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在教学《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时,我按照“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探究方法——练习巩固”的流程进行教学。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1. 情境引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以情境为基础,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 探究方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4. 练习巩固: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探究方法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不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听课反思)

不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听课反思)

[不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听课反思)] 不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听课反思)我认为高老师这节课正确处理了四个“结合”: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有效结合,不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听课反思)。

新课改提倡情境创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教者在课堂上呈现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和精彩的动画课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导入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追求情境的新奇,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找准新知的生长点,创设了大象带来的问题这一简单情境,让学生有效复习旧知。

这样的情境少了几许花哨,多了一些平实。

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化抽象为具体,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时没有一味地去讲计算方法,而是紧紧地联系算理,让学生在直观算理的支撑下学象的算法,教学反思《不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听课反思)》。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联系主题图,很直观、明了地理解了抽象的算理。

学生学得很轻松,理解得也比较透彻。

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有效结合。

对一个计算问题来说,计算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

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调动计算方面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策略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再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形成自己的方法,并对自己的算法加以调整和修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很好地处理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矛盾,使两者得以完美地统一。

学生探究与适时引导的有机结合。

学生在探究中,教师不是看客,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

本节课中教师注意审时度势,进行必要的引导。

例如,在学生探究出算法之后,教师没有直接引导出简便写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适时加以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像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顺应学生思维实际的问题,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比较繁,需要简化。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节课,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学生已经在前几节课中学习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方法,这节课将引导学生将多个混合运算问题归纳为一个整体,按一定的次序逐步计算出结果。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2.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3.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步混合运算,我们来看一个问题:如果小明每天跑步10圈,每圈要用时8分钟,每天还要做20个俯卧撑,每个俯卧撑要用时20秒,那么小明做完这个运动需要多长时间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入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2. 查看学生掌握情况请同学们先自行计算这个问题的答案,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计算方法说出来。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检验学生对前几节课基本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习新知识首先,为了方便计算,我们需要将时间转换成同一单位。

这里我们选择把所有时间都转换成秒。

则小明每天跑步10圈要用时:$10 \\times 8 \\times 60 = 4800$秒,每天要做20个俯卧撑,每个俯卧撑要用时20秒,总时间为$20 \\times 20 = 400$秒。

接下来,我们需要分别计算小明跑步、做俯卧撑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将时间相加,得出总时间。

小明跑步需要的时间:$10 \\times 8 \\times 60 = 4800$秒。

小明做俯卧撑需要的时间:$20 \\times 20 = 400$秒。

小明做完这个运动需要的总时间为:4800+400=5200秒。

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完成了一个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4. 练习巩固请同学们自行完成以下练习:1.艺术课上,小明听了15分钟的音乐课,画画20分钟,如果景物画用时是音乐课用时的两倍,请问小明一节艺术课一共用了多长时间?(答案:55分钟)2.小华从家到学校共用了30分钟,其中走路用了10分钟,坐公交车用了15分钟,然后又骑车用了多少时间可以到学校?(答案:5分钟)3.每班有40个同学,一共有5个班。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一、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在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有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学习经历,加减混合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只需要学生把第一次运算的结果记在心中,再完成第二次运算,写出结果;乘除混合是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学习过程与加减混合相似,直至四上,学生才正式学惯用递等式完成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为了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我在复习环节设计了10道两步式题〔4题含有同一级运算,4题含有乘〔除〕和加〔减〕、2题含有括号的两步式题〕,试教中发现安排含有括号的两步式题对新课中学生列综合算式可能有一定的干扰〔好多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中前后两个乘法都加了括号,当然出现这样的算式也很好〕,因此在后来的课堂中删除了这两题,并且也调整了上面8题的出现顺序。

离学生思维最近的是乘〔除〕和加〔减〕的混合运算,因此先出示了4题乘〔除〕和加〔减〕混合的,而后出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试一试”的教学用到这局部内容,这样的出现顺序与教材的编排相吻合。

更多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二、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新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外,大局部解决问题的教学都结合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展,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算”与“用”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本课的练习中,我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即“想想做做”的第4、5题。

第4题与例题较相似,求两商之差,一是稳固所学的列综合算式,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二是训练学生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学生理解“人均居住面积”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但是我又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显得过于罗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致第5题未能解决。

