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周备课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2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22.消化与吸收第一课时编写时间10月8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3.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科学知识.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
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
一.教学导入.提问: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2.学生回答。
3.教师追问:这些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的呢?4.过渡:让我们开始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吧。
二.活动咀嚼馒头.摆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
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5.明确:(1)首先牙齿将馒头有切断,大块的馒头变为小块。
(2)唾液可以使干的食品变得湿润,便于食物的下咽。
(3)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6.阅读指南车信箱:明白:了解到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是唾液中淀粉酶在起作用,它将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
让学生懂得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
7.提问: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如何进行的呢?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继续学习。
三.活动咀嚼后的馒头哪去了.过渡:咀嚼后的馒头哪里去了?2.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学生掌握食品经过的消化道有: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
告之学生肝脏是重要的分泌消化液的器官。
3.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找一找我们的消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
4.填好教材第25页的填充题。
第二课时编写时间10月10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过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入门》: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科学探究过程。
2.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第三章《生物的生活周期》:研究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4.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的概念,遗传与变异的关系,基因与生物特征的联系。
5. 第五章《环境与生态》: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概念,人类活动与生态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生活周期、遗传与变异以及环境与生态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环境与生态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生活周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生物标本等。
2. 学具:笔记本、画图工具、测量工具、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特征,绘制生物分类图。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举例说明。
2. 答案:(1)生物分类图:植物、动物、微生物。
(2)调查报告:包括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复习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和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科学知识(20分钟)1. 复习六年级上册各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2. 提醒学生复习和整理各个单元的笔记和习题。
二、科学实验(30分钟)1. 布置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探究光的传播、测量物体温度、制作发电机等。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帮助他们分析实验结果。
三、解决问题(15分钟)1. 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如为什么人会流汗、为什么闪电会打雷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提出假设来解答问题。
3. 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学生回答问题并给出解释。
四、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对学生参与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3.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和要求。
板书设计: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教案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教
案
本教案为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的全套教案,旨在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安排该科目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以下为教案
的主要内容概述:
第一课:观察家庭用暖设备
本课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暖气设备的种类和
工作原理,并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节约能源。
第二课:探究节日里的科学
本课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背景,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
理解节日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理性思维能力。
第三课:学会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不同
状态下的水的特性,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第四课:探究树的生长繁衍
本课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树的生长过程和繁衍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第五课:动物的化石
通过展示化石和实验活动,学生将了解动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地球上生物的演变和地质的变迁。
总结:
本教案覆盖了六年级科学上册的核心内容,通过实践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案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和拓展。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为教材,教学内容涵盖全书共五个章节。
具体包括: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意义4.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环保意识与行动5. 探索宇宙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培养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实践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态系统模型生物多样性图片环保宣传片宇宙星系图2. 学具:生态瓶制作材料生物观察记录表环保调查问卷探索宇宙知识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态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2. 新课讲解: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例题讲解,巩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3. 随堂练习:设计与生态系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4. 情境体验:播放环保宣传片,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组织学生进行环保调查,提高环保意识5. 探索宇宙:讲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设计探索宇宙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六、板书设计1.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3.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4. 宇宙的起源、演化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计划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写一篇环保作文2. 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计划:具体措施、实施步骤、预期效果环保作文:围绕主题,表达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看法和感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3.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培养4. 宇宙的起源、演化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一个自然系统。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气象万千、岩石与矿物、生物的多样性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溶解、酸碱反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动力与能源、太阳能、能量守恒定律4. 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生物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通过实践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生物的多样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
2. 学具:实验报告册、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4. 实验教学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突出课程主题。
2. 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质溶解的原理。
(2)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
(3)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及保护措施。
2. 答案:(1)物质溶解是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溶质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2)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过度开发、污染、乱捕滥猎等。
保护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法律法规、开展环保行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科学竞赛、环保志愿者等,提高综合素质。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科学实验的基础方法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促使学生积极探求真理,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科学实验的基础方法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1. 单元一:生物多样性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介绍、不同生物种类的特征和生物分类方法。
学习活动:观察不同生物的特征,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片进行分类,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
2. 单元二:营养与食物教学内容:食物的营养成分的概念介绍,食物的分类和作用,以及儿童营养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食物的分类和作用,并讨论儿童营养的重要性。
3. 单元三:健康与饮食教学内容: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学习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研究不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学习活动:通过实验和讨论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学习合理饮食的原则,并研究不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 单元四:物体与能源教学内容:学习物体与能源的关系,了解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学习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物体与能源的关系,了解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并讨论可持续利用能源的重要性。
5. 单元五:生物与环境教学内容: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和模型等。
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课题。
六年级科学第二课集体备课教案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
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小杆秤、杠杆尺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
(2)、杠杆左右两边都只能挂一串钩码,不能在一边挂好几串。
(3)、杠杆平衡了才算完成一种挂法,每位同学都要记录下来。
5、指导记录方法:怎么记录呢?比如说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记录。记录
好后还要想一想: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在表中填好,你认为这个杠杆
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为什么?
