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提纲
马克思复习提纲[五篇模版]
马克思复习提纲[五篇模版]第一篇:马克思复习提纲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唯物辩证法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学时安排:6学时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参考书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第一卷(节选)2、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节选)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具体内容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以前一些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恩格斯第次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复习提纲
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化(P145~P146)
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5)
?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8.如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与物质。
3.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及后者的相对独立性(P95~97)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正确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马克思复习提纲--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四分法:唯物论、辩证法(决定和反作用)、认识论(实践)、历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唯心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④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社会主义)【第一章】【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问题②物质和意思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物质—唯物、意识—唯心)③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不可知论、可知论)【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可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我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选择)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③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①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②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③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⑤社会生活的实践性(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联系】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①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②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适合新条件的,并添加了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③在社会领域内,新事物能够得到人们群众的拥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纲要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1)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是第一性、何是第二性的问题;(2)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4、(论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从实践的含义和特点进行分析2013版P35)(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点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6、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7、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划分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9、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10、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2)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提纲(很全)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4.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5.联系的概念。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6.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
(特别注意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7.为什么说联系具有普遍性。
①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相互联系②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
理由有三: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否了的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和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给人们提供了认识时间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9.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观点,实践的概念及类型。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类型有三:①物质生产劳动时间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10.真理的概念,真理与谬误的区别。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11.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马克思复习提纲
目录:马克思的创立于发展p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p25注:认识的本质答:认识的本质、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其主要内容是: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1、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3、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复合是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
5、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答:1、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在它自身,如果想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
所以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
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最新马克思整理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①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②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③1838年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哲学基本问题:(1)何者为第一性;(2)有无同一性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同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与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8.“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0.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意义:1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2.度--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
13.运动的主体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马克思复习提纲
绪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
三大工人运动:1831与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一章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物质概念: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14-17
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29
3.联系与发展40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9
5.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6.实践35
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67
8.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57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64-65、认识运动基本规律原理68
10.真理、价值
11.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02、107
13.历史人物作用133人民群众历史作用130
14.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23-125
15.价值规律147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87-189
17.经济全球化197
18.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269-273
题型:问答题3个,每题10分,总分30分;辨析题1个,10分;材料分析题1个,总分30分;论述题1个,总分30分。
.考试时间:18周周六晚。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一、社会历史发展和唯物史观
1.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 社会形态的演进和转变
3. 唯物史观的核心要点
二、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
1. 基本生产方式及其特点
2. 阶级斗争的基本矛盾和动力
3. 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和未来前景
三、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
1.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矛盾
3.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四、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
1.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2.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贡献
3.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和目标
五、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社会
1.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特点
2.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困难
3.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境界和实现条件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实践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特点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贡献
七、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1.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八、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与科学性
1.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九、其他相关内容
以上提纲旨在帮助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内容,透过对这些重要议题的梳理和理解,有助于全面把握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拓展,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txt 马克思主义复提纲(详细)
一、马克思主义概述
-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起源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和应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思维和社会的分析
-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思想的比较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和批判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发展规律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其他历史理论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五、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和特征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意义
六、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接
-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矛盾与融合
- 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启示
-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挑战
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继承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
-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贡献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的详细内容,请根据提纲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哲学基础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实践是哲学的基础,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唯一有效形式。
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个阶级,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5.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基础
1. 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2.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进程和趋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 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规律,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成规律。
4.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转变和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发展阶段。
2.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分化趋势。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的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
4. 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对、的贯彻执行。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第四部分:其他
本部分包括其他内容,例如中国近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结尾
以上是本文的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它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历史趋势。
这里提到的一些理论和概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复习提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4、马克思最重要的两大理论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能发展才能个更好的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要搞清楚,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适应实践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一章1、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体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与唯心论、宗教神学根本对立的,是与二元论对立的,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相统一的,它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3、理解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中第一性的东西,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则是社会存在的派生物,是第二性东西。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唯心史观否认:否认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否认社会发展有其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社会中存在的阶级斗争及其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纲
1.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形成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论
- 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
-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的认识
3.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 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与超越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理论分析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的认识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探讨
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
- 马克思主义政权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法律和意识形态的分析 -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政治实践的关系
6.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
-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观和实践观
-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艺术和宗教的评价
7.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和影响
-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注意:以上提纲未包含具体标题,且尽力避免使用相同的文字。
马克思复习提纲
一、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1.唯物主义观。
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之一,而且是第一个伟大的发现。
正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科学全面、彻底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关键。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
唯物史观主张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
2.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这一理论的创立具有伟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最后,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由于没有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因而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彻底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使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论)(P34-39)实践是人类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人类之所以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在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时对象性的活动。
(P36)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复习提纲(全)
考试题型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要求抓住要点,观点明确)二、辩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三、材料题(1个,25分)(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四、论述题(1个,25分)(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考试时间:90分钟复习要点一、问答题题型复习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P14)(1)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革命性:表现为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3)科学性:表现为它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本来的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地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
(P2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
(P3)基本立场是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方法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试述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47-48)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5、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姓名: 学号: .
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南 京 信 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将其符合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是( ) A.实践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辩证的否定观 3.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
A.复杂劳动决定的 B.具体劳动决定的 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抽象劳动决定的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庸俗政治经济学
D.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
C.封闭与开放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6.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8.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9.在影响利润率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和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关系是( )
A. 原材料价格高,利润率会降低
B. 原材料价格高,利润率会降高
C. 原材料价格低,利润率会降低
D. 原材料价格低,利润率会不变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1.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 ) A.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B.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 无产阶级远大理想
D. 解放全人类的远大理想
12.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13.生产价格形成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生产价格规律 C.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D.平均利润规律
14.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15.资本主义的利润率是( ) A.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例 B. 剩余价值与所费总资本的比例 C. 剩余价值与可变总资本的比例 D. 剩余价值与不变总资本的比例
16.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班级: 姓名: 学号: .
17.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 ) A 剩余价值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18.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生产关系
D.交换关系 19.股份公司本质上是( ) A.资本民主化的形式
B.消灭了劳动与资本的界限
C.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而成为资产者
D.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
20.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C.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D.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时间来决定 21.经济基础是( )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2.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 ) 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
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23.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4. 其他各种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基础是 ( ) A.生产价格 B.平均利润 C.生产成本 D.利润
25.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2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2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 A.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B.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
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28.垄断的形成是 ( )
A.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C.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D.资本集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29.金融资本是 ( )
A.垄断的银行资本
B.垄断的工业资本
C.垄断的产业资本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30.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E.马克思主义法学
2.无产阶级革命史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型的的革命主要表现在( )。
班级: 姓名: 学号: .
A.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3.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最终达到同步富裕 4.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B.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新
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D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E 、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6.商业资本的作用是( )。
A 、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利益
B 、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C 、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D 、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 )。
A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 、劳动者的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 、劳动者的其他生活费用
E 、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
A 、杰出人物对创造历史没有作用 B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 E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9.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形式有( )。
A 、非垄断企业之间竞争
B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 、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 、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E 、垄断组织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 10.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E.实行计划经济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简述真理和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产生的原因。
4.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内容。
5.试述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分别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2.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