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会议
会议秩序册
会议秩序册第一章:会议开场1.1 主持人致辞在会议开始之前,主持人应当致辞,向与会者介绍会议的目的、议程和规则,并提醒大家遵守会议秩序。
1.2 自我介绍在会议开始时,与会者应自我介绍,包括姓名、职务和所代表的部门或机构,以便大家了解与会人员的身份背景。
第二章:会议议程2.1 确定议程会议开始后,主持人应宣布会议的议程,并确保与会者对议程内容有清晰的了解。
2.2 议题讨论按照议程,逐一讨论各个议题。
在讨论过程中,与会者应尊重他人意见,遵守讨论规则,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应避免个人攻击或冲突。
2.3 决策在讨论完各个议题后,与会者应共同作出决策。
决策可以通过投票、共识或其他方式进行,但应确保决策结果符合会议的目的和主题。
第三章:会议规则3.1 发言顺序在会议讨论过程中,应设定明确的发言顺序。
可以按照与会者的职务、经验或提前登记的顺序确定发言顺序,以确保公平性和效率性。
3.2 发言时间限制为了保证会议进度,应对每位发言者设定时间限制。
时间限制可以根据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进行调整,但应合理安排,避免浪费时间或压缩讨论。
3.3 互动交流在会议讨论中,应鼓励与会者互动交流,提问和回答问题。
同时,应确保讨论内容与议题相关,并避免无关或重复的讨论。
3.4 尊重他人与会者应相互尊重,不得进行人身攻击或侮辱性言论。
对于不同意见或意见冲突,应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进行讨论,而非情绪化或个人化。
第四章:会议纪要4.1 确定记录人员在会议开始前,应确定记录人员,负责记录会议的主要内容、决策和行动项等。
记录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2 会议记录记录人员应准确记录会议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包括议题讨论的要点、与会者发言的要点以及决策结果等。
会议记录应简明扼要,避免冗长和重复。
4.3 会议纪要的编写在会议结束后,记录人员应及时编写会议纪要,并发送给与会者进行审阅和确认。
会议纪要应包括会议的基本信息、议题讨论内容、决策结果和行动项等。
会议管理规定
会议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提高会议的组织管理水平,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会议的效果,特制定本会议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会议的组织和管理。
第三条会议包括内部会议、外部会议、紧急会议等。
第四条会议的组织者应当根据会议的目的和性质,制定详细的会议议程,并提前通知参会人员。
第五条参会人员应当按时参加会议,并积极参与会议讨论和决策。
第六条会议的组织者应当根据需要,委派工作人员负责会议的记录、会议纪要的起草、会议资料的收发等工作。
第七条会议的组织者和参会人员应当共同维护会议的秩序和规范,不得扰乱会议。
第二章会议的组织第八条会议的组织者应当在召开会议前确定会议的目的和主题,并制定详细的会议议程。
第九条会议的组织者应当确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等信息,并提前通知参会人员。
第十条会议的组织者应当根据会议的规模和需要,确定会议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并提前准备。
第十一条会议的组织者应当确保会议室的环境整洁、设备正常,并提供足够的座位和配套设施。
第十二条会议的组织者应当根据会议的需要,邀请相关人员参会,并确保参会人员的到达和参会率。
第十三条会议的组织者应当提供相关的会议资料和文件,并确保参会人员提前收到。
第十四条会议的组织者应当根据会议的需要,委派工作人员负责会议的记录和会议纪要的起草。
第十五条会议的组织者应当根据会议的情况,安排饮食和茶水等服务。
第三章会议的进行第十六条会议开始前,应当由会议的主持人向与会人员介绍会议的目的和主题,并宣布会议开始。
第十七条会议的主持人应当控制会议的时间,确保会议的讨论和决策有序进行。
第十八条会议的主持人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鼓励与会人员积极发言,确保各方意见充分听取和平衡。
第十九条会议的主持人应当确保会议的纪要和决议准确记录,并在会议结束后及时通知与会人员。
第二十条会议的主持人应当根据会议的需要,指定与会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并监督工作的完成情况。
第二十一条会议的主持人应当保护与会人员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不得泄露相关信息。
会议章程及程序范文
会议章程及程序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会议的组织和进行,凝聚共识,共同探讨问题,制定本会议章程及程序。
第二条会议章程适用于所有会议的组织和进行。
第三条会议程序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高效、便捷的原则。
第二章会议组织第四条会议通常由主办单位或主要发起人组织。
第五条主办单位负责确定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和议题等。
第六条召集会议前,主办单位应事先征求与会人员的意见,并提前发送会议通知。
第七条会议组织应设有组委会,负责协调会议的组织和进行。
第三章会议程序第八条会议程序分为开幕、议程、讨论、表决和闭幕等环节。
第九条会议开幕环节包括主持人致辞、主办单位介绍和会议宣布等。
第十条会议议程确定会议的内容和议题,参会人员可根据议程提前准备。
第十一条会议讨论环节根据议程进行,参会人员可就议题展开自由、公正的讨论。
第十二条会议表决环节通常由主持人提出表决,参会人员根据讨论结果进行表决。
第十三条会议闭幕环节由主持人总结会议的讨论结果,并宣布会议结束。
第四章会议参与第十四条会议参与人员应准时到达会议现场,并按规定签到。
第十五条会议参与人员应尊重会议纪律,遵守会议程序和规定。
第十六条会议参与人员应积极发言,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第十七条会议参与人员应尊重他人意见,遵守会议的表态和表决规则。
第十八条会议参与人员应认真听取他人发言内容,并给予适当回应。
第五章会议纪要第十九条会议纪要由会议秘书书写,记录会议主要议题、讨论内容和表决结果等。
第二十条会议纪要应提前通知参会人员,并在会后及时分发给参会人员。
第二十一条会议纪要应真实、客观、准确地记录会议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十二条会议纪要应将参会人员的发言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后续讨论和决策。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三条对于特殊情况下的会议章程及程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第二十四条会议章程及程序的修订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完善。
第二十五条本会议章程及程序经主办单位批准后生效。
第二十六条本会议章程及程序的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
办公室会议制度实施细则
办公室会议制度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办公室会议的组织和进行方式,提高会议效率,明确会议参与者的职责和权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办公室内所有会议的组织和进行。
