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石库门的变迁
参观石库门的感受
参观石库门的感受简介石库门是上海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中国现代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
本文将分享我参观石库门时的感受与体验,包括对其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的探索,以及对这些古老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历史背景石库门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上海近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典型的住宅建筑形式。
当时,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和移民。
这些富裕阶层在上海兴建了许多西式洋房,并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西方建筑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石库门这一特色建筑。
建筑风格石库门建筑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具有浓厚的欧式风情和传统中国特色。
它通常由青砖、灰瓦和木材构成,外墙多用花岗岩或大理石装饰。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天井和石头铺就的地面,给人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感觉。
房屋内部常常采用复式结构,楼梯、窗户和家具都体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
同时,室内还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特点,如木质雕花、镂空窗扇和屏风等。
文化内涵石库门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上海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的象征。
它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的过程。
在这些古老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旧时上海繁荣时期的气息,想象那个时代里商人、外国侨民和普通市民们生活的场景。
参观体验我参观石库门时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首先,我选择了位于上海法租界区域内的一个著名石库门小区作为我的目标。
当我走进这个小区时,立刻被它那独特而美丽的外观所吸引。
整齐排列的石库门建筑,古老的青砖墙壁和精致的雕花,都让我感到仿佛穿越回了上海的过去。
在进入其中一座石库门时,我被宽敞明亮的天井和花园所迷住了。
这里种满了各种鲜花和绿植,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
我沿着楼梯走上二楼,发现每个房间都布置得非常精美。
木质家具、红木地板和细致的装饰品展示出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参观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位居住在这里多年的居民。
他向我讲述了关于这个小区以及他们生活在石库门中的点滴故事。
石库门
•
•
•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初期建筑规模不大,一般在10~20个单元之间。随着市内人口激增,工商业日益繁荣, 建筑材料大量倾销于市上,房地产商以其租金收益扩大投资,建筑规模逐渐扩大,如民国5年(1916年)建于 新闸路的东西斯文里,住宅高达510个单元之多。
上海早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有:北京东路兴仁里;中山南路吉祥里;豆市街敦仁里;中山南路棉阳里。 这些均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以前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约于宣统二年(1910年)后翻建过。此外还有建于清光绪 二十二年的厦门路仁兴里;建于二十六年左右的广东路老昌兴里;建于三十三年的浙江中路洪德里;建于清宣 统二年的广东路公顺里等。 后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有:建于民国3年的淮海中路宝康里;建于民国4年的北京西路联珠里;建于民国 5年的云南中路老会乐里;建于民国8年的北京东路余荫里和湖北路迎春坊等。
•
石库门是大上海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漫长的岁月里,上海的市民曾在此辛苦度日,革命者 曾在此秘密活动,文人、学者、艺术家曾在此孕育他们的作品。旧时的石库门里还曾开设 有工厂、银行、旅馆、货栈、报社、学校等,可谓是无所不包,无奇不有。石库门里的 ‘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嫂嫂’、‘七 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上海们温馨的回忆。王家卫的《花样年华》 里,老上海的石库门,张曼玉的旗袍,与梁朝伟的抑郁神情串在一起,铺展成一部唯美的 怀旧电影,一个值得回味的爱情故事。石库门是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怀念石库门,是对 原本熟悉而正逐渐远去的生活方式的留恋。‘重返石库门’所代表的怀旧情绪也在这座城 市的各个社会层面弥散开来。对老人们来说,石库门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建筑或住所,那 日益积累的家常片段和邻里之间几十年不变的默契,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赖以生存的 生活方式。上海的老式石库门里弄,洋溢着这个城市最本质最淳朴的气息。石库门也随着 光阴的积累而逐渐酝酿成一种独特的老上海文化。它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上海人的生 活百态和岁月变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以一个探寻者或怀旧者的姿态徜徉于上海的百年 历史中。那些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历史遗迹和老上海的各种温雅野史,便立刻成为这个城市 最具生命力和最值得回味的文化宝藏。当石库门再次成为上海建筑群中的宠儿,住进石库 门的人群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小资们喜欢石库门,因为透过石库门,能感受到一种古老而 绵长的氤氲气息,那是属于上海的特质;老外们欣赏石库门,因为石库门里有他们未曾体 会过的新鲜触觉,这是另一种摩登;海外华侨寻觅石库门,每看到那一片片青色的砖木墙 壁和拱形大门,就能勾起许多往日怀想;大款们选择石库门,因为它象征着一种社会地位, 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于是便有了新天地,有了‘阿拉上海街’,有了一个名叫 ‘1930’的酒吧……所有这一切都在向人们展示:上海的时尚就是怀旧,而怀旧的经典是石 库门弄堂。石库门,在被赋予了各种文化涵义和时尚韵味之后,显出了从所未有过的光辉。 这个最富特征的,曾经最底层的生存空间,如今却与摩登和时尚相遇,抒写出另一种精致 和优雅。当传统与新潮碰撞,当怀旧与流行交融,上海在向人们展示其日渐雄厚的经济基 础的同时,也深深地隽刻下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一边不断在寻求物质上的进步,一边仍 不忘那一份璀璨浮华,这便是上海人的精神,也是上海的本质所在。
走进石库门
上海话里把用一种东西套住或 收住另外的东西讲作“箍”,于是 这些拥有被石条“箍”住门的建筑 被称为 “石箍门”,后又东传西传 又变成了石库门。
石库门这种建筑的正大门一般 都以石头做门楣和门框,以乌漆实 心厚木做门板,上面装有一对铜环。
◆石库门建筑一般为两层或三层楼房。 ◆推门而进,就见一个天井,正中是客堂,有的东面
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
你所知道的石库门是什么样子的?