等会实验时如果听见音乐声响起,就请整理好实验材料,静静地独立思考一分
8、汇报第二个讨论题:你还有其他什么发现?
9、请看我们前面做过的游戏,你能想办法移动橡皮,使这个杠杆更省力吗?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1、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的杠杆,投影出示老虎钳和火钳,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
力的?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2、既然火钳是费力的杠杆,人们为什么还要用它呢?
四、课堂小结
料尺子撬起铅笔盒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
键的。
2、学生游戏
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
、支点、用力点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
以叫它用力点
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由学生猜一猜,说说理由,然后教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周备课
在真菌家族,许多大型食用菌已经成为我们的美味佳肴,甚至有的还是上佳的营养滋补品,有的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课是在学生对真菌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查阅资料、调查、采集、观察、交流等方式,对食用菌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让科学走进孩子的生活,并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四在学生的评价上,我应该多给予表扬。这样能够使学生能够产生成功感,愉悦感,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更好的教学学习活动。每个人都想听到表扬和肯定,只要发现学生的闪亮点,我应该给予表扬。
通过亲自养蘑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亲自养蘑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5、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撰写调查报告。
2、一份蔬菜保鲜方案,并找一些蔬菜进行实验,看谁的方案能使蔬菜保鲜时间更长。
拓展活动是这次探究活动的延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小组合作,自由选择一题来完成。
五、课堂检测:
1、真菌是既不属于()又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六、板书设计:
面包发霉了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进一步了解蘑菇的特点,并增长识别有毒蘑菇的经验。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进一步了解蘑菇的特点,并增长识别有毒蘑菇的经验。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进一步了解蘑菇的特点,并增长识别有毒蘑菇的经验。
9、延伸课堂,拓展探究
1、学生能通过调查活动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食用菌的生活习性;
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撰写调查报告。
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撰写调查报告。
时
课型
资料探究型
第1课时
课程标准对本内容的要求
在真菌家族,许多大型食用菌已经成为我们的美味佳肴,甚至有的还是上佳的营养滋补品,有的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课是在学生对真菌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查阅资料、调查、采集、观察、交流等方式,对食用菌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让科学走进孩子的生活,并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年级上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设计课程基本信息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授课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课程时长:根据每课内容具体安排,通常为40分钟/课时授课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或教室课程目标概览1.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质变化、生物多样性、地球与宇宙、能量转换等核心概念,学会科学观察、实验、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各单元教案设计概要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教学目标:了解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
关键活动:制作简易杠杆、滑轮组模型,进行承重实验。
评估方式:实验报告、小组展示。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学目标:探究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稳定性与承重能力。
关键活动:设计并搭建桥梁模型,进行承重测试。
评估方式:模型展示、承重记录、设计报告。
第三单元《能量》教学目标:理解电能、热能、光能等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关键活动:制作太阳能小车、简易电路实验。
评估方式:实验报告、小车性能测试、电路图绘制。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动植物分类及生态系统。
关键活动:校园植物调查、制作生物分类卡片。
评估方式:调查报告、分类卡片展示、生态系统模型。
第五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学目标: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岩石类型及地球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关键活动:模拟火山爆发、地震实验,制作地形模型。
评估方式:实验报告、模型展示、地球科学小论文。
第六单元《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常见化学反应类型。
关键活动:酸碱中和实验、物质溶解实验。
评估方式:实验记录、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实验报告。
教学策略与评估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与观察第1章:科学探究方法第2章:生物与环境2. 物质与能量第3章:物质的变化第4章:能量的转换3. 地球与宇宙第5章:地球的运动与形态第6章:星空与宇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3. 帮助学生理解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提高对能量转换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量转换。
2. 教学重点:观察与实验、数据分析、环保意识、能量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望远镜、实验器材、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情景一:观察校园植物,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情景二:实验演示物质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换。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重难点。
例题一: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例题二:物质变化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练习一:观察并分析不同环境中生物的特征。
练习二:设计实验,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拓展: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转换与利用等话题。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实验、数据分析、推理、验证2. 生物与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3. 物质与能量:物质变化、能量转换、能量守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分析它们与环境的关系,写一篇观察报告。
2. 答案:观察报告:描述生物特征、环境适应性等。
实验报告:实验过程、数据记录、能量守恒验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探访科研单位,了解科学家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开展能源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能源转换的认识。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内容涵盖全册章节。
