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近似值》教材解说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积的近似值 冀教版 (1)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积的近似值冀教版 (1)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节课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应当能够:1.1.1 掌握两或三位数相乘的基本方法。
1.1.2 理解积的意义。
1.1.3 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1.1.4 掌握下取整、四舍五入、上取整三种求近似值的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观察、探究和实践。
1.2.2 合作交流和思考。
1.2.3 提高计算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2.1 重点掌握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2 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下取整、四舍五入和上取整三种方法求近似值。
三、教学方法3.1 师生互动法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交流的形式,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
3.2 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合作完成课堂任务。
3.3 归纳法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题目,比如“12×13=”,让学生在黑板上算出结果并说出答案,再让一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随后,教师向学生解释这是一道乘法题,而求出这个数的过程就是求积。
从这里开始教学积的概念。
4.2 提出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几道乘法题,让学生思考:如果2和3相乘,结果是6;如果2和4相乘,结果是8。
那么,如果1.5和3相乘呢?结果应该是多少?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来说明积的近似值的计算过程。
最终,教师通过解释三种方法求近似值的原理,让学生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4.3 展示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组两位数的乘数,求出积的近似值,并分别演示下取整、四舍五入和上取整三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一起练习,通过相互提问和交流,互相学习。
4.4 讲练合一教师在课堂上放一些类似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不断尝试不同的方法,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5 归纳总结教师在黑板上归纳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和重点。
并提醒同学们在课后多多练习,将所学知识巩固和加深。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求积近似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乘法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求积近似值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不够灵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求积近似值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教材中的例题,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体会“四舍五入”法的含义。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共同探讨更高效的方法。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舍五入”法。
5.练习巩固: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积的近似值(第8课时)》(说课稿)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积的近似值(第8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概念及其意义2.掌握计算积的方法3.初步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难点:如何通过除法和近似数求解积的近似值三、教学内容和讲解1.积的概念及其意义积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结果。
例如,2和3的积是6,我们可以表示为2 × 3 = 6。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求解两个或多个数的积,例如计算面积和体积等。
2.积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积时,我们可以采用列竖式的方法,按位相乘并逐位相加,最终得出积的结果。
例如,计算23 × 56的积,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计算:23× 56----138115----1288因此,23 × 56 = 1288。
3.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时候,我们不需要知道积的精确值,只需要知道其近似值即可。
例如,我们需要估算一块土地的面积时,不需要求解精确的面积,只需要知道其近似值即可。
求解积的近似值有两种方法:3.1 除法法通过除法法,我们可以用除数或被除数的近似值代替原数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积的近似值。
例如,计算4539 × 28的积的近似值,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计算:4539 ÷ 4 = 1134(商5余19)19 × 28 ≈ 5004539 × 28 ≈ 113400 + 500 = 113900因此,4539 × 28 ≈ 113900。
3.2 近似数法通过近似数法,我们可以用第一个数的近似值和第二个数的精确值代替原数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积的近似值。
例如,计算345 × 18的积的近似值,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计算:345 ≈ 350350 × 18 ≈ 6300因此,345 × 18 ≈ 6300。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法、示范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求一个数的近似值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难点:理解在求积的近似值时,为什么要进行四舍五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学生分组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某商场举行优惠活动,一件商品原价200元,现进行8折优惠,请问优惠后的价格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数,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其近似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求积的近似值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场合会用到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范围。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他们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理解,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将近似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讲解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近似数的概念。
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5米,我们可以用1.5米来近似表示他的身高,这就是近似数。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情况下我们会用到近似数?2.呈现(15分钟)呈现近似数的定义和方法。
近似数是一个数的接近值,通常用于简化计算或表示一个不精确的数值。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有: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通过实例讲解这些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近似数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近似数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求近似数。
例如:一瓶饮料约有500毫升,求这瓶饮料的近似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应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和一位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求积的近似数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可能对此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求积的近似数的原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探索和发现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价格是25.8元,他给了营业员30元,问营业员应该找给小明多少元?”让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引出求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四舍五入法将因数或积的小数部分省略,得到一个近似的积。
同时,教师解释四舍五入法的原理,让学生理解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教案
课题
积的近似值
主要教学活动设计
教
学
目
标
四
基
基础
知识
