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建文帝朱允炆在位多少年 建文帝下落是怎样的
[人物传记]聊聊建文帝之败
[人物传记]聊聊建文帝之败朱允炆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看着很青涩的脸。
明太祖朱元璋一定想不到,在他离开人世后不久,他苦心孤诣立下的《皇明祖训》,很快就被他指定的继承人、皇太孙朱允炆抛弃。
建文帝朱允炆肯定也想不到,违背祖训真的会带来灭顶之灾,他的叔父、燕王朱棣将因此而获得谋朝篡位的可乘之机。
同样,明成祖朱棣也不会料到,他在实践中对祖训的利用与修改,为明朝埋下了一颗危险的种子。
太祖费尽心机、不惜背上残暴负义的骂名以“正纲纪”“立礼仪”,为的是让他创建的国家在一个他认为完美的轨道上运行,但事态的发展显然并不尽如人意。
被太祖称为“家法”的《皇明祖训》,本是洪武六年(1373年)五月告成的《祖训录》,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闰九月更为此名。
关于《祖训录》的动笔时间,史籍的记载不无矛盾。
《明太祖实录》称,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太祖命中书省编纂《祖训录》,确定封建诸王国邑及官属之制;又称,洪武六年五月成书,太祖亲自作序,整个编纂过程“首尾六年,凡七誊录”。
2可是,既然编纂工作“首尾六年”,且成书于洪武六年,那么,起始时间应该是吴元年,即1367年,而非洪武二年。
太祖对分封制度的思考,其实也早于洪武二年。
正如前文所言,早在接受吴王称号的那一年的五月,太祖在与宋濂、孔克仁等人讨论汉高祖的政治得失时就已经指出,“礼乐”制度的缺失,是“汉治”未能长久的重要原因。
可见,很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太祖就在考虑专门为诸亲王制定一套纲常礼仪,以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总之,既然《祖训录》的核心内容出自太祖之手无疑,而太祖又有“首尾六年”之论,那么,动笔时间是吴元年的可能性更大。
《祖训录》要规范的第一批对象,在成书之前已经确定了身份。
太祖的长子朱标在洪武元年被册立为太子,其余诸子也已经在洪武三年(1370年)被册封为亲王。
洪武三年四月七日,因为“海宇清肃,虏遁沙漠;大统既正,黎庶靖安”,且“尊卑之分,所宜早定”,再加上诸王册宝已成,册封礼仪已就,太祖觉得册封诸王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册封包括燕王朱棣在内的九位皇子及一位从孙为王。
明代第一悬案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到底去了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代第一悬案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到底去了哪?导语:明代第一悬案: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已故太子朱标的长子。
朱元璋早年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但是后来由于朱标早逝。
朱元璋便改明代第一悬案: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已故太子朱标的长子。
朱元璋早年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但是后来由于朱标早逝。
朱元璋便改封长孙朱允炆为为皇太孙。
让其在自己百年之后,继承皇位。
但是,对于朱元璋的这种安排,有一个人极为不满,他就是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
朱棣早年随父亲东征西讨,为大明王朝的四方安定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负责统帅重兵,驻守北平,以防蒙古骑兵进犯。
朱棣在朱元璋的众多儿子中才华最为出众,而且胸怀大志。
起初他对父皇选立长兄朱标为太子不好说什么,单是朱标死后,朱元璋又立懦弱无能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却引起了朱棣的强烈不满,他数次在朱元璋的面前诋毁朱允炆如何如何无能懦弱,绝非可托天下之人。
朱元璋虽然心中也明白,论文武才华,四子朱棣都要远远高于长孙朱允炆。
但是他为了维护自己确定下来的皇长子继承制度。
他要坚决地支持朱允炆做自己的继承人。
有一次,朱元璋为了展示皇太孙的才华,命他在诸皇子大臣的面前对诗,朱元璋出的上句为“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想了半天终于对出一句:“雨打羊毛一片膻”。