1、石库门名字的由来?
2、石库门的结构是怎样的?
3、石库门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 4、石库门的邻里关系是怎样的?
5、石库门有哪些变迁?
……
1、石库门名字的由来? 2、石库门的结构是怎样的? 3、石库门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
十九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 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建造起来的 住宅。
和西面各有一间厢房。
◆客堂后面是楼梯,楼梯后面是“灶披间”,即厨房。
◆二楼、三楼也是同样的布局。只是厨房上面是亭子
间,亭子间上面是晒台。
◆石库门建筑用地少,建材省。
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它兴起于 19世纪60年代。1860年以忠王李秀成为首的军发动 东进,攻克了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宁波等苏南 浙北城市,迫使数以万计的苏南、浙北难民进入上海 租界避难。租界为接纳难民,动员商人投资住宅建造,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这些住宅大都被建为联排式的石 库门里弄住宅。石库门栗农在上海最多时有9000多 处,曾经占上海市区全部住宅面积的60%。
做一做:设计一份关于石库ຫໍສະໝຸດ 的调查问卷。1.选择题。
2.是非题。
3.简答题。
“寻访城市足迹——走进石库门” 调查问卷
1、请问您目前是? A. 学生 B. 在职工作(工作未满 10 年内)
石库门故事介绍内容
故事介绍内容:
早期的石库门就产生于1860年代,当时太平天国起义时,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涌入上海租界寻求庇护,同时数以万计的苏南、浙北难民也因此进入上海避难。
租界为接纳难民,动员商人投资住宅建设。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这些住宅大都被建为联排式的石库门里弄住宅,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
鸦片战争后,1843年上海开埠,随后大量外商来到中国,也需要居所,所以在石库门建造时也融入了西方国家的建筑风格。
1910年后,老式石库门逐渐被新式石库门取代。
新式石库门大多采用单开间或双开间,双开间石库门只保留一侧的前后厢房,单开间则完全取消了厢房。
新式石库门在内部结构上的最大变动是后面的附屋改坡顶为平顶,上面搭建一间小卧室,即亭子间。
与老式石库门相比,新式石库门在外观上亦有所不同,新式石库门外墙面多用清水青砖、红砖或青红砖混用。
到了1930年,为了满足更多人的居住,从原本的“一户一幢”的房子,变为“一幢多户”居住的样子,石库门开始逐步沦为城市下层居民的栖身之所,就出现了当时“72家房客”的景象。
上海石库门住宅的特征和变迁过程
0 前
言
空间关系 , 建筑 一般是
上海石库 门住宅是一 种上海所 独有 的中西 合璧式 的民居 形式 , 见证了上海 10多年 民居建筑发展 史。在 h 它 0 海人心 目
中石库门就如北京人心 目中的四合 院一样 , 承载了多少家族 的
二层 楼 的 合 院或 四 合 院的样式 , 面积和 但
p o e si h we h e p e rc s s o d t t ep o l . s o
Ke y wor s okh u ei n z l so e rngdd o ln p to d f l o s Ya geDet tn - n a; i e o r;a e; ai
些特征。
江南地 区的传统 民居多是 平面对称 、 规整 、 以天井为核 心 的整体 对外防御 性很 强的住宅 。 每座住宅的外部 由二层或j
层高 的同墙 嗣合 而成 , f开有 不大 的外窗 , 墙 两侧 山墙往往 还 有高过 屋顶 的阶梯 形风火 墙 。屋 顶坡而一 律 向中央的 内庭倾 斜, 雨水顺 着斜屋面滴落至 中庭 , 寓意 “ 财不外流 ”。天井是 整 个住宅的核心所在。客堂面 向天井一 面有通 【 的细长形落地长 乇 窗, 将这些落地 长窗全部打 开 , 天井 与客堂形成 一体 , 成为 “ 起
尺度 大大缩小 , 空间 紧
兴衰荣辱 , 人情 的悲 欢离合 。本文通过 对石库 门里弄文化 的起 源、 特征及变迁过程 的梳理 , 向人们展示那段辉煌的建筑文化 。
凑甚 至局促 。 初期 石 库 门平 面
特点 是 大 r 置 于房 屋 J
1 石 库 门的平 面空 间特 征
11( . 石库门 ) 里弄住宅 的起源
上海传统民居-石库门的发展变迁研究
上海传统民居——石库门的发展变迁研究7月初,我和课题组同伴先后两次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馆。
通过观看馆内的石库门专题资料,大家萌生了研究上海传统民居——石库门的大致意向。
这一想法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认可,于是微课题研究逐步展开。
一、课题的提出我们选择石库门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有两个主要原因:1、对石库门作为上海历史文化缩影的责任感刘易斯·茫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石库门是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生动演绎,更是上海150多年历史与文化的缩影。
丘吉尔也曾说:我们塑造了自己的房屋,而房屋又塑造了我们。
石库门“刻录”了上海人生动的世风民情,影响着上海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上海学生,我们理应传承石库门所代表的上海文化,并为保护石库门建筑而做出努力。
2、因石库门生活体验缺乏而导致的好奇心我和同学们大都居住在上海的第一座工人新村——曹杨新村中,老工人新村的建设体现了社区整体规划的先进思想,但住房结构以及由此而营造的生活氛围完全不同于石库门里弄。
因此,同学们对这一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的建筑式样缺乏了解,更谈不上对石库门里弄中邻里亲情的真切体验。
