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1)

合集下载

社会保险知识点(1)

社会保险知识点(1)

社会保险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1.定义:国家和社会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失能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的物质帮助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

2.本质特征: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实施具有强制性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3.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四项内容.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遭遇意外事件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而处于生存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使其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等政策措施,逐步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又称为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或其家属提供生活救济,伤残抚恤,退伍安置及其他社会优待的保障制度.二、社会保险1.定义:国家通过立法由劳动者、劳动单位、国家三方共同筹集资金在劳动者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残疾、失业、死亡等遇到风险时给予最基本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2.社会保险特征:(1)基本保障性.社会保险是当劳动者遇到劳动风险,失去劳动报酬之后,仍能获得基本生活的保障,这是实施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2)国家强制性.社会保险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必须参加并按照法律规定的费率履行缴费义务.在待遇水平等内容上,一般不许投保人和被保人自由选择.不允许自由选择不代表没有差异(3)互助互济性.社会保险是依据社会共担风险的原则,保险费用一般由国家,用人单位,个人三方负担,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通过统一调剂,互助互济办法,支付保险金和提供服务,实行收入的再分配.(4)主体特定性.社会保险关系的各方主体是特定的除个体经营者外,社会保险的投保人特定为用工方,承保人特定为职工专门的保险机构,被保险人特定为职工(或投保的劳动者)受益人特定为职工或其法定亲属.(5)待遇的差别性.社会保险由于劳动者的工龄长短,保险事故发生的原因,缴纳费用的多少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社会保险待遇也有所差别(6)补偿性.社会保险的基金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物质财富,国家通过社会保险将一部分物质财富再返回给劳动者,其实质是对劳动者过去劳动的一种补偿;特别是在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的情况下,劳动者所享有社会保险待遇,直接反映了社会保险的补偿性.(7)社会福利性.社会保险对于符合条件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劳动者,在给予各种保险金支付的同时,按照实际需要,提供医疗护理,伤残康复,职业培训及各种社会服务3.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1)社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关系(2)社会保险共享商业保险的机制和法则(3)就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而言,养老保险最重要,健康保险次之。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六单元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六单元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

【情境二】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 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 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 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 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 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 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 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2.西欧封建社会:
机构 庄园
西欧城市 基督教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职能
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 组织生产,征收地租,裁决纠纷 城市从_国__王__或__领__主__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 程度的自治。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 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近代西欧基层治理: (1)背景:随着_近__代__西__欧__民__族__国__家__的__产__生__和__社__会__经__济__的__发__展__,各国在继承地方 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2)概况。 ①英国: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_自__治__市__制__度__。 ②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_乡__镇__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 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2.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 (1)实质: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制度: (1)成就: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成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2)过程。 ①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劳__动__保__险__条__例__》是新中国制定 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 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 提高。 ③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 发展。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和生存发展而建立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和制度。

它包括了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工伤保障、生育保障等多个方面。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完善和建立的。

首先,医疗保障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医疗保障分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民工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了大部分的城市工人,保障范围涵盖住院、门诊、药品费用等,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就医。

农民工医疗保险则是为农民工提供医疗费用补偿,其中包括门诊、住院、手术费用等。

其次,养老保障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保障的建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统一管理,覆盖范围广泛,并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提供经济支持。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则是指企事业单位为员工购买的附加养老保险,以提高其养老保障水平。

此外,失业保障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失业保障主要包括失业保险和就业促进服务。

失业保险是指失去工作后可以领取一定金额补助的保障措施,并提供就业培训和再就业援助等服务。

就业促进服务则是通过招聘会、就业信息发布、职业培训等方式,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和相关服务。

此外,工伤保障也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工伤保险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为意外事故导致职工受伤或死亡时,由国家提供一定的医疗救助和经济赔偿。

这一制度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安全条件,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生育保障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项特殊保障。

中国的生育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生育津贴、产假和计划生育手术费用补贴等。

这些保障旨在减轻家庭因生育带来的经济负担,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福利待遇。

总之,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相对健全和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各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然而,也要认识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水平不高、覆盖不全等。

