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代玉雕动物的艺术特征
商周的动物玉雕:原始宗教与艺术创新的统一
![商周的动物玉雕:原始宗教与艺术创新的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0cfd129aec3a87c24128c415.png)
商周的动物玉雕:原始宗教与艺术创新的统一商周的动物玉雕:原始宗教与艺术创新的统一图1 玉鹿图2 玉蟾蜍图3福建余明泾余光仁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河的一支主流,中华民族是爱玉尊玉的民族。
世界华人中都有崇玉的情节。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把“君子”、“德”和“玉”这三个要素用人文的红线系为一体,故而:“君子比德于玉”的经典便成为炎黄民族数千年的脉与根的信则。
于是乎,玉的发展史也成为中华文明史的缩影。
——八千年前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的原始先民,满怀喜悦之情将美玉饰品佩于自己的胸前,从此玉文化的源水百代流淌。
——四、五千年前,当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部落氏族兴起时,玉已超越了本身的自然属性,高翔于人类的精神王国之中。
——三千年前,商周的国王用佩玉来标榜王室尊严,玉已化为等级的标记。
——两千年前,孔子向他的弟子教诲:玉之珍贵在于象征君子高贵的品德。
而此后的道家子弟则把玉奉之峰巅,表示无以复加的敬仰,为玉罩上神秘难测的面纱。
——一千年前,随着世俗世界的崛起,玉终于走下神坛,回归人间。
——二百年前,清代乾隆皇帝运用王权将玉形象的打造推至极端。
玉伴随着文明发展的进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中华文化独有之角色。
从公元前十七世纪成汤灭夏,到帝辛失国,商王朝五百年春秋弹指一挥间。
商后期的二百五十多年,作为重要工艺品的玉器与青铜器,一直是商王朝的主要物质产品之一。
以殷墟为中心所辐射的中原地带,始终是商代玉文化成就的主要代表。
商以后,西北崛起的周王朝,经过传承学习商代玉雕工艺传统,从而使周玉得以发展和兴旺。
商代玉器与前代相比,规模空前,是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逸周书·世俘解》中记载“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可见商制玉昌盛之程度。
商代玉器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玉料来源丰富。
妇好墓中玉器多属南阳玉,也有陕西蓝田玉、东北岫岩玉、新疆和田玉。
大量玉料供应是商玉器制作的物质基础。
在商代,玉器是一种象征和代表。
玉代表财富,玉代表鬼神崇拜,玉兵杖和礼仪器象征国威。
商代“神奇动物”形玉佩——这样的高古玉你喜欢吗?
![商代“神奇动物”形玉佩——这样的高古玉你喜欢吗?](https://img.taocdn.com/s3/m/702e422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4.png)
商代“神奇动物”形玉佩——这样的高古玉你喜欢吗?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
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较粗糙。
商代晚期玉器琢磨技巧精湛,艺术风格独特,在我国玉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商代晚期的玉器制作已经十分发达,具有代表性的是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
商代动物玉雕开创了玉器雕刻的崭新篇章,赋予动物玉雕新的风貌,为后来动物玉雕起到了规范作用,成为玉雕中的一个传统种类。
商代动物玉雕造型多样,形象生动,风格质朴豪放,善于捕捉动物的典型特征,如玉鹅的弯颈及扁嘴被突出和夸张,使动物形象的神态特征立刻被表现出来,这是商代动物玉雕最为成功的一面,极具艺术魅力。
商周时期的小型动物形玉佩形象非常丰富,造型包括想象类的龙凤怪鸟,也包括许多写实性的动物,如:鱼、蚕、蝉、螳螂、鳖、龟,蛙等。
这些玉器纹饰绚丽多变,工艺精致优美,形象传神,代表了商代晚期玉器的最高水平。
欣赏精美的商代“神奇动物”形玉佩~螳螂形玉佩是商代玉佩饰中常见的一种,造型虽然朴拙,却充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细致入微。
蛙,詹诸即蟾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月精。
女娲氏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及其文明。
女娲相关的蛙图腾。
蛙多子,是生命繁衍的象征。
将动物形与人形二者叠合,赋予人类同样的能力。
蛙图腾是仰韶四大图腾之一,蛙纹图腾形象及变形图案在整个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中几乎到处可见。
玉鳖在古玉中为数不多,然而这只玉鳖在玉器界可谓家喻户晓。
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一只俏色玉鳖。
最引人往目的是,玉料的黑色部分被巧妙地做成鳖的背部和双目,而灰白色部分做成鳖的头、顶、腹和足。
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玉制俏色作品,由此可知,利用玉材的不同色泽加以设计的巧色工艺最早即萌生于商代。
所以,这只玉鳖在玉器制作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象形玉佩,蜥蜴形玉佩,蝙蝠形玉佩,鹦鹉形玉佩等。
而在后来的发展中,还出现过另外一些造型少见的玉饰,如海昏侯墓出土的神兽形玉佩,辽代贵族墓中出土的摩羯、蟾蜍等造型的饰物。
浅析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造型特征及演变
![浅析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造型特征及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34386c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4.png)
浅析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造型特征及演变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艺术的繁荣时期,其中动物雕塑是青铜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造型特征及其演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变迁。
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造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动物形象的选择广泛且多样化,常见的有虎、鸟、龙、鱼等。
其中,虎被视为王者的象征,龙则被视为神秘的存在。
其次,动物形象的表现具有寓意,常以神兽形态出现,寄托着人们对神灵、吉祥、祈福的向往。
再次,动物的形态表现具有高度的艺术化处理,注重对动物形象的抽象与凝练,追求形式的优美与和谐。
最后,动物雕塑的纹饰处理也十分精细,常使用卷曲的纹饰线条和几何形状的图案,增加了作品的装饰效果。
在商周时期,动物雕塑的造型特征经历了一定的演变。
在商代早期,动物形象仍然保持着相对真实的表现方式,呈现出较为生动的姿态。
而到了商代中晚期,随着社会风气的改变,人们开始追求更加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
因此,在商代晚期出现了大量的神兽形象,这些神兽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而非真实存在的生物。
到了周代,受到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的影响,动物雕塑的形态更趋于庄重,注重对神兽形象的尊崇与神圣感的表现。
