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地缘特性及其国际关系
蒙古国的地缘政治
蒙古国的地缘政治一、外蒙古是怎样“独立”的鸦片战争暴露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懦弱。
沙俄看到这种局势后,认为吞并蒙古地区时机已告成熟。
于是,沙皇尼古拉一世指示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先从经济上渗透蒙古,然后逐步从政治上全面控制蒙古地区。
”穆拉维约夫,首先通过调查了解蒙古地区的情况,收集情报,分析形势,制订出吞并蒙古地区的侵略计划,史称“穆拉维约夫计划”。
报请沙皇恩准后,穆拉维约夫派遣亲信德斯伯持齐诺维奇等,潜人蒙古地区煽惑蒙古王公脱离清朝,接受沙俄的“保护”。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更趋虚弱,腐败无能,沙俄乘机武力相逼,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去我国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又获得在我国蒙古地区大量侵略特权。
英、法、美、德等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也乘机相继侵人蒙古地区,大量倾销工业产品,控制蒙古经济命脉,派遣传教土推行殖民主义的侵略文化。
东方兴起的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与正在图谋吞并我国东北和蒙古地区的沙俄开展明争暗斗,最终于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
1911年10月10日,中国的武昌起义暴发,沙皇以保护“蒙古君主”为由派遣军队进驻库伦(乌兰巴托)。
当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库伦后,沙皇指使驻库伦领事唆使哲布尊丹巴集团宣布“独立”。
12月3日,哲布尊丹巴颁布“独立文告”,并举行“大蒙古帝国日光皇帝”“登极”仪式,宣布成立蒙古“独立”政府,同时成立由王公、上层喇嘛组成的议院。
至此,外蒙古在形式上宣告“独立”。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取得胜利,7月10日在库伦(乌兰巴托)成立君主立宪政府。
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5 年2月关于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雅尔塔会议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并以此作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
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1992年2月其国名正式改为“蒙古国”。
蒙古高原地缘结构
蒙古高原形成与地缘结构在中国历史当中,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东亚农耕民族的恶梦。
尽管现在蒙古高原对东亚的地缘压力,已经被东欧平原通过西伯得亚而暂时替代。
但即使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缓冲地区,我们也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地缘结构。
从地理结构上来讲,蒙古高原东界为大兴安岭,西界阿尔泰山脉,北界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阴山——燕山山脉。
整个高原的主体目前为蒙古国所占据,南部部分基本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而西北部分行政上归属俄罗斯“图瓦共和国”。
这种行政上的划分结果,更多的是缘自于近代中俄两国的政治博弈。
当然,正如我们经常说到的,大部分的行政区划仍需遵循一定的地缘规律。
即需要考虑明显的地理特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族群差异。
就蒙古高原而言,这一规律仍然存在。
在欧洲人尚未凭借大航海时代获得新的地缘优势的时候,亚洲基本上还是依据自己轨迹行进在古典时期。
偶有与欧洲发生碰撞,也更多的是以亚洲部分的游牧民族向欧洲进行地缘扩张为主。
对于东亚核心区的古中国人来说,蒙古高原的地缘压力是无法根除的。
依靠农耕民族自己的力量固然无法做到整合蒙古高原,但并不代表二者之间没有机会形成一个整体。
在古典时期末期,与北亚游牧民族所有同等地缘优势以及机动性的东北渔猎民族——满族促成了双方在地缘上的结合。
这使得东北亚地区的三股地缘力量,即长城以南以农耕文化,东北平原的渔猎文化,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有机会成为一个整体,从而结束千年的争斗。
当然,基本三方地缘上的差异以及外部力量的影响,这种结合在当时还远远算不上稳定。
最终的结果是东北平原接受了农耕文化,并完全融入了东亚核心区。
而蒙古高原的地理特点仍然不适合开展大规模农业活动。
这也让外部力量有机可趁,最终将蒙古高原的大部独立为一个缓冲国。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在古典时期末,农业技术的提升可以使蒙古高原提供足够的耕地(象东北平原那样),那么长城以南的农民一定会迅速的将之填满,就象他们在东北平原所做的那样。
外蒙古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
外蒙古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外蒙古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引言:外蒙古,也被称为蒙古国,位于中国的北方边界地区。
它与中国紧密相连,并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探讨外蒙古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并提供观点和理解。
一、地缘政治的重要性1. 邻国关系稳定:外蒙古作为中国的邻国,与中国保持着稳定的国际关系。
两国之间没有领土争端或重大政治分歧,这有助于维护中蒙边界的稳定和和平。
2. 疆域安全:外蒙古与中国接壤,它的稳定与中国的边境安全直接相关。
外蒙古的政治稳定和疆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保障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
3. 地缘要地:外蒙古位于东北亚地区,处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地理要冲位置。
这使得外蒙古有可能成为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合作的桥梁。
二、经济合作的重要性1. 能源资源:外蒙古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之一,同时也拥有丰富的铜、锡、钼等矿产资源。
这些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是外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2. 贸易便利:外蒙古地处中国的腹地,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便利。
蒙古国是中国的重要商品出口市场,同时也是中国商品的重要来源之一。
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
3. 区域合作: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外蒙古与中国在区域合作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
双方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升两国的区域影响力和发展水平。
