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
21伟大的悲剧
课后二 1
请大家找一找文中最能使你感动的句子,说说 这些描写感动你的原因。 1、“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 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在角逐失 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并 不同意这种说法。 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
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 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1912.1.16
1912.1.18 1912.2.17
1912.3.2
1912.3.21
1912.3.29
1912.10.29 1912.11.12
帐篷里
营地 帐篷
理清结构
一、(1-3)斯科特探险队在南极极点的所见所感。
二、(4-13)探险队在归途中与严寒和死神搏斗, 最终全队覆没的经过。
1、(4-7)第一个队友(埃文斯)死去了。 2、(8-10)第二个队友(奥茨)也死去了。 3、(11-13)剩下的三人全冻死在帐篷里了。
1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 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 许虚构。 2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 ,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2、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呢?例:“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
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 佩。”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 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 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通过直截了当的议 论,表现出作者对 人物的颂扬之情。
3、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怎 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 地方? 1、诚信,又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 气概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4、无私的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伟⼤的悲剧》为了纪念⼈类历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阿蒙森和英国⼈斯科特⽽作。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先登,于1911年12⽉14⽇到达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斯科特队于1912年1⽉18⽇才到达科考⽬的地,⽐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归途中不幸遇难。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1课《伟⼤的悲剧》课⽂原⽂ 1912年1⽉16⽇这⼀天,斯科特⼀⾏清晨启程,出发得⽐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点看到⽆⽐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情把他们早早地从⾃⼰的睡袋中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已⾛了14公⾥。
他们热情⾼涨地⾏⾛在荒⽆⼈迹的⽩⾊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的地了,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垠雪地上的⼀个⼩⼩的⿊点。
他不敢把⾃⼰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在这⾥树⽴了⼀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点。
他们的⼼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的脚印时竭⼒想把它看作是⾃⼰的脚印⼀样。
其实,他们⼼中早已明⽩:以阿蒙森为⾸的挪威⼈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根滑雪杆,上⾯绑着⼀⾯⿊旗,周围是他⼈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迹未⾄,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个⽉内两次被⼈发现,这是⼈类历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他们恰恰是第⼆批到达的⼈,他们仅仅迟到了⼀个⽉。
虽然昔⽇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个⽉,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类来说,第⼀个到达者拥有⼀切,第⼆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切努⼒成了徒劳,历尽千⾟万苦显得⼗分可笑,⼏星期、⼏个⽉、⼏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课文全解
伟大的悲剧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
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二)谋篇立意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是以斯科特一行五人冲击南极失败、返回途中遇难的悲剧为线索的。
本文通过叙述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及其四名伙伴在第二个到达南极点后在返回途中先后死去的故事,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16个自然段,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到达南极点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写斯科特一行五人返回基地途中的种种不幸和遭遇。
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第4—5自然段):写他们返回比来时更艰难(顺着原来的足迹走、缺乏精神支柱)。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埃文斯不幸突然死亡。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写奥茨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第四层(第11-13自然段):写斯科特和另外两名队员静静的死去。
第五层(第14—15自然段):写找到英雄们的尸体并为英雄悼念。
第三部分(16自然段):议论抒情,表达对英雄们的悼念。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故事情节清晰。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的死去。
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件(共23张ppt)
起因,经过,结果 2.某人 + 做了某事 + 结果怎样
悲剧?
伟大?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 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 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 在哪些方面?斯科特一行的“伟 大”体现在哪里?
1-4组探究“研读探究悲剧 ” 5-7组探究“合作探究伟大”
品味语言
HERO
111111
思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
考
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 所有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么要这样比喻?)