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造型特征及其演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变迁。
商代早期的动物雕塑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和朴素性,而商代中晚期的动物雕塑则更多地表达了人们对神秘、神圣的向往。
周代的动物雕塑则更加注重尊崇与庄重,体现了宗教信仰的影响。
这些造型特征和演变,不仅为今人研究商周青铜器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
总之,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造型特征及其演变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动物雕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商周时期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人们对于宗教、神秘和美的追求。
这些动物雕塑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历代玉雕蟾蜍鉴赏
![历代玉雕蟾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c52ed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8.png)
玉雕蟾蜍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品,历史悠久,形态各异。
以下是一些历代玉雕蟾蜍的鉴赏:
1.汉代玉雕蟾蜍:汉代玉雕蟾蜍形态较为简单,但雕刻精细,线条
流畅。
它们通常被制成小饰品,佩戴在身上或放置在家中,寓意着辟邪、招财、吉祥等。
2.唐代玉雕蟾蜍:唐代玉雕蟾蜍形态更加生动,雕刻技艺也更加精
湛。
它们通常被制成大型摆件,供放在家中或寺庙中。
唐代玉雕蟾蜍的寓意更加丰富,包括辟邪、镇宅、保平安等。
3.宋代玉雕蟾蜍:宋代玉雕蟾蜍在形态和雕刻技艺上都有所发展,
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
它们的形态更加逼真,有的还配有其他动物或场景,寓意着富贵、长寿、吉祥等。
4.元代玉雕蟾蜍:元代玉雕蟾蜍形态质朴,雕刻简洁明快。
它们的
寓意也更加多样化,既可以辟邪、招财,又可以保平安、富贵。
5.明代玉雕蟾蜍:明代玉雕蟾蜍形态各异,雕刻技艺精湛,有的还
配以宝石或金银等材料。
它们的寓意也更加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形态和雕刻技艺来寓意不同的吉祥含义。
总之,历代玉雕蟾蜍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雕刻技艺,寓意也各不相同。
鉴赏玉雕蟾蜍时,可以从形态、雕刻技艺、寓意等方面入手,深入了解其历史和文化内涵。
馆藏圆雕动物赏析
![馆藏圆雕动物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742b2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b.png)
馆藏圆雕动物赏析中国的玉雕文化已经传承了几千年,而圆雕也是流传时间相对较久的一种玉雕技法。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指可以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其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植物等题材。
我国玉石雕刻历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根据生产活动中的实践积累,已经能够熟练琢制出一系列的玉器动物形象。
圆雕动物玉器也出现较早,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中可以看到玉鸟、玉猪龙、玉蝉、玉龟、玉鹰等生动的圆雕动物形象。
这些表现大自然中动物形象的玉器作品与其他文明早期的艺术作品一样,带有初创时期古拙、稚真的趣味,在技术上也比较简单。
圆雕动物玉器材料坚硬、稀缺,作品立体性强,加工难度高,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艺术类型。
因此,与平面类型的玉器不同,圆雕动物玉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定型阶段,到战国晚期,甚至可以说进入汉代才逐步走向成熟。
圆雕动物相对于平面或浅浮雕的礼器与佩饰,个性化差异大,雕琢难度更高。
特别是要在既定的材质上以精确的比例来表现特定动物的形象与神态,更需要高超的技艺与概括提炼能力。
在开料成型后,往往需要采用隐起、减地、镂空、阴刻等多种雕琢手法。
对于以陈设为目的的高档玉器来说,还要经过全面的打磨拋光程序,以消除制作过程中所遗留的一些工艺痕迹与瑕疵,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
汉玉猪青玉,玉色略偏绿。
圆雕卧伏猪形,表面以宽深阴刻线勾勒轮廓,具有典型的“汉八刀”加工特征。
玉猪是汉代具有特征性的殓玉,常见墓葬出土,通常成对握于死者手中,通体光素无纹,刀法简洁、明快。
汉代以后虽然少见,但死者手中握物的习俗一直流行。
内蒙古地区发现的陈国公主墓表明,在契丹人建立的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入殓时分别手握琥珀龙、凤或莲鱼雕件。
玉猪在明代墓葬中亦偶有发现。
这都表明死者手中握持物品习俗的源远流长,以及在古代各民族间的普遍流行。
元玉鱼白色玉质,有大面积墨斑,间以赭黄皮色。
圆雕鱼口衔莲枝,肥厚敦实。
鱼身满布阴刻平行交叉斜线,表示鱼鳞。
莲花、莲蓬、莲枝均浮雕,姿态婀娜,与朴拙之鱼相映成趣。
商周玉器纹饰含义
![商周玉器纹饰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00a4d4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b.png)
商周玉器纹饰含义一、商周玉器纹饰概述商周时期的玉器纹饰主要出现在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和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的墓葬中。
这些玉器纹饰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闻名于世。
商周玉器纹饰的主题多样,包括动物、人物、神话传说等,每种纹饰都蕴含着独特的意义和象征。
二、动物纹饰1. 鸟纹饰:商周时期,鸟类纹饰在玉器上占据重要地位。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鸟兽纹,即将鸟和兽融合在一起的纹饰。
这种纹饰寓意着天地交合、阴阳调和,象征着和谐与统一。
另外,夔鸟纹也是一种常见的纹饰,它被认为是一种神兽,具有驱邪辟恶的作用。
2. 鱼纹饰:鱼在商周时期的玉器纹饰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鱼纹饰象征着富饶和繁衍,与农耕社会中的丰收和繁荣密切相关。
鱼纹饰还与水有着紧密的联系,水是生命之源,因此鱼纹饰也被赋予了象征生命力和活力的意义。
3. 龙纹饰: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图腾之一,商周时期的玉器中常见到龙纹饰。
龙纹饰象征着皇权和权力,被视为吉祥和神圣的象征。
龙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象征,因此龙纹饰在商周玉器中的出现,也反映了当时贵族阶层的权威和地位。
三、人物纹饰1. 神像纹饰:商周时期的玉器中常见到神像纹饰,这些纹饰通常代表着神明或祖先。
神像纹饰多以人形为主,具有肥胖的形象和肌肉发达的特点。
这些神像纹饰被认为具有保护和祝福的力量,用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平安。
2. 祭祀纹饰:商周时期的玉器纹饰中还常见到与祭祀有关的图案,如祭器和祭服等。