具体包括:第一章《生命的世界》,探讨生物多样性与生命现象;第二章《地球与宇宙》,解读地球的结构、运动及宇宙的奥秘;第三章《物质的性质》,研究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第四章《能量的转换》,探索能量在各种现象中的转换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全册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转换的原理、物质性质的理解;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地球与宇宙的认识、物质的性质及能量转换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习资料、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新课: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3. 课堂讨论: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理解;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教材核心概念、原理、实验步骤等;2. 板书形式:采用图示、表格、流程图等形式,清晰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并说明其原因;(2)简述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及产生的现象;(3)解释物质的熔点、沸点与密度,并举例说明;(4)论述能量转换的原理及实例。
2. 答案:根据教材内容,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科学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科教版 科学 六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2. 生物与环境3. 健康的生活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5. 电与磁6. 工艺技术详细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健康生活方式、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简单电路的搭建、磁铁的性质、工艺技术制作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认识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与变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了解电与磁的基本原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电与磁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模型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学习资料、工艺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a. 学生观察图片,交流讨论。
2. 例题讲解:a.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b. 生物与环境: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
c. 健康的生活:介绍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d.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讲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分类。
e. 电与磁:介绍电与磁的基本原理,进行实验演示。
f. 工艺技术:讲解工艺技术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制作。
3. 随堂练习:a. 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特点2.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3. 健康的生活健康生活方式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分类5. 电与磁电与磁的基本原理6. 工艺技术工艺技术的基本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选择题: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电与磁等。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物种的多样性和保护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态平衡与人类活动的影响3.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的结构气象现象及其成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3. 帮助学生了解大气层的结构,理解气象现象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方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气层结构。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气象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手册、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2. 新课导入:(1)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特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通过实例分析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讲解大气层结构,分析气象现象的成因。
3. 例题讲解:(1)给出生物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2)分析生态系统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实际应用。
(3)通过讲解气象现象的成因,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分类:特征、方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 生态系统组成与功能生态平衡与人类活动3.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结构气象现象及其成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分类的特征和方法,并举例说明。
(2)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3)解释大气层结构,分析气象现象的成因。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2)开展气象观测活动,让学生了解气象现象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3)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杠杆的科学》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杠杆的科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平衡的条件,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也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对于杠杆的原理和应用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3.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2.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杠杆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杠杆、钩码、平衡尺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杠杆的原理。
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原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杠杆的定义和原理,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杠杆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杠杆的原理来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来解决。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工具。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杠杆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道有关杠杆的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要点(第二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要点(第二单元)1. 单元主题: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掌握植物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 培养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2. 重点内容-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生长需求等。
- 掌握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水、光、温度等,并进行实验观察。
- 研究植物的分类和常见植物的生态性。
3. 研究目标- 理解植物与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保护植物的意识。
- 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培养观察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 掌握植物的分类和常见植物的生态性。