社会保障1

社会保障1
B
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
A.《社会保险法》
B.《保险法》
C.《社会保障法》
D.《社会救助法》
C
在医疗保险领域,医院和社会医疗保险享受者之间的关系是()。
A.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B.上下级的关系
C.商业契约关系
D.等价交换的关系
D
在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负责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事业。
A.1995年B. 1源自96年C. 1997年D. 1998年
C
下列()是储蓄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新加坡
D
下列哪个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能鼓励医院降低每次门诊的成本,但却刺激了医院增加门诊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
A.按项目支付
B.按人头支付
C.按平均费用支付
D.按病种分类支付
C
D.德国
B
按照国际惯例,衡量贫困状况的标准一般是()。
A.恩格尔系数
B.国际贫困标准
C.基尼系数
D.最低生活保障线
D
被称为基层医疗保险或集资医疗保障制度的医疗保险模式为()。
A.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B.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C.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
D.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C
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橱窗”的为( )。
A.美国
C
处于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层次的是()。
A.社会优抚
B.社会保险
C.社会救助
D.社会福利
C
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是()。
A.社会捐献
B.政府财政
C.企业缴费
D.税收
A
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医疗保险基金缴纳方式为()。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的社会保障制度。”
----------《宪法》 低水平、广覆盖
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修正案〉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一、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和不同界定 社会保障是个复杂的组合概念,同时也是个
发展中的概念。 (一)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及广泛使用
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共13章,107条,1995 年1月1日起施行。
《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日期 2004年1月1日
《失业保险条例》实施日期1999年1月22日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实施日期 1995 年1月1日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制度的决定》 1997年7月16日
保险
地位:核心内容
3、社会福利 广义:与社会保障相同 狭义:特殊人群提供的 内容:公共福利、专项福利 地位:最高层次
4、社会优抚
定义: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优抚对象 实行优待、抚恤及其他物质照顾和精神鼓励 的一种社会工作。
内容:国家抚恤、国家补助、拥军优属等等。
地位: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
最早由美国提出 “罗斯福新政”
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
罗斯福认为:
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 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 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 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 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 政府” 。
内容:灾害救助和贫困救助
地位:最低的层次
2、社会保险
定义: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丧失 或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去工作机会的 劳动者,按照权利和义务在劳动上对等原则, 实行确保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社会保障制 度。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根据这一精神,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十四条中增加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反映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构成和重要作用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受灾害、生活困难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

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原因中断工作,没有经济收入或者劳动收入减少时,给予经济补助,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条件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从社会保险的项目内容看,它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

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

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社会保险项目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从历史发展看,社会救济先于社会保险。

早在1536年,法国就通过立法要求在教区进行贫民登记,以维持贫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1601年,英国制定了济贫法,规定对贫民进行救济。

中国古代的“义仓”也是一种救济制度。

这些都是初级形式的社会救济制度。

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提纲1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提纲1

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和体系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为什么没有灭亡?”(讨论6分钟左右,引入到社会保障话题中)1、社会保障的定义。

2、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体系。

①社会保险, ②社会救助, ③社会福利, ④社会优抚,⑤保障性住房,⑥职业年金及各种商业保险。

3、现代社会保障的制度模式①传统保障模式(国家、企业、个人)。

②福利国家保障模式(现收现付制)。

③个人账户储蓄制(由个人负责的“自助式”模式)。

我国兼而有之。

二为什么要施行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实力达到一定高度+重要性+民心所愿+顺口溜等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进程1、国家--单位保障制。

2、国家--社会保障制。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91年)《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96年)、《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94年)、《失业保险条例》(99年)、《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98年)。

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成,为实现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1、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方面(国内、国外对比分析)。

2、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但保障力度小(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现实情况)。

3、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单一。

4、社会保障管理“碎片化”,政出多门。

5、管理分散,缺乏完整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

6、征缴手段滞后,拖欠偷缴现象严重。

7、隐形债务迅速增长。

8、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健全三)施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1、施行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调节市场经济关系的蓄水池作用;3、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4、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可有效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5、社会保障可有效地增强社会成员的团结与合作;6、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保证社会结构和谐转型。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一)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把握的原则1、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以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保基本为优先目标;2、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增强改革的整体性和协调性;3、坚持试点先行,及时总结推广改革创新经验;4、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对改革方案的研究论证和改革实施的社会监督;5、应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而实施的一项政策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日益完善和健全的发展。

本文将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先,社会保险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这些保险旨在为公民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确保其基本生活权益的得到保障。

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成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中之重。

其次,社会救助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救助是指对因各种原因而陷于困境的人群进行帮助和救助,确保其基本生活权益。

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

这些制度旨在提供一定的救助金或帮助,确保困境人群基本生活的得到保障。

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相对薄弱,但近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完善。

最后,社会福利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福利是指为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提供额外的福利待遇和服务的一种制度安排。

中国的社会福利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教育、就业、住房、文化等。

这些福利政策旨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福利,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对公民的实际需求作出了积极响应。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巨大成就。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然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保障水平不够均衡、服务质量不高等。

