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_0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本文所提到的《咬文嚼字》指的是一本语文辅助教材,该教材是一部典型的语文学习指南,主要介绍中文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适合高中生以及各年级的其他读者。
本文将以《咬文嚼字》作为主要参考,进行语文学习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材解析《咬文嚼字》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了中文阅读和写作的要点,具体如下:1. 阅读习惯养成从章节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本教材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了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说,在字词阅读方面,我们需要建立过硬的字形基础和丰富的词汇库;在阅读的比较中,我们需要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并且顾及全局,细节又不失立体,做到看懂并理解文章。
2. 文章鉴赏在文章鉴赏方面,《咬文嚼字》从语境理解、修辞手法、文本分析等多个方面来分析文章,让读者了解文章的内涵与情感,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与领悟。
3. 作文技巧在写作方面,我们从语言、结构、逻辑等各个方面来讲解作文的技巧。
教材从格式到素材,从论点到逻辑,总结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如何写作。
4. 名著精析《咬文嚼字》中,也有一部分是关于名著精析的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及鉴赏,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启示《咬文嚼字》这本辅助教材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有何启示呢?1. 培养阅读习惯从教材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读者需要有充分的字词基础,从字形到含义都了然于胸,同时还需要学会对比阅读的方法,做到细节不漏,全面理解文章。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读书、复习语文知识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 重视文章鉴赏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文章表面,还需去领悟文章中的情感、感悟,这同样必须靠阅读与鉴赏。
在学习鉴赏方面,我们也可以学习教材中的方法,如通过语境推测词义,或是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等。
3. 勤于写作,提高技巧在写作方面,教材对于作文的技巧有十分详尽的讲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 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教学重点]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①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
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导学案二、解题1、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咬文嚼字释义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题目的含义:在文学,无论是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
三阅读思考1.把握中心: “咬文嚼字”指什么?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怎样做到?目标是什么?2.掌握材料:找出文中所举的例子? 所举的例子说明什么道理?3.分析论述:各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这些论述你接受吗?能举出相关例子吗?四、文本探究(一)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成果。
(二)学生小组上台展示(一人为代表,其他人补充)探究论题一:郭沫若改字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1)郭沫若朱光潜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2)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3)郭沫若是语言大师,朱光潜先生不盲从,指出了他的“你这革命家的风度”的说法的错误,提出:“你这”式的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对朱先生的这种说法,你同意吗?(4)该例采用哪种论证方法,旨在论述什么观点?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明确(1)你这——是坚决的判断(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朱)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篇一: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咬文嚼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咬文嚼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咬文嚼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如何批判性地阅读文本。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阅读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并给出相应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阅读理解:带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和解读,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反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类似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小组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录像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覆盖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各个方面,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口头评价、作业评价、考试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王传河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文艺随笔的文体特点,并能尝试写作。
2、了解语言和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习咬文嚼字。
3、二、过程和方法:讲解为主配合多媒体演示和课堂讨论。
三、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四、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语:“咬文嚼字”的含义:这是一个贬义词,指过分的斟酌字句而不了解文句的实质内容。
但是本文却用它来表现什么意思?(讨论、明确)作家作品:(见多媒体显示)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
安徽省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人)。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他的《谈美书简》是教育部指定高中课外必读书籍。
文体知识:文艺随笔,属于议论文范畴。
(见多媒体显示)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作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与此相关,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批评家常以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境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可感的图画之中,尽量避免枯燥的说理和严谨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魅力。
现在也有些随笔重在描述对文学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对知识的阐述,这类文章感情充沛,讲求文采,可读性很强。
二、合作、探究:1、提问:从议论文角度来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课文中哪句话?(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要有一字不能放松的谨严。