第三条会议是解决组织内部事务、交流意见、制定决策的一种常用形式。
第四条会议的组织、进行,应遵循高效、民主、公正、有序的原则。
第二章会议组织第一节主办单位第五条每场会议由一家或多家主办单位承担组织责任。
第六条主办单位应当明确会议目的、议程和参会人员,并提前通知参会人员。
第七条主办单位负责会议场所、设备、资料和其他必要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参会人员第八条参会人员包括主办单位及相关人员、与会人员和嘉宾。
第九条与会人员必须具备参与讨论和决策的权利和责任。
第十条与会人员有权提前了解会议议程和相关材料,并有权提出书面或口头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参会人员应按时参加会议,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应提前请假。
第十二条参会人员应尊重他人意见,保持会议纪律,不得干扰会议正常进行。
第三节会议秘书第十三条会议秘书由主办单位指定或自行产生,负责会议前的准备、会议记录和会议后的总结。
第十四条会议秘书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组织能力,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和记录的准确性。
第十五条会议秘书应妥善保管会议相关文件和资料,确保会议记录完整和机密。
第四节会议通知第十六条会议通知应提前以适当的方式通知参会人员,通知内容应明确会议时间、地点、议程和材料要求。
第十七条会议通知应尽量避免频繁变动,如遇到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参会人员进行调整。
第十八条会议通知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办公室内部公告栏、通讯工具等方式发布。
第五节会议设备第十九条会议设备包括会议室、桌椅、演讲台、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第二十条会议设备应保证正常运行,可供参会人员使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第二十一条会议设备应按照会议要求进行摆放和调试,确保参会人员能够顺利进行会议。
第三章会议进行第一节会议记录第二十二条会议秘书应当按照会议进程记录会议内容,包括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间、与会人员名单、讨论和决策的要点等。
会议记录管理规定
会议记录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会议记录的管理,记录会议内容,保留会议决策依据,提高会议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会议记录的形式和内容第二条会议记录的形式包括纸质记录和电子记录。
记录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2. 与会人员名单,包括主持人、记录员和参会人员;3. 会议的目的和议题;4. 与会人员发言摘要,包括观点、建议、决策等;5. 会议决议的结果;6. 其他与会议相关的内容。
第三章会议记录的管理责任第三条会议的主持人负责会议记录的管理,包括指定记录员、监督记录过程,确保会议内容被准确记录。
第四条会议记录员负责记录会议内容,应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录技巧。
第四章会议记录的保留和归档第五条会议记录应及时整理、归档,并采取措施确保记录的安全可靠。
第六条会议记录应分门别类进行归档,按照会议的时间和主题命名,便于查找和管理。
第七条会议记录的电子存储应备份至少两个独立的服务器或存储设备上,确保数据不会丢失。
第五章会议记录的查阅和使用第八条除非事先经授权,否则不得将会议记录提供给外部人员查阅或使用。
第九条作为会议记录的一部分,个人发言应保护隐私权,未经个人同意不得擅自公开。
第十条会议记录的查阅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控制文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六章会议记录的销毁第十一条会议记录的保留期限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三年。
第十二条会议记录过期或不再具有参考价值的,应及时进行销毁,采取可防止恢复的方式。
第七章附则第十三条会议记录管理规定的具体执行办法由主办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
第十四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并向全体员工宣传和解释。
结语会议记录是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留会议决策依据、沟通交流、提高会议效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规定的制定旨在规范会议记录的管理,确保会议记录的真实准确,保护与会人员的隐私权,促进会议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定的要求,切实履行会议记录的管理责任。
机关会议制度(4篇)
机关会议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机关内部会议制度,提高会议效率,加强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本制度依据《机关工作规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机关各级会议的召集、组织和实施工作。
会议包括中央、省、市、县(区)等各级会议。
第三条会议应当依据机关工作的需要,遵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原则,确保会议的合规性和效率。
第四条会议应当注重会议承办单位的工作推进,提高会议的效果和实效。
第五条会议应当注意统筹兼顾,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合理的表达和解决。
第六条会议应当加强对会议决策的跟踪和执行,确保会议决策得到落实。
第七条会议应当加强对会议记录的保管和整理,确保会议记录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八条会议应当加强对会议过程和结果的评估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
第二章会议的召集第九条会议的召集应当符合机关工作规则的要求,采取书面通知、口头通知等方式,确保与会人员及时知晓。
第十条会议的召集应当提前确定会议的主题、议程、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并依据机关工作需要确定参会人员。
第十一条会议的召集应当保证与会人员的合法权益,充分听取与会人员的意见、建议。
第十二条会议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认真审核与会人员的提议、决策和相关文件,确保会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十三条会议的召集应当及时进行会议材料的准备和发放,确保与会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
第三章会议的组织第十四条会议的组织应当明确主持人、记录人、时间管理人等角色,确保会议的进行顺利。
第十五条会议的组织应当按照会议议程的安排,依次进行讨论、决策和总结等环节。
第十六条会议的组织应当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增加决策的可行性和可信度。
第十七条会议的组织应当注意会议的纪律,提醒与会人员遵守会议的规则和礼仪。