虽然对的句子看起来也还算公整,但语意平庸,毫无意蕴。
朱元璋的大为不快,这时燕王朱棣随口吟出一句:“日照龙鳞万点金”。
一股王道霸气直惊的在座的人目瞪口呆,朱元璋也连口称赞。
但这也增加了他对皇太孙日后帝位的担心之情。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七十一岁的朱元漳去世,依照它生前的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记载建文帝的下落
历史记载建文帝的下落建文帝下落何以成为明朝最大的历史之谜《?η胖泄?明代史》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有如下描述:燕王朱棣叛乱,攻下南京取得胜利之后,建文帝的下落至今仍没有定论。
不管是被焚而死,还是为了逃避乔装成和尚,失掉了九五之尊,建文帝的结局是很凄惨的。
为了实行报复,永乐时期的官方历史掩盖了建文的年号,人为地把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时期延长了4年,即从洪武三十二年延长到了洪武三十五年(1399-1402):这段时期曾被历史学家称之为“革除年”。
朱棣上台以后,重新修订了《明太祖实录》,并且消除所有有关朱允?傻奈淖旨窃亍R舱?是由于官方文字的缺失,才引来了后来民间的不同记录和坊间的各种传闻。
而随着传闻的多样化和时间的消蚀性,遂使原来脉络清晰的关于建文帝出亡的历史真象,终于在真真假假的各种版本的传说中,逐渐演变成了至今难解的明朝最大的历史之谜。
为什么建文帝的命运如此受人关注?《剑桥中国明代史》提供了一种解释:在通俗性的历史著作中,建文之治通过关于这位命途多舛的皇帝的大量传奇故事而受到人们的怀念――这些传奇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人们同情他的苦难遭遇,以及被他神秘色彩的命运所吸引。
这一传说最初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人们天真地相信,在南京陷落时皇帝并没死于宫中大火,而是乔装成和尚设法逃离了京师。
后来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关于在明末私家文学作品和各著作中所流传下来的种种不同传说的描述,见赵士?础督ㄎ哪昶住罚?伦明《建文逊国考疑》,王崇武《明靖难史事考证稿》,玲木正《建文帝出亡说考证》等)。
例如,1440年末,一个稀奇古怪的事件表明了这个传说有多少人信以为真。
有一个90多岁的老和尚利用这个传说来到了正统皇帝的朝廷,自称他是从前的皇帝。
这个骗子后来被揭露并处死了,但这个事件却助长了人们的幻想,也激发了其他相关传说的产生。
在16世纪以后关于这个题材的小说演义中,建文帝和他的殉难随从人士逐渐变成了悲剧式的英雄人物(陈万鼐:《明惠宗出亡考证》,高雄,1960年)。
历史趣谈:建文帝的结局 朱棣恩师曾奉命赴川寻朱允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建文帝的结局朱棣恩师曾奉命赴川寻朱允炆
导语:朱元璋在位时,浙江金华府兰溪县有个叫唐祥泰的人,担任五经博士、都御使。
唐祥泰有3个儿子:唐瑜、唐瓒、唐瑞。
唐瑜的先祖,是北宋神宗皇
朱元璋在位时,浙江金华府兰溪县有个叫唐祥泰的人,担任五经博士、都御使。
唐祥泰有3个儿子:唐瑜、唐瓒、唐瑞。
唐瑜的先祖,是北宋神宗皇帝时的宰相唐介。
唐瑜中进士后两年的1381年,朱元璋调他去担任东宫教谕,近言日讲官,成为四皇子朱棣的专职老师。
教谕,是一个学官的名称,意思是正式教师。
日讲官又是什么意思呢?也是一种官名,主要工作是帮助皇帝敷陈经史、回答皇帝咨询,顺便也做做皇帝的秘书,记录皇帝的言行。
明朝时,日讲官一般由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学者充当。
由此可见,唐瑜当时是多么地受朱元璋同志的信任和重用。
也许,当时给朱棣上课的唐瑜根本不会想到,眼前这个四皇子今后会成就一番帝业。
不过,在唐瑜眼里,四皇子就只是他的学生,他有责任教好。
唐瑜对朱棣潜心授业解惑,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强调“强国富民”的政策,极力推崇“平民教育”的思想,对朱棣的影响巨大。
朱棣称帝后,唐瑜又辅佐了他3年。
永乐3年(1405年),朱棣召见唐瑜,要给他官职。
唐瑜连忙推辞说:“臣老矣,不能为陛下任使也。
”朱棣不干,坚决要唐瑜出来为国家发挥余热,唐瑜也坚决不干。
如此三番推辞后,朱棣才勉强答应唐瑜告老还乡。
回到浙江金华府兰溪县老家的唐瑜,在安度晚年的幸福时光中,也没有闲着。
在他看来,当了一辈子的帝师,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皇帝,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当了几年皇帝?他的结局如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当了几年皇帝?他的结局如何