这些纹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重要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祭祀纹饰在形式上通常具有庄重和肃穆的特点,其象征意义与祭祀仪式的神圣性和仪式感相呼应。
四、神话传说纹饰1.抱歉,由于回答的字数限制,我无法在一个回答中提供4000字的详细介绍。
我将继续为您提供商周玉器纹饰含义的信息,并在此回答中尽量提供更多相关内容。
神话传说纹饰在商周玉器中也是常见的。
这些纹饰通常描绘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动物和场景,承载着丰富的神话意象和宇宙观念。
商周时期的动物玉雕
![商周时期的动物玉雕](https://img.taocdn.com/s3/m/443eb7c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4.png)
商周时期的动物玉雕商周时期的动物玉雕(2012-04-26 11:41:24)分类:玉石一、宗教与艺术相融合在商代,鸟图腾的意义非凡,有深刻的宗教含义:“简狄因食玄鸟之卵,而成孕生契,契即为商族的共同祖先”。
传说中商族因玄鸟而生,所以鸟形纹是商代玉雕的主要纹饰之一。
由此可见,玉雕的题材中有宗教与艺术相融合的深刻文化背景。
鹿,在商代被视为一种神物,是祥瑞的象征。
所以说“道备则白鹿见”。
而《诗经·小雅》有:“磬无不宜,受天百禄。
”自汉、唐起,因“鹿”与“禄”谐音,所以鹿的造型常使用在玉雕的众多吉祥纹样中。
二、写实与抽象的统一在商代玉雕中,飞禽走兽来源于生活,造型准确。
造型手段有三种:正面、侧面和圆雕造型。
根据不同的视觉审美要求,因形施艺。
如图2中的玉蟾蜍,取正面造型,体现其匍匐爬行的艺术效果;图3中的玉虎,侧视可表现兽中之王的神情动态;图中绿松石凤鸟,是一件圆雕器物,完整表现其体形结构与形象特征。
绿松石凤鸟与此写实的方法相对应,商代玉雕还有抽象雕刻法来表现器物的造型:动物的形象简明,不求细部刻画,夸张代表性部位的形象美。
如玉龙的大头、玉虎的翘尾、玉凤的高冠长尾。
这些被夸张的部位,被夸大和突出得甚至不合比例,但动物的形体特征却表现得十分生动。
如图5中的玉蝉,简单的八道线条(远早于“汉八刀”),就简洁抽象地表现出蝉的造型。
三、动与静的统一动与静的习性特征完美统一,这是商周时期玉器造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这一时期玉器中经常出现的动物题材如:大象扬鼻、玉牛耕地、玉虎张口卷尾、瑞兔抿耳、鱼类弓身等,千姿百态的动物形象被能工巧匠们凝固在一块块玉石中,美不胜收。
西周玉牛商晚期玉虎玉兔四、天、地、人、神造型的统一商周玉雕的另一个特点是天、地、人、神合一的精神内涵。
在动物形玉雕中,商人借玉雕抒发对动物繁衍的企盼,展现动物的自然性、动物与人的和谐;表现动物性与人格性的统一,人与动物和大自然之间的生命依存关系。
举例说来,玉人是西周初期虢国墓葬中龙神人共于一体典型合雕相生玉器,极为珍罕。
天工开物——商周动物形玉佩饰略考
![天工开物——商周动物形玉佩饰略考](https://img.taocdn.com/s3/m/bafc52f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6c.png)
天工开物——商周动物形玉佩饰略考在中国玉文化中,动物形佩饰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题材,龙、凤、虎、鹰、蚕等吉祥动物在古人心中是吉兆、智慧的象征,也是人与天、神沟通的媒介,被赋予了主宰风雨、载人升天、降临祥瑞等神奇功能。
商周动物形玉佩饰,以其精巧的剪裁、奇妙的构思、简洁明快的工艺令人慨叹。
在题材上,凡飞禽走兽,鱼虫百怪,神人物象,无所不有。
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十二生肖之一,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龙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字里行间透露出龙的神秘。
由于龙在人们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成为玉器上的主要创作题材。
商代玉龙玦高3.2厘米,厚0.6厘米。
玉质青色,半透明,龙首尾相连,以双钩阴线雕饰纹饰,两面纹饰略有不同。
玉龙玦顶部后方钻一小孔,可供配系。
这件玉龙玦玉质温润,造型独特,形象逼真,工艺精湛。
西周玉夔龙长8.9厘米,厚0.3厘米。
玉质青白,玉体扁而弯曲,两侧脊牙突出,一侧脊牙尖部向上,另一侧脊牙尖部向下,做游动状。
两面以双钩雕出两尾交接的夔龙纹,两端的凸脊各有一圆孔,可供穿系,通体温润光泽,线条流畅,做工精细。
是西周早期玉器中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古代艺术珍品。
西周夔龙纹玉璜长13厘米,宽2.1厘米,厚0.5厘米。
青绿色,略呈鸡骨白,两面纹饰相同,由双钩单阴线琢成,龙纹“臣”字目,张口独角,飘、首在两端,尾交于中,端侧有对称脊牙。
所雕龙形为阴线,圆眼发,菱形眼眶,眶角有弯钩纹,张口,上唇翘卷,下唇平垂,身饰云纹、重环纹。
刀法挺劲刚直,线条粗放有力,均具有西周早期玉雕龙纹的特征,是难得的玉雕标本。
东周龙形饰长9.5厘米,宽2.1厘米。
白水晶,局部沁有黄褐色斑痕,龙首顶部有突脊,身体呈“S”形,头部两侧用阴线琢出圆眼,身体中部对钻一圆孔,用以佩系。
质地纯净温润,造型飘逸,制作精美,通体皆灵,充满了强烈的动感和勃勃的生机,观后使人赏心悦目,似曾相识。
历代玉龟特征范文
![历代玉龟特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0219d4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1.png)
历代玉龟特征范文在中国古代,玉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祭祀礼器和玩赏艺术品。
每个历代都有其特有的特征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历代玉龟的特征简介:1.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代玉龟是最早的玉龟形态,其特征是背部呈圆形或鳞片状,腹部为凸起,形态简单朴实。
此时期的玉龟多被用于祭祀活动,象征着神圣和尊崇。
2.周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周代玉龟在商代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态更加丰满和精致。
特征是脖子较长,尾巴翘起,背部有更明显的鳞片装饰,腹部有细致的纹路、雕刻和凹凸。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玉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发展的巅峰,成为了玉器中最重要的类别之一、它的特征变得更加细腻、精美,背部线条流畅,有各种刻画和纹饰,如龟壳纹、云纹、花纹等。
在此期间的玉龟不仅作为祭祀用具,还作为贵族的象征和玩赏品。
4.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的玉龟特征更为丰富多样,背部刻有丰富的动植物纹样,如鸟、兽、花卉等。
此外,一些玉龟的背部还刻有文字和符号,如王权、吉祥等寓意。
这一时期的玉龟在造型和纹饰上追求更复杂、更华丽的效果。
5.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在隋唐时期,玉龟的特征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它的形态更加立体、逼真,背部纹饰更加精细,常见的有雕刻鳞片、脊纹和纹饰。
与此同时,玉质的选择也更加注重色彩的协调,使得玉龟呈现出更具艺术感和观赏性。
以上只是历代玉龟特征的简要介绍,实际上每个历代的玉龟还有更具体的特征和个性。
总的来说,玉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从祭祀用具转变为艺术品,其形态、纹饰和象征意义也随之演变和丰富。
不论是作为祭品还是作为装饰品,玉龟都承载着中国古代人们的崇敬和喜爱,成为了中国玉器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商周兔形艺术精品赏析