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1、创设一个“求积的近似值问题”的情境,引出积的近似值。
2、学生自主求积2.205的近似数,并说一说取近似数的过程和理由。
3、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加以应用。
基本
技能
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基本
思想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运用转化、迁移的方法,渗透感悟推理的思想。
基本经
验活动
积累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经验;
积累描述说理解释自己观点的经验。
四能
发现
问题
在解决求近似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出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情感与
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与应用的价值。
小学“数学”学科课题备课
板书设计
课题:积的近似值
例6 0.049×45≈2.2(亿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0 4 9
× 4 5
_________________
2 4 5 四舍五入
1 96
___________________
2.205
0<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教师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交流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扮演了学伴的角色,适时引导,不着痕迹地把把新的知识分享给同学们。课堂容量不是很大,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收获与体验,为学生的长远学习积蓄能量。
《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设计
《积的近似值》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设计:积的近似值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求积的近似值。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需要估算总价等,引出积的近似值这个概念。
(二)讲授新课
1. 介绍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当乘数中有一个或多个是近似值时,所得到的结果就是积的近似值。
2. 讲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主要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
具体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例如:已知5.8×3.1≈?,请用四舍五入法求其近似值。
(四)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近似值的概念以及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积的近似值的求法。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
可以利用教科书、练习册、网络资源等作为教学辅助工具。
以上就是《积的近似值》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以及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为今后学习小数除法、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对求一个数的近似值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四舍五入法掌握不熟练,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2.教学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近似数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新课:讲解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重点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和运用。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近似数的概念2.四舍五入法的原理3.四舍五入法的运用步骤4.练习题示例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结果,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上积的近似数说课稿[7篇]
五上积的近似数说课稿[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五上积的近似数说课稿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五上积的近似数说课稿(一)积的近似数 A 自我评量 1. 商店的棉布12.5元/米,妈妈买了2.7米,李阿姨买了1.5米,两人各花去多少元? 2. 胖大海每千克45元,买0.049千克胖大海需付多少钱? 3. 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约是1.65,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B 课后巩固拓展研究★夯实基础题1. 按要求取近似值。
2. 判断题。
(1) 4.25保留整数应写成4.00。
( )(2) 5.995保留两位小数应是6。
( )(3) 34.64精确到十分位是34.6。
( )(4) 近似数4.90与4.9表示的精确程度相同。
( )(5) 2.15乘3.2的积保留以为小数是6.80。
( )3. 选择题。
1. 0.7,0.70和0.700三个数相比,( ) 。
A. 0.7最大B. 不相等C. 0.700最大D. 大小相等,但精确程度不同(2) 9.6和9.8之间的小数有( ) 。
A. 一个B. 两个C. 无数个D. 四个4. 列竖式计算。
(1) 保留一位小数。
3.14×0.72 9.6×0.57 6.8×0.195(2)保留两位小数。
3.69×2.5 13.4×0.09 2.304×50★提升能力题5. 菜场优惠销售南瓜,每千克的价格是2.58元,妈妈买了1.2千克,需要付多少元?(得数保留一位小数)6. 大象的奔跑速度最快可达到38.6千米/时,长颈鹿奔跑的最快速度是它的1.33倍。
长颈鹿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7. 一种钢轨每根长15.5米,每米约重52.76千克,30根这样的钢轨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探究创新题8. 有两个三位小数,它们“四舍五入”到百分位后都是2.78,这两个数的差最大是多少?五上积的近似数说课稿(二)安吉县小学数学导学案(第九册)学校孝丰小学备课组长张炳武主备人张炳武备课组成员姜礼国、章雅平、华忠智、王荣福学习内容页码P.10的例6 积的近似数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积的近似值教材解读
《积的近似值》教材解读
教材分析:是苏教版五年级的内容,取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是在前面取小数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用的方法同取小数的近似值一样,不同的是小数乘法要在计算完后对乘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数位。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渗透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积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例8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阳台上花架的占地面积,探索当乘得的积的位数少于乘数中的小数位数时,积的小数点的处理方法。
考虑到学生已经具有较为丰厚的根据要求移动小数点位置的经验,所以教材在呈现了按整数计算的结果后,只是提出问题,而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留给他们自己完成。
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根据乘数中的小数位数直接在乘积中点上小数点,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技能。
例9通过一个用小数乘小数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引出求积的近似值的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用“四舍五入”法取小数近似数的方法,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所以教材只作了简单的提示,以唤醒他们用“四舍五入”法取小数近似值的回忆,引导他们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直接填出得数,从而锻炼应用数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把计算结果分别保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意在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例题学习的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_第04课时_积的近似数》(说课稿)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_第04课时_积的近似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04课时主要讲述了积的近似数。
这一课时是学生在掌握了乘法运算和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近似数的实际意义,学会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乘法运算基础,对于估算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求积的近似数时,可能会对四舍五入法掌握不牢固,对近似数的实际意义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通过实例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求法及其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够灵活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理解,以及如何将积的近似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时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积的近似数的意义;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并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近似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自主尝试求积的近似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3.实例分析:教师给出具体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教材内容。