所以,对“石库门生活好不好玩”的好奇,对“为什么石库门能够成为海派文化象征”的困惑,成为尝试探索的内驱力。
二、研究思路研究刚启动时,我们曾提出了比较“高大上”的研究方案。
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我们毫无经验,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诸多任务,于是就尝试降低课题研究的要求。
我们删除了“感受石库门的建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的目标,调整“了解石库门维护、保全工作现状”为“实地走访1—2处代表性建筑,了解石库门的内部结构”。
最终,我们的研究目标是:首先,通过参观城市规划馆内的石库门专题资料,了解石库门建筑的兴起、发展和变迁过程。
其次,通过实地寻访1—2处现存石库门代表性建筑,了解石库门的内部结构。
第三,通过个别访谈和文献学习,形成对改进“石库门文化”教育的若干建议。
石库门
石库门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
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
19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承重砖墙建造起来的住宅。
由于这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做门框,故称“石库门”。
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
这种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石库门作为建筑和文化的产物,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它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
石库门里的“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上海们温馨的记忆。
石库门建筑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占据了当时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
至今还有近40%的市民居住在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石库门中。
石库门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坡型屋顶常带有老虎窗,红砖外墙,弄口有中国传统式牌楼。
大门采用二扇实心黑漆木门,以木轴开转,常配有门环,进出发出的撞击声在古老的石库门弄堂里回响。
门楣做成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外墙采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
二楼有出挑的阳台,总体布局采用了欧洲联排式风格。
现在,上海注意保存老建筑,一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库门里弄被作为近代优秀建筑整组保存。
上海民居有“弄”的称法,其他城市的人甚至读不准这个字的音,其实,“弄”只是有别于街面房子的“胡同”的通称。
早期的石库门大多叫弄、里,就是我们常说的“里弄”,又叫“弄堂”。
弄堂常用弄、里、坊、村、公寓、别墅等名号,级别逐次提高。
后几种又称为新式里弄,居住条件已明显优于早期的老式石库门,配有欧式壁炉、屋顶烟囱、通风口、大卫生间等。
新式里弄住宅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租界内,总体上比石库门更接近欧洲近代住宅的建筑风格。
建筑形式多为混合结构,注重使用功能。
新式里弄外形别致整齐,装修精致舒适,室外弄道宽敞,楼前庭院葱绿,居住环境优美,有别于旧式石库门。
石库门老房子作文
石库门老房子作文在繁华都市的一隅,静立着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石库门老房子。
它们宛如一位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对石库门老房子的记忆,得从儿时说起。
那时候,姥姥家就住在这样的老房子里。
每次去姥姥家,穿过那条狭窄却热闹的弄堂,就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弄堂的地面是由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石板的缝隙里长满了青苔,走上去有点滑溜溜的。
弄堂两边的墙壁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广告,有修锁的、通下水道的,还有卖旧货的。
墙壁的颜色已经斑驳,露出了里面的青砖,仿佛在诉说着它的沧桑。
走进石库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小的天井。
天井里有一口老井,井水清凉透明。
夏天的时候,姥姥会把西瓜放在一个竹篮里,用绳子系着慢慢放到井里,等过一会儿再捞上来,那西瓜吃起来冰凉可口,是天然的冰箱。
天井的角落里还种着几盆花,有月季、茉莉,花开的时候,满院子都是花香。
石库门老房子的结构很特别。
一楼是客堂间和厨房,客堂间里摆放着一张八仙桌和几条长凳,墙上挂着一幅老旧的字画。
厨房不大,却五脏俱全,灶台上的铁锅已经被岁月磨得锃亮。
沿着狭窄的楼梯往上走,二楼是卧室。
卧室的地板是木质的,走上去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房间里的家具都是老式的,有雕花的大床、梳妆台和衣柜,虽然有些陈旧,但却透着一种古朴的美。
姥姥家的隔壁住着一位阿婆,她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
每天早上,她都会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一边择菜一边和路过的邻居们打招呼。