我们平时计算的教学和练习,倘假设能结合实际情境,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这样就能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教学严密结合起来,使“算”和“用”和谐交融。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今天开始教学三步混合运算,在设计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还特意设计了:12×3+15×4=36+15×4=51×4=204元的错例分析,然而在课堂上,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反而在如何解决例题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方法一:12×3+15×4;方法二:(12+15)×(3+4)。

为了明确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就重新调整了教学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对两种解题方法进行辨析。

第一步:了解学生对两种算法的态度,通过统计发现大部分学生赞同第一种解法,有部分学生不置可否,还有3个同学坚持第二种方法也是正确的。

第二步:分析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第一种方法很快就被全体学生认可。

第二种方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示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借助了简图帮助学生理解。

(△+○)表示一副象棋和一副围棋的价钱,(△+○)×(3+4)=(△+○)×7,这时表示的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得出这样计算得到的结果表示7副象棋和7副围棋的总价,和题意不相符,所以是错误的。

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基本对这个数量关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在后面的'教学中,又发现学生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数量关系的分析上又花了不少的时间,例如人均居住面积等。

所以这节到底突出了什么重点似乎很难说了,似乎数量关系的分析倒成了重点了。

计算课中计算能力的培养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时真的很难调整好,困惑之中。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教材简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0页的例题,完成第31页的“想想做做”。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含有同一级运算(如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两步式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式题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知道在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一直以来给教师的感觉是“无文章可做”、“好似一杯白开水”。

如何改善混合运算的教学呢?我在这节课上主要是注重激活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机械操作”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课中有趣,胸中有学。

一、导一一游戏铺垫复习引入
在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有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

我从学生感兴趣的玩24点游戏入手,成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混合运算的知识储备,学生自然顺利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

二、试一一创设情境引领探究
教学例题时,我先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解答,通过不同解答方法的比较,体现计算过程的灵活性。

再安排书上的试一试,让学生尝试与例题不同的三步混合运算,发现前面的计算已成功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计算起来水到渠成。

由两步计算到三步计算,联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得出三步计算与两步计算同法则。

三、练一一注重算与用的结合
练习设计时,我遵循了由基础到拓展的原则,层次分明,形
式多样。

通过练习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在算与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这堂课时,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课前也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充分的预设,课堂上我多次让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并学会自己小结,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当然,做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摸索、尝试,争取让我的每一位学生在我的每一节课上都能够有新的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如果我们在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再加一步运算,应该如何计算呢?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 讲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按照运算顺序,逐步计算每一步的结果。

三、示例演示(10分钟)1. 通过示例演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计算规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强调注意事项,如运算顺序、计算准确性等。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讲解时要清晰明了,让学生容易理解。

2. 示例演示时要详细,让学生能够看懂计算过程。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后反思:本节课是计算课,如何在平凡的计算中体现教师的新意,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设计中的一个重点。

在开始的例题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通过讨论、互动、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出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律,在汇报交流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法,并学会赏识他人,完善自己,不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体验。

要掌握计算的算理并不难,可是真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算理却是难事。

因此从情境中提炼数学知识并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从而得出算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这样的教学自然、贴切、学生乐于接受,学习的效果也比学生死记硬背强多了。

本节课教得轻松,但从作业反馈来看,不是很理想。

有的学生竟然连65+120也不会做了。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本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了避免计算与实际引用的割裂,我将运算顺序与具体场景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思考先算什么,然后列出综合算式,并总结出运算顺序,感悟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基本上没有出现运算错误的情况,但是计算错误比较多,看来对于计算能力的训练还需进一步加强。

还有,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想想做做”的第4题,很多同学不理解“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因此都用乘法来求,其实我应该在学生解题之前就应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今天教学了不含括号三步混合运算,重点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例题出示后,学生都能列出综合算式,对于如何计算?学生中出现了两种计算,虽然都正确。

但引导学生先同时算出两个积,既先算出象棋和围棋的钱,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后反思

《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后反思

《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后反思《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后反思一、预习作业创设开放的情境,兼顾旧知复习和新知尝试。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现在的课堂教学,更注重情境的创设,对于复习导入也慢慢地淡了。