本篇主要涉及到“计算近似值”的学习内容,通过欣赏一则小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乘法的近似值,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乘法的近似值的方法和原理。
2.能力目标:掌握计算近似值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计算近似值的方法,准确计算乘法的近似值。
2.教学难点:如何教学生理解计算近似值的原理,引导他们掌握计算近似值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笔、教学PPT等。
2.教学材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温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用什么方法可以计算乘法的近似值?2. 引入新知识通过呈现一则小故事,如下:小明的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看见有一个摊位卖西瓜。
小明的妈妈想买一个西瓜,但是她不知道西瓜有多重。
于是,小明的妈妈询问了摊主西瓜的重量,摊主告诉她,西瓜共有12个。
小明的妈妈想知道一个西瓜的重量大概是多少斤,于是她用手指头挑了一个,发现十个手指头没有抓满,只能抓住其中的一部分。
小明的妈妈估算后得出结论,每个西瓜大约重1.2斤。
她买了一个西瓜回家,正好与她的估算值相符。
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初步了解计算乘法的近似值的概念。
3. 学习新知识3.1 分析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黑板或PPT,向学生展示计算乘法的近似值的方法。
讲解如下:计算乘法的近似值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个位数乘法近似:将乘法式子中的数都化成个位数,然后相乘得到近似值。
-十位数乘法近似:零头法、准确法等。
3.2 实例演示教师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计算近似值的方法。
以小明买西瓜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一起计算每个西瓜的近似重量。
积的近似值说课稿
积的近似值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积的近似值》。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积的近似值》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这为学习积的近似值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取积的近似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还能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6 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钱数时,通常只需要保留到“分”,从而引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材这样的编排,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
但是,对于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和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际情境和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近似值的求法。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识。
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节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节课,该课程是由苏教版编写的。
本节课程主要讲述了“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应用。
1.2 教学目标•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因数的方法;•掌握求积近似值的方法。
1.3 教学重点•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因数的方法。
1.4 教学难点•掌握求积近似值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2.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解“积的近似值”概念;•介绍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因数的方法。
第二部分•掌握求积近似值的方法2.2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小组讨论•示范演示三、教学步骤3.1 自我介绍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我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介绍我的姓名、学历、教龄等情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
3.2 练习数的分解首先,我将通过分组让学生分解一个两位数。
例如,97 = 7 × 14。
然后,我将让他们练习分解其他数字。
3.3 “积的近似值”概念我将通过试题让学生了解到求两个数的积和一个数的积的方法不同,因此需要使用“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积的近似值”不等于原来的积。
3.4 实际应用接下来,我将讲述如何将“积的近似值”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如果做菜需要三个鸡蛋,每个鸡蛋的重量为50克,那么你需要多少克的鸡蛋?3.5 演示求积近似值的方法最后,我将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求积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4.1 作业布置我将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4.2 检查作业下节课,我会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以确保他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4.3 评价及反思在下节课上,我将评价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并反思不足之处,以便在下一次上课时做出调整。
五、总结通过这堂课,学生们能够掌握“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应用,能够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因数,并能够求积的近似值。
数学教学案例: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讲解
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则运算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
而在四则运算中,积是非常基础的一种运算,也是十分常见的,因此如何更好地教授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积的近似值问题,成为了数学老师们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围绕着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讲解展开,结合数学教学案例,为大家详细分析如何更好地教授孩子们积的近似值问题。
一、教学目标在教授小学五年级积的近似值问题时,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明确知识层面的目标。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已经掌握了小学四年级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小数的加、减、乘、除等内容。
因此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可以根据孩子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做进一步的延伸。
可以让孩子们回顾一下乘法的规律,掌握如何将乘法化为加法,进而运用这一规律来求近似值。
2、技能目标在知识层面得到了充分的掌握之后,就需要让孩子们进一步练习他们的技能,具体地,包括如何掌握近似值的方法和分析复杂计算的能力。
在这方面,可以通过简单的练习题来帮助孩子们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能。
3、情感目标在教学目标中,还应该考虑情感层面。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一般对数学往往有一些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
针对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主要的教学内容如下:1、学习乘法的基本规律,掌握将乘法化为加法的方法。
乘法的基本规律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应该得到重点掌握的一部分。
其实,将乘法化为加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本质,还可以方便他们计算。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自编的视频或者其他教学资料,引导孩子们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并帮助孩子们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掌握将乘法化为加法的方法。
2、通过例子讲解如何求取近似值。
一般情况下,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对于复杂的乘法积的计算并不熟悉,因此在教学中,要选取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孩子们能够通过教学中的案例学会如何求取近似值。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积的近似数》说课稿
《积的近似数》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积的近似数》。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对本课时进行说明。