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之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祖国、 亲人和朋友的怀念。虽是美好的,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说是” 海市蜃楼”,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合作探究 伟大: 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①坚毅,勇敢,执著,坦然面对死亡,有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他们自己所进行的
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他们 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牺牲时,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②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
他写过许多名人传记,如《三位大师》 《罗曼·罗兰传》等。他的传记小说能抓住历 史人物性格进行再创造,别具一格,引人入 胜。
《伟大的悲剧》节选自1927年出版的历 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一篇名为 《夺取南极的斗争》的文章 。在这本传记 中,十四个足以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事 件在其笔下被精准且生动记录成册。
伟大的悲剧
斯蒂芬·茨威格
1. 学习速读课文,梳理内容,
感悟情感。
教学目标:
22课伟大的悲剧课文笔记
22课伟大的悲剧课文笔记摘要:一、课文背景1.作者介绍2.作品创作背景二、故事梗概1.故事的开端2.探险队的目标和过程3.故事的高潮4.悲剧的结局三、人物分析1.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2.人物之间的关系四、主题探讨1.悲剧的原因2.对英雄主义的理解3.人与自然的关系五、作品评价1.文学价值2.现实意义正文:【课文背景】《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篇传记文学。
作者以严谨的笔触,描绘了斯科特探险队挑战南极点的历史事件。
本文通过讲述这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勇气。
【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率领一支探险队,试图成为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人。
在艰苦的极地环境中,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暴风雪、严寒、食物短缺等。
在竞赛中,斯科特一行人不幸成为第二支抵达南极点的队伍,但他们却发现挪威人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
在失望与痛苦中,斯科特等人决定继续完成抵达南极点的任务。
然而,在归途中,他们因为恶劣的环境和疲惫不堪的身体,不幸丧生。
【人物分析】1.斯科特:英国探险家,本文的主人公。
他勇敢、坚定、严谨,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在困境中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为团队树立了榜样。
2.弗斯:斯科特的得力助手,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
他在探险过程中为斯科特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是斯科特成功完成任务的关键人物。
3.奥茨:队中的医生,为人热情、善良。
他在队伍中扮演着重要的支持角色,为队友提供医疗救助。
【主题探讨】1.悲剧的原因:斯科特探险队之所以遭遇悲剧,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南极点竞赛中的决策失误,以及归途中恶劣的环境。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他们的不幸结局。
2.对英雄主义的理解:在《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等人为了实现目标,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他们为了国家和荣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种为理想和信仰献身的精神,体现了英雄主义的价值。
3.人与自然的关系:文章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挑战和征服。
然而,在这场斗争中,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
(完整版)伟大的悲剧》ppt课件
的视觉冲击力。
04
古希腊悲剧与现代审美观念比较
古希腊悲剧审美特征概述
命运观念
古希腊悲剧中,命运是不可抗拒的力量,人物往往因命运的捉弄 而走向悲剧结局。
英雄主义
悲剧中的主人公通常是英勇、高尚的人物,他们的悲剧命运引发 观众的同情与怜悯。
情感共鸣
古希腊悲剧通过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达到净化心灵、宣泄情感 的目的。
情感渲染
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 描绘,充分展现人物内心 的痛苦、挣扎和抗争,引 发观众共鸣。
情节安排
巧妙安排情节的起伏和高 潮,使悲剧冲突更加引人 入胜,增强观众的观赏体 验。
象征手法在剧中的运用
象征元素
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 场景、服饰等元素,隐喻 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 运走向。
象征性动作
通过具有象征性的动作和 表演,传达人物内心的情 感和思想,深化观众对剧 情的理解。
对世界戏剧的多样化贡献
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了世 界戏剧的宝库,为世界戏剧的多样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伟大的悲剧》作为古希腊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传播过程 中与不同文化产生了交流与碰撞,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相 互理解与融合。
对当代戏剧创作的启示意义
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思考题
悲剧中的命运与现实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如同悲剧中的人物一样。这些困境和挑战有时看似是命运的安排,但 实际上也与我们自己的选择和社会环境有关。
如何面对命运
面对命运,我们可以选择勇敢地接受挑战,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减少命运对 我们的影响。
代表作品
伟大的悲剧
学生可能不适应阅读这么长的篇幅,学生可能不适应这么欧化的语言,学生可能陌生这么含蓄而深刻的主题,学生可能有不太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这正是在阅读这篇文章比较困难的地方。所以教学的立足点不应太高太难,应尽量简化、浅化,使学生好懂、爱学,并重在培养他们的兴趣,不然,教师的教学就会很被动。
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本课小结
有人说,历史是为成功者而写的。但茨威格却能关注一位失败者,他倾注了全部感情来写这个悲剧,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英雄们的足迹烙在了南极的土地上,英雄们的名字镌刻进了历史的记忆。人类生存在地球上,探索这个星球的奥秘是会永不停歇的。