导语: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
建文帝是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嫡孙。
生母是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
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
建文帝是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嫡孙。
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
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简介:
爷爷:朱元璋,明太祖高皇帝,明朝的开国天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驾崩,享年71岁。
奶奶: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1331-1382,享年52岁。
父亲:朱标,即懿文太子。
建文元年,被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朱棣迁兴宗孝康皇帝主于陵园,仍称懿文太子。
嫡母:常氏。
建文元年,被追尊为孝康皇后。
生母:吕氏。
建文元年,被尊为皇太后。
皇后: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马氏
明代的第二个皇帝朱允炆生于1377年12月5日,即他祖父时代的洪武十年。
这个年幼的皇孙被描述为早慧、孝顺和正直,据说他的祖父很钟爱他。
如果不是遇到意想不到的事变,他可能会一直默默无闻地下去。
1368年2月,洪武帝开始为王朝定下传统,即立朱允炆的父亲朱标生活常识分享。
建文帝下落之谜大揭秘
建文帝下落之谜大揭秘迷雾君整理,解密历史。
话说建文帝朱允炆1377年出生,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
因为父亲早就死了,所以祖父朱元璋死了以后,他就当了皇帝,年号建文;可是只当了四年皇帝,就被四叔燕王朱棣推翻。
于是他就化装成和尚跑了。
朱棣进了皇宫,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发出通缉令;然而依然找不着朱允炆。
建文帝的下落是历史之谜,众说纷纭。
但是真相我知道。
为什么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1407年,朱棣派胡濙云游天下,去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为什么朱棣派胡濙去找建文帝呢?胡濙是建文帝时的进士,在兵部充任兵科给事中的小官;朱棣当了永乐皇帝以后,他升任户部都给事中。
此人最大的特点是喜欢走路,而且为人稳重,也没有官架子。
你想他身为户部都给事中,大小也是个官,完全可以骑马坐轿子。
但是他一年四季总是步行,走累了就席地而坐,歇一会儿又走。
而且每天要走几十里地;如果一天不走路,那么他就无精打睬。
你说,他是不是一个怪人!也就是因为他爱走路,所以朱棣派他去找建文帝。
那么胡濙找到建文帝了吗?据说,在1416年,胡濙找到了建文帝。
但是怎么处理建文帝,是朱棣左右为难的事情。
如果把建文帝逮捕归案,那么朱棣怎么处理建文帝?杀头也不行,判刑也不行;因为毕竟是叔侄关系。
如果朱棣派刺客把建文帝杀了,那么建文帝的余党就会闹事。
怎么办呢?胡濙秘密向朱棣建议:“只开弓,不放箭。
”也就是说,继续通缉捉拿建文帝,但是不再催促各级政府及时结案。
朱棣采纳了胡濙的建议;并且提升胡濙当了礼部左侍郎,负责捉拿建文帝的问题。
于是,胡濙对于各级政府报告的建文帝线索,一概批复:“扑风捉影。
”。
如此一来,就把各级政府气得不爱搭理此事了。
也正因为如此,建文帝才能在国内,到处游荡几十年。
其实,像胡濙这样深谋远虑的人很少。
1425年,朱棣死后,其子洪熙皇帝朱高炽认为胡濙办案无能,就把他降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1426年,宣德皇帝朱瞻基又提升胡濙当了礼部尚书,1431年又兼任户部尚书;此后在正统皇帝朱祁镇、景泰皇帝朱祁钰时代一直如此;到了1456年,正统皇帝朱祁镇复辟当了天顺皇帝的时候,他已经82岁了才退休。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悬案之一朱允炆真的是葬身大火之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历史悬案之一朱允炆真的是葬身大火之中?