三、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的重要性1. 文化传承:中国和蒙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两国之间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通过文化交流,两国在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了双方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2. 人员往来:外蒙古与中国之间的人员往来活跃,两国之间的交往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层面,还包括人员往来与民间交流。
这些交流能够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互动,增进民间友谊和理解。
结论:外蒙古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外蒙古与中国的边界稳定和疆域安全息息相关。
蒙古国永久中立政策地缘因素分析
蒙古国永久中立政策地缘因素分析作者:张凯来源:《公共外交季刊》2016年第02期2015年9月29日,蒙古国总统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将实行永久中立政策,希望成为永久中立国,并呼吁国际社会各方予以认可和支持。
2016年初,《蒙古国永久中立法》正式出台,标志着蒙古国永久中立政策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实施。
蒙古国永久中立政策的实施不仅对蒙古国国内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将对中蒙俄三国甚至整个亚太地区今后的地缘政治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
蒙古国位于东北亚地区,地处中俄之间,北面与俄罗斯为邻,边境线长3543公里,其余三面与中国接壤,边境线长4710公里。
蒙古国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矿藏吸引了多国力量介入,制衡中国是多国对蒙古国战略的共同目标。
苏联解体后,蒙古国对外交政策做出重大调整,1994年大呼拉尔通过了《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改变了以前与苏联全面结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向“多支点”外交转变,确立了“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的外交方针。
蒙古国除了平衡发展与两大邻国的关系外,还将发展与美国、日本、德国以及欧盟、北约等“第三邻国”的外交关系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之一。
2015年9月29日,蒙古国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将实行永久中立政策,希望成为永久中立国,并呼吁国际社会各方予以认可和支持。
2016年初,《蒙古国永久中立法》正式出台,标志着蒙古国永久中立政策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实施。
蒙古国是我国北方重要邻国和“一带一路”构想北线重要支点国家,对其永久中立政策的研究,对发展两国政治互信、战略合作和亚太地缘政治博弈有重要意义。
蒙古国奉行永久中立政策原因一个国家的政策方针与地缘环境是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的,蒙古国寻求成为永久中立国主要是从国家安全及外交减压两方面考虑,希望把大国对蒙古国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基础上,松脱大国赋予自己的地缘包袱,实现地缘角色的转变,突破地缘困局。
适应地缘政治环境变化,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根据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战略理论,在东北亚的范围内蒙古国应是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域外的美国应当为地缘战略棋手,地缘战略棋手的实力发生变化,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政策必然发生相应变化。
外蒙古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外蒙古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一、引言外蒙古是指蒙古国,它位于中国的北部边境,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经济联系。
外蒙古对中国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这不仅涉及到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合作,还涉及到地缘政治和安全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外蒙古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二、地缘政治意义1. 地理位置外蒙古位于中国的北部边境,是连接俄罗斯和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东亚和欧洲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中亚和远东地区的重要枢纽。
2. 资源丰富外蒙古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草原资源和水资源等自然资源。
其中,矿产资源包括铜、铁、钼、锡、金等金属矿物以及煤炭等非金属矿物。
草原资源则是外蒙古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其牧业业已成为外蒙古国家经济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自然资源的丰富,为中国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3. 地缘政治影响外蒙古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位于中俄两国之间,既是中国的北部边境,也是俄罗斯的南部边境。
外蒙古不仅对于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于整个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三、经济意义1. 贸易往来外蒙古与中国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蒙贸易额达到了超过14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出口约占90%以上。
这表明外蒙古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2. 能源合作外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这为中蒙能源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机遇。
目前,中蒙两国在煤炭、电力、油气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3. 一带一路建设外蒙古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国之一。
中蒙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安全意义1. 边境安全外蒙古与中国之间的边境安全对于两国来说都非常重要。
中蒙两国应该加强边境地区的合作,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
2. 反恐合作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威胁。
蒙古国经济发展现状评析
谢观看
3、旅游业