一、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叙事特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二、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三、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
第六单元第21节(伟大的悲剧)
教学内容
伟大的悲剧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3.9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伟大的悲剧》
故事以时间为线索,从1910年开始 ,到1913年结束,完整地呈现了这 场伟大的悲剧。
主要人物形象与特点
弗兰斯·约瑟夫·塞弗里茨·威廉·南森
01
挪威探险队的队长,勇敢、坚定、富有经验,对队员们充满爱
心,尤其是对爱斯基摩犬的照顾。
罗伯特·斯科特
02
英国探险队的队长,自信、乐观,对探险充满热情,但在面对
作者介绍与创作历程
作者介绍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是19世纪末苏格兰著名的 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冒险和神秘色彩。
创作历程
《伟大的悲剧》是史蒂文森根据斯科特探险队的真实经历创作的小说。为了还原 历史的真实面貌,史蒂文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采访了斯科特和阿蒙森等人的 亲友和同事。
阿蒙森
挪威探险队的先驱,他的成功激发了塞弗里茨的雄心,也与英国队 形成了竞争。
05
《伟大的悲剧》的主题与 意义
《伟大的悲剧》的主题思想
描述了人类探索未知 领域过程中面对的困 难与挑战
揭示了人类对生命价 值的思考与追求
呈现了人类在面对困 境时的勇气与决心
《伟大的悲剧》的意义与影响
激发人们对探险活动的兴趣与热 情
04
《伟大的悲剧》的情节与 人物形象
《伟大的悲剧》的情节概述
事件背景
故事发生在一个极富挑战性的 南极探险背景下,描述了一支 英国探险队与挪威探险队之间 的竞争,以及两队之间的不幸
遭遇。
探险历程
从两支探险队的启程到在南极洲的 竞争,再到他们遭遇各种不幸,以 及最后部分队员的生存与死亡,都 得到了详尽的描述。
悲剧往往展现出人类在面对苦难和挫折时的英勇和悲壮, 使观众感受到一种崇高的美感。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2022(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的含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教学要点】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
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一、激趣导入【课件】展示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
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
(出示课题)。
二、资料连接(一)作家及作品简介(二)南极简介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请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读后的感受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912年3月,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3、他们发现阿蒙森探险队比他们早到后,表现如何?(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4、他们归途中所遇到的不幸有哪些? 请一一列举。
(1)恶劣的天气。
(2)路程危险增加十倍。
(3)身体非常虚弱。
埃文斯和奥茨相继死去。
(4)储藏点的燃料太少。
(5)燃料告罄,却遭凶猛的暴风雪袭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等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
二、故事背景本文写了人类历史上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
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日记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1.坚持不懈: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毫不松懈。
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4.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5.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6.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③):写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却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返回并为胜利者做证。
第二部分(4—13):写斯科特等人陆续死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6):写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
五、问题归纳1. “拽”有何表达效果?“拽”把心情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探险队员迫不及待冲击终点的激动心情。
2.“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鲁滨逊的想法与斯科特一行人的想法形成类比,写出他们发现有人捷足先登但又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的侥幸心理,表达了他们痛苦、极度恐惧的心情。
伟大的悲剧
小组讨论
• 在文章中,作者避开这些科学问 题不谈,也不给胜利者立说。现实中 ,人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胜利者,但 作者打破世俗,偏偏用饱含感情的文 笔,描绘斯科特失败的经历。为什么 给失败者做传?
•
因为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 威格想到的绝不仅是事业的成功者 ,而是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 和启迪。悲剧往往能给人长久的思 考。
南极站的阿蒙森-斯科特纪念碑
中心思想
• 这篇人物传记通过写英国探险家 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在南极考察归途 中,由于环境的恶劣和物质匮乏而英 勇献身的经过,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 、不怕牺牲、为了事业而无所畏惧的 精神。
最后送给大家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 风速:南极年平均时速80公里和沿岸最高达时 速320公里的风速,令它成为全球最大风的地 方。在南极一些地方,平均每三天便会刮起飓 风级的风暴。
深不见底的冰窟
南极 考察站
本文共写了五个人物, 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1. 罗伯特· 福尔肯· 斯科特—— 英国海军上校 2. 鲍尔斯—? 3. 威尔逊—博士,负责科学 研究 4. 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 5. 劳伦斯· 奥茨—英国皇家禁 卫军的骑兵上尉
(3)死亡之悲:埃文斯精神失失常,最后死 了;奥茨脚受伤,像英雄一样死去;剩下三个 “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亡来临”,死在睡袋里。
怎么去理解作者所说的“伟大”呢 ?