![商周兔形艺术精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55da7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67.png)
商周兔形艺术精品赏析我国商周时期,玉雕和铜雕艺术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兔子则被认为是一种瑞兽,因此也就成为雕塑艺术表现的对象。
这些兔之造型装饰,或刻画细致,或注重形态,雕塑精美,生动可爱,不仅是对古代艺术的直接反映,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可供观摩的珍贵范本,构成了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该文通过对有关文物考古资料的研究分析,认为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时期已有兔形陶塑,二里头文化亦发现刻有兔纹的陶器。
兔形玉雕始见于殷商,商周时期较为流行,青铜器上的兔纹装饰和兔形圆雕铜器,这一时期也有些许发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动物造型装饰,抽象深奥,给人一种神秘感,但众多文物中兔的形象却并不多见,这种现象直至汉代,之后与兔有关的各种文物方又多了起来。
总之,商周时期的兔形雕塑装饰,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不但是我国古代的珍贵艺术品,而且是重要的历史文物,造型丰富,装饰多样,工艺精湛,风格独特,以其极高的审美价值,放射出永久灿烂的光辉。
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阶段,铜雕和玉雕艺术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当时盛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动物也是人类崇拜的神灵,兔子则被认为是一种瑞兽,因此也就成为雕塑艺术表现的对象。
这些兔之造型装饰,或刻画细致,或注重形态,雕塑精美,生动可爱,不仅是对古代艺术的直接反映,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可供观摩的珍贵范本,构成了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关兔的实物资料和传说记载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①时期已有兔形陶塑,其不仅展现了远古先民精湛的艺术创造力,而且折射出原始宗教习俗的信仰与追求。
在二里头文化遗址②中,出土的陶器上亦发现刻有兔纹。
兔子作为装饰图案,被形象地刻划于器物之上,而成了宝贵的艺术品,说明艺术源于生活,它同当时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反映了进入阶级社会后,文化艺术的飞跃发展。
商周时期较为流行兔形玉雕,青铜器上的兔纹装饰和兔形圆雕铜器也有些许发现。
迄今所知,玉兔雕刻始见于殷商。
浅谈动物件玉雕的表现风格
![浅谈动物件玉雕的表现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09623b3249649b6649d747cf.png)
浅谈动物件玉雕的表现风格摘要:动物形态的玉石雕刻从古至今一直未间断过,发展到了现代更是各具特色。
各种动物的表现形态不仅是对动物的直接反映,更可以表达出人赋予动物的情感亦或寄予。
本文主要分析各种艺术形态的动物件的表现风格以及其寓意。
一、玉猪龙玉猪龙,出土于红山地区,又名玉兽玦,也是红山玉器的统称。
这是目前可以追溯到的比较原始的玉雕作品。
玉猪龙被认为是龙的最早雏形。
但由于外形特殊,考古界对于该玉器定义为猪还是龙争议颇多,还有人认为这是熊。
由于玉猪龙的头部明显具有猪的特征,大多数人认为玉猪龙的原型可能是猪。
又因为它蜷曲的身体特别像虫,也有人认为玉猪龙的原型来源于金龟子的幼虫蛴螬。
而据研究,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原型很可能是猪的早期胚胎。
大量红山玉器的造型反映出很多很多动物如蝉、鸟、鸭嘴兽、鱼、龟及四肢动物均和玉猪龙共同出现,如此表达出玉猪龙是各种动物的最早期胚胎,包括人类,即人和动物最早期胚胎。
也就是说玉猪龙是胚胎而且非某种特定动物。
一般来说,原始人的图腾大多来自于某种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动植物,而原始艺术大多是对自然物的一种模仿。
玉猪龙为岫岩软玉,通体呈牙白色,肥首大耳,吻部平齐,三角形切口不切透内圆,身体首尾相连,成团状卷曲,背部对钻圆孔,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整器似猪的胚胎。
首尾衔接如环形的玉猪龙,较多地保留了猪的形象,屬于早期的作品,很有可能是“猪乃龙象”这一古谚的最早源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猪龙慢慢首尾分离,头上长出了鬣或角。
而蜷体玉龙同样为岫岩软玉,呈墨绿色,短龙首,吻部前伸上噘,鼻端截平,双圆鼻孔,梭形目,长鬣扁薄,明显地具备猪首的特征。
同时龙体卷曲呈“C”形,刚劲有力,显现腾云驾雾的动感,无疑又具备蛇的特征。
有专家认为,古人以蛇象征土地和繁殖力,崇拜蛇。
体现在玉器造型上,就把猪和蛇结合起来,出现了猪首蛇身龙的形象。
至此,一条原始的龙被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了,蜷体玉龙也由此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二、貔貅貔貅背部的祥云纹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商代玉龙的象征意义
![商代玉龙的象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0c92a4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2.png)
商代玉龙的象征意义商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商代玉龙更是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文物。
玉龙在商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从商代玉龙的起源、形态特征、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带领读者一起深入了解商代玉龙的神秘之处。
商代玉龙的起源商代玉龙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文化底蕴深厚。
商代玉龙作为一种器物,主要以玉石雕刻而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
商代玉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早期,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拜和对神秘力量的追求促使他们创作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器物,其中玉龙就是其中之一。
商代玉龙的形态特征商代玉龙通常呈现出蛇身龙首的形态,整体线条流畅优美,栩栩如生。
玉龙的身体被赋予了神秘的符号意义,常常被用来装饰器物或作为礼品赠送给贵族或官员。
商代玉龙在设计上融合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各种动植物形态的观察和想象,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商代玉龙的象征意义商代玉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玉龙象征着权力和财富。
在商代社会,玉是一种珍贵的材料,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地位和财富水平。
因此,佩戴玉龙饰品成为贵族阶层展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方式。
