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100816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解读修改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3.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合跨学科的应 用需求 源于生活 开阔视野 多元发展
4.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激发动机 改变方式 培养素养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义教阶段的总目标: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初步 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具备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 ▲能积极、正确、有效地应用信息系统,逐步融入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 程纲要》的研制和推出有其非常凸显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
▲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教学 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利于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 均衡发展。
▲填补了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 一项空白。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和价值
1.基础性 后续课程 技术基础 2.实践性 操作技能 技术方法 动手实践 3.应用性 学习 生活 社会(综合) 4.发展性 技术 学习 全人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全体 全面 均衡
2. 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养成良好的信 息素养 知识 技术 素养 兴趣与体验 掌握与应用 意识与态度
10.能对自己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 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与体验(过程) ▲学会与懂得(方法、思想) ▲交流、合作与评价(获得与表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体验信息技 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树立敢 于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养成想逐步形 成自觉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学习生 活中问题的意识。
12.具有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 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 动的态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内容设臵和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 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 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 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 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 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 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5)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运用 文字、图画、声音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 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
5.1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思考 并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进而根据 表达意图,比较图画、文字、表格、声 音等不同信息表达形式的优缺点,选择 (或组合)合适的表达方式,对作品的 制作过程进行初步的思考和规划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臵 和选择原则——理解课程内容体系
(2)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 旋上升地设臵内容——“玩中学”(Learning
by playing)“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 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 线,将学生必须掌握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 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 上升式学习。 初中的总结与提升:小学零散知识——总结 为知识结构;小学的工具与软件——综合运用。
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 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 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 一定的自主权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 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 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生 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 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 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 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年级粤教版必备信息技术指南讲义
一年级粤教版必备信息技术指南讲义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必备的学习工具和生活技能。
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粤教版编写了一份必备的信息技术指南讲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该讲义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一、课程简介信息技术指南讲义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基本的信息技术意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本讲义,学生将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简单操作、认识常见的电子设备和软件应用等内容。
二、讲义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本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简单介绍了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电子设备的使用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使用电子设备(例如手提电脑、平板电脑)进行基本操作。
包括开机、登录、打开应用程序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日常学习和生活。
3. 常见软件应用本部分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软件应用,例如文字处理软件、图片处理软件等。
学生将学会使用这些软件进行文字编写、图片编辑等操作,提高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能力。
4. 互联网安全意识在互联网时代,学习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避免网络欺诈是非常重要的。
这部分将为学生介绍如何创建强密码、保护个人隐私等知识,帮助他们在网络使用中更加安全。
三、使用方法粤教版一年级必备信息技术指南讲义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期分步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学习:1. 预习:在每一节课开始前,学生可以先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
2. 观看教学视频:学生可以观看配套的教学视频,由老师进行讲解和演示。
3. 跟随讲义操作:学生可以根据讲义的指导,跟随老师的演示进行实操操作。
可以使用自己的电子设备或者学校提供的设备。
4. 练习与巩固: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后,可以通过完成讲义中的课后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5. 提问与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进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1)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能识别计算机的外观和常用输入(如鼠标、键盘)、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及其他常用外接设备 (如:音箱、耳机、话筒等);能通过动手组装或观 看组装示范,探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部件 的基本功能。
•通过打字任务或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7)提供支持制作的资源 提供支持制作的丰富的资源,素材; 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对一些教
学难点或者技术实现的难点以范例或提供学 习网站来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 (8)客观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发挥好评价 的诊断、激励、促进作用
评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坚持客观、激 励、发展性的原则。评价的内容、主体、形 式多元化。
(5)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培养交 流能力、形成良好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学习不仅需要个体的自主探究和建构, 更需要表达交流、讨论合作。
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信息 技术,分享资料、合作交流,通过讨论深化理解, 通过合作促进知识建构;引导学生学会在合作过程 中合理表述个人观点,恰当地应用他人观点,在利 用社会公共信息的基础上共享个人的信息资料,培 养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交流能力和信息共享意识。
5、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 及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 内容和拓展性内容。
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 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 础,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 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 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 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
•学会运用合适的信息处理工具或软件(如文字 处理软件、画图或图形处理软件、计算机录音 软件等),导入/插入图画、文字、表格和声音, 并进行必要的编辑或修改,设置图像和文字效 果;制作或插入表格;录制或截取一段声音等。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总目标 4-6 年级课程目标 7-9 年级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4-6 年级内容标准 7-9 年级内容标准
学海无 涯
学海无 涯
本《标准》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课程的性质、特点与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 设计思路。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叙述了各学段教学 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则为教学活动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组成。
3、创造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创造性的课程。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评价、表达和交流的过程有大量需要分 析、归纳、思索和探究的活动,它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试验,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能激发学生 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倡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思想与方法,创造性地分析、解决生活 与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其开放性主要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形式、实践与评价等方面 应 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 生学 习的需要。另外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 和各种 媒体中的资源进行有效学习,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从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4、注重学科渗透