未来,应进一步优化政策,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保障水平,以实现社会保障的全面发展和持续改善公民福利的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美国、英国、中国)

社会保障体系(美国、英国、中国)

社会保障体系(美国、英国、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美国、英国、中国)美国社会保障体系1.1 社会保险制度1) 养老保险:为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2) 医疗保险: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保障;3) 失业保险:对失业人员提供一定期限内的生活补贴;4) 工伤保险:为职业伤害或职业病致残的工人提供救济;5) 生育保险:为女性提供生育期间的补贴和福利。

1.2 福利计划1) 食品券计划:为低收入家庭提供食品券用于购买食品;2) 住房补贴计划:提供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补贴;3) 现金援助计划: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一定期限的现金援助;4) 学费援助计划:为贫困家庭提供教育资金援助;5) 孤儿及被遗弃儿童福利计划:提供经济支持和监护。

1.3 劳动保护法律1) 《联邦劳动标准法》:规定工资、工时、加班和劳动条件等;2) 《工资保护法》:保障雇员得到公平的工资和福利待遇;3) 《职业安全与健康法》:确保工人的工作环境安全与健康。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2.1 国民保险制度1) 养老金:提供基本的养老金;2) 失业救济金:提供失业期间的生活补贴;3) 公共医疗保险: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2.2 社会援助政策1) 低收入家庭优惠:提供食品券、住房补贴以及现金援助;2) 学费援助计划: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资助;3) 残疾人福利计划:提供经济支持和相关服务。

2.3 劳动法保护1) 《雇佣法》:规定工资、工时、员工权益等;2) 《健康与安全法》:确保工作环境安全与健康。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3.1 社会保险制度1) 养老保险: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2) 医疗保险: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3) 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期限的生活补贴;4) 工伤保险:为工人提供职业伤害和职业病致残的救助;5) 生育保险:为女性提供生育期间的医疗费用补助。

3.2 社会救助政策1) 最低生活保障: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2) 临时救助: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临时救助;3) 特殊救助:对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救助。

社会保障学笔记_(1)

社会保障学笔记_(1)

社会保障学笔记·郑功成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一、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这一定义包含了如下要素1.依法建立。

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是立法先行的原则,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来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法制规范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与依据。

2.突出以人为本。

它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包括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等。

3.具有经济福利性。

即从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来看,因有政府、雇主与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分担责任,受益者的所得要大于所费。

4.属于社会化行为。

即由官方机构或社会团体来承担社会保障的实施任务,而非供给者与受益方的直接对应行为。

二、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第二节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1.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问题2.社会保障的政策理论问题3.社会保障的管理理论问题第三节一、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围绕着上述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由于各种先天与后天因素及自身与外来原因的影响,部分国民可能因疾患、天灾人祸、失业等事件陷入生活困境,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这部分国民将陷人生存危机而无法自拔,因此,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除国民的生存危机是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最低追求目标。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是不断发展的。

社会保障制度正是通过经济保障、服务保障乃至精神保障的提供,来达到满足国民福利增长需求并保证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福利的目标的,它相对于前一个目标而言,是更高层次的追求目标。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个由多个社会保障子系统或项目构成的基本社会制度,社会保障追求的并不只是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和增进国民福利的目标,而是为了促使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代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代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代发展历程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权益而建立的一种制度体系。

在近代中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下面,将介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代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78年)
第二阶段: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
第三阶段:经济时期(1990年-2024年)
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进行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试点,为具备独立工作条件的个体工商户提供养老保障。

此外,国家还开始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试点。

1998年,国家成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003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开,覆盖了农村居民。

第四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4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024年,国家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

2024年,全国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2024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开,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此外,国家还推行了大病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制度,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

总结起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代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建国之初的基本保障到现在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层级逐步提高,保障范围
逐渐扩大。