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一、说教材积的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会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计算结果的近似数,为以后学习商的近似数知识打好基础。
通过积的近似数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他们的准确值,只需知道他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让学生体会求积的近似数也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掌握求积的近似数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说学情(1)学生已经学习了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基础三、说教学目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
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进一步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情感教育。
4、教学重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1)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利用生活实例,充分利用直观手段,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积的近似值
积的近似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小数乘整数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又是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个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并能理解求近似数时,精确度的意义。
2.方法与过程的目标:经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利用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在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时,考虑到学生在四年级学过,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求近似数的目的,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多角度分析,灵活截取积的近似数四、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尝试法和讲授法。
使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小组交流讨论求一个数近似数时的方法,结合每个具体的数字,试着说说是怎么样保留的。
本节课采用的学习方法为旧知识牵移法,这种学习方法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探索,获取新知。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式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的对象产生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学习便成为了一种自觉地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生活中买东西的情境,提出数学信息,饼干10.8元每千克,那3.02千克是多少元?该怎么样付钱?让学生试着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再次回到我创设的情境中,给售货员的钱数,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其实已经把32.616保留了两位小数,保留了一位小数,保留了整数。
这时我将引导学生比较三个近似数的不同,小组交流讨论求一个数近似数时的方法,结合每个具体的数字,试着说说是怎么样保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的近似值》教材解说
一、教材分析:
《积的近似值》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是在前面小数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用的方法同取小数的近似值一样,不同的是小数乘法要在计算完后对乘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数位。
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与小数乘法的估算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是找一个接近于准确值的近似值,不同的是估算是为了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近似数后才计算;而取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则是把计算出来的结果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基于以上认识,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⒈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⒉让学生学会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有条理的思考过程,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直观形象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概括出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规律。
“积的近似值”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取小数的近似值过渡到取小数积的近似值,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
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技能。
三、教法、学法分析:
基于教材内容比较单调,只有在教法上体现新、奇、特,才能让学生想学、要学。
根据小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特点,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实际,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法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练习法。
四、流程分析: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尝试探究,解决问题——多层训练,深化知识——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课堂开始播放动画片《警犬卡尔》的片段。
2、在学生欣赏完好看的动画片后,提出问题:看过动画片,你觉得卡尔为什么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呢?
3、孩子们思考后,会自然的回答出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
师:正因为狗的嗅觉非常灵敏,所以才能够帮着警察屡次破案。
(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动画情境导入,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一)、回顾旧知,理解积的近似数
1、首先出示主题图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够求出狗的嗅觉细胞大约有多少个吗?
让他们试着列出算式,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把交流出来的算式:0.049×45板书到黑板上。
接着启发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后,进行归纳并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然后回顾旧知:我们原来学习过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谁能说一下方法?
学生思考后交流,我会根据孩子们说的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归纳总结。
(二)、探究新知探索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首先,出示例题6图片,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观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然后在学生交流做法的时候,板书整个算式。
接着提出问题:你能说一下结果为什么是2.2亿个吗?(让孩子们进行充分的说明,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我会根据他们说的进行必要的纠正和补充,)。
接下来,提问:谁能说一下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看好要求,也就是看问题中让我们保留几位小数
2、根据要求保留位数:看第几位。
3、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位数
4、计算的结果要正确
学生总结的注意事项,只要合理及时鼓励和表扬。
(这一环节中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步
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第二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自行解决新知识。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弱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良好的指导,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练习题A是一组基本练习:包括填空和判断题。
练习题B是一组计算题。
练习题C是三道实际应用题。
)
(通过这样各种形式的的习题设计,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
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展示以下两个问题:
(1)你有什么收获?
(2)你有什么感想?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
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