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九上各章基础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全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

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

(1)牙的组成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①从成分上分: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 1.消化系统的组成: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②蛋白质→氨基酸③脂肪→甘油与脂肪酸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一章基础知识复习第1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指的是生成了新物质,性质指的是可以生成新物质.3.CuSO4·5H2O=== CuSO4+5H2O CuSO4+5H2O=== CuSO4·5H2OCuSO4+2NaOH===Cu(OH)2↓+Na2SO4CuSO4溶液为蓝色用途(1)可以用CuSO4来检验水的存在,如果有水,则会变蓝色;(2)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如果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产生,则有.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1.酸的性质:(1)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2)酸+碱==盐+水 3HCl+Al(OH)3=AlCl3+3H2O 2HCl+Mg(OH)2=MgCl2+2H2OHCl+NaOH=NaCl+H2O(3)酸+盐==新酸+新盐实验:鸡蛋壳(主要万分是CaCO3)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伸入试管的燃着的火柴熄灭化学方程式: 2HCl+CaCO3=CaCl2+H2O+CO2↑用途:可以用来检验CO2 2的存在,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CO2气体(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实验一: 除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实验现象: 溶液变成黄色,时间稍长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实验二: 氧化铜(黑色)与盐酸的反应现象: 黑色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化学方程式CuO+2HCl=CuCl2+H2O5.酸的个性:(1)盐酸(HCl)A.浓盐酸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会有白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B.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显黄色C.实验: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现象: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化学方程式: HCl+AgNO3=AgCl↓+HNO3用途:可以用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蓝色白色白色蓝色(2)硫酸(H 2SO 4)A.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B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时,可发现很热.C.浓硫酸有脱水性,当滴在纸上时,会使纸变黑(化学性质)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用它来用干燥剂(物理性质)E .检验稀硫酸(或-24SO )——取少量待检液体取于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2BaCl 溶液和稀3HNO ,有白色沉淀产生(3)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2BaCl 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4)硝酸(3HNO ) A .挥发性; B .腐蚀性; C.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贮存在棕色瓶中)第3节 探索碱的性质1.碱的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离子(-OH )化合物叫做碱.2.碱的性质:(1)碱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碱使无色酚酞变红,使紫色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用途:A.治胃病; B.用熟石灰[]2)(OH Ca 改良酸性土壤.(2)碱+酸===盐+水 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O H NaCl HCl NaOH 2+=+ O H SO Na SO H NaOH 2424222+=+用途:A.治胃病; B.用熟石灰[]2)(OH Ca 改良酸性土壤.(3)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实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2CO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22)(CO OH Ca +===O H CaCO 23+↓(4)碱+盐===新碱+新盐实验一:氯化铜溶液(蓝色)氢化钠溶液反应. 现象:生成蓝色沉淀化学方程式:NaCl OH Cu NaOH CuCl 2)(222+↓==+实验二:氯化铁溶液(黄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3. 碱的个性(1)氢氧化钠(NaOH )A 、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B 、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同时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需密封保存.C 、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D 、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E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a.加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已变质:↑++==+223222CO O H NaCl HCl CO Nab.加入氯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已变质:NaCl CaCO CaCl CO Na 23232+↓==+c.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已变质:NaOH CaCO OH Ca CO Na 2)(3232+↓==+ F 、氢氧化钠变质后除杂方法:)(32CO Na NaOH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 NaOH CaCO OH Ca CO Na 2)(3232+↓==+G 、氢氧化钠可以用来做干燥剂,可以干燥氢气和氧气,不能干燥2CO 和2SO(2)氢氧化钙[]2)(OH CaA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B 、氢氧化钙溶液俗称石灰水;C 、O H CaCl HCl OH Ca 22222)(+==+、O H CaSO SO H OH Ca 244222)(+==+(3)鉴别2)(OH Ca 和NaOH 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2CO 气体(或各滴入32CO Na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2)(OH Ca ,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第4节 几种重要的盐一、盐的概念—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合的化合物.1、几种常见的盐:(1)俗名:纯碱或苏打 (2)结晶水合物:O H CO Na 23210⋅(3)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易风化 (4)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显碱性2.碳酸钙(3CaCO )(1)是大理石、石灰石、贝壳和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2)3CaCO 是一种难溶的盐;(3)O H CaCO CO H OH Ca 233222)(+↓==+(4)碳酸盐的检验:加稀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食盐(NaCl )(1)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 (2)33NaNO AgCl AgNO NaCl +↓==+三、盐的性质(1)盐+酸==新盐+新酸(2)盐+碱==新盐+新碱(3)盐+盐==新盐+新盐(4)某些盐加热易分解↑++2234CO O H NH HCO NH四、盐的制取1.酸、碱、盐的溶解性:-OH 只有+K 、+Na 、+4NH 、+2Ca 、+2Ba 溶. -3NO :全溶:-Cl 只有AgCl 不溶 -24SO :只有4BaSO 不溶 -32CO :只有+K 、+Na 、+4NH 溶2.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手互相交换成份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3.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1)反应物中没有酸时,反应物必须都能溶于水;(2)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沉淀或水中的一种。