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仍将面临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度内在规定性的表现,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 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 体。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 3.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
一、 社会保障模式的概念
• 定义:社会保障模式是对不同社会保障制 度的内在基本规定性及主要运行原则的概 括和总结,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某一历史 时期社会保障的战略方金筹集和供给方式的不同, 国际上社会保障的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 种模式
• 1.投保资助模式 • 2.福利国家模式 • 3.强制储蓄模式 • 4.国家统筹模式
第二阶段:转向企业保险
• 没有积累的企业保险制度在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其缺陷。在计 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不是责任主体,企 业支付给员工的保险金最终都是由国家承担 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社会保险实质上 就是前苏联模式下的“国家保险”,只不过 表现为待遇由企业发放的。
第三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表1-1 社会保障模式比较
制度 代表国家 基本特征 类型
费用来 源
福利 英国 国家 瑞典 型
全民保障;措施系统完善; 国家一般 津贴广泛而优厚,与个人收 性税收 入及缴费不联系;收支标准
统一;财政负担沉重
投保 德、美、 资助 日等 型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支付限 个人、单 期;保障基本生活;强调公 位、政府 平与效率兼顾
• 贝弗利奇计划的出台。
• 20世纪70年代后至今,社会保障制度进入调整 和改革阶段。以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为开端的 经济滞涨宣告了战后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的结 束,社会保障制度陷入了困境,福利国家的弊 端也日渐显现。在这种形势下,新一轮的社会 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第一组)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第一组)

第三节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 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福利在解决 一部分社会成员生活保障的同时更多的是满足社 会成员的多方面的福利服务需要, 会成员的多方面的福利服务需要,被誉为更高层 次的社会保障,其显著特点是普遍性, 次的社会保障,其显著特点是普遍性,只要符合 享受社会福利待遇条件的规定者,不分性别、 享受社会福利待遇条件的规定者,不分性别、年 职业、信仰、财产状况, 龄、职业、信仰、财产状况,都可以享受社会福 利的保险待遇 。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是指政府出资为那些生活困 难的老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生 难的老人、 活保障而建立的制度。 活保障而建立的制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结构
成员及分工: 成员及分工:
主讲:夏璐(09对外汉语一班) 主讲:夏璐(09对外汉语一班) (09对外汉语一班 PPT制作 许立仙、尚云侠(09数学与应用数学 制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 PPT制作:许立仙、尚云侠(09数学与应用数学) 谢微微、程翔(10经济统计 经济统计) 谢微微、程翔(10经济统计) PPT整合 许立仙、 整合: PPT整合:许立仙、尚云侠 资料搜集:余冰(10经济学类一班 经济学类一班) 资料搜集:余冰(10经济学类一班) 09网络工程二班 网络工程二班) 魏涛 (09网络工程二班)
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像一切客观物质结构一样, 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像一切客观物质结构一样,具 有整体性、层次性、运动性、相互制约性和功能性。 有整体性、层次性、运动性、相互制约性和功能性。中 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由四大部分组成:社会保险、 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由四大部分组成:社会保险、社会救 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它们互相衔接、互相补充, 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它们互相衔接、互相补充, 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安全网络。 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安全网络。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结构及其项目构成见图

第一章社会保障体系.doc

第一章社会保障体系.doc

第一章社会保障体系1.1社会保障的特征和理念基础1.1.1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1.社会保障的内涵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定义(P1)中国:社会保障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安全项目以及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社会保障的内涵:其一,宗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保持社会稳定;其二,以社会共同责任为本位,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

其三,主要以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提供各类保障。

其四,一般通过立法而确立。

2.社会保障的外延界定(1)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是广义福利的一个组成部分。

福利国家的两大支柱——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两个重要措施——住房补助和教育。

(2)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涉及的范围更广泛。

1.1.2社会保障的制度特征1.国家主导性:社会保障是政府管理的一项社会事务。

政府对社会保障财务负有最后的(并非完全的)责任。

2.法制性:社会保障通过立法建立。

3.社会性:实施对象具有社会性、保障责任和义务社会化、社会化管理。

4.福利性:第一,低限度目标是消除和预防贫困,高限度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具有非营利性质。

第三,社会保障是国家社会政策的核心支柱。

5.人道性:人道主义精神是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基础。

1.1.3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基础:以个人为自立点,帮助个人抵御生活和劳动风险是社会和政府的义务与责任,也是个人的权利。

1.2社会保障制度结构1.2.1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的总体框架①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②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工资后仍能维持基本生活;③社会福利:高层次社会保障;④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

1.2.2社会保障制度的项目1.社会保险:为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的人提供收入的保险计划。