其次,玉龙还象征着神秘和崇拜。
商代人相信神灵可以保佑他们平安幸福,因此将玉龙作为护身符或祭祀品使用,以期获得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此外,玉龙还具有象征长寿、勇气和智慧等美好寓意。
商代玉龙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代玉龙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无论是在艺术品、文物收藏还是民间传说中,商代玉龙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得商代玉龙成为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文化符号,在当今社会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结语总而言之,商代玉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贵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更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象征内涵。
通过对商代玉龙起源、形态特征、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神秘而美丽的文化符号,在当今社会依然闪耀着独特光芒。
商代玉器的鉴定(下)
![商代玉器的鉴定(下)](https://img.taocdn.com/s3/m/ffa9bba4e45c3b3566ec8bb1.png)
商代玉器的鉴定(下)装饰新潮商代玉器除造型栩栩如生,别具一格外,在装饰工艺方面也与众不同。
从构图、主题表现、饰纹、雕琢等方面综合观察,商代玉器的装饰工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万变不离圆在介绍新石器时代玉器时,我们曾强调其时方圆造型器唱主角。
在商代玉雕中,方圆传统造型得到了很好的继承,除圭、戈、铲、柄形饰为长方形外,其余玉器构图都与圆有关,真是万变不离圆。
在构图上与圆有关的商代玉器,不仅包括大量用于佩系的玉瑗、玉环、玉璜、玉块,也包括琮、璧、簋、盒、臼等礼仪玉及实用玉器皿,同时还有不少取材于禽鸟、神兽或人物的装饰品。
这些玉器的构图特点是,外轮廓普遍呈圆弧状。
琮、璧、环、块都为完整的同心圆,特征明显。
其余器物都是同心圆的一部分,璜呈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或半环形,单体鹦鹉呈三分之一环状,连体双鹦鹉呈二分之—环形。
从这些扁平弧形玉器,我们可以看到商代玉器的大致雕琢次序。
工匠先将玉料切成玉片,再粗磨成圆形,整材加工成环、璧形器。
雕成动物的坯材,先切成半环或三分之一环状,呈扇形坯,根据各种动物神态动作的不同特点,再在扇形玉坯上精雕细琢,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品来。
现在我们看到的商代玉凤鸟、鹦鹉、雄鹰、奔虎、跑兔、游鱼等,都是用这种方法雕琢的,故外轮廓多呈圆弧状。
以上是扁平玉雕的情况,至于立体圆雕,构图也离不开一个圆。
商代的玉人、玉兔、玉龙、玉虎、玉牛、玉鳖、玉鹗、玉蝉、玉燕、怪鸟等立体圆雕玉器,形体都呈圆柱形。
一件动物雕的细部刻描,是在圆柱形坯材上逐步展开的,这更使作品显得浑厚圆润,神态逼真。
二、焦点神态我们常说,艺术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只有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而艺术要有生活气息,是十分不易的,因艺术家不仅要深入生活,还要作深入细致的观察,这样创作的作品才能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
商代玉雕在反映动物神态动作方面,在中国玉器史上是成功的范例。
在这些玉雕面前,我们不得不佩服商代玉匠高超的治玉水平。
他们能抓住所要描绘对象的主要特征,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是焦点神态,用熟练而又准确的外轮廓线勾勒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商代片雕玉鸮的特征
![商代片雕玉鸮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3ced79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4.png)
商代片雕玉鸮的特征
商代片雕玉鸮是我国古代玉雕艺术的一大瑰宝,它的特征独特而精致,展现了商代文化的繁荣和玉雕工艺的精湛。
在形态上,商代片雕玉鸮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它的身体饱满丰盈,羽毛细腻,栩栩如生地展示出鸮鸟的灵动和威严。
鸮的头部高耸,嘴巴尖细而锋利,两只瞳孔深邃,仿佛能透视人心。
整体造型简洁而富有力量感,展现出商代人民对鸟类的敬意和崇拜之情。
在工艺上,商代片雕玉鸮的制作精细且独特。
商代玉雕以“鸟面人身”为主题,因此鸮的头部和身体都以人脸和人体的形态进行雕刻。
雕工们巧妙地运用了“一石多用”的技法,将鸟类的形象与人类的面容相结合,使得玉鸮更加富有灵性和神秘感。
在刻制过程中,艺人们需要细心地打磨每一个细节,使得玉鸮的面部表情栩栩如生,栩栩如画。
在象征意义上,商代片雕玉鸮寓意深远。
在商代社会中,鸟类被认为是神圣的使者,具有辟邪驱鬼的作用。
因此,商代片雕玉鸮被视为吉祥之物,可以保佑人们平安吉祥、祛除厄运。
它也被用作祭祀和祈福的礼物,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祈愿。
总的来说,商代片雕玉鸮以其独特的形态、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古代玉雕艺术中的瑰宝。
它不仅展示了商代文化的繁荣和玉雕工艺的精湛,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追求和向往。
商代片雕玉鸮的独特魅力,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对古代艺术的智慧和创造力深感敬佩。
历代玉狗的断代特征
![历代玉狗的断代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efdd07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4.png)
历代玉狗的断代特征
玉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守护神兽,历史上有各个朝代制作的玉狗文物留传至今。
以下是历代玉狗的断代特征:
1. 商朝玉狗:形态简单,多为扁平的石雕,身体呈橢圆形,四肢及尾巴呈现锥形状。
2. 周朝玉狗:形态逐渐丰满,雕刻技艺得到提升,玉狗多采用整块石料切割成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 秦汉玉狗:玉狗形态逐渐凸显个体特征,造型形态更加逼真,蚀刻细节丰富,艺术价值更高。
4. 魏晋南北朝玉狗:玉狗逐渐成为文化符号,经常作为礼品赠送,玉狗的造型呈现出不同的寓意。
5. 唐宋玉狗:玉狗的造型尺寸逐渐放大,多采用精细的玉石雕刻,纹饰精美,如意之狗、招财狗等玉狗成为时代的象征。
6. 明清玉狗:玉狗的数量迅速增加,玉狗多具有连环犬之类的传说符号,玉狗的雕刻工艺逐渐精湛,纹饰繁复。
7. 现代玉狗:玉狗逐渐成为收藏品,其文化价值被重视,玉狗的造型和纹饰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断创新。
商代古玉的特点及特征
![商代古玉的特点及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023811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a.png)
商代古玉的特点及特征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墓葬的出土物为代表,有玉圭、玉琮、玉璜、玉刀、玉戈、玉璋、玉钺、玉铲和兽面纹柄形器。
玉圭、玉璋、玉戈都是此时新出现的器形,器体极薄,应是礼仪用器。