但是有些课的复习铺垫很有必要。

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我把例题做了一个变式,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王老师准备给他们班买5幅棋,两种棋都要买,她可以怎样买?一共要多少元?①请你写出所有方案,并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②观察一下,哪几道综合算式已经学过,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并用递等式计算。

这样一变式,既没冲淡创设情境的氛围,又更好的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在开放的问题下,预习作业既有旧知复习,又有新知尝试。

二、抓住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树立“学生的错误也是教学资源”观念,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错误“说话”,让学生从中领悟计算的注意点,提升计算水平。

三、注意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在日常的数学课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形式上的热闹掩盖了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流于形式是我这堂课上研究得重点。

课上我组织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次:让学生计算买2副象棋和3副围棋一共要多少元?因为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我们还处于起始阶段,所以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合作要求:(1)先独立计算,说说为什么这样算?每步算到的是什么?(2)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由2号和4号同学进行主发言,其他组员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3)小组长做好组织安排。

讨论结束,立刻坐直。

第二次:完成“试一试”12+2×15÷3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先独立计算,想想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说一说,由5号同学进行主发言,其他组员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3)判断组内每位成员是否做对,如有错误,找出错在哪里。

小组长做好组织安排。

4)试着归纳一下“不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修改版]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修改版]

第一篇:“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3.“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 使学生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3.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同学们,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请看练习:课件出示基本练习题:(1)80 ÷10 = 8 (2)5 ×4 = 208 + 12 = 20 27 –20 = 7 上面每组有联系的两道算式能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吗?请大家在本子上写一写,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1、情境引入课件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看图片,下棋是同学们喜爱的一项活动。

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老师正在文体商店为大家购买中国象棋和围棋。

请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列一道综合算式吗?请同桌互相商量一下,然后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2、揭示课题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可以列式为:课件出示综合算式:12 ×3 + 15 ×4 这是一道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出示课题:三步混合运算)。

3、例题教学像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怎样算呢?同学们能根据我们以前的学习经验自己算一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先试一试,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算法大家算好了吗?我们来看看小萝卜和小番茄分别是怎样算的。

课件出示两种算法:先来看小萝卜的方法:12 × 3 + 15 ×4 =36 + 15×4 =36 + 60 =96 再来看小番茄的方法:12 ×3 + 15 × 4 =36 + 60 =96 师:同学们的算法和小番茄、小萝卜的方法一样吗?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那请你比比看,哪一种计算过程更简便?简便在哪里呢?师:我们来看,像这样的混合运算,能够同时进行乘或除法两步计算的,就可以同时完成乘或除法计算,使得脱式过程更简洁。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问题中都涉及到了哪些数学运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个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问题。

(2)提出问题:如果在一个算式中再增加一步运算,如何确定运算顺序呢?(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总结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关键步骤。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总结教案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总结教案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总结教案。

一、知识背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加减乘除是重要的运算方式,但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是简单的数字运算并不足够,他们需要学会更高级的数学运算方式。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是对小学生进行挑战的一个好方式,它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运算符号,并且能够对多个数字进行运算。

二、具体运算方法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指的是在不使用括号的情况下,使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符号,对三个及以上的数字进行运算。

具体的运算顺序如下:1.先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哪个就算哪个,因为乘除法的优先级要高于加减法;2.在乘除运算完成后,再依次进行加减法,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注意加减号只是代表着加或减,并不代表着正负号的意义。

例如,当给定的题目是:3+7÷2×4-1,按照上面的运算顺序来计算,应该是:3.+ (7÷2)×4 - 14.+ 3.5×4 - 15.+ 14 - 116三、反思总结1.需要理性的教学设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理性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理解程度,适度难易适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

2.强化连贯性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强化题目的连贯性,这意味着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题目中不同运算的顺序,找出规律,并根据规律进行正确的计算。

此外,还需要让学生将题目中的每个数字都看做是一个相互独立的运算因子,通过认知这种运算因子的联系和密切关系来理解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思路。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一教育环境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数学问题的决策过程中善于寻找规律、发现新概念的精神风貌和认识方法,提高数学基础和运算水平。