九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九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九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知识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在九年级上科学的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各种不同的物质打交道,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对我们理解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性质。

物质有着许多不同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形状、质地、重量等。

通过观察这些性质,我们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和鉴别。

此外,物质还具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描述了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产生的变化,例如酸碱中和、金属的腐蚀等。

物理性质描述了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下可观察到的性质,例如物质的熔点、沸点、导电性等。

其次,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状、颜色、状态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但其化学组成并未改变,例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其化学组成发生了改变,例如燃烧、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等。

在化学变化中,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以及气体、固体或液体的产生。

最后,我们还学习了混合物和纯物质的概念。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它们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例如过滤、蒸发等。

而纯物质是指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

纯物质无法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只能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分解或合成。

通过学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善于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加深对于物质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九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的第三章主要涉及物质的纯度与杂质、固体杂质的分离、凝固点和显微镜的使用等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解析。

1. 物质的纯度与杂质物质的纯度是指物质中所含纯净物质的比例。

纯度越高,物质中的杂质含量越少。

我们常使用的食盐就是一个例子,经过提炼和加工后的食盐,纯度要高于自然界中的盐矿石。

这一知识点可以引申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提高物质的纯度?对于固体杂质较多的物质,可以通过溶解、过滤、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

而对于液体和气体杂质较多的物质,可以通过蒸馏、析出和洗涤等方法进行纯化。

2. 固体杂质的分离对于固体杂质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是溶解、过滤和结晶。

首先将固体物质溶解于溶剂中,使杂质和溶剂充分混合;然后通过过滤将溶液中的杂质分离出来;最后将溶液加热至溶剂蒸发,进行结晶,得到纯净的固体物质。

3. 凝固点凝固点是指物质从液态到固态转变过程中的温度。

对于纯净物质来说,凝固点是固定的。

而杂质的加入会对凝固点产生影响,导致凝固点降低。

这是因为杂质在溶液中会干扰晶体的结构形成,从而影响凝固点的温度。

这个概念可以和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如在冰冻食品的制作中,添加了一定的防腐剂和抗结晶剂,使得食品的凝固点降低,从而延缓了冰冻的过程。

4. 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是一种学习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它通过放大物体的图像使其可以被人眼观察到。

在学习细胞结构和微生物等方面,显微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显微镜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

光学显微镜利用光的透射和反射原理进行放大,可以观察到较大的细胞和物体。

而电子显微镜则利用电子束的原理进行放大,可以观察到更小的微观结构。

除了常规的显微镜,还有一些特殊的显微镜,如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它们在特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荧光显微镜在生物科学中的细胞标记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纯度与杂质、固体杂质的分离、凝固点和显微镜的使用等概念。

九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本章主要介绍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与区别,以及纯净物和杂质的辨别方法。

1.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例如氧气、金属等。

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

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1.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例如沙和水的混合物。

1.4 纯净物和杂质纯净物指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如金属、盐等;杂质指混合在纯净物中的其他物质,如空气中的尘埃。