商代玉器,商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其宗法礼制十分完备,玉器已成为帝王垄断的珍宝,品种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饰及陈设用玉器。
这些品种以礼器、圆雕人物最为珍贵,如玉璋、玉琮、玉璧等,而又尤以人物雕为最上。
圆雕动物及容器,仅次于人物玉雕,也很有收藏价值。
因为人物、动物圆雕工艺难度大,又具有写实的艺术特点,能反映当时的一些社会面貌,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
商代晚期,玉器的图案、琢工、抛光比早期有了明显的进步,如跪形玉人。
为妇好墓所出,高7厘米,玉料呈青色,通体有黄褐色浸痕.作跪坐状,双手抚膝,长脸尖额,弯月形细长眉,臣字眼,闭口,凸鼻,头梳一条长辫,辫根于右耳后侧,发辫盘绕至头顶。
头戴圆箍形颁,领前连一卷筒形饰。
身穿交领长袍,长至足躁。
腰束宽带,腹前悬长条“蔽郭”;两肩饰有臣字目的动物纹,右腿饰S形蛇纹,腰左侧插一宽柄器,上饰卷云纹和节状纹。
殷墟中圆雕似此件者不少,其做法是粗略地形成一个圆柱体或立方体,然后再进行细部雕刻。
商代玉器,品种齐全,尤其是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的商代王室玉器,更是种类繁多,从功用分,大致可分为礼器、仪仗器、用具、饰品及艺术品几大类。
神灵玉器主要出现和运用于原始社会和商周时期,当时古人一方面把玉视作山石之精灵加以尊崇,另一方面又将本部族信奉的神灵形象用玉琢之,似乎希望二者完美的结合后,能产生更大的奇迹,发挥更大的神力,以帮助人们躲避凶险和灾难。
商代玉器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内涵,浓厚的神秘色彩在收藏品市场上广受收藏家的青睐和追捧。
通过对古玉工艺技术原理的剖析,能够基本确定古人磨制一个线条,大约需要几天的工时。
各朝代玉熊的特征
![各朝代玉熊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0ef102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8.png)
各朝代玉熊的特征玉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各自独特的玉熊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一介绍各朝代玉熊的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1.夏朝玉熊夏朝玉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玉熊之一,其特征是造型简单,线条流畅,寓意着勇猛、强大和威武。
夏朝玉熊通常被用作祭祀、宴会和婚礼等场合的装饰品,寓意着主人家庭的荣耀和富裕。
2.商朝玉熊商朝玉熊的特征是造型更加精细,线条更加细腻,寓意着力量、智慧和神秘。
商朝玉熊通常被用作王室和贵族的珍品,寓意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3.周朝玉熊周朝玉熊的特征是造型更加生动、逼真,线条更加细腻,寓意着勇猛、智慧和尊贵。
周朝玉熊通常被用作宫廷和贵族的珍品,寓意着王权的象征。
4.秦朝玉熊秦朝玉熊的特征是造型更加简洁、大气,线条更加硬朗,寓意着威武、刚毅和决断。
秦朝玉熊通常被用作官员和将军的佩饰,寓意着权力和军事力量的象征。
5.汉朝玉熊汉朝玉熊的特征是造型更加精致、逼真,线条更加流畅,寓意着尊贵、智慧和勇猛。
汉朝玉熊通常被用作王室和贵族的珍品,寓意着皇权的象征。
6.唐朝玉熊唐朝玉熊的特征是造型更加细腻、华丽,线条更加柔美,寓意着尊贵、神秘和艺术美。
唐朝玉熊通常被用作皇宫和贵族的装饰品,寓意着文化和艺术的象征。
7.宋朝玉熊宋朝玉熊的特征是造型更加精致、细腻,线条更加流畅、柔和,寓意着尊贵、神秘和艺术美。
宋朝玉熊通常被用作官员和贵族的珍品,寓意着文化和艺术的象征。
8.元朝玉熊元朝玉熊的特征是造型更加奇特、独特,线条更加生动、逼真,寓意着神秘、力量和冒险。
元朝玉熊通常被用作贵族和商人的珍品,寓意着财富和冒险的象征。
9.明朝玉熊明朝玉熊的特征是造型更加精致、逼真,线条更加流畅、柔和,寓意着尊贵、神秘和艺术美。
明朝玉熊通常被用作官员和贵族的珍品,寓意着文化和艺术的象征。
10.清朝玉熊清朝玉熊的特征是造型更加精致、华丽,线条更加柔和、流畅,寓意着尊贵、神秘和艺术美。
馆藏商晚期动物形玉器,这才是你想看的!(下)
![馆藏商晚期动物形玉器,这才是你想看的!(下)](https://img.taocdn.com/s3/m/d61e1a2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4.png)
馆藏商晚期动物形玉器,这才是你想看的!(下)鸟类也是片状玉雕动物中常见的形象,玉鸟眼形殷墟早期多见“臣”字眼,晚期则多见圈状圆眼。
圆眼先用斜刀法把眼部琢削成微凸的圆形,然后撒上细砂慢慢碾磨而成,所以很有神采。
《玉鸟》商代晚期长5.1、厚0.35厘米1950年至1951年河南省辉县琉璃阁村150号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白色,有褐斑,半透明,浮雕。
鸟呈栖息状,尖嘴,圆目,头顶有冠,身较肥,长尾上翘,爪弯曲。
胸部有一圆孔,孔旁刻两道弧线,可穿系佩戴。
此件琢刻精细,巧妙的把褐斑用在冠、爪和尾上,使玉鸟更加生动传神。
《玉夔冠鹦鹉》商代晚期高12.5、厚0.4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浅绿色,有黄斑,似为沁蚀形成,浮雕。
鹦鹉作站立状,头上有夔冠,夔大头,尾上卷恰如冠形。
钩喙,臣字形眼、体丰满、胸外突,翅略翘,作展翅状,尾下垂内弯,肢前屈,四爪作钩抓状。
胸尾作扉棱形。
钩喙刻人字形纹,胸腹饰云纹,尾刻内弯得弧线。
两面纹饰相同,均甚精致,线条娴熟流畅。
惜玉料欠佳,美中不足。
此鹦鹉以夔作冠,极富想象色彩,殷墟少见。
《玉鸟》商代晚期高4.7、厚0.8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绿色,有黑斑;另一面黄褐色,浮雕。
鸟作站立状,钩喙圆眼,长冠上卷胸外突、翅上翘,尾下垂内弯,肢前屈,爪粗壮。
形似青铜器上的凤纹。
翅与尾饰翎纹。
两面纹样雷同。
冠与肢上各有一孔。
系佩戴饰物。
《玉燕雏》商代晚期长7.3、高3.3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乳白色,有褐斑,圆雕。
作待哺状。
仰头,尖喙圆眼,双翅微展,尾不显。
胸下雕出双足,足呈长方形。
颈下有上下对穿的斜孔,可佩戴。
翅雕翎纹,背有节状纹,均双线阴钩。
颈下及头部饰羽毛纹,单线阴刻。
琢雕精细,商代玉雕中少见。
《玉长颈鹤》商代晚期高12、厚0.3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黄褐色,浮雕。
鹤作站立姿态。
上颈下弯,头置于胸前。
历代玉鹅的特征
![历代玉鹅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632732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7.png)
历代玉鹅的特征玉鹅,又称作玉雕鹅,是一种古代人们喜爱的工艺品。
自古以来,玉鹅就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形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下面将从历代玉鹅的特征来探讨这一古老工艺品的魅力。
一、夏朝玉鹅夏朝玉鹅是中国古代玉鹅的开端,它以简约的线条和流畅的曲线为特征。
夏朝玉鹅的身体纤细而优雅,头部和颈部相连,形成一个完美的弧形。
夏朝玉鹅整体呈现出一种自然而不造作的美感,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二、商朝玉鹅商朝玉鹅在夏朝玉鹅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商朝玉鹅的身体线条更加流畅,曲线更加柔和。
它们的身体上有不少纹饰装饰,如花纹、几何图案等,增加了玉鹅的艺术性和视觉效果。
商朝玉鹅的造型更加精致,雕工更加细腻,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三、周朝玉鹅周朝玉鹅是中国古代玉鹅的巅峰之作。
它们的身体线条优美流畅,形态逼真。
周朝玉鹅的头部和颈部的雕刻更加细致,栩栩如生。