2、课文前两段引用郭沫若的材料目的何在?这给我们写议论文带来什么启发?(学生回答)明确:引出中心论点;突出文章的针对性和必要性;我们写议论文往往开门见山的提出论点然后论证,以后不妨学习这种从现实事件谈起的方法,这样使得文章更具有让人信服的力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格一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中语文2人教版高中语文 3人教版高中语文4章节:必修5 课时:2 备课人:肖婷丽二次备课人:人教版高中语文 5赠送:教师高效教学的诀窍高效教学,具体应该怎么说呢?我们很难精确地给它下一个定义,但大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它。
学生、家长甚至是那些教学水平般的教师亲临高效教学的现场时,都能立刻感受到它。
但是,能感受到并不代表能在实践中亲自做到,尽管水平一般的教师也能够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体会到高效教学的魅力,但他们却无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像那些优秀教师一样高效。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但在具体实践的时候却不得要领,有劲使不出来。
如果这些教师能够掌握教学的快窍,他们同样也能高效地教学。
毕竟,教师们都有一颗上进的心。
今天我的目的就是要加深教师对于高效和低效两种教学方法的认识。
这点十分重要,只有认识到了,才能在实践中分清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6人教版高中语文今天,我们首先对下面所列的典型教学方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看看它们是属于高效教学法,还是属于低效教学法。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测试:1.讲课时的开场白是:“打开教材,翻到第×页。
”(低效)2.在课堂上尽量多用体验式教学法。
(高效)3.和学生建立起愉快、轻松的师生关系。
(高效)4.高度依赖书本。
(低效)5.把课本当做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来用。
(高效)6.多微笑。
(高效)7.大部分时间都显得很严肃。
(低效)8.教学实践中大量罗列文字。
(低效)9.处理学生问题时,声调提高并且表现出失望沮丧的情绪。
(低效)10.任何时候都表现得冷静、专业。
(高效)11.在课堂上多次进行有组织的讨论活动。
(高效)12.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高效)13.测试中出现的题目不超出课堂教授的内容。
(高效)14.测试中出现令学生感到束手无策的题目。
(低效)15.和学生陷入激烈的争吵。
(低效)16.私下里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 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及其作用。
2. 掌握常见修辞方法的应用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咬文嚼字的定义及作用。
2. 修辞方法的种类和应用。
3. 例文分析和写作实践。
三、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
2. 讲解配合演练法。
3. 课堂讨论法。
4. 典型例文分析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咬文嚼字?”“它的作用是什么?”(2)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咬文嚼字的典型情景,同时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修辞手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咬文嚼字的定义及作用。
(2)介绍不同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借代、排比等。
(3)通过语言实例演练,让学生明白不同的修辞手法如何运用,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
3. 讨论环节(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讨论。
(2)学生自由发表观点,讨论每种修辞手法的优缺点,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出修辞方法的规律和特点。
4. 典型例文分析(1)选取一篇典型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针对例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并思考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
(3)讨论之后,让学生尝试将所学到的修辞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 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定义及其应用场景。
2. 学会通过训练,能够将所学的修辞手法灵活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咬文嚼字和修辞手法的知识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充满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该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人教版-语文-高二-《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2.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的启示。
3.了解咬文嚼字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第一课时【字词积累】易混字音锱铢必较(zīzhū)鲁莽(mǎng)词藻(zǎo)付梓(zǐ)尺牍(dú)不胜枚举(shèng)斟酌(zhēn zhuó)俗滥(làn)l 小练习1.选出注音无误的一项(D)A 下乘(cheng)岑寂(cen)付梓(zi)锱铢(zizhu)B 没镞(mozu)咬文嚼字(jiao)咀嚼(jue)嚼舌(jiao)C 蕴藉(yun)累积(lei)憎恶(zengwu)便宜(pianyi)D 尺牍(du)灞桥(ba)剥啄(zhuo)清沁肺腑(qing)2.下列解释有误的是(B )A 援引:引用不求甚解:很深刻咬文嚼字:比喻斟酌B 尺牍:书信一川烟草:一片平地付梓:刻字C 蕴藉:含蓄拘礼:限制游离:不确定的【补充注释】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
五车:书多。
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认为了不起。
(多含贬义)鸣:表示。
索然无味: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
也作“索然寡味”。
不即不离: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
即:接近;离:远离。
点铁成金:原意是指使石头变成黄金,比喻把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的文章【导语设计】推敲的来历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
咬文嚼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语文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咬文嚼字更是语文教育中的一项基础技能。
在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中,咬文嚼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及运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介绍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咬文嚼字对于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场景。
2.学习常用的咬文嚼字技巧,能够在语言表达中提高准确性和文学性。
3.积极运用咬文嚼字技巧,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咬文嚼字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学习咬文嚼字的技巧: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原则、方法3.学习应用咬文嚼字的实例:通过实际文本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咬文嚼字的实际应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大量的例句。
2.交互式授课: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问与解答的形式互动交流。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咬文嚼字技巧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四、教学实施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或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提出“咬文嚼字”这个概念。
2. 讲解与学习在讲解和学习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一同掌握咬文嚼字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掌握程度,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例并作练习,如句型变换、词语替换等操作。