1.5 纯净物和杂质的辨别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纯净物和杂质的外观差异进行辨别。

(2)熔点和沸点:纯净物的熔点和沸点是固定的,而杂质会改变其熔点和沸点。

(3)溶解性:纯净物可以根据其溶解性与溶剂反应的方式进行辨别。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本章主要介绍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的基本单位、组织器官的构成和功能,以及生物体的层次结构。

2.1 细胞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组成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

2.2 组织器官的构成和功能细胞可以按照功能相似的特点组织成组织,不同的组织可以构成器官,实现相应的功能。

例如肌肉组织可使生物体运动。

2.3 生物体的层次结构生物体的层次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个体五个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单位,个体是最高的层次。

第三章:能量与运动本章主要介绍能量与运动的关系,包括物体的能量、机械能和能量转化的规律,以及运动的特征和描述方法。

3.1 物体的能量物体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等而具有的能量。

3.2 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表征物体运动的能量大小。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3.3 能量转化的规律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例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等。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上1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上1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一、一些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名称:二、常见的原子团:三、物体颜色:四、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口诀:钾钠铵盐皆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硫酸盐不溶硫酸钡,盐酸盐不溶氯化银;碱类可溶钾钠铵和钡,碳酸盐可溶钾钠铵。

注:①微溶:Ag2SO4、CaSO4、Ca(OH) 2、MgCO3②NaNO3 和KNO3 不能和任何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

(类型:A+B=C)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二种或二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分解反应。

(类型:A=B+C)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叫置换反应。

(类型:AB+C=CB+A)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类型:AB+CD=AD+CB)注: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氧化还原反应未必是置换反应。

六、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一类化合物。

在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中都含有酸,如食醋中含有醋酸;汽水中含有碳酸;柠檬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等。

注:酸雨:空气中含有大量的SO2、NO2 等有害气体,是形成酸雨的原因。

七、酸碱指示剂跟酸或碱的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石蕊和酚酞是两种酸碱指示剂。

注:要定性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要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常用的办法是使用pH试纸;要精确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应使用酸度计。

八、酸的通性1、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但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例: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同时铁片表面有气泡生成。

强调:单质铁跟酸发生置换反应只能生成亚铁离子Fe2+,而不能生成铁离子Fe3+。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复习

九上第三章知识点复习第2节机械能(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2.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越大,越大,动能就越大(二)势能A.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2.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越大、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B.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2.决定其大小的因素:对于同一物体,越大,弹性势能越大(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A.机械能: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B.机械能守恒:如果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量就保持不变,或者说机械能守恒例1:草原发生大面积蝗灾时,农业部门利用飞机喷洒农药消灭蝗虫。

当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时,它的()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 B.动能减少,势能增加C.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D.动能减少,势能减少2 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让同一钢球A从鞋面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实验中通过来判断钢球A的动能大小,运用了方法。

实验中控制小球质量不变来研究动能大小跟的关系。

3 篮球落到地面又弹起来,接触地面时被压缩,然后恢复原状,若不计一切阻力,以下说法中正确()A.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B.压缩过程中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C.恢复过程中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减小 D.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4 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成功软着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三号升空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B.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绕月球飞行,在近月点时动能最大,在远月点时势能最大C.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绕月球飞行,从近月点向远月点运动时势能转化为动能D.嫦娥三号探测器接近月面减速下降时,机械能不变5 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A.助跑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经过最高点时动能为零C.经过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小 D.起跳后升空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6 如图所示,小雨在公园里滑滑梯,他分别沿三条长短不同路径滑到地面在不考虑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他到达滑梯最底端时的速度是相同的,请解释原因.第3节能量转化的亮度(一)功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物体在这个3.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三种情况原因实例有距离无力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这时没有力做功足球离开脚后在水平面上滚动了一段距离,人对足球没有做功有力无距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动,即物体没有通过距离两名同学没有搬起石头,所以对石头没有做功力与距离垂直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通过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提着水桶水平移动一段距离,竖直提水桶的力不做功(二)功的计算1.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公式:用F表示力,s表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表示功,则W = Fs或PtW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