周朝玉鹅的身体上的纹饰装饰更加繁复,有的还雕刻了羽毛的纹理,使整个玉鹅更加栩栩如生。
周朝玉鹅的雕工技艺非常高超,给人一种惊艳的视觉效果。
四、秦朝玉鹅秦朝玉鹅是中国古代玉鹅的转折点。
秦朝玉鹅的造型更加简约大气,线条更加刚硬有力。
它们的身体线条简洁明快,给人一种强烈的力量感。
秦朝玉鹅的头部和颈部的雕刻更加精细,展示了雕工的高超技艺。
秦朝玉鹅的纹饰装饰更加简单,强调了玉质的纯粹和质感。
秦朝玉鹅的造型和雕刻风格一改以往的传统,给人一种全新的美感。
五、汉朝玉鹅汉朝玉鹅是中国古代玉鹅的继续发展和创新。
汉朝玉鹅的造型更加丰满饱满,线条更加流畅。
它们的身体线条圆润柔和,给人一种温润的感觉。
汉朝玉鹅的头部和颈部的雕刻更加精美细腻,栩栩如生。
汉朝玉鹅的纹饰装饰更加丰富多样,有的还雕刻了羽毛的纹理,使整个玉鹅更加逼真。
汉朝玉鹅的雕工技艺更加精湛,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六、唐朝玉鹅唐朝玉鹅是中国古代玉鹅的巅峰之作。
唐朝玉鹅的造型更加丰满、华丽,线条更加流畅优美。
它们的身体线条曲线优雅,给人一种高贵华丽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考试科目:美术文献学课程编码:00412011考试形式:开卷(开/闭卷)考试时间:分钟适用年级: 2012级学年学期: 2012-2013 -1考生学号: M12130500008 考生姓名:许美婷考生专业:设计学-----------------------------------------------------------------------------------------------------------题目: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研究兴趣,自拟题目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要求:①文献综述必须包含引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结语和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部分要分门别类罗列);②为该研究设计制作PPT一份,连同此文件word版本刻盘上交;③注意排版规范,布局合理;④行文逻辑严密,学术用语规范,语句通顺,标点符号准确。
浅析商代玉雕动物的艺术特征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玉器生产制造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世界上最热爱玉器的民族之一,而中国的玉文化也源远流长。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力也”可见,凡是美好的东西,古代的中国人都会拿来与道德品格相联系和比较。
同时,玉器也因其本身的温润可亲,色泽柔和以及具有美而不艳特质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对于一个讲求中庸的民族来说,玉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为人处事之道,也暗含着我们民族一贯的审美欣赏心理。
商朝年代并无定说,如果根据最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商朝约是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之间,是中国第一个有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有丰富的考古发现,除了青铜器之外还有众多的玉器出土,商代早期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期的郑州市郊二里岗遗址、晚期197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殷墟妇好墓都有大量的玉器出土。
这些玉器的出土不仅充实了商代玉器的实物资料而且也对商代的分期和断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商代玉器是对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与红山文化玉器的继承和发展,将南、北琢玉技术结合,创造了中原玉雕艺术的新风尚。
商代玉器与前代相比,规模空前,是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逸周书·世俘解》中有记载“凡武土俘商旧玉亿有百万”,可见商制玉昌盛之程度。
以往对于商代玉雕的研究多是从玉雕的器形入手来进行分类研究,笔者希望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研究商代玉雕的艺术特征即动物形玉雕,原因有三:一、关注商代动物形玉雕的学者较少;二、动物形玉雕对于研究商代的生态生活环境有重要意义;三、动物形玉雕的出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动物的崇拜。
玉雕作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亦有“玉养人”之说。
研究商代的动物形玉雕,探讨商代的生活环境,对于研究中国工艺美术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一)国外研究现状外国学者对于东方文化的向往是不可估量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国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关注度有明显的提高。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出现但还是奴隶制度的朝代,由于距今已有3600年左右,存留下来的不管是文字资料还是实物资料都不多,随着一批墓葬的发掘才进一步确定商朝的存在,外国学者对于商朝的研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相对于国人对于玉器的喜爱,外国人也亦如此。
有一些外国文献会有写到玉器,但是作者大多是中国人,比如《Translation Manipulated by Ideology and Poetics—A Case Study of The Jade Mountain》这篇期刊写的有关中国的玉山子的意识形态和诗学;《Multiexcitation Raman Spectroscopy in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Jade》这篇文章写的是使用现代技术对玉器的鉴定;还有一些被翻译成英文的有关玉器的书籍如喻燕娇的《Highlights of Auctioned Chinese Antiques:Jade Ware》。
可见外国学者对于玉器的研究并不多见,由于年代久远研究难度大,更是阻挠了众多的外国学者。
(二)国内研究现状商朝作为我国第一个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朝代,其神秘性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由于年代久远研究难度大,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仍然打上了一个死结。
至今仍然在进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众多学者的参与大家各抒己见,可见夏商周在中国考古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夏商周都是来源于考古发现、遗址以及墓葬的发掘这些对于学者的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商代重要遗址多集中于中原地区,二里头遗址、二里岗遗址、妇好墓等重要的考古发现对于商代玉器的探索提供了第一手的实物资料。
商代出土的玉器多集中于妇好墓,妇好墓共出土玉器755件,约占随葬品总数39.2%而在妇好墓的玉器中,写实动物形玉器可达216件,占妇好墓出土玉器总数的28.6%。
商代出土的玉器实物资料众多,但是当时并未留下丰富的文字资料,许多文字资料大多是周代记载的,使得研究的难度有所加大。