导语:明朝朱元璋死后,由其孙子朱允炆即位,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朱允炆在位期间,重用文官,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实行了一些改革,同时也
明朝朱元璋死后,由其孙子朱允炆即位,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朱允炆在位期间,重用文官,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实行了一些改革,同时也危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挥军直逼宫禁,当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已经是一片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也不知所踪。
至今,建文帝的下落仍然是历史上的一个悬案,有说朱允炆被葬身于大火之中,因为当朱棣到达京都时,皇宫已是一片大火,而且朱允炆所使用的玉玺也不知所踪。
《太宗实录》卷九记载:“上(即明成祖朱棣)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
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耶!吾来为扶翼不为善,不意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
”朱棣在皇宫中找到的只是朱允炆和其皇后的尸体,早已经无法分别是不是朱允炆本人。
也有人说朱允炆早已经逃亡,朱棣在位期间,曾多次派人到民间暗访,有传言说朱允炆早已削发为僧,于是朱棣就向所有寺庙下令,将所有僧人名册重新整理一遍。
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传言还有很多,有说朱允炆曾经到了云贵地区,后来又辗转到了南洋一带,至今为止,云南大理还有人称是建文帝的子孙。
也有学者对此做过研究,不过在最终也没有得出令人满意且信服的答案,由此,建文帝在朱棣攻下南京后是死是活就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悬案。
生活常识分享。
浅析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
论析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摘要: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因削藩导致四叔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但在城破后结局语焉不详,建文帝就此下落不明。
几百年来人民的猜疑主要有隐居说、自焚说、外逃说和削发为僧说。
但本人认为建文帝逃亡湖南新田武当山为僧了,种种迹象和历史证据皆有证明。
关键字:建文帝朱允炆隐居自焚外逃为僧新田武当山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恭闵惠皇帝讳允炆。
太祖孙,懿文太子第二子也。
母妃吕氏。
帝生颍慧好学,性至孝。
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昼夜不暂离。
更二年,太子薨,居丧毁瘠”。
(《明史》卷四本纪第四)洪武三十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为建文帝。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
辛卯,即皇帝位。
太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
(《明史》卷四本纪第四)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
清乾隆皇帝追谥恭闵惠皇帝。
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为嗣天章道诚懿渊恭觐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
关于建文帝的去向,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体现在《明史》中对建文帝于城破后结局语焉不详,只说他“焚内宫”。
但因明成祖朱棣曾经三次修改《太祖实录》,其所修的《太宗实录》的可靠性为人所质疑就不言而喻。
主要有四种说法:隐居说。
根据方孝孺的事先安排,建文帝命人在皇宫纵火,制造自焚假象。
建文帝带着马皇后,长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及近待郑洽等22人,从西门从容而出。
从秦淮河坐船出南京至苏州沿京杭大运河到杭州,再沿富春江经兰溪一直到达航线终点-永康。
自焚说。
“乙丑,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
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明史》卷四本纪第四)同时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靖难之役”兵临南京城下,内城投降,不得已下令焚宫,跳入火中自焚。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1399 年6 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大兴“靖难”之师,以破竹之势,于1402 年6 月3 日誓师渡江。
登岸一战,守军崩溃。
燕王又顺手夺取镇江等处,使南京变成了一座孤城。
6 月12 日,被建文帝朱允炆免罪不杀的曹国公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迎接燕王进城。
此时,守卫南京的20 万大军,不战而降。
朱棣一举攻下了南京城。
是时,建文帝于宫中放起了大火,皇后马氏带着7 岁的太子投火自尽。
建文帝正欲拔刀自刎,一说为翰林编修程济等人救护,从地道逃出;另一说朱棣进宫后,到处收捕建文帝,最后在一片灰烬中扒出一具被烧得残缺不全、面目焦烂的尸体,有人告诉朱棣,这就是建文帝。
问题提出来了:建文帝究竟是从地道里逃出,还是死于火中?换而言之,建文帝的下落如何呢?对于这个扑朔述离的谜,数百年来,史学界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建文帝确实是亡于一炬之中了。
永乐年间所修之《实录》,说建文帝“已焚死”,到了清代修编《明史》时,史馆中也对朱允奭以“焚死”来定论。