阿婆做的一手好菜,尤其是她包的粽子,那味道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每到端午节前夕,阿婆就会忙碌起来,准备包粽子的材料。
她会把糯米、红枣、猪肉等食材一一洗净,然后坐在天井里包粽子。
只见她熟练地拿起一片粽叶,卷成一个漏斗状,放入糯米和馅料,再用绳子绑紧。
不一会儿,一串串饱满的粽子就包好了。
煮好的粽子香气扑鼻,咬上一口,软糯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在石库门老房子里,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
哪家做了好吃的,都会给邻居们送一些;哪家有困难,大家也都会伸出援手。
上海石库门
上海石库门作者:李延勇石库门是大上海社会的一个缩影。
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它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特点的新型建筑应运而生。
这种建筑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因此得名“石库门”。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
并称是中国民居南北双壁。
王家卫的《花样年华》里,老上海的石库门,张曼玉的旗袍,铺展成一部唯美的怀旧电影。
石库门是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
怀念石库门,是对原本熟悉而正逐渐远去的生活方式的留恋。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以一个探寻者或怀旧者的姿态徜徉于上海的百年历史中。
石库门再次成为上海建筑群中的宠儿,住进石库门的人群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小资们喜欢石库门,因为透过石库门,能感受到一种古老而绵长的氤氲气息,那是属于上海的特质;老外们欣赏石库门,因为石库门里有他们未曾体会过的新鲜触觉,这是另一种摩登;海外华侨寻觅石库门,每看到那一片片青色的砖木墙壁和拱形大门,就能勾起许多往日怀想;大款们选择石库门,因为它象征着一种社会地位,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
石库门,在被赋予了各种文化涵义和时尚韵味之后,显出了从所未有过的光辉。
这个最富特征的,曾经最底层的生存空间,如今却与摩登和时尚相遇,抒写出另一种精致和优雅。
当传统与新潮碰撞,当怀旧与流行交融,上海在向人们展示其日渐雄厚的经济基础的同时,也深深地隽刻下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一边不断在寻求物质上的进步,一边仍不忘那一份璀璨浮华,这便是上海人的精神,也是上海的本质所在。
上海石库门
上海石库门文化摘要: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称为“早期石库门”或“老式石库门弄堂”,它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具有浓厚江南传统民居空间特征的单元,按照西方联排住宅的方式进行总体布局,因此一开始就带上了中西合璧的色彩。
而后期石库门也只不过是在早期石库门的单元平面布局上有了改变,并没有脱离中西合璧的影子。
所以石库门的历史内涵主要就在于它是中西建筑风格的结合,带有明显的“混血特征”。
石库门是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是我们这座城市一个不老的话题,石库门有着深深的历史烙印,成为上海近代史上一个独特时代的产物。
它从最原始的早期石库门转变到后期石库门,有从后期石库门到如今风格迥异,带有海派风格的花园里弄及公寓式里弄,石库门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沿革。
石库门是大上海过去的影子,是上海过去的封面。
关键词:建筑形式、中国革命、鲁迅、孙中山、周总理、石库门的文化内涵正文:建筑作为一种人为产品,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而创造的环境,它的风格必然渗透着当时,当地的文化特征.建筑形式只不过是这种文化特征在建筑领域中外化了的表现。
上海的建筑风格既多样也兼容,既反映时宜又认真地结合实际,既讲求实效也富于创造性,并反映了环境与生活的理解与关心。
如果说建筑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语言,那末石库门绝对是地道的上海方言。
正面的大门,以石料为门框,配上黑漆厚木的门扇,一副铜环。
石库门门头上砌有三角形或长方形,半月形凸凹花纹,显得气派有序,厚实稳重。
石库门是我国传统的居住方式与西方城市房地产经营方式结合的产物。
无论是建于陕西南路187弄的步高里新式石库门里弄还是延安中路913弄的四明村都反映了旧上海租界称为半殖民地的文化与生活特色。
上海人对石库门的情感似乎超出了建筑的本身。
因为石库门不仅居住过芸芸众生,也孕育过众多的名人哲士。
从石库门走出的陈独秀,鲁迅,茅盾,瞿秋白,邹韬奋,巴金,郁达夫……洋洋洒洒构成一部上海近代史。
而他们又都在石库门里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才有这样惊天动地的巨作悄悄诞生。
上海的石库门
2018年第301期上海的石库门文 / 潘春华 翟爱萍石库门是旧时上海传统弄堂最具代表性及民居特色的建筑,它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特点,逐步成了上海传统里弄堂住宅的代名词和一种标志,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
上海石库门建筑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占据了当时沪上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至今仍有不少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石库门中。