3. 练习与巩固通过设立课堂小游戏、学生自主制作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咬文嚼字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体会,互相学习。
4. 总结回顾通过总结回顾环节,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掌握咬文嚼字技巧,并有意思地运用到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学性。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教学互动中,学生对于咬文嚼字的掌握程度。
高二语文教案:3.8《咬文嚼字》(新人教版必修5)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4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解说:教学目的的确定最重要的依据有两条:一是单元要求,二是本课编者提示。
这两者新编课本均有,万不可忽视。
)[教学重点]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2写法揣摩①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
②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
[教学方法]自读,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熟悉典故及词语。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来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在大家预习——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读,以求能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并借鉴一些文章的写法,让我们的文章也变得美起来。
二、解题1投影映出: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教师口头说明:清代,安徽桐城出了以刘大???、方苞、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
朱先生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的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2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本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大段。
②在理清段落层次大意的基础上,讨论中心论点。
2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第1段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第2题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第3段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第4段,水到渠成,加以总结。
)解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颇易引起争议,这是因为:一是本文结构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不是从观点出发,进行演绎论证,而是从个别到一般,然后再到个别;即从实例到论点,然后再展开证明;这样它便不是开章明义,而是中间揭旨,中心论点在第3段才出现。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教学设计】通过对比阅读来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不同美学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
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标点。
”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前者有李白。
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
(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
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
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
《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提问: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全文,熟悉主要内容。
2.根据“学习重点”,确立学习目标。
三、课文分析1.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其次,让学生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
以上七则材料可概括为:(1)炼字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
(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4)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咬文嚼字必修五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必修五教学设计一知识与能力1.对作者及其创作要有所了解。
2.能够把握议论性文章阅读的基本步骤并应用于实践。
3.引导学生懂得“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的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4.引导学生参照文章的写法,对自己熟悉的作品做一点分析和论说,增强艺术评论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这是一篇论说性的文章,在阅读方法上,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阅读。
2.调动学生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
3.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给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作家作品写一些文艺评论和随笔。
4.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品位。
2.逐渐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1.学生初次接触文艺评论,需要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艺术体验有所准备,思维转变上可能存在难度。
2.让学生结合文中的实例,多谈谈自己的观点。
3.“套板反应”是人们的通病,应该作为教读重点,启发学生改变那种不动脑筋、好用陈词滥调的不良习惯。
《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三单元是全套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
这是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获得了一些文学常识的基础上,安排这个单元的。
应该说,到这个阶段,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艺术体验上,已经有所准备,是能够学好这个单元的。
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
《咬文嚼字》的作者是美学大师朱光潜,文章是一篇文艺评论,文章的写作特色是值得借鉴的,同时文章的内容包含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一些重要的观点可以让学生理解并应用于实践;此文贯穿着作者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作者对每个实例的咀嚼,都领悟到不同文字所蕴含的不同意味、不同思想感情,从而告诉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_0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一、教材分析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第三单元是一个“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2.能力目标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法分析1.理论依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2.三步教学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具体操作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⑵跳出课本拓展延伸⑶品评鉴赏培养能力⑷举一反三迁移应用五、学法分析1.学生现状:高二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
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