蒙古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国 内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对外宣传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往蒙古国旅游。 2022年,蒙古国接待外国游客数量达到140万人次,创汇6亿美元。未来,随着旅 游业的发展,相关行业如餐饮、住宿等也将获得更多商机。
三、亮点总结
蒙古国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塔旺陶勒盖、杭爱和南戈壁等省。据统计, 蒙古国煤炭储量约为160亿吨,其中探明可采储量约为40亿吨。2022年,蒙古国 煤炭出口量达到3500万吨,创汇17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40%左右。未来,随 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煤炭行业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羊绒行业
蒙古国羊绒产业发达,以无毛绒、毛绒纺织品和羊皮等产品为主。羊绒制品 具有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特点,成为蒙古国重要的出口商品。2022年,羊绒及其 制品出口额达到8亿美元,占蒙古国出口总额的20%左右。未来,随着消费者对 羊绒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羊绒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尽管蒙古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仍面 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矿产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等。因此,蒙古国需要积极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强,蒙古国需 要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环境污染等挑战,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 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务实性与冒险性:蒙古国在对外合作中注重实际利益,积极推动经济 合作和投资,但在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冒险性。
2、挑战、机遇和出路
当代蒙古国外交政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关系的 不断变化,蒙古国需要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蒙古与大国的关系
苏 在 中蒙 边 境 驻 军 5 万
1 989
人
。
同时
苏 还 为蒙 古训 练 军 队
,
提 供 军 事 装 备 和 军 事 技 术援 助
( 1 ) 提供 长 期低 息 贷 款
,
。
在经 济 上
助 蒙古 总 额 达
1 %和 7 7 0 %
。
大力 提供 各种援 助
13 0
自1 9 4 8 年 至
《
年
,
苏 联援
0 % 以上 年 蒙 苏 贸 易 占蒙古对 外 贸 易的 8
,
直到
。
1989
苏联对
口
蒙 出 口 占蒙 进 料
苏 向蒙 出 口 工 业 品
、
如 机 械设 备
、
、
石 油产 品 等
。
,
从 蒙进
原材
如 萤石
、
皮毛
,
、
木材
、
肉类 等
匪
,
,
。
第 一 个 时期 是 从 1 2 9
。
1年 象 古 独 立 到 8 0
苏 联 通 过驻 军 旅 古
,
提供援助
。
,
主 宰 了 象 古 内 政外 交事 务
。
在 军 事上 纲协定
权
”
。
苏 3 次驻 军 蒙 古
,
, ( 1 ) 1 9 2 1 年苏 军 入 蒙
帮 助 蒙 军 消灭 流 窜 在蒙古 的 白 俄残
签 订 防务 协 定
。
1 9 6 6 年 1月
。
双方 又 签 订
《
友 好合 作互 助 条 约
,
》
地理蒙古知识点总结
地理蒙古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蒙古国地处亚洲东北部,横跨东经87°44′至119°56′、北纬41°35′至52°09′之间。
东邻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南与中国接壤,西隔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交界,面积为155.33万平方千米。
二、地形地貌蒙古国地势起伏,地形多为山地和高原。
该国地貌复杂,有阔绵的平原、叠嶂的山地与广大的沙漠。
蒙古的地形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阿尔泰山脉:阿尔泰山脉是蒙古的一大特色,主要位于蒙古西部,山脉高耸险峻,有许多高峰。
蒙古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口有众多矿藏资源,如铜矿和铁矿等。
2.戈壁与沙漠:蒙古国北部和中部大片地区是戈壁和沙漠,地势平坦,多沙漠与戈壁地貌,气候干燥,植被稀少,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沙漠——戈壁沙漠的所在地。
3.草原与湖泊:蒙古国东部和西南部地势较为平坦,有大片的草原和湖泊。
特别是科布多湖和戈壁阿拉湖等湖泊是蒙古的重要水域。
3.气候蒙古国气候类型多样,包括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带大陆性气候。
全年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蒙古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风:蒙古国气候干燥,风力较大,风向明显。
特别是高原和沙漠地区的风力更为强劲,常有风暴和沙尘暴天气出现。
2.干旱:蒙古国多年降水量少,属于典型的干旱气候,水资源非常匮乏,是世界上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之一。
3.温差大:由于蒙古国地势高,昼夜温差大,晴天太阳直射下的地面散失快速,因此夜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可达15℃~20℃。
4. 自然资源蒙古国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
1.矿产资源: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藏种类繁多,主要有煤炭、铜、铁、金、银、铜、石油、天然气等。
其中,铜、煤炭、铁矿石和钒矿被誉为蒙古国四大矿产资源。
2.生态资源:蒙古国的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有广阔的林地、草原和湖泊。
林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国家的北部地区,而草原资源则广泛分布在国家的中部和东南部地区,湖泊资源则主要位于国家的东北部。
蒙 古 国
一、国家概况
国名 蒙古国
面积 156.65万平方千米
首都 乌兰巴托
语言 喀尔喀蒙古语
民族 人口以喀尔喀蒙古族为主,还有哈萨克、 宗教 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杜尔伯特、布里亚特等15个少数民族
货币 图格里克
国旗 蒙古国旗是红、蓝、黄三色条带,左 边的红色条带上有黄色的日、月、火、 阴阳鱼、三角形与四边形图案。
不大,其出境旅游主要
与边境贸易有关。蒙古 国的最大客源国是中国 和俄罗斯,游客来蒙古 国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商 务活动和休闲度假。
(二)旅游资源
最有名的是位于色楞 格河支流楚鲁特河流 域的楚鲁特岩画群。 1、旅游城市 (1) 乌兰巴托。 (2) 哈尔和林。 2、草原风光
主要 乌兰巴托、达尔汗、苏赫巴托尔
城市
行政 除首都乌兰巴托外,全国划有21个省
区划
蒙古国
二、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征
蒙古国地势高平, 以高原为主。西部 、北部和中部多为 山地,东部为丘陵 平原,南部是戈壁 沙漠。山地间多河 流、湖泊,主要河 流为色楞格河及其 支流鄂尔浑河。