浙教新版九上科学知识要点

浙教新版九上科学知识要点

浙教版新版九上科学知识要点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1)物理变化: 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2)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3)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4)物质变化的现象主要有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产生,,温度变化,物质的形状变化,发光发热,状态变化,PH变化等.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1)物理性质:指通过人的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等.(2)化学性质:指物质的内在性质,用肉眼无法感知, 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包括可燃性, 还原性, 氧化性, 酸性, 碱性等.(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的用途, 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3,检验三价铁离子和水(1)硫酸铜晶体含有结晶水,呈蓝色.当加热时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的硫酸铜粉末.白色的硫酸铜粉末一遇到水就会变成蓝色, 常用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来检验水.(2)正三价的铁离子遇到硫氢化钾溶液就会变成血红色,常用硫氢化钾溶液来检验三价铁离子.4,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1)酸指的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一类化合物.这里要注意的是阳离子全部是H+,如果某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除了H+以外还有其它阳离子,那么这种物质就不是酸.(2)碱指的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一类化合物.这里要点注意的是阴离子全部是OH-,如果某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除了OH-以外还有其它阴离子,那么这种物质就不是碱.5,酸碱指示剂(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2)酸碱指示剂可以用来定性测量溶液的酸碱性,但人是比较粗略地测量.6,闻化学试剂气味的方法:因为在实验室里很多化学试剂有剌激性的气味,有的甚至有毒,所以,在闻气味的时候,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鼻孔即可.(扇闻)7,溶液的pH(1) 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2)pH与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pH<7的物质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的物质呈中性;pH>7的物质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8,测定溶液的pH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9,常见的酸(1)几种常见的酸:盐酸(胃酸的主要成分),硫酸,硝酸和醋酸.(2)稀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1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2能与碱反应,如NaOH + HCl = NaCl + H2O ;○3能与碳酸钙反应,如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4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 ○5与金属反应,如Mg + 2HCl= MgCl2 + H2↑。

2 1~2 3知识点清单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2 1~2 3知识点清单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元素组成
作用
在人体内分解后生成。
蛋白质灼烧时有
的气味,同时
脂肪溶于水
有机合成材料
合成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性能
优点:
缺点:
用途
常用于制造试剂瓶;保温器材的外壳;制鞋底、拖鞋、凉鞋等;制造电器外壳
广泛用于制造航天器、飞机、火箭、导弹的绝缘材料、特殊防护材料、增强材料以及人造心脏瓣膜、外科缝线等。
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2.1~2.3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梳理
性质
颜色
可锻性
硬度
密度
熔点
金属
大多数为色
铜:
铁粉:
特例:
非金属
碳:
硫:
合金
生铁