但高二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能力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预习课文,积累重点词语咬文嚼字(jiáo)没镞(mòzú) 岑寂(cén) 锱铢必较(zīzhū)烟榻(tà) 蕴藉(yùnjiè) 付梓(zǐ) 尺牍(dú)下乘(chéng) 倒涎(xián)一、导入作者介绍(基本概况,安徽桐城,代表作,座右铭,三此主义,《谈文学》)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2021年整理)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的全部内容。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庄静江【知识目标】提高理解和运用汉民族语言的能力【能力目标】能快速掌握文章关键语段、语句,分析、评价作者观点,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一丝不苟,探究质疑的治学态度,培养准确运用祖国语言的精神。
【重点、难点】一、提高理解和运用汉民族语言的能力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二、能快速掌握文章关键语段、语句,分析、评价作者观点,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测预习【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释义写出词语】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情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重量单位。
索然无味:乏味,形容没有兴趣的样子。
文中指提不起兴趣。
清沁肺腑:文中指清新气息渗入了人的内心。
付梓:古时用木板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白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乞灵:指请求神佛帮助。
文中指请求书本及词藻典故的帮助。
含贬义。
二、速读课文,问题思考,讨论交流。
1、你能从中看出文章的写作思路吗?第一部分指出: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情感上的“推敲”.后一部分指出:用字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运用文字联想意义,“惟陈言之务去”。
全文主旨: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精神,为文应刻苦自励,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达到艺术之美。
《咬文嚼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教学目的: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意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教学难点:1、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2、在鉴赏与品味文中引用的佳句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
第一节一、导入:“小老鼠看书”打一成语: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词典中对“咬文嚼字”这一成语有三个解释: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形容卖弄才学;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由此可见这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那么朱光潜先生对这一成语赋予了怎样的新意?我们今天来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
二、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这一。
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
译有黑格尔的《美学》等。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朗读课文,疏通文中生子新词:A、生字:倒涎憎恶茗烟深恶痛绝啰嗦锱铢必较斟酌没镞岑寂月晕烹小龙团清沁蕴藉太滥灞桥付梓尺牍B、新词:炼字:用心琢磨,使文句精美简洁。
援例:引用成例。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索然无味:形容文章内容枯燥。
推敲:斟酌文句,反复琢磨。
胸襟:抱负、气量。
岑寂:寂静。
捉摸:猜测;预料。
游离:离开集体或依附的事物而存在。
咬文嚼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导语好句不厌百回改,妙语多从锤炼来。
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孟郊的“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无不诠释者美言妙语背后诗人锤炼语言的艰辛,也许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来要创造出足以“泣鬼神”的佳句,还真得好好地“咬文嚼字”。
那么,什么是“咬文嚼字”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朱光潜先生的一片文艺随笔《咬文嚼字》。
(板书题目)一、预习检测字音xi á n zhēn zú zǎo jiè zǐ倒涎斟酌镞词藻蕴藉付梓dú zēng zī zhū尺牍憎恶锱铢必较字义援例岑寂斟酌杀青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唯陈言之务去二、作者简介及文体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____家、_______家。
笔名____,籍贯是_________。
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他的____________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
文艺评论是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论的文章。
三、解题咬文嚼字释义1、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
2、形容卖弄才学。
3、狡辩或强词夺理。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咬文嚼字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在文字运用上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松的谨严。
”可见,作者赋予了它新的含义,贬词褒用。
四、快速阅读文章,把握主要内容。
1、文章前五个自然段各举了什么例子?有什么作用?例子1 演员替郭老改台词句式不同(“你这…”句式表示极端憎恶之情)意味不同例子2 改“李广射虎” 字数不同(改后索然无味)意味不同例子3 贾岛诗的“推”与“敲” 字眼不同推—鲁莽一点,孤僧,显得冷寂意味不同敲—拘礼些,略显温暖的人情2、⑥⑦这两段的论述角度有什么不同?⑥段正面论述善用联想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一、教学设计1、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5、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
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6、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8、课时安排:一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PPT课件演示:P.1 课题]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
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
”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
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
[PPT课件演示:P.2 ]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
(二)认识作者[PPT课件演示:P.3]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明确:1、朱光潜是安徽人,他是安徽的骄傲,引导学生要关注本地的名人。
2、他的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讲话中所提到的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写照,而他的这篇随笔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考完成的。
(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PPT课件演示:P.4]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2、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PPT课件演示:P.5]明确:①郭沫若改字② 王若虚改句③贾岛“推敲” ④苏轼《惠》诗⑤“套板反应”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认为作者是随便举的例子么?(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这些例子不仅不是随便举的,而且是用心选择的。
从选材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是关于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关联想意义;从修改的效果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3、具体分析有关文字修改的例子:①郭沫若改字(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来体会“咬文嚼字”的精神。