2.社会救助:主旨是反贫困。

包括自然灾害救助、城乡贫困救助、扶贫等。

3.社会福利:本教材论述的是狭义的:第一,公共福利事业;第二,局部性福利措施;第三,员工福利;第四,特殊社会福利(养老院、孤儿院、福利工厂等4.社会优抚:1.2.3两类不同性质保障项目的界定及分类管理1.社会保险类项目和转移支付类项目的联系与区别社会保险是保险类项目,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是转移支付类项目。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1]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1]
书中对社会保障的解释为:政府和社会通过一系列公共 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的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失 业、伤残、年老和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 济和社会灾难的保护,医疗保险的提供,以及有子女家 庭补贴的提供。
22
归纳各种观点和注释对社会保障制度概念的表述如下: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以法律、规章形 式确立的,对遇到患病、伤残、生育、年老、 死亡、失业、灾害或其它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 相应经济的、物质的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 基本的生活需求的社会经济制度”。
属于劳动立法范畴。 • 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属经济立法范畴。
12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发展
社会保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的建立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德国社会保险法案的出台确立了社会保 障制度的建立
19世纪下半叶德国颁布多部社会保险案. ——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由此劳动保障进入了国家立法阶段,现代 社会保障制度由此确立。
3
中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远 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 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了分阶段性地改革,其 目的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 符合生产力进步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学习社会保障学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将现 代社会保障学理论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实际相结合, 加深对社会保障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能力。
25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 及改革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教材19P (二)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职工企业劳动保险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 3.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4.社会优抚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2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案 (1)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2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案 (1)

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结合社会保障制度具体实施的成就,感悟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不断提升。

增强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同感,坚定我国的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了解社会保障的作用,阐释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及其含义。

3.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明确享受社会保障是我们的权利,也需要社会成员分担责任。

理解和认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

二、议题设置总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安全兜底网分议题一:建立社会保障的原因分议题二: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分议题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社会保障的功能。

2.明确完善社会保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四、课前预习自主预习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的知识,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你们知道这张卡片是什么吗?对的,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卡,简称“社保卡”。

可不要小看这张卡片,这张小小的社保卡足足有102个用处呢,它涉及到就医、就业、养老、工伤、生育甚至金融等等各个方面,可谓是“一卡在手,天下我有”,同学们是不是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呢?这张社保卡充分展现着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

(二)讲授新课我国的社会保障(板书)这节课我们主要以议题的形式进行。

总议题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安全兜底网,下设三个分议题:建立社会保障的原因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议题一:建立社会保障的原因(板书)活动一:观看视频《中国社会保障纪实》,谈一谈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要求:1.按小组进行讨论。

2.讨论时间3分钟。

总结:正如视频和图片中展示的那样,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因此,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课件第六单元+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课件第六单元+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解题指导:题干材料反映了英国济贫和扶助的范围不断扩大, 直至建立起包括全民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的职权范围 逐渐扩大,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与 社会生活干预的重要表现。故选D项。
答案:D
课堂小结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标定位
1.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古希腊、 西欧封建社会、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概况、内容、 作用和调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概况、特 点和作用
3.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加强基层治理的管理 (1)原因:随着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 理。 (2)主要形式(请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知识要点)
主要形式
代表
颁布法律确立自 治市制度
英国
乡镇是最基本的 地方自治单位
美国
以自治市镇为基 层单位的制度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社区自治 (1)原因:西方各国政府认识到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 需要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 (2)特点: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 我管理;社区参与治理的范围广。 (3)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 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 成本更低。
提示:(1)社会保障覆盖面广;社会保障项目资助金额高;具有 普遍性。
(2)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引起社会不满。
论从史出 正确认识现代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1)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2)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 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政府在试图平衡社会各 阶层的利益时,一定要从社会公正角度出发,在建立有效的社 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这样才能趋利避害。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制度1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制度1