四、教学设计根据以上的反思总结,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1.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基本思路和计算顺序,以及各种运算符号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毛艳红本课时,我采用三步走来学习新课,第一步,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理解算式的意义,从而引入今日新课内容——四则混合运算的算理。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是有基础的,在课上感觉学生很容易接受三步的运算顺序.所以第二步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例题提供的是一个求两积之和的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已经会分步列式解答.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地提出"这道题先算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三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并自然地引起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运算顺序的心理需求.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所列算式的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按运算顺序填空,引导学生联系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自主掌握运算顺序.同时,填空的过程也能启发学生先同时算出两个积,再相加,从而使计算过程简便一些.结合例题理解算理,经历从一开始能根据情境会算混合运算到脱离实际问题能总结算理的过程。

所存在不足之处是:作业中学生暴露出来的还是计算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这几题,计算不是太难,很多学生都更喜欢用口算,结果算错.说明学生的口算训练还要加强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

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

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把手机关闭,断了所有的联系,可是,那又怎样,该面对的问题,依旧要面对。

与其逃避,不如接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主动去解决。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
合运算丨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1. 教学目的
本节课将通过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以便他们能够在应用数学的场景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则在于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使他们能够在应用数学的场景中迅速解决问题。

3.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加法的整体性质
•减法的整体性质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教材的使用
本节课的教学需要使用数学教材,教师应该事先准备好教材,并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需求,精选所需教材并加以适当的修改和创新,使其更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加工要求。

2. 技巧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技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讲解,学习活动,教学游戏等。

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掌握学科知识。

3. 辅助教学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如教学软件,图表,视频和插图等,以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辅助。

三、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探索中进行的,这说明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做出合理的总结,以便能够更好地指导下一节课的教学。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反思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下一步的学习任务。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新课前我出示了三组题,复习附录中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分别是乘除法与加减法混合,只含有加减和只含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指名说出先算什么,相应用红笔在先算的那一步下面画线。

最后,让学生概括总结它们的运算顺序,更好地为本节课作铺垫。

创设了例题的情境导入后,我让孩子先分步列算式计算,再安排将三个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之后发现这个环节设计得不合理,因为学生现在已经可以直接列出综合算式。

运算顺序是本课的重点,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先算什么,然后尝试计算,结果发现学生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12×3+15×4=36+60=96(元)12×3+15×4=36+15×4=36+60=96(元)我引导学生根据题意评价两种运算过程的正误,让学生明确这两种方法都正确,但第一种写法更简洁,建议学生采用前一种写法。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将一个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A.体积相等,表面积不相等B.体积和表面积都不相等C.表面积相等,体积不相等D.体积等于表面积2.李林和小强骑自行车从学校沿同一路线到20千米外的森林公园,已知李林比小强先出发,他们所行路程和时问的关系如下图。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他们都行了20千米B.李林在中途停留了1小时C.相遇后,李林的速度比小强慢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与底面积相等,已知圆锥的高是18cm,则圆柱的高是()cm。

A.3B.6C.12D.244.一个长方体的盒子,从里面量,长8dm、宽5dm、高4dm。

最多能装进()个棱长2 dm的正方体。

A.12B.16C.20D.245.安妮花图书馆一本《安徒生童话》原价30元,六一儿童节,八折出售,六一儿童节过后恢复原价,需要提价( )。

A.20% B.25% C.120% D.125%6.医院要反映出一个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用()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7.在一张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彩纸上画一个尽可能大的圆。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师听后反思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师听后反思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师听后反思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弄清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一开始,吴老师先出示四道道两步混合运算式题,让学生回忆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之后,在教学例题时把题目拆开,为学生进行三步计算做好铺垫,接着吴老师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

在这里,只有个别学生口答,在明确先要算出什么以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尝试着列综合算式,再回过头根据题意想一想先算什么,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例题时,吴老师展示两种方法,一种是先算3副象棋的钱,另一种是3副象棋和4副围棋的钱一起先算,明确:先求的3副象棋和4副围棋的元数,求的时候不分先后,可同时计算,但同时计算两个乘积能使计算过程简单一些,但这里不能让学生误认为是简便计算。

在教学试一试中,吴老师直接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显然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先让下面同学观察一下算式中有几种运算符号,想一想先算什么,就在下面画一条横线。