首创“焚死”说者当数清代的王鸿绪,王氏在其所著《明史稿·史例议》中,花了大量的篇幅专门论述建文帝必定焚死,还对建文帝在世时所作所为表示深深的遗憾。
王氏认为,朱允奭“虐杀宗藩,自遭众弃,势穷力竭,而后一死了之”。
(引自孟森《明清史讲义》)这样的话,建文帝确是非死无疑的了。
清代大学者钱大昕在作《万斯同传》时,也采用此说,并云万斯同本人也待此说。
然而,还有不少人认为建文帝朱允奭并未毁身于一炬之中,在明代即有人认定朱允奭逃匿出亡了。
《明史·恭闵帝本纪》中云:“都城陷。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有人就以此为发端,认为既然已经出现了帝及帝后尸,也就是说,明明知道帝之所终,为何又言及“不知所终”呢?确定建文帝逃亡。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清代大学者朱彝尊也持建文帝“焚死”说的。
然而,后来一查考,把建文帝“焚死”与逃亡之矛盾揭示出来的,正是朱彝尊。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多少年 建文帝下落是怎样的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多少年建文帝下落是怎样的建文帝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身份极其特殊,正是因为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建文帝的帝位坐的并不稳当,登基后的建文帝不久便被改下了皇帝之位,那么建文帝在位多少年?建文帝在位期间曾经有何建树?建文帝为何不能继续在位呢?他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离开皇位的呢?建文帝朱允炆继位时间为公元1398年6月,离开皇位时间是公元1402年7月。
为何用离开皇位而非退位或者薨逝呢?这与建文帝的亲身经历息息相关。
建文帝作为第二位皇帝,他一改明太祖的严酷的理政治战略,在国家政治上施行仁政,以儒家思想为治政的主导思想,废除了明太祖颁布的过于严酷的刑罚七十有三条,并且减免了地方的税赋,让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
但也是过于推崇儒家思想,建文帝在国家治理之上反而显得有些停滞不前,犹豫不决。
正是建文帝的软弱,导致了他的悲剧下场。
建文帝成为明朝第一位被藩王赶下台的君王,堂堂的国军之力量居然无法抵抗住小小地方藩王的散兵游勇。
一场大火后,建文帝生死未明,永乐帝朱棣登基居然不承认建文帝的存在,对外宣告是从明太祖处接任的皇位。
这也是为什么不能用薨逝或者退位形容建文帝,而只能用离开皇位来形容建文帝的原因。
揭秘明朝建文帝下落明建文帝即位之后不久,燕王朱棣就起兵叛乱夺取了皇位,此次叛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
燕王攻入南京之时,皇宫内已然是一片汪洋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此后,民间流传的建文帝已经出逃的传闻越来越多,明成祖朱棣对建文帝下落情况心悸不已。
几百年过去了,建文帝下落仍旧是一个迷。
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有人称建文帝乘舟去了南洋,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岛屿中过着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
也有人考证,建文帝去了泉州的开元寺避难,最终出海隐居苏门答腊岛东海岛。
然而这些传言都没有真凭实据,仅仅靠人们的猜想继而流传下来。
据说明成祖朱棣非常担心朱允炆卷土重来,害怕他正在招兵买马,准备兴兵。
他特地派郑和下西洋,目的不仅仅是宣扬国威,还有寻找朱允炆。
朱允炆最后怎么样了 朱允炆下落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朱允炆最后怎么样了朱允炆下落之谜
导语:建文帝朱允炆自焚之后,为什么民间都传说他没有死。
人们对朱允炆死前的记载漠不关心,却对朱允炆死后的下落津津乐道。
历史趣闻讲述建文帝朱
建文帝朱允炆自焚之后,为什么民间都传说他没有死。
人们对朱允炆死前的记载漠不关心,却对朱允炆死后的下落津津乐道。
历史趣闻讲述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入主应天府称永乐大帝,朱允炆这位皇位之争的失败者结局如何则众说纷纭。
史书记载朱允炆在明皇宫内自焚而死,《明实录》中记载了朱棣的诏书曰:“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
”这是说建文帝朱允炆被奸佞逼迫火烧皇宫自焚,这是朱棣为迎合自己举兵之时“清君侧”的名义。
关于朱允炆最后怎么样了,史书中都明确的记载朱允炆死于大火。
后世有的史学家说朱允炆其实没死,史书之所以记载其死亡只是为了使朱棣继承皇位名正言顺而已。
朱允炆如果没死那他逃出应天府之后去了哪里呢?后世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在湖南新田隐避;二是在东明寺出家;三是出家普洛寺。
朱允炆下落之谜
湖南新田大观堡说
的出现是因为在湖南新田发现的大观堡遗址,该处遗迹规模浩大,整个建筑全部用石头垒成,城墙就高四米,总占地面积约为70公亩。
再加上左近龙池寺的碑文刻载“自大明皇朝先师铁峯悟真流亡”等文字证明,所以有历史学家推测大观堡就是朱允炆为了流亡预先秘密建造的行宫。
碑文记载、大观堡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朱允炆之谜 朱允炆究竟有着怎样的下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朱允炆之谜朱允炆究竟有着怎样的下落?
导语:自古以来,皇帝的所的事件都是会被史官所记载的,但是史官并且也是直接受命于皇帝的,所以有些时间史料上面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全面的,而且也
自古以来,皇帝的所的事件都是会被史官所记载的,但是史官并且也是直接受命于皇帝的,所以有些时间史料上面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全面的,而且也并非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还原于事实的。
就像是建文帝朱允炆就是如此,虽然说他平生事迹是记录得比较清楚详细,但是对于他的死亡原因却一直都是迷雾重重,得不到准确的解释的,那朱允炆的下落究竟如何呢?今天小编为您揭开朱允炆的下落之谜!