其二,日常贫困救济。日常贫困社会救济是指对由 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生活陷于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经 济帮助。无论在任何时代,社会中总有一些社会成 员由于多种原因暂时或者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他们 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虽然这些人的存在对社会安 全构成的威胁程度远远低于自然灾害引发的社会动 荡,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反映该时期人类的 进步和文明程度;反映人类对自身所处社会事务管 理的有效程度;反映社会管理机构对调整社会成员 之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自觉程度。古代政府把社会 成员中的鳏、寡、孤、独、老、穷、乏、疾、病、 死(无钱葬尸)者作为国家进行救济的主要对象。 一般采取一次性和设立曰常机构两种方式向贫困者 进行救济。提供的待遇包括:为他们提供维持生存 的食物、衣服、住所和医疗。
三是贫病救治。无钱治病,是穷人的共同遭遇。 政府和社会各界如何去拯救这些贫病者,实是从佛 教寺院的善业中得到启发的。自北宋政府大力兴办 义诊慈善机构后,至南宋蔚然成风,并作为地方官 员重要善政加以鼓励。如高斯得《江东提刑司新创 药局义阡记》“捐司存羡钱百万,创业药局。制急于 民用者凡五十品,民有疾咸得赴局就医,切脉给药 以归”。吴渊《济民药局记》盛赞列圣“以民命为 重”的“好生之德”,鉴于“近世天下郡国台府开 设广惠局以便民服饵”,由浙西提刑在苏州买房三 十五间,创济民药局,以资春疫的预防与治疗。元 代汤弥昌《平江路新建惠民药局记》曾谈到中央政 府要求地方各路府“设惠民药局,官给钞本,散诸 药市,月取其息以资制剂”。
5、保障范围: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事业虽然因为生产力所限,总 体上处于低层次水平,但其保障范围却很全面,基 本上囊括了近现代社会保障业务的主要内容。
一是弃婴养育。因生计所迫,父母不能养育子女以 至弃之路旁,古来常有。自宋代设立慈幼局、婴儿 局后,历代全婴堂、育婴堂之设史不绝书。清代雍 正皇帝曾亲书《育婴堂碑文》,要求将广渠门内的 育婴堂规制加以完善,号召士庶“捐资为善”,并 向全国推广,严饬地方官吏切实做好弃婴养育工作, 毋使坠入沟壑。而其良法美意在创建之初即已成型, 如前引《湖州婴儿局增田记》中规定:首先由法曹 “诘其所从来,真弃儿乃书于籍”,然后“使乳母 乳之,月给之粟”,另外“择媪五人为众母,长众 乳,各哺其儿又一人。”并且规定了养育八十名弃 婴及其相应的常平(财政)补贴数额。明清以后, 地方官履新按临,都要仔细过问善堂设立位置,并 核对在籍名单和拨补实数。这在方志中的建置、地 理和赋役等内容里都有清晰记载。

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

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

社会
保障制度的改革——生活中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出现问题
改革背景及问题改革方向及措施
发达国家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 经济发展放缓工资增长趋缓、失业率增长财政压力加大企业效益降低()一 问 题 及 背 景
2. 社会人口结构
人口预期寿命提高老年抚养比上升0.190.240.291990年2010年2020年
00.05
0.1
0.15
0.2
0.25
0.3老年抚养比趋势图
老年抚养比
非劳动年龄人口
人口总数
老年人口÷劳动人口×100%
老年人口
3. 社保制度自身问题
保障对象
过往 职业稳定工薪劳动者近年来 非全时就业者、非正 规部门就业者
(二)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平缓渐进式改革彻底结构性改革
1.平缓渐进式改革(也称:参数改革)
调整关键影响因素:
如 给付条件、缴费水平、
给付水平等
提高社保制度财务可持续性
渐进式改革的方式
改革缴费制度,增加缴费收入
改进计发办法,节约支出
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层次性
2. 彻底结构性改革
保障理念
财务安排
给付方式
管理运营方式
发展中国家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社保体系覆盖面扩大;
完善社会救济制度;
注重消除社会贫困
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领域
积极的预防保健,建立
廉价合作医疗保险
如:泰国的人人受益的
“30铢计划”医疗制度(约合6元人民币)。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一、概述1.1 社会保障的定义1.2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1.2.1 养老保险1.2.2 医疗保险1.2.3 失业保险1.2.4 工伤保险1.2.5 生育保险1.3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二、养老保险2.1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2.1.1 基本养老保险2.1.2 企业年金2.1.3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2.2 养老保险参保条件及申请流程 2.3 养老保险待遇计算方法2.4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三、医疗保险3.1 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3.1.1 基本医疗保险3.1.2 大病保险3.1.3 补充医疗保险3.2 医疗保险参保条件及申请流程 3.3 医疗保险待遇范围与支付比例3.4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四、失业保险4.1 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4.2 失业保险参保条件及申请流程 4.3 失业保险待遇的计算与发放4.4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五、工伤保险5.1 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5.2 工伤保险参保条件及申请流程5.3 工伤保险待遇范围与支付比例5.4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六、生育保险6.1 生育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6.2 生育保险参保条件及申请流程6.3 生育保险待遇的计算与发放6.4 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注释:1.社会保障体系:指国家根据社会保障政策,建立的涉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多项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