-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实践研究去观察、思考和表达。
4.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植物与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 难点: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进行实验观察。
5.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用于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分类。
- 植物标本和实验器材,用于进行观察和实验。
- 相关的图书资料,用于学生自主阅读和深入了解植物知识。
6. 教学活动安排- 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 植物分类游戏: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生态性。
- 保护植物环节:通过图片和故事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7. 评价方式- 学生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的评价。
- 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评价。
- 课堂小测和作业的评价。
8. 教学反思-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真实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要点(第二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要点(第二单元)本文档旨在提供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集体备课要点。
主要内容- 单元主题: 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理解和分辨人体的不同系统及其功能-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组成部分- 掌握动植物的共同特征和共同需求- 教学重点:- 人体的五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 人体的调节系统的作用和原理- 探究植物的根、茎和叶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多媒体教具: 彩色图片、动画等- 实物模型: 人体器官模型、植物实物等- 实验器材: 手电筒、显微镜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引入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的概念,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提出生命体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
2. 研究人体系统- 介绍人体的五大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
- 分别讲解每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模型进行示范和演示。
3. 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植物,了解其生长过程。
- 分析并讨论植物的根、茎和叶的功能,并通过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和实验。
4. 比较动植物的共同特征和需求- 通过对比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 分析动植物的共同需求,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5. 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研究情况和参与度。
- 课堂练: 设计相关问题,要求学生积极回答和解答。
- 实验报告: 让学生进行实验,并要求他们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上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要点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的方法;2.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记录实验过程;3.了解常见的科学问题,并进行观察和思考;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材《六年级科学上册》;2.多媒体设备;3.实验器材和材料。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科学的基本概念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学期学过的知识,了解学生对科学的理解;2.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探索,科学的目标是揭示客观规律;3.通过多媒体展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第二节: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1.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设立假设、确定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数据、总结实验结果;2.通过示范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三节:科学问题的观察和思考1.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如“为什么月亮会有光?”;2.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设;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实验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4.学生在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和对问题的思考,形成结论。
第四节: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1.提供多个科学问题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2.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问题,在小组内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组织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假设的设立、实验步骤和结果的记录、实验结论的总结等;4.学生在班内展示实验成果和报告,进行互动交流。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展示,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3.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定期进行小测验和笔试,检测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 课题1:物质的组成2. 课题2:分子和原子3. 课题3:离子和元素第二单元:力的作用和能量的转化1. 课题1:力的作用2. 课题2:重力与质量3. 课题3:摩擦力4. 课题4:能量的转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力的作用和能量的转化。
2.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力的作用效果和能量转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合作情况。
2. 作业与测验:检查学生作业和测验成绩,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意识。
六、教学计划安排1.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周)2. 第二单元:力的作用和能量的转化(3周)3. 第三单元:热现象和温度(2周)4. 第四单元:地球与宇宙(2周)5. 第五单元:人与环境(2周)6. 复习与考试(1周)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 实验器材和教具3.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4. 作业和测验题目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课题1)2. 第二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课题2、3)3. 第三周:力的作用和能量的转化(课题1、2)4. 第四周:力的作用和能量的转化(课题3、4)5. 第五周:热现象和温度6. 第六周:地球与宇宙7. 第七周:人与环境8. 第八周:复习与考试九、教学活动设计1. 课题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撰写调查报告。
2、一份蔬菜保鲜方案,并找一些蔬菜进行实验,看谁的方案能使蔬菜保鲜时间更长。
拓展活动是这次探究活动的延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小组合作,自由选择一题来完成。
五、板书设计:
面包发霉了
温暖、寒冷
对比实验 潮湿、干燥、
阳光、黑暗
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食用菌的种类
难点: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目标检测
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1、查阅有关食用菌的资料。
2、搜集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等食用菌,了解其生活环境。
3、放大镜、镊子、水盆等。
涉及的方法:查阅资料、调查、采集、观察、交流
教学过程
6、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内容