学海无 涯
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和活动的编排、组织上应充分拓宽信息技术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师生可以超越学科 的界限,强调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互渗透,进而从整体上来建构学生开 放型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发展知识迁移和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2024精选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案
本课程每周安排2课时,其中1课时为理论课程,1课时为实践课程。
03
课程周期
本课程为一个学期,共16周,总计32课时。
02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硬件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
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处理数据,是计算机的“大脑”。
内存(RAM)
用于暂时存储正在处理的数据和程序,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
硬盘(HDD/SSD)
帧率、场序、视频格式、编码等
音频处理
音频轨道编辑、音效添加等
Premiere Pro界面及基…
打开项目、导入素材、时间线编辑等
字幕与图形
字幕创建与编辑、图形绘制与动画效果等
视频剪辑
剪切、拼接、转场效果应用等
输出与分享
导出为常见视频格式,分享到社交媒体或上传到视频平台等
07
网络信息安全与道德伦理
网络信息安全概念及重要性
设计数据表
学习如何设计数据表结构,包 括字段类型、主键、索引等概
念的应用。
数据输入与维护
掌握在Access中输入、修改和 删除数据的方法,以及数据的
导入和导出操作。
查询设计
学习使用Access的查询设计器 创建各种查询,包括选择查询、
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等。
SQL语言基础及应用
SQL语言概述
了解SQL语言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数据操纵语言(DML)
掌握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插入、更新、删 除等操作的方法。
数据定义语言(DDL)
学习使用SQL语言定义数据库、数据表和索 引等对象。
数据查询语言(DQL)
学习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包括单表 查询、多表查询、子查询等。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年后初8就要上传:教材编写思想、特色安排、框架、体例、一级目录等研究成果。
还是7、8年级分别1册,起点是零起点,难度比新教材要低,但最后要让这些毕业生到高中后不必上衔接教材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V8.25征求意见)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领域,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要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社会责任感,为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打下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具有文化教育意义,区别于一般社会机构开展的信息技术职业培训;二是各年段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各有侧重,义务教育阶段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为主,将学生“领进门”,为其日后能够驰骋于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打下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突显操作性和工具性特色,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并逐渐积累必要的技术应用经验。
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也是学习的工具,具有双重价值。
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特色还体现在使学生初步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概念与原理,开始体验其技术思想和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学习领域之一,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超越封闭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其它学习领域结合起来,与其它学科课程结合起来,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开放性的课程帮助学生建构对世界认识的完整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技术工具的学习为主,但决不是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
信息技术活动面向学生发展,以学生的体验、理解、决策、评价等高级认知活动为基础,以信息活动带动意义建构,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结构图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度变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技能之一。
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就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纲要进行探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安全等方面。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应该涵盖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多媒体等多个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项目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程实施方面,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通过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品评价、平时表现等。
评价内容应该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应用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方面,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为了保障信息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平台等硬件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软件资源。
同时,应该注重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在课程管理方面,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应该积极与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课程性质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
当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二、课程理念1.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帮助全体学生学会数字时代的知识积累与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
2.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
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面向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要求,吸纳国内外信息科技的前沿成果,基于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要求,遴选课程内容。
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科”与“技”并重。
4.倡导真实性学习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根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开展与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根底。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开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表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展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与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开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展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开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与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
教学内容分为根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70—140学时。
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开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如此进展。
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简介
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简介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袁达人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结合广州市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师资、设备和发展条件所制定的《广州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修订)》,规1本模块主要由信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教科书结合日常生活和广州地区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向学生介绍了信息与数据、信息处理等概念,指出计算机是现代信息处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介绍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的最新成就,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向学生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措施,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教科书注意与小学教材衔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常识的基础上向学生系统而扼要地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让已经学习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同学能在比较系统地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让刚2.Windows98本模块主要由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WindowsXP的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软件教科书首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操作系统的发展、主要的操作,以便让教科书重点介绍了WindowsXP的基本操作,包括:WindowsXP的启动和退出、窗口管理、菜单操作和对话框的使用方法,介绍了“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等桌面信息图标,“开始”教科书结合具体实例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其组织存放的规则,常见的文件类型和文件标识符,介绍计算机查找信息的常用方法,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WindowsXP查找计算机的信息内容,组织和管理文件及文件夹。
本章还介绍了磁盘操作、软件和硬件管理的知识,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目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教科书安排了3个上机实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熟悉WindowsXP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本纲要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叙述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基本理念。