2.养老保险:指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保障参保人员退休后的生活需求而设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3.医疗保险:指为解决人民群众就医费用过高问题,保障参保人员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而设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4.失业保险:指为解决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5.工伤保险:指为解决工作中受到意外伤害或职业病导致劳动者身体损害问题而设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
鉴于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 度的缺陷,又加之于各种历 史原因以及改革的不到位和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 困难,还有不少问题有待研 究解决。
一是单位化 保障已力不从心。
在单位保障体制下,单位 背着沉重的“办社会”包袱, 劳动者也就成了“单位人”。 引入市场机制后,企业进入竞 争状态,矛盾就逐渐显露且越 来越大,单位承担的保障已力 不从心,原先稳定的单位化保 障状态出现了动摇,中国传统 的单位保障网被打破。
一是社会保障各系 统自成独立体系,互相 隔离,致使整个社会保 障体系“支离破碎”, 形不成一张巨大完整的 “安全网”。
二是社会保障 各系统又各自为政, 互不协调,致使有 的人重复享受,有 的人却孤立无援。
三是覆盖面狭 窄,致使一部分 人还游离在社会 保障网之外。
四是社会保障或 社会保险项目残缺不 全,致使广大职工特 别是国企职工在向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 过渡中有后顾之忧。
从1993年1月起,上海在全国 率先探索推行了社会统筹和个人 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 本人又自始至终参与了组织实施。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肯定了这 个模式。1995年3月起国务院决定 在全国推行这个模式,各省市陆 续进行改革,出现了大帐户、中 帐户和小帐户三种情况;
直到1997年7月全国才统一了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终 于实现了从分散走向集中,完成 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下而上的 改革。
非议、也是难能可贵的,主要产 生了以下几个机制:
1、个人缴费机制; 2、多渠道筹集基金的机制; 3、部分积累的机制; 4、待遇与缴费挂钩的机制; 5、养老金正常增长的机制。
第三步:管理的改革
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网络 国家是从1996年开始提出的。
那时组织上让我出来专门组建科研所 继续进行超前研究,为上海乃至全国
二、医疗保险改革
目前已进行了四步改革: 第一步:大病住院统筹; 第二步:部分门急诊统筹; 第三步:退休人员50%门诊费 进行统筹; 第四步:全方位进行“三医” 联动改革。
第 一 步 改 革 , 全 国 是 从 1995 年
镇江、九江“两江”试点启动的,
上 海 是 从 1996 年 5 月 开 始 的 ;
这是因为中国保障的
财力十分有限,难以承担 长期的刚性保障,单纯的 保障,没有就业,也不能 满足稳定的需要,最终的 出路还是促进就业。
二、中国社会保障 制度改革的现状
中 国 社 会 保 障 改 革 是 从 20 世 纪 80 年 代 中 期 开 始 的 。
首先是从社会保险入手,从养 老保险开始突破的。
除农民和城镇社会闲散人员 外,由于城镇进入劳动年龄段的 公民几乎都进入企业或机关事业 单位就业,单位承担了保障的主 要职能。尽管传统的社会保障制 度层次单一,不成体系,但它对 稳定社会,发展经济起到了不可 磨灭的重要作用。
2、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改革开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社会保障制 度与之相适应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社 会保障的各个项目分别由几个有关部 门承担,造成多头管理,多家经办, 政出多门,加之改革又是从地方先起 步,固然给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带来了困难。
为适应上海加快城市化建设
的步伐,使离土的农民成为城 市居民后,也能享受社会保险, 去年,上海就探索小城镇社会 保险,在一年多试点的基础上, 今 年 10 月 正 式 在 面 上 推 开 。
目前在上海基本形成了城保、
个保、镇保、农保的社会保险 多形式的格局。
到今年为止,上海养老保险制
度 改 革 整 整 经 历 了 10 年 时 间 。 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无可
六是积极的 就业政策与保障 水平之间的矛盾。
社会保障应该具有就业保障的
功能,其基金的支出,构成社会消 费需求,与经济扩张和收缩之间存 在着一种反向运动的内在联系。因 此,只有达到充分的就业,才会从 根本上减轻社会保障的负担。 对下岗失业人员来说,他们需要保 障,但更需要的是就业,就业才是最 积极、最活跃、最根本的保障。
三、失业保险改革
国 家 是 从 1986 年 10 月 进 行劳动制度四项改革开始的, 当时称待业保险。
上海与国家同步建立待
业保险制度,1992年进行修 改,1995年在全国首先改称 为失业保险。
1999 年 1 月 国 务 院 颁布了《失业保险条 例》;同年2月上海市 政府发布了《上海市 失业保险办法》,这 个办法一直执行到现 在。
1996 年 国 家 劳 动 部 先 发 布 了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全 国不少省市的企业从那时就开始按 照有关规定执行起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国要 搞一个缴费比例、一个计发 办法、一个待遇标准是不现 实的。这不仅不会促进经济 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制约 经济发展。因此,要充分考虑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来设计社会保障体系。
五是各类基本 社会保险改革发展 还不平衡,没有形
成有效运作的整体。
原来的各类基本保险是独立 成系统的,分属于不同部门,没 有形成系统工程。在基本社会保 险制度改革方面,又存在有的险 种改革步子快,有的险种改革步 子慢,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安全 网”。这种不成系统的保障,严 重地制约了国企本单位 职工及其家属为对象, 包括了就业、养老、工 伤、医疗、生育、遗属、 困难和福利。
农村集体保障是以 农村集体组织为责任主 体,以农民为对象,进 行合作医疗和对五保户 等特困人员提供最基本 的生活保障。
国家对各个保障项 目,是按照行政职能分 工,分别由劳动、人事、 卫生、民政、工会等有 关部门,来对不同的对 象组织实施。
第二步改革,上海从1997年6月