上海石库门建筑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清同治年间。
1860年,以忠王李秀成为首的太平军发动东进,攻克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宁波等苏南、浙北城市,迫使数以万计的富商、地主、官绅以及难民纷纷举家拥入上海租界寻求庇护,这批人急需住房,促使上海发生了自开埠以后第一次“房荒”。
在租界里的外国公司敏锐地捕捉到商机,看到投资房地产比鸦片贸易赚钱还要快,就大量建起中西合璧的石库门联排房子供租售。
上海有门牌号也是自那个时期开始。
第一批石库门里弄诞生后,它作为上海民居的主流建筑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式里弄和公寓出现,石库门建筑的建造才逐渐停止。
“石库门”的名称由来,至今说法不一。
或认为其大门外形吸收了江南地区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显其坚固,内部结构又类似仓库,故称“石库门”;或认为古代帝王的宫殿有路门、应门、皋门、雉门和库门五门,诸侯的宫殿有路门、雉门和库门三门,两者都把最外面的大门称为“库门”;或认为以“库门”之“库”作为此类建筑的名称核心,有强调“储藏财物”的意义,表露出当时迁居上海的江南富户对于传统民居藏财的留恋心态。
上海旧弄堂石库门的建筑风格是多重的,既有来自西方的建筑手法,也有取自传统江南民居的造型。
石库门弄口大体坐北朝南,外形为中国传统式牌楼,由门框、门楣和门扇组成,颇显高大气派。
门框是石库门建筑中最精彩的部分,装饰最为丰富。
早期多用石头砌成,后期则混用石头、砖头和水泥等。
在早期石库门中,门楣常模仿江南传统建筑中的仪门做成砖雕青瓦压顶门头式样,外墙细部采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
上海石库门的回忆
上海石库门的回忆嘿,说起上海啊,那可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尤其是那些老石库门,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翻一页,就能闻到那股子岁月的沉香。
记得小时候,爷爷总爱拉着我的小手,在弄堂里转悠,那些石库门就像是一个个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两旁,斑驳的墙面,像是被时间老人轻轻抚摸过,留下了深浅不一的痕迹。
爷爷说,这些门里头,藏着的可都是老上海的风情万种。
走进一扇石库门,就像是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纸醉金迷的年代。
一进门,就是个天井,不大,但四四方方的,透着一股子规矩和讲究。
天井里,总爱种上几盆花草,或是几竿修竹,绿得发亮,给这老宅子添了几分生气。
爷爷说,这叫“借景”,是咱们中国人独有的智慧,用有限的空间,造出无限的意境来。
再往里走,就是正屋了。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木门木窗,推开一扇,就能听见里面传来“嗒嗒”的缝纫机声,或是“哐当哐当”的煤炉声,那是老上海人生活的交响乐,简单却温馨。
正屋里,一张八仙桌,几把竹椅,就是一家人吃饭聊天的地方。
每到饭点,那香气啊,能飘出好几条弄堂,馋得我们这些小屁孩直流口水。
石库门里,邻里间的关系那叫一个亲热。
谁家做了好吃的,总不忘端一碗给隔壁邻居尝尝;谁家有了难事,大伙儿也是二话不说,搭把手就帮上了。
那时候的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但快乐却来得那么简单纯粹。
当然,石库门里也有它的“小秘密”。
比如,那些藏在阁楼里的旧书箱,里面可能藏着祖辈们留下的宝贝;或是那扇紧闭的房门后,住着一位神秘的老人,他年轻时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我们这些小孩子,总爱围着这些“秘密”打转,幻想着自己也能成为故事里的主角。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老石库门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曾经的弄堂小巷被一条条宽阔的马路所取代。
但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想起那些石库门里的日子,那些简单而温馨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
如今,虽然我已经长大成人,但那份对石库门的情感却从未改变。
每当有机会回到上海,我总会特意绕到那些老弄堂里走一走,看一看那些依旧坚守在那里的石库门。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故事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故事摘要:一、石库门的起源和发展二、石库门建筑的特点三、石库门与天安门的关系四、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历史变迁五、石库门和天安门的文化意义正文: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石库门和天安门这两个地标建筑就成为了我国历史的见证。
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故事,感受这两座建筑背后的传奇魅力。
石库门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起源于上海。
它是一种融合了西方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住宅建筑。
石库门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门楼、砖雕、木雕和石雕上。
门楼多为八字形,砖雕精美,寓意吉祥。
木雕和石雕则展现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石库门不仅是一种住宅形式,更是上海城市风貌的代表。
石库门与天安门的关系在于它们都是我国建筑文化的瑰宝。
天安门则是新中国成立的象征,位于北京市中心,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城正门。