第十八条会议的组织应当注意会议的时间管理,及时调整会议进程,确保会议的进展顺利。
第四章会议的实施第十九条会议的实施应当围绕会议议程进行,确保会议的主题和目的得到充分实现。
院务会议管理制度
院务会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院务会议的管理,规范会议程序,提高会议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院务会议是指针对院内重大事项或重要决策议题所召开的会议,包括院务会、院长办公会、院长工作会等。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院务会议的召开与管理。
第四条院务会议应当遵循民主、公开、公平、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院长是院务会议的召集人,院务会议的秘书处统一负责会议的具体组织和协调工作。
第二章会议程序第六条院务会议的召开应当提前3个工作日通知会议相关人员,并明确会议时间、地点和议题。
第七条院务会议的议题应当根据院内重大事项或重要决策情况确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以提出议题建议。
第八条院务会议由院长主持,院长工作会由院长或者代理人主持,院长办公会由院长和副院长共同主持。
第九条会议的时间、地点和议题需要变更的,应当提前3个工作日通知与会人员。
第十条会议议题的确定,应当广泛征求与会人员的意见,形成共识后方可确定。
第十一条会议决议应当通过会议记录和公函形式予以固化。
第十二条会议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内容完整,请会议秘书负责书写。
第三章会议管理第十三条会议的参会人员应当按时参会,不得擅自缺席或者迟到。
第十四条会议的参会人员应当按照议程主动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第十五条会议的秘书处应当对会议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并在会后整理成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应当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名单、议题讨论内容、会议决议等内容。
第十六条会议的秘书处应当对会议决议进行公函固化,并发送至相关单位。
第四章会议保密第十七条会议内容涉及机密事项的,应当严格保密,不得泄露。
第十八条会议文件、记录等资料应当严格保护,由会议秘书处统一保管,不得私自带出或者外传。
第十九条对于因会议而制定的文件和文件副本,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妥善保存,并在规定期限内报送相关部门存档。
第五章会议纪律第二十条会议过程中,不得出现无关议题的讨论,不得发表违反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言论。
第二十一条会议过程中,不得干扰会议秩序,不得有辱骂、侮辱他人的言论和行为。
会议运行管理制度
会议运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会议的召开和运行,提高会议效率,切实保障会议秩序,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类会议的召开与运行。
第三条会议应当遵循民主、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确保会议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章会议召开第四条会议召集人应提前若干天发布会议通知,明确会议目的、议程、时间、地点及参会人员,并确保通知到位。
第五条会议召集人应当根据会议性质、规模、内容等因素确定会议参与人员,确保人员到位、职能齐全。
第六条会议召集人应当制定详细的会议议程,明确各项议题的讨论内容、讨论时限、表决方式等,确保会议秩序井然。
第七条会议召集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会议的召开方式,包括现场会议、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第八条会议召集人应当在会议开始前检查会场设施、资料准备、设备运行等情况,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第三章会议运行第九条会议主持人应当准时主持会议,紧扣议程,引导讨论,保持会场秩序。
第十条会议主持人应当尊重各参会人员的发言权,公正处理不同意见,确保多数人的意愿得到尊重。
第十一条会议主持人应当适时调整会议进程,确保会议时间的充分利用和议程的完成。
第十二条会议记录员应当认真记录会议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意见和决议,确保会议的记录完整准确。
第十三条会议参与人员应当遵守会议纪律,不得擅自中断、离席或干扰会议秩序,严禁言语暴力和言语辱骂。
第十四条会议参与人员应当根据需求提供意见建议,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推动会议的圆满完成。
第四章会议评估与改进第十五条会议主持人应当在会议结束后及时对会议进行评估,总结会议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建立会议运行管理档案,对每次会议的召开及运行情况进行归档保存,以便查阅和借鉴。
第十七条公司应当定期对会议运行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具体执行人员为公司相关部门领导。
第十九条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公司相关部门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会议管理制度(精选10篇)
会议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内部会议的管理和运作,保证会议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内部会议,包括但不限于领导会议、部门会议、项目会议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实施主体为公司管理层。
第四条会议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尊重会议参与人员的权利。
第五条会议应当注重信息的公开透明,对于涉及公司机密的内容,应当注意保密。
第六条会议应当注重时效性,会议的召开应当合理安排时间和节点,并保证会议的效率和效果。
第七条会议应当注重讨论和决策的民主性,对于会议内涉及的事项,各方应当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进行充分讨论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进行决策。
第八条本制度的发布、修改和解释由公司管理层负责。
第二章会议的组织与召开第九条会议的组织者应当提前进行会议议程的制定,明确会议目的、主题和议程,以便于各方参与者进行准备和安排。
第十条会议的召开应当提前通知所有参会者,并向其提供有效的会议信息和材料,并保证会议地点、设备、饮食等条件的满足。
第十一条会议应当有主持人和记录人,主持人应当提前了解会议相关内容,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保证会议的有序进行和效果实现;记录人应当记录会议的讨论和决策过程,并汇总形成会议纪要,纪要内容应当准确、全面、客观。
第十二条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应当根据公司层级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讨论和决策,并进行适当的备案和审批。