第三步改革,上海是从1998年10





第 四 步 改 革 , 国 家 是 1998 年 12
月作出决定进行统筹和帐户相结合
改革,上海是从2000年12月开始的。
上海在医疗保险改革上采取
的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 启动,逐步推开的策略,即:走 小步,年年走一步的做法。 主要作用是: 1、确保广大从业人员和退休人 员病有所医; 2、缓解的医疗费畸轻畸重负担; 3、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事实也充分 说明:单位化保 障体系必然解体, 社会化保障体系 必然建立。
二是社会 保险与劳动力 流动不相吻合。
目前社会保障制 度改革滞后于劳动制 度改革,特别表现在 原具有固定工身份的 职工进入社会保障新 体系是一大难题;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 约 有 5000 多 万 , 上 海 还 有 100多万。他们是在计划经 济时期统包统配进单位工作 的。当时国家执行的是“低 工资、低物价、高就业”的 “两低一高”政策,他们所 有的保障都融化在单位中。
这部分人比较适应老
的模式。进入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后,老的模式 已难以维持,而他们对旧 体制又比较留念,就业 观念陈旧、市场意识薄 弱,不敢轻易走向市场;
加之老的保障体制 即将解体,新的保障体 系又尚未完善,使他们 产生了极大的担忧。这 部分人的就业、保障解 决不好,很可能会引起 社会波动。
国家如何将他们工 作几十年已作过“扣 除”的部分给予适当 的补偿(当前主要是 养老、医疗、住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发展、
稳定的逐步深入,社会保险的其 他几个险种:失业、医疗、生育、 工伤改革也逐步展开。同步进行 社会救助和公共福利事业建设。
一、养老保险改革
到目前已进行了三步改革:
第一步:基金的改革 第二步:制度的改革 第三步:管理的改革
第一步:基金的改革
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
国家是从1985年开始逐步展开的, 形式是实行企业退休费统筹。上海 是从1986年10月开始的。
主要作用是:
1、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2、缓解企业退休费用畸轻畸重负担。
第二步:制度的改革
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 合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模式
国家是从1991年6月作出了改革 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主要作用是: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进一步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上 海 市 政 府 于 1991 年 11 月 成 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小组, 本人由于工作需要,参加了这个 小组,是研究、设计、制定改革 实施方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今天非常荣幸
有机会就《中国 社会保障制度的 现状及发展》给 大家介绍点情况
主要介绍四个方面
一、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 征和缺陷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 状
三、国外可借鉴的做法和必须把 握好的几个问题
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 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传统社会保 障制度的特征和缺陷
1、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四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严重不平衡 与全国要建立统一 的社会保障体系存 在一定矛盾。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 展还相当不平衡,东南沿 海地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 三角洲,从业人员的工资 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较之中部和西北部要高。
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导致劳动力价格 的不平衡,劳动力价 格的不平衡又导致社 会保障水平的不平衡。
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是以计划
经济为基础,其内容主要由国家保 障、单位保障、农村集体保障
等三大板块组成,各保障项目分别 按三大板块来设置的,形成了相互 独立、互不交叉,又不成体系的 “三张安全网”。
国家保障是以中央和 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面 向全体社会成员,无偿提 供有关物质援助,它包括 救济,福利,补贴,优抚 和赈灾等。
目前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个 人帐户,已经退休的和将要退休的 中老年职工的帐户很大一部分是空 的。国家欠了老职工一笔巨大的 “隐性债务”,而现在又用年轻人 的钱来抵偿这笔债务,客观上又欠 了青年人一笔巨大的债务。目前这 笔债务据有关部门推算至少在几百 万亿。因此,如何补偿这笔巨大的 “隐性债务”是个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