“城六区”,“城六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837人,人口出生率为9.75‰。
下图为北京市2011~2014年人口变化示意图。
回答第3~4题。
3.2011~2014年北京市:
A.常住外来人口降低了北京人口老龄化程度B.常住外来人口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统计范畴
C.常住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呈逐渐加快趋势D.人口再生产模式为过渡型模式高增长阶段
4.北京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超过了世界上以人口密集著称的大伦敦(每平方千米5437人)和东京(每平方千米5984人)。
这说明:
A.北京市环境承载力高B.北京市城市功能区分布过于集中
C.我国城市化水平过高D.北京郊区自然环境恶化不宜居住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数的比值。
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
下图表示日
本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
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结论是
A.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
B.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C.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
D.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6.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迟退休年龄②调整生育政策③输出国际劳工④提高消费
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
老年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
7.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
比大约是:
A.16.6%,20% B.11.4%,31.4%
C.12.7%,22.2%D.25.3%,19.9%
8.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
定阶段内适度延长:
①“单独”二胎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
可生育两个孩子)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③渐进
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④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