第三章会议的执行与落实第十三条会议决策应当得到严格的执行,相关责任人应当按时按质完成关于会议的任务。
第十四条会议决策后需进行落实和跟进,确保决策真正实现,并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反馈。
第十五条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相关责任人应当进行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估,向公司管理层汇报并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
第四章会议的监督与反馈第十六条对于会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参会人员可进行意见反馈,监督和督促相关责任人认真处理。
第十七条会议纪要应当及时发布,并向会议参与人员提供反馈机会,促进问题解决和意见吸收。
综合管理部会议管理制度
综合管理部会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综合管理部会议的召开和管理,提高会议效率和决策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综合管理部内部各类会议的召开和管理。
第三条综合管理部会议包括例会、专题会议等形式,根据性质和重要性确定会议议程,做好会务安排。
第四条会议的召开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原则,确保会议程序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会议组织第五条综合管理部主管负责确定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并签发《会议通知》。
第六条综合管理部会议由主管召集,由主管或其指定的工作人员主持。
第七条参会人员应按时参加会议,不得迟到早退;因故不能参加会议者,应提前向组织者请假。
第八条会议应当按照规定的议程进行,不得擅自增减议程内容。
第九条会议结束后,应及时整理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由主持人签署。
第十条会议组织工作人员应当做好会场布置、设备设置、资料分发等准备工作。
第三章会议程序第十一条会议应当按照议程逐项进行,确保会议效率和质量。
第十二条会议开始前应当对会议议程和参会人员进行确认,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会议主持人应当严格控制会议时间,保证会议按时结束。
第十四条会议期间应当保持会场秩序,不得有无关人员进入会场。
第十五条会议结束后,应当及时整理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并将会议文件归档存档。
第四章会议决议第十六条会议决议是综合管理部会议的重要内容,应当确保决议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十七条会议决议应当经过全体参会人员投票表决,按照多数意见作出决策。
第十八条会议决议应当明确责任分工和执行时间,确保决议的落实和执行。
第五章会议记录第十九条会议记录是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详细记录会议内容和决议内容。
第二十条会议记录应当真实客观,不得有遗漏和谬误。
第二十一条会议记录应当由记录人制作,并经过主持人和参会人员确认。
第二十二条会议记录应当及时整理归档,作为综合管理部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六章会议评估第二十三条综合管理部主管应当对综合管理部会议进行定期评估,评估会议的效果和改进意见。
行政机关会议规章制度
行政机关会议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机关会议的召开和管理,提高会议效率和影响力,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的会议管理工作,是行政机关召开会议、组织会议、记录会议和评估会议等活动的基本指导。
第三条行政机关会议应当遵循公开、民主、专业的原则,做到依法合规、科学决策、务实高效。
第二章会议召开第四条行政机关会议的召开应当提前确定时间、地点、议程和参会人员名单,并确保通知到位。
第五条会议召开应当根据议题性质确定会议形式,包括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工作会议等。
第六条会议召开前,应当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会务人员的安排、会议资料的准备等。
第七条会议应当按时召开,如需延期或取消,应当提前通知参会人员并说明理由。
第三章会议组织第八条会议应当由会议主持人主持,确保会议秩序井然。
第九条会议主持人应当按照议程安排会议进程,引导与会人员讨论,促进决策。
第十条会议议程应当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排序,确保高效开展。
第十一条会议应当尊重与会人员的发言权,倡导多元意见交流,促进决策科学化。
第四章会议记录第十二条会议应当有专门人员进行记录,记录包括会议纪要、会议决议等内容。
第十三条会议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准确,涉密会议应当保密。
第十四条会议记录应当在会议结束后及时整理,报送相关人员审核。
第五章会议评估第十五条会议结束后,应当开展会议评估工作,评估会议的组织、内容和效果等方面。
第十六条会议评估应当包括定性和定量评价,形成评估报告并向负责人汇报。
第十七条会议评估结果应当用于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升会议管理水平。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对于严重违反本规章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九条本规章由行政机关制定,并向全体工作人员宣传执行。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为行政机关会议规章制度的内容,敬请各级行政机关严格遵守,确保会议的规范化和高效性。
会展概论第三章 会议的组织
第1页
11、会议工作进程表 会议工作进程表是整个会议组织工作
的总体时间表,制定它是为会议工作进行 有效的时间管理。 二、会前准备阶段 三、会议中的执行管理 四、会议后的评估管理
第1页
第三节 会议服务
APEC宗旨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 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第1页
2、会议的名称 会议的名称应力求简短、易读、易记并易引起
关注。 会议可以得名于所属机构的名称,如联合国大
会;会议名称可以得名于与会国所在集团,如欧 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 ;与会国所 在地区命名,如亚洲国家首脑会议、亚太区域和 平会议;与举行会议的地点,如亚太议会论坛 ; 所属专业或职业,如世界建筑师大会;突出的国 际问题,如世界人口会议;社会主张或政治运动, 如全球人居环境论坛 。
事情发生的过程是,会务组会前起草的“大会开幕式 程序(送审稿)”中列有“奏(或播放)国际歌”的一项。 大会秘书处一位负责人审稿时,拟把此项放在大会闭幕式 时进行,于是把此项目在开幕式的程序中删掉了。后来大 会秘书处主要负责人定稿时,又把该项圈了回来。会务组 的同志,凭印象只知道已经删掉了奏国际歌这项程序,而 对后来又被圈了回来一事,未加注意,因此对于在大会开 幕式上“奏国际歌”一项事前未做准备,当主持人在大会 上宣布“奏国际歌”时,无法奏出,一时形成了冷场。
北京市政府关于会议的定义:会议指三个人或 以上参与的、有组织的、有目的一种短时间聚集的 集体活动方式。