(1)事业伟大:第一个到达南极是史无前例的。 (2)精神伟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团结协作 (3)人格伟大:为对手作证。 (4)情感伟大:生命的最后一刻,惦记的是亲朋 和祖国。
结果阿蒙森队于1911年12月14 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 年1月18日才抵达,比阿蒙森队晚 了一个多月(34天)。倒霉的是, 在返程途中,斯科特队却全军覆没, 长眠于皑皑冰雪之中。
《伟大的悲剧》赏析
《伟大的悲剧》赏析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伟大的悲剧》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其代表作有小说《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精神疗法》、《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看不见的珍藏》、《月光小巷》、《里昂的婚礼》、《无形的压力》、《偿还旧债》、《女仆勒波雷拉》、《偶识此道》、《旧书贩门德尔》、《既相同又不同的两姐妹》、《是他吗?》、《变形的陶醉》、《象棋的故事》、《情感的迷惘》、《奇妙之夜》、《雷泼莱拉》、《一颗心的沦亡》、《巧识新艺》《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桎梏》等。
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又译《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同精灵的斗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遇。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曲折、离奇的情节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回味无穷的人和事。
只要对南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在皮尔里成功到达北极点之后,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0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
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
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件(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身份?
• 5个,斯科特(海军上校)、鲍尔斯(身份不 明)、威尔逊(科研博士)、埃文斯(英国 海军军士)、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 尉)、
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文,找出课文中“悲剧”的具体表现,在课文中勾画出来。
明确: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
整体感知
2.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遭遇灭顶之灾,可为什么说他们的悲剧是“伟 大”的?
整体感知
复述课文内容。(提示六要素)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在1912年,斯科特 探险队五人,筋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 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 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 个个悲壮地牺牲的故事。
全班自由朗读全诗,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初读抢答
• 1 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一年? • 1912 • 2 斯科特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探险队? • 英国 • 3 这个探险队共有几个人?分别是谁?什么
斯科特虽然成功地到达南极点,却没能够平安归来, 最后全军覆没,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首先,斯科特非常迷信人拉雪橇的优越性,但对使 用爱斯基摩狗有偏见,因而他选择攀登南极点的主 要运输工具是西伯利亚矮种马和3辆履带式拖拉机。 拖拉机只走了几天注油系统就坏了,只得作为一堆 废铁,扔在雪地里。由于马西伯利亚矮种马不能适 应南极高原恶劣的环境,体力不支,斯科特他们只 好在崎岖的冰原上用人力拖着笨重的雪橇步行前进, 消耗了队员大量体力,也影响了行进速度。
伟大的悲剧(优秀7篇)
伟大的悲剧(优秀7篇)《伟大的悲剧》教案篇一一、目标定位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复述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
2、积累精美字词,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
3、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开拓创新与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二、课前预习字词疏通:1、生字茨(cí)孀(shuāng )蜃(shèn) 厄(è)2、形近字拽(zhuài)拉摇曳(yè)羸(léi)弱输赢(yíng)3、解释词语(除课文注释外的)销蚀:消损腐蚀。
遗孀:死者留下来的妻子。
踉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风餐露宿:形容路途或野味生活的艰苦。
餐,吃;宿,睡。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大意疏通:1、速读课文,列出记叙的要素,并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时间:1912年地点:南极点探险返回途中人物:斯科特、埃文斯、奥茨、威而逊、鲍尔斯事件:不幸遇难;讲述了1912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5人,在探索南极的归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2、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哪几个方面?①斯科特探险队与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了——失败之悲;②斯科特要忠实地去履行为阿蒙森一行胜利者作证这一冷酷无情的职责——作证之悲;③斯科特他们在归途中全部牺牲——死亡之悲;④“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但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是深切的——世人之悲。
三、课中探究重点讲解:1、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扼要概括其大意。
四部分:一、(1—3)斯科特探险队满怀希望奔向南极,发现他人已先到,无限失望地登上归程。
二、(4—7)归程途中危险骤增,被认为最强壮的埃文思因精神失常而死去。