(二)气候特征
蒙古国属典型的大陆性气 候。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由 大陆高压控制,气候以温 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四季 分明,冬冷且长,多大风 雪;夏热而短,昼夜温差 大。
(三)资源特征
蒙古国现已探明的有铜 、钼、金、银、铀、铅 、锌、稀土、铁、萤石 、磷、煤、石油等80 多种矿产。额尔登特铜 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 钼矿之一,位居亚洲之 首。自1995年以来, 采金业成为蒙古国发展 最快的行业。
蒙古国的森林面积为 15.30万平方千米,森 林覆盖率为10%。木材 总蓄积量为12.7亿立方 米。
长期实行 计划经济
《冷战时期蒙古国外交策略研究(1945-1965年)》范文
《冷战时期蒙古国外交策略研究(1945-1965年)》篇一一、引言冷战时期,蒙古国的外交策略成为了该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行为体现。
本篇论文将就冷战时期(1945-1965年)蒙古国的外交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国际环境以及蒙古国的外交策略选择。
二、冷战背景下的蒙古国外交环境1. 地理政治背景冷战期间,蒙古国位于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交界处,其外交策略的选择对于两大阵营的对抗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国际关系格局这一时期,国际关系呈现出美苏争霸的格局,蒙古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其外交策略受此影响深远。
三、蒙古国外交策略的演变1. 初期外交策略(1945-1950s初)蒙古国在建国初期,采取的是以苏联为中心的外交策略,强调与苏联的紧密合作,同时也与社会主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2. 中期外交策略调整(1950s中期-1960s初)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蒙古国开始调整其外交策略,试图在保持与苏联紧密关系的同时,寻求与更多国家的外交合作。
3. 冷战末期外交策略(1960s后期)随着冷战的结束,蒙古国开始考虑其外交策略的多元化发展,尝试在东西方之间寻求平衡。
四、蒙古国外交策略的具体内容及实施1. 与苏联的关系蒙古国在冷战期间与苏联保持了紧密的外交关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2. 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除了与苏联的关系外,蒙古国还积极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包括中国、朝鲜等国。
3. 外交策略的实施手段蒙古国的外交策略主要通过政府外交、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等手段实施。
五、蒙古国外交策略的影响及评价1. 对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蒙古国的外交策略对其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其国内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2.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蒙古国的外交策略也对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该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了更多的话语权。
六、结论冷战时期,蒙古国的外交策略是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行为体现。
《冷战时期蒙古国外交策略研究(1945-1965年)》范文
《冷战时期蒙古国外交策略研究(1945-1965年)》篇一一、引言冷战期间,蒙古国在1945年至1965年的时期里,面临了巨大的内外挑战和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
在此期间,蒙古国的外交策略不仅是其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国内政治和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深入研究此期间蒙古国的外交策略、主要特点及影响。
二、蒙古国的外交背景与地缘政治环境在冷战的背景下,蒙古国夹在中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形成了独特的“第三邻国”的地理位置。
这个时期的蒙古国外交受到中苏两国的极大影响,一方面,它必须保持与苏联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又需要维护与中国的传统友好关系。
三、蒙古国外交策略的主要特点1. 依赖苏联的外交策略:冷战初期,蒙古国与苏联的关系紧密,几乎所有的外交政策都以苏联的意志为转移。
这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方面。
2. 平衡中苏关系的策略:尽管与苏联的关系紧密,但蒙古国也意识到维护与中国的关系的重要性。
因此,在外交上采取了平衡中苏关系的策略,以保持其在国际关系中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3. 保持外交独立性:尽管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但蒙古国也努力在外交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主要体现在其对外交往的多元化和灵活性上。
四、具体外交策略分析1. 与苏联的外交关系:这一时期,蒙古国与苏联的关系经历了从紧密到相对疏离的转变。
在政治上,蒙古国支持苏联的立场;在经济上,依靠苏联的援助来发展本国经济;在军事上,与苏联保持紧密的军事合作。
2. 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虽然与苏联的关系紧密,但蒙古国始终没有忽视与中国的传统友好关系。
在边界问题上,双方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在文化交流上,两国也保持了频繁的交流与合作。
3. 与其他国家的关系:除了中苏外,蒙古国还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如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
虽然与这些国家的交往并不深入,但这种多元化的外交策略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五、外交策略的影响及评价1. 对国内政治的影响:冷战时期的外交策略对蒙古国的国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古国地缘特性及其国际关系
文章编号:1003—2398(2000)04—0038—04蒙古国地缘特性及其国际关系陆俊元(江南社会学院国际关系系,苏州 215124)提 要:在国际关系格局中,从力量和影响来看,蒙古不是一个十分有地位的国家。
然而,由于蒙古国的地缘政治位置的特殊性,在大国战略关系中,蒙古就象一个砝码,它能使亚太战略结构的天平产生倾斜。
蒙古对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大国均有重大战略价值,它的对外政策取向将对这些大国之间构成的复杂的战略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同时,蒙古处于有关大国之间形成的地缘政治结构中,蒙古的国家战略和对外关系受到大国关系的严重制约,具有清晰的地缘政治特点与模式。