天安门建筑气势恢宏,代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辉煌。
而石库门则代表了近代城市发展的历程,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变革。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见证了我们国家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石库门从起初的住宅功能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涵。
而天安门则象征着新中国的崛起,是我国政治、文化、历史的交汇点。
这两座建筑一古一今,一东一西,共同讲述着我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石库门和天安门的文化意义在于它们传承和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
石库门体现了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成为上海独特的城市象征。
天安门则代表了国家的尊严,是新中国的象征。
这两座建筑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总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它们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们不仅是建筑,更是文化、历史和民族的象征。
石库门的历史故事
石库门的历史故事
石库门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上海。
早期石库门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和传统木料的结构,又采用砖石为主的西式外墙,外门也选用石料作门框,内部则使用木结构。
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石库门”,有一种说法是,宁波方言中“箍”与“库”发音相近,因此这种建筑就被称为“石库门”。
到了20世纪初期,上海的建筑风格逐渐转变,从旧式石库门到新式石库门的变迁,代表着上海城市建筑群的第三种风格的出现。
新式石库门建筑在形式上更加现代化,吸收了更多的西方建筑元素,也更加注重安全性。
在上海市中心的老城厢地区,有许多保留完好的石库门建筑群,如延庆里、庆云坊等。
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和保护工作的推进,许多石库门建筑得到了修缮和保护,成为了城市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此外,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石库门建筑,如延庆里博文女校。
这所学校由黄绍兰与友人创办于1914年,是一所中小学合一的私立女子学校。
该校得到了黄兴夫人徐宗汉和章太炎夫人汤国梨等热心教育人士的鼎力支持,黄绍兰亲任校长,聘请黄兴夫人徐宗汉为董事长。
该校于1920年停办,次年复校并搬至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
延庆里。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博文女校师生参与创办了“上海女界联合会”这一重要妇女运动组织。
总的来说,石库门建筑不仅是上海历史文化的体现,也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
上海石库门建筑保护修缮技艺 解释说明
上海石库门建筑保护修缮技艺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其中,石库门建筑作为上海城市特色建筑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传统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石库门建筑正面临被拆除或改造的威胁。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上海石库门建筑保护修缮技艺对于保存和传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我们将首先介绍石库门建筑的历史背景,并探讨其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地位。
接着,我们将说明上海石库门建筑保护的紧迫性,并分析该类型建筑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
最后,我们将详细介绍保护修缮技艺中使用的材料、工艺以及防水、防火、防霉处理等关键技巧。
1.2 文章结构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历史背景、上海石库门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上海石库门建筑保护修缮技艺的介绍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为读者提供本文的结构框架。
1.3 目的本文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对于上海石库门建筑保护修缮技艺的重要性予以重视,并希望能够引起广泛关注。
通过详细介绍石库门建筑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面临的威胁,以及保护修缮技艺中使用的关键技术和特殊处理方法,我们希望能够增加人们对该建筑类型的了解,并为未来保护修缮工作提供可行性方案和发展方向。
这篇文章将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上海石库门建筑及其保护修缮所面临的挑战与需求。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可以确保上海这一宝贵的城市遗产得到有效地保存下来,让后代子孙能够继续欣赏和感受到石库门建筑所承载着的历史与文化。