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朱允炆虽然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但是他在位的时候朝政就动荡不安,在1399年的时候燕王朱棣还打着清君测的口号,直接对朱允炆发起了“靖难”,这也是朱允炆的朝廷与燕王之间发起的争权之战,整个战事持续了三年时间。
本来早期的时候朱允炆是占有利的局势的,但是后期因为朝廷指挥不当,而且内部也慢慢的出现了松懈的情况而造成整个战役的失败。
而后朱棣直接带着亲信攻入到了皇宫里面。
当然还在皇宫里面可以说是一片熊熊大火,在宫里面的宫女以及宦官死伤无数,而且朱允炆的皇后也是死在这场大火之中的。
很多人认为朱允炆也是在皇宫里面不能幸免,但是古代并没有一个好的方式来判定死者的身份,所以由于尸体给烧焦了而无法辨认,所以后世人也对此是议论纷纷。
后世还有人认为朱允炆并没有死,而是在皇宫被破掉之后逃出了宫外,并且带着自己的亲信来到了东南亚一带。
这种说法其实就在朱棣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明惠帝朱允炆简介及在位时间 朱允炆下落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惠帝朱允炆简介及在位时间朱允炆下落之谜
导语:明朝第二个皇帝:明惠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称其为建文帝。
建文帝下落一直是个迷: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在
明朝第二个皇帝:明惠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称其为建文帝。
建文帝下落一直是个迷: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在当时的中国大地吹过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改革,实行惠民政策,重视农桑。
但明惠帝其人由于性格软弱,也最终在削藩的斗争中为人所逼,遂不知去向。
对此,也成为后世史学家们猜测争论的话题。
明惠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明朝的第二个皇帝。
朱允炆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
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
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
清乾隆皇帝追谥恭闵惠皇帝。
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为嗣天章道诚懿渊恭觐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
家庭状况
祖父——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1398年(洪武31年)驾崩,享年71岁。
祖母——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1331年--1382年,享年51岁。
父亲——朱标,即懿文太子。
建文元年,被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朱棣迁兴宗孝康皇帝主于陵园,仍称懿文太子。
生活常识分享。
细数明朝十六帝
细数明朝十六帝朱元璋1、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死于1398年,终年71岁。
朱允炆2、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死于1402年(另一说逃亡),终年26岁。
朱棣3、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死于1424年,终年65岁。
朱高炽4、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死于1425年,终年48岁。
朱瞻基5、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死于1435年,终年38岁。
朱祁镇6、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23年,死于1464年,终年38岁。
朱祁钰7、明景帝-朱祁钰(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死于1457年,终年30岁。
朱见深8、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死于1487年,终年41岁。
朱佑樘9、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死于1505年,终年36岁。
朱厚照10、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死于1521年,终年31岁。
朱厚璁11、明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死于1566年,终年60岁。
朱载垢12、明穆宗-朱载垢(1537-1572),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死于1572年,终年36岁。
朱翊钧13、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死于1620年,终年58岁。