关键词:蒙古;地缘政治;战略;国际关系中国分类号:K912.311 文献标识码:AON MONGOLIA S G EOPOLITICAL FEATURESAND IT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LU Jun-y uan(J iangnan Social College,S uz hou215128,China)Abstract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 ong olia is not a pow erful country in terms of its national pow er and influence.How ever,due to its particular g eopolitical location,Mongolia play 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rategic relations betw een leading powers,w hich can tip the scale of the Asian-Pacific strateg ic structure.Therefore,the inclination of its foreig n policy will have an effect on the strateg ic relations between leading pow ers.Meanw hile,positioned in the geopolitical structure of related leading powers,M ong olia receives restrictions from relations betw een leading pow ers as to its national strategy and foreig n relations.After a g eneral account of M ongolia s geopolitical fea-ture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 of these features on the strategies of such leading powers as China,Russia,the US and Japan.It also elaborates the feature and the pattern of M ong olia s for-eign strateg ies.Key words:M ongolia;g eopolitics;strategy;international relations1 蒙古地缘环境的特殊性1.1 内陆国家,对外交通依赖邻国蒙古是一个高原内陆国家,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其领土完全被中国和俄罗斯所包围,人们经常以“蒙古是中俄之间的一个楔子”来形容蒙古与中俄两国的位置关系特征。
蒙古国考察报告
蒙古国考察报告一、引言蒙古国位于亚洲东北部,地处中亚和东亚的交汇点,被誉为“蓝天白云国度”。
近年来,随着中蒙两国合作的不断深化,对蒙古国进行考察已成为我国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务。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考察蒙古国的经验和收获,为深化中蒙合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背景介绍蒙古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境内草原广阔,资源丰富。
同时,蒙古国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金等。
这些优势使蒙古国在外贸和经济发展方面具备巨大潜力。
此外,中蒙两国在交通、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也有较大合作空间。
因此,我们选择蒙古国作为考察对象,旨在进一步了解蒙古国的发展现状和合作机会。
三、考察内容1.政治和经济状况我们首先考察了蒙古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蒙古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政权实行总统制。
经济上,蒙古国近年来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主要依靠畜牧业和矿业,并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发展。
然而,蒙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和金融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2.交通和基础设施我们还考察了蒙古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情况。
蒙古国地广人稀,交通发达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发现蒙古国在交通运输方面正加大投入,修建和改善公路、铁路、航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以提高物流效率和便利国内外贸易。
此外,蒙古国还与中国等国家开展了多个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合作项目,有望进一步加强区域互联互通。
3.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蒙古国的农牧业是其重要支柱产业。
我们考察了蒙古国的农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
蒙古国拥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发展农牧业。
我们了解到蒙古国在畜牧业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并且与中国等国家开展了农牧业合作。
我们认为,中蒙两国在农牧业领域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可以进一步开展技术交流、人员培训和市场开拓。
4.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铜、金等是其重要矿产资源。
我们考察了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和环境保护措施。
蒙古国正积极吸引外国投资者,推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压力和挑战。
蒙古帝国的成长和国际关系
蒙古帝国的成长和国际关系蒙古帝国是历史上著名的亚洲帝国,它的兴衰史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悠久的,卓越的事例之一。
蒙古帝国在地理范围和政治文化上具有吸引人的特质。
它在13世纪到14世纪达到极盛时期,绵延约130年,疆域东有太平洋,西抵黑海,南达南海,北至西伯利亚,是人类历史上第二大土地面积最广的大陆帝国。
蒙古帝国的组建和扩张蒙古帝国始于13世纪初,是由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并扩张而来的。
成吉思汗拥有极强的领袖才能,他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使他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平定了草原上的所有部落,并统一了蒙古。
首先,成吉思汗集合了蒙古全部力量,发动骑兵进攻南边的金朝。
由于上敦牛木等将领围绕成吉思汗出谋划策,全军都有清楚的目标和战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奇妙的战术快速穿越战线,在战斗中给敌人打击。
这些战术使得蒙古军队击败了金国的高级军队,顺利攻占中原地区。
接着,蒙古继续向西扩张,征服了西域地区的小国家,之后又攻占了波斯和荷里木的地区。
最后,蒙古帝国最东面的满洲也被夺取,并且詹金汗开始向韩国出兵。
蒙古国际关系的特点蒙古帝国的国际关系非常特殊和复杂。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同时也设计了一个新的国家模式,即全民族联合的国家。
蒙古人给团结这个民族统一起来的国家寻找了特殊的内部和外部途径。
比如,蒙古人采用了“蒙古人才是主人”的理念,这就意味着“满洲人不同于蒙古人,我们应该尊重满洲人的习惯,这有助于增强蒙古统治”。
这也是成吉思汗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此外,蒙古帝国还采取了很多外交措施。