区别
共同点

Fe+O2=(常温)
Fe+O2=(点燃)
Cu+O2=
Ag+O2=

Al+ HCl=
Cu+ HCl=
实验室制氢气:③C+ AgNO3=Fe+ ZnCl2=
湿法炼铜:
置换反应(通式表示为+→+)
H2+ CuO=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几种简单的有机物
甲烷
丁烷
乙炔
化学式
化学性质
用途
沼气、瓦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打火机内液体的主要成分
燃烧产生的高温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
常见的有机物的特性:
1.大部分有机物熔点较,受热,易挥发,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2.绝大多数有机物溶于水,溶于汽油、酒精等有机溶剂。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九上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1学时】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一、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多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内能、化学能、电能、光能、太阳能、核能【能量是多种形式存在的,但要注意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形式的能】(1)机械能:存在于运动的物体(动能)或具有一定高度的物体(重力势能)或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性势能)中;(2)内能: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又叫热能;(3)光能:能发光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太阳能属于光能;2、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能量的转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分析某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和所要研究的过程;②物体在起始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③物体在最终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2)能量的转移: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4)要获得一种能量必须以消耗另一种能量为代价,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第2学时】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劳无功”(1)没有力,但有距离:“无劳无功”如: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也就没有什么力做功;(2)有力的作用,但没有距离的移动:也就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有劳无功”如:一个静止的汽车,一个人用了很大的力推他,但不动,因此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的移动,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劳动无功”如:手提着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水桶虽然受到提力的作用,但是由于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且移动的是水平距离,不在同一方向上,故而提力对水桶没有做功;3、做功的表示说法:力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做功、力做功;二、功的计算1、计算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Fs (F的单位是牛N,s的单位是米m,功W的单位是焦J)【明确】①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②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公式中的s是物体在力F作用下通过的距离;“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要引起重视;③W=Fs中的F是使物体沿着F方向移动s距离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2、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1J=1N·m3、把一只鸡蛋举高2m所做的功大约是1J;4、【思维逆向】将举高物体时F所做的功可以视为:克服阻力(重力)G做的功,即W=Gh;5、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是因为它具有能;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因此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6、能量转化越多,做功越大;能量转化越少,做功越小;三、功率1、比较做功的快慢(1)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所用的时间越少做功越快,所用的时间越多做功越慢;(2)相同的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做功越少,做功越慢;(3)比较做功的多少与时间的比值,比值越大,做功越快;比值越小,做功越慢;2、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2)功率大小反映了做功的快慢,做功越快,功率越大;做功越慢,功率越小;能量转化的越快,功率越大;能量转化的越慢,功率越小;【小贴士】①功率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能表示做功的多少,如功率大做功就多,这句话不对,还的看时间,由此可得,功率的大小决定于做功的时间和做功的多少两个因素决定的;②功率与机械效率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物理量,不要混淆;(3)功率的公式:P=W/t 【功W的单位J;功率P的单位是瓦W;时间t的单位是秒s】【思维拓展】①功率公式P=W/t是指平均功率,即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W=Fs、v=s/t、P=W/t可得P=Fv;例:汽车上坡时,需要一定的功率,减慢速度就是为了增大上坡的牵引力,这样有利于上坡;3、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W1W=1J/s 1KW=1000W 1MW=1000KW=106W4、常见的功率:韶山型电力机车4200千瓦汽车约为50—100千瓦喷气式飞机约11万千瓦人步行约70瓦,短时间快速运动可达1千瓦5、1000W=1000J/s的意义:物体在每秒内所做的功为1000J;物体在1秒内有1000J的能量发生转化;【第3学时】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如果再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1)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2个条件:要有2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且能绕固定点转动;如:瓶盖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是不能称为杠杆;(2)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力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不同形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力的初步知识1、物体间推、拉、提等是根据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3、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三、重力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或者说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向下。

3、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物体的重心有的可能作用在物体上,有的可能作用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4、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因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支持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对支持物的拉力,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际上就是拉力的大小。

四、摩擦力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水的三态变化1、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其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升华。

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吸热过程,具有致冷作用。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吸热过程。

二、物态变化图示三、应用可判断出对应的三态变化名称露-液化;②雾-液化;③霜-凝华;④云-液化;⑤雨-液化;⑥雾凇-凝华;水变成冰-凝固;⑧地面上的水干了-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全完整版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全完整版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全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九上生物知识点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

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

(1)牙的组成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①从成分上分: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1.消化系统的组成: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上2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上2

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按组成进行的简单分类:二、知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物质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金属可以转化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为碱;非金属可以转化为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为酸。

三、根据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规律设计物质制备的方案。

1、金属+非金属→盐2、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4、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5、碱+酸→盐+水6、酸+盐→新酸+新盐7、碱+盐→新碱+新盐8、盐+盐→两种新盐9、金属+酸→盐和氢气10、金属+盐→新金属+新盐四、金属1、区别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的普遍特性:有金属光泽,是良好的导电、导热体,有延展性,密度和熔点高,具有广泛的用途。

2、金属的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

3、金属的锈蚀和防护。

金属的锈蚀与其在周围环境中接触的物质有关,如: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接触易生锈;同时也与金属的内在结构有关,不同的金属,生锈的难易程度不同。