三、(8—10)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便英雄似的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
四、(11—16)三位英雄爬进睡袋,集体死亡,却不哀叹任何困难。
他们的事迹传遍世界。
2、斯科特一行探险有何意义?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伟大的悲剧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1912年1月18日,斯科特一行继挪威人阿蒙森之后登上了南极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拖着羸弱的身子,蹒 跚行进在皑皑白雪上,经过70多天的死命挣扎,当燃油与食物均已告罄时,终于被南极寒冷的暴风雪吞噬,长眠 在茫茫冰雪当中,演绎了一场人类探险史上的悲剧。
更可贵的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斯科特上校用僵硬的手指一直记日记,写给所有的亲人,“在白雪皑皑的荒 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直到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这需要一种多么超人的勇气和毅力。一个勇敢 的探险队员,为了祖国和人民献出自己的生命,在其笔端流露出对祖国、对亲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没有豪言 壮语,没有悲痛哀伤。作者把这一场面描述得非常细腻,真实地再现了斯科特普通而又高尚的内心世界,给人以 极大的感染,引起感情的共鸣。
伟大的悲剧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一篇传记
01 内容简介
03 人物介绍 05 作品评价
目录
02 创作背景 04 作品鉴赏 06 作者简介
基本信息
《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一篇传记,于1927年首次出版。
《伟大的悲剧》讲述了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 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斯科特队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科考目的地,比阿蒙 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归途中不幸遇难。该传记抒情性强、文学味浓,体现了茨威格卓尔不凡的手笔和凝重的 传记风格;它结合了文学性与历史性,情感真挚,语言精美。尤其是文本用细节来展示人物的美好品质,体现了 巨大的精神震撼与独特的审美感受。
队友们陪着这个绝望的病人又艰难地走了近一天的路程。但是这个不幸的奥茨却要求他们将他自己留在睡袋 里面,想要把他们的命运同自己的命运分离开。但队友们坚决地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非常清楚,这样做无 疑会减轻队里的负担。于是奥茨只好用冻伤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好一段路程,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队 友们一起睡到了第二天清晨。清早起来,他们向外面张望,又是狂吼怒号般的暴雪。在这里,作者以第三人称内 聚焦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几个探险队员在面对食物与能源短缺而环境又极端恶劣的情况下的恐慌与绝望的心理活 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课文全解
伟大的悲剧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
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二)谋篇立意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是以斯科特一行五人冲击南极失败、返回途中遇难的悲剧为线索的。
本文通过叙述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及其四名伙伴在第二个到达南极点后在返回途中先后死去的故事,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16个自然段,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到达南极点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写斯科特一行五人返回基地途中的种种不幸和遭遇。
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第4—5自然段):写他们返回比来时更艰难(顺着原来的足迹走、缺乏精神支柱)。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埃文斯不幸突然死亡。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写奥茨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第四层(第11-13自然段):写斯科特和另外两名队员静静的死去。
第五层(第14—15自然段):写找到英雄们的尸体并为英雄悼念。
第三部分(16自然段):议论抒情,表达对英雄们的悼念。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故事情节清晰。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的死去。
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 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 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青年 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 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 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 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 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 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 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 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 《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 《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 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 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威茨格想到的绝不主要 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 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 认为给斯科特作传记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 考。
体验反思
请用一句话说说你 学完本文后所受的启 发?