2. 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历史背景2.1 石库门建筑的定义和特点石库门建筑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分布在上海。
它得名于其外墙常用花岗岩制成的挂墙门洞,称为“石库门”。
这种建筑风格兼具西洋和中国传统风格的元素,是上海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库门建筑有着明显的特点。
首先,它采用了西洋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如希腊柱式、罗马拱形等;同时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如青砖灰顶、木质窗楣等。
石库门变迁
1、典型传统石库门图片2、石库门的形成原因及总体布局: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
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
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
砖木结构石库门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坡型屋顶常带有老虎窗,红砖外墙,弄口有中国传统式牌楼。
大门采用二扇实心黑漆木门,以木轴开转,常配有门环,进出发出的撞击声在古老的石库门弄堂里回响。
门楣做成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外墙细部采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
二楼有出挑的阳台,总体布局采用了欧洲联排式风格。
现在,上海注意保存老的建筑,一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库门里弄被作为近代优秀建筑整组保存。
住宅最典型的特征石库门里弄住宅最典型的特征是中西合壁。
石库门有着江南传统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一般进门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后为客厅,之后又是一天井,后天井是灶台和后门,天井和客厅两侧是左右厢房,一楼灶台间上面为“亭子间”,再往上就是晒台。
在总体上采用的联排式布局却来源于欧洲,外墙细部有西洋建筑的雕花图案,门上的三角形或圆弧形门头装饰也多为西式图案。
3、石库门的历史沿革:19世纪70年代初早期的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它脱胎于江南民居的住宅形式,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
老式石库门住宅,一进门是一个横长的天井,两侧是左右厢房,正对面是长窗落地的客堂间。
客堂宽约4米,深约6米,为会客、宴请之处。
客堂两侧为次间,后面有通往二层楼的木扶梯,再往后是后天井,其进深仅及前天井的一半,有水井一口。
后天井后面为单层斜坡的附屋,一般作厨房、杂屋和储藏室。
探访绿地石库门公元1860项目
探访石库门公元1860项目2010年绿地集团有一个项目被先后评为“上海迎世博海派传统民居示范基地”、“上海市迎世博优秀创意贡献奖”、全国绿色建筑标识二星级,并得到“国家十一五课题示范项目”50万元专项资金、“上海市节能专项资金”322万元扶持、以及《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的重点关注。
2011年3月,韩正市长来到项目现场考察参观之后,赞许地表示:这种外观传统、规划现代的新型社区,有利于推动经典海派建筑文化在新时期发扬光大,也对恢复亲切友爱的邻里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说到这,也许你已经猜到了这是什么项目。
没错,这就是回归传统、品味经典的石库门公元1860项目!凡是参与过项目创建的人都知道,优质的项目不是轻而易举能够成功的,它凝聚了所有主创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在这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从设计构思到建筑施工再到包装销售,无一不体现着主创人员的匠心独运。
正因如此,最终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才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作品。
为此,集团党务部专门到项目现场探访学习,试图通过我们的介绍,为大家展示一个优质项目背后的故事。
传承海派文化,还原建筑经典石库门,一个让老上海人魂牵梦绕的名字,深深烙印着几代人的生活记忆。
它不仅记录着老上海典型的生活方式,承载着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而且还见证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
如今,在高楼鳞次栉比的新上海,大部分居民早已从石库门房子搬进了新式公寓,但提起石库门,仍然有说不完的故事。
毕竟石库门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它已经深深融入了上海的城市血脉,成为上海性格的一部分。
石库门里的生活方式虽然渐渐远去,但根植于人们心中的“石库门情结”却不曾减退。
宝山区委的吕书记就是一个怀有“石库门情结”的老上海人,一次在和集团张总洽谈宝山区和绿地加强合作中,他偶尔提到老上海的居住文化,感叹如今上海的老房子都被新式社区所取代,昔日弄堂里亲切和睦的生活方式再也无处追寻了。
吕书记回忆起曾经居住在石库门中的点滴记忆,十分渴望能够将这种记忆在现实中还原。
弄堂的演变
早期石库门早期石库门弄堂,又叫"老式石库门弄堂",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有较大发展,本世纪40年代后,才逐渐被新式石库门所代替。