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防止金属生锈,如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刷油漆、涂油) ,以及改变金属的结构(掺入一些其他成分)等。

4、废弃金属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要尽可能地使金属循环再生。

五、材料的发展1、合金材料:把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水泥、陶瓷、玻璃等。

3、有机合成材料:如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4、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碳纤维等。

5、在合成材料的制造过程中,为了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需要设计绿色工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产品的产量,同时降低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加热点燃点燃点燃第一章知识要点一、酸的通性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3HCl+Al(OH)3====AlCl 3+3H 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H 2SO 4===CuSO 4+2H 2O。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盐酸除铁锈Fe 2O 3+6HCl===2FeCl 3+3H 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CuO+H 2SO 4====CuSO 4+H 2O4、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H 2SO 4=FeSO 4+H 2↑②实验室制氢气Zn+H2SO 4=ZnSO 4+H 2↑5、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AgNO3===AgCl ↓+HNO 3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 2SO 4+BaCl 2====BaSO 4↓+2HCl二、碱的通性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H 2SO4+2NaOH====Na 2SO4+2H 2O 3、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 2==Na 2CO 3+H 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2NaOH+SO 2==Na 2SO 3+H 2O4、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Ca(OH)2+CuSO 4====Cu(OH)2↓+CaSO 4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3NaOH+FeCl 3====Fe(OH)3↓+3NaCl三、金属的性质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Au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红色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2Cu+O 2===2CuO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 3O 42、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①镁带与稀硫酸反应Mg+H 2SO 4===Mg SO 4+H 2↑小结:金属与酸反应条件是: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H 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3、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置换反应)①湿法炼铜Fe+CuSO 4===FeSO 4+Cu ②红色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Cu+2AgNO 3===Cu(NO 3)2+2Ag小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金属加溶盐强进弱出。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第三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 势能转化为动能2.人造卫星: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 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4.胶片感光成像: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特技跳伞: 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6.森林火灾: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7.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水电站(工作时):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节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3.功率(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3)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5)1千瓦=1000瓦 1兆瓦=106瓦第三节一、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二、杠杆的分类(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九上知识点总结科学

九上知识点总结科学

九上知识点总结科学第一章昆虫和人类一、昆虫的多样性二、昆虫对人类的重要性三、如何正确收集昆虫标本四、蜜蜂是如何产生蜂蜜的五、昆虫引发的疾病六、环境保护与昆虫多样性第二章物体的热传导一、固体的热传导二、液体的热传导三、气体的热传导四、热传导的应用五、液体的热传导导热恒定的解释六、液体的热传导第三章离心机一、离心机的原理二、生物离心机的应用三、离心机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章热的传播方式一、热的传播方式二、热传播的危害三、热的传播方式的应用第五章太阳的能量一、太阳能的获取三、太阳能的利用四、太阳能的健康效应五、太阳能的应用六、太阳能的发展第六章生物的自我保护一、生物的自我保护方式二、人体的自我保护方式三、生物的自我保护与环境四、人体的自我保护与环境五、自我保护的意义第七章人类对植物的利用一、植物的多样性二、人类对植物的直接利用三、人类对植物的间接利用四、植物的保护与利用五、植物资源的争夺第八章声音传播的特点一、声音的产生二、声音的传播三、声音的特点四、声音的应用五、声音与环境第九章天气预报技术一、天气的成因三、气象实验室四、气象预报的分类五、气象预报的技术六、气象预报的应用第十章动力与物体的运动一、动力的概念二、动力的测量三、动力的计算四、动力的应用五、动力与运动第十一章生物与环境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二、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四、环境与生物的平衡五、生物与环境的保护第十二章火的利用一、火的产生二、火的特点三、火的危险性四、火的利用五、火与生活第十三章科学和环境一、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二、环境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三、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四、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环境五、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第十四章人与动物一、人与动物的关系二、动物的保护三、动物与环境四、动物与人类的协同发展五、动物保护与人类发展以上是九上科学知识点的总结。

九上科学知识点

九上科学知识点

九上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依据: 是否产生新物质 。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