以上定义体现了会议的四个内涵特征: 1、集体性;2、组织性 ;3、目的性 ; 4、交流信息
第1页
事业单位会议制度
事业单位会议制度事业单位会议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事业单位的各级会议的召开、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议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规范活动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会议质量。
第四条会议应当守纪律、讲规矩,会议纪律是会议活动中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会议的性质和种类第五条会议的性质包括:党的会议、纪委会议、群团会议、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议、团委会议、学会会议、各级管理层会议等。
第六条会议的种类包括:大会、会议、研讨会、座谈会、培训会、学习会、工作会、例会等。
第三章会议的召开第七条会议的召开应当事先制定会议议程、征集会议材料、通知参会人员,并将会议相关文件发送给参会人员。
第八条会议的主持人应当按时到达会议室,并确保会议的正常进行。
第九条会议的议程应当合理、科学,确保会议的主题和目的。
第十条会议的时间和地点应当提前确定,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会议的组织第十一条会议的组织者应当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并根据会议的性质和规模,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工作。
第十二条会议的组织者应当按照会议要求,准备会议文件、标志、器材、设备等。
第十三条会议的组织者应当组织好现场秩序,确保会议的正常进行。
任何影响会议秩序的行为不得发生。
第五章会议的实施第十四条会议的实施应当遵循程序,确保会议的民主、公正、高效。
第十五条会议的实施应当根据议程按时进行,确保会议进度的合理性。
第十六条会议的实施应当听取与会人员的意见,确保会议的决策机制有效。
第十七条会议的实施应当积极引导与会人员提问、发言,鼓励大家参与讨论,以达到会议的共识。
第十八条会议的实施应当记录会议过程,记录重要讨论内容、决策结果等。
第六章会议的管理第十九条会议的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会议的规范、有序进行。
第二十条会议的管理应当加强对会议流程、参会人员、会议文件等方面的管控,确保会议的质量。
参加会议制度管理制度
参加会议制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会议管理,保障会议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类会议的组织与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日常工作会议、部门会议、项目会议等。
第三条公司所有会议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违反本制度规定。
第四条公司内各级部门和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的会议制度管理规定,严禁私自召开会议,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二章会议召开第五条会议的召开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确定会议目的、议程、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等。
第六条会议的召开应当提前至少三天通知参会人员,确保参会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会议内容。
第七条会议的召开应当根据会议性质和规模确定会议地点,保证会议场地的清洁和环境舒适。
第八条会议的召开需要制定具体的议程,确保会议的内容有序、清晰,避免无谓的讨论和浪费时间。
第九条会议的召开应当明确主持人和记录人,主持人负责会议的主持和引导,记录人负责记录会议内容和决议。
第十条会议召开时需要提供必要的会议资料和支持文件,确保参会人员能够充分了解会议的背景和内容。
第三章会议制度第十一条会议需要按时开始,未到或迟到的人员应当受到相应的警告或处罚。
第十二条会议期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会议室,保持会议的安静和纪律。
第十三条会议应当遵守会议程序和规定,依次开展会议议程,确保会议的效率和结果。
第十四条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应当尊重他人,避免干扰会议的进行。
第十五条会议期间若有议题分歧,应当通过充分的讨论和协商,尽量达成共识和解决问题。
第十六条会议结束时,应当总结会议内容和决议,确定下一步行动计划和责任人。
第四章应急处理第十七条会议中如遇突发事件,导致会议无法正常进行,应当及时停止会议,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第十八条会议期间如有参会人员违反纪律和制度,应当立即责令其停止并作出相应处理。
第十九条在会议结束后,应当及时整理会议记录和决议,确保会议内容与结果得到妥善保存和归档。
会议集中管理制度
会议集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会议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会议效率,营造和谐的会议氛围,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类会议的组织和管理。
第三条会议应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分类设置,包括但不限于工作会议、决策会议、信息通报会议等。
第四条会议应当按时召开,遵循程序规定,保证会议的有效进行。
第五条会议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达成共识、提出建议和意见等。
第二章会议的召开和准备第六条会议的召集人应在会议前按照规定的程序向参会人员发出会议通知,通知内容应包括会议时间、地点、议程、参会人员等。
第七条会议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确定会议的目的和议程,准备相关资料和文件,提前调查和了解相关情况等。
第八条会议的召集人应提前准备会议场所和设施,确保会议的正常进行。
第三章会议的组织和管理第九条会议的组织和管理应当遵循程序规定,按照议程进行,确保会议的秩序井然。
第十条会议的主持人应当严格按照议程进行会议主持,保证会议的纪律性和效率性。
第十一条会议的参会人员应当积极参与会议讨论,提出建议和意见,并遵守会议纪律。
第十二条会议的记录人应当及时记录会议讨论的重点内容和决议,确保会议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四章会议的后续工作第十三条会议结束后,应当及时整理会议记录,向参会人员通报会议结果,并落实会议决议。
第十四条对于会议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应当及时跟进落实,并向参会人员反馈结果。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具体执行。
第十六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当按照公司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本制度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每季度矿山安全生产会议