早期石库门弄堂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具有浓厚江南传统民居空间特征的单元,按照西方联排住宅的方式进行总体布局,因此一开始就带上了中西合璧的色彩。
它的单元平面基本上脱胎于我国传统民居中三合院或四合院的住宅形式,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主要部份为二层楼,后部附属房屋则为单层。
它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我国传统民居中封闭式深宅大院的样式,但面积尺度大大缩小,空间变得局促紧凑了。
在纵向布置上,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平面总是对称布局。
进门后首先是一个方整的天井,虽不比传统住宅中的庭院深邃,但也能体现出一些庭院的空间特征来。
正对天井的是客堂间,有可拆卸的落地长窗(其形式为我国传统格子门的简化)面向天井。
客堂一般阔约4米,深约6米,用于中国传统起居中最重要的聚会、喜庆、宴请等礼仪活动。
客堂的两侧为次间,天井两侧为左右厢房。
客堂后面,为通向二层楼的横置单跑木扶梯。
再后,则为后天井。
后天井的进深一般为前天井的一半,且有水井一口。
后天井之后是单层的灶间、贮藏间等附属用房。
这样一种布局方式基本上满足了中国家庭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居住观念,又较为节省土地,适应了租界内新的城市空间条件。
老式石库门弄堂的承重结构,大多采用江南民居中最常见的立帖式木构架外加砖墙围护结构。
其立帖木柱一般为直径15厘米左右的杉木,4柱或5柱落地。
建筑材料、构造方式亦均为江南传统民居的直接继承。
建筑的装修风格,也呈现出传统江南民居的特色。
立面上常看到马头墙形式或观音兜形式的山墙,天井内客堂的落地窗,檐部挂落,已及两厢的格子窗等,无不来源于传统作法。
与传统建筑相比,最大的不同,莫过于沿弄道一面的"石库门"了,由此形成了石库门弄堂住宅最明显的个性。
沿弄道一侧的立面,一般由石库门院墙和两侧略高的厢房山墙组成,后部单层的附属用房采用单坡屋面,坡向后天井,因此后围墙的高度接近正面立面高度,形成一圈基本封闭的外立面,真有一点闹中取静,任凭左邻右舍嘈杂喧扰,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情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坊——认识石库门
• 石库门建筑,最早出 现在19世纪七八十年 代,它是上海具有代 表性的住宅之一。一 般用花岗石做门框, 正门为两扇乌漆大门, 所以得名“石库门”。
• 石库门建筑一般为两层或三层楼房。推门而进,就见一个天井, 正中是客堂,有的东面和西面各有一间厢房。客堂后面是楼梯, 楼梯后面是“灶披间”,即厨房。二楼、三楼也是同样的布局, 只是厨房上面是亭子间,亭子间上面是晒台。石库门建筑用地少, 建材省。
新式里弄民居又称为“接排式小花园 洋房”,它与石库门民居的不同特点 是多了些住房设备,如卫生间等。
1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石库门的主人来自祖国各 地,他们说着各种方言,带来各种习惯。
2由于人口剧增,住房紧张,原来一门一户的石库门住宅 变为一门多户。后来竟出现了一幢石库门聚居十多户人家 的情况,被称为“72家房客”现象。
居,另一部分被现代化的楼房取代。各式新 楼房为上海人创造了宽敞的居室和优美的生 活环境。
“新天地”有大大小小近百家商店,依旧是青砖步道、清水砖墙、 乌漆大门、幽长弄堂,但石库门里七十二家房客的嘈杂,已被优雅 的音乐、穿着时尚的人群所代替。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度 的人们相聚在露天咖啡座、吧台、餐桌、舞池,不经意中感受和触 摸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石库门生活有哪些特点?
石库门中的生活用品
• 下面的生活用品曾是上海人生活中 的必用品,你知道它们当时有什么 用?现在被什么用品替代了吗?
沙发
水缸、木浴盆、 竹椅、吊篮
石库门的骄傲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外景
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
•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在 上海诞生,揭 开了中国历史 的新篇章。当 时开会的地点 就是兴业路上 的一幢石库门。
早期所建的石库门住 宅又叫做“老式石库 门”。从整体看,一 个个“石库门”单元 被联排在一起,呈西 方联立式住宅的布局 方式。一排排石库门 住宅之间,形成了一 条条“弄堂”。
本世纪10年代,上海的石 库门弄堂有了一些变化。 单元占地面积小了,平面 更紧凑了,三开间、五开 间等传统的平面形式已极 少被采用,而代之以大量 单开间、双开间的平面。 建筑结构也多以砖墙承重 代替老式石库门住宅中常 用的传统立帖式,墙面多 为清水的青砖或红砖 。
居民一边在弄堂里洗衣服, 一边与邻居聊天。
弄堂生活最不方便 的是倒马桶。
弄堂居民在生煤炉。
多家人合用厨房
夏天的晚上,各家在弄堂内 乘凉。
楼梯狭窄,杂物堆积
孩子们在做游戏。
学生在参观“一大”会 址
中共“一大”会议场景(蜡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瞿秋白、邹韬奋等文 化名人都在石库门的 “亭子间”住过,他 们在“亭子间”里写 出了许多好文章。
邹韬奋故居
(吕班路万宜坊, 现重庆南路205弄)
今日石库门
• 20世纪末,石库门建筑逐渐得到改造。一部
分改建为独门独户、设备齐全的新石库门民
露天咖啡馆里闲坐 的游人
迷人的弄堂路口
长长的露天咖啡座
石库门里的传统儿童游戏
石库门里的传统儿童游戏
石库门里的传统儿童游戏
石库门里的传统儿童游戏
传统游戏简单易做,充满童趣, 较少受场地、设备条件限制。
漫步上海街头,处处可以感受到上海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选择下面的一个场景, 也可以自选场景,收集相关资料(照片、图 片、文字),准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