3. A. 4·5H 2O ;B. CuSO C. CuSO 4+5H 2O=CuSO4. CuSO 4的应用:A.根据CuSO 4粉末遇水变蓝的性质, 可用于检验水的存在 。

B.根据CuSO 4能 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可用于 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农业上用于 配制波尔多液 来消灭害虫。

(波尔多液由 CuSO 4,CaO,水 配制而成)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一、电离:是指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1.电离方程式: H 2SO 4=2H ++SO 42- Ba(OH)2= Ba 2++2OH- AlCl 3=Al 3++3Cl - NaHSO 4=Na ++H ++SO 42-二、1、酸: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H + 的化合物。

强酸: H 2SO 4、HCl(胃酸主要成分)、HNO 3弱酸: H 3PO4、H 2CO 3、H 2SO 3、CH 3COOH (醋酸)等2、碱: 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OH -的化合物。

强碱: KOH 、NaOH 、Ba (OH )2、Ca (OH )2弱碱: Al (OH )3、Fe (OH )3、Cu (OH )2、氨水等三、酸碱性的测定: 用酸碱指示剂四、酸碱度的测定: 1.酸碱度:用PH 值表示。

2.酸碱度的测定: 用PH 试纸。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 对,读出PH 值。

第3节 常见的酸一、酸的通性:因为酸中都有H +,所以具有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能与碱反应。

酸+碱==盐+水①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3HCl+Al(OH)3=AlCl 3+3HO②往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NaOH 溶液中滴入稀HCl ,直至过量,溶液颜色变化 蓝色--紫色--红色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第1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

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兰色晶体。

CuSO4·5H2O====== CuSO4+5H2O ; CuSO4+5H2O===== CuSO4·5H2O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第2节酸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CI — H2SO4====2 H++ SO42— HNO3===== H++ NO3—3、常见的酸:盐酸 HCI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醋酸CH3COOH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检验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

(一)酸的通性1、酸使指示剂变色;2、酸 + 碱 ===== 盐 + 水3HCl+ Al(OH)3 ==== AlCl3+3H2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H 2SO4+2 NaOH==== Na2SO4+ H2O3、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2HCl + CaCO3====CaCl2+ H2O + CO2↑(实验室制取CO2)HCl + AgNO3==== AgCl ↓ + HNO3(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H2SO4+ BaCl2==== BaSO4↓ + 2HCl (用BaCI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4、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6HCl+ Fe2O3====2 FeCl3+3 H2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H2SO4+ CuO ==== CuSO4+ H2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5、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Fe + 2HCl ==== FeCl2+ H2↑Zn + H2SO4==== ZnSO4+ H2↑(实验室用于制H2)(二)酸的个性1、盐酸HCl: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

浓盐酸敞口放置会使质量减轻,浓度变小。

工业盐酸因常含Fe3+而显黄色。

2、硫酸H2SO4:(1)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后,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2)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漫漫流进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

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纸上字迹变黑。

(4)浓硫酸的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浓硫酸敞口放置使质量增加,浓度变小。

第2节碱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NaOH ==== Na++OH— Ca(OH)2====Ca2++2OH—2、四种可溶性碱:NaOH KOH Ca(OH)2 Ba(OH)2(一)碱的通性1、碱使指示剂变色;2、碱 + 酸 ===== 盐 + 水Ca(OH)2 +2 HCl ===== CaCl2+ 2H2O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实验时用酸碱指示剂指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3、碱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2NaOH + CO2 ==== Na2CO3+ H2OCa(OH)2+ CO2==== CaCO3↓+ H2O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CO2)2NaOH + SO2 ==== Na2SO3+ H2O (工业上用碱溶液吸收SO2等有害气体)4、碱 + 某些盐 ===== 新碱 + 新盐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生成红褐色沉淀)2NaOH + CuSO4 ====Cu(OH)2↓+ Na2SO4(生成兰色沉淀)Ca(OH)2+ Na2CO3==== CaCO3↓ +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二)碱的个性1、氢氧化钠NaOH :(1)俗称:烧碱、苛性钠。