交流时要说清楚运算法则: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是同级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这题教师可以板书,作出正确的示范,算完后可以再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在巩固练习中,吴老师设计了一些陷阱题,抓出一些典型错误,在交流时一定要把四则运算顺序再说一说。

建议甚至可以总结几句运算口诀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来记一记,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四年级数学下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非常巧合四年级上学期我所上教研课的内容也是《混合运算》,感觉这两节课在编排上有许多的类似之处:从生活情景入手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试一试、改错中体会混合运算的注意点、对比练习中明白运算符号不一样引起运算顺序的不一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混合运算的价值等等。

明显感觉四下的混合运算虽然计算的步数比较多,但是学生有递等式书写格式和两步计算的经验,新课学习非常轻松。

教学中我从复习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入手,让学生说出熟悉的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为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扫清知识障碍。

然后直接出示一道三步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观察与原先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该怎样算?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新学习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与两步计算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把三步运算转化为两步运算;直觉意识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与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都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不含括号)。

教材中新课的学习研究就是从商店购物这一学生熟悉的场景开始的。

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李老师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一共用了多少钱?教材中只给了一个问题,多数学生列出12×2+15×3后能够结合情境理解计算的顺序,但是这时候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的顺序感觉特别地单薄,所以我又增添了两道混合运算:12÷2-15÷3、12×2+15÷3这两道算式,并给学生提供了多条信息: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中国象棋一共12元、围棋一共15元、买2副中国象棋3副围棋。

让学生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信息,看看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能够很快说出每道算式先算什么,但是通过讨论才比较勉强地说出了算式的含义。

一方面感觉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觉得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徒增了学习的困难,如果没有丰富的素材该怎样引导学生来总结运算的顺序?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基本都掌握。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含试卷)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含试卷)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新课前我出示了三组题,复习附录中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分别是乘除法与加减法混合,只含有加减和只含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指名说出先算什么,相应用红笔在先算的那一步下面画线。

最后,让学生概括总结它们的运算顺序,更好地为本节课作铺垫。

创设了例题的情境导入后,我让孩子先分步列算式计算,再安排将三个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之后发现这个环节设计得不合理,因为学生现在已经可以直接列出综合算式。

运算顺序是本课的重点,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先算什么,然后尝试计算,结果发现学生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12×3+15×4=36+60=96(元)12×3+15×4=36+15×4=36+60=96(元)我引导学生根据题意评价两种运算过程的正误,让学生明确这两种方法都正确,但第一种写法更简洁,建议学生采用前一种写法。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某班的女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少4人,男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40%多6人,那么这个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人。

A.3 B.5 C.9 D.102.有一个小数7.12365365365365…,从小数点开始向右数64个数字,3有()个.A.19个B.20个C.21个D.22个3.在含糖率20%的糖水中加入5克糖和20克水,这时的糖水比原来()A.更甜了B.不那么甜了C.一样甜D.不能确定4.c=28.26米,圆的面积是()A.20.25平方米 B.14.13平方米 C.63.585平方米 D.64.85平方米5.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小时加工了这批零件的,全部加工完还需要()小时.A.1 B. C. D.6.x和y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下面四个等式中,x和y不成比例的是()A.x﹣2y=0 B.C.0.6x=D.(x+y)×2=107.做一个圆柱形的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的面积是求圆柱()A.侧面积B.侧面积+一个底面面积C.表面积8.要反映某班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小组的比例情况,最好选用()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9.一个四位数1350,用其各个数位上的数组成四位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一共可以组成24个不同的四位数②这些四位数都能被3整除③1一定是这些四位数的公因数④合数分解质因数1350=1×3×3×3×2×5×5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10.下面四个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2013年春期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是有基础的,所以在课上感觉学
生很容易接受三步的运算顺序。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例题提供的是一个求两积之和的
实际问题。

这样的问题学生已经会分步列式解答。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地提出"这道题先算什么""你能列出
综合算式吗"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三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并自然地引起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运算顺序的心理需求.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所列算式的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按运算顺序填空,引导学生联系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自主掌握运算顺序。

同时,填空的过程也能启发学生先同时算出两个积,再相加,从而使计算过程简便一些。

作业中学生暴露出来的还是计算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这几题,计算不是太难,很多学生都更喜欢口算,结果算错,说明学生的口算训练还要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