• 假如你是挪威国王,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 遇难的消息时候,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或 者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 •
最后送给大家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痛苦。但只 要经历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三、作品背景
《伟大的悲剧》是选自茨威格《夺取南极的斗争》的传记。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书 信和遗书,发挥想象力而写成的。
斯科特海军上校日记
1月27日,星期六 • 上午我们是在暴风雪肆虐的雪沟里穿行。该死的雪拱起一 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是一片起伏汹涌的大海。威尔逊 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边开路,其余人前行。寻找路径是一 件艰巨异常的工作……我们的睡袋湿了,尽管湿得不算太 快,但的的确确是在越来越湿。我们渐渐感到越来越饿, 如果再吃些东西,尤其是午饭再多吃一点,那将会很有好 处。要想尽快赶到下一个补给站,我们就得稍微走快一些。 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不到60公里,我们还有整整一星期的 粮食。但是不到补给站,就别指望真正地饱餐一顿。要走 很长很长的路,然而,这段路程又无比艰辛……
《伟大的悲剧》ppt课件
麦哲伦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 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 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 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 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 几名船长密谋 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 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 后,又扬方面
他们认为:“对于人类来说,第一 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什么也不 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同意这个 说法吗?
或者:假如你是斯科特探险队中
的一员,当你发现失败已经成为事实 的时候,你的心情会如何?
他们当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失败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 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 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 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世人之悲
找出斯科特 一行的伟大 之处, 并有 感情地朗读 出来.
1、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2、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 概;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4、无私的爱
根据以上认识,谈谈 你是如何理解课文题目 《伟大的悲剧》的?
用“悲在 述。
,而
伟大”的句式表
悲在失败,而冒险精神伟大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 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 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 他给所有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 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 作者为什么
要这样比喻
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之前心中回
忆的美好和往事和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 的怀想,虽是美好的,却是无法实现的,这 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 击,
骞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 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 , 骞被匈奴 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 的地方探险, 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汉,当时尚 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骞给皇帝带 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 诸国的消息,
伟大的悲剧(优秀课件)
麦 哲 伦
麦哲伦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 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 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
伟大的悲剧(优秀课件)
你 了 解 南 极 吗 ?
南极气候: 科学家 曾测得平均最低气温为 88.3℃ (酷寒)
南极是世上风力最 大风暴最多的地方。每 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 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 (烈风)
你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 站的名字吗?它是为了纪念谁而命名的?
它 是 阿 蒙 森 斯 科 特 站
[串点成面·握全局]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 进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 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 了物质条件。
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 20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 权益。B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项时 间上不一致。 答案:A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解析] 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 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答案] C
[题组冲关]
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 )
A.公路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悲剧》组别:____年级____学科时间:___月___日主备人:张建勇年级主任签名处__________ 学科组长签名处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 预习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评价:______________ 反馈评价: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味探险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
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前导学自学要求和方法: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会利用工具书1、了解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
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
预习案1、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2、利用工具书,查出生字词,结合语境加深理解。
3、自学检测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拽.出( ) 战栗.( ) 悚.( )然吞噬.( ) 告罄.( ) 羸.弱( ) bèng( )散zhì( )息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 忧心忡忡..( ) 踉踉跄跄....( ) 海市蜃.楼( )②文中哪些细节最令你感动,最令你难忘?你为什么感动?4、整体感知全文1、请用一个词概括读完全文后的感受。
()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3、理清故事情节奔向南极点→→展示交流1、分小组分别讨论以下问题:①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②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哪些地方?③斯科特一行体现了哪些伟大精神?2、找出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分析本段的含意及作用。