每季度矿山安全生产会议矿山安全生产是一项重要的政府工作,为了加强矿山安全管理,防止矿难事故的发生,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每季度都会召开矿山安全生产会议。
本文将从会议背景、会议目的、会议内容以及会议导向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会议背景矿山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危险场所。
矿难事故的发生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对矿山安全管理的要求,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每季度举行矿山安全生产会议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政府工作。
第二章会议目的矿山安全生产会议的目的是以预防为主,综合运用法律、技术、管理等手段,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会议的召开,可以及时了解矿山安全生产的情况,交流经验,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矿难的发生。
第三章会议内容矿山安全生产会议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矿山安全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会议开场先会由主持人对矿山安全生产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生产情况、事故情况、违法违规情况等,然后详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培训不充分等。
2.矿山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宣讲。
会议会邀请相关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宣讲相关政策法规,如《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以提高矿山从业人员的安全法律意识。
3.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会议会对近期发生的矿难事故进行分析,总结事故原因与教训,以警示广大矿工,强化安全意识。
4.矿山安全管理的创新经验交流。
会议会邀请一些取得较好成绩的矿山代表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安全管理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为其他矿山提供借鉴。
5.矿山安全技术设备的介绍。
会议还会邀请一些矿山安全技术设备的生产厂商进行产品介绍,展示最新的安全技术设备,以提高矿山安全设备的采购和使用水平。
6.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下一步计划。
会议最后会对下一步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制定详细的目标和计划,明确责任和任务。
第四章会议导向矿山安全生产会议的导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预防为主。
常规会议管理制度
常规会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公司内部会议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会议效率,保障会议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会议的分类1.1 依据性质可分为:(1)常规会议:指定期召开的例行性会议,如每月例会、每季度总结会等;(2)临时会议:因特殊情况需要讨论的会议,由相关负责人召集。
1.2 依据参与人员可分为:(1)公司内部会议:只邀请公司内部人员参与的会议;(2)跨部门会议:邀请公司内不同部门的人员参与的会议;(3)外部会议:邀请外部人员或合作伙伴参与的会议。
第三章会议的召集和通知2.1 常规会议由会议组织者提前制定会议计划和议程,并根据需要邀请相关人员参与会议。
2.2 会议通知内容包括会议主题、召集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议程安排及注意事项。
2.3 会议通知方式可以采取口头通知、邮件通知或短信通知等形式,确保所有参会人员能够收到通知。
2.4 临时会议由负责人立即召集,通知参会人员,确保会议能够及时召开。
第四章会议的组织和管理3.1 会议组织者应提前做好会议准备工作,包括会议场地的预订、会议材料的准备、会议设备的检查等。
3.2 会议组织者应根据会议主题和议程安排合理的会议时间,确保会议能够高效进行。
3.3 会议组织者应当控制会议时间,确保会议按照议程进行,杜绝无关话题和拖延现象出现。
3.4 会议组织者应提前与相关人员沟通,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内容纳入会议议程中。
3.5 会议组织者应当引导会议讨论,确保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表达意见,防止某些人员在会议中占据过多时间。
3.6 会议组织者应当及时纪要会议内容,包括会议决议、行动计划和责任分解等,并向参会人员发送会议纪要。
第五章会议的评估和总结4.1 会议结束后,会议组织者应当及时进行会议效果评估,了解会议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2 会议组织者应当总结会议经验和教训,形成会议总结报告,为以后会议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第六章附则5.1 会议组织者应当严格按照公司制度执行会议管理,不得擅自变更会议时间、地点和议程。
会议管理制度附则
会议管理制度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会议管理、提高会议效率,增强会议质量,保证公司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特制定本附则。
第二条本附则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类会议的组织、管理与运作。
第三条公司各级领导对会议的组织与管理负有主要责任,积极支持会议工作。
第四条公司各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会议管理制度,并加强宣传教育,督促全体干部员工严格遵守。
第五条会议应该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原则上要简化会议次数,缩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效率。
第六条公司应该注重会议文化建设,使会议成为推动工作、增进沟通与合作、集思广益的有效平台。
第七条公司各项工作的重要决策,应当经过充分讨论、协商,集思广益,形成凝聚共识的行动纲领,做出明确决策。
第八条本制度所称会议,指专门进行讨论、研究、决策的各类集会。
本制度所称带头人,指组织、主持或参与会议的领导、组织者。
第二章会议组织第九条公司各级领导在工作中组织召开各类大、中、小型会议,应当征求下级组织、员工的意见,确定会议的议题和时间,并尽量通过会议通知和提前告知的方式,以便利于参会人员安排时间、准备资料。
第十条会议组织者应当对会议的目的、形式、程序、议题、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职责等事项作出认真准备。
第十一条会议组织者在确定议题时,要结合公司工作实际,明确会议目的,做到议题明确,内容丰富,功能齐全。
第十二条会议组织者应当注意会议时间的安排,避免会议时间冲突,造成参与会议的人员难以安排时间的问题。