朱常洛14、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死于1620年,终年39岁。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这个千古之谜或已经有了答案,竟要感谢施工队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这个千古之谜或已经有了答案,竟要感谢施工队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个千古之谜,大火焚宫后他下落如何,到底是死是活?朱元璋为他留下秘密盒子里装着什么?郑和七下西洋只为找到他?正史与野史都有不同的回答。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之后,并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直接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根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在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
随后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开始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1自焚说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兵临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满朝文武也纷纷投降,建文帝朱允炆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烧宫殿,建文帝朱允炆携皇后马氏及嫔妃侍从等,偷火自焚而死。
据《明·成祖本纪》记载,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宫内侍从都说建文帝已经自焚而死,并从火堆里找出了一具焦尸证明,但尸体已经分不清男女,惨不忍睹。
朱棣继位后厚葬建文帝。
2削发为僧说近代有人则认为燕王破城后,建文帝无奈,遂求一死了之。
但少监王钺告诉他:先皇给您留了一个铁盒子,说让我在您有难的时候再给您,我一直秘密地把它藏在殿内。
我这就把它拿出来。
打开后里面有三张度牒。
什么是度牒?度牒就是作为僧人的凭证,上面写着建文帝等几个人的名字,还贴心地为他们准备好僧衣,剃度刀,盘缠和一封书信。
信上写明了为他计划的逃跑路线,随后从密道逃走。
至此建文帝削发为僧。
根据野史记载,朱棣继位后曾派人以寻的长生不老药的名义秘密寻找,都是无功而返,郑和七下西洋有一项任务就是为了去海外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
可见朱棣并不相信建文帝自焚而死,这一找就是十七年。
据记载,直到朱棣死前一年,朱棣得到了答案,人们不知道他得到的答案是什么,但朱棣释然了,不知是人到晚年看开一切,还是确定了建文帝对他已经没了威胁。
但至今建文帝的下落仍然是个谜。
直到近几年才基本确定了建文帝的下落。
建文帝下落之谜揭开:活到九十四,死于北京
建文帝下落之谜揭开:活到九十四,死于北京提要:1402年,朱元璋四子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成了千古之谜。
“拨开迷雾兮看世界”将为你揭开这个谜案。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天下,把他的24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谁知最终却引来了叛乱。
建文帝1392年,朱元璋的长子、太子朱标死了。
朱元璋立朱标的儿子、15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孙。
1398年,朱元璋死了,21岁的朱允炆即位,后世称明慧帝,历史上习惯以其年号“建文”称为“建文帝”。
建文帝听从大臣黄子澄和齐泰的建议,执行削蕃政策,一年内削去了周王、代王、湘王、齐王、岷王的王位。
驻守北京的燕王朱棣战功卓著,正值38岁的壮年,是建文帝的最大威胁。
建文帝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燕王的防范。
燕王妃徐仪华是徐达的女儿,也是江南名医刘纯的表姐。
徐仪华的二弟徐增寿让刘纯到北平给朱棣送信,告知建文帝已经在朱棣周围安插了大量刺客。
为了麻痹建文帝,刘纯建议朱棣装疯卖傻,朱棣同意了。
但是一个人装疯卖傻,只能欺骗普通人,骗不了医生;因为精神病人的眼球与众不同,而这种病理性的眼球,不是正常人能够伪装的。
因此,朱棣必须真疯,才能让建文帝派来的人相信。
怎么样让朱棣真的发疯呢?原来,刘纯使用了“吐气鼓腹”制造疯子的方法,让朱棣真的疯了,从而骗过了建文帝,争取了时间。
刘纯在《误治余论》中说:“吐气鼓腹。
令人颠狂。
此疯人功也。
”也就是说,逆腹式呼吸的呼气鼓肚子动作,是制造疯子的方法。
具体见:《病是自家生》十五、应激反应夺人命,心疗闭气可安生那么,朱棣后来怎么就不疯了呢?这是因为刘纯使用了一种中医破解的方法,在此就不赘述了。
1399年6月,齐泰逮捕燕使邓庸,审讯之下得到朱棣谋反的口供,建文帝密令张信逮捕朱棣。
张信是朱棣旧部,密告朱棣。
朱棣准备妥当,设计擒杀了张昺、谢贵,命燕王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连夜夺取北平九门。
建文帝下落之谜
建文帝下落之谜明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率军抵达金川门,负责在此防守的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打开大门,朱棣率军进入京师,史称“金川门之变”。
当朱棣赶到皇宫时,建文帝朱允炆已经不知去向,宫中正燃着熊熊大火,八天后,朱棣为朱允炆举行了葬礼。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明史·恭闵帝本纪》)。
可是有人怀疑匆匆埋葬的并非建文帝的遗体,有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从地道逃出了宫,“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明史·恭闵帝本纪》)。
从此,建文帝朱允炆下落成谜。
关于建文帝的去向,存在各种传闻。
有一种传闻是这样描述的,城破之日,有朝臣对建文帝说:刘伯温留下了一个木匣,藏在奉天殿左侧,可在危难时打开。