4、食用菌
拟 1 课时
课型
资料探究型
第 1 课时
课程标准对本内容的要求
在真菌家族,许多大型食用菌已经成为我们的美味佳肴,甚至有的还是上佳的营养滋补品,有的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课是在学生对真菌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查阅资料、调查、采集、观察、交流等方式,对食用菌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让科学走进孩子的生活,并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进一步了解蘑菇的特点,并增长识别有毒蘑菇的经验。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进一步了解蘑菇的特点,并增长识别有毒蘑菇的经验。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进一步了解蘑菇的特点,并增长识别有毒蘑菇的经验。
9、延伸课堂,拓展探究
1、学生能通过调查活动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食用菌的生活习性;
1、小组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及食用菌。
2、组内交流。
二次备课
设计意图
组内交流。
组内交流。
7、提供资料,资料探究
活动一:了解蘑菇的知识,认识蘑菇的结构。
1、班内交流课前到菜市场或蘑菇养殖场调查的情况和到树林、田野采集蘑菇的情况,了解蘑菇的生活环境和生长习性。
2、借助放大镜观察采集或搜集来得各种蘑菇。在观察时,提醒学生最好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蘑菇,特别是从野外采集来的蘑菇,防止有毒蘑菇对人的伤害。然后课件展示蘑菇的图片资料,丰富学生的观察内容。
二次备课
设计意图
学生交流后,引出研究主题——馒头发霉了。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活动一: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猜测发生的原因。
1、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起学生观察和探究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馒头和桔子。
2、通过观察尽可能的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进而产生疑问,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3、能通过实验认识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实验认识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
难点:认识霉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目标检测
认识霉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对于馒头发霉了,学生司空见惯,但是这种现象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这就是本课的探究重点。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的世界,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馒头发霉了,学生司空见惯,但是这种现象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这就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4、汇报展示,交流结论
活动三:交流我们的研究成果。
1、汇报交流课下的观察研究结果,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交流环境,为每一个小组搭建一个充分交流和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
2、用课件展示有关真菌的资料介绍,让学生更清晰、更直观的了解多种真菌。
活动四:真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先让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充分交流真菌与我们的关系。
小学科学(实验研究科)备课模板
唐王镇北殷 小学 姓名 李业美
教学内容
3、馒头发霉了
拟 1课时
课型
实验研究科
第 1 课时
课程标准对本内容的要求
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的世界,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亲自养蘑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五、板书设计:
食用菌
菌盖
菌褶
柄
菌丝
地下菌丝
通过亲自养蘑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亲自养蘑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资料探究型)备课模板
唐王镇 北殷学 姓名:李业美
2、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真菌与我们生活之间的联系。(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麻烦,也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些便利,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真菌与我们生活之间的联系。(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麻烦,也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些便利,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真菌与我们生活之间的联系。(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麻烦,也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些便利,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能对实验现象做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亲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课件展示蘑菇的图片资料,丰富学生的观察内容。
课件展示蘑菇的图片资料,丰富学生的观察内容。
8、信息共享,完善知识
活动二: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用菌。
1、组织学生将收集来的各种有关食用菌的资料进行充分的交流。
2、教师把自己事先收集到的相关课件资料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感受食用菌的丰富多彩。
3、把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敲一敲,看看有什么发现。观察我们采集来的蘑菇,看看有毒蘑菇吗。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分组准备实验材料:发霉的食物、显微镜、霉菌切片、白纸、铅笔、实物投影仪、镊子。
(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几片发霉的面包,供课上学生观察)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夏天,食品和衣服上有时会发霉长毛,你们见到过这种现象吗?霉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交流后,引出研究主题——馒头发霉了。
3、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对馒头发霉的原因作出合理的猜想,为独立设计实验探究物品发霉的原因奠定基础。
活动二:设计实验探究食品及水果发霉的原因。
1、在学生对物品发霉的原因做出合理猜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此处强调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2、引导学生尽最大可能的选择多种食品来完成自己的对比实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同一种食品在不同条件下出现的不同情况,也可以和其他食品的发霉现象做出横向的比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现。对于同一种食品的发霉实验,也应鼓励学生,依据不同的猜想,设计不同的对比实验来进行研究。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于食用菌有所了解,但是不够科学和全面。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过程;
2、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3、通过查阅书刊等其他信息源了解食用菌的种类;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教材分析
在真菌家族,许多大型食用菌已经成为我们的美味佳肴,甚至有的还是上佳的营养滋补品,有的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课是在学生对真菌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查阅资料、调查、采集、观察、交流等方式,对食用菌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让科学走进孩子的生活,并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3、引导学生课下按时观察并做出详细的观察记录,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课下按时观察并做出详细的观察记录,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课下按时观察并做出详细的观察记录,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