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描述课程的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并具体叙述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三维目标。
第三部分为内容要求,描述各学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及要求。
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等组成。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传统的读、写、算已不足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信息素养已成为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有效地运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信息,能正确判断信息技术应用的利与弊,形成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素养,是贯穿小学、初中、高中信息素养培养的基本任务。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中,应当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自身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为进一步学习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和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为特征,促进学生全面与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指定学习领域。
应突出体现基础性与技术性、普及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并使信息技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信息技术是当今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认知、交流、研究与创新的工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应注重以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主,并透过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与发展,使信息技术能力内化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性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撑其他学科辅助学习的基本手段,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技术基础,是学生信息素养养成的基本内容。
2. 实践性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强调让学生学会日常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中所需的信息技术方法和操作技能,动手实践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动手,也要动脑,这对于他们形成正确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能力。
3.应用性信息技术课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满足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应用的需要。
包括与各学科学习相结合的各种需要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任务的完成。
4.发展性信息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进步,富有活力,从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课程的学习应有利于学生适应这种发展变化,而不只是机械的操作和模仿,同时也要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通用能力,以及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都应该达到本课程纲要的要求。
学生不能因地区、经济环境或文化背景的差异而被取消或削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应当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共同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个体差异,在学生达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了解并初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评价、表达和交流的过程及其思想与方法,建立起对待信息技术的科学态度,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合跨学科的应用需求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和活动的编排、组织上应充分拓宽信息技术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师生可以超越学科的界限,强调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互渗透,进而从整体上来建构学生开放型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发展知识迁移和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4.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逐步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得到形成和发展。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初步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表现在:具备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能积极、正确、有效地应用信息系统,逐步融入社会的信息活动之中;掌握信息的获取、管理、加工、表达、交流与评价的技能与方法;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行为习惯,遵守信息社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
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及其与人的关系,了解各种常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作用与影响。
认识计算机在信息技术发展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
2.掌握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及简单工作原理。
3.能把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和原理迁移到生活中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中,初步具备使用日常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技能。
4.能运用日常的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知道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5.经历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问题解决所需的信息技术。
6.经历根据任务要求获取信息的过程,合乎规范地获取信息,并能筛选出适合自己需要的信息。
7.经历根据需要选择信息分类方案,将得到的信息组织起来的过程,基本掌握使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存储和管理的方法。
8.经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学会一般的加工方法,懂得创造性地表达思想或解决实际问题。
9.能使用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与他人交流,学会与人合作。
10.能对自己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体验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树立敢于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养成想逐步形成自觉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12.具有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3.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14.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行为习惯,能够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规范,健康地、安全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建立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了解,逐步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感性经验和健康负责的良好习惯,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日常学习和解决简单问题。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初步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完善和提高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发展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强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领悟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
第三部分内容要求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除了面向全省学生的必学内容外,还设有选学内容,旨在为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拓展性的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
选学内容以*号标出。
一、小学内容要求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在4~6年级开设,以“综合活动”为主要特征,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快乐学习,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信息技术的影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主题。
(一)感受身边的信息技术1.内容要求(1)能感受身边信息的存在及其与人们的密切联系。
例:能从耳听、目闻、身体触摸等感知信息的存在及其与人的联系,能从书报信函、广告、电话、电视等感受信息的存在与作用。
(2)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例:通过使用电话、数码相机,用计算机写字、画画、收发电子邮件、网上对话等进行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3)了解信息技术应用中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
例:通过了解信息技术应用中的不规范行为导致的不良后果,让学生明确日常信息技术应用中应该遵守的规范。
2.活动建议当今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现代信息技术也使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处理变得方便、快捷和高效,例如使用电话、上网和收发电子邮件等。
试进行一个活动,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信息,体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和高效等。
(二)用计算机在读、写、画、玩中的简单使用1.内容要求(1)知道计算机外观部件名称,懂得常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作用。
例:主机、显示器、打印机、键盘与鼠标及操作系统(Windows)、画图软件、游戏软件等(2)知道计算机的使用要求,遵守使用规范,养成良好的操作和使用习惯。
例:了解不规范使用计算机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制定并遵守计算机机房守则。
(3)学会正确操作键盘和鼠标。
例1:熟练单击、双击鼠标等操作及知道其作用。
例2:掌握键盘操作的正确指法,能够使用键盘在简单的文字处理软件(如记事本)编辑窗口中输入英文文章。
(4)学会使用一种汉字输入法输入汉字。
例1:能通过键盘操作,用正确的指法在简单的文字处理软件(如记事本)中输入中文文章。
(5)能根据操作指引,按要求操作计算机进行日常学习和娱乐。
例1:熟悉窗口、菜单和图标的使用方法。
例2:能够根据指引用计算机玩游戏、欣赏图片、播放音乐、欣赏视频节目、浏览网页。
(6)能用一种画图工具软件操作鼠标画画。
例:通过用一种简单的画图工具(如画笔)画图,熟练鼠标操作,渗透简单的画图方法的学习,提升对图画的鉴赏能力。
2.活动建议(1)百闻不如一见。
通过观察实物,可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常见硬件的了解。
通过观察益智游戏、学习软件、画图工具等软件的简单安装、设置与运行,加深对计算机软件的认识。
(2)许多有趣的益智游戏都是通过键盘或鼠标来玩的,可通过玩这些游戏引导学生掌握键盘的基本指法和鼠标基本操作。
(3)写周记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让学生通过文字处理工具写周记来练习汉字输入。
(三)文字、图片和表格的简单加工处理1. 内容要求(1)能实现日常文字资料的编辑、美化和打印输出。
例:根据需要编辑文章中字体、字型,设置段落格式,使用打印菜单打印编辑好的文本。
(2)能实现在文字中插入图片,并进行版面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