第十三条会议的参与人员一般应当按时出席,不能按时出席者应当提前请假或者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会议组织者在确定会议地点时应当考虑到会议期望达到的效果,确保会议场所的环境整洁、设备齐全。
第十五条会议组织者应当合理安排会议顺序,注意时间把控,及时调节。
第十六条会议组织者应当做好会议的记录工作,确保会议记录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七条会议组织者应当制定会议流程,并在会议开始前对参会人员做好会议内容介绍,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学校会议的管理制度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会议管理,提高会议效率,确保会议的严肃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学校各级各类会议,包括全校性会议、部门会议、教研组会议、班级会议等。
第三条会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讲究实效,减少会议数量,提高会议质量;2. 严格审批,明确会议主题、目的、时间、地点和参会人员;3. 讲求效率,确保会议按时召开,按时结束;4. 严肃纪律,维护会议秩序,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第二章会议筹备第四条会议筹备工作由主办部门负责,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会议主题、目的、时间、地点;2. 编制会议议程,明确会议内容和参会人员;3. 提前通知参会人员,确保按时参会;4. 准备会议资料,确保会议顺利进行;5. 安排会议场地、设备,确保会议条件满足需求。
第五条会议通知应包括以下内容:1. 会议名称;2. 主持人;3. 会议时间、地点;4. 参会人员;5. 会议议程;6. 其他注意事项。
第三章会议召开第六条会议召开应遵循以下程序:1. 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介绍参会人员;2. 阅读会议议程,明确会议内容和参会人员;3. 按议程进行会议讨论,主持人引导讨论,确保会议有序进行;4. 讨论结束后,主持人总结会议成果,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5. 会议结束前,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
第七条会议讨论应遵循以下原则:1. 遵守会议纪律,尊重他人发言;2. 坚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事实;3. 鼓励积极发言,充分表达意见;4. 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会议内容。
第八条会议记录由记录员负责,应包括以下内容:1. 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2. 参会人员;3. 会议议程;4. 会议讨论内容;5. 会议决议。
第四章会议总结第九条会议结束后,主办部门应及时整理会议记录,形成会议纪要,报送相关部门。
第十条会议纪要应包括以下内容:1. 会议主题、目的;2. 会议时间、地点;3. 参会人员;4. 会议议程;5. 会议讨论内容;6. 会议决议;7. 下一步工作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按照会议代表的范围划分
(1)国内会议 会议代表均来自会议举办国的会议活动。一 般又分为全国性会议和地方性会议。 (2)国际会议 会议代表来自不同国家的会议活动。一般又分 为全球性会议和区域性会议。 根据ICCA(国际会议协会)的定义标准,只有 与会人数在50人以上,至少在3个国家轮流举行 的固定性国际会议才被纳入国际会议活动的统计 范围
下一页24
(七)、按照会议举办时间的特点划分
(1)固定性会议 按照规定的时间定期开展的会议活动。主要 形式有年会、例会等,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2)非固定性会议 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适时开展的会议活动, 具有不定期和灵活性的特点。 此外,还可以按照会议的主题来划分,如医 药类会议、科学类会议、工业类会议、技术类会 议、教育类会议、农业类会议,等等。
下一页19
(3)报告式会议 采取报告会形式的会议活动。报告会通常由 个人或专门小组进行专题讲演,一般不存在讨论, 更加正式,组织也更加严密。传达会、表彰会、 纪念会、动员大会等也属于报告会形式。
下一页20
(四)、按照会议的规模划分
(1)小型会议 与会人数少于100人的会议活动。 (2)中型会议 与会人数在100至1000人之间的会议活动。 (3)大型会议 与会人数在1000至10000人之间的会议活动。 (4)特大型会议 与会人数在10000人以上的会议活动。
下一页22
(3)业务关系人员会议 会议代表主要为与会议主办者存在业务关系的 人员(如客户、代理商等)的会议活动。其主办 者一般为企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等也同时 参加会议。 (4)公众会议 许多会议主办者是为公众举行会议,这种会议 代表主要为社会公众的会议活动即公众会议。其 主办者可以是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等。又可分 为赢利性和非赢利性两种。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 倾向于举行非赢利性的公众会议。 下一页23
返回31
按照世界上权威国际会议组织——国际 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的统计,每年全 世界举办的参加国超过4个,参会外宾人数超 过50人的各种国际会议有40万个以上,会议 总开销超过2800亿美元。国际会议市场的巨 大潜能和会议产业的高额回报,使得越来越 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民间组织加入到了国 际会议市场竞争的行列。能够成为国际会议 目的国的国家又无一例外地必须具有良好的 经济、人文环境和完善的设施条件以及必要 的安全保障。因此,一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国 际会议的多少,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
16
(二)、按照会议活动的特征划分
(1)商务型会议 为了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而进 行的会议活动。 (2)度假型会议 企业等组织机构利用周末假期组织员工边度假 休闲,边参加会议的会议活动。 (3)文化交流型会议 各种民间和政府单位组织的以跨区域的文化学 习交流为主的会议活动,常以考察、交流等形式 出现。
APEC第四次高官会议
34
2001年10月20日,前来参加亚太经 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国际会议中 心合影。
35
APEC会议“非正式”惯例:领导人身 穿特色服装大合影
2005韩国APEC合影
36
2002年APEC领导人身着墨西哥“瓜亚贝 拉”
37
2001年上海APEC第九张合影
38
APEC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9
2003APEC合影
40
2004智利APEC合 影服装查曼多
文莱APEC合影
41
吉隆坡APEC领 导人合影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