首先,蒙古与其他政府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以巩固治国方法学。
蒙古还向外部扩张,攻占了一些领土。
蒙古还同世界其他国家签订了贸易协议,以及统治全亚洲的中央亚洲丝绸之路。
蒙古在西亚的扩张蒙古在西亚的经历是了不起的:从攻占南俄罗斯逐渐向西扩张。
1236年末,蒙古帝国北部的侵略到了东欧平原,蒙古与拉脱维亚联盟对垒。
蒙古占领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标志着蒙古正南的攻势已经到达了最高点,不再继续,转而开始向西进军。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冷战后蒙古的对外关系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冷战后蒙古的对外关系摘要:蒙古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独特的地缘特点,蒙古处在中俄两大邻国之间,一直根据自身的地缘政治特点制定地缘安全政策,与世界各大国发展关系。
蒙古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发展和走向十分值得关注。
关键词:蒙古;地缘安全;地缘政治中图分类号:X13 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16-01蒙古是位于亚洲中部,深居亚欧大陆内陆,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地处蒙古高原。
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北面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为邻。
大部分地区为山地或高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260万(截止到2007年年底),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夹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如何确保生存安全始终是其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
一、蒙古的地缘蒙古位于“东方龙”和“北极熊”之间的“心腹”结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北击熊腹、南压龙背"。
不论是对俄国还是中国,蒙古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
蒙古东西南三面与中国接壤,与中国有着长达4673公里的陆地边界,约占我国陆地边界的五分之一。
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在中苏军事对峙的20多年中,蒙古因为与我国“三北”地区接壤,成为苏军军事入侵中国的基地,被认为是“压在中国脊背上的一个拳头”。
蒙俄边境线长3485 公里,北出可切断俄西伯利亚铁路大通道、威胁赤塔、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1]从蒙古出发往东可切断远东与俄罗斯内陆联系,将俄罗斯远东部分与内陆阻隔,俄罗斯的战略缓冲空间大大减少。
蒙古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不同任何一个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一国为敌。
本地区的各国保持大体均衡的制约态势,任何一方都不能取得压倒对方的绝对优势,而且任何一方也没有强烈改变现状的意愿,各方在这种相对平衡的制约中形成势力均衡,这是本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最基本条件。
蒙古在冷战时期曾经破坏这种平衡,导致了本地区的动荡和不安。
冷战时期,蒙古成为苏联对抗中国的前哨基地,苏联在中蒙边境驻扎大量军力,直接威胁中国的安全,中苏两国一度处于战争边缘。
简述蒙古的地理环境
简述蒙古的地理环境蒙古是位于东亚的内陆国家,其地理环境十分特殊,既有广袤的草原和沙漠,又有高山和湖泊。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简述蒙古的地理环境。
蒙古位于亚洲东北部,东与中国接壤,南与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相连,西与俄罗斯接壤,北与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州和布里亚特共和国相邻。
蒙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首都乌兰巴托及其周边地区。
蒙古地势起伏较大,大致可分为四个地理区域:北部的森林区、中部的草原区、南部的沙漠区和西部的高山区。
蒙古的地貌特征以广袤的草原和沙漠为主,草原区占据了国土面积的80%以上,被誉为“蓝天碧草的国度”。
沙漠区则包括著名的戈壁沙漠和阿尔泰沙漠,沙漠面积较大,气候干燥,植被稀疏。
蒙古的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由于地处内陆,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而凉爽。
全年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少,而且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
蒙古的气候特点是温差大,日夜温差和季节温差都很明显。
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以矿产资源为主要特点。
蒙古国境内有丰富的煤炭、铜、铁、金、银等矿藏,其中煤炭储量居世界前列。
此外,蒙古还有较为丰富的草原资源和水资源,草原适宜牧业发展,蒙古族人民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蒙古国还有一些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如野驼、藏羚羊、红狐等。
总的来说,蒙古的地理环境独特而多样,草原、沙漠、高山等地貌特征相互交织,气候条件复杂多变。
这种地理环境为蒙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干旱缺水、土地退化等问题。
蒙古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在致力于维护和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蒙古国地理题
蒙古国地理题蒙古国位于亚洲东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
它陆地面积辽阔,人口相对稀少,正因为如此,蒙古国的地理条件和特点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蒙古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
蒙古国位于蒙古高原的中部,北面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面与中国相邻。
地理位置使得蒙古国不临海,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之一。
蒙古国的地形地貌主要由三大区域组成,即阿尔泰山脉、兴安岭和戈壁沙漠。
阿尔泰山脉位于蒙古国西部,是蒙古国最高峰「贝特居伊」的所在地,也是国家的分水岭。
兴安岭位于东北部,它是中国和蒙古国的分界线,山脉上的乌兰巴托也是蒙古国的首都。
戈壁沙漠则位于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荒漠之一。
蒙古国因为其内陆地理位置以及海拔较高的地形,气候独特而严寒。
蒙古国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
全年温差较大,即便是夏季,晚间气温也会骤降。
蒙古国的气候条件对其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使得牧业成为该国主要的经济支柱。
蒙古国拥有大量的牧场以及丰富的草原资源,这使得畜牧业在该国的GDP中占据重要地位。