书籍多为一些考古发掘报告,如《郑州商城——1953-1985考古发掘报告》、《殷墟发掘报告》、《中国考古学·夏商卷》、《殷墟妇好墓》这些第一手资料对于我们研究商代的玉雕有重要的价值。
而在期刊论文中,相对于书籍而言就更为详细,如《商代玉器渊源探索》、《河南出土的商代玉器》、《商代鱼形玉器研究》、《浅谈古代玉器的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古玉在红山、良渚文化、商、汉及明清四个高峰时期的特色》、《浅析商周玉器的雕琢技法》等。
从所查找的资料来看对于商代的玉雕研究范围甚广,具体研究动物形玉雕的并不多见。
对于商代玉器研究的论文甚少相关的就只找到三篇,有《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玉雕中的审美情趣》、《商代青铜器兽面纹与良渚玉器兽面纹关系之研究》。
总体来说,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
国外关于商代玉雕的研究几乎为零,无踪迹可循。
而国内的学者对于夏商周也还在进一步的研究深入中,由此可见本科课题应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三、结语对于商代玉雕的研究,是对商代出土众多玉器的一个总结,从另一方面对商朝这个神秘王朝探索,而这个朝代所遗留的考古遗址,成为其强有力的证据。
动物形玉雕是商代装饰玉器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玉器的传统品类之一。
玉雕通过展现动物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动物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依存深刻的文化内涵。
根据所查阅的图片资料可以看出商代的动物形玉器多为扁平器。
由于雕刻技术的局限大部分的玉雕都无多余的纹饰,大都是几条单调的线条。
大量动物形象的出现,如大象形象玉雕的出现就可见当时的气候环境跟现在略有不同。
鱼形饰是商代出现较早的动物形象,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会把鱼作为配饰来加工生产?人们会选择一些动物形象如老虎、蝉、蝙蝠,这有是什么原因?商代玉器好多器形都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器形相似,是否商代都是对前朝的模仿?这些问题都值得本课题去研究关注。
附:参考文献(一)专著[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1985考古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2001年.[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M].文物出版社,1980年.[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发现与研究[M].科学出版社,1994年.[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1987年.[5] 张岩.图腾制与原始文明[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6] 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编著.安阳殷墟出土玉器[M].科学出版社,2005年:P27-28.[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 古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4卷,版图29[M].科学出版社,2005年.[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殷墟郭家庄墓葬发掘报告.[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10] 喻燕娇. Highlights of Auctioned Chinese Antiques:Jade Ware[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二)期刊论文[1] 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J].考古,1983(05).[2] 曲石.商代玉器[J].华夏考古,1991(02).[3] 祝容,曹汉刚.河南出土的商代玉器[J].收藏家,2008(06).[4] 丁哲.商代鱼形玉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5] 王巍.商代玉器渊源探索[J].考古,1989(09).[6] 李凡.殷墟妇好墓写实动物形玉器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02).[7] 祝燕琴.中国古代玉器造型的演变[J].艺术生活,2009(02).[8] 赵全古,韩维周,裴明相,安金槐.郑州商代遗址的发掘[J].考古学报,1957(01).[9] 石青.殷墟玉器介绍[J].考古,1983(02).[10] 穆朝娜.商代玉蝉[J].文物春秋,2009(04).[11] 邓茂兰.浅谈古代玉器的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古玉在红山、良渚文化、商、汉及明清四个高峰时期的特色[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04).[12] 曹平.天津博物馆藏商代动物型玉雕[J].收藏家,2007(02).[13] 宋彦丽.古代尤其哦中鹿纹的演变[J].文物春秋,2007(02).[14] 彭明瀚,李宇.江西新干大洋出土商代玉器鉴赏(一)礼义器[J].收藏界,2007(01).[15] 彭明瀚,李宇.江西新干大洋出土商代玉器鉴赏(二)装饰品[J].收藏界,2007(02).[16] 何松.中国夏商周三代玉器的艺术特征主要成就与礼玉文化[J].超硬材料工程,2008(02).[17] 杨育彬,孙广清.《河南出土三代玉器及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03(05).[18] 白文源.浅析商周玉器的雕琢技法[J].文物春秋,1999(04).[19] 何平立.略论先秦玉器文化[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3).[20] 宗毅.浅析殷墟玉器的继承与发展[J].华夏考古,1997年3期.[21] 尤仁德.商代玉雕龙纹的造型与纹饰研究[J].文物,1981年8期.[22] 余明泾,余光仁.商周玉雕中的生命之光——浅析商周动物玉雕[J].东方收藏,2012年2期.[23] 杨红梅.殷墟妇好墓玉阴阳人文化蕴含初探[J].殷都学刊,2011年9-15期.[24] 李凡.殷墟妇好墓写实动物形玉器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年2-20期.[25] 张素凤,卜师霞.也谈“妇好墓[J]中原文物,2009年4-20期.[26] 刘桓.殷墟妇好墓圆雕玉人柄形器的文献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1期.[27]Mei Zhan.Translation Manipulated by Ideology and Poetics—A Case Studyof The Jade Mountain[J].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2012(4).[28] Rong Wang.Multiexcitation Raman Spectroscopy in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Jade[J].Yuesheng Li Spectroscopy Letters,2011(6).(三)学位论文[1] 孔富安.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2] 龚英.玉雕中的审美情趣[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3] 黄姗.商代青铜器兽面纹与良渚玉器兽面纹关系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