4、全班讨论: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在于什么?5、精彩语句品味请朗读你认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反馈练习送学生两句话,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失败。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1学习了此文,同学们是否比以前更深刻的理解了“英雄”一词的含义了呢?能说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吗?(1)对斯科特一行探险意义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项选择)A.认识自然B.挑战人类自我C.实现生命的价值D.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2)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②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4、推荐阅读书目:《鲁宾逊漂流记》--笛福(英)《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在沙漠中心》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增加语言积累,并感悟和运用。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3.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人物思路,感受其心理活动;并运用合作的方式,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敢于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与品质;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乙醚.()虫豸.()硌.()犁铧..()()脐.带()真谛.()噎.()筛糠..()()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指死亡的期限。
()(2)虫子。
泛指虫类小动物。
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4)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3.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国家)作家(人名),其代表作有、、等。
4.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在沙漠中他们遇到了问题,问题,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5.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
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展示交流整体感知课文1速读课文。
2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3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精讲点拨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思考问题4当作者的飞机因故障坠毁在沙漠中心时,他面临着怎样的危险?又有哪些感受呢?速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如何?5那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6、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
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同学们,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不是)那他是为了什么呢?(讨论)反馈练习爱德蒙被抛进了海里,他的脚上绑着一个36磅重的铁球,正把他拖向海底深处,大海就是伊夫堡的坟场。
爱德蒙不时地屏住他的呼吸。
他的右手本来就拿着一把张开的小刀,所以现在他很快地划破口袋,先把他的手臂挣扎出来,接着又挣出他的身体。
虽然他竭力想挣脱掉那铁球,但整个身体却仍在不断地往下沉。
于是他弯下身子,拼命用力割断了那绑住两个脚的绳索,此时他几乎要窒息了。
他使劲用脚向上一蹬,浮出了海面,那铁球便带着那几乎成了他裹尸布的布袋沉入了海底。
爱德蒙在海面只吸了一口气,便又潜到了水里。
当他第二次浮出水面的时候,距离第一次沉下去的地方已有50步了。
他看到天空是一片黑暗,预示着大风暴即将来临了,爱德蒙又潜了下去,在水下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
他从前就很喜欢潜泳,过去在马赛灯塔前的海湾游泳的时候,常常能吸引许多观众,他们一致称赞他是港内最好的游泳能手。
那座可怕的城堡渐渐地消失在黑暗里了。
一小时过去了,在这期间,因获得了自由而兴奋不已的爱德蒙,不断地破浪前进。
“我来算算看”,他说,“我差不多已游了一小时了,我是逆风游的,速度不免要减慢,但不管怎样,要是我没弄错方向的话,我离狄布伦岛一定很近了。
”突然间,他感到膝盖一阵剧痛。
他碰到了海边的礁石。
这就是狄布伦岛了。
爱德蒙站起来,向前走了几步,直挺挺地在花岗石上躺了下来,此刻他觉得睡在岩石上比睡在最柔软的床上还要舒适。
然后,也不管风暴肆虐,大雨倾注,他就像那些疲倦到了极点的人那样沉入了甜蜜的梦乡。
一小时以后,爱德蒙被雷声惊醒了。
此时,大风暴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在奔驰,闪电一次次划过夜空,像,照亮了那浑沌汹涌,浪潮卷滚着的云层。
1、本文节选自《基度山伯爵》,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文字的主要内容。
2、他是如何逃脱即将葬身海底这一厄运的?3、从“那铁球便带着那几乎成了他裹尸布的布袋沉入海底。
” 这句话中,你猜测出爱德蒙可能会有怎样的经历?4、“当他第二次浮出水面的时候,距离第一次沉下去的地方已有50步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5、请将德蒙受人陷害,好多年后才侥幸逃脱,最后一段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他重获自由后的那种幸福和疲倦?6、在最后一句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7、第四段中“那座可怕的城堡”指的是什么?《登上地球之巅》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国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预习提示这是一篇通讯,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写出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山全过程的惊心动魄、成功的自豪以及喜悦,从而可以感受到队员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解一些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导入新课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导入新课。
师:珠穆朗玛峰的神奇、美丽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上这珠峰呢?如今中国人把这一幻想变成现实,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不熟之巅,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
预习案1、小组间互相交流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2、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展示交流A、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学习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2、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选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A、找出文中对环境的描写,并体味这些语言在全文中的作用。
B、文中哪能些部分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C、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语言的生动性?D、找出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E、假如你是文中的刘连满,你会怎么办?从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反馈练习1、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试着仿写几句。
(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章精华——写景的句子,积累下来并学会模仿、运用,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尽量写出当地景色的特色,写出夜色的美。
)2、课堂延伸(体会登山运动员所承受的痛苦。
)a、想像一下,登上最高峰的运动咒的心情。
b、登山运动员为什么要登上最高峰?c、学完本课后,你有哪些感想?课后反思:《真正的英雄》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理解人类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2、朗读精彩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3、借鉴课文,学会抒情。
学习重点:1、朗读精彩语句,并理解作者情感及其深刻含义。
2、借鉴课文,学会抒情。
预习案1、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粗的字注音。
余xiá()阴mái()迫不jí()待 zī zī()()不倦梦mèi()以求阴霾()疆域()2、了解背景,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爆炸后,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大西洋中。