除了草原资源,蒙古国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铜、黄金等。
这些资源的开采对蒙古国的经济,特别是能源和工业部门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环境破坏问题,蒙古国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过度放牧、草原过度退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也在加剧,这对蒙古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因此,蒙古国政府正在努力制定并推行环境保护政策,以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蒙古国还面临其他地理问题的挑战,例如严重的草原火灾和沙尘暴。
草原火灾每年都席卷蒙古国,造成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
沙尘暴也经常发生,尤其是在旱季,由于水资源短缺以及过度放牧等因素。
这些自然灾害限制了蒙古国的农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蒙古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以及环境问题在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蒙古国考察报告
蒙古国考察报告引言本文是对蒙古国进行考察的报告。
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次考察主要关注蒙古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蒙古国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一、地理环境蒙古国地处亚洲中部,北临俄罗斯,南接中国,东西宽约2400公里,南北长约1250公里。
蒙古国地势辽阔,大部分地区为高原与山地,同时还有广阔的草原和沙漠。
蒙古国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锁定区,是全球少数没有直接通往海洋的内陆国家之一。
二、经济发展1. 农业蒙古国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畜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
草原面积广阔,适合放牧和畜牧业的发展。
蒙古国畜牧业主要以饲养牛、马、绵羊和山羊为主,产品包括牛肉、羊肉、马肉和奶制品。
然而,由于气候条件恶劣,畜牧业产出较为不稳定,蒙古国政府正在致力于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和技术改进。
2. 矿产资源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铁、金等。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对矿产品的需求增加,蒙古国矿业发展迅猛。
蒙古国政府积极吸引外国投资,促进矿业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加强环保措施,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3. 旅游业蒙古国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蒙古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如蒙古高原和戈壁沙漠。
此外,蒙古国还保留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
蒙古国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努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改善服务质量,并加强营销推广。
三、社会文化1. 牧民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3—2398(2000)04—0038—04蒙古国地缘特性及其国际关系陆俊元(江南社会学院国际关系系,苏州 215124)提 要:在国际关系格局中,从力量和影响来看,蒙古不是一个十分有地位的国家。
然而,由于蒙古国的地缘政治位置的特殊性,在大国战略关系中,蒙古就象一个砝码,它能使亚太战略结构的天平产生倾斜。
蒙古对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大国均有重大战略价值,它的对外政策取向将对这些大国之间构成的复杂的战略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同时,蒙古处于有关大国之间形成的地缘政治结构中,蒙古的国家战略和对外关系受到大国关系的严重制约,具有清晰的地缘政治特点与模式。
关键词:蒙古;地缘政治;战略;国际关系中国分类号:K912.311 文献标识码:AON MONGOLIA S G EOPOLITICAL FEATURESAND IT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LU Jun-y uan(J iangnan Social College,S uz hou215128,China)Abstract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 ong olia is not a pow erful country in terms of its national pow er and influence.How ever,due to its particular g eopolitical location,Mongolia play 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rategic relations betw een leading powers,w hich can tip the scale of the Asian-Pacific strateg ic structure.Therefore,the inclination of its foreig n policy will have an effect on the strateg ic relations between leading pow ers.Meanw hile,positioned in the geopolitical structure of related leading powers,M ong olia receives restrictions from relations betw een leading pow ers as to its national strategy and foreig n relations.After a g eneral account of M ongolia s geopolitical fea-ture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 of these features on the strategies of such leading powers as China,Russia,the US and Japan.It also elaborates the feature and the pattern of M ong olia s for-eign strateg ies.Key words:M ongolia;g eopolitics;strategy;international relations1 蒙古地缘环境的特殊性1.1 内陆国家,对外交通依赖邻国蒙古是一个高原内陆国家,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其领土完全被中国和俄罗斯所包围,人们经常以“蒙古是中俄之间的一个楔子”来形容蒙古与中俄两国的位置关系特征。
作为一个不具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其对外联系完全受邻国控制,对外经济贸易来往、战略交通都必须经过邻国的领土与领空进行。