)明确: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
[PPT课件演示:P.6]补充示例:唐代诗人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中“怯”能否替换成“切”呢?很显然,不可以。
“怯”更能表达作者逃亡时的胆怯心情,既急切的咬想知道家人的情况,又担心自己给家人带来灾祸,“怯”可以非常准确的表现当时那种矛盾的心情。
总结:写文章时要求用词准确,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
[PPT课件演示:P.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
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法• 福楼拜)②王若虚该句(指导学生朗读修改前后的句子,体会修改的效果)明确:改过之后确实更简洁了,但却缺少了意味。
[PPT课件演示:P.8]补充示例:宋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一段原来是“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
”最后修改为“环滁皆山也。
”这是修改的更简洁的成功的示例。
总结: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③贾岛“推敲”[PPT课件演示:P.9](这个故事已经耳熟能详,重点在于了解作者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的精神自己分析诗句,提出看法。
)⑴请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释。
⑵ 你认为应该用“推”还是“敲”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可自由讨论,只要解释合理就应给予鼓励)总结: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
小结:以上三个例子有成功,有失败,他们的评判标准都是一样的,即这个词或句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
4、具体分析有关联想意义的例子:①苏轼《惠》诗(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利用联想意义的妙处。
)补充注释:小龙团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给皇帝的茶。
一两茶相当于0.1两黄金。
苏轼在任常州刺史时得到朋友赠送的小龙团,异常兴奋,来到无锡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
小龙团是茶团,北宋蔡襄创制的一种名茶,形状似饼,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②“套板反应”(指导学生理解“套板反应”的概念,概括作者的观点。
)⑴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套板反应”。
⑵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反对。
“套板反应”背离了创新,引不起新鲜和真切的情趣。
唐代的古文运动中韩愈等人提出写文章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词必己出”,这体现的就是创新,反对掉书袋。
总结: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咬文嚼字还应有创新意识。
合理的运用联想意义。
[PPT课件演示:P.10]补充示例:唐代大诗人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李龟年为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思考:其中“江南”两字你能有多少联想呢?明确:⑴点明与李龟年相逢的时令暮春;⑵暗指李龟年不幸的身世;⑶暗指自己不幸的身世;⑷暗指唐王朝衰落时期。
5、小结:通过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作者指出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五)引申探究,比较阅读研讨与练习中列举了一篇文章《不求甚解》(马南邨),其中提出了另一种阅读的方法,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面对朱光潜和马南邨的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的看法。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可加以指导和鼓励。
)(六)应用拓展,活学活用课前老师要求学生整理出自己平常读书时“咀嚼”出的好句子,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请学生自己赏析。
[PPT课件演示:P.11—P.15](由选出语段的同学先发表观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
)[PPT课件演示:P.16]总结:很好的思想内容,像一盏画得很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像灯里的烛光。
若是里面的烛光很亮,这盏灯上的美丽图画就会映射得纤毫毕现;若是烛光昏暗,无论是多美的纱灯,也会减色。
(冰心《漫谈语文的教学与学习》)(七)作业设计片段训练:请写一个片段来赏析你所喜欢的语段,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
要求:重点突出,语句通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字数不少于400字。
(八)板书设计郭沫若改字——不同情感文字修改王若虚改句——不同意味咬文嚼字贾岛“推敲”——不同意境苏轼《惠》诗——正面联想意义“套板反应”——反面三、教学反思1、立足议论文体,理清论证思路,学习作者缜密的构思议论文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文体之一,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也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这篇文章在选材上独具特色,思路严谨,脉络清晰,论证缜密,方法多样。
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笔者先让学生先找出观点句,然后概括出所举的例子,再将例子分类,引导学生分析把握论证思路。
掌握这篇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为今后议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联系学习实际,落实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探究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人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在平时的阅读中,有不少学生都比较马虎,对文中用词用句缺乏思考,自主探究意识不够,而朱光潜先生提出阅读或写作中要有咬文嚼字精神,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读书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的习惯。
分析完课文后,我结合研讨与联系中提到的马南邨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从最后学生写的赏析文章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意识的关注自己读过的文章了,并开始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喜欢思考并分析一些优美的语句。
这些应该说是可喜的变化。
3、补充示例扩展阅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因此上课过程中,我补充了很多示例,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咬文嚼字的乐趣,在轻松和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在这节课里,同学们学习了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领悟了咬文嚼字的精神,开始留心玩味文字,可以说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教学反思1、立足议论文体,理清论证思路,学习作者缜密的构思议论文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文体之一,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也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这篇文章在选材上独具特色,思路严谨,脉络清晰,论证缜密,方法多样。
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笔者先让学生先找出观点句,然后概括出所举的例子,再将例子分类,引导学生分析把握论证思路。
掌握这篇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为今后议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联系学习实际,落实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探究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人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