2005年1月26日,在巴 西南部的阿雷格里港,世界 社会论坛的的开幕游行。第 五届世界社会论坛于当日开 幕。该论坛是与瑞士达沃斯 世界经济论坛相对立、由全 世界非政府组织、知识分子 和社会团体代表参加的大型 会议。论坛反对由自由市场 控制的全球化以及“新自由 主义的过分做法导致的灾难、 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它 与世界经济论坛的最大区别 是更加开放,与会代表不管 持何思想,来自何阶层,都 可以自由讨论与全球化有关 的问题。
会展新市场——公司年会
27
三、会议的构成要素
会议主办者
会议地点
会议的主题 会议方式 会议时间
会议参加者
返回28
构成会议的基本要素是 会议主办者 会议参加者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会议方式 会议的议题 其核心要素是会议主题,它决定了其它要素 诸如时间、地点、方式及参与者的选择。
返回29
第二节 会议的申办
32
APEC会议
APEC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英文简称,其英文全称是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1989年11月,首届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举行,亚太地区12个国家的外交、经贸部长参加了会议,APEC 由此诞生。 1991年11月,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正式加入APEC, 同时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作为地区经济体加入。到目前为止, APEC成员已发展至21个,除前述国家和地区外,智利、墨西哥、 秘鲁、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越南也相继成为它的成员,使 APEC人口达到25亿,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40%。 APEC成立之初,基本上是一个松散的区域经济论坛,每年只召 开外交、贸易部长会,较少开展其他活动。1993年11月,在美 国西雅图举行的APEC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为APEC发展 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使高官—部长级—首脑会议三个层次的 决策机制得以形成。 33
下一页 8
会议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活动,个人的看法或 想法往往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假如将看法或想 法各异的多数人聚集起来,通过交流和沟通,解 决问题的角度就会呈现多元化。 会议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社交活动,会议的筹 划和实施均围绕着会议的目的和主题来进行。任 何一个会议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客观需要、解决 现实生活中一定的实际矛盾或问题而举行的。
下一页 9
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1618年5月23日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新教徒发动起义,冲进王宫, 制造了“掷出窗外事件”,标志着三十年战争正式爆发。 这场战争由于外国势力的卷入,战争规模迅即扩大,从德意 志内战演变成全欧性战争。战争以德意志新教诸侯、法国、瑞 典、丹麦为一方,以德意志天主教诸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西班牙、奥地利为另一方。双方交战20多年, 消耗巨大,都无力取胜,表示愿意举行和谈。 经协商和谈在威斯特伐利亚省的闵斯特和奥 斯纳布鲁克两个相邻的城镇同时展开。谈判 期间,双方的军事行动仍未停止,和谈延续 了5年之久,直到1648年10月24才签订了和 约,三十年战争宣告结束。
14
世界各地的青年是这次论坛的生力军
15
二、会议的类型
(一)、按照会议主办单位划分
(1)公司类会议 会议主办者为一家企业或多家同行业、同类 型及行业相关的企业的会议活动。 (2)协会类会议 会议主办者为由具有共同兴趣和利益的专业 人员或机构组成的社团组织的会议活动。 (3)其它组织会议 不能归于以上两类的会议活动
下一页21
(五)、按照会议代表的类型划分
(1)会员会议 会议代表主要为会议主办者的会员的会议活动。 其主办者主要是各类协会。虽然与会者并不局限 于会员,但会员是与会者的核心部分。 (2)内部成员会议 会议代表主要为会议主办者的内部成员(如员 工、股东等)的会议活动。其主办者主要有企业、 政府机构等。
下一页17
4)专业学术型会议 某一领域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专家学者参加的 会议活动,主要表现为专题研究会、学术报告会、 专家评审会等。 (5)政治型会议 国际政治组织、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某一政治议 题而开展的会议活动。一般采取大会和分组讨论 等形式。 (6)培训型会议 用一个会期对某类专业人员进行有关业务知识 方面的技能训练或新观念、新知识方面的理论培 训的会议活动。一般采用讲座、讨论、演示等形 式。
13
2005世界社会论坛年会被称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国际会议。据组委会介绍,共有来自135个国家的15万各 界人士与会,其中包括巴西总统卢拉、委内瑞拉总统查韦 斯以及许多国际知名人士。在为期6天的年会期间,与会 者就维护和平、消除贫困、普及教育、保护弱势阶层权益、 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巴 西 总 统 呼 吁 反 贫 困
下一页 4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会议的概念、类型和构成要素
第二节 会议的申办
第三节 会议的工作流程
下一页
5
第一节 会议的概念
一、会议的概念
二、会议的类型
三、会议的构成要素
下一页 6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会议的概念
会议------
指三个人或三个人以上参与的、有
组织、有目的的一种短时间聚集的集体
活动方式。
下一页 7
会议的表现形式很多,只要是在一定时间内有 目的、有组织地把有关人员召集起来,传递信息、 协商事项、研究问题、布置工作、交流经验等等, 都可说是会议。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每天都 在进行着各种繁多的会议活动,从国家之间的大 会议到家庭内部的小会议。会议已经成为人们相 互沟通的生活形态,无论是面对面、透过电子媒 体,或是透过卫星,它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 生活,也在生活中留下许多记忆。
一、国际会议的申办 二、会议的申办步骤
返回30
一、国际会议的申办
国际会议是各国派遣的代表或来自不 同国家的人士的聚会。与会者就共同关心 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找到彼此均能 接受的解决办法或共识。它应当经过事先 安排,讨论的内容应当预先得到确认和限 定,并按照共同接受的议事规则行事。国 际会议最根本的原则是国与国之间的平等。 正式的与会代表均享有同等的代表权和投 票权。会议的时间、地点、议程、工作语 言等应由与会者共同磋商决定 。
第三章
学习目标 开章语 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会议
下一页 1
学习目标——
了解会议的概念和类型 掌握会议的申办方式 理解会议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