这在战略关系上是被动的,在对外关系中,蒙古必须通过与邻国保持友好,获取一条通向海洋和外界的出口将是其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15卷 第4期2000年8月人 文 地 理HUMAN GEOGRAPHYVo l.15,N o.4 A ug.2000 收稿日期:1999—10—08;修订日期:2000—03—16作者简介:陆俊元(1963—),男,江苏苏州人,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
发表专著1部(合著),论文40余篇。
1.2 邻接关系特殊邻接关系是指一个国家与邻国之间的衔接关系。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直接或间接的邻国。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一个国家所拥有的邻国的数量与质量,将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战略安全环境。
一般而言,邻国数量多,则国际关系复杂,反之则能避免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
不过,邻国数量少,也会带来周边关系缺乏选择性的不足。
蒙古邻国数量虽少,但情况特殊,完全被中俄两国封闭,而且两个邻国不仅是地理大国,还是国际战略格局地位举足轻重的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这种特殊的邻接关系使蒙古的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难有太大的选择余地,必须首先面对中俄两国。
1.3 两强夹一弱,安全受钳制从国力对比看,俄罗斯与中国是两个世界级的战略大国,蒙古的国力远非能同任何一个邻国相比,蒙古与两大邻国国力对比悬殊,形成“两强夹一弱”的地缘政治态势。
蒙古的国家安全处在受两大国钳制的环境中,其战略环境和安全态势基本由中、俄两国决定。
因此,蒙古安全与中国与俄罗斯直接相关。
另一方面,作为两个强国之间的缓冲,蒙古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环境也有重大影响。
2 蒙古地缘特性对大国战略关系的影响2.1 对中国的战略影响蒙古是一个大型的内陆国家,领土东西长2368Km,南北宽1260km,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邻国之一。
从边界走向看,中蒙边界西起阿尔泰山脉的奎屯山4050m高地,东至内蒙古满州里市西北645.5m标高点,全长达4677km,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三北”战略要地接壤。
2.1.1 北方安全的要害蒙古是构成我国北方安全环境的重要外部区域,它不仅与我国“三北”战略区直接相连,而且同我国的战略心脏首都北京十分接近。
蒙古国对中国的政策倾向的不同,可以使它成为我国北方安全的屏障,也可能形成外来威胁的基地。
如果蒙古实行对华友好政策,那将构成中俄之间的缓冲地,使我国北部要害区域免于俄罗斯力量的直接辐射之下。
反之,俄罗斯力量将有可能直接推进到蒙中边界,我国北方战略核心地区完全暴露在敌方打击之下。
而且,从自然地理特征看,蒙古国与我内蒙地区浑然一体,中蒙边境少有天然屏障,难有天险可守,易使敌军长驱直入,对我安全影响至深。
70年代,蒙古成为苏联的附庸,苏联推行以蒙古作为对华入侵的基地和途径的军事战略,对我安全构成巨大压力,即为明证。
2.1.2 民族关系密切历史上,今天的蒙古国与我内蒙地区是我国主权范围内的一个统一的蒙古地区,由于历史的、民族的以及地缘政治的等多方面的复杂缘由,演变为今天的局面。
但是,从民族特征与民族关系来看,蒙古国与我内蒙地区保持着高度的同一性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事实表明,在蒙古分裂过程中,除了我国自身国力衰退、沙俄势力渗透等因素外,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是重要因素之一。
而现在,国外和境外仍然存在这种分裂主义势力,这可能成为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隐患。
因此,从保持我国民族团结出发,维护北方政治安全环境,应该同蒙古国保持一种友好、健康的民族关系。
2.2 对俄罗斯的战略影响2.2.1 拓展势力的基地出于地缘政治上的一贯追求,向亚洲太平洋温暖区域的扩张一直是俄罗斯国家战略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在沙俄的对外扩张中和前苏联的霸权主义战略中,蒙古一直是它向亚太地区拓展势力的基地。
从17世纪初以后的三百多年的时间中,沙俄以军事入侵、外交讹诈等手段,利用民族宗教矛盾,分化边疆与中央的关系,攫取在蒙古的特权,建立自己的势力,并开始从蒙古地区入手侵略中国。
十月革命后,苏联并没有停止向蒙古渗透势力。
1921年3月,苏联红军占领属于中国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并宣告成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
同年11月,苏联承认了当时的蒙古政权,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45年2月,苏联背着中国政府,与美英签定《雅尔塔协定》,以“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作为对日作战的条件,把外蒙古从中国版图分割出去,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60年代后期直到80年代,中苏矛盾激化,苏联以蒙古作为反华前沿和入侵中国的军事基地,对中国全面施压。
2.2.2 亚洲地区安全的屏障。
俄罗斯亚洲地区地广人稀,从力量角度看,其安全可能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中国和日本。
为维护其亚洲地区安全,并为其欧洲安全建立更大纵深,俄罗斯向来具有设置外围安全屏障的主观要求。
蒙古是俄罗斯在亚洲地区的主要邻国之一,蒙俄边界向来具有设置外围安全屏障的的主观要求。
蒙俄边界长3005km,且介于俄、中、日三国之间,在很大394期陆俊元:蒙古国地缘特性及其国际关系程度上阻隔了中国和日本对俄罗斯的战略影响力。
另外,从微观尺度看,由于受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俄罗斯在亚洲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以及连贯欧亚的交通大动脉“西伯利亚铁路”等战略目标主要位于其国土南部边境地区,如果没有蒙古国的屏蔽,则完全暴露在外部力量辐射之下,因而,一个面积大、国力弱的蒙古国对俄罗斯安全构成屏障。
因此,从俄罗斯的自身防御要求看,蒙古对它的积极作用是显著的。
2.3 对美国亚太战略的影响2.3.1 以中俄为战略目标美国是一个推行全球战略的国家。
根据斯皮克曼(N.J.Spykm an)等地缘政治学家的理论,其全球战略以欧亚大陆为核心区域,把欧亚大陆看成是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的根本来源,因而其战略目标是要对欧亚大陆进行积极干预,并对假想敌实施遏制包围政策。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Z.Brex inski)把美国对欧亚大陆的战略概括为三大地缘政治方向——欧洲、亚洲太平洋和中东南亚,美国政府长期执行的对欧亚大陆的国家安全战略也通常由欧洲战略、亚太战略和中东南亚战略三个地区战略组成。
在亚洲太平洋方向,中国和前苏联、中国和俄罗斯是美国亚太安全战略针对的主要目标。
2.3.2 以蒙古为“楔子”削弱中俄关系为对付某一个敌手,美国往往在其周围建立自己的势力,制约对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新中国诞生后,美国通过美日同盟、美韩同盟、美菲协定、美蒋关系等,在中国周围纷纷建立基地、部署军力,构建包围新中国的网络,长期对华遏制。
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亚太战略格局中出现了新的地缘政治联合体。
对此,美国一方面继续强化美日同盟关系,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以美日太平洋海缘关系对抗中俄亚洲陆缘关系;另一方面,美国积极加强与蒙古的关系,利用其强大的战略影响力,在中俄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以此削弱中俄战略关系,同时利用蒙古分别对中国和俄罗斯进行战略牵制,为其全球战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