打开木匣后,发现里面有三张度牒,分别写着:应文、应能、应贤,其中写着“应文”的度牒是留给朱允炆的。
这个传闻可信度不大。
刘伯温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去世,当时建文帝朱允炆尚未出生,两年后,朱允炆才出生。
而且,刘伯温去世时,朱允炆的父亲、皇太子朱标只有二十岁。
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应由朱标继承皇位,刘伯温如何能预料到十七年后朱标的突然离世?有的传闻认为,一些大臣削发为僧,跟着建文帝去了云南。
出现这样的传闻,或许是因为一些建文遗臣下落不明。
朱棣入城后,很多在任朝廷官员选择了出逃,人数多达四百六十三人,其中一百多人被捉住,大约四分之三下落不明。
在这些下落不明的建文遗臣中,可能有些人剃度出家,隐居在寺庙,或者流离各地,留下一些踪迹,久而久之和建文帝的下落之谜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传闻。
那么,建文帝是否真的有可能在城破之时趁乱逃出宫了呢?答案是肯定的。
当年为朱棣打开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后来在蜀王朱椿的儿子朱悦燇因为得罪父亲来长沙投奔他时,竟然对众人谎称:朱悦燇就是建文帝。
虽然这是一场骗局,但是如果建文帝真的已经葬身于城破之日的皇宫大火,那么朱橞很难编出这样的谎言。
建文帝究竟逃到哪里去了?大明第一疑案终于被解开
建⽂帝究竟逃到哪⾥去了?⼤明第⼀疑案终于被解开永乐三年,稳坐皇帝宝座的明成祖朱棣做了⼀件前⽆古⼈的壮举,那就是派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拓展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这件看似伟⼤的举动,背后有什么秘密?名义上是宣扬国威,实际上是去寻找失踪的建⽂帝朱允炆。
那么被朱棣逼下皇位的建⽂帝朱允炆究竟下落如何?阿哥告诉你真相。
朱棣登上皇帝后,整⽇惶恐不安,派⼈到处去寻找建⽂帝。
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建⽂帝是朱元璋钦定的合法继承⼈,⽽朱棣是⾮法的,只要建⽂帝还活着,朱棣的皇位就不稳,所以朱棣⼀直想要找到建⽂帝。
找了很久,在国内找不到,⼜听说建⽂帝有可能是从泉州港出港到海外去了,这才有了郑和下西洋。
《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中国富强。
永和三年六⽉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说⽩了,就是打着宣扬国威的旗号寻找建⽂帝。
事实上建⽂帝并没有出国,⽽是藏在了国内。
关于建⽂帝的下落,如今的史学界有两种说法。
第⼀种,是建⽂帝逃去了福建泉州的开元寺。
明朝遗民查继左所著。
成书于康熙年间的《罪惟录》中记载:郑和在福州的开元寺中见到过建⽂帝,建⽂帝请求郑和和他⼀起推翻朱棣,重建⼤明,郑和跪拜建⽂帝,哭着说我不能这样做。
关于这种说法,专家们查阅各种资料,专门到开元寺去实地勘察,却没有找到任何能证明建⽂帝到过开元寺的证据。
专家们发现,开元寺志中,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年这段历史竟是空⽩,会不会是为了藏匿建⽂帝⽽故意没有记载呢?专家很快给出了答案,明朝永乐年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所以明政府⼤量禁军被派驻到泉州,⽽开元寺则成了驻扎明军的军营,开元寺内的很多建筑都成了军武器制造⼚。
如果建⽂帝此时逃到泉州,那不是⾃投罗⽹吗?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第⼆种,是建⽂帝藏在了普济寺⾥。
《明史》⾥记载,京城失陷时,建⽂帝带着⼏个忠⼼的随从,趁夜逃出南京,来到了离南京不远的苏州,建⽂皇帝的主录僧溥恰和尚收留了他们,把建⽂帝藏匿宰了他的普济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多少年建文帝下落是怎样的
导语:建文帝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身份极其特殊,正是因为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建文帝的帝位坐的并不稳当,登基后的建文帝不久便被改下了皇
建文帝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身份极其特殊,正是因为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建文帝的帝位坐的并不稳当,登基后的建文帝不久便被改下了皇帝之位,那么建文帝在位多少年?建文帝在位期间曾经有何建树?建文帝为何不能继续在位呢?他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离开皇位的呢?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时间为公元1398年6月,离开皇位时间是公元1402年7月。
为何用离开皇位而非退位或者薨逝呢?这与建文帝的亲身经历息息相关。
建文帝作为第二位皇帝,他一改明太祖的严酷的理政治战略,在国家政治上施行仁政,以儒家思想为治政的主导思想,废除了明太祖颁布的过于严酷的刑罚七十有三条,并且减免了地方的税赋,让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
但也是过于推崇儒家思想,建文帝在国家治理之上反而显得有些停滞不前,犹豫不决。
正是建文帝的软弱,导致了他的悲剧下场。
建文帝成为明朝第一位被藩王赶下台的君王,堂堂的国军之力量居然无法抵抗住小小地方藩王的散兵游勇。
一场大火后,建文帝生死未明,永乐帝朱棣登基居然不承认建文帝的存在,对外宣告是从明太祖处接任的皇位。
这也是为什么不能用薨逝或者退位形容建文帝,而只能用离开皇位来形容建文帝的原因。
揭秘明朝建文帝下落
明建文帝即位之后不久,燕王朱棣就起兵叛乱夺取了皇位,此次叛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