(2)易潮解,易和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2NaOH + CO2 ==== Na2CO3+ H2O(3)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Ca(OH)2:(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2)区分NaOH和Ca(OH)2两种溶液的方法:方法一:分别通入CO2,变浑浊的是Ca(OH)2溶液;Ca(OH)2 + CO2==== CaCO3↓ + H2O方法二:分别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2溶液。

Ca(OH)2 + Na2CO3==== CaCO3↓+ 2NaOH第4节盐1、盐: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盐的分类:盐酸盐(氯化物) NaCI 、 CaCl2等硫酸盐 Na2SO4、 CuSO4等碳酸盐 Na2CO3、CaCO3、BaCO3等硝酸盐 KNO3、 Ba(NO3)2等铵盐 NH4Cl 、(NH4)2SO4等3、盐的溶解性:钾、钠、硝、铵均可溶;盐酸只有Ag不溶;硫酸只有Ba不溶;碳酸只溶钾、钠、铵可溶。

(一)几种重要的盐1、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

晶体化学式为Na2CO3·10H2O ,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结晶水变成粉末。

Na2CO3虽然是盐,但水溶液却显碱性,因而俗称纯碱。

2、碳酸钙CaCO3:俗称大理石或石灰石。

做建筑材料。

3、氯化钠NaCI :俗称食盐。

(二)盐的通性1、某些盐和酸的反应;Na2CO3+2 HCI==== 2NaCI + H2O + CO2↑62、某些盐和碱的反应;Na2CO3+ Ca(OH)2==== CaCO3↓+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3、盐和某些盐的反应;NaCI + AgNO3==== AgCI↓ + NaNO3Na2SO4+ BaCI2====BaSO4↓ + 2 NaCINa2CO3+ CaCI2==== CaCO3↓+ 2NaCI(三)复分解反应及其能否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如:Na2CO3+ Ca(OH)2==== CaCO3↓+ 2NaOH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必要条件:反应物中有酸可不溶,无酸都要溶,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

(四)化学肥料(按含N、P、K等营养元素分类)1、氮肥(N):NH4CI 、(NH4)2SO4等。

能促使作物茎叶生长茂盛。

2、磷肥(P):Ca(H2PO4)2等。

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旱和抗寒能力,蟪粒增多,子粒饱满。

3、钾肥(K):草木灰K2CO3等。

能使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4、复合肥:含N、P、K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如KNO3第5节金属(一)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具有一定硬度和熔点。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和氧气反应:2Mg + O2==== 2MgO 2Cu + O2==== 2CuO2、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Fe + 2HCl ==== FeCI2 + H2↑Zn + H2SO4==== ZnSO4+ H2↑(实验室用于制H2)只有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

3、金属和盐的置换反应:Fe + CuSO4 ==== FeSO4+Cu(我国古代湿法炼铜)Cu + 2AgNO3 ==== Cu( NO3)2+ 2Ag只有排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第6节有机物1、无机物:不含碳元素(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2、有机物:主要含碳元素,通常还含有H、O、N等元素。

3、常见有机物: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天然气(沼气)甲烷CH4、家庭液化气丁烷C4H10、酒精C2H5OH 、醋酸CH3COOH 、汽油、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4、有机物特点:易挥发、易燃烧、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中。

第二章基础知识分析一、物质的分类方法:(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1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如铁,铜、镁等;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金属非金属颜色具特殊的金属光泽有多种颜色,但无金属光泽延展性具良好的延展性不具延展性可锻性具良好的可锻性不具可锻性硬度比较硬硬度不一致导电性良好的导电性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电导热性良好的导热性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热密度密度高密度低熔点熔点高熔点低△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1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

(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1.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

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 2O、SO2等。

1.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3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4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三、物质转化的规律:(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1)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非金属氧化物,如:点燃点燃S + O2==== SO2C + O2==== CO2(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CO2+H2O == H2CO3SO2+H2O == H2SO3SO3+H2O == H2SO4